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sychology of Money讀後感5---悲觀優先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The Psychology of Money書中有一章專門討論為何投資世界總是充滿悲觀言論。

一開始引用史學家Deirdre McCloskery說的:

"For reasons I have never understood, people like to hear that the world is going to hell."

“出於某些我無法理解的原因,人們喜歡聽到這個世界會完蛋。”

不正是這樣嗎?

財經媒體常報導"某某分析師,某某基金經理人,預測未來三個月經濟衰退、股市大跌的機會超過50%。"這類主題的文章。

假如有經濟或財經專家說:"預計未來經濟跟市場會跟過去一樣持續成長。"她很少有機會被記者專門採訪。這真是太無聊了。

悲觀看法,感覺就是比較謹慎、比較明智、比較吸引人。

樂觀看法,往往被認為是對風險沒有知覺,天真的想法。

太注重悲觀看法,投資時往往變成整天在擔心市場大跌。於是不敢長期持有。或甚至想利用想像中會常出現的大跌,來進行操作。

以前在0050每股價格五、六十塊的時候,市場上就常見一個說法:

"六十塊以上賣出,四十塊以下買進。反覆操作,賺波段。"

結果發現等待中的大跌一直沒出現,想要賺波段,卻是錯過六十塊到一百塊的真正大波段。

假如一個投資人就抱持樂觀看法,相信市場會長期向上,於是單純買進並持有,成效會好很多。

太注重悲觀看法的人,也往往自2008金融海嘯以來,一直在等下次的全球股市大回檔。手上滿是現金,錯過2009以來的股市上漲。

樂觀,不是對風險全然無知。是相信長期下來,對大多人來說,狀況會變得更好。

沒有保證,只是相信大趨勢如此。

作者樂觀的理由是這樣的。大多人每天早上起床,試著讓著世界變得更好。工人打造新的建築,醫師治療患者、老師教育下一代。試著讓世界變好的人,多過一早起來,想讓世界變得更壞的人。

但是,樂觀的結論太平淡無奇了。

你大聲呼籲,未來全球經濟仍會有成長傾向。沒有人會理你。

你在臉書說,明年大蕭條即將來臨,泡沫即將破滅。財經媒體會有興趣引用你的理由與說法。

所以也不意外的,在出版業、在財經媒體,充斥各種悲觀論述,像是”即將大跌”、”大泡沫”、”大崩盤”之類的主題。

人類天性會注意負面狀況。因為在原始環境中生活的人類,假如能留意到嚴重負面事件,存活機會比較高。

但假如你就把注重負面狀況的天性,直接轉化成認定經濟或市場狀況會是壞的時候比較多,好的狀況比較少。這恐怕是一個致命投資錯誤。

不只見於經濟預測,這種悲觀心態也見於對於投資管道的觀感。

閱讀全文

The Psychology of Money讀後感4---報酬的隱形代價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在The Psychology of Money書中有個有意思的比喻。

我們大多知道,在現實世界,取得一個東西是需要代價的。

譬如你要一台車。有幾個選項:

買一台新車。
買一台二手車。
去偷。

大多人會選第一跟第二個選項。去偷,恐怕終究是壞處大於好處,不會是大多人的選擇。

第一跟第二選項,代表我們要付錢,要付出一些東西,來得到車子。

大多人知道,想要完全不付出任何代價就得到車子,用偷的。不是正當方法。也非長久之計。

同樣的,投資要得到市場報酬。投資人需要付出代價。

投資人常常看統計資料說,台股或是美國股市,有長期10%之類的報酬,所以只要買進與持有就可以”簡單”得到那個成果。

投資人往往忘記它的代價。代價就是,市場會用波動與大跌來考驗你。

在下跌時,氣氛悲觀,大家都說”現金為王”,你看著資產大幅減損。你還撐得下去嗎?

很多人撐不下去。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就是報酬的標價,這是為了得到報酬要付出的代價。你就是要忍受這種負面狀況,才能得到最後的長期報酬。
(請注意,長期報酬不是保證正報酬。)

他們以為這次大跌,虧損,是自己做錯事的懲罰。錯了,當然要修正。

所以離開市場,接受這張”罰單”。說自己”學到教訓”。

在金融市場得到報酬的代價,是心理上的考驗,是看不見的。不像一台汽車的標價就在那裡,你知道自己只要付出這些錢就可以得到這台車。很多投資人看著市場報酬,不知道自己要付出甚麼代價,毫無準備。於是當市場秀出標價時,嚇得倒退三步。驚覺自己進了自己玩不起的市場。

另外有些投資人,他們知道投資報酬有代價。但他們拒絕付款。

如何拒付呢?

