2009十二月與2009全年回顧

十二月本部落格最熱門的前十篇文章分別是:

1. 平民保險王讀後感---從利率談起

2. 平民保險王讀後感續1---險種大PK

3. 懶人與聰明人(Get Paid for Doing Nothing)

4. 生命的價值---談死亡保險的用途續3(The Value of Life)

5.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再讀後感續2---實作建議

6. 我願意為你解盤讀後感

7. 綠角的書:”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

8. 什麼是利差交易(What is Carry Trade?)

9. “快樂賺不停(Money Can Buy Happiness)”讀後感

10.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毫無疑問的,保險議題是本月主流。我以平民保險王的三篇讀後心得帶到這個主題,也引起許多朋友的討論。保險是一個重要課題,其中的利益衝突與醜陋,跟資產管理業相比,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還好台灣還有像劉先生這樣的從業人員。與平民保險王相比,一些歸類在”投資理財”類別,教人如何大賣特賣,”成功”做保險的書籍,顯得特別諷刺。

十二月搜尋進入本部落格的十大關鍵字分別是:

指數型基金
美元指數
0050
ETF
Firstrade
內部報酬率
PIMCO
JF中國基金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
複委託

指數型基金和ETF兩個關鍵字,仍然維持在前十名。上月出現在前十大關鍵字的JF中國,貝萊德與PIMCO,也一樣維持在前十名。

訪客來源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越南和加拿大。

接下來看2009全年狀況。09年最熱門的十篇文章分別是:

1.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2. 綠角的書:”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

3. 海外券商Firstrade開戶步驟詳解

4. JF中國基金的缺點

5.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分析---Analysis of BlackRock Global Funds-World Mining Fund

6. 寶來台灣50基金概述(Polaris Taiwan Top 50 Tracker Fund、TTT、0050)

7. 為什麼要開海外券商交易戶

8. 不買指數型基金的原因(Index Funds, Why Not?)

9. 該買ETF還是指數型基金

10. 資產配置初步(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

看到綠角的書:”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排到第二名,深覺版友們對綠角的支持。綠角在此再次感謝。

2009年全年第一與第三名,Ask Mr. Firstrade 專欄海外券商Firstrade開戶步驟詳解與2008年全年第一與第三名完全相同。這是本部落格的核心主題之一。使用美國券商,可讓自己的資金享受成本更低,但卻更好的服務。

可是對比很強烈的是JF中國基金的缺點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分析就是緊接的第四和第五名。這又顯示出國內投資人對在台灣可以買到的投資工具相關資訊的渴求。但我覺得,在一堆次級選項中做出選擇,再怎麼努力,也都難以有好成果。在對國內投資環境深入瞭解後,投資人的選擇往往是出走。就如同我在為什麼要開海外券商交易戶所寫的理由。

討論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文章,也進到前十名。符合部落格寫作主軸。

2009年十大關鍵字在去除”綠角”相關字詞後分別是:

指數型基金
ETF
台灣50
Firstrade
內部報酬率
JF中國基金
Covariance
TED Spread
Zecco
PIMCO

2009年關鍵字前四名與2008年前四名相同,只是順序略有變動。去年進榜的Vangaurd,今年退出前十名。單一名詞解釋的關鍵字有好幾個進榜。

09年訪客的五大來源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中國和澳洲。前四名與08年完全相同。

09年發生了許多事。綠角第一次以財經主題發行實體書籍,也就是股海勝經。今年綠角也是第一次實際與部落格讀者見面,第一次以投資理財為主題進行公開演講。今年綠角財經筆記中,也首次開始出現運動相關的文章。這許多的成長與變化,綠角感謝各位讀者朋友的一路相伴。

09年只剩幾個小時了,在這之後09年將永遠成為歷史。綠角祝各位朋友有個愉快的跨年夜,也有個平安順利的新年。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年末投資回顧(Year-end Portfolio Checkup)

2009十一月回顧

2010十二月與2010全年回顧

2008十二月份與2008全年回顧

2007十二月份與2007全年回顧

2010一月回顧

閱讀全文

Vanguard Europe Pacific ETF(VEA)概述

代號VEA的Vanguard Europe Pacific ETF成立於2007年七月20號,至2009年11月底的資產總值為59億美金。ETF追蹤MSCI EAFE Index。這是由歐洲(Europe),紐澳(Australasia)和遠東(Far East)地區的已開發國家股市所組成的指數。該指數含有21個國家中約989支股票。至2009年11月30日,ETF持有的前五大國家與比重分別是英國(21.4%)、日本(20.6%)、法國(11.0%)、德國(8.2%)與澳洲(8.1%)。

ETF的指數追蹤方法是採樣(Sampling)。ETF本身持有946支證券,已經相當接近全部持有。

ETF 的總開銷0.16%是由0.09%的經理費與0.07%的其它開銷所組成。

ETF成立於2007年中旬,至今只有2008年一個完整單一年度的表現資料。在2008年ETF的報酬率是-41.25%(淨值報酬),MSCI EAFE Index的報酬率則是-43.48%。

Vanguard的VEA最明顯的對手,就是巴克萊資產管理所發行的 EFA 。這兩支ETF追蹤的一樣是MSCI EAFE Index。

我們可就幾方面進行比較。

在內扣的總開銷(Expense ratio)方面,VEA以0.16%勝過EFA的0.35%。

在資產總值方面,較早發行的EFA以353億美金勝過VEA的59億美金。

在交易量方面,資產較大的EFA也有較大的平均每日交易量。EFA平均每日交易量1060萬股,VEA則是92.6萬股。

在ETF的折溢價方面,VEA則較為穩定。在2008年9月到12月,EFA曾出現較大幅度的溢價,在相同時期VEA溢價幅度較小。如下圖(此圖取材自Morningstar ETF資料頁面,可注意Y軸的級距不同)




比較兩者同時存在的單一年度表現,也就是2008年,VEA是-41.25%,EFA是-43.10%,VEA 勝。但以2009年到目前的表現來看的話,VEA是+29.31%,EFA則是32.22%,EFA勝。(此表現皆以淨值計算)

總結來說,Vangaurd Europe Pacific ETF雖然在資產總值和成交量方面,皆仍不如EFA,但較低的內扣費用,將逐漸吸引更多的投資人轉換跑道。EFA會不會在競爭壓力下調降費用,值得觀察。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海外券商投資工具總整理

Vanguard Europe Pacific ETF官方網頁

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Index Fund概述(VTWSX,VT)

Vanguard FTSE All-World ex-US Fund概述

閱讀全文

如何查詢保單內容—以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資料庫為例

想要比較或精研保單內容的保戶,可以到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的網頁。該處有一完整的保單資料庫可供查詢。本文介紹查詢方法:

首先連到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如下圖所示,然後點選左欄的”保險資料庫”(紅框部分)。


之後會進入如下頁面,請點”開始查詢”。

查詢頁面如下圖:

閱讀全文

冰冷的鐵人---2009十二月20日東港大鵬灣鐵人三項參賽經驗

09年12月15號,入冬以來最強的冷氣團蒞臨台灣。心情隨著氣溫,一路下滑。”在寒流的早晨跳入海水中游泳,會是什麼感覺?”成為賽前幾天縈繞心中的問句。

比賽前一天,我們便到了東港。大鵬灣是個海灣。風平浪靜。下午延著大鵬灣騎自行車遊覽。沒想到因為不熟悉路程,騎了遠超出預算的20公里。

大鵬灣海景:



比賽當天早上還是頗冷。在檢入站畫上選手號碼後,各選手便開始安置自行車與轉換裝備。暖身時間拉長到20-30分鐘。下水抽筋是沒人想遇到的事。

8:30一到,把浮動碼頭擠得水洩不通的幾百位選手同時下水。綠角沒學過跳水動作還噗通一聲跳到海裡,果然馬上潛得太深,喝到第一口海水。

開賽前擁擠的碼頭:


這次比賽沒有分梯出發,水中真的是混亂異常。旁觀的家屬和啦啦隊們看起來,水面上是水花四濺。但水面下,更是忙亂。大家忙著踢人與被人踢,抓人與被人抓。在這種狀況下游泳,與在泳池中一個水道一個泳者的悠遊自在完全不同。我根本想不到動作順暢度了。游泳的重點完全放在換氣要換到,不要被踢到,這類自保法則上。

剛開始的一兩百公尺,一直處在人口密度超高的狀況下。每一下動作都要瞻前顧後。從沒游得順的感覺。換氣喝到水,根本是家常便飯。腦中甚至出現過”這樣游得完嗎?”的想法。

最後接近第一轉彎點,狀況終於好了一點。到離岸較遠的水道,海浪比較大一些。游過第二轉彎點後,我發現標線外側幾乎沒什麼人在游。所以我就游到外面去。每到浮台才切回水道中。有次還在標線外側想說終於沒什麼人了,來點自由式吧,結果游一陣後抬起頭來才發現遠離水道,已經引起浮台上救生員的注意了,趕快換蛙式游回來。

向著岸邊游的時候,看到東邊天上的太陽,終於有點溫暖的感覺。想像一下,今天不是來大鵬灣比鐵人,是來大鵬灣觀光游泳,現在正在溫暖的海中徜徉著。心情頓時輕鬆不少。但好景不常,兩旁貼近的打水聲再次將我拉回現實。一定要靠這麼近嗎?讓我做夢一下都不可以嗎?

後來回想。低水溫根本不是主要問題。當在海中,連換氣動作、游泳動作都不順的時候,你不太會注意到水有多冰。綠角的一個隊友,在水中被重重踢到頭部,需要到抱浮球休息的程度。看來順利游完,已是運氣不錯。

上岸後才覺得涼。還好大鵬灣賽場的轉換區很近。馬上找到車子,大毛巾拿起來擦。穿衣上車。向南二高出發。

這個賽場的自行車路線有一部分是在南二高終點到南州交流道。上了高速公路向北騎時,由於是逆風,速度較慢一些。過了折返點向南騎,則轉為順風,速度較快。

在高速公路騎自行車,真是相當有趣的經驗。大鵬灣場地就是以平整的高速公路為特點。自行車騎起來順暢異常。很多鐵人的最佳成績,就是在大鵬灣跑出來的。

不過國道封閉路段不能太長,所以自行車部分要繞兩圈才足40公里。其實這次我腦中想的已經不只是完賽了。我開始在想成績的事。我發現騎車時我已經在算假如自行車多久騎完,然後跑步再多久,我會得到怎樣的成績。有這種心理,比賽就不會輕鬆。我發現自己沒辦法像上次在台東一樣,邊騎車還開心的觀賞路邊風光。我開始盯著前面車手,常常看時速表。想說再騎快一點,等一下路跑能否負荷這類問題。真的是比較有壓力。

到了騎完自行車後,再吃一包Power Gel,然後開始跑步。剛開始跑時,還吐了一小口早上吃的海鮮粥。這是以前沒遇到過的狀況。還有喘氣頻率很快。還好過了一兩公里後,呼吸頻率就比較正常了。

跑步是延著大鵬灣環灣自行車道。跑起來感覺不錯,我指的是眼睛看到的風景。兩腿有種不真實的沉重感,不過還會動就是了。

一路上就照著自己的節奏慢慢跑。路上還有當地學童組成的啦啦隊,真是太熱情啦。不過路上不會經過什麼住家,就不會像在台東一樣,一路上都有當地居民加油打氣的熱鬧場景。

上次在台東,每個補水站我都拿水來喝,這次每個補水站,我都略過。因為沒有特別渴的感覺,冬天也不會把人曬到大量出汗,就沒需求了。

我一直很希望在路上可以像上次在台東一樣,找到一個速度相同的夥伴一起跑。跑到快近折返點時,終於找到一位,我就和他併肩跑。不過聽他喘得很快,恐怕是不能開口聊天了。我們就一路靜靜的跑著。

