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關鍵報告” 2024十月27日高雄班開課公告

由於七月高雄"ETF關鍵報告"已經額滿,且造成許多想參加的朋友排入候補。

綠角決定在十月27日開立高雄"ETF關鍵報告"。

想瞭解整體投資概念,以及如何根據個人需求設計投資組合、製定投資計畫的朋友,可以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

最新一梯南部的課程是”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十月高雄班
(就在10/26,27這個週末,歡迎一同報名資產配置與ETF兩個課程。)

北部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 十月20日台北班(剩一半名額)。

中部想參加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 八月25日台中班(即將額滿)。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請見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評價,可參考:

“ETF關鍵報告”2024三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4三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4一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詳細課程內容,可見:

“ETF關鍵報告”內容介紹

前言:

指數化投資的ETF,是目前可以讓一般投資人,用最低的成本,最簡單的方式,就取得市場報酬的方法。

而且,光是指數所代表的市場報酬,長期下來就可以勝過大多主動型基金,專家選股的成果。

不論是台灣投信基金,或是在台灣銷售的境外基金,普遍有內扣成本過高的問題。

台灣當地的ETF,又可能有指數追蹤效益不彰或是隱藏高額內扣費用的問題。

美國成熟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已經成為許多投資人的明智選擇。

但是,你是否從未注意過自己下單時ETF的買賣價差與折溢價?

你是否認為ETF只要內扣費用愈低就會愈貼近指數表現,卻不知道要如何衡量資產管理公司的指數追蹤能力?

”ETF關鍵報告”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參加者對美國ETF有一整體的瞭解,抓住重點,讓ETF成為你得心應手的投資工具。

ETF課程相關資訊如下:

課程特色:

1. 美國已有三千一百支以上的ETF。投資於全球各地市場,各種資產類別,使用多種策略。懂得美國ETF,可以大幅擴增自己的投資機會

2. ETF關鍵報告是針對美國ETF的專門課程,主題明確。從第一節課的基本概念,到最後一節課的交易需要注意事項,由淺到深,每個段落都有確切的學習重點。確認參加的朋友都能對美國ETF有確實的掌握。

3. 課程內容由台灣最早開始有系統的寫文章介紹美國ETF的綠角編寫與全程講解。課程中,投資朋友將可以看到綠角多年ETF的投資心得

閱讀全文

“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讀後感2—人生目標先於財務目標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想瞭解如何應用資產配置原則,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深入掌握債券知識,瞭解央行利率政策與債市殖利率的關係、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可得到多少回報,與自行買進債券必備知識,歡迎參加《全新》債券啟示錄)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不要只靠配息,改用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除了收入、支出、資產、負債這些關於金錢的主題之外,我認為“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這本書最精采的地方是關於非金錢面向的討論。

譬如,講到財務目標前,作者先花時間討論”人生目標”。

金錢是用來達成人生目標的。

假如直接設定一個金錢數字做目標,譬如”我希望存到兩千萬”。到達的時候,你要做什麼?

沒有人生目標的人,最可能的狀況就是不知道要做什麼。

於是很容易直接拿更多的錢當下一個目標,譬如”我要存到四千萬”。

然後陷入無止盡追求金錢的循環當中。

所以,在設立金錢目標之前,先好好的想想,有了錢,你到底希望過怎樣的生活。

你希望住在那麼,住在怎樣的房子?
你希望跟誰住在一起?
你希望用自己的時間做什麼事情?

作者說,你可以回想自己成年前的經驗,到底什麼是讓你感到興奮或有趣的事。在大人跟社會告訴你,怎樣才是有成就,怎樣才算成功之前,你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或是想一下,現在自己在意的是什麼?