閱讀全文

iShares MSCI EAFE Value ETF分析介紹(EFV,2020年版)

iShares MSCI EAFE Value ETF,中文名稱是”iShares摩根士丹利歐澳遠東價值類股 ETF”,美股代號EFV,成立於2005年八月1日。

EFV追蹤MSCI EAFE Value Index。這個指數是由MSCI EAFE Index中選出具有價值類股特性的股票所組成。

MSCI如何區分成長與價值類股,可以參考摩根史丹利指數成長與價值類股分類準則概述這篇文章。

需要留意的是,追蹤價值類股指數的ETF,並不是在做價值投資。主動投資界流行的價值投資法,跟股票分類上的成長類股vs.價格類股,是不一樣的事情。

EFV包含了21個已開發國家,548支證券。EFV追蹤指數的方法是採樣。

EFV內扣總開銷0.39%。跟兩年前完全相同。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EFV資產總值59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130萬股。(2020十月資料)

依據2020九月30日資料,EFV投入的前十大國家與比重分別是:

日本 25.18%
英國 16.94%
德國 12.24%
法國 10.53%
瑞士 7.44%
澳洲 6.95%
義大利 3.49%
西班牙 3.13%
香港 2.96%
瑞典 2.29%

跟2018相比,荷蘭掉出前十大組成國家,瑞典進入。

比重最高的日本股市就占了EFV約四分之一的資產總值。EFV最高比重的投資產業是金融服務業,比重23.68%。

EFV自成立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閱讀全文

有能力、會思考,就該研究股票嗎?(Active Investors, the Odds are Against You)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市場上常有一種論點,像是這樣:

“假如你沒時間研究市場,或沒有能力進行分析,判斷一家公司的投資價值,那就指數化投資就好了。”

這已經算比較’持平”的講法。

更不客氣的還有像這樣:

“假如你思考能力不夠或是無法進步,就買ETF,做指數化投資就好了。”

彷彿指數化投資是一種投資界低等的選擇。

真的是這樣嗎?

思考超群,能力卓越的人,就該選擇主動投資嗎?

這些說法是對指數化投資非常不公平,也不客觀的評論。往往反映的是講話的人的” 主動投資至上”心態與過度自信

我們來思考一下,到底該不該去事主動選股。

第一個大前提,假如你的工作不是專職投資。那基本上非常不建議再去做主動投資。

你幾乎不可能玩業餘,還打贏職業選手

不要搞錯。這是跟金錢有關的活動。可以想想看,當商家免費放送折價券時,會有多少人去排隊。大家都喜歡賺錢。資產管理與選股的行業,已經吸引了非常多人專職從事。

假如你有其他的事業,你不太可能同時照顧好自己的工作,又在投資方面勝出。

好,那假如說你就是想要試試看。

請問,你是怎樣挑一家公司出來研究的?

最近聽朋友講,看到新聞報導,剛好用到它們的產品?

假如是這種幾乎隨機挑選的過程,結局恐怕大多不好。

因為,大多股票是不賺錢的
(假如你不知道這個基本現象,請一定要把它弄清楚。會解決很多投資迷思。)

也就是,市場報酬不是所有上市公司大家一起貢獻的,是少數其中表現特優的股票達成的。

你用一種最近聽到甚麼、看到甚麼就去研究那支股票的態度,那麼你選到的大多就是那些落後市場的股票。

你說你研究之後,落後市場的股票就會變成勝過市場?

你會不會太高估自己的重要性?

事實是,大多投資人持有的股票,其報酬都不是投資人可以決定的。是那家公司的營運成果,是市場整體投資人對該公司的評價決定的。
(除非你持股多到成為可以影響公司運作的董事。)

你選擇甚麼股票開始研究,對於之後報酬的影響程度,往往高過你的研究。

以為研究就會拿到好成果,是一種對主動投資的一廂情願,是一種太天真的態度。

你說你全部研究了上千家上市公司,從中挑選股票。

你的一天是240小時嗎?