到了剩約一公里時,自覺還有點體力。加快了速度。最後小衝一下。過終點時看了一下計時器,比上次進步近15分鐘。我覺得還蠻滿意的。不過比到有點壓力的感覺到底值不值得,到底要如何取得平衡,這我要再好好想想。

看到剛才一同路跑的夥伴也回來了,我很興奮的上前攀談。原來他是來自台南的鐵人。這次帶著全家一起來。爸爸參賽,小朋友和太太也可以遊玩。看來真是個愉快的週末家庭活動。或許日後還會遇到喔。

下午綠角和隊友們繼續在大鵬灣玩耍。風帆這個運動,頗需技巧。當你終於把帆從水中拉起,可以站在船板上平衡然後前進時,這個成就感很快就被不知道會被風帶到那裡,和怎麼回來的恐懼感所掩埋。不過整體來說,還是相當有趣的水上活動。

東港海鮮出名。賽前一天,我們就在海鮮餐廳用中餐。住宿地提供的晚餐,還是海鮮。早餐是海鮮粥。賽後大會提供的午餐,還是海鮮粥。

東港此行帶回滿肚子的魚蝦蟹蚌,和滿腦子的鮮明回憶。



一塊布和一塊塑膠飾品組成的簡單完賽徽章,讓人想起許許多多的事。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鐵人(A Greenhorn Triathlete)---2009十月4號台東51.5km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參賽經驗

2011台東國際鐵人三項51.5KM參賽經驗

2010苗栗國際鐵人三項錦標賽參賽經驗----青蛙湖裡游蛙式

2010傑人盃馬拉松接力賽參賽經驗

閱讀全文

美國券商Firstrade(第一理財)推出手機線上交易系統

美國券商Firstrade為了加強對中文母語客戶的服務,近期推出手機交易系統。就我所知,這是第一個推出中文手機交易介面的美國券商。

以下分享基本的使用方法:

請用手機的網路瀏覽器連到這個位址: http://m.firstrade.com/

便會看到這個畫面:



頁面上有基本的美股指數報價,選擇右上角的”登入”(如紅圈所示),即會進登入畫面,如下圖:


登入方式就如同一般網路登入,帳戶名與密碼皆相同,直接輸入即可。登入之後會進入一個簡明的功能選單,如下圖:


可以直接點選”帳戶結餘”或”持有證券”查看自己的帳戶狀況。也可以點”下單交易”進行股票與ETF的買賣,如下圖:


下單之後,也可用這個手機交易系統查詢”訂單現況”。

綠角覺得這個系統用起來還蠻直覺化的。最重要的核心功能都已具備。歡迎海外券商投資朋友一同使用這個系統,也可在回應中提供使用心得或提出疑問。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美國券商Firstrade全新交易介面上線

Firstrade開設中文討論區

Firstrade股息自動再投資計畫(Dividend Reinvestment Program provided by Firstrade)

海外券商Firstrade的匯費補貼(Wire Transfer Fee Rebate by Firstrade)

海外券商Firstrade定期定額投資步驟詳解(Dollar Cost Average Service provided by Overseas Brokers)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為什麼要開海外券商交易戶

閱讀全文

平民保險王讀後感續2---避不開躲不掉的利益衝突



保險有兩個重點,普及與正確。保險普及才能發揮自助助人的效果。保險正確才能替保戶帶來真正的保障。台灣的保險是普及了,但保得往往並不正確。從生命的價值---談死亡保險的用途續3一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台灣民眾的保障,實在是遠遠不足。

根本原因,就在於利益衝突。

推廣保險的保險業界,首要目標在於銷售,而不是在於替保戶帶來足額的保障。對從業人員好的保單,對保戶往往是不好的保單。替從業人員帶來高收入的保單,對保戶往往無法帶來保障。這就是利益衝突。

看看那些高額佣金的保單,那一個不是第一年有最高的佣金?將保單銷售的大多收入擺在第一年的用義是什麼?想想看。

假如你自己是保險業務,新簽保單賺的錢第一年最多,遠遠大於後續年度的收入,你也想多賺錢(誰不想?),那你的工作重點會是什麼?開發新客戶,簽下新保單,還是服務舊客戶呢?

保險業者整天說保戶為重,服務優先,賣出的保單主力卻是第一年佣金最高的酬佣結構,身為保戶的你,就知道這又是一個表裡不一的行徑。他們根本沒打算好好替你做服務。他們最希望的是找到更多人來簽新保單。

閱讀全文

如何申請美國來源收入退稅(How to File for U.S. Source Income Withheld Tax Return with Form 1040X)

寫在前面:特別感謝版友Connoisseur的分享。沒有他的分享,就不會有這篇文章。

我們先從最早的狀況開始說。在海外券商投資報稅經驗—報稅表單填寫(Filing for Tax Refund with Form 1040NR)這篇文章,我第一次分享以Form 1040NR申請退稅的方法。

該篇文章的第一張圖,是我自己的Form 1042S。如下圖。其中我們申請退稅的目標,就是C減去(B*30%)的部份。


(金額被我塗去,換成A、B、C三個字母。)

C減去(B*30%)的部份,其實就是非美國來源收入被預課的稅款。譬如美國基金公司發行的歐洲股票基金的配息,譬如美國基金公司發行的亞洲債券基金的配息,這些都是非美國來源收入。

非美國來源收入申請退稅的部份,照這個1040NR的填寫方法,都可以成功拿到退稅支票(綠角兩年的經驗)。

然後在今年退稅申請的討論中,版友Connoisseur發現了美國來源收入有免稅額一事。而且也可以申請過去還沒要回的款項。

也就是說,不僅我們可以要回C減去(B*30%)的預課稅款,連(B*30%)這個部份,也可以申請退稅。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申請全額退稅,將C這個金額全數要回來。(當然前提是你的收入必需小於免稅額)

既然有版友分享那麼重大的發現,綠角當下就決定要來試試看。在過去07、08年兩個課稅年度,我都只有申請非美國來源收入的退稅。而08年,券商Firstrade已自動將部分美國來源收入退稅給綠角(詳情可見2009海外券商投資報稅心得續—Firstrade的自動退稅一文)。所以2007年的狀況比較單純,於是我決定申請07年的美國來源收入預課稅款退稅。

重點是,因為我已經在2008年,用Form 1040NR對2007年的收入進行過報稅動作,所以日後要對過去的報稅金額數字進行更改,就必需使用 Form 1040X

以下介紹Form 1040X的填寫方法。

第一部分是基本資料:


左欄有三個紅圈,分別填入你的姓、名、與住址(全部以英文填寫)。右欄有一個,叫做”Your Social Security Number”,本意是要填社會安全碼。但我們這些外國投資人大多不會有社會安全碼,就直接將 ITIN 碼填入,然後自行在旁加註ITIN四個字。

底下有A、B兩個問題。A問題是問說,假如你在這張表中填寫的地址與上次報稅時提供的地址不同,你是否希望我們IRS更改記錄中的地址?假如你的地址都一樣,那這題完全不用勾選,不用管它。假如你地址有變更,那就依你的需要,自行勾選Yes或No。

B問題是問申報人的申報狀態(Filing status),看投資人是單身(Single),夫妻聯合申報(Married filing jointly)或是夫妻各別申報(Married filing separately)等,就據實勾選即可。第一行,是原先在1040NR申報時的狀態,第二行是這次申請時的狀態。

接下來進入金額填寫部分。首先你需要一個數字,那就是該年度的美國來源收入總額。這個金額就是上圖Form 1042S上的B這個數字(註:假如這家券商像Firstrade一樣會將美國與非美國收入分開,才可以直接引用。假如券商寄發的Form 1042S上將美國與非美國收入混在一起,那麼投資人就要自行算出美國來源收入總合。)


(圖片可點擊放大觀看)

我只提需要填入的欄位,沒講到的全都是填零。首先A1、C1、A3、C3都是填入代表美國來源收入總額的B這個數字。B4和C4要填入申請的免稅額。就在這張Form 1040X的第二頁,就有各年度的免稅額列表,2007年是3400USD,所以B4和C4就填入3400。A5和B5一樣填入代表美國來源收入總額的B這個數字。

C5這個欄位要特別說明一下,它是C3減C4的結果。只要我們的美國來源收入在免稅額以下,C5就會是零。只要C5是零,我們就可以全額要回美國來源收入被預課的稅款。假如投資人美國來源收入超過免稅額,那超過的部分,仍要交30%的稅款。

接下來,在全額退稅的狀況下(也是是美國來源收入小於免稅額時),A6、B6、A8、B8、C10、B10、A11、C11、17、18這些欄位內,請都填入(B*30%)的金額。


在20、22、23、24這些欄位內都填入(B*30%)的金額。在24欄前面的紅圈,請填入你要申報的年度。譬如綠角這次是申請2007年的美國來源收入退稅,那就是寫入2007年。下方的大紅圈,請簽名並寫上日期。

接下來,Part I Exemptions(免稅額)部份,如下圖填寫即可。


Part II Explanation of Changes則要填入申請變更的理由。我的寫法如下,供各位投資朋友參考: As a non-resident alien, I can claim USD 3400 exemption. I didn’t claim this exemption on my original 2007 Form 1040NR. Thank you for your kindly hely.

裝好信封,寄到美國稅務主管機關IRS: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Center
Austin, TX 73301-0215
USA

這樣就大功告成啦。


綠角的申報時程:
2009年八月底,寄出Form 1040X
2009年十二月中旬,收到IRS來信,說已變更2007年申報金額,內含有一張Notice 1212。再過一週,收到退稅支票。(支票面額略高過申請金額,因為美國政府連利息都會還給我們。)


這次申報經驗又再一次讓我們對美國課稅狀況有進一步瞭解。

目前已知,透過美國券商投資,美國與非美國來源收入的配息都會被預課30%的稅款。在每一年度報稅時,非美國來源收入的配息,可以全額申請退稅領回。而美國來源收入,在免稅額以下,也可全額申請退稅領回。

我的下一個目標是,在2010年對2009年收入報稅時,直接用Form 1040NR要回美國與非美國來源的預課稅款。

近四年美國來源收入免稅額度如下:

年度 金額(美金)
2005 3200
2006 3300
2007 3400
2008 3500

也就是說,以2008年來看,美國來源收入在美金3500以下的話,其實是完全免稅的。我們也可以推算一下,這樣要多少金額的投資,才會碰到需要被美國課稅的門檻。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這支美國股市指數型基金為例。它在2009年十二月的Yield是1.65%。約需21萬2000美金的投資,才會一年生出3500美金的配息。假如你的整體海外券商投資中,約四分之一是投入美國市場,那麼等於是總額要超過84萬8000美金,才有機會被美國政府課稅。

投資人可以用自身投資目標的配息率與資產中投入美國市場的比重,計算一下。

綠角當初在評估美國券商投資管道時,是不知道可以退稅的。當時我將30%預扣稅款當作一種投資的成本,和國內可以買到的投資工具比較,美國券商就已經有相當明顯的優勢了。現在發現預扣稅款幾乎都可以完全申報取回,那麼美國券商這個投資管道,已經有壓倒性的優勢了。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09海外券商投資報稅心得(How to File for Tax Refund with Form 1040NR)