譬如:
不要再花那麼多時間通勤。
有更多時間可以陪家人。

不要有特別的限制,就儘量想,把它寫起來。

作者提到一個練習,預想自己十年後的生活。選一個十年後的日子,譬如2034年,六月24日。然後,很仔細描繪這天。

這天,你看起來如何,有怎樣的體態與穿著。
你這天在做什麼?跟誰一起過。

愈詳細愈好。一個具體的未來生活目標,是推動自己在財務、健康等方面持續前進的動力。

有了美好的願景,但也要接受現況。

作者說,很多人受到FIRE吸引,他其實不是真的想要快點退休,他是急著要脫離讓人不滿的現況。

但現況不是那麼容易擺脫的。因為現況就是所有過去的累積。要改變現況,必需從現在開始,在不同的路上朝新的目標進行累積。

對於令人不滿的現況,作者說,與其整天抱怨,不如從中找到正面的地方。

譬如之前的工作最令作者厭煩的就是每天長時間通勤。

她發現,假如自己抱著壞心情上車,想著:”又是條漫漫長路,路上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塞車或是不客氣的駕駛”。那麼這段行程通常就會如她所願的,變得很不愉快。

作者後來想,反正一定要通勤,就在路上聽Podcast,學習當時她剛接觸的FIRE與相關財務知識。後來她甚至開始期待通勤,因為這是讓自己財務知識進展,為脫離現況打下基礎的活動。

這個技能,作者將其歸類於Mindset,心態。

她認為達到Financial Independence需要處理好六個要素,分別是:收入、支出、負債、資產、心態與習慣。

前四者是可見可計量的。後兩者是看不到的,但驅動著前面四個面向。

譬如一個人為何老是入不敷出,舉債度日?最可能就是他的心態與習慣有問題。

心態與習慣才是根本。而不是直接幫一個人定下收入與支出目標,他就能自動達成。假如無法修正心態與習慣的問題,財務狀況不會得到改善。



閱讀全文

美國前十大ETF現況分析(Largest 10 ETFs,2024)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下表是目前(2024六月),美國規模前十大的ETF。

排名

ETF全名

代號

資產總值

1

SPDR S&P 500 ETF Trust

SPY

5267

2

iShares Core S&P 500 ETF

IVV

4816

3

Vanguard S&P 500 ETF

VOO

4779

4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VTI

4116

5

Invesco QQQ Trust Series I

QQQ

2910

6

Vanguard Growth ETF

VUG

1415

7

Vanguard FTSE Developed Markets ETF

VEA

1316

8

Vanguard Value ETF

VTV

1173

9

iShares Core MSCI EAFE ETF

IEFA

1163

10

iShares Core U.S. Aggregate Bond ETF

AGG

1098


目前美國規模前十大的ETF中,第一到第九名是股票ETF,第十名是債券ETF。

去年的前十大ETF有幾個不同的地方。

首先,去年規模第十大的ETF,規模是855億美金。今年的第十大則是1098億美金。現在要進入前十大,要有接近1100億美金的資產價值。

第二,去年的前十大標的,有兩支債券ETF。今年前十大只有一支債券ETF。

最後,去年規模最大的ETF是SPY,資產總價值3600億美金。今年SPY仍排第一,規模擴大到5267億美金。擴增一千六百多億美金。

這三個變化,都跟美國股市今年以來表現良好與投資人的投入有關。

今年的前三大ETF,就是三大ETF發行業者,SPDR、iShares與Vanguard所發行的標普500 ETF。

去年規模排名第三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VTI),今年被自家的Vanguard S&P 500 ETF(VOO)擠下來,變成排名第四。

今年的前十大ETF出現一個去年不在名單上的標的,就是Vanguard Growth ETF(VUG)。這支ETF在2023上漲46.78%,今年到目前為止上漲21.13%。對其規模有很大的幫助。

有個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Vanguard Value ETF(VTV),也是規模前十大的ETF。這支偏重大型價值類股的ETF,2023上漲9.26%,今年到目前為止上漲9.11%。跟成長類股相比,表現相對遜色。或許仍有不少投資人相信,價格類股在長期落後之後,終將有較好的表現。

跟去年一樣,Vanguard FTSE Developed Markets ETF (VEA)與iShares Core MSCI EAFE ETF(IEFA)都仍是前十大的ETF。這兩支ETF投資美國以外的已開發市場。

iShares的整體債券市場ETF,AGG,今年規模超越Vanguard的BND,是排名第10大的ETF。BND緊追在後,排名第11大。

狀況維持一致,美國前十大ETF,除了QQQ這支偏重單一產業、VUG成長類股ETF與VTV價值類股ETF這三支標的之外,其它都是投資主流資產類別,追蹤大範圍市場指標指數的ETF。

美國ETF市場仍以指數化投資為主力。



閱讀全文

樂觀的理由(Reasons to be Optimistic)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最近看到《一如既往》(Same as Ever)作者Morgan Housel寫的一篇名為Justifying Optimism的文章,覺得頗有收獲。於是寫成此文,整理重點與自己的心得。

買進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然後長期持有的投資人,除了理解指數化投資的原理之外,另外一個共通點就是,我們認為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長期會正向發展。

為何能如此樂觀?有何基礎可以相信這是正確的?