再來,你必須知道,主動選股要勝過市場,是專業人士去做,都很難成功的事。

閱讀全文

The Psychology of Money讀後感3---尾巴的力量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The Psychology of Money提到一個有趣的例子。

Heinz Berggruen是知名藝術品經紀商。2000年,他將個人收藏的一部分,包括畢卡索等人的名畫以總價1億歐元售給德國政府。這被視為幾乎是個捐贈,因為這些作品的市場價格是10億歐元。

在我們驚嘆這些收藏的驚人價值之外,一個自然浮現的問題在於,他怎麼知道這些畫家的畫作,在幾十年後,會成為藝術界最知名,最被追捧的作品?

答案在於,他不知道。成功的藝品收藏者往往收藏廣泛,各門派各作者的作品都買。

然後等待。其中某些人某些門派成為當世主流後,就會產生非常可觀的增值。

他們收了很多畫作,但其實整個收藏的價值是其中少數成功的作品帶來的。

投資世界也是這樣。

創投基金,Venture capital,專門投資有發展潛能但前途未卜的新創公司。

大多創投基金投資的公司是失敗的,但就靠其中少數幾家特別成功的公司,帶來幾十倍的獲利。書中引用的例子是65%投入的公司是虧錢的,1%的公司帶來20倍以上的報酬。

不只新創公司這樣,整體股市也是如此。

整個股市的大多報酬,是相對少數的高報酬股票帶來的

也就是說,這些市場有很長的正向肥尾(Fat tail),對整個市場的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這就是世界的現實,但很多人忽略這個現象,這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大驚小怪。

譬如許多人就在抱怨,說台灣50指數或說加權股價指數的報酬,就是台積電一家公司帶動的。假如台灣50去除掉台積電,那根本沒甚麼。

其實各國股市假如去除掉表現最好的前4%,那都沒甚麼。

市場成果不是每家上市公司大家一起平均貢獻的,是少數幾家表現特優的公司帶起來的。

誤以為整體市場報酬大多公司都有所貢獻,也會讓人低估買到表現很差的股票的機會。大多公司股票都是表現不好的,自行選股,很容易選到。

全市場指數化投資,才能確保你不會錯過下一隻表現最好的股票。

投資人的行為,在少數時間點作出的決定也會對長期投資的成果有重大影響。

閱讀全文

突然得到大筆財富怎麼辦(How to Deal with Sudden Wealth)

在投資方面比較少被討論到,但的確有人會遇到的問題就是,突然擁有大筆財富怎麼辦?

這可能發生在中大樂透,或是親屬留下大筆遺贈時。

這其實是一個財務上的嚴重挑戰。過去有報導提到,不少樂透得主在幾年內就完全把彩金花完,或是變得比之前更加貧困。突然擁有很多錢,不是一個容易處理的問題。

曾經有過很多錢的經歷,本來可以好好的過著富有一生的可能,更會不斷在這些曾經擁有大筆資產的人腦中盤旋,帶來無止境的後悔。

假如真的突然得到大筆錢財,要如何處理呢?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不要動。

在你想到新的人生財務目標與完整的財務處理方式之前,不要動這筆錢。

假如是樂透彩金,就把它以現金的方式存在銀行帳戶。假如是繼承而來的資產,就讓它以原先方式存在著。不要動它。

在沒想好之前,就開始”運用”這些資產,往往是錯誤的第一步。有甚麼理由要趕著決定?

沒有。

那些希望你馬上決定的,往往別有居心。譬如在樂透領獎的銀行專室中,就布置銷售人員,馬上賣得獎者各種投資工具與保險產品。

這些大獎得主,大多落入被成功推銷的境地。

每個月的大獎得主不斷換人。銀行卻可以不斷藉由馬上推銷產品給這些還沒有想好的買主,每月不斷賺取大筆佣金收入,不斷”中獎”。

你知道誰才是財務高手了吧。

第二個,不要講。

得到大筆資產,相關的親戚會知道。樂透中獎,配偶大概也會知道。但就是身邊親近,該知道的人知道就好。沒必要另外宣傳。

中學同學、辦公室同事、一起打球的朋、一起學才藝的同學,有甚麼必要讓他們知道呢?

一般人會跟與自己背景類似的人往來。假如你過去是擁有百萬資產等級的人,你的朋友中大概比較不會有資產價值上億的人。

一旦你擁有遠遠超過自己過往等級的資產,讓周遭的親友知道,你會為自己帶來麻煩。假如他們開口跟你要求財務支援,你要不要答應?

