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成本與費用,一次說明,完全瞭解(Mutual Fund Fees and Expenses Explained)2
上篇文章說明了基金投資的一次性費用後,本文說明基金投資的持續性費用。
持續性費用指的是,只要你持有這支基金,就會不斷支出的費用。就算你只持有一天,也要付。
持續性費用又叫內扣費用。因為它是從基金資產中扣除。換句話說,會造成淨值下跌。
(這也造成有些資產管理公司往往會說出”內扣費用不需投資人另外支付”這種不知道在說什麼的話。從淨值支付,就是從投資人的資產支付,就是完完全全的由投資人出錢。這些”婉轉”的說詞,只能說是欲蓋彌彰。)
持續性費用通常以百分比表示。譬如每年2%,代表一整年下來,會用基金資產的2%做為費用。
常有許多投資朋友問說,基金說每年內扣2%,到底是什麼時候扣?
答案是,每天扣。每一天都會扣2/365%。這是一個只要你持有基金,就躲不過的費用。
關於持續性費用有四大迷思。
Labels: 基金
基金投資成本與費用,一次說明,完全瞭解(Mutual Fund Fees and Expenses Explained)1
有鑑於還是有不少讀者朋友(特別是剛接觸基金投資者),對於基金相關成本與費用仍是不太瞭解,所以我想再藉由這篇文章,好好的解釋一下基金投資全部的相關成本。
首先,投資基金會有兩種成本,一次性費用與持續性費用。
換句話說,低成本的基金投資,必須一次性費用與持續性費用,兩者都很低,才是真的低成本。
接下來,我們分別解釋一次性費用與持續性費用。先講一次性費用。
一次性費用有很多種。
最常見的是Sales Load,銷售佣金,台灣金融界叫”手續費”。
(真正的手續費,應不是管投資金融大或小,都收一個固定金額的費用,才能叫手續費。以成交金額百分比計算的,叫佣金。)
這個費用的定義是,以成交金額百分比計收,付給基金銷售業者的費用。(請注意,是付給銷售業者)。
閱讀全文
Labels: 基金
投資沒報酬怎麼辦?(What If My Long-Term Return is Zero?)
常有投資朋友很焦慮的說,”假如投資二十年後,三十年後,發現報酬率是零,怎麼辦?”
這是一個讓人在想像中容易感到過度焦慮的問題。我們實際算一下,對於一個有工作收入的人來說,投資沒報酬,會是怎樣的情形。
假想狀況1是,一個人在25歲出社會開始工作。每月可拿出一萬來投資,一年可投入12萬。每年年初投入。一直投資到60歲。假設投資報酬是每年5%,那麼他的投資成果如何呢?
假想狀況2跟假想狀況1,完全相同,只有一個分別,就是投資報酬率為零。
那麼這兩個狀況的投資成果如下:
Labels: 投資概念
指數化投資十週年紀念(Ten Years’ Index Investment)
今天是12月27日。在2006年的12月27日,綠角第一次成功的買到低成本高效能的指數化投資工具。當時買進的是投資全美國股市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美股代號:VTSMX)。
下圖是當時的成交報表:
之後我再利用Vanguard European Stock Index Fund (美股代號:VEURX)建立起歐洲股市的部位。然後再用ETF,建構起全球化的股債搭配投資組合(註1)。
所以,就在今天,綠角已經做了十年的指數化投資。全球第一支供一般投資人投資的Vanguard S&P 500 Index Fund,成立於1976,至今滿40年。我很高興,可以在指數化投資40年的歷史中,參與其中四分之一。
這十年中的每一天,我對這筆投資(和後續數不清定期買進的投資),只有兩個字的感覺”心安”。
費用方面心安。超低費用率,遠勝在台灣當地任何的投資工具(過了十年,仍是如此。)
表現方面心安。指數化投資工具確實給我市場報酬。市場賺,我就會賺。市場賠,我也賠。非常公平。
(很多人沒有體會到主動投資讓人很不安心的地方。市場賺,你很可能少賺。市場賠,你很可能賠更多。)
指數追蹤技術方面心安。我的資產,是交給全球首屈一指的指數化投資專門業者Vanguard在管理。(假如Vanguard說它指數化投資是第二名,誰敢稱第一?)