樂觀未必就是正確的。作者提到,有一種盲目的樂觀。

這又分兩種形態。第一種,是將自己的希望偽裝成樂觀。

譬如某位投資人希望未來市場就是一路往上漲,所以他就樂觀的相信未來就是會這樣。

第二種則是,負面場景太可怕,難以接受。所以用樂觀去掩蓋。

譬如,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不是長期向上發展,而是長期變得愈來愈差。進入一種前所未見的全球大蕭條,比起當年美國大蕭條,衰退更久,程度更嚴重。

天啊,這真是太可怕了。所以我樂觀的相信,未來會更好。這種事不會發生。

這比較像是一廂情願的樂觀。

作者提到,做為一個理性的長期樂觀者,不代表他認為未來會一切順遂。相反的,他相信中間一定會發生許多挫折、挑戰與災難。

其實,人類很多進步與發明,正是在壓力與負面場景中出現的。譬如二次大戰中發明的噴射引擎、抗生素。當初都是軍事用途導向,但在承平時代,都對人類生活水準有重大貢獻。

往往就是不好的場景與重大的危機,點燃人類的整體動機與動能,去找到更好的解答。

人類歷史中,當下看起來的壞事,往往是促成下一波進步的起點。

未來仍會有退步與危機。但樂觀者相信,人類不會坐視事情就這樣一路壞下去。我們會站起來面對它。而在危機中得到的經驗與進步,將為未來的美好鋪路。

樂觀的第二個理性緣由,在於我們是站在前人肩牓上。

譬如知識方面。幾十年前,一位科學家窮一生之力,發現一個理論,並證明它。然後這個東西被寫進高中物理或化學課本。一位學生,在上大學之前,就已經知道了。

譬如企業經營。年輕人看到之前的創業家,可以達到多大的成就。然後知道這是可能的,是人力可及的,踏上自己的創業之路。於是,我們看到一個世代又一個世代的創業者,打造出規模與市值愈來愈大的公司。

前人拉高標準,標準成為後代的基準。人類一路前進。

所以,樂觀有兩個基本理由。第一是,在各種挫折與負面事件的淬鍊中,人類將更加進步。第二,踏著前人立下的基礎,後人可以登上更高的高峰。

但即便事情就如預期,長期正向發展,但仍有些投資人,在過程中被掃地出局。

因為,當人類從這些挫折中回復時,他為自己帶來無法回復的損失。通常就是為了快速致富,承擔過度的財務風險或槓桿。

樂觀,卻對過程中幾乎一定會遇到的挫折毫無防備,是一種致命組合。



閱讀全文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四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四月在台中舉行的“《全新》債券啟示錄”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八月31日台北班(剩不到1/3名額)

”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六月22日高雄班(已額滿,可候補)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課後問卷回饋

“綠角四堂課,債券補上最後一張拼圖,有廣度又有深度系統化的完整解說債券的架構,時間一樣控制精準。債券其實不簡單,尤其現在鼓吹買20年公債ETF,都認為可以賺利率又賺價差,孰不知是承擔了高風險。” 張先生


讓我對債券有了很全面的認識。超級充實,沒有冗言贅字,超級讚。” 王小姐


透過分析比較各種不同的債之後,我更明白了為何資產配置中的債的部位應選擇公債來搭配。雖然資產配置課程裡也有初步說明,但總覺得不搞明白背後的原理就難受。” 黎先生


“對債券整體概念性提升。” 許小姐


實戰教學查詢債券報價與下單,非常實用。” 黃先生


“覺得最有收獲的是債券自行買賣的相關知識。” 施小姐


實務知道怎麼買適切的債券(ETF)。” 陳先生


回溯過去歷史、各種債券的狀況、如何選擇適合的債券...謝謝您們開課。” 匿名朋友


“去年老師說要開債劵新課程的時候,我就在粉專上面敲碗希望能在台中開課。可惜的是,因為個人有事,無法參加去年12月的第一次台中班;幸好這次如願了。 上完課,我覺得算是補足了資產配置和ETF相關課程的拼圖,也讓我了解了債券的本質。” 陳先生


