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交易的三種用途(Applications of Algorithmic Trading)

程式交易,也稱自動化交易,指的是在程式中寫入預先設定好的條件與規則來買進或賣出證券。

這種交易模式在投資界有三種主要應用。

第一種是造市者(Market-maker)。

這是程式交易的主力。大多程式交易的買賣,是造市者執行的。

造市者買賣證券不是為了組成一個投資組合,而是為市場帶來流動性。但這不是免費的服務,造市者會從證券的買賣價差中獲利。

造市者的風險,在於持有證券期間,證券價格出現很大的波動,流動性卻同時消失

譬如造市場者買進證券,打算之後賣給其它投資人。但持有證券時突然發生重大負面事件,造成買方消失同時資產價格下跌,這對造市者不利。

造市者同時也面臨同業競爭。假如其它造市者可以提供更小的買賣價差,那麼投資人會選擇價差小的造市者。

許多高頻交易者(High-Frequency Traders)屬於此類。

在Flash Boys(中譯本:快閃大對決)書中,作者Michael Lewis把高頻交易者描述成從投資人身上不當得利的業者。恐怕是一種比較片面的描述。

造市者使用的程式化高頻交易對於提供市場流動性有其重要作用。

高頻交易也不是穩賺不賠的高獲利事業。就跟所有可以投資獲利的機會一樣,高頻交易競爭激烈,倒閉關門的業者,所在多有。

第二種程式交易的應用在於量化投資,或稱計量投資(Quantitative Investment)。

這類投資人會使用自動化程式從證券的各種指標進行篩選,包括本益比、股價淨值比、動能傾向等等,從中挑出他認為可以帶來超額報酬的地方。

程式交易的第三種應用,就是本部落格核心主題,指數化投資

閱讀全文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0十月24,25號班開課公告

(感謝各位朋友的熱情支持,新開的這兩梯課程也都已經額滿。)

感謝大家的熱情支持,”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首發班上週公告開課後,迅速額滿,且目前仍有許多朋友候補中。因此綠角決定在十月24日(星期六)與十月25日(星期日),加開兩個梯次的課程。

由於候補人數超過新開兩班的總容量,預計仍會很快額滿。建議想參加的朋友要把握時間來信報名喔。


台中與高雄,未來也會有開立這個課程的計畫。

前言:

從1994 William Bengen發表”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一文與1998The Trinity Study發表以來,財經學界與投資業界已有共識,退休應採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roach)。

執行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然後採用一個提領策略定期從中提領同時利用資本利得與配息來取得生活費

一個合宜的投資組合與提領率可以有很高的機會,足夠的金錢,度過三、四十年以上的退休期間。

但許多投資朋友完全不知道這些二十幾年前就開始的研究成果,認為退休,就要買高配息股票、高配息債券。用配息支應生活費,只有配息才叫”現金流”。完全不知道總報酬投資法,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味追求配息可能反而帶來比較差的成果

這個課程目的,是讓參加者知道如何將工作期間累積的資產,以穩健可行的方法,帶來退休期間的生活費現金流

不僅要成功的提供長達三四十年的退休期間的生活費(而且有跟上通膨)。而且也要知道遇到負面狀況時,譬如退休期間遇到金融市場大跌,或單年花費比率過高時的處理方法。

詳細課程內容說明,請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內容介紹


開課日期:

台北:
10月24號星期六班
10月25號星期日班

課程時間共六小時,以下為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退休投資該避免的三大誤區
10:00-10:50          
投資組合與提領比率-歷史經驗  
11:00-12:00          ETF實例驗證  Q&A


12:00-13:30                  午餐與休息


下午

13:30-14:20          保險與退休
14:30-15:20          
投資組合建構與提領策略  
15:30-16:30          投資組合監控與實務細節    Q&A

閱讀全文

Vanguard Short-Term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 ETF分析介紹(VTIP,2020年版)

美股代號VTIP的Vanguard Short-Term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 ETF ,中文名稱是Vanguard短期抗通膨公債ETF,成立於2012年十月12日,追蹤Bloomberg Barclays US 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 0-5 Year Index。

US 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簡寫為TIPS,指的是美國財政部發行的抗通膨公債

指數名稱中的0-5 Years,指的是到期年限在零到五年之間的債券。

所以VTIP投資的是短期美國抗通膨公債。

Bloomberg Barclays US 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 0-5 Year Index由美國財政部發行,到期年限五年以下的抗通膨公債組成。債券配置比率採市值比重。

VTIP以複製法追蹤指數。內扣總開銷是0.05%。比起去年(2019)的0.06%,降低了0.01%。比起2013年0.1%的內扣費用,目前更只有當時的一半。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2020七月),VTIP資產總值80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74萬股。比起2019九月時的數字,都有增長。

VTIP自成立以來,每一完整單一年度績效與所追蹤的指數成績如下表:

閱讀全文

The Vigilant Investor讀後感3---合法詐騙


本文標題”合法詐騙”似乎有點問題,既是詐騙怎會合法?

作者在書中討論了,合法的券商等金融業者,如何用不當手法,從客戶身上賺錢。

有一種券商的類型叫Boiler room,鍋爐間。因為其營業處充滿了高壓的銷售氛圍。電影”華爾街之狼”描述的券商就屬此類。

業務人員會不斷打給客戶,用所有想得到的銷售語言,要客戶買進一檔股票。

不要小看他們,他們是有受過訓練的。

客戶所有可能的拒絕說法,他們都已經很清楚如何應對:

“我還要跟我先生討論一下。”
“我沒有錢。”
“我想買大公司股票,像Apple。”

不要懷疑,他們全都已經事先演練過如何應對。他們不接受No這個答案。你要掛上電話才能終止糾纏。

他們賣投資人什麼股票呢?