你也會為他們帶來麻煩。看到周邊親友平白無故變很有錢,是很惱人的。

不要因為有錢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錢,去宣傳自己突然得到大量資產。

除了口頭不說之外,在行為上也要注意。有時候自己沒講,卻馬上換了大房子,開跑車,戴起五克拉鑽戒,這很難讓人不起疑。

第三,改變想法。

這是不容易達成的一點,但很重要。

這些錢似乎來得很容易沒錯。但你要把它想成,就像是自己努力工作賺來的錢。

假如是一億的錢,要把它想成是自己工作很累很忙,一年累積200萬,連續50年的成果。

為什麼大多努力工作累積財富的人,可以守住錢財。因為他知道,得來不易。

為什麼樂透得主很多守不住,往往就是因為錢來得太容易。

你把錢當成Easy money,它就容易簡單來,簡單去。

反正是中獎的錢嘛,買一個十萬的包,沒關係啊。買一台一千萬的跑車,好啊。親友有財務困難,需要一百萬,好啊。

錢就這樣不見了。

不認真看待這筆錢,它就容易消失。

第四,懂得拒絕。

閱讀全文

富邦台灣摩根ETF分析介紹(0057,2020年版)

富邦台灣摩根ETF,台股代號0057,簡稱富邦摩台,於2008年二月7日掛牌上市。

富邦摩台追蹤MSCI台灣指數。

指數選股範圍囊括台灣上市與上櫃股票前99%市場價值的股票。目標投資範圍是市值的前80%到90%。

在計算單一股票的市值時,指數編製公司使用的是”調整後市值”。

調整後市值=在外流通股數*收盤價*公眾流通量係數

這個調整的目的是希望反映一家公司真的在外面流通,可以被投資的股票市場價值是多少。

0057以複製法追蹤指數。但公開說明書有提到,假如市場狀況造成無法完全複製時,會以最佳化的方法進行追蹤。

目前富邦摩台ETF持有87支成份證券。包含了台灣的大型股,還有市值較大的中型股。市值涵蓋範圍較永豐台灣加權ETF小。

富邦摩台ETF目前資產3.8億台幣(2020年十月),跟四年前的3.3億台幣相比,成長有限。

0057每年收取0.15%的經理費。經理費比起四年前的0.30%有不小的進步。值得鼓勵。

經理費再加上其它開銷後,形成0057的年度內扣總開銷(Expense ratio)。近五年的內扣費用如下表:

年度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內扣總開銷

0.85%

1.08%

1.10%

1.25%

1.14%


 從2016開始,每年內扣總開銷都高達1%以上。以指數化投資工具來說,這是相當高的費用。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內扣總開銷一定會是個跟經理費相近的數字。兩者可以有很大差別。

0057自成立以來,只有在2016有過一次每股1.685元的配息。

0057過去各單一年度績效如下表(資料取自公開說明書):

閱讀全文

The Psychology of Money讀後感2---冰河期與財富的共同由來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The Psychology of Money這本投資著作中,作者似乎暫離主題,認真的討論起地質問題,冰河時期到ˇ底是怎麼產生的?。

地質史上,地球曾經被大片的冰川覆蓋過。這些天寒地凍的時期是怎麼來的?

地質學家提出很多的想法與猜測。最後被認為比較可能的原因在於,地球繞日軌道並非一成不變。在太陽、月球與地球間的重力影響下,以數千年為周期,會有些小小的改變。造成某些時期,地球接受到的太陽輻射量下降。

而且,冰河期不是寒冷的冬天造成的,是這個時期比較涼爽的夏天造成的。

為什麼?

因為比較涼的夏天,造成被融化的冰變少。每年多留下的一些冰,造成冬季落下的雪更容易保持低溫,也結成冰。每年多留下的一些冰,也可以反射更多的太陽輻射。造成下一個夏天又更涼一些。