長中短期債券的特性, 有那些風險, 應該如何選擇才能符合債券本身的特性。” 曾先生


謝謝綠角帶給我有關很多債券上的知識和必須注意的陷阱。約五年前就上過綠角的ETF關鍵報告,如今回頭看自己的投資道路,有時會有壓力但又走的輕鬆。在那時候就認知到綠角想跟我說的風險和那0.0幾%的差別,投資道路上會有很多陷阱和不要小看那內扣費用,不僅僅只在投資上,可套用的地方實在太多,所以很感謝從一開始的投資路就是從這麼優質的導師帶領入門,謝謝綠角。” 林先生


系統性講解債券概念,幫助加深原有的理解。” 林先生


綠角感言:

債券是一種看似很簡單的資產,買了之後,定期拿配息,最後取回本金(沒遇到信用風險的話)。

這造成許多人真的用一種表面與直覺的方式來瞭解與使用這個資產類別。

譬如債券有定期配息,就用單一債券的配息當退休後的生活費。完全不知道假如把債券的配息花掉,沒有再投入市場,有什麼代價。

譬如以為債券的預期報酬就是配息率。所以就一直去追逐當下看起來有高配息率的債券與債券基金。完全不知道,債券市場是一個大多狀況相當公平的市場。追求高預期報酬,是有代價的。

或是以為債券的價格與殖利率是反向關係。所以預期降息,就可以買債券等賺資本利得。完全不知道決定債券價格的,是債券自己的殖利率,不是央行的目標利率。

或是以為買投資等級公司債,萬一狀況變差,逃掉就好。完全不知道這個想法的問題出在那裡。

或是看到國內業者給你一個債券的報價,就直接買了。完全不知道買債券要付出多少成本,或是同一支債券,透過不同管道投資,可以省下多少錢。

或是以為債券只要最後完整拿回本金,就是沒有賠。其實完整拿回本金也可能是大賠。

債券表面看來簡單,其實一點也不簡單,內部有許多有趣的現象與值得探討的事情。

很高興可以在2023編寫出"《全新》債券啟示錄",跟大家分享相關的研究與知識。

感謝每一位參加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閱讀全文

元大台灣中型100ETF分析介紹(0051,2024年版)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元大台灣中型100ETF,台股代號:0051, 2006年8月24日成立,同年八月31日掛牌。追蹤台灣證券交易所與英國富時國際有限公司(FTSE)合作編製的台灣中型100指數。

台灣中型100指數由台股市值排名第51到150這100家公司組成。這100家中型公司占台股總市值17.4%

台灣中型100指數於每年的三、六、九、十二月的第一個星期五進行成份股審核。審核時,假如非成份股的市值上升到第130名以上,則納入成份股。原先成份股的市值假如跌到171名以下,則自指數刪除。

元大台灣中型100ETF以完全複製法追蹤指數。

目前0051資產規模15.3億台幣(2024四月底資料)。跟0050三千億台幣相比,顯得微小。

台灣中型100ETF收取0.40%的經理費,與0.035%的保管費,再加上其它開支後,形成ETF的年度內扣總開銷(Expense ratio)。近年內扣費用率如下表:


年度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費用率(%)

0.68

0.71

0.66

0.67

0.79

0.69

0.68


過去七年的內扣總開銷在0.66%到0.79%之間。沒有進步與減低的傾向。是相對高昂的收費。

下表則是0051歷年配息記錄:

年度

每股配息金

2006

沒有配

2007

0.77

2008

沒有配

2009

1.7

2010

0.9

2011

0.9

2012

0.75

2013

0.8

2014

0.75

2015

0.85

2016

0.7

2017

0.85

2018

1.0

2019

1.2

2020

1.1

2021

1.75

2022

2.4

2023

2.5

2006與2008兩年未配息,其它每一年均有配息。

下表是0051的歷年報酬,右欄則列出大型股ETF,0050的同期成果:

閱讀全文

“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讀後感1—金錢壓迫人的兩種方式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的作者是Jamila Souffrant。