就是券商高層已經事先持有相當部位的股票。

等到說服投資人買進,推升價格後,他們再賣出。

這叫Pump and dump。先把股價灌高,然後倒貨。

還有一種從客戶身上不當得利的方法叫Churning,過度擾動投資組合。意思就是為了買賣而買賣,因為有買賣券商才有收入。

書中舉的一個例子,就是券商人員在得知客戶得老年癡呆之後,在兩年之內,下單1616次。為公司與自己賺大錢。

千萬不要以為券商人員可以幫你自行下單,這種權利也不是口頭講過就可以成立,這要書面簽字。所以當看到自己的帳戶出現自己不知情的交易時,一定要追查。

券商人員為什麼會在客戶沒有同意的狀況下就自行代為下單呢?

閱讀全文

台灣的高收債亂象(High Yield Is Not Guarantee for High Return)

上週一篇名為68歲繡學號阿姨淚控 揭穿高配息商品假象的報導,討論了台灣販售高收益債券基金的亂象。這篇文章點出很多事情,我們來看一下。


文章開始的主角是一位一繡學號養大四個孩子的林阿姨,年齡68歲。

這樣的工作與年紀,可以知道她個人可能不會對投資與金融知識有太多涉獵,也可能不會積極的在網路上找尋投資資訊。

就像別人想要繡學號就找她,因為她專門。她可能想說要投資,當然找專門的金融業者。這是出於信賴的行動。但這也錯誤的第一步。金融業者跟投資人有嚴重的利益衝突

幫人繡學號、漆牆壁、修水電,你做不好,就是表現在成果上,無法交差。

但金融業者推薦你爛標的,蠢保單,虧蝕大把金錢,他們可以躲在市場風險背後,跟你說:

“投資有賺有賠,….”

沒說的是,”推薦你們買這些東西,不管市場好壞,我們手續費穩賺不賠。”


一開始投入十萬買高配息基金,後來買100萬連結高收益債基金的保單。

這個銷售手法叫Test drive,試駕。

讓投資人先投入一點錢,嘗到甜頭。之後就可以跟投資人說:”你看,我說的沒錯吧。”說服投資人大舉買進。

而且服務”升級”,不再是買基金,是買連結基金的保單。

這下行銷通路賺、保險公司賺,基金公司也要賺。一頭牛剝三次皮。投資人為了這個”高級”服務,付出重大代價還渾然不覺。


接下來這個手法就很惡劣了。叫已經進入退休年齡的客戶,拿房子做抵押,貸款出來投資。

閱讀全文

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ETF分析介紹(BND,2020年版)

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ETF,美股代號BND。中文名稱是Vanguard整體債券市場 ETF。成立於2007年四月3日。

BND追蹤Bloomberg Barclays Aggregate Float-Adjusted Index。這個指數衡量美國政府、機構(Agency)與公司所發行的到期年限一年以上的投資級債券。這是最常用來衡量美國整體債券市場表現的指數。

BND以採樣法追蹤指數,持有9658支成份股。

BND每年收取0.025%的經理費,加上0.01%的其它支出,形成0.035%的內扣總開銷。

全債券市場ETF的管理其實比全股市ETF還要複雜。因為債券會到期,股票要下市才會離開全市場指數。債券ETF需要不斷的更新成份債券。

在這樣的交易要求與持有高達近一萬支的債券的狀況下,BND可以只收取0.035%的每年內扣費用。這是相當可觀的資產管理成就。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2020七月),BND資產總值581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410萬股。BND是美國規模第二大的債券ETF,僅次於AGG。

2020六月底資料顯示,BND整體投資組合到期殖利率(YTM)1.2%。平均存續期間6.4年。分類屬於中期債券ETF。

BND每一年績效與跟它所追蹤的指數差距則如下表:

閱讀全文

晨星個人理財總監的25年感想(Investing is overrated)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最近看到美國晨星Director of Personal Finance,Christine Benz在2019年底寫的 Lessons From the Past 25 Years 一文。

文中提到她自己從1993在晨星開始工作以來,這二十幾年的感想。我看完之後頗有感觸,因為這真是直指重點。

她的第一個感想是:”Investing is overrated”。

投資的重要性被過度高估了。

她怎麼會這麼說?投資怎會不重要?

基本計算就可以告訴我們,有投資跟沒投資,會對個人資產有多大影響。不是很多書告訴我們,投資致富的故事。會跟不會投資,差別不是很大嗎?

沒錯,投資有它的重要性。但基本上,個人理財的決定性重點,是你的收入多寡跟儲蓄率。

基本常識就可以知道,月收入20萬,儲蓄率50%,所能累積達到的財富水準,是月收入3萬,儲蓄率50%的人,很難達到的。

投資,很難彌補工作收入跟儲蓄率的基本差距。

但是,增加收入,要培養個人工作技能,或是更努力的表現以追求升遷或其它職涯機會。增加儲蓄率,要犧牲個人享受。這都是要付出的事情。

不如看錢自己長大吧。選個好標的,我都不用努力,資金自然快速增長,那不是更好嗎?