年復一年,每年一點點的改變,造成冰天凍地的冰河時期。

重點在於,人往往很難想像,一點點改變,在時間拉長之後,會帶來多大的變化。

換句話說,你不需要巨大力量就可以造成巨大改變。重點在時間。

這種看似微小力量的長期影響,常常讓人忽略它所能達成的龐大效果。

回到投資。

全球最知名投資人巴菲特,在作者寫作當時的個人資產總價值是845億美金。其中815億美金是他65歲之後才賺到的。

可能有不少朋友看過這個說法,但似乎沒有很多人體會其真正意涵。

閱讀全文

iShares TIPS Bond ETF分析介紹(TIP,2020年版)

iShares TIPS Bond ETF,中文名稱是”iShares美國抗通膨公債ETF”,美股代號TIP,成立於2003年十二月4日。

TIP追蹤彭博巴克萊美國抗通膨公債指數(Bloomberg Barclays US TIPS Index)。

該指數的目的是要反應整體美國抗通膨公債市場的表現。同時持有短、中與長期美國抗通膨公債。

納入指數的抗通膨公債必須到期年限至少一年以上,在外流通面額至少三億美金以上。且排除被聯準會購買的部分。

TIP內扣總開銷0.19%。跟六年前0.2%的內扣總開銷,進步甚微。

TIP以採樣法追蹤目標指數,持有共43支債券。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2020十月),TIP資產總值237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210萬股。是目前美國規模最大的抗通膨公債ETF。

TIP自2008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年度

TIP績效

(A)

對應指數績效

(B)

TIP與指數落差

(B-A)

2008

-2.53%

-2.35%

0.18%

2009

11.37%

11.41%

0.04%

2010

6.10%

6.31%

0.21%

2011

13.40%

13.56%

0.16%

2012

6.8%

6.98%

0.18%

2013

-8.65%

-8.61%

0.04%

2014

3.49%

3.64%

0.15%

2015

-1.58%

-1.44%

0.14%

2016

4.56%

4.68%

0.12%

2017

2.92%

3.01%

0.09%

2018

-1.43%

-1.26%

0.17%

2019

8.28%

8.43%

0.15%

(ETF績效以淨值計算,是有納入配息的總報酬。資料來源是iShares網頁。)

閱讀全文

“財務自由實踐版”(Work Your Money, Not Your Life)綠角推薦序—在工作與財務,找回人生主導權

2020八月中旬綠角收到出版社來信,請我考慮為Work Your Money, Not Your Life一書中文版撰寫推薦序。

看完全文書稿後,我發現不僅自己認同書中觀念,這本書更是市面上很少見的,將人生兩個財富源頭,工作與投資,合併一起進行整體討論的書籍。這兩者有交互關係,需要通盤掌握,會有較好的成果。

中譯版《財務自由實踐版》也已經在上週刊行了。

以下是綠角推薦序全文:

《財務自由實踐版》的作者是羅傑.馬,前投資銀行員工,現為財務顧問。

本書特別之處,在於它將工作與財務這兩個主題,進行統整的討論與處理。

投資相關書目很少討論工作這個面向,甚至把工作直接當成一個必須擺脫的問題。許多倡議透過投資達成財富自由的書,正是以”不再需要工作”為號召。

大多人認為每天上班工作是一種負擔,是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做的事。這樣的討論方向,也符合大多人的想法。

但他們不願正視的事實是,工作很重要。

不僅一生中可觀的時間會在工作中度過,一生中大部分的財富也來自工作。你的工作是否讓你得到成就感、覺得有意義、是否帶來足夠的收入,至關重要。

許多人選擇逃避這個問題,認為工作不快樂、收入不多,就忍吧。只要投資獲利夠高,就可以很快擺脫工作,也可以累積足夠的財富。

這是捨本逐末。投資不是不良職業生涯的解決方案。投資其實不容易賺錢的事實,往往讓人最後才發現,以為投資可以解決所有工作相關問題,其實只是讓自己繼續留在這個讓人不滿的工作崗位的迷藥。

你以為的解答,其實正是造成你職業生涯停滯不前的重大阻礙。

工作會決定你的成就感、你的生活型態、你的財富等級。找到合適的工作,值得投入心力。

作者正面迎擊這個問題,如何從自己的過往經歷、閒暇時的活動偏好、其他人對你的看法,找到自己有興趣也擅長的地方。

同時考慮自己想要的生活型態、居住地點等面向,一步步有系統的推導出理想的工作選擇。

這才是正確的處理方法。不喜歡自己目前的工作、每天行屍走肉的上班,就應該處理這個問題,而不是說:”工作不好沒關係,我把投資做好就可以了。”

閱讀全文

WisdomTree Emerging Markets High Dividend ETF分析介紹(DEM,2020年版)