Jamila的母親成長於牙買加的貧窮環境中。在作者幼小時,舉家移民到美國。

書名中有”Financial Freedom”字樣,看來又是一本討論”財務自由”的書。但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我得到許多新的觀點與感觸。

第一章,作者先對Financial Freedom與Financial Independence進行定義。

在中文,前者譯為財務自由,後者則是財務獨立。兩者也常被交替使用,大多代表,資產已經夠多,完全足以支應日常生活開銷。也常代表”不用再工作”。

作者的定義比較開放。她將Financial Freedom定義為,”對於如何使用自己的金錢,有選擇,有控制”。

也就是說,在金錢方面,不會覺得自己一定要怎樣做、或是被迫要怎麼做。而是可以很自由的決定該怎麼做。一種可以自在面對金錢的態度與狀態。

而將Financial Independence定義為,”在財務上不必依靠任何它人或是其它事情,包括工作”。也就是個人資產已經足夠往後所有的花費。

根據這樣的定義,許多人夢想中的目標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但一個人未必需要達到Financial Independence,就可以有Financial Freedom。

在財務上感到自在,未必要到錢多到這輩子花不完才能達成。

這也是書名叫做“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而不是“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Independence”的理由。不一定要錢多,才能在金錢方面感到自由。

作者希望幫助讀者邁向Financial Independence(FI),而在這個過程中,就可以提早享受Financial Freedom。

作者將走向FI的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入不敷出Explorer時期。假如你的收入連支應開支都捉襟見肘,甚至要舉債度日,那你就處在這個階段。

有兩種形態。第一種是收入低,連支應基本生活開銷都不夠。第二種則是收入不錯甚至很高,但有過度花費的傾向。前者的重點是在提升能力,擴大收入。後者則在抑制過度的購買欲。

第二階段是Cadet時期。這個階段是收入足夠日常開銷。但身上有顯著的消費性貸款,包括信用卡費、車貸,信用貸款。每月收入扣除開銷後,只足夠支應每月最低應繳金額。無法有效的隨時間經過,將債務負擔減輕。

第三階段是Aviator時期。代表除了房貸與低利率學生貸款之外,身上已經沒有其它負債。這時的重點,在於持續的投資與累積資產。

第四階段是Commander時期。在這時期的人已經有足夠的金融資產,讓他想要的話,可以脫離工作一段時間,或換成收入較低但比較喜歡的工作。

第五階段是Captain時期。這時已經達到財務獨立,也就是不工作也可以靠自身資產帶來足夠的生活費用。

這五個時期,可用來描述大多人的財務狀況。不管自己知不知道,其實你可能就處在其中一個時期。

作者希望讀者產生自覺,知道自己在那裡。然後建立目標,在財務方面走上一條不斷進步的路。

這五個時期,一般會認為第一與第二階段,是人被金錢壓迫的時候。

第一階段,入不敷出。你沒有選擇,就是不斷的工作,不停的賺進收入,不停的每月花光。不做不行,停不下來。

第二階段,則是被債務壓迫。有收入沒錯,但只能付最低還款金額,無法有效的將負擔減輕。

但後面的階段也潛藏著金錢第二種壓迫人的方式。許多人身陷其中,難以自拔的。那就是,永遠覺得錢不夠。

這是高所得族群比較容易出現的狀況。他身上已經沒有債務或是入不敷出的問題,每個月的工作所得就是不停的投入金融市場進行累積。

他也覺得自己還不算老,體力還行。工作雖有壓力,但停下來不做,放棄掉每月幾十萬(或更多)的收入又覺得可惜。所以就一直做,停不下來。

這種想法會讓人一直停留在第三階段,無法前進。他的人生將變為一條不斷累積金錢的道路。他不斷累積金錢,卻從不去用它,或很少使用。沒有享受到金錢帶來的可能與享受。

這時,工具成為目的。他可能還會覺得自己非常成功,

錢不夠支應基本生活開銷,是個問題。
生活沒問題了,卻不知道多少錢才夠,停不下來,也是問題。

不論身陷那種狀況,恐怕都很難達成金錢上的自由。



閱讀全文

“ETF關鍵報告”2024三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三月在台中舉行的“ETF關鍵報告”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ETF關鍵報告” 十月20日台北班(最新開放梯次)。