很多人看重投資,不是因為投資真的那麼重要,是因為要求錢自己長大,實在比要求自己輕鬆簡單多了。

所以,想在投資時投入更多時間與精力,努力研究的人,一定要想,你對投資的勤勞,是不是出自於你對自身工作的怠惰與厭倦。

投資人之間很少碰觸的一個難堪現實是,不少在投資時看起來相當努力的人,在個人工作與職涯表現上,是得過且過,毫無表現。

投資只是一個讓他們寄託人生美夢的出口。

但問題沒變。一個不好的根基,低工作收入或是低儲蓄率,是很難用高超卓越的投資績效彌補的。

文中提到的另一個讓我很有共鳴的重點就是,很多金融業者推出的產品,是為了讓自己獲利,不是為了服務投資人。

閱讀全文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內容介紹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內有所有開課時程列表。

本文詳細介紹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內容。

課程目的:

讓參加者知道如何將工作期間累積的資產,以穩健可行的方法,帶來退休期間的生活費現金流

核心策略:

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roach),搭配合宜的提領比率與提領策略,來管理自己的退休投資組合。

不僅要成功的提供長達三、四十年的退休期間的生活費(有跟上通膨)。而且也知道遇到負面狀況時,譬如退休期間遇到市場大跌,或單年花費比率過高時的處理方法。

本課程共六節課

條列如下:

第一節課,退休投資該避免的三大誤區
第二節課,投資組合與提領比率
第三節課,ETF實例驗證

第四節課,保險與退休
第五節課,投資組合建構與提領策略
第六節課,投資組合監控與實務細節

第一節課,退休投資該避免的三大誤區

討論管理退休投資組合,最直覺的三種想法。

第一種想法是,”我資產很多,有兩億台幣。我就全部投入最安全的美國公債。就算殖利率只有1%,也是每年200萬的生活費。安全無虞。”

這個做法其實會付出很高的機會成本,代價可觀。

第二種想法。”我資產不多,沒關係,全部投入高風險資產,譬如股票。股票大家不是說有年化10%報酬嗎?那麼每一千萬,我每年就有100萬的生活費。”

這有很高的失敗機會。以高風險資產的年化報酬當提領比率,是一種錯誤做法。

第三種想法:”我就買高股息股票,高收益債,每年3%的股利,或是5%的債券配息,那就有每年3-5%的生活費。”

這個想法非常普遍,也是很多人心中預想的”退休現金流產生法”。

把現金流來源侷限在股利、債息等收益,其實會扭曲投資組合,是一種在投資時的自我設限

而2020上半年疫情造成的市場波動,剛好可以顯示集中投資這類高配息資產所帶來的風險。

用一個股債搭配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然後同時利用資本利得與配息來取得生活費的總報酬投資法,其實可以帶來更好的成果

所以,退休投資、太保守、太大膽或是只買配息資產,會有怎樣的問題,第一節課會有詳細說明並以實例解說

第二節課,投資組合與提領比率。

這節課會用美國股市與債市從1926到2021的報酬資料,計算與展現各個年度開始退休的成果

不同的股債比成果如何,不同的提領比率成果如何。有多高的機會可以度過40年以上的退休期間,提領30年後,投資組合實質價值剩多少。課程中都有說明。

未來市場表現不會跟過去一樣。但這些模擬可以讓我們看到,怎樣的投資組合跟提領比率有比較高的機會可以度過歷史上的挑戰。

怎樣的市場狀況對退休有利,怎樣的市場發展是不利的狀況。這些原則,在未來仍是通用的

退休最不好的狀況,短時間內資產就花用殆盡,其實不是退休一開始就遇到股市空頭。有另一個更可怕、而且常被忽略的惡魔。課程中也有說明。

第三節課,ETF實例驗證。

第二節課是美國的歷史經驗。那麼全球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用於退休投資成果如何?

第三節課回答這個問題。

這節課會用美國當地具代表性的ETF組成的投資組合,驗證從2008年初開始退休提領會有怎樣的成果

閱讀全文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0十月台北首發班開課公告

(感謝大家的熱烈支持,此梯次已經完全額滿。我會再找時間加開課程。)

前言:

從1994 William Bengen發表”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一文與1998The Trinity Study發表以來,財經學界與投資業界已有共識,退休應採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roach)。

執行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然後採用一個提領策略定期從中提領同時利用資本利得與配息來取得生活費

一個合宜的投資組合與提領率可以有很高的機會,足夠的金錢,度過三、四十年以上的退休期間。

但許多投資朋友完全不知道這些二十幾年前就開始的研究成果,認為退休,就要買高配息股票、高配息債券。用配息支應生活費,只有配息才叫”現金流”。完全不知道總報酬投資法,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味追求配息可能反而帶來比較差的成果

這個課程目的,是讓參加者知道如何將工作期間累積的資產,以穩健可行的方法,帶來退休期間的生活費現金流

不僅要成功的提供長達三四十年的退休期間的生活費(而且有跟上通膨)。而且也要知道遇到負面狀況時,譬如退休期間遇到金融市場大跌,或單年花費比率過高時的處理方法。

詳細課程內容說明,請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內容介紹


開課日期:

台北:
10月17號星期六班
10月18號星期日班

課程時間共六小時,以下為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退休投資該避免的三大誤區
10:00-10:50          
投資組合與提領比率-歷史經驗  
11:00-12:00          ETF實例驗證  Q&A


12:00-13:30                  午餐與休息


下午

13:30-14:20          保險與退休
14:30-15:20          
投資組合建構與提領策略  
15:30-16:30          投資組合監控與實務細節    Q&A

閱讀全文

低波動、高股息、公司治理等策略指數ETF在2020台股劇烈波動中的表現(Strategic Beta ETFs in 2020 Turbulent Taiwan Stock Market)

2020,台灣股市在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從三月2日開始出現明顯的下跌,加權股價指數從三月2日的11,170點,到三月19號跌到上半年最低8,681點。之後一路反彈。到七月15日為漲回到12,202點。

在這劇烈的起伏中,台灣股市以高股息、低波動或公司治理等標準進行選股的策略型ETF是否有帶來比較好的表現呢?

