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別人的資產轉到自己名下(License to Steal)

難道綠角要開始講非法的事情了嗎?沒有。我們先看一個老故事。

一個券商營業員菜鳥問公司中的老手,”你一生中最得意的成就是什麼?”老鳥說道,”這些年來,我慢慢的把客戶的資產轉到自己名下。”這是笑話嗎?我們來計算一下。

假設有個30歲的投資人,獲得一筆1000萬台幣的遺贈。他決定將其投入股市,目標在建立退休基金。這個投資人於是在證券商開了戶,開始買賣股票。

假設,當時股市的長期預期報酬是8%,這個投資人每年花2.5%的成本在買賣股票的手續費上。

也就是說,這位投資人實際上拿到的年報酬是5.5%。而他的券商,則有了每年客戶資產2.5%的現金流。我們再假設這個券商每年把這個現金流投入指數型基金,每年開銷0.5%,幫券商拿到7.5%的報酬。

這會有什麼後果?

結果會像這張表。橫軸表投資年度,縱軸表資產價值。這位年輕的客戶,在投資30年之後,會讓他30歲時的1000萬,成長到4829萬。而他的券商,藉由每年從客戶資產中拿到的2.5%手續費,再用貼近市場平均的報酬,在30年過後,資產超越客戶。(超越發生在第28年。)

所以,文章最前面的故事,不是笑話,也不是非法的事情。

而且,是真的在發生的事。

在券商開戶買賣股票的投資人。他們期待的是什麼?很多人期待的是,每年30%、40%、50%或甚至100%的報酬。這種高到不合理的期待,讓他們可以完全不把2%、3%之類的交易成本放在眼裡。可是,在一個平均報酬10%的市場,有可能每個人都有30%的報酬嗎?每個人都能超越平均嗎?所有經由券商買賣股票的投資人,不管是法人,還是散戶,他們整體拿到的淨報酬,一定是市場報酬扣掉投資成本。

這是現實世界,不是人人都有幸福結局的童話世界。我們可以很篤定的知道,有一半的人,報酬連市場平均都不到。你看不到他們,少有投資人會拿自己虧錢或是忙進忙出,功過相抵,全年只賺1%的事出來大吹大擂。但他們一定存在。這一半連市場平均都不到的人,再扣掉買賣的手續費成本,不就是這樣嗎?不就是讓資產慢慢轉到經紀人手中嗎?

基金也是一樣。每年收你1.5%的經理費(實際成本不僅如此)。有時候(應該說常常)連市場平均報酬都拿不到。賺錢的,到底是投資人,還是不管股市漲跌,都收1.5%的基金公司?

這些可憐的投資人,從那裡吸收”知識”?從基金公司的網頁、從券商的訊息,從這些正在慢慢吃掉你資產的人身上,你期望獲得正確可靠的金融知識?這些藉著客戶資產茁壯的龐大利益集團,教給投資人的,往往是一些貼近人心、符合直覺的”策略”,讓投資人易於吸收。但實際上,這些策略沒有根據。這些策略最有效的地方,在於把客戶的資產轉到金融機構名下。

身為一個投資人,要避免自己的資產”轉出”,唯一正解,就是盯住成本,斤斤計較。

上面這些論點難道是綠角的新創嗎?不,很早就有人這樣說了。我們來看超過半世紀前,某人說的話。

The "customer's man" is the stock exchange's point of contact with the customer. History teaches that the interest of customers' men lies in encouraging customers to buy and sell not only often but promiscuously and indiscriminately; ... to keep the customers' portfolios well churned so that by the quick inflow of commissions one may the sooner join the elite of high finance.

說這些話的人是誰呢?美國證券與交易委員會(SEC)主席William O Douglas,在1940年如是說道。

投資朋友,想想看,你會在券商、基金公司的網頁,還有賣廣告給資產管理公司的理財雜誌裡,看到這種論點嗎?你會從和你有利益衝突的人身上,聽到公正的言論嗎?想,多想一想。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比肺炎疫情更嚴重的大跌(The Bear Built in Your Funds)

基金稅,你交了嗎?續(The Taxing Burden of Expense Ratios)

長期使用高成本基金投資的悲慘後果—小明與小明Beta的故事(Small Difference of Costs, Hugh Gap in Assets)

為什麼你該注意投資成本(Cost is Important)

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分裂的世界

財富管理,賺什麼?

資產管理公司的貪婪(The Greed of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The Citigroup Scandal)

基金成本大解剖(Detailed Analysis of Fund Expenses)

法人的提款機

2007台灣證券集中市場與店頭市場週轉率概算(2007 Turnover Rate of Taiwan Stock Market)

過度包裝的金融產品---(ETF, Packaged)

付出愈少,拿得愈多(The More You Pay, The Less You Get)

11 comments:

Max Chang 提到...