海外券商投資報稅經驗—報稅表單填寫(Filing for Tax Refund with Form 1040NR)

海外券商投資報稅經驗---ITIN的申請(Applying for ITIN with Form W-7)

閱讀全文

華山基金會尾牙團圓會募款活動

時近年終,以照顧失能、失智、失依長輩為主要目標的華山基金會又在積極準備,為獨居的長輩們在寒冷的冬天帶來一絲溫暖。這個活動,假如有各位善心人士的義助,將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活動詳情,可點選位於部落格右欄的活動貼紙。或是直接點選這個網址

想瞭解更多:
華山基金會網頁: http://www.elder.org.tw/

或撥打愛心專線02-28363919分機290陳小姐

後記:因為上次綠角與華山基金會合作的理財講座會後還有剩一些股海勝經。所以承辦人員特別提到,前五名讀者的捐款,可註明是綠角的讀者,將可獲贈股海勝經一本。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閱讀全文

生命的價值---談死亡保險的用途續3(The Value of Life)

寫在前面:這篇是"生命的價值"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早在2008年八月便已寫成。當時只發出前三篇文章,因為最後這篇裡引用的數字,真的很難看。相信各位讀者看了之後,對於台灣保險業界的”輝煌戰果”,帶給台灣民眾怎樣的”服務”,將有深刻體認。最近寫平民保險王讀後感時,想到這篇文章。對照一看,真是貼切異常。於是,該出現的文章就讓它出現吧。假如你是個保險從業人員,希望你看到這些數字,是把它當做自己改進的目標,而不是找藉口來推脫。

本文開始:

經過前面三篇文章的解說,對於死亡保險有些基本認識之後,我們可以看看國內保險的統計數字。

個人壽險平均保額統計表: 台灣 美國 日本 (圖片皆可點擊放大觀看)

閱讀全文

平民保險王讀後感續1---險種大PK



作者在書的第二部分開始列舉一般人最需要的保險類別,與此類保險的選項比較。這兩個議題,都非常具有實用性。

首先兩個提到的保險就是意外險和壽險。這兩者的最主要目的都是為過世的被保險人的親人,提供金錢補助。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人,一定要考慮這兩個險種。

在意外險方面,作者比較產險公司與壽險公司的意外險。並解釋為何產險公司的意外險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另外作者也比較了一年期意外險與還本型意外險,讓讀者看清楚,什麼叫免錢的最貴。

我覺得這段最精采的是關於保戶心態的描述。有個保戶,原先的業務單純規畫意外險,另一個則規劃了意外險加意外醫療險,不止意外死亡有賠,連意外受傷的醫療費用,譬如就醫的兩三百塊掛號費都有理賠。這個保戶就覺得後者的規畫較好,較完善。

這真是一種很有趣的心態。跟不願意將保費當支出一樣,這種保戶是保費交出去,就要從理賠拿回來。可是想想看,意外受傷的醫療費用,是多到你無法負擔的金額嗎?是你承擔不起的風險嗎?拿這種幾百幾千塊回來,有保沒保有差嗎?

所以作者認為這種賠幾百幾千的,根本是可有可無的保險。重點是在出事時,能給受益人幾百幾千萬,供身後親屬一家溫飽的保險,這才是重要的保險。作者在書中一直強調千萬保額。買到千萬保額要很多保費嗎?其實不用。看了書中解說,你會發現保險是可以小錢買到大保障的。

閱讀全文

平民保險王讀後感---從利率談起



第一次注意到平民保險王的作者劉鳳和先生,是在一個電視理財節目上。當時聽了他講了幾句話,我第一個感覺是,”這個保險從業人員還蠻特別的,他知道自己從事的行業與保戶間的利益衝突。”

後來今年十一月,看到取自平民保險王附錄,在網路上流傳的”給保險業務員的一封信”,我開始覺得這位作者的書應有可看之處。於是透過博客來訂了書。讀完之後,發現相當淺顯易懂,但又能直指保險的真義。我覺得這是一本所有潛在保戶與考慮保險的人,都應該參考的一本書。

書的第一部分先從利率講起。利率是保費定價的基礎之一。但很多人看到數字就頭痛,也不願意深入去想利率跟保險到底有什麼關係。在閱讀這部分時,我可以感覺到作者覺得這是一個很難下手的主題。因為他要把利率這個主題寫得儘量簡單,讓一個就算是不喜歡數學的人,也看得下去。

我覺得作者有達到他的目的。書中的利率表,讓讀者輕鬆看到,就算是很低的利率,時間拉長,一樣可以有龐大的資本增值效果。很多人買保單,就在想錢過了多久之後可以長多大,多出多少錢。其實其中的利率,根本很低。自己去做定存,往往都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況且想想看,銀行存款在一定金額之下,還有存款保險。放在保險公司的錢呢?20年後一家保險公司還會不會存在?相信在經過2008年後,許多保戶對這個問題有更深刻的體認。

這個利率問題也可以反過來看。很多保戶看到之後預計可以提領的金額,是用現在的現金價值在看這筆錢。其實過了二三十年後,這些錢可能根本不值多少。譬如現在投保醫療險,住院每天償付1000。一千,現在看起來似乎不錯。可是你有算過,在3%的年通貨膨脹下,20年後的1000約當於現在的多少錢呢?答案是554塊。每住院一天賠付554塊,你覺得很多嗎?一樣的道理,20年後可以領回100萬的儲蓄險,現在看起來似乎也是一筆錢。但一樣在3%的通膨下,20年後的100萬只有現在的55萬4千的價值罷了。而且很有趣的是,買這樣保險的人,他的投資還有特別注意到通膨議題,買一些對抗通膨特別有用的投資工具呢!

作者在第一部分就開始提到之後一再覆述的概念,買保險不要想賺錢。保險是一種支出。它的目的在發生危難時,提供金錢補助。這才叫保險。但很多人買保險,想的不是萬一發生事情時,他的保障是否足夠,而是萬一沒有發生事情時,可以拿回多少錢。

閱讀全文

我願意為你解盤讀後感續

第三部分”關於投資人的自我抉擇”作者擺脫說故事的模式,開始以邏輯論述討論投資的道理。

其中第32章”報酬與風險之新抉擇”看了之後令人深有同感。作者在書中寫道,很多人整天研究如何規避風險,以為這就是處理風險的方法。其實,唯一有效降低風險的方法是,降低暴露在風險下的資產比重。

一般處理風險的方式是,事先防範。譬如總統府的安全很重要,必需不讓可疑人等進出。所以有憲兵侍衛隊24小時守護。譬如行車可能出車禍,所以我們立法要求機車騎士只要騎車就要戴上安全帽,汽車駕駛只要開車就要繫安全帶。譬如公共場所可能失火,所以消防法規要求這些場所一定要有滅火器等設施。只要一接觸到這些危險行為,這些安全措施就在。我們不會事先去預期這些風險事故什麼時候會發生,但我們保證它們發生時,會有安全措施等著。

但面對金融市場,很多人的風險防禦概念是本末倒置。很多投資人面對風險的方式,不是事先做好準備,而是去猜什麼時候會有風險,什麼時候會大跌。他們不想事先準備,他們不想事先把部分資產就放在低風險資產中,因為這會損失機會成本,降低獲利的可能。低風險,低報酬嘛。所以我希望自己有高報酬,就要儘量投入高風險資產。大跌的危險?沒關係,因為我有密切注意市場,我有設停損,這不會對我造成傷害。

這種行為,就像開車出去,然後說,我研究過了,我今天不會發生車禍,所以不用繫安全帶。就像總統府侍衛長說,我研究過了,今天很安全,大家撤哨,放假一天。

當前述這種行為,會被指為完全荒謬之時,很多投資人,或者說大多投資人,在金融市場裡做一樣的事。他們研究過了,所以沒有風險(或是風險很低?)。

事實是,每個發生車禍的駕駛,在開車出門的當下,都不會想到,今天會發生車禍。

這些以為承擔”研究過的”的高風險就等著高報酬的投資人,往往在像2008年的暴跌中,第一個閉嘴。他們一直弄不懂的是,高風險的定義就是,高虧損發生的可能,不管你有沒有研究。

“風險”兩字,易寫難懂。

書中有不少漂亮的論點。譬如在”你的循環vs景氣循環”一章,作者說我們太常把市場上的買高賣低,歸咎於投資人的心理。但其實,在股市下挫景氣不佳時,整個社會大眾的收入的確是縮水的。在手邊資金縮水時,或甚至變成反而需要錢時,投資人如何能不減少投資或甚至變賣原先的投資呢。

所以投資計畫也必需考慮到自身的資金來源。能在市場低迷時握有資金,你就有機會跨出逆眾而行的投資勝利的第一步。

總結來說,“我願意為你解盤”是一本特立獨行的理財書籍。不同背景的讀者,會看到內容的不同樣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我願意為你解盤讀後感

問題的根源(The Root Cause)

昧於事實----看不見風險的投資人(Wishful Investing)

投資人風險(The Investor Risk)

閱讀全文

我願意為你解盤讀後感

最近中文理財書市熱鬧滾滾,出了幾本可讀性很高的書。總幹事的最新力作” 我願意為你解盤”就是其中之一。

書名”我願意為你解盤”,與德文小說Der Vorleser的中文譯名” 我願意為你朗讀”有類似之處。後者是一部觀點相當獨到的二戰猶太議題小說,也是一本暢銷全球的名著。總幹事為自己的新書如此命名,可見他的期許之深。


“我願意為你解盤”雖是理財書籍,但看起來像本故事書。全書寫作完全符合作者在序中言明的目的,那就是”硬道理輕輕說”,讓生硬的財經原理化做親切近人的故事,帶給關注理財議題的讀者相當不同的閱讀經驗。

書的第一部分是”沒有界線的投資狂想曲”,作者用一些虛擬的故事來對照實際的投資世界。在第一章,作者就用一個漂流到原始小島部落的”股市大師”的故事,來說明將一個金融市場炒作加在實際的經濟體系上,會帶來怎樣的後果。當原始土著開始認為大家都只要從市場裡買低賣高就可以賺到錢,沒有人再從事耕作和獵補後,經濟體系便開始瓦解了。

這是投資最根本的道理。投資人,我們這些買賣Paper assets的人,能否賺得比實際從事生產的人還多?答案是不可能。

專業投資人?專業投機人?整天搞投資就能溫飽(或甚至榮華富貴)?多少人嚮往這樣的日子?只要手上有一些資本,就可以專職投資,從市場賺到足夠生活的金錢?但可以保證的是,這件事,對於絕大多數的人來說,終究只是個幻想罷了。

短期市場中因為群眾心理變動所產生的差價,都是虛幻的。為什麼虛幻?因為它不是立足於實際的經濟產能。為什麼虛幻?因為任何想要持續從中獲利的嘗試,幾乎都會落到失敗的結局。當很多人開始認為,”為什麼要工作,市場賺得還比較多”的時候,那就是物極必反的時刻了。

想要賺錢的心理,讓投資人對可以賺錢的機會有過多的妄想。妄想終成貪念,帶人跨出投資錯誤的第一步。

第一部份中的第六章,”鶴的報恩”,我看了深有同感。一隻鶴為了報答救他一命的男人,化身為女子,與他共組家庭,並以自身的羽毛不斷編織出好看的布料來補貼家用。男子不知感激,貪婪索取,終至鶴女子不堪負荷,揚翅遠走。