請見下表:

加權股價
報酬指數
兆豐藍籌30(00690)
富邦公司治理(00692)
元大台灣ESG永續(00850)
國泰股利精選30(00701)
元大台灣高息低波(00713)
富邦台灣優質高息(00730)
高點到谷底
-22.1%
-22.0%
-21.6%
-21.1%
-21.5%
-21.6%
-14.9%
谷底反彈
42.9%
42.7%
41.6%
40.1%
27.3%
35.5%
19.2%
期間總報酬
11.3%
11.3%
11.1%
10.6%
-0.1%
6.2%
1.4%

(表格最左一欄,”高點到谷底”是2020/3/2到3/19,”谷底反彈”是3/19到7/15,”期間總報酬”是3/2到7/15。)

上表總共列出六支策略指數ETF與加權股價報酬指數的成果。

依據這六支ETF在這段期間的表現特性,可以分為三個族群。

第一個族群是表格中以藍字標示的三支ETF,它們是”表現近似大盤的ETF”,下跌幅度跟指數一樣,跌21%到22%。上漲也跟指數類似,漲幅40%-43%。

這三支ETF是兆豐藍籌、富邦公司治理與元大台灣ESG永續。

不過雖然它們的漲跌幅跟指數類似,這整段期間表現最好的兆豐藍籌,就是達到跟指數一樣的報酬,上漲11.3%。另兩支是落後市場的成果。

第二個族群是表格中以綠字標示的兩支ETF,是”同跌不同漲的ETF”。下跌幅度跟指數類似,但反彈沒跟上。

閱讀全文

The Vigilant Investor讀後感2---詐騙者的百種樣貌


作者在書中用實際的例子說明金融詐騙者的不同形態。

有一種詐騙者作者稱之為”金童”,Golden Boy。他們年輕,畢業於名校(或靠假文憑),充滿熱忱的跟投資人解釋他的投資策略。

這些人往往有一些特定的行為模式。

他們會花大錢、買豪宅開名車。而且很樂於在社群媒體上分享他們的奢華生活。他們花錢贊助慈善,不是因為他們真愛施捨,而是為了買一個好名聲。他們花錢,為的是讓別人留下”他很有錢”的印象。

而由於他剛好在做投資。一些不察的投資人就會自動將”他很有錢”等同於”他很會投資”。

千萬不要上當。

假如你看到你的投資顧問,或是任何潛在的投資機會,不是討論為什麼這樣投資可以成功,而是以執行者本身的奢華生活為賣點。這有很高的機會是金融詐騙。

另外一種可笑或是說有點可悲的金融詐騙,可稱為”無能者”。

無能者如何詐騙別人?

作者舉的例子是有兩個美國人,努力找尋高收益投資機會。努力了許久,他們終於找到了。在歐洲某地有這樣的機會。

他們開始辦理募資,租辦公室、建立電話客服、雇銷售人員。他們辦私募基金,要讓美國投資人也有一起參加的機會。

結果募到百萬美金的資金,匯到歐洲後。完全沒有下文。這兩個人才知道,原來那個號稱有高收益機會的歐洲人,本身就是金融騙子。

這兩個人,等於是幫詐騙者騙錢,自己還不知道。

所以假如當你看到有人銷售的投資方案,其操作跟獲利來源,完全是靠不知道有何關係,遙遠國家的某個不知名人物時,請特別小心。

不要跟著受害者,一起成為受害者。

第三種詐騙者類型,撒謊者。我覺得最難發覺。

閱讀全文

Vanguard Small-Cap Value ETF分析介紹(VBR,2020年版)

Vanguard Small-Cap Value ETF,美股代號VBR。中文名稱是Vanguard小型價值股ETF。成立於2004年一月26日。

VBR追蹤的是CRSP US Small Cap Value Index。這是一個衡量美國小型價值股表現的指數。所以VBR是一支專門投資美國股市裡面小型價值類股的ETF。

VBR以複製法追蹤指數,持有853支成份股。

VBR每年收取0.05%的經理費,加上0.02%的其它支出,形成0.07%的內扣總開銷。VBR是美國費用最低的小型價值股ETF之一。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2020七月),VBR資產總值124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80萬股。比起去年同期的134億美金資產總值與31萬股成交量。規模縮小,但成交量變大。

VBR每一年績效與它所追蹤的指數差距則如下表:

閱讀全文

不管黑鼠白鼠,會咬布袋的,就是老鼠(Bad Investment Advice and Financial Fraud)

投資界有句話說:”不管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用於指稱各種投資方法只要賺錢的,就是好方法。

先不論這種只看”成果”的論述是否正確,這句話的反向應用,倒是一個值得留意的事情。

我們看以下的狀況。

有位投資人,他透過銀行體系進行基金投資。他在2007前會得到什麼建議?

假如你經歷過那段時期,你會知道,就是拉美基金、東歐基金、能源基金、世礦基金。

當時,他會聽到的”專業”建議會像這樣:

‘”新興市場的高成長才會帶來好報酬”
“原物料只會愈用愈少”

然後在之後的年度,拿到悲慘的報酬

過去十二年,簡單股債比60:40都可以賺60%的期間,他只有難看的負報酬,帶來資產減損。

另外有位投資人,他把資金託付給”私下為人理財”的投資高手。結果這個高手跑路了。他的資金全部落空,也是造成資產損失。

前者,是不良的投資建議。後者,是詐騙。

我們常覺得,詐騙比較嚴重,是一定要全力避免的事情。

但問題是,買到”專業”顧問推薦的”熱門基金”,結果虧損二百萬。跟所託非人,遇到專業騙子,虧損二百萬,結果是一樣的啊。

都是少兩百萬。

所以,在金融界裡,甚少被提到的另一個事實就是:

“不管黑鼠白鼠,會咬布袋的,就是老鼠。”

對於”不良投資建議”的警戒心過低,會讓投資人承受決不亞於財務詐欺的錢財損失。

那些”不良投資建議”呢?