“ETF關鍵報告” 七月28日高雄班(最後3名額)。

“ETF關鍵報告” 八月25日台中班(剩1/3名額)。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課後問卷回饋

“對於指數型ETF的原理及優點有更深入的了解,使被動投資的信心更堅定。學會許多對於ETF的判斷基準與選擇工具,也了解買賣需注意的各種細節,包含價差、時間等。” 蔡先生


整堂課都很有收穫,發現自己之前對ETF實在一知半解,透過課程瞭解如何查詢選擇以及交易時間,也好險報名了課程關注了綠角部落格。

謝謝綠角精彩的課程,乾貨滿滿不虛此行,同時謝謝工作人員忙進忙出還是非常親切。” 蕭小姐


“ETF概念介紹,深入淺出。” 匿名朋友


被動投資,不擇時入場,風險控管,執行紀律等等讓我跨出第一步。” 陳小姐


“更加瞭解ETF結構不同帶來影響的差別,如何查詢相關資訊,如何篩選ETF。” 黃小姐


“老師控管上下課時間適宜,工作人員親切、對於課堂注意事項能清楚提醒,謝謝您們。” 黃小姐


“瞭解如何透過關鍵指標判定ETF的好壞。” 曾先生


查詢ETF的結構與內扣費用等方法,比較會看表格了。” 匿名朋友


綠角感言:

ETF雖然對於讓更多投資朋友接觸與執行指數化投資有不小的幫助。但其本身也帶來一些問題。

譬如,美國與台灣的ETF一開始都是從指數化投資開始,但到近代,業者發行已經完全偏向策略指數與主動型ETF。造成投資人需要辨別ETF的投資策略。

一樣是進行指數化投資,譬如美國全股市ETF,有Vanguard的VTI,Schwab的SCHB,iShares跟SPDR也都有自家的標的。為何VTI是最好的選擇?好在那裡。還是大家都在說,所以就跟著用?

內扣費用都一樣低,或是差距只有0.01%或0.02%時,投資人需要知道要從那些面向來篩選ETF。

一樣是標普500ETF,SPDR的SPY跟iShares的IVV背後採用的是不同結構。這會對ETF的運作產生什麼影響?

ETF還具有即時交易特性。所以在買賣時,需要知道怎樣的買賣價差算合理,怎樣的流動性才夠好。會帶來一些交易相關細節。

ETF這三個字很容易講。但一樣講得出這三個字,每位投資人的瞭解程度可以有非常大的分別。

假如一位投資人預期採用ETF做為投資的骨幹,要持有幾十年的時間,對這個工具的深入瞭解,是必要與值得的投資。

很高興可以透過寫作與講座讓更多朋友掌握ETF這個工具。

謝謝每一位參與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ETF關鍵報告”內容介紹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三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四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四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閱讀全文

預期降息就買進債券,預期升息就賣出債券的實際成果(Market Timing Doesn’t Work in Bond Markets)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債券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債券價格與殖利率呈反向關係,殖利率下降債券價格上漲。殖利率上升,債券下跌。

於是根據這個基本原理,不少投資人推導出一個投資策略。那就是進入”升息循環”時,就離開債市。進入”降息循環”時,則買進債券。

債券投資看起來再簡單不過了。

這樣看似簡單有效的債券投資指引,實際執行成果如何。Vanguard資產管理做過統計。

期間是從1998年初到2023上半年。有個投資人以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做為指標。

假如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爬升幅度來到1%,他就覺得這樣已經造成太多損失了,而且看來會進入連續上升階段,於是就賣出債券部位,轉入現金。

假如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下降幅度來到1%,他就覺得這樣債券已經明顯上漲,再不參與就會錯過報酬。於是他離開現金部位,轉入債券。

這樣一路操作下來,成果如何呢?

(上圖取材自:Vanguard Investment Perspective: Staying the course with bonds in a challenging rate environment)

圖中上下起伏的線條,代表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

以紅色表示的段落,代表該期間投資人是持有現金。以綠色表示的段落,代表該期間是持有債券。債券投資成果以彭博美國綜合債券指數(Bloomberg U.S. Aggregate Bond Index)進行計算。

根據這樣的指標進行操作,總共需要15次交易。原始投資10,000,會成長到22,200。

但假如他一開始就投資彭博美國綜合債券指數,然後就持續留在債券市場之內,都不動。那麼終點價值會是26,400。

參考殖利率變化做操作,少賺4,200。以原始投資金額10,000來看,是42個百分點的總報酬落後。

未何這樣操作的成果反而落後持續留在市場,都不操作?