作者用鶴來比喻投資人,男子則是金融業者。金融業者對待客戶的方式,不是以客戶第一,不是以客戶的資產保全與成長為首要目標(看看基金經理費收多少!),而是以自身的收入為第一。整天想的,就是如何賣出更多的產品給客戶,然後從中收取費用。賣愈多,賺愈多。合不合用,是否為客戶所需要?那都是次要考量了。關於這點,我也在專業、黑心,傻傻分不清楚(Can You Tell White from Black?)一文中有過討論。

作者在第23章,我的名字叫做雞,再一次回應這個主題。投資朋友會發現,投資界與媒體,長期以來瀰漫著歡樂的氣氛,因為xxx,所以應該買ooo。ooo可能是股票、可能是基金、可能是房地產,可能是當下任何金融業想要賣出的東西。賣賣賣。重點就是賣。想出任何理由賣。多頭買股票基金,空頭買債券基金。不論是晴天陰天,都是投資的好天氣,都有不同的投資主題。真的嗎?這就和我在基金世界,大同世界一文中所談論的狀況很類似。不過作者指稱的範圍更廣。不只是基金販售,各種資產的販售,都可見到一樣的斧鑿痕跡。

以媒體為瞭解世界的主要管道的投資人,很可能身陷其中卻仍不自知。

書的第二部,作者以其觀察或親身經歷,談論現實世界的玩家伎倆,包括”股海明師”、”市場謠言”、”暗盤交易”等等檯面上看不到的詭計,讓讀者深切體會,到底身處在怎樣的險境。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鈔票的重量讀後感---打破壟斷

我願意為你解盤讀後感續

“靠邀”讀後感—專業與道德的價值

“不只是旅行”讀後感

誰在幫你賺錢?(Who is making money for you?)

基金公司的廣告策略

如何將別人的資產轉到自己名下(License to Steal)

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Unconventional Success讀後感

閱讀全文

什麼是利差交易(What is Carry Trade?)

要瞭解利差交易(Carry trade),要先知道”Carry”這個字的意思。

一項資產的Carry,代表持有它所能獲得的報酬或所需付出的成本。譬如,持有貨幣,你會得到它的利息(存在銀行)。譬如,持有實體原油,你必需付出倉儲成本。這些獲利與支出,就是貨幣與原油的Carry。

當兩項不同的資產,持有它們分別有高低不同的獲利時,這就形成利差交易的基礎。投資人可以放空低獲利的資產(就是先賣出),然後以取得的資金,買進高獲利的資產。那麼他就有機會賺取這兩個不同資產間的利差。

譬如銀行的基本業務,存放款,就是一種Carry trade。銀行等於是向存戶借錢,然後再把錢借出去。存戶借給銀行的錢,銀行需付出短期借貸的利息。銀行放款部份,則為銀行帶來長期借貸的利息。只要長期借貸利息高過短期利息,銀行的存放款業務便有利可圖。

而利差交易(Carry trade)一詞,近來在財經媒體上所指稱的,幾乎都是指貨幣利差交易(Currency carry trade)。它的原理就是,投資人借低利率貨幣,然後將資金轉換成高利率貨幣,這樣他就有機會賺取兩者間的利息差異。

近年來日幣一直維持在零利率狀態,也因此日幣成為外幣利差交易最常被借出的貨幣。譬如,投資人可以借日元,然後將資金轉成南非幣或澳幣等利息較高的貨幣,那麼他便有機會賺取日幣與高息貨幣間的利差。

但這種針對貨幣的Carry trade,也常被翻譯成外匯套利交易。這是一個誤解。Carry trade不是Arbitrage,利差交易不是套利交易。利差交易無法保證獲利,它有明顯的風險。就以剛才的借出日幣買進澳幣的例子來說,假如日幣對澳幣升值,只要升值幅度高過兩者的利率差,那麼利差交易的預期獲利就會被完全吞噬,甚至變成虧損。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影響匯率的因素(Determinants of Exchange Rate)

ETF的貨幣應用續(Currency ETFs and FOREX-related ETFs)

外匯避險

基金的計價幣別

資產配置初步—配置中的匯率風險(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Exchange Rate Risk of International Asset Allocation)

閱讀全文

懶人與聰明人(Get Paid for Doing Nothing)

(以下人事均為虛擬舉例用。)

當紅巨星凱瑞與尼可在佛羅里達州的濱海豪宅區比鄰而居。

早上,凱瑞正舒服的躺在戶外的躺椅上,看著小說,啜飲一旁冰涼的果汁。書看到一半,他拉下眼鏡,看到隔壁的尼可,又再進進出出,不知道忙些什麼。有時還可以聽到大聲斥喝。

到了傍晚,凱瑞正在岸邊打算開快艇出去兜風時,尼可又走出門了,手上提著兩袋垃圾。

尼可說,”凱瑞兄啊,你都不管家裡的事嗎?”

凱瑞說,”我有請管家啊,你不是也有位管家嗎?”

尼可說,”管家只是幫忙而已,有的事還是要親手做才行啊。”

凱瑞說,”我倒覺得我的管家把事情都打理的很好,我只要交待下去就行了。”

尼可說,”或許你運氣好,請個好管家,有當懶人的福氣啊。”

凱瑞笑著說,”呵,是啊,我先出門啦。”踩下油門,快艇奔向滿天紅霞的落日海景。

凱瑞在快艇上一邊搖著頭,一邊想,”這個尼可兄啊,就是人古意。請個管家,其實是不管家,只會口頭上應付老闆,事情都沒在做。垃圾不倒,草修不乾淨,水電費不交,還要尼可整天忙來忙去。都不知道他花錢請這個管家是做什麼的?還好我的管家很負責。”

在投資世界,一樣的場景天天上演。

主動型股票基金投資人,在花了每年內扣1.5%的高額經理費後,請到的這些經理人,通常拿錢不辦事。他們大多交出輸給大盤的成績單,然後薪水照領。

我們古意的投資朋友說,”自己要勤快一點,有的事還是要自己來啊。還是要知道如何挑基金啊!”

於是他們開始研究下一位管家的可能人選,看看那位可能會有較好的表現。或甚至想一些用不同順序交待事情的方法,就像資金要如何進出,看看能否讓這位爛管家的表現起死回生。

付出那麼多金錢,請到一位不做事的人,請到一位把許多事情留給主人做的僱員,然後自己忙東忙西,焦頭爛額,為了投資的事,憚思竭慮。

在花錢請人做事之後,自己的事變得更多了?

這種投資人自許為用功?

閱讀全文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再讀後感續2---實作建議


Random Walk這本書的Part Four主題在於實際投資建議。很多人聽到這本書,往往只想到它是一本指數化投資”理念”的推行者,其實書的後半,有相當的篇幅都在討論實際的理財步驟。

第十二章談的是一個全盤性的理財規劃架構。從保險,現金準備,到購屋置產,都有討論。

在保險方面,作者認為,Most people need insurance,大多人都需要保險。特別是有家庭要養,本身就是家中經濟支柱的人。這種人假如不為自己找尋壽險保障,可以說是一種不負責任。作者認為,最好的壽險選擇,就是可再續約的定期險。

但”保險”這兩個字實在太好聽了。很多人,特別是沒有深入想過保險意義的人,會認為保險,有保總比沒保好。但是,大多人需要保險,不代表所有人都需要保險。事實上,錯誤的保險比沒有保險更糟

很多人因為對保險的基本認知錯誤,踏出的第一步就是錯的。譬如明明單身一人,根本沒養誰,去世了也不會對家人造成經濟負擔,結果也在買壽險。這就像買傘進撒哈拉沙漠一樣。(應說是更誇張,沙漠還會下雨,但在這種狀況買下的保險,是毫無必要。)

閱讀全文

“快樂賺不停(Money Can Buy Happiness)”讀後感續


在金錢的運用方面,作者採用相當開明的態度。假如金錢能為你省下一些時間,獲取一些快樂,那麼就用吧。書中有很多例子說明,如何犧牲一些金錢,為自己的人生換到更大的空間。而不是為了金錢,把自己逼到牆角。這正是現代人需要的金錢觀啊!有時候,真的不是知人是金錢的奴隸,或是金錢為人所利用了。

書中對於如何理債與為退休生活投資都各有一專門章節說明。也正是在退休投資這章,出現一個全書我唯一不同意的論點,那就是以晨星評比做為選基金的標準。但在同一頁,作者又提到The Coffeehouse Investor的觀點,那就是指數化投資。作者的投資觀到底為何,可能要再多看一下她的其它文章與著作。

書中也提到一些比較深層的人生問題。

閱讀全文

2009十一月回顧

此文回顧十一月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的狀況。

十一月最熱門的十篇文章依次是:
1.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

2. 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The New Coffeehouse Investor)綠角推薦序

3. 綠角的書:”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

4.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5. 標普高盛商品指數概述(S&P Goldman Sachs Commodities Index)

6. 股海勝經番外篇第六集---只會更糟難以更好的短期持有

7.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再讀後感---賠多於賺

8. 聽講座,做公益

9. 華山基金會”快樂賺不停”講座參加感想

10. 陸生動物的投資習性


十一月的部落格寫作方向很明顯分成三個區塊,月初寫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系列文章,月中寫商品指數期貨投資相關文章,月底寫一些書與講座的參加感想。

十一月也有幾個第一次的記錄。第一次綠角被邀請參加公益講座。很高興講座相關的兩篇文章都進入前十大熱門文章之中。本月也是第一次綠角被邀請為理財書籍寫序。從銷售狀況來看,這本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The New Coffeehouse Investor) 已引起投資朋友相當的注意。

綠角的書:”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這篇文章,也從九月到十一月,連續三個月在前十大熱門文章之中。綠角感謝各方朋友的支持。

十一月刊出的股海勝經番外篇第六集---只會更糟難以更好的短期持有已是番外篇的最後一篇文章。其它刪去的內容,譬如對ETN的描述,本部落格中已有相關文章。希望各位讀者對這樣的補充內容覺得還滿意。

最近綠角看到不少好書,可能十二月的前半,部落格會被讀書心得所填滿。

十一月最常搜尋進入此部落格的十個關鍵字,在扣除綠角相關字詞後依序是:

指數型基金
ETF
JF中國基金
0050
美元指數
內部報酬率
PIMCO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
Firstrade
Covariance

前二名的關鍵字和九月與十月相同。這次有三家基金公司的名字出現在十大關鍵字中,分別是JF、貝萊德與PIMCO,應都是查到基金評論中的文章。單一名詞解釋的文章,在關鍵字方面仍有不錯的表現。

訪客來源的前五個主要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英國和越南。

越南第一次進入前五大訪客源。原因未知。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09十月份回顧

2009十二月與2009全年回顧

閱讀全文

“快樂賺不停(Money Can Buy Happiness)”讀後感


快樂賺不停這本書是11月22號華山基金會公益講座的贈書。擔任座談人的綠角,也拿到了這本書。

我先承認,當初開始看的時候,有點心不甘情不願,像小學生被迫做功課的感覺。因為這幾年閱讀的財經書籍,多是有興趣後自己找來看的。可是既然拿到了贈書,又不看,總覺得有點可惜。就花時間讀完吧。

讀了第一章之後,我開始問自己,”為什麼以前都沒注意到這位作者?”