高費用基金(每年從你的資產自動扣除2%以上)
熱門基金(後面跟著長年的負報酬,賣你的人還建議”投資要有耐心喔!)
TRF
雙元貨幣
超高配息的某某幣計價高收債基金

國人就在這一次又一次的”不良財務建議”中,減損大筆資產。

而提出這些建議的專業機構,他們的說法呢:

“投資有賺有賠,(以下省略一百字)…”

對於這些躲在”專業”、”合法”兩字後面,卻跟身為投資人的你,有著嚴重利益衝突的”財務顧問”,你只能小心再小心。

因為,不論是因為不良建議虧錢,或是詐欺虧錢,後果是完全一樣的。不會說前者虧的錢,就不是錢,就比較少。

不管黑鼠白鼠,會咬布袋的,就是老鼠

小心那些本來就是老鼠的東西。

更要小心,那些外表看起來像貓的老鼠。

說要幫你賺錢,其實會讓你虧大錢的投資建議,才是最可怕的。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專業、黑心,傻傻分不清楚(Can You Tell White from Black?)

層出不窮的理專盜用客戶資產弊案的系統性問題(Wealth Management or Embezzlement)

分析師股票套利手法---追求名牌的陷阱(Fooled by Surefire Investments)

最荒謬與諷刺的基金獎—貝萊德世礦榮獲三年期基金獎?!(The Ridiculous Mutual Funds Award—BlackRock World Mining Fund)

投資顧問的等級(Different Levels of Investment Advisors)

投資顧問怕你發現的真相(The Big Investment Lie)讀後感

閱讀全文

富邦台灣采吉50ETF分析介紹(006208,2020年版)

富邦台灣采吉50ETF,台股代號006208,簡稱”富邦台50”,於2012七月17日上市。

富邦台50ETF跟元大台灣卓越50ETF(005)都是追蹤台灣50指數。兩者是直接的競爭對手。

台灣50指數由台股市場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所組成。雖然指數成份股只有50家公司,但其總市值已占台股總市值的七成

所以,台灣50指數與代表整體台灣上市股票的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有很高的相關性

富邦台50資產規模38億台幣(2020五月資料),跟去年八月18億的資規模相比,有相當的成長。

根據台灣證交所成交資料,2020一到六月,富邦台50ETF每月成交量最低是一月13,972張,最高是三月31,166張。平均每月成交21,292張。跟2019年回顧時,每月平均4千多張的成交量,有明顯的成長。

(但2020二三月,因肺炎影響,市場大幅震盪。一般這種時刻,股票市場成交量往往會放大。日後能否維持一樣高的成交量,有待觀察。)

富邦台50收取0.15%的經理費,與0.035%的保管費。兩者加總形成0.185%的費用。再加上其它開銷後,形成ETF的年度內扣總開銷(Expense ratio)。過去五年內扣總開銷如下表:

閱讀全文

The Vigilant Investor讀後感1---別以為自己對金融詐騙完全免疫


The Vigilant Investor作者Pat Huddleston曾任職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負責金融犯罪防治。日後也自行成立律師事務所,專門幫助在詐騙案中遭受損失的投資人。

本書的主題,就是教一般投資人,如何辨識並遠離金融詐騙。

書的一開始是一個生動的實例。作者跟一位七十歲剛被詐騙,失去一輩子累積的財富的老先生談完後,關上事務所的門。

想想看這樣的處境:

已經七十歲,被騙失去幾十年來累積的財富,還有未來的日子要過。

金融詐騙是一個可怕的歸零按鈕。不管你在這之前,工作多努力,多瞭解投資原理,也耐心度過市場波動賺取到報酬,遇上詐騙,可以讓你的資產全數歸零(或遭到重大損失)。

執法單位與律師,或許可以幫你申張正義。把壞蛋抓起來,讓他服刑。但可悲的是,你的財富通常是不會再回來了。要不就是成為龐氏騙局中,交給晚進投資人的”收益”,不然就是成為詐欺犯奢華生活的燃料。他們會無恥且大方享用你辛苦賺來的錢。

金融詐騙,後果非常嚴重。這個主題很值得花費時間與精力去瞭解,避免成為下一位受害者。但相較於市面上普及的投資書籍,很少有書目專門討論這個議題。或許這正代表一般大眾對這個問題的輕忽程度。

人們為什麼低估這個問題?

想想看,當你看到新聞中的金融詐騙報導,你會怎麼想?

第一,你很可能會想,這不會是我。

人天生有一種”自行遠離”重大災難的心理。你看到新聞報導提到有人車禍重傷嚴重腦出血不省人事、有人火警受傷、或是有人被騙走大筆財富,我們往往都自動想:

”這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這種想法對於讓一個人活在現代社會有所幫助,不然在車禍後果可以那麼嚴重的狀況下,為什麼每個人早上還願意開車或搭車出門上班與接送小孩。

但問題是,壞事的確有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覺得有發生的可能,才會去防備,才能降低它發生的可能。

覺得都無關自身,覺得用想的,壞事就不會發生。那不妙,這是對壞事沒有防備的心態。

另外一個看到這種報導的想法是:”這個被騙的人,一定是容易受騙,對報酬太貪心了,所以才會落入陷阱。”

是那個人有問題。

我不貪心,不容易上當,所以不會遇到金融詐騙。

作者以實際經驗告訴讀者,他看過太多在自己的專業卓然有成的人,很多本應是精明幹練的人,一樣掉入詐騙的陷阱。

金融詐騙不是針對某些特別貪心或容易掉入陷阱的人,它是針對每一個人。它利用的是每個人都有的共通人性心理。你,也可能受騙。

譬如你聽到同事跟你說某個投資顧問在銷售一年固定配息10%的投資方案,你會如何求證?