兩個原因。

閱讀全文

“ETF關鍵報告” 2024十月20日台北班開課公告

由於八月台北"ETF關鍵報告"已經額滿,且造成許多想參加的朋友排入候補。

綠角決定在十月20日,於台北再次開立"ETF關鍵報告"

"ETF關鍵報告"是解說"ETF"這項投資工具運作原理、比較與選擇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的專門課程。

中部想參加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 八月25日台中班(剩1/3名額)。

南部想參加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 十月27日高雄班

想瞭解整體投資概念,以及如何根據個人需求設計投資組合、設定投資計畫的朋友,可以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

北部課程是”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十月台北班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請見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評價,可參考:

“ETF關鍵報告”2024三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4三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4一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詳細課程內容,可見:

“ETF關鍵報告”內容介紹

前言:

指數化投資的ETF,是目前可以讓一般投資人,用最低的成本,最簡單的方式,就取得市場報酬的方法。

而且,光是指數所代表的市場報酬,長期下來就可以勝過大多主動型基金,專家選股的成果。

不論是台灣投信基金,或是在台灣銷售的境外基金,普遍有內扣成本過高的問題。

台灣當地的ETF,又可能有指數追蹤效益不彰或是隱藏高額內扣費用的問題。

美國成熟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已經成為許多投資人的明智選擇。

但是,你是否從未注意過自己下單時ETF的買賣價差與折溢價?

你是否認為ETF只要內扣費用愈低就會愈貼近指數表現,卻不知道要如何衡量資產管理公司的指數追蹤能力?

”ETF關鍵報告”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參加者對美國ETF有一整體的瞭解,抓住重點,讓ETF成為你得心應手的投資工具。

ETF課程相關資訊如下:

課程特色:

1. 美國已有三千一百支以上的ETF。投資於全球各地市場,各種資產類別,使用多種策略。懂得美國ETF,可以大幅擴增自己的投資機會

2. ETF關鍵報告是針對美國ETF的專門課程,主題明確。從第一節課的基本概念,到最後一節課的交易需要注意事項,由淺到深,每個段落都有確切的學習重點。確認參加的朋友都能對美國ETF有確實的掌握。

3. 課程內容由台灣最早開始有系統的寫文章介紹美國ETF的綠角編寫與全程講解。課程中,投資朋友將可以看到綠角多年ETF的投資心得

閱讀全文

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實際進行退休提領的成果,2024更新(High Yields Do Not Bring Sustainable Retirement Income)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2022,我曾經寫過一篇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實際進行退休提領的成果。計算與展現,假如就將退休資產全部投入高收債基金,每年提領固定購買力生活費的實際成果。

兩年過去了,這樣的退休提領方式成果變怎樣呢?本文進行更新。

投資標的是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AT股美元

(這支基金過去的名稱是”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下表是該基金從2008以來,每一個單一年度的報酬率(美金計算)。

年度

報酬率

2008

-32.49%

2009

60.89%

2010

15.69%

2011

0.37%

2012

16.37%

2013

5.08%

2014

1.54%

2015

-5.31%

2016

13.83%

2017

7.38%

2018

-5.50%

2019

13.38%

2020

1.87%

2021

2.92%

2022

-12.47%

2023

13.16%

下表則是該基金近期的年化配息率: (取材自官方網頁)

跟兩年前一樣,基金維持7%附近的年化配息率。

但2022基金報酬率是-12.47%。

為何拿到7%的配息,總報酬卻是-12.47%?