WisdomTree Emerging Markets High Dividend ETF,中文名稱是”WisdomeTree新興市場高股息ETF”,美股代號DEM,成立於2007年七月13日。

DEM追蹤的是WisdomTree Emerging Markets High Dividend Index。

在2015八月31日前,該指數的名稱是WisdomTree Emerging Markets Equity Income Index。

該指數的成份股選自WisdomTree Emerging Markets Dividend Index。

WisdomTree Emerging Markets Dividend Index中符合市值與流動性最低要求的股票,依配息率(Dividend Yield),由高而低排序。排名前30%者,納入WisdomTree Emerging Markets High Dividend Index。

每支股票的比重,由該公司的年度現金股利總額計算。現金股利愈多的公司,在指數(與ETF)中的比重就愈高。

DEM以採樣法追蹤指數,持有441支股票。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DEM資產總值為15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35萬股(2020十月資料)。

WisdomeTree新興市場高股息ETF全年內扣總開銷0.63%。

DEM自成立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DEM

VWO

2008

-36.92%

-52.77%

2009

61.34%

76.28%

2010

23.39%

18.99%

2011

-9.78%

-18.68%

2012

14.03%

18.84%

2013

-5.61%

-5.00%

2014

-11.59%

0.60%

2015

-21.95%

-15.35%

2016

22.54%

11.75%

2017

24.87%

31.38%

2018

-7.31%

-14.57%

2019

19.37%

20.40%


 

閱讀全文

美國股市高股息投資策略的成果(Do High-Dividend Stocks Bring Better Returns?)

本文以實際例子驗證,近年來在美國股市從事高股息投資的成果。

用來比較的基礎ETF,是代號VTI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每年內扣總開銷0.03%。

代表高股息策略的,則是代號VYM的美國高股息ETF。其完整名稱是Vanguard High Dividend Yield ETF 。這是一支以股息率作為篩選標準的策略指數ETF。每年內扣總開銷0.06%。

VTI的歷史較久。VYM在2006年十月11日才成立。所以遷就VYM,比較這兩支ETF從2007年初到2019年底,這13年的成果。如下表:

年度

VTI

VYM

2007

5.56%

1.68%

2008

-36.97%

-32.37%

2009

28.82%

17.63%

2010

17.26%

14.17%

2011

1.06%

10.50%

2012

16.41%

12.68%

2013

33.51%

30.26%

2014

12.56%

13.47%

2015

0.40%

0.33%

2016

12.68%

16.87%

2017

21.16%

16.42%

2018

-5.13%

-5.87%

2019

30.80%

24.20%

在這13年中,美國股市只有兩個下跌年度,分別是2008與2018。在2008,VYM這支高股息ETF下跌較小。但在2018,VYM下跌比較嚴重。

總計這13年,VTI的年化報酬率是8.88%。VYM是7.98%。VYM年化報酬落後0.9%。

單年報酬率的標準差,VYM是15.8%,比VTI的18.7%低,有比較穩定一點。

所以以最近13年的經驗來看,在美國股市特別偏重高股息股票,在報酬方面,其實沒有帶來比全市場投資更好的成果。

1%的配息帶來的獲利跟1%的資本利得帶來的獲利是相同的。(註)

1%的配息並沒有等同於2%資本利得的作用。

投資沒有必要特別偏重配息,未必會帶來比較好的成果。

註:配息被課稅後,獲利可能變更差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你買的是那一種股息基金?(Three Dividend-Oriented Strategies)

面對配息的思考方式(How to Think about Yields and Dividends)

0056高股息ETF比較適合退休族群的迷思(High Total Return is Better than High Yield)

配息跟資本利得,何者比較重要(Dividends or Capital Gain?)

Investment Fables讀後感2—高股息股票的問題

0050、0056怎麼選,怎麼看?(0050 vs. 0056)

WisdomTree Emerging Markets High Dividend ETF分析介紹(DEM,2020年版)

閱讀全文

The Psychology of Money讀後感1---好運無法學習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The Psychology of Money的作者是Morgan Housel。

這本書對於許多投資與財經主題提供了有趣的觀點。

我們看到許多事物的成果,裡面都有運氣的成分。

作者提到比爾.蓋茲。他是微軟創辦人,塑造了人類使用電腦的方式,也為自己累積了鉅額財富。

他的成功有多大的運氣成分呢?