你可能想看看顧問本人。發現他衣著得體,辦公室整齊漂亮,畢業於知名大學金融相關科系,也是證券業登記有案人員(但可能是你無法辨別的假文件)。除了你的同事之外,也有幾百名客戶,已經拿到好幾個月的配息支票了。

投資策略講的是外匯操作。這你自己不懂,但這個投資顧問自己總該懂吧。

這會有什麼不對嗎?

一開始就不對。

你會發現,這整套想法等於是從最開始就假設這個方案是真的,然後找線索證明它是真的。

面對詐騙,投資人往往沒有站在正確的起點,那就是假設它是假的,然後找線索證明它到底是不是假的。

一個人走到城市的破舊角落時,會收緊口袋,知道有失去錢財的風險。但在許多漂亮豪華的金融辦公室,很多人卻是放下戒心。完全不知道後者對自身財富的劫掠,比起前者可是凶狠許多。

體會到自己也可能被騙,是防範金融詐騙的起點。

以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被騙,自己太聰明了。

詐騙者最喜歡這種想法了。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Vigilant Investor讀後感2---詐騙者的百種樣貌

The Vigilant Investor讀後感3---合法詐騙

The Vigilant Investor讀後感4---誠實的負面作用

The Vigilant Investor讀後感5---變額年金的重大缺點

“How to Smell a Rat”讀後感1—防範金融詐欺的第一黃金原則

金融詐騙的三種樣貌(Different Kinds of Financial Frauds)

馬多夫詐欺案的後續發展(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lated to Madoff’s Ponzi Scheme)

不要因自傲讓自己淪為財務弱勢族群(Arrogance is Detrimental to Your Wealth)

閱讀全文

再平衡對報酬與風險的影響,2020最新長期成果(Rebalance to Control Risk)

美國晨星在今年七月初發表一篇討論各種再平衡頻率與策略,並且與”不進行再平衡”進行比較的文章,非常具有參考價值。本文整理該研究報告的核心成果。

投資組合原始設定是一個股債比60:40的投資組合。股市的60%由S&P 500 Index做代表,債券的40%則是Bloomberg Barclays US Aggregate Bond Index。

開始投資的日期是1994一月1日。

再平衡有四種不同的執行頻率,分別是每天、每月、每季跟每年。這四種不同的頻率,是時間一到就再平衡,把股債比拉回60:40。不管偏差10%,或是偏差0.1%,都進行再平衡。

另外一種再平衡策略則是資產比重跟預設比重的差距一旦超過5%,就進行再平衡。

所以四種不同的再平衡頻率,加上一個偏差超過5%才再平衡的方式,總共有五種再平衡的方法。

最後則是,永遠不做再平衡。投資組合就從1994年初股債比60:40開始,不管市場如何起伏,就讓它反應在投資組合中,完全不做再平衡。

這篇文章先討論這幾種策略的風險。

風險可以從兩個方面看,第一個是遇到市場大跌時,投資組合會虧多少。

沒有意外,不進行再平衡遇到大跌會虧最多。在2020二、三月疫情引起的全球股市下跌中,不進行再平衡的投資組合會虧損近28%。其它五種再平衡策略在這段期間的損失則約是21%。

因為自1994以來的股市上漲,不進行再平衡,會讓原本股債比60:40的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比重愈來愈高,到了2020年初,股票會拉高到近80%。遇到股市大跌,當然損失最重。

觀看風險的第二個角度,則是投資組合的標準差。也沒意外,五種再平衡的策略,都可以帶來比沒有再平衡減低約15%的標準差。

也就是說,只要你有做再平衡,不管什麼策略,投資組合的風險特性就是比沒做要好。

做為一個風險控制手段,再平衡看來的確有發揮它的作用。

第二個主題,報酬。

大多人會直覺的認為,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是高預期報酬資產搭配上低預期報酬資產。

所以不要做再平衡,讓表現好的股市比率在投資組合中持續擴大,應該會帶來比較高的報酬。

閱讀全文

Vanguard Intermediate-Term Treasury ETF分析介紹(VGIT,2020年版)

Vanguard Intermediate-Term Treasury ETF,美股代號VGIT,中文名稱是Vanguard中期美國公債ETF。

VGIT成立於2009年十一月19日。追蹤彭博巴克萊 3到10年期美國公債指數(Bloomberg Barclays US Treasury 3-10 Year Bond Index)。

指數名稱中的”3到10年”指的是ETF持有債券的到期年限。VGIT會一直持有將在未來三到十年到期的美國公債。VGIT投資組合中的債券不會被持有到到期日。

譬如一年之後,VGIT原先持有的三年期債券變成二年期債券,VGIT會將該債券賣掉,再買進一支在未來三到十年到期的債券。

VGIT原先名稱是Vanguard Intermediate-Term Government Bond ETF,追蹤Bloomberg Barclays US 3-10 Year Government Float Adjusted Index。2017十二月更改成目前的名稱與指數。這個改變,讓VGIT成為全部持有美國公債的ETF,去除了機構債成份。

VGIT是一支中期美國公債ETF,以採樣法追蹤指數,持有119支債券。每年內扣總開銷0.05%。比去年0.07%的內扣總開銷再降低了0.02%。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VGIT資產總值65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96萬股。

比起去年39億的資產總值,41萬股的平均成交量,都有明顯成長。

VGIT自成立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閱讀全文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Peak Performance)讀後感3---極簡創造最大


書中提到一位在許多面向都取得傑出成就的人,Dr. Bob。他同時是顧問公司的合夥人、總統的醫療政策顧問、矽谷創投基金合夥人、史丹佛大學教授。

看到這種人,我們往往想的是,他怎麼有辦法達成那麼多目標?他是不是可以在同時間處理兩件事呢?