這個投資選項,我從沒後悔過。它讓我有信心,在2008金融海嘯時持續投入資金,平靜度過。指數化投資人不會在低點悲觀時,不敢買進。他會更想買進。
而自己當時走的這條路,我也靠著綠角財經筆記與綠角投資課程跟投資朋友分享。
包括進行指數化投資的管道,美國券商。指數化投資的工具,ETF。指數化投資的整體管理模式,資產配置。
文章一直寫,也很幸運的能得到愈來愈多朋友的認同,讀者不斷累積,也有不少朋友跟我一同走上了指數化投資的道路。
我在2012年實際前往美國,參加了美國指數化投資人年度聚會”Bogleheads Reunion 11”,親眼見到了指數化投資的大家長,柏格先生(John C. Bogle),看到美國當地上百位來自各州的指數化投資人(從夏威夷州到紐約州,橫跨全美東西)。
我也在2013年,舉辦了台灣第一次的指數化投資人年度聚會。2015,更在大型場地舉辦了指數化投資人年度聚會。2015這次聚會,柏格先生寫了一封親筆函給台灣的指數化投資朋友。
在這段時間,投資全美國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得到如下的成長:
閱讀全文
Labels: 投資概念
殘障扶助險分析2—殘扶險的保障是否足夠,以新光人壽長扶雙享A型殘廢照護終身保險為例(Analysis of A Disability Support Insurance Policy)
接著我們分析這張殘扶險所帶來的保障。
還是用個假想例子比較清楚。譬如林先生40歲,選擇十年期的繳費期限,保險金額5萬。每年要交2864*50=143200的保費。
他在繳交了五年之後,在45歲真的出事了。那麼他會得到怎樣的保險給付呢?
第一個會有殘廢保險金。
該保單給付的是:保險金額*20*(5%~100%) (趴數依殘廢等級決定)
假設林先生因疾病,造成雙目視力皆低於0.1,那麼這是7級殘障,給付比率是40%。
那麼他可以得到的殘廢保險金是5萬*20*40%,等於40萬。
這項殘廢保險金,不論殘廢是疾病或傷害造成,皆有給付。
這個保單另有一個名為”意外殘廢保險金”的給付。假如被保險者在80歲之前,因傷害致殘,那麼就會得到這項給付。金額與殘廢保險金相同。
所以假如林先生的眼睛問題是疾病造成,那麼他就只會拿到40萬的殘廢保險金。
假如林先生的視力障礙是傷害引起,那麼他會拿到40萬的殘廢保險金與40萬的意外殘廢保險金。
假如被保險者還背負好幾百萬的房貸或債務,這樣的一次給付金額,恐怕有所不足。
除了殘廢保險金,林先生還會有後續的殘費生活扶助保險金。
閱讀全文
Labels: 保險
殘障扶助險分析1—殘扶險的必要性,以新光人壽長扶雙享A型殘廢照護終身保險為例(Analysis of A Disability Support Insurance Policy)
殘障扶助險,簡稱殘扶險,是在被保險人遭逢意外或疾病導致殘障時,給予給付的保險。這篇文章,我們來分析一張目前在台灣保險市場存在的殘扶險保單,來看看這種保險的作用。
(保單範例完全是綠角隨機選擇而得。不代表該業者的保單優於同業,也絕無推薦之意。)
這張殘廢照顧保險有五種繳費年期,分別是10、15、20、25與30年期。各繳費年期在被保險人不同年齡,每千元保險金額的費率如下表:
譬如林先生40歲,選擇十年期的繳費期限,保險金額5萬。那麼他每年要交2864*50=143200的保費。(這樣十年下來,就會交143萬的保費。)
譬如張小姐35歲,選擇二十年期的繳費期限,保險金額5萬。那麼她每年要交984*50=49200的保費。
這是比較高昂的保險費用支出,主因在於這是一個”終身”的保險合約,也因為它會退還保險費(俗稱還本)。如下圖:
看保單有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所有的好處都是保戶你自己花錢買的,不是保險公司的”德政”。
殘扶險這種保單的核心給付有兩種,殘廢保險金與殘費生活扶助保險金。
殘廢保險金是在確定殘廢時的一次性給付。
殘費生活扶助保險金是在殘廢之後的持續性給付。
這裡我們可以想一下,殘扶險為的是什麼?