這本書與一般理財書籍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將錢與生活徹底結合。

就如英文書名”Money Can Buy Happiness”所講的,作者在書中明白闡述,金錢的確可以獲取人生中的快樂,只要我們知道什麼事情是我們真正在意的,把錢花在對的地方,並用正面的態度面對譬如債務和退休規畫這些金錢壓力。

俗諺”錢買不到幸福”這句話,似乎想將金錢與人生中的快樂一刀兩斷的分開,Money can buy happiness這本書則讓讀者看完之後,會覺得這才是對錢的務實看法。

閱讀全文

濕足印測試(Wet Footprint Test)

一雙好鞋,對於增進跑步的舒適性、表現、與安全,都有正面的助益。而如何挑一雙好鞋,就從瞭解自己的腳與跑步動態開始(不是瞭解鞋子)。

濕足印測試是一個簡單的方法。

做法就是先把自己的腳掌弄濕,然後站到一張擦手紙上(或抹布也可以),然後看看自己留下的足印。

濕足印測試的目的在於看出足弓的狀況。

足弓的狀況可以分成高足弓,正常足弓與扁平足弓三種狀況,如下圖:
(取材自Running Warehouse: http://www.runningwarehouse.com/LearningCenter/FootAnalysis.html)


這三種足弓對應的濕腳印分別如下圖:


所以看到自己的濕腳印後,就可以知道自己是那一種足弓。而足弓的形態,與跑步時腳掌動態有所關聯。而一般來說,高足弓的腳在跑步時,較易呈現Underpronation的狀況,正常足弓則是中性(Neutral pronation),扁平足弓則是Overpronation狀況。

各種的Pronation程度,就可以選用對應的跑鞋。Overpronation的跑步動態建議選擇Motion control與Stability的跑鞋(中文叫支撐穩定型)。Underpronation的動態,則需要有Cushion的跑鞋(中文叫緩衝避震型)。Neutral pronation則可用有輕度Motion control功能的跑鞋。

濕足印測試的目的在於藉此讓我們推測跑步的腳掌動態。但足弓愈高,pronation愈不足的關連,不是在每個人身上都會成立。最好的跑步動態判斷方法,是實際跑步然後錄影進行判讀。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一圈多遠(How Long is Each Lane of 400M Track?)

閱讀全文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再讀後感續1---務實的效率


書中很大一部分在講解效率市場的意義和反效率市場的研究與事證。

很多投資人將效率市場的不完美等同於效率市場的不成立。

效率市場無法完美解釋市場現象,也有些所謂的”異常”,指的是效率市場不應該出現的現象,但這不代表效率市場完全不成立。

假如就專注在這些不完美的地方,忽略掉支持效率市場的事證,那如何能不算是一種偏頗的看法?

很多投資人宣稱市場不具效率,然後呢?然後當他看到有關公司,有關經濟的新消息時(說是新,但投資人知道的公開消息,通常已經有點舊了),他做什麼呢?他說,因為市場沒有效率,所以我根據這些消息做出投資反應是可行的。他在思想上反對效率市場,但他以行為支持效率市場。

閱讀全文

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The New Coffeehouse Investor)綠角推薦序


今天是The New Coffeehouse Investor中文版譯作,”不看盤,我才賺到大錢”上市的日子。 The New Coffeehouse Investor是一本以非常淺顯但又有說服力的方法,解說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原理的投資理財書籍。綠角很榮幸被邀請為這本書寫序,以下是推薦序全文:

從開始接觸基金投資以來,我經歷過大多投資人都曾遇過的問題。

雖然在投資的準備階段,我已經看過” 柏格談共同基金”與” 漫步華爾街”,認為指數化投資會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因為在台灣販售的境外基金,幾乎沒有指數型基金,我投入了主動型基金的懷抱。

不良後果一一實現。

閱讀全文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再讀後感---賠多於賺


漫步華爾街是一本綠角之前就看過的書,但當時看的是2003年的版本。一來為了知道新版寫些什麼,一來想要複習一下這本指數化投資的福音書,所以我買了2007年版,再看一次。

看完之後,果然有些新的感想。

書的第一部份,從投資的歷史講起。前四個章節一一描述史上著名的市場泡沫。從荷蘭的鬱金香到美國的網路公司,橫跨歐美兩洲,三百多年的時間,投資人用不同的題材吹出各形各色的泡沫。

這些投資人在泡沫中大敗潰輸的歷史,為什麼會被不同的理財書籍一再引用?William Bernstin在投資金律的第二部分,投資歷史中,寫到的也正是這些題材。為什麼這些故事中,沒人提到有人在泡沫成形前就買進,在泡沫高點附近賣出,大賺一筆的人呢?

因為前者是事實,後者是幻想。而且,就是後面這個幻想成就了前面這個事實

閱讀全文

華山基金會”快樂賺不停”講座參加感想

這次綠角受華山基金會的邀請,參加與理財週刊合辦的公益講座,心中可說是”五味雜陳”。

這是第一次,綠角因為寫財經部落格而受邀參加公益活動。當初寫部落格,除了整理自身的財經知識,與讀者朋友分享之外,我從沒想過還可以做公益。看來財經興趣的”實際應用”範圍,遠超乎我當初的想像。

這次另外兩位講者分享的內容,其實也讓我學到好一些東西。理財週刊的洪寶山社長,出身貧困,從就學期間就開始運用商業頭腦,想要如何賺錢。寶來期貨的周副董,從基層做起,到今天的高階管理階層。他們的人生經驗都比綠角豐富。雖是不同的經歷,但共同點就是他們進取與努力的精神。也就是說,他們都專心投資自己的事業,而獲取了相當的成就。

在講台上分享時,我有種感覺,就是我的投資觀念,也就是指數化投資和資產配置,為什麼那麼不容易簡短的說明白。我覺得有好多可以講,但似乎又不能有系統的說清楚。那麼違背直覺的投資概念,在簡短幾分鐘內講述,真的能讓投資朋友一窺其中奧妙,或是覺得怎麼那麼奇怪,便不想再深究了。

我發現,假如我說,投資就是要賺大錢,買對股票,連三根漲停,賺了就跑。那如何挑股票呢?那我們可以從基本面,技術面等等下去分析,然後你就會買到好股票。Well,我突然發現這是很符合直觀感受,也最容易獲取認同的說法。

假如我要說,你做這些動作,大多是沒意義的。只對從交易中收你佣金的業者有意義。為什麼?怎麼會這樣? How can that be?我會得到一大堆問號。

這些問題全都有解答。我的部落格,我的書中都有部分答案。問題是,我如何用講的把它解釋清楚。我有種想說的太多,反而不知從何說起的感覺。

我其實不知道聽眾的背景。假如有些基本金融知識,對於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這樣的做法,目的在那裡,原理為何,應可以很快的掌握。像在會前我們三位講者交換意見時,我發現寶來周副董幾乎是聽到我講前面兩句就知道我在做什麼了。但假如是投資初學者,聽到我這樣”離經判道”,譬如不用停損,也不用停利的這種說法,恐怕會覺得”這個人有點怪。”

呵呵,其實我也不怕被當怪人。我害怕的是,一個好方法被我講爛了,反而讓聽眾不想去瞭解。那就可惜啦!

上台講話跟寫文章真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看來我還得多加磨練。

後記: 非常感謝許多讀者朋友的支持。還有不少朋友在會後留下來找我簽書。請原諒我不好看的字跡。那天簽書寫下的中文字,已經超過我十月和十一月全部寫過的中文字了。之後還和一些朋友坐下來談了一下,綠角很榮幸也很高興認識你們。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聽講座,做公益

閱讀全文

一圈多遠(How Long is Each Lane of 400M Track?)

本文描述一個400公尺跑道的基本構型。

標準400公尺跑道由兩條直線道與兩個半圓型跑道構成。直線部份距離為84.39公尺。彎道部份的圓周半徑為36.5公尺(最內圈的最內側)。所以最內圈跑道最內側一圈的長度是84.39*2+ 2*3.1416*36.5,等於398.12公尺。可參考下圖:



假如跑在最內圈,離最內側跑道邊緣30 公分處,那麼一圈的距離就正好是400公尺。(84.39*2+ 2*3.1416*36.8=400)

一條跑道的寬度約1.22公尺。每一圈跑道比更內側的跑道多2*3.1416*1.22,等於7.6655公尺,所以從最內側跑道,到第八跑道,其一圈的長度分別是:



所以要跑10公里的話,最內圈是跑25圈。在第八跑道則是22圈。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濕足印測試(Wet Footprint Test)

綠角的單車(Greenhorn’s Bike)

閱讀全文

期貨的正價差與逆價差(Contango、Backwardation and Normal Backwardation)

一紙期貨合約(Futures Contract)約定的是在未來的某一個時間,以一定的價格買進或賣出某定量的貨物。也就是讓交易者可以事先訂下未來交易的條件。這個約定的買進賣出價,就稱為期貨價(Futures price)。

期貨價包含對未來現貨價的估算。假如目前估計未來現貨價會走高,那麼期貨價就會拉高。假如目前估計未來現貨價會很低,那麼期貨價會壓低。(未來現貨價的英文是Future spot price。未來現貨價(Future spot price)和期貨價(Futures price)是不一樣的兩個東西。)

重點是,已經在預期內的未來價格變動,不會帶來買進期貨合約的收益。我們看個簡單的例子。假設現在金價是每盎司1000美金,而大家預期一個月後的金價是1050。現在買進未來一個月後以1050成交的黃金期貨,而到時黃金真的也是是1050成交的話,那麼是沒有任何收益的。假如一個月後的黃金現貨出乎意料的是以1060交易的話,那麼買進這紙期貨就有每盎司10美金的報酬。假如一個月後,黃金現貨出乎意料的以1040交易的話,那麼買進這紙期貨合約每盎司會虧10美金。

所以買進期貨合約,承擔的風險是未來不可預期的價格變動。未來預期外的價格變動,也正是期貨合約的報酬與虧損的重大來源。風險就是報酬的來源,風險就是虧損的可能。在期貨市場也不例外。

再看剛才黃金期貨的例子。假設現在金價是每盎司1000美金,而大家預期一個月後的金價是950。現在買進一個月後以每盎司950成交的黃金期貨,假如到時候黃金也是以950成交的話,那麼是不會有虧損或報酬的。但假如一個月後,每盎司黃金的價格是960,那麼買進這個期貨,每盎司可賺10美金。

所以黃金現價從1000跌到960,期貨仍可能是有賺的。黃金現價從1000漲到1040,期貨仍可能是虧的。重點就在於,預期之外的價格變動才是報酬與虧損的驅動力。

而期貨市場常用的正價差與逆價差是什麼意思呢?

閱讀全文

商品期貨投資的報酬來源續(Sources of Return of Commodity Futures)

投資單一的商品期貨,與投資多種類別的商品期貨,這兩者有很大的差異。

基本上,要掌握商品這個資產類別的報酬,應持有多樣、涵蓋不同類別的商品。單持有能源、農作物、或貴金屬所得到的報酬,有時可能與商品這個資產類別的報酬會有很大的差異。

再來,單一商品的價格波動會遠大於由多種商品組成的投資組合的波動性。商品這個資產類別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組成成份的報酬相關性很低。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直覺的想,譬如黃金的需求會與小麥的需求有很大的關連嗎?譬如銅礦的價格會與牛肉的價格有很大的關連嗎?