在1968時,比爾進入Lakeside School就讀。該高中的數學老師Bill Dougall請學校的Mothers’ Club用雜貨義賣得到的三千美金,買了一台電腦。這個設備是當時許多大學的研究機構都沒有的設施。比爾對這個機器完全著迷。

日後,他跟當時的同學Paul Allen成為微軟的共同創辦人。

在1968當時約有3億人是處在中學的年紀。其中三百人進入美國華盛頓州,Lakeside School這家剛好有錢,有人建議,也真的去買了電腦的中學。

這是百萬分之一的機會。

假如中學時期根本沒有接觸到電腦,比爾.蓋茲會是我們現在知道的比爾.蓋茲嗎?

比爾.蓋茲自己也知道,所以他曾經說過: “If there had been no Lakeside, there would have been no Microsoft.”

有些時候,龐大成功或許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偉大。其中有運氣的成分。

回到投資的主題。譬如今天我買了一支股票,五年之後,股價剩一半。

那是因為我做了很糟的投資決策。還是其實這個買進決定是對的,事實上是有八成的機會五年後獲利。但我運氣不佳,壞的那20%出現了,所以虧錢?

有時候,悲慘的失敗也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糟。其中也有運氣的成分。

所以作者寫道:

“When judging people’s financial success-both your own and others’-it’s never as good or as bad as it seems.”

當評量人們的財務成就時,不論是你自己或是他人,好的其實沒有表面上那麼好。壞的其實沒有表現上那麼壞。

但假如你說別人的成功都是運氣,這只會讓你看起來小氣又忌妒。人不會公開這樣講。

而財經雜誌封面故事,也絕不會報導慎思明辨,投資邏輯完整,但卻因為運氣不好,大敗潰輸的投資人。

但投資行為大膽躁進,沒有合理論點,但卻因為運氣很好,得到很好成果的投資人,反而很有機會成為封面故事人物。

重點在於,不要從單一個案的成功或失敗中學習太多。不要想說只要模仿成功的做法,躲過失敗的做法,你就可以走上投資成功之路。

你其實是在學習運氣。而運氣是很難持續與重複的。

所以,小心你所景仰或蔑視的投資人物。

閱讀全文

國泰台灣低波動股利精選30 ETF分析介紹(00701,2020年版)

國泰台灣低波動股利精選30 ETF (台股代號00701),簡稱國泰股利精選30,在2017八月17號掛牌上市。

國泰台灣低波動股利精選30 ETF以完全複製法追蹤”台灣指數公司低波動股利精選30指數”。這個策略指數是我們台灣當地的指數編製公司所推出的產品。

策略指數的推出,讓指數不再只是一個衡量大盤整體表現的工具與決定主動經理人是領先還是落後市場的標竿。策略指數本身就代表一個特定,規則化的投資策略,可用來於發行對應的策略指數ETF。

指數編製公司可以收到資產管理公司在追蹤這些指數時需要付出的指數授權費。所以,策略指數是一種可以用於營利的產品。

公開說明書中對於台灣指數公司低波動股利精選30指數的編制方法的說明,可說是相當的"概略"。

只有談到在考慮近期平均成交股數,最低市值要求,財報獲利與現金股利的穩定性後,選出波動最低的30檔證券組成成分股。然後依照市值加權。

平均成交股數與最低市值要求為何都沒有說明。

現金股利也是一開始進行篩選的四個基本條件之一。最後,最嚴格的篩選條件其實是低波動。這是一支低波動主題的ETF。

過去這支ETF的簡稱也的確是”國泰臺灣低波動精選30”,這是正確陳述。後來卻改成"國泰股利精選30"。

為什麼是”股利”精選30,不是”財報”精選,也不是”市值”精選?

在資產管理上,到底是迎合眾人口味重要,還是正確的陳述事實比較重要呢?