閱讀全文
Labels: 保險
Vanguard Short-Term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 ETF分析介紹(VTIP,2016年版)
美股代號VTIP的Vanguard短期抗通膨公債ETF成立於2012年十月12日,追蹤Barclays US 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 0-5 Year Index。
US Treasury Inflation-Protected Securities,簡寫為TIPS,指的是美國財政部發行的抗通膨公債。(詳細說明可見美國公債-TIPS)
指數名稱中的0-5 Years,指的是到期年限在零到五年之間的債券。
所以VTIP投資的是短期美國抗通膨公債。指數由美國財政部發行,到期年限五年以下的抗通膨公債組成。債券配置比重採市值比重。ETF以複製法追蹤指數。
美國抗通膨債與當地消費者物價指數連結。這個連結有兩個特性。首先是會有兩個月的延遲。譬如美國當地可能在四月出現明顯通膨,這個通膨在五月收集資料時反應出來,在六月才會反應在依通膨調整的抗通膨債券上面。
第二個特性是,TIPS跟隨的,
Labels: ETF討論分析-美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台北開課公告(2017二月11,12日課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17台北第一班,預計將於二月11、12日兩天開課。
(中部與南部想參加的朋友,請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高雄、台中開課公告(2017一、三月課程)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請見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16十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與開課六年感想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與“美國券商全攻略”2016十一月台北第二班學員課後回饋
前言:
我們應該根據穩定不變的原則,來計畫自己的投資。而不是根據每日一變,永遠讓人摸不著下一步的市場情勢來規劃投資。
但台灣投資人到底要如何做資產配置?
目前討論資產配置的書籍,大多是英文作品的譯作。鮮少以台灣投資人為出發點的資產配置書籍。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是一個以台灣投資人觀點出發的課程。
課程中將分享各種資產類別的特性、綠角從中選擇的方法、以及建構一個符合自身目標的投資組合的心得。期望能讓參加過的朋友,能對投資,對於各種金融資產的特性有正確且更完整的認識。
開課公告:
開課日期:二月11、12號
課程時間共九小時,分星期六與星期日兩天上課。以下為活動流程:
星期六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資產配置的理由
10:00-10:50 資產類別介紹1 Q&A
11:00-12:00 資產類別介紹2 Q&A
14:30-15:20 報酬率預估(歷史經驗與目前狀況) Q&A
15:30-16:30 資產配置範例 Q&A
星期日上午
10:00-10:50 再平衡與生命週期投資 Q&A
11:00-12:00 投資組合的改進空間與資產配置的障礙 Q&A
詳細課程內容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這篇文章。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16十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與開課六年感想
本文整理2016十二月17,18號兩天,在台北開設的”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實際參與”資產配置”課程。歡迎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高雄、台中 (2017一、三月班))
課後紙本問卷回饋
(綠角:感謝。過獎了。大師之名實不敢當)
課後網路問卷回饋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課程,之前的投資理財,多專注在股票、基金等單一工具或市場上,每次都覺得自己會猜對趨勢,但往往不是,這課程完全讓我顛覆了思考,深深覺得這才是最省力、省心的方式。人生真的不是只有錢,開這樣的課程,真的可以造福大家,讓大家不要變成錢的奴隸。