當持有這些低相關性的商品期貨時,整體投資組合的價格波動會比單一商品小很多。

閱讀全文

股海勝經番外篇第六集---只會更糟難以更好的短期持有

這篇的位置原本在第七章的最後一節”投資的真正風險”之後,如下圖:


原文如下:

很多投資人對於以指數化投資工具長期持有,參與經濟成長的觀點採取否定的看法。原因無它,正是長期下來,仍是負報酬的可能。

對於他們來說,這是無法接受的。所以他們有這樣的想法:不管股市長期下來,是逐漸往上、往下,還是持平,它都一定會波動。這個長期的走勢,必然由許許多多短期的起伏組成。只要有起伏,就有賺錢的機會。只要能在這短期的波動中,低點買高點賣,那就能有獲利,那就能擺脫市場長期下來市場報酬零或甚至負數命運。

這些投資人常對長期投資一詞相當感冒,他們覺得自己是短期投資人,以許許多多的小時段來掌握股市,才是正道。

這裡有幾點必需澄清。

閱讀全文

商品期貨投資的報酬來源(Sources of Return of Commodity Futures)

“商品價格看漲”是最常用來推銷商品投資的說詞。假如你投資的是現貨指數,那麼商品價格的變化的確是主要的獲利來源。但假如以商品期貨進行投資的話,那麼還有許多重要的價格變化因素。

首先是用做抵押部位的投資。就如標普高盛商品指數概述文中所述,期貨投資假如要減小或完全去除其中的槓桿成份,那麼就要將一部分金額撥做抵押部位,投入高品質低風險的貨幣市場工具。這些貨幣市場工具的收益,也會成為商品期貨投資的一部分報酬來源。

另外兩個造成商品期貨本身價格變動的因素則是風險溢酬(Insurance premium)和便利殖利率(Convenience yield)。

我們可以參考下圖:
(本圖取材自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 and Commodities)一文

閱讀全文

標普高盛商品指數概述(S&P Goldman Sachs Commodities Index)續

標普高盛商品指數納入單項商品的標準為流動性,指數中的商品比重則以過去五年平均產量為計算基準。產量愈大的商品,在指數中的比重愈大。

以流動性為納入標準的目的在於讓商品指數具有實際應用價值,也就是說可以讓基金或其它投資工具複製它的組成。一個高流動性,在市場上容易買賣的商品期貨,可讓追蹤它的指數化投資工具有效的進行買進與賣出的動作。譬如某基金持有1000口的某商品期貨,而該商品期貨每天成交量就只有1000口,那麼要買進或賣出,對基金來說,都會是個問題。但假如該商品成交量是十萬口,那麼這1000口的交易很容易便可以完成。

以商品的全球產量為商品配重標準的理由在於一個商品對於整體經濟的影響力,取決於它流通的數量。而產量就是這項貨品有多少數量在經濟體中流通與被使用的一個指標。

目前標普高盛商品指數涵蓋5種類別共24種商品。五大類別分別是能源、工業金屬、貴金屬、農業與牲畜。如下表: (截取自 Goldman Sachs網頁)



我們可以看到能源占最大的比重,有71.24%。最少的是貴金屬,占3.24%。

GSCI還有推出對能源比重進行調整的另外三個商品指數。這三個指數的計算方法與原先GSCI指數相同,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將用來計算比重的能源相關商品產量(contract production weights)減為原先的1/2、1/4與1/8,分別形成S&P GSCI Reduced Energy, Light Energy and UltraLight Energy這三個指數。

這次寶來投信推出的商品指數期貨基金,追蹤的就是S&P GSCI Reduced Energy指數。該指數的商品配重如下表:


我們可以看到,雖已是Reduced energy,但能源仍是最大宗,達55%。其它四大分類商品隨著能源比重的下降,各別比重皆比原先提高。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標普高盛商品指數概述(S&P Goldman Sachs Commodities Index)

指數

閱讀全文

標普高盛商品指數概述(S&P Goldman Sachs Commodities Index)

商品指數有兩大分類,一是現貨指數(Spot price index),另一則是全質押總回報指數(Fully collateralized total return index)。前者描述一籃子商品的價格變化。後者則是描述一種商品期貨被動投資策略的總回報。

譬如我曾經為文討論的CRB原物料現貨指數就是一個現貨指數。(“全質押總回報”這個字詞需要一點解釋,之後會談到。煩請讀者先忍受一下這個問號。)

商品市場的投資方式比較”不直接”。想想看,假如要投資股票、債券或房地產,很簡單,直接買進就好了,或委託基金等投資機構代為買賣也是可行的方法。但假如你要投資商品呢?你要直接買進幾桶原油、幾斤肉品、還是幾公噸小麥嗎?

通常不會有人這樣做。商品這個資產類別中除了貴金屬外,幾乎難以直接買進來進行投資。即便對法人也是如此。所以投資商品的方式,往往以買賣期貨合約的方式為之。

假如要對商品進行指數化投資,可行的方法是買進期貨合約,而非買進現貨。每一種商品期貨分別要買多少,期貨合約快要到期時如何轉倉,質押的現金部位要放在那裡,這些問題皆可由追蹤商品的全質押總回報指數得到解答。

目前知名度最高的三個全質押總回報商品指數分別是Reuters/Jefferies CRB Index(RJ-CRB)、Dow Jones-AIG Commodity Index(DJ-AIG)、與S&P Goldman Sachs Commodity Index(S&P GSCI)。

這篇以標普高盛商品指數(S&P Goldman Sachs Commodity Index)為例,說明一個全質押總回報商品指數的架構方式。(精確的說,應是S&P GSCI Total Return Index。也有S&P GSCI Spot Index的存在,應小心其分別。)

建構商品指數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決定各商品的比重。


目前業界的兩大主流方法,一是用產量決定,一是用市場成交量決定。這兩個方法各有支持的論點。標普高盛商品指數是以產量決定。但這些不同的指數架構理念,除了反應目前對於如何衡量商品這個資產類別的表現尚無共識之外,也造成同是商品指數,但報酬率與波動性差異甚大的狀況。重點就是,同屬全質押總回報商品指數這個類別的指數,也不能等同視之,它們很可能有不同的架構原理與商品組成。

我們從標普高盛商品指數官方頁面的第一句話來開始瞭解這個指數:

The S&P GSCI® is a composite index of commodity sector returns representing an unleveraged, long-only investment in commodity futures that is broadly diversified across the spectrum of commodities.

這句的意思是說,標普高盛商品指數代表一個無槓桿(Unleveraged),純做多(Long-only)的商品期貨投資。其投資標地廣泛涵蓋各商品種類。

我們一項項分解來看。

純做多代表的是買進與持有商品期貨。商品指數代表的是在商品期貨市場中的買方。期貨快到期時,則轉進到期日更遠的期貨合約,維持持有的狀態(這個動作叫轉倉)。

無槓桿代表該指數是一個全質押商品期貨指數。簡言之,就是因為它有全質押,所以無槓桿。假如沒做到全質押,那麼這個指數中就會有槓桿成份。

要瞭解全質押(Fully collateralized)的意涵,需要瞭解商品期貨的交易原則,也就是買賣期貨的時候,僅需繳納契約價值的一部分做為保證金即可。

譬如在國內期貨商的網頁,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的輕原油期貨合約保證金是6075美金。而在Bloomberg的網頁,我們可以看到輕原油期貨的價格是每桶79.51美金。輕原油期貨合約的大小是1000桶。只要有6075美金的保證金,就可以買進契約價值79510美金的原油期貨。所以期貨買賣具有槓桿的特性。

為了消敉這個槓桿,商品指數進行完全質押的動作。也就是有多少期貨的契約價值,就會有多少對應金額投入公債進行質押。標普高盛商品指數是以三個月期美國公債為質押投資標地。(英文說法是這樣:For every notional dollar invested in futures, an actual dollar is invested in 3-month U.S. Treasury bills as collateral.)

投入公債進行質押這件事,也部分說明了”總回報(Total return)”這個字。因為公債收益也會被納入計算,所以這樣的一個商品期貨指數,其獲利來源不只是商品的價格變化而已,它還包括質押投資的收益。(其實也不只是商品價格變化和質押投資收益而且,還有其它成份,包括risk premium、convenience yield和rebalancing return,之後會再談。這也就是為什麼商品的Spot index和Fully collateralized total return index本質差異很大的緣故。)

待續…

後記:最近寶來投信推出追蹤標普高盛商品指數的指數型基金。在進行一些瞭解後,覺得有蠻多可以談的,寫成此系列文章。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標普高盛商品指數概述(S&P Goldman Sachs Commodities Index)續

商品期貨投資的報酬來源(Sources of Return of Commodity Futures)

原物料的通膨避險效果(Commodities as Inflation Hedge)

原物料投資的角色(Commodities in the Portfolio)

PowerShares DB Commodity Index Tracking Fund (DBC)概述

CRB原物料現貨指數

期貨的正價差與逆價差(Contango、Backwardation and Normal Backwardation)

什麼是波羅的海航運指數(The Baltic Dry Index,BDI)

閱讀全文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4

總結來說,大多投資人以一種團塊的概念來看待自己的投資資金。他不允許他手中的團塊出現嚴重虧損,卻看不見當下的市場下跌會替以後未投入的資金(有時往往是更大的一塊)創造良好的投資機會。

團塊的觀點,也讓這些投資人的時間觀成為一條單線道,一條由許許多多短期進出組成的道路。這樣單一道路,自然讓人非常害怕終點等著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真正的長期投資人,不論是投入或是領出,往往都分散在很長的時間內。每一筆投入的錢,都將經歷不同的起點與終點。他的投資之路,是一條多線道路,每一條道路的狀況有好有壞,但平均起來,就是不好也不壞的成果。

過度擔憂投資報酬率,往往反而讓人忽視了一生中最重要的金錢來源,自己的本業收入。而這才是值得多付出心力的事情。

無法以長期觀點看待金錢、從沒做過長期持有、也沒做過長期持有的數學計算,這種投資人自然整天會為短期內的重挫擔憂不已。

所以誠如美國總統Franklin Roosevelt說過的,”Let me assert my firm belief that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 nameless, unreasoning, unjustified terror…”,

唯一應該令人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

投資人因為對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讓他們走向自我毀滅之途。

明明是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卻否認自己是個長期投資人。妄想適時進出市場。不注意投資成本。這種種的投資謬誤,就起因於對於長期投資的恐懼。

這些恐懼從何而來呢?就來自我們聰明的大腦。我們想出來的。光用想的,就很恐怖。

對,用想的。這些投資人,可曾坐下來,直視自己心中最深的恐懼,看看它從何而來?不,他們不這麼做,他們甘願被恐懼擺布。然後覺得在恐懼之下的所作所為,都極為合情合理。

假如你會算術,假如你願意用點理性剖析這個問題,那麼你將克服恐懼,舒服自在的投資。

三十年後等著的,到底是什麼?仍是沒人知道。

但假如你相信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將生活在一個更富足繁榮的世界,為什麼你沒有信心自己資金投入的經濟體在30年後將是個更昌盛的景況?

當大多投資人都有信心生下孩子,養兒育女,他們卻無法相信長期投資?