不,Dr. Bob不這麼做。他告訴作者,成就很多事情的秘訣就是”Do only one thing at a time.”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腦中、手中,就這一件事。

全心投入,才能做好。

很多時候我們常會想,時間就是一天24小時,想要做更多,那勢必要多工。同時間處理兩件以上的事。

但作者說,以為同時做兩件以上的事會比較有效率,是一種幻覺。腦中不斷在兩個目標間切換,會花更多時間,也會讓人無法專注且深入的處理任務。

而且研究還指出習慣使用多工模式的人,長期記憶力變得較差、較無法篩除無關資訊。換句話說,對大腦有負面影響。

也就是說,假如你是一個忙人(現在社會,誰不是呢?),有很多事要做。但在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好好的完全沉浸在這件事中就好。

譬如今天的運動時間,你就專心想著今天要達成的速度或是重量目標。不要想待會接小孩、之後工作開會的事。

譬如今天的閱讀時間,你就專心的看這本書,想作者想跟你說什麼。

每一個時段,就專心做你該時該做的事情。

一次做一件事,才能完成很多事。

一次做很多事,往往每件事都不到位。

不僅在專注力上要簡化,在任務上也要簡化。

閱讀全文

美國前十大ETF現況分析(Largest 10 ETFs,2020)

以下表格,是目前(2020七月),美國規模前十大的ETF。

排名
ETF全名
代號
資產總值
1
SPDR S&P 500 ETF
SPY
2771
2
iShares Core S&P 500 ETF
IVV
1963
3
Vanguard S&P 500 ETF
VOO
1493
4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VTI
1454
5
Invesco QQQ
QQQ
1185
6
iShares Core U.S. Aggregate Bond ETF
AGG
755
7
Vanguard FTSE Developed Markets ETF
VEA
708
8
SPDR Gold Trust
GLD
680
9
iShares Core MSCI EAFE ETF
IEFA
653
10
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
VWO
574

目前美國前大五ETF都是美國股市ETF。這五個標的,都有一千億美金以上的資產規模。

今年七月的前五大,跟去年(2019)的前五大,完全相同。只是順序有些微改變。VOO從第四進到第三名。VTI從第三退到第四名。

前三名都是標普500ETF。正好是三大美國ETF發行業者的標普500ETF,分別是道富資產管理的SPY,貝萊德的IVV跟Vanguard的VOO。

規模第四大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VTI),是一支美國股市全市場ETF。

做指數化投資的目的是要取得市場整體報酬。所以像美國股市有VTI這種運作良好的全市場ETF,我們指數化投資人會優先使用它。而不是投資只能取得大型股報酬的標普500 ETF。

第五大標的是追蹤NASDAQ 100指數的QQQ。這是一支偏重美國科技類股的ETF。

iShares Core Aggregate Bond ETF(AGG)從去年的第九名前進到第六名。AGG也是美國規模最大的債券ETF。

閱讀全文

ETF的瘋狂(The Madness of ETFs)

最近看書時,看到指數化投資教父柏格說的一句話:

“Many things going on in exchange-traded funds are bordering on insanity.”

“許多在ETF發生的事,已經近於瘋狂。”

或許柏格當時是看到美國的ETF市場的狀況有感而發,但是,這些瘋狂在台灣ETF市場,恐怕也有不少顯而易見的例子。

第一,以為有波動就有投資價值。

經典範例,VIX恐慌指數ETF。

恐慌指數有什麼投資價值?它代表股市、債市或任何資產類別的表現嗎?

沒有,它只是一個財務工程上的算計。一個用來衡量整體市場參與者對未來市場波動程度預期的指標。

投資人對未來的預期,只會有時好,有時壞。不會永遠會往樂觀靠近,也不會朝無盡悲觀持續墜落。

恐慌指數根本不是可以用來長期持有的指數,卻以ETF的形態大行其道。

許多投資人買了。什麼理由?

他覺得目前市場已經太高,就會崩盤。面對市場下跌的可能,於是用VIX”避險”。

結果市場愈漲愈高。投資組合中一年虧七十幾趴的,就是用來”避險”的VIX ETF。

業者說要給投資人”避險”的工具,其實本身就是最大的風險所在。

這種”投資工具”,就像賭場裡的輪盤。莊家說:

”下注試看看啊?看看球停了之後會落在幾號的位置。中了你就賺啊。”

這種”投資工具”等同是邀請投資人:

”下注看看嘛。日後市場跌,你就賺啊。你看市場已經漲那麼久那麼多了,這樣下注不是很合理嗎?”