另外綠角在部落格上也不斷分享新的資訊,上完這課程還有持續的售後服務啊,實在太划算了,要再次謝謝你們。” 林先生
“最有收穫的是綠角老師把他的投資經驗和資產配置的組合分享給我們,並提供幾種配置模式供學員參考,以及那些配置模式的立論基礎,讓我可以不用再花很多的時間摸索。其實課程全部內容對我都很有幫助。” 楊小姐
“謝謝綠角老師用心準備教材,講解每個觀念必搭配實例驗證,一天半的授課內容,有廣度野也有深度。 上完課後,對投資理財的觀念已經有一個高度,知道正確的理財方法,收穫很大,謝謝。” 陳先生
“感謝舉辦優質資產配置解說,希望你們可以繼續舉辦。” 李先生
“整體而言課程內容緊湊,解答了多半對投資的盲點和各種不同狀況時的處理方式。從淺入深, 觀念的釐清,以及數據化的佐證,這堂課上的非常有意義。” 匿名朋友
“這是近期來聽到最充實精采的課程,不管是課程內容本身,或是綠角上課的方式以及講義的製作,都讓我學習到很多,謝謝綠角,也期待後面的課程。(想集滿!!)” 游先生
“資產配置如預期中獲得了暸解與學習。老師對投資心理的解說讓我更印象深刻而且更實用。一天半的課程收獲真的很大,老師的課真的很值得。 還有一堂ETF關鍵報告的課,超期得。” 楊小姐
“自己本身也在資產管理業界工作,一直以來和客戶介紹自家商品時會強調"主動操作"的能力,也持續關注市場以增進自己"擇時進出"的能力,綠角老師的資產配置課程打破了我的概念框架,獲益良多,謝謝!” 陳先生
開課六年感想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SPDR Citi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 Inflation-Protected Bond ETF分析介紹(WIP 2016年版)
美股代號WIP的SPDR Citi International Government Inflation-Protected Bond ETF 成立於2008年三月13日。
原先WIP追蹤的是德意志銀行全球美國除外抗通膨債券指數(DB Global Government ex-US Inflation-Linked Bond Capped Index),在2016換成Citi International Inflation-Linked Securities Select Index。不過基本上,仍然是投資全球美國以外的抗通膨公債。
這個指數由美國以外的已開發市場與新興市場所發行的抗通膨債券組成。債券必需與當地的物價指數連結,到期年限至少一年以上。
WIP追蹤指數的方法是採樣。
WIP內扣總開銷0.50%。這在債券投資,是偏高的費用。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WIP資產總值達5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8萬股。跟2014時相比,WIP的資產總值與成交量都比過去小。
根據SPDR網站資料,WIP持有的前五大國家分別是英國(22.13%)、法國(8.17%)、巴西(7.78%)、義大利(6.37%)與墨西哥(4.7%)。與之前相比,目前投資新興市場國家的比重變得較高。
Labels: ETF討論分析-美國
搭ETF順風車的基金發行(Old-School Mutual Funds Using Trendy ETFs)
隨著指數化投資與ETF的日漸盛行,我們看到市面上的主動型基金,開始以投資ETF為號召,應是意料中事。
這些利用ETF的基金具有怎樣的特性呢?
基本上,主動型基金賣兩種東西。一是選股能力,一是擇時進出。
而利用ETF來建構投資組合的主動型基金,基本上就是放棄選股這塊。它直接利用ETF取得市場特定區塊,或是具有某種特性證券的報酬。這類基金賣的是,擇時能力。
我們來看個例子,貝萊德發行的”貝萊德全球多元因子ETF組合基金”。
在它的說明中,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地方。它提到了藉由判斷幾個因子,來決定整體投資方向。包括經濟成長、利率、通膨、信用、新興市場與流動性。
如何在這些因子當中加權,公開說明書中只有概括性的描述。這也合理,因為這等於是主動操作的核心密訣。但對投資人的缺點就是,你的資金會交給一個你不知道在做什麼的機制在投資與運作。
Labels: 基金
常見的投資謬思---把期望報酬當實際報酬(Expected Return is NOT Realized Return)
近年來市場上常有一種論點,”你看,美國公債(或是xx公債),只有1%的殖利率。預期報酬那麼低,就不要投資了!”
(債券的期望報酬的確跟殖利率有關,請見拿起你的望遠鏡---債券投資收益評估)
看起來真是言之成理。對啊,投資就是要賺錢,把資金放在低期望報酬資產要做什麼呢?