我實在不太懂這些人為什麼能和這麼明顯的矛盾共處。

不要再讓莫名的恐懼把持自己的理性,不要再聽那似是而非的謬論,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你會看到投資的正途,並且安心的邁開大步,向前走去。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1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2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3

投資與人性

閱讀全文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3

另一個害怕到用錢的時候遇到空頭的原因,在於不瞭解長期投資的”吸震力”。

以下段落我重覆一次在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中舉過的例子。

有個投資人,到非洲最蠻荒的叢林工作。那個地方原始到讓他完全得不到文明世界的訊息。十年之後,他終於回國了。他一踏進入境大廳時,無意間看到報紙頭條,”市場狂跌15%,投資人恐慌賣出”。

他心想,完了,十年前出發前,把手上大部份的錢都拿去買股票基金。他馬上找到一台公用電話,用顫抖的手打給他的基金公司,問他的投資還剩多少錢。基金公司的客服答道”你十年前投入的錢,跌到只剩80%的報酬率。”

這很奇怪嗎?其實很合理。假如這個投資人投入的市場,在過去十年間有8%的報酬率,那麼十年下來,有116%的累積報酬。最後一刻的重挫,讓他的報酬跌到約83%。年化報酬從8%下降為6.26%。

長期投資對短期鉅幅波動有很大的忍受力。

一筆在金融市場打滾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錢,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取決於這筆錢在這段長期間,大多是處在什麼狀況。假如這十年,大多是上漲,那麼就算最後一刻的大跌,也通常只是讓人少賺罷了。假如這十年,都是下跌,那麼就算最後一刻大漲,也難挽頹勢。

常有投資人提到短期間,譬如一個月或一週,他買到的某某飆股,漲了100%或是更多。其實,這都不是重點,也沒什麼好提的。這只是他這筆錢,在很長的一段期間中的一個小小斷面罷了。

上述這個例子中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單日-15%的重挫,”只”讓這十年的年化報酬從8%降到6.26%,下跌1.74%。很多投資人整日汲汲營營於避開任何短期內市場的重挫,卻對基金等投資工具或自己的交易策略中每年超過1.5%的費用開銷毫不在意,這根本是種本末倒置。當他整天盯著外在金融市場有無熊出沒的跡象時,他家客廳裡,就養著一頭生龍活虎的熊。而且是保證有效,保證長期下來,會讓投資人經歷等同一次嚴重空頭的過度投資成本。

這種害怕最後空頭的心態的根源,就在於短線進出的投資方法。這類投資人所有的持有時間都是短暫的,他們從沒想過將一筆投資放長到可以產生如此強大吸震效果的年限。他們整天忙著保有他的紙上富貴。對於長期持有的投資人說,你看,你不實現獲利,市場跌,錢又不見了。都是一場空。

對,假如任何未經實現的獲利,在最後又因市場下跌而消失的話,那的確是假的。

我一直覺得很有趣的一點是,假如有紙上富貴,為什麼沒有紙上虧損?任何未經實現的損失,在最後因市場上漲而消失的話,那也是假的。為什麼沒有人在提”紙上虧損”這四個字?

因為對於這些短線進出的投資人來說(也就是對大多數投資人來說),所以獲利都是應該要實現的,都應該是自己口袋中的獵物,而所有虧損都是真的,不是你不去處理就會消失的問題。這種心態,讓他們無法擺脫跟著市場漲跌而心情起舞的宿命,只好一次又一次,被情緒驅動,然後做出自以為理性的投資決定。

長期持有的投資人,看著手上的持股漲漲跌跌,看到漂亮的報酬率,他會知道其中有些是假的。看到難看的負數,他還是知道其中有些也是假的。假如我們長期投資人的投資組合中,有紙上富貴的存在,那麼有時候必然也有紙上虧損的存在。

長期投資人放棄實現紙上富貴,那麼有些的虧損,也將自然被”放棄”了。

承受這些來來去去的虛幻,長久下來,長期投資人目標是經濟成長的實際果實。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1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2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4

股票與果樹

閱讀全文

聽講座,做公益

綠角將在11月22日出席由理財週刊與國際財商基金會主辦的”快樂賺不停”理財公益講座。

此講座相關收入將全數贈與專門從事失能、失智與失依老人服務的華山基金會

該講座的時間是11月22日星期日下午2:00到4:10。地點是在台灣金融研訓院的菁業堂。地址是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62號2樓。

講座主持人是Money我最大主持人邱沁宜小姐。參與座談的則有理財週刊發行人洪寶山先生、寶來曼氏期貨副董事長周筱玲女士與綠角。

投資朋友可以有幾種方式參與這次活動。

第一種方式是花300元,可得到此次講座的入場券,並有三項贈品,分別是小撲滿一個、理財週刊一本,與快樂賺不停一本。

第二個方法是花369元,協助建立369社區愛心天使站。可得創意大撲滿一個。

第三個方法是花500元,也是協助建立369社區愛心天使站,但贈品是綠角拙作股海勝經一本。

最後的選擇,是可以捐助1000元,便可獲得以上全部的贈品與講座入場券。

活動相關網址可見這裡

相關問題可聯絡02-2836-3919#290陳小姐

綠角在此先感謝大家的熱心參與。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華山基金會”快樂賺不停”講座參加感想

閱讀全文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2

就算在退休的開始就遇到了空頭,真的那麼恐怖嗎?我們就以2008年金融海嘯為例。

假設有個人,到了2008年年初,累積了2000萬台幣總值的退休資產,以8:2的比例,投資在股市與債市。這一年也是他退休的第一年,所以他以4%的初始提領比率,從這2000萬中拿了80萬出來,做為第一年的生活費。

我們假設他投資的股市是全球已開發國家股市,債券是中期美國公債。對應的工具分別是Vanguard Developed Markets Index Fund和Vanguard Intermediate-Term Treasury Fund。這樣我們就有現實世界的投資工具與績效數字來進行模擬。

所以在2008年初,他提領後剩下的1920萬分別有1536萬投資在Vanguard Developed Markets Index Fund,384萬投資在Vanguard Intermediate-Term Treasury Fund。

但這是他累積期股比債8:2的配置,假設他在退休時希望以股債比5:5持有退休金資產,那麼他就必需賣掉576萬的Vanguard Developed Markets Index Fund,然後買進576萬的Vanguard Intermediate-Term Treasury Fund。進行調整後,這個人的股債資產價值就都是960萬。

他在2008年年底回顧發現,在這一年Vanguard Developed Markets Index Fund下跌41.6%,,讓他的股票部份資產少掉四成,變560.64萬。Vanguard Intermediate-Term Treasury Fund上漲13.3%,讓960萬的債券部位成長為1087.68萬。此時退休資產總值是1648.32萬,比年初的1920萬少了271萬。

到2009年初,他覺得有點糟糕,但還是依照計劃,又從退休資產提出80萬做為生活費。剩下的錢再以1:1分配在股債之中。所以他這80萬的生活費會完全由債券部位提出,然後債券部位還要賣出223.52萬,買進223.52萬的股票基金。讓股票與債券部位都一樣有784.16萬的價值。

2009年三月開始,股市反彈。到10月31日為止2009年的表現,Vanguard Developed Markets Index Fund上漲23.1%,Vanguard Intermediate-Term Treasury Fund下跌0.5%。此時檢視的話,這個人的股票部位值965.30萬,債券部位值780.24萬,退休資產總值回到1745.54萬,已經比2008年底的1648.32萬,多了近100萬。而且他在2009年初還提領過80萬。

所以我們回到原先的問題,到要開始用錢那年才遇到空頭,真的那麼恐怖嗎?

不一定。

假如股市就像2008年一樣,跌得很深,但只是個短短的,維持一兩年的空頭,那不會有問題,你只會有一兩年的時間需要賤價出售你的金融資產。對於之後大多數要用錢的時間,你仍有機會以合理價(或甚至是高到不合理的價格),出售你的金融資產。

只要你用錢的時間不是一個點,是一整段很長的時間,那你實在不需那麼在意遇到大跌的可能,因為事情的反面與樂觀的一面就是,你也可能遇到大漲,可以高價出脫手上的股票和債券。

對於二十年以上的退休時間,最可能遇到的狀況是,在這一段期間,你可能會遇到一些大跌,也可能會遇到一些大漲,整體平均來說,你仍不會太吃虧或是太占便宜。

真正恐怖的是,遇到持久,譬如十年以上的股市下挫。假如美國股市可以出現像80到90年代這樣氣勢強盛的多頭,我不會說事情的反面不可能發生。但這種事件發生的機會,就會像你在退休的時候,遇到十年以上的長期漲勢,讓你快要忘掉提領比率這回事一樣,實在很低。而抵禦這種悲慘結局的最佳策略,是在累積期投入更多資本。

在一個以幾十年計算的退休期間,投資人最可能遇到的是漲漲跌跌的走勢。過低賣出的時刻,將被過高賣出的時刻所平均。就如同投入當時的定期投資,定時買,有時買貴,有時買便宜,結果就是不高也不低的均價。

但人類討厭虧損。對於以點到點觀念看投資的人來說,他無法忍受帳面上出現鉅幅的虧損。他覺得這是種必需立刻處理的問題(譬如以賣低出場處理),也是個必需盡力避免的痛苦(儘管他還是避不開)。所以他不斷問長期投資人,你們到底要怎麼面對這種狀況,其實答案就在他所不瞭解的”長期”兩個字裡面。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1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3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4

債券的保護作用,以2008年各資產類別表現為例(The Protection Provided by Bonds)

資產配置初步—提領計劃(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Withdrawal Strategy)

資產配置初步—提領計劃的常見錯誤看法(Misconceptions about Withdrawal Strategy)

閱讀全文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1

很多投資人擔心長期難看的投資報酬率,其實更值得在意的是在這段期間你留下多少錢來進行儲蓄與投資。

我在以前的文章舉過類似的例子。一個每月可以存四萬的人,和一個每月可以存一萬的人相比,就算前者招致-50%的報酬,他所能用的錢,仍與後者賺到100%的報酬相當。一個人,假如每月存下兩萬,比起存下一萬,他更能確保日後的生活條件。

這個論點也不是說人要過份犧牲當下,把錢統統拿去儲蓄與投資。現在享用與以後再享用,是個需要平衡的問題。這個例子的目的在於讓人看出,你自身的收入與儲蓄,才是你是否能安穩度日的決定性因子,太多人整天念茲在茲的投資報酬率只佔次要地位。


長期投資人放棄猜測捉摸不定的短期股市走勢,選擇以長期持有來獲取股市的實際報酬,也就是經濟成長的結果,然後將省下來的時間與精力,投入自己的本業之中,以獲取更多收入的可能,這才是勝算策略。

從單點到單點看投資的人,對要用錢的時候才遇到大跌,往往相當在意。可是,這點不該是問題。

試想看看,一筆初始投入金額100萬的投資,在十年的投資期間,在第一年就遭遇大跌,和在最後一年才遇到大跌,對於終端金額,是沒有影響的。


譬如上表,這十年的投資成績都是九年2%,一年-20%。這個-20%出現在第一年或出現在第十年,這100萬的終端價值都是956074,沒有差別。

也就是說,投資一筆100萬預計十年後要提出使用的錢,假如都完全投入某一市場或工具,也都不做資產配置的轉換,那麼在一開始就遇到大跌,和在最後才遇到大跌,是沒有分別的。

很多投資人,特別是主動投資人(或應說就是主動投資人),以為在期初遇到大跌比較OK,為什麼?因為他以為自己還有九年的時間可以賺回來。金融市場還有機會。有機會讓他市場跌10%時,自己賺20%。市場賺20%時,自己賺40%。但這樣操作,同樣讓他有機會在市場跌10%時,自己賠40%,市場賺20%時,自己賺0%。

主動投資常以為自己能控制什麼。這個Illusion of control,正是主動投資人的核心概念。他以為自己研究股票,所以就能打敗大盤。他以為自己研究經濟走勢,就可以高出低進。他以為只要自己努力,必然有成果等著他們。他們以為,自己總是控制了什麼。主動投資人的觀念往往有相當的一致性,可惜是一致偏向錯誤的一邊。

所以第一年-20%沒關係,之後還有機會?什麼機會?對大多這些投資人人說,是輸給大盤的機會。散戶期待自己可以超越大盤,基本上是一種樂透策略,也就是一種妄想。

假如股市真是競技場,你期待自己在田徑場上勝過國手嗎?無數投資人卻希望在股市戰勝法人?喔,忘了說一點,台股是國際邀請賽,還有一種叫外資的外國選手。

你說,明明就有散戶獲得很好的成績。這正證明短期之內股市是一種靠運氣的活動,只要你有運氣,非專業人士也可以打敗專業人士。在真正的競技運動中,沒有技巧的人要勝出,是不可能的事。

假如第一年的-20%讓你驚覺錢不夠用,開始加班、兼差、創業或是想辦法獲得更高職級更多薪水,這或許才是真正的機會所在。

將錢視為一整個團塊,齊進齊出的投資人,為什麼會擔心在最後的負報酬,卻不擔心前頭的負報酬,真是相當有趣的現象。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2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3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4

順序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Order of Returns)

閱讀全文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

在綠角財經筆記這個暢談低成本與長期持有的指數化投資概念的部落格,每一陣子,就會有不同的版友,提出類似的問題。這種問題最常見的型態是這樣的,從某某年至某某年,在這十年(或二十年間),某個股票市場指數虧了xx%,這樣長期持有下來,是要怎麼辦?到用錢的時候,要怎麼處理?