我承認我就是那個幾年來忙著投資(或者只能算是投機),結果幾乎沒什麼賺錢的那至少二分之一的其中之一。沒賺到什麼錢也就算了,偶爾會因為市場大漲大跌而影響情緒。看來是該好好訂定投資計畫、資產配置的時候了,不要再以為自己能夠預測短期漲跌。

Unknown 提到...

可怕又可敬的概念
實在有受益良多的感覺
請問綠角大大
那麼如果不去國外開戶
台灣50 或 台灣100 這類的指數股票
可能有 8% 的抱酬嗎
請教 請教
(若不方便 可以私下回覆一下)
感謝您

無知 又無奈的投資人留

綠角 提到...

感謝Max的分享

小方 說實在的 我對台股沒什麼研究 可能要請像trifire或kinopio或"消失的紅河村"的台股高手幫你回答一下 他們都是部落格主 你可以去他們那邊看看

Unknown 提到...

謝謝版大的提示
雖然沒有找到答案
但是還是會天天來這裡上課
希望版大能賺大錢
感恩.........~

trifire 提到...

哇勒 ...
綠角大 太抬舉我了 ...
我只是一個觀察LED產業的小散戶而已啦

台股高手應該是像 總幹事 之流的封號 ...

Max Chang 提到...

今天早上在廣播節目中聽到一本書「股價,棉花與尼羅河密碼:碎型理論之父揭開金融市場之謎」,是數學大師Benoit Mandelbrot的著作,我還沒有拜讀過,不過節目中說這本書「推翻許多投資相關理論,包括常見的技術分析、基本分析,甚至連資產配置也被作者推翻,並提醒投資人要重視風險。」

這讓我這個才剛剛要擁抱資產配置觀念的人感到有點錯愕、不知所措,不知道綠角大有沒有看過這本書,或有其他看過的讀者可以分享一下。謝謝~

綠角 提到...

小方 謝謝你的祝福

三把火先生 主動選股不就是要專精研究嗎? 我覺得你做得很好啊!

Max 這本書我沒看過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有讀後感可以分享?

Sky 提到...

您好,可以冒昧請教您海外投資基金的問題嗎?我把他寫在我自己的blog上(http://www.wretch.cc/blog/u402053/3632723
),不知道對不對?可以麻煩您幫我指正一下嗎?感激^^

綠角 提到...

看起來大方向相當正確
細節數字是否正確
這就要麻煩您自行再確認啦

透過什麼保單投資的
很難是個好選擇

nil 提到...

今天才透過連結看到這篇,上面那個資產轉移的圖實在太好笑太經典了,哈哈哈!!

劉仲瑋 提到...

天、真可怕,真讓人好好反省。

您講的的確是真實,而且是真實故事。理財專員一聽見遺產、就推薦我某高收益。

比率一模一樣...當故事不再是故事,真的很可怕。

慶幸暫時的虧損,讓我心情非常不好地跟經理專員大吵離開,避免了三十年的命運。也讓人反思反省很多。

表面上的厄運,其實是給予你更長的幸運。很不可思議玄理的故事。

真實到可以好好想想這個人生、這整個世界。

包括很多事情,包括低聲下氣的事情。故事就讓人想到有很多歷史故事;無能的國君,被身旁默默任勞任怨、大家同情不已的臣子最後竄位取代。

表面上看似低聲下氣服侍對方,實際上是在偷偷轉移權力資產:把國王不會使用所以隨意賞賜的財產權力,靠自己的能力投資在更有利的地方。

建立自己的權位,用國王賞賜的金錢廣結人緣。一步步的過程就像那張圖一樣。

一剛開始是低頭仰望遙不可及的君王;最後一口氣超越取代。

這樣的故事,跟理財專員低聲下氣討好顧客一模一樣。

你想要當不重視金錢財產的君王嗎?你不願意低聲下氣當別有實力的能臣嗎?

綠角的故事教我們基金專員的隱瞞貪婪,負面的一面也有正面的地方,

"我們也可以當一個,默不出聲、吸取別人實力的能力者。"

...............................


你告訴別人我能力強大、同樣的事我來做比你更行,誰還會願意給予你東西讓你來超越自己?

人都怕競爭。不要鋒芒畢露、自己堵住自己的路。

你越有能力,越要假裝笨的討好師傅、師傅才會沒有警覺的教你獨門秘訣。沒有人喜歡幫助比自己高的人。

越有企圖、越要懂得隱藏。真的有要賺錢的基金經理人,同樣也教導了我們。

做得對、就去做,不要去說。最後是那些高傲驕傲的人服務你,而不是你服務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