這類論點有幾個基本錯誤。
首先,會持” 因為低報酬所以就不值得投入”這種看法的人,通常不瞭解資產配置的原理。
他根本不知道,資產配置中,一個高報酬資產搭配上一個低報酬資產,整體投資組合的報酬率可能會高過那個高報酬資產。
(資產配置這個非常違背直覺的作用,相信看過” 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智慧型資產配置) 或是參加過”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的朋友,都有看過實例,也瞭解箇中原理。)
他只直覺的以為,納入低報酬資產類別一定會帶來較低的整體報酬。
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Labels: 投資概念
標智上證50ETF分析介紹(008201,2016年版)
標智上證50ETF,台股代號008201,是由凱基投信引進,目前唯一一支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的外國ETF。
這支ETF的原始版本,是由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掛牌的W.I.S.E.-SSE 50 China Tracker ETF(港股代號:03024)。
標智上證50ETF追蹤的是上證50指數。該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流動性最好,市值規模最大的50家公司組成。這50家公司占上海股市總市值的45%。
ETF以採樣的方式追蹤指數。
該ETF成立時,原先是使用A股連結產品來取得中國股市的報酬。換句話說,它當時根本沒有持有A股,而是靠衍生金融工具來取得市場報酬。這種運作方式稱為”合成複製”。
但資產管理公司公告,自2015五月12日起,ETF改為利用滬港通,直接持有中國A股。這是投資策略的重大變更。
上證50指數的前十大持股如下表(2016十月資料):
Labels: ETF討論分析-台灣
基金經理費比你想像中高得多(Expense Ratios are Higher than You Think)
最近綠角看到Charles Ellis在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發表的一篇文章,名為Investment Management Fees Are (Much) Higher Than You Think。這篇文章很有意思。
(Charles Ellis是美國財經界知名人物,之前我看過他的著作"Winning the Loser’s Game"並寫有讀後感)
作者採用另一種不同的觀點來看資產管理費用。
我們觀看、理解基金經理費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總資產百分比。譬如每年1.5%。那麼就是說,基金每年收取總資產的1.5%做為經理費。
但這是最低估的觀點。
你去買水果,攤販決不會說”我要收你流動資產的0.01%做為買水果的費用”。你也決不會接受這種收費。為什麼我的資產要讓你收一個百分比?我要水果,我就是付出一些費用買這些東西。
同樣的,投資人買基金是為了”獲利”。所以比較正確一點的看法是,你花了多少錢買到這些獲利。
譬如基金某年的獲利是5%。你付出1.5%的費用得到這樣的獲利。事實上,你將獲利的1.5/5做為成本支出。事實上是高達30%的費用支出。
而更正確的觀點應該是這樣。由於投資人可以花費很低的成本取得市場報酬,譬如美國當地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美股代號:VTI),每年內扣費用只有0.04%就可以讓你取得美國股市的整體報酬。
所以我們花錢請主動經理人要做什麼?不是是拿到報酬就好,要市場報酬,指數化投資工具就可以了。投資人要主動經理人拿出高於市場的報酬。
假如這個經理人可以交出2%勝過市場的報酬,你為了這個超額報酬交出了1.5%的費用,你的費用比實際上是高達1.5/2,等於是75%。
這個經理人的2%超額報酬在扣除掉1.5%的費用後,會只勝過市場0.5%。
這還是比較好的狀況,由於大多主動經理人會落後市場(現在還有人要爭論這點嗎?不要再暴露自己的無知了。現代投資大眾也沒那麼好騙了。),所以大多主動經理人替投資人拿到落後市場的成績,然後還跟你收費。
這叫什麼?