這個問題,其實很值得深入探討。

首先,會問這種問題的人,他將手上的投資資金看做一個團塊。一開始就是那麼大塊,之後要看成果,是變大還是變小。

有資格這樣看待自己手上資金的人,一般只有兩種,一是承接大量遺產,一是中了樂透,以後都不工作的人。對這些人來說,他手上的錢就是這麼多,之後的生活都要靠這筆錢了。所以這筆錢的增減,自然較令人擔心。

但大多投資人是這樣的嗎?一般投資人多是領薪水的。他在年輕時將收入的一部分進行投資,期望日後時能靠這些錢退休養老。對這種每月有錢進帳,累積,然後投資的人來說,他的投資資金,不是一個團塊,而是一條水流。


所以我們可以參照上圖。一個人假如從25歲開始工作,進入資產累積期。在25歲這年,有這年投資的錢,在26歲這年,也有該年投資的錢。如此一直下去。

然後他在60歲退休了。60歲這年,開始提出第一筆錢做為生活費。61歲,第二次提出。一直下去,直到譬如80歲好了。

這個人有幾個35年?老實說,有幾十個。他在25歲投入市場的錢,到了60歲要用的時候,是負報酬?沒關係,他還有下一個35年。他在26歲投入的錢,到61歲是負報酬?沒關係,他還有27到62這個35年。一直到45歲到80歲這個35年。他總共有20個35年。(假如每月看,那就有更多個35年。)

世界各國股市假如是沒被共產主義或戰爭摧毀的存活者,有幾次35年累積報酬是負數的狀況?有幾次連續20年,每年回顧過去35年都是負報酬的狀況?

我不是在暗示長期投資一定會賺錢。而是說,在這麼長的時間中,在投入與提出都分散在廣大時間軸上的投資計畫裡,你要虧到一敗塗地,其實沒那麼容易。這樣投資,不會讓你大賺,但也很難讓你大賠。

我也看過黑天鵝,我知道過去不會是未來的藍圖。假如全球環境發生重大變化(譬如外星人侵略、高傳染力高致死率疾病、小行星撞擊、進入冰河期….),導致人類金融市場與經濟體系動盪不堪或幾近瓦解的話,相信我,在這種時候,你的投資損益會是最不值得關心的事。

前面所述25歲投入的錢到60歲拿出來用,只是種方便的說法。60歲要用的錢,當然不一定是25歲存下的那筆。這個例子的重點,在於讓人看清,對於多數受薪階級來說,投入市場的錢,是散布在一條很長的時間鍊上。日後要取用的時點,也是分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

大多投資人該注意的,不是一個時間點到另一個時間點的投資報酬率,而是一長段時間到另一長段時間的投資報酬率。

每次看到有人問說從某年到某年,這樣長時間的負報酬要怎麼辦?我就在想會問這種問題的人,恐怕都是有資格將錢看做一個團塊而非一條水流的人吧。奇怪的是,這年頭中大樂透和繼承大筆遺產的人好像特別多。

這種問題其實就反應出這個投資人的投資概念與方法。那就是,以點到點審視自己的投資成果。

什麼時候會需要以點到點審視投資成果呢?那就是一個投資人將手上資金視做一整個團塊,以一些主動操作的手法,做一段落一段落的進出的時候。他的錢,要不就是看好或是認為某標的會漲而全部進入市場。要不就是碰觸到某個該出場的條件(譬如停損或停利)或是看壞,而撤出市場。他一定會審視,以某種理由進出場的一段操作,帶來怎樣的結果。

他整個從25歲到60歲的投資時程,就由這樣一小段一小段的投資區間所組成。他每年賺到的錢,不是在該時點投入等待長期成果,而是混入這個團塊中一起進行操作。他就只有這麼一長段,他也只看到這麼一長段,他如何能不擔心從點到點一長段時間後的悲慘投資成果?

也就是說,”從某某年到某某年負報酬,你們長期持有不動的投資人要怎麼辦?”這個問題本身就是問題。它反應出短期投資人無法瞭解長期投資的真義,它反應出短期投資人以自身的投資觀套用在長期投資上的格格不入。

當長期投資人的整體資金,是分成許多小塊,散布在很長的時間點分別經歷不同的投資成果時,短期投資人將整體資金一同操作,一同經歷相同的投資成果。後面這種情形,你如何能不擔心遇到一段很糟的投資成果?

這個問題其實不是長期投資人的問題,因為長期投資策略本身就會大幅減輕單點時間到單點時間報酬難看的影響。某段時間內難看的報酬,向來是短線進出者的主要問題。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1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2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3

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Unfounded Fear for Long-Term Investing)續4

常見的投資謬思---長期與短期投資的分別(Holding Period vs Investment Time Horizon)

Boys Will Be Boys: Gender, Overconfidence and Common Stock Investment讀後感1—女生比較會投資

持有期間與報酬率變異性---以1926至2012美國股市為例(Holding Periods and the Variance of Returns)

Stocks for the Long Run讀後感

同門對決---The Great Debate between Jeremy Siegel and Zvi Bodie讀後感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從投資基本策略談起

閱讀全文

陸生動物的投資習性

當我藉由Total Immersion這本書的啟發,開始注意身體對水形成的阻力後,我發現游泳這個運動,與在地上跑步和在路上騎車完全不同。輕飄飄的空氣,只要不是狂吹的逆風,對陸地運動的影響只是次要地位。但在水中,就如Total Immersion作者Terry Laughlin所說的,”Drag is everything。”

所以Terry也寫道,”What you do between strokes is actually more important than how you take the stroke.”你在每次划動之間做了什麼,比起怎麼划動,其實更為重要。

在一個阻力占絕大影響力的環境中,減低阻力是首要任務。

這點為什麼是一個Revolutionary way,一個游泳的革命性方法?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想不到。大家都是陸生動物。你在路上行走、奔跑、騎車的經驗,佔據了你腦中99.9%的運動經驗。你只知道,”只要更用力,就會更快。”

大多數的人,將這個”經驗法則”帶入泳池之中,拼命掙扎。

很有趣的是,人們不僅將陸生動物的運動習慣帶入泳池之中,我們也將這個思考模式套進投資世界。

對於很多人來說,投資就是要動,不可以坐以待斃,絕對要積極進出,勇敢認錯出場或是獲利了結,高週轉率才是正途。

是嗎?

投資世界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環境不同。它是一個高阻力環境。有什麼阻力呢?那當然就是投資成本。

整體投資人付出多少投資成本,他們就會少賺多少或是多賠多少。整體投資人付出愈多的投資成本,他們就會離自己的目標愈遠。

閱讀全文

2009十月份回顧

此文回顧十月份本部落格的狀況。

十月最熱門的十篇文章依次是:
1.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2. 綠角的書:”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

3. 寶來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基金與寶來台灣卓越50ETF的比較(Polaris Taiwan Weighted Stock Index Fund vs Polaris Taiwan Top 50 Tracker Fund)

4. 萬用建議(Universal Advice)

5. 金錢的可能(The Use of Money)

6. 股海勝經番外篇第五集---停止妄想不可能的事

7. 股海勝經番外篇第四集---為什麼遍地預測

8. 股海勝經番外篇第三集---空頭支票

9. 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 讀後感

10. 投資人的條件—William Bernstein新書The Investor’s Manifesto

這個月讀者朋友仍對海外券商開戶保有相當興趣,Ask Mr. Firstrade 專欄是第一名。我在想這個現象會不會與股海勝經的發售有關。因為綠角的書:”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這篇文章,也從九月開始,就是前十大熱門文章。

與九月相同,前十大熱門文章中仍是有四篇與股海勝經相關的文章。

十月份最常搜尋進入此部落格的十個關鍵字,在扣除綠角相關字詞後依序是:

ETF
指數型基金
0050
JF中國基金
TED Spread
NTF Funds
貝萊德世界礦業
Firstrade
Zecco
Covariance

前二名的關鍵字和九月相同。0050擠掉Firstrade成為第三。之前基金評論專欄寫下的國內基金評論文章,仍有兩篇持續受到關注。比較特別的字詞是NTF Fund,這個美國券商販售的基金類型。

訪客來源的前五個主要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澳洲和加拿大。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09九月份回顧

2009十一月回顧

閱讀全文

Total Immersion讀後感續1-----貴賓狗的掙扎


很多泳者的腿部動作用意不是在前進,而是在防止腿部下沉。這些泳者是在水中掙扎,怕沉下去。但其實,只要練成良好的飄浮動作,他的腿部動作就可以免除對抗下沉這個無謂的負擔,成為前進的真正助力。

不注重體態所造成的水中阻力所形成的游泳動作,會變得划動頻率很高但卻又沒什麼前進。就像步伐短小、步履頻繁,但又走得不快的貴賓狗一樣。

將這兩個特性合起來,我們就可以在泳池中看到貴賓狗的掙扎。

我們有請Total Immersion教練示範一下。以下是採自YouTube的影片,是TI日本教練竹內慎思在學會Total Immersion的游泳方法之前與之後的游泳動作差異。



不用說明,相信看到這部短片的讀者,都可以知道那個叫掙扎,那個是游泳。你覺得自己的游泳動作比較像那一個?

當初我是笑著看這部短片的,笑自己游泳就像掉到水中的貴賓狗。笑著體會到,原來游泳可以游到那麼高雅,那麼自在,那麼漂亮。我看到了一長段進步的可能在面前展開。當我看到Total Immersion這本書照亮了追求更好更有效率的游泳之路時,我瞬時體會到這個Illuminating這個用來形容一篇好文章或是一本好書的形容詞的貼切。

當泳者注意到游泳效率時,他心中開始計算的是,在這長25公尺(或50公尺)的泳道中,自己要划幾下(自由式),或是踢幾下(蛙式),才會游到對岸。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