一個讓賭徒下注的工具,批上ETF的外皮,自稱是”投資工具”。這是其瘋狂之處。而結果也就如許多鎮日沉迷機會遊戲的賭徒,離開時,口袋中的錢又更少了。

第二種瘋狂的ETF,就是高費用、窄範圍,追逐單一主題的標的。

經典案例,5G ETF。

閱讀全文

基金內扣費用,美國與台灣的強烈對比(Investors’ Inaction Fuels Expensive Mutual Funds’ Tyranny)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晨星的最近一篇文章,討論到美國基金費用最新的統計數字。看到這些資料,再回頭看台灣本地狀況,不禁讓人有些感觸。

文中提到,整體美國基金與ETF,資產平均內扣總開銷是0.45%。

也就是說,基金跟ETF整個加起來,不管投資策略是主動還是指數化,不管是高費用還是低費用業者發行的標的,美國資產管理業者全部的基金跟ETF,內扣總開銷就是0.45%。

0.45%這個數字,相當貼近台灣最具代表性的ETF,0050,2019全年內扣總開銷0.43%。

也就是說,台灣做到規模最大,只要買50支證券就好的單純指數化投資工具,內扣收費只能近似美國整體業界平均。

那麼台灣其它收費超高的本土境外基金業者的收費呢?

台灣常見的業界”慣例”,股票型基金光經理費就要1.5%,是美國平均數字0.45%的三倍以上。債券基金光經理費就要0.75%。也比0.45%高出許多。

就更不要說加計其它費用之後,股票型基金收3-4%的內扣費用債券型基金收2-3%的內扣費用。。

這是貴到不可思議的高額收費。

請注意,0.45%是美國的整體收費。美國整體基金與ETF市場,大多業者是要為自己跟股東賺錢的營利事業。Vanguard這種以投資人為股東的資產管理公司,是一個孤獨的存在。美國基金業者也不是都像BlackRock、Fidelity、Vanguard這種大型業者,其中也有很多小型資產管理公司。

這些大大小小,以營利為目的或投資人共有的業者,它們整體做出來的費用率,就是0.45%。

所以,台灣基金業者到底是營運成本有多高,是經濟規模小到多小,需要收到人家好幾倍的費用?

說真的,台灣業者收費那麼高的真正原因,就是他們可以收那麼高的費用,賺那麼多的錢,台灣還有大量的投資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財富正在被這些高收費投資工具從自己口袋中轉到財團手中,毫無所覺的買進這些高成本投資工具。

投資人的不覺,加上業者與許多幫兇”專家”的宣傳,讓台灣投資人,以為這些收費”沒關係”、”很正常”。

所以,假如身為一個投資人,你說不要在意台灣這些投資工具的高收費,你恐怕是被害,還不自知。你需要覺醒。

假如身為一個台灣金融業者,你說這些費用很”合理”。

閱讀全文

Vanguard FTSE All-World ex-US Small-Cap ETF分析介紹(VSS,2020年版)

Vanguard FTSE All-World ex-US Small-Cap ETF,美股代號VSS。中文名稱是Vanguard全球美國除外小型股ETF。

VSS於2009年四月2日成立,追蹤FTSE Global Small Cap ex-US Index。指數追蹤方式是採樣。

FTSE Global Small Cap ex-US Index由美國以外全球股市的小型股組成,總共約3800支股票,涵蓋47個國家。指數同時包含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

VSS內扣總開銷為0.11%。比去年(2019)0.12%的內扣總開銷,調降0.01%。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2020六月),VSS資產總值49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39萬股。

資產總值跟去年同期(2019六月)54億美金相比,是減少的。

根據2020五月31日的資料,VSS各地區投資比重如下:

歐洲:35.30%
亞太成熟市場:28.6%
新興市場:20.8%
北美:13.7%
中東:0.7%

亞太成熟市場區塊中比重最高的市場是日本,占整個投資組合的16.3%。北美13.7%,全部投資於加拿大股市。歐洲市場中比重最高的是英國,占9.6%。

新興市場中投資比重最高的是台灣,占7.8%。台灣也是VSS投資組合中比重第四大的國家。


VSS在投資國際股市未採貨幣避險。所以,VSS以美金計價,但其實是各種非美元貨幣的綜合體。

2020五月31日,VSS的前十大持股分別是:

閱讀全文

主動選股大多落後指數的殘酷事實---SPIVA Scorecard 2019告訴投資人的兩件事

標普公司從2002開始,每年發行一份名為SPIVA計分卡(SPIVA Scorecard)的研究報告,詳細討論各資產類別的主動型基金,跟對應的市場指數相比的成果。

SPIVA是S&P Indices versus Active,標普指數跟主動型基金對比的縮寫。

這個研究有幾個特點。

首先,它採用對等與合理的比較指數。

譬如美國中型股基金,就跟代表美國中型股的S&P Mid-Cap 400 Index相比。小型成長股基金,就跟小型成長股指數對比。

再來,它有修正生存者偏差。

譬如主動型基金十年期間的成果,標普看的是在這十年的一開始,所有當時存在的主動型基金在接下來的十年,跟指數對比的成果。而不是在十年的終點時還存在的主動型基金,它們過去十年的成果。

因為假如是看十年終點時存在的基金,那些通常會是表現比較好的主動型基金。表現不佳的主動型基金一般會被清算或合併。這會形成生存者偏差,也會高估主動投資的成果。

今年(2020)發表的SPIVA計分卡,是統計到2019年底的成果。主動投資到底有多大的勝算呢?



基金類別

10年績效落後指數比率

大型成長股基金

89.46%

大型核心基金

97.38%

大型價值股基金

91.89%

中型成長股基金

78.28%

中型核心基金

92.09%

中型價值股基金

88.30%

小型成長股基金

82.35%

小型核心基金

96.72%

小型價值股基金

96.77%

首先看到的是九個類別的美國當地主動股票型基金。十年期間,八到九成,都會落後給對應的指數。

再來是投資美國以外國際股市的基金與各種債券基金的表現。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