國泰台灣低波動股利精選30 ETF的經理費是每年0.30%。保管費是0.035%。

這支ETF在2017成立,到目前為止只有2018、19兩個完整年度的資料。全年內扣費用如下表:

可以看到,2018、2019這兩年的內扣總開銷分別是2.11%與1.06%。特別是2018的2.11%,這是連在主動型基金界都太貴的收費。

觀察表格中的收費細項目,可以看到2018的交易手續費跟交易稅就分別帶來0.4%與1.23%的費用。這很可能代表指數編製規則造成周轉率過高,需要頻繁買賣證券所帶來的問題。

到了2019,狀況有所改善,交易相關的費用就降低了。但一年1.06%的費用,實在仍是高費用的策略指數ETF。

國泰股利精選30ETF在過去兩個單一年度的報酬如下表:

 

國泰股利精選30

0050

2018

5.2%

-4.89%

2019

14.24%

32.99%


可以看到國泰股利精選30ETF有發揮低波動的效果,在台股下跌的2018年,它不是下跌較少而已,還拿到一些正報酬。但在台股大漲的2019年,它的低波動就帶來比較差的成果。

累積兩年總報酬,國泰股利精選30ETF是20.2%。0050是26.5%。這是落後市場的成果。

在公開說明書中呈現的過去績效表格,國泰股利精選30ETF再次實踐台灣指數化投資工具的”優良傳統”,就是勝過指數。如下表:

自成立以來,當指數只有6.39%報酬時,ETF可以有15.33%的報酬。

理由就如同富邦台灣公司治理100ETF分析介紹(00692,2020年版)文中的討論,這是選用錯誤指數版本所造成的現象。

在國內資產管理業者連在公開說明書中選用一個正確的指數版本來與ETF績效做對比都辦不到時,還說要收取基金績效勝過指數時的績效費

這就像一個夥計連加減法都不會,還要跟老闆收”算帳加給”一樣。

不要開玩笑了。

先把基礎做好吧。

總結來說,國泰股利精選30ETF本質上是一支低波動ETF。過去有周轉率太高造成交易成本過高的問題,雖有改善,但仍有進步空間。

自成立以來,雖有低波動特性,但帶來落後市場的成果。





聲明:
作者與國泰投信無任何利益往來。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

此篇文章亦不應被視為基金或ETF之招攬。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而有投資該基金或ETF之行為,應自行對所有後果負責。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台灣ETF總整理(List of ETFs in Taiwan)

國泰台灣低波動股利精選30 ETF分析介紹(00701,2021年版)

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分析介紹(00878,2020年版)

低波動、高股息、公司治理等策略指數ETF在2020台股劇烈波動中的表現(Strategic Beta ETFs in 2020 Turbulent Taiwan Stock Market)

兆豐台灣藍籌30ETF分析介紹(00690,2020年版)

富邦台灣公司治理100ETF分析介紹(00692,2020年版)

閱讀全文

The Passion Paradox讀後感3—大師心態



作者在The Passion Paradox書中舉了幾個運動員的例子。

美國游泳選手,Katie Ledecky在贏得獎牌之後,當其他選手已離開泳池去慶祝,覺得自己終於卸下重擔的時候,她一個人在泳池中靜靜的游著。想著是否還有可以調整與進步的地方。

也就說,得到奧運金牌對她來說只是這個旅程中的某個時間點。她更在意的是自己追求更完美的游泳技巧,更和諧的人水關係的過程。不斷的投入與精進,才是她享受的地方。

而因為她過程做得很好,所以得到獎牌。這只是外界的肯定,一個旅程的中間點。追尋的過程不會因此宣告結束。

另一位運動選手,Brenda Martinez,在2016美國奧運田徑代表隊選拔賽中,在自己的專長賽事女子800公尺中,就在離終點只剩100公尺,幾乎確定可以中選時,被身旁跌倒的選手絆到,錯失代表隊資格。

她沒有被壞運打倒,積極準備接下來的第二專長賽事,女子1500公尺。幾天後,在比賽中取得第三名,取得代表隊資格。

前者是在成功之後持續努力。後者是在失敗之後持續努力。

回到日常訓練,是Brenda在被絆倒之後最想做的事情。這讓她回到精進跑步技能的路上。不再魂牽夢縈的想著假如不被絆倒,我現在早就是代表隊成員了。

回到日常訓練,是Katie在贏得奧運金牌之後做的事。這讓她回歸追尋游泳技巧的路上。不再整天想著我已經是奧運金牌了,已經是運動員成就頂峰了。

重大挫折會讓你停止進步,重大成就也會讓你不再進步。

所以柏格先生有一句話,”Press on, regardless.”。

不論如何,堅持下去。

我們一般看到這句話會以為意思是,面對失敗要堅持下去。

不,柏格跟這本書都提到,重點是,成功的時候也要堅持下去。

這就是書中說的大師心態,Mastery mindset。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