Labels: 基金
復華滬深300ETF分析介紹(006207,2016年版)
復華滬深300ETF,台股代號006207,簡稱FH滬深,是由復華投信發行的一支追蹤滬深300指數的中國A股ETF。
復華滬深300ETF成立於2012年六月5日,經理人是游忠憲先生。經理費0.75%,保管費0.1%。實際上成立後完整年度的全年內扣總開銷,從2013至2015年,分別是1.42%、1.35%、1.58%。
滬深300指數是由中証指數有限公司(China Securities Index Co. Ltd)編製。該指數由上海與深圳交易所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300家公司組成。
指數編製方法是先將A股最近一年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由高到低排列,去除排名後50%的股票。
然後將這些成交量在前50%的股票,按最近一年平均每日總市值由高到低排列,取市值前300大的股票。
滬深300指數以2004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當天指數值定為1000。
復華滬深300ETF以採樣法追蹤指數。最近的公開說明書顯示的前十大持股如下:
Labels: ETF討論分析-台灣
錯誤的ETF推銷方式(The Wrong Way to Promote ETF)
除了推出槓桿和反向ETF讓投資人沉浸在上漲下跌都能賺的幻夢之中,ETF還有一種錯誤的推廣方式,就是利用過去績效來推銷。
譬如最近就出現這樣一則報導,有以下這樣的文字:
“定期定額買0050,閉眼也可以打敗定存”
“無論何時進場,年化報酬都有7%以上”
當然,首先很感謝這位副主委願意用心計算,用實際數字驗證過去投資0050的成果。成果也的確相當卓越,但問題是,這都已經是”過去”了。
基金界一再重覆的說詞,就是”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基金是這樣,ETF也是這樣。
ETF這個投資工具不會讓市場風險消失。任何工具都沒辦法,基金不行,避險基金也不行。任何投資策略也沒辦法。不管是那種工具或是何種投資策略,投資風險都不會消失的。也就是說,投資人仍有虧損的可能。
假如有人跟你宣稱,某投資工具、某投資方法沒有風險,一定賺,你立即將他歸類於”騙子”,通常會是正確的判斷。
宣揚似乎可以保證的獲利,卻忽略風險,從來不是一個明智的做法。
我們可以想想看,ETF何時有過這種閉眼都有好成績的時候?
閱讀全文
Labels: ETF討論分析-台灣
看似中肯(Seemingly Unbiased)
在一些投資理財的討論中,常會看到類似的論點。
假如討論主題是”指數化投資的優勢”。有人會說:”投資不要一開始就定於一家,應廣博多學。再來看看。”
假如討論主題是”ETF的好處”,有人會說:”各種投資工具都有它的優點,基金在台灣很方便就可以買了,選擇很多,其中也真有一些表現不錯的標的。可以考慮看看。”
假如討論主題是”定期險的好處”。有人會說:”各種險種都有他存在的理由。高保費低保障的保險也一定有它的用處,不見得如此不堪。”
這些論調中,不約而同的,都採用一種”中肯”的態度,來博取認同。
事實上,說這些話的人,通常就是最不中肯的人,他們大多是主動投資、基金行銷、保險行銷的相關業者。當他們面臨指數化投資、ETF、還有低成本保單競爭時,這是他們標準的防衛話術。
你可以想想看他們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Labels: 投資概念
你該避開的基金2016更新版—債市篇(Stay Away From These Funds)
上週,我們在你該避開的基金2016更新版—股市篇,看到了收費高昂的股票型基金,這篇文章,我們把焦點放在債券基金。
首先是全球債券型基金。
全球債券型基金收費最高的三家業者分別是先機,富坦和施羅德。
兩年前我寫的你該避開的基金—債市篇裡,全球債類別中,先機,富坦和施羅德,一樣是高收費業者。
這似乎再次驗證了,基金好績效沒有持續性,但高收費有持續性的現象。
在這種低殖利率年代,居然有債券基金業者敢跟投資人收取每年1.5%以上的費用,簡直是視投資人的智商為無物。
閱讀全文
Labels: 基金
“ETF關鍵報告”與”ETF先進概念”2016十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16十二月3,4號兩天,在台北分別舉辦的“ETF關鍵報告”與”ETF先進概念”這兩個課程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廣受好評的ETF課程嗎?請參考“ETF關鍵報告”台北、高雄、台中開課公告(2017一、三月課程))
ETF關鍵報告
課後紙本問卷回饋
課後網路問卷回饋
“老師很用心準備教材,將繁複的概念由簡單的方式逐步說明,課程很扎實,謝謝老師!會想再報名其他課程。” 李小姐
“老師介紹流暢,收穫滿滿,謝謝老師!” 曾先生
“對於美國ETF的構造介紹很詳細,感覺的出來綠角很認真在準備” 匿名朋友
”完完全全的了解ETF有那些細節是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工具,節省時間篩選出自己有興趣的投資標地。”侯先生
“讓我清楚了解EFT有更明確的認知,對於投資ETF更有安全感。” 匿名朋友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專業的責任(Definition of Professionalism)
在某些保險與投資相關討論中,可以看到以下的論調:
“保戶就是不喜歡花了錢卻沒有拿回來的感覺啊,所以只能賣他們還本的保單。”
“台灣投資人就是喜歡投機啊,所以只能發行反向與槓桿ETF。不然怎麼存活?”