那一定代表,該基金這一年有約-19%的資本損失。

以為拿到配息,就是有賺。是投資人之間常見的錯誤想法。

忽略資本損失的代價,會在日後殘酷的顯現出來。

退休提領模擬這樣進行。這位投資人在2008年初開始退休。他持有1000萬台幣的資產。他想說既然高收債基金可以每年約有7%配息,所以他就設定初始提領率為7%。

所以在退休第一年,他就把1000萬的7%,也就是70萬,取出來當第一年的生活費。

剩下的930萬,換成美金,投入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

2008年初美金對台幣匯率是32.2。930萬台幣,可以換成288,820美金。他就把這筆錢全部投入基金中。

2008這年,高收債基金大跌32.49%。2008年初投入的288,820美金,到了2009年初剩194,982的價值。

退休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初,不是把當時資產總價值的7%提出來使用。7%是初始提領率,是第一年的提領率。往後年度的提領金額,則是依通膨調整。

2008這年,台灣通膨率是3.52%。所以2009的生活費要比2008多3.52%,這樣才是相同購買力的生活費。所以第二年的生活費是:700,000*(1.0352)=724,640。

七十二萬四千多台幣是2009年初需要提出的該年度生活費。按照當時美金對台幣匯率(33.7),724,640台幣,約當21,503美金。

所以2009年基金194,982的價值,減去21,503美金的提領,剩下173,480美金。

2009這年,聯博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上漲60.89%。所以2009年初的173,480到了2010年初有279,111的價值。

然後是2010年初的提領。2010年初提出的金額,則是根據2009的生活費與2009的通膨計算。

照這樣一年又一年的執行下去,過程與金額如下表: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三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三月在台中舉行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以下各梯次: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八月24、25日台中班(即將額滿)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十月19、20日台北班(剩一半名額)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十月26、27日高雄班(最新開放梯次)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見: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課後問卷回饋

覺得非常充實,感謝老師和工作人員。” 魏小姐


“透過不同資產類別與配置方式的範例,更清楚了解自己的方向,整堂課都很精彩,好險有來上綠角的課,今年開始投資的目標感覺跨出了一步,也不再徬徨。” 蕭小姐


實際的資產配置範例也很受用,有簡單也有複雜的,感謝老師給了各種解決方案,最後更是分享了自己的投資心路歷程與目前的投資組合

債券的介紹更是相當精彩,公債、抗通膨債跟公司債的特性也講解的非常清楚,讓我知道接下來要配置債券部位時要怎麼選擇,也知道這些選擇會有什麼效果

再平衡的實際操作也講得非常仔細。因為年紀比較輕,目前只有配置簡單至上的全球指數型ETF部位,再搭配投資型的房地產(成屋,非預售屋)當作防禦型的標的,因此還沒有實際操作過再平衡,上過老師的課程就對再平衡執行的頻率、方式有了很清楚的認識。” 吳先生


“Part V報酬率預估,能讓人用更謹慎的態度規畫自己的財務目標。” 吳先生


很誠懇的講師以及課程內容,獲益良多。請綠角老師多多分享理財資訊以及多開課。” 王先生


沒有任何多餘,時間過得飛快。謝謝綠角的用心付出。” 徐小姐


課程架構完整易懂讓我對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執行更有方向與信心,提供的Excel工具相當實用! ” 許小姐


“1. 謝謝老師兩天用心的指導,這筆錢花得很值得。但難免也有點感概,期望可以早些年來上課,不過都還不嫌晚

2. 很喜歡老師的節奏、不浮誇且平時帶有幽默口氣告知學員資產配置的策略方法,很實用,接下來就是具體落實。

3. 謝謝楊斯棓醫師著作《要有一個人》分享,讓我可以一次認識兩位尊敬的醫師與作家,也能夠儘早展開資產配置規劃,後續有能力造福家人與社會。

4. 很喜歡最後幾頁簡報,生命才是最寶貴的資產,給很年輕的夥伴學員,很值得讚賞!

5. 謝謝工作人員,感恩。” 林先生


“唯一想聽的財經課,報名的時候覺得心痛,上完覺得還是心痛XD。但是智慧是有價的,我覺得我的報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透過綠角的講授,把複雜的知識講得淺顯易懂,破解了很多理財迷思,就像是任督二脈被打通了一樣,對於資產配置方向豁然開朗,原來覺得深奧難懂的綠角財經筆記突然可以快速讀懂。” 匿名朋友


“大約七年前我就有追蹤綠角老師的臉書,但當時沒什麼錢進行美國投資,所以就都只是持續關注相關ETF財經知識。

等到2019有些儲蓄後就開始下單美國ETF,一個初出茅廬的投資客卻迎來了挑戰,遇到了COVID造成的大幅下跌,心情上當然是很坎坷也很失落,不過我依照建議持續持有並未賣出,後來當然等到了一波漲幅,心