而且很特別的是,在這些言語中,你會感覺到一種”情有可原”的氛圍。
我們換個情境。
“小朋友就是不喜歡打針啦。預防針不打也沒關係啦。日本腦炎?以後小心不要被蚊子咬就可以了!”
假如一位小兒科醫師說上面這種話,你覺得如何?
再一個場景。一個小朋友得腸胃炎,吃不下東西,拉肚子拉得很厲害。已經皮膚乾扁,活動力衰退。
然後醫師說:”打軟針,小朋友會哭鬧,家長會生氣。所以不用打點滴啦,脫水也不一定撐不過去啦!”
你會覺得這位醫師夠專業嗎?
什麼叫專業?
Labels: 基本金融知識
保險業過度的行銷支出(Pay to Play in Insurance Industry)
在十一月底的時候,綠角看到一則新聞,談的是金管會對保險業者費用率的管控。
其中有這麼一句話:” 附加費用支出率不可以大於1。也就是說,壽險公司給業務員或銀行、保經代等通路的佣金、獎金與營業費用的總和,不可以超過保單送審時報送的預期附加費用,以免該張保單產生費差損。”
整篇報導輕描淡寫,但其實反應的是保險行銷非常不良的狀況。
想想看,為什麼金管會要規定” 附加費用支出率不可以大於1”
閱讀全文
Labels: 保險
2016十一月回顧
本文回顧2016年十一月,綠角財經筆記的狀況。
十一月最熱門的十篇文章分別是:
1.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2. 綠角財經筆記總目錄
3. 你該避開的基金—股市篇(Stay Away From These Funds)
4. “不當行為”(Misbehaving)讀後感1—消費時的不當行為
5. 綠角中文書局
6. 內部投資報酬率概念(Internal Rate of Return)
7. 指數化投資工具的品質(The Execution of Indexing Needs Skill)
8. 車禍理賠出險詳細流程
9. “公司的品格2”讀後感—唯有道德
10. 台灣ETF業界的近年發展(Recent Development of New ETFs in Taiwan)
跟之前幾個月一樣,綠角開課計畫、綠角財經筆記總目錄、綠角中文書局這三篇功能性文章持續榜上有名。
跟之前不太一樣的地方在於,有幾篇”老文章”,出現在前十大熱門文章。
第一篇是你該避開的基金—股市篇(Stay Away From These Funds)。這篇我貼在自己的臉書專頁上,引起很多朋友的分享與回應,所以成為熱門文章。
另兩篇則是內部投資報酬率概念和車禍理賠出險詳細流程,這兩篇我就沒有在臉書上特別貼出。是搜尋這個主題的朋友,很多前來綠角財經筆記,所以成為部落格中的熱門文章。
十一月討論台灣ETF與指數化投資品質的兩篇文章台灣ETF業界的近年發展與指數化投資工具的品質,也都進入前十名。
讀後心得方面,“公司的品格2”讀後感—唯有道德與“不當行為”(Misbehaving)讀後感1—消費時的不當行為也進入前十名。
訪客來源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台灣、香港、美國、馬來西亞與英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6十二月與2016全年回顧(We Are Here to Stay)
2016十月回顧 閱讀全文
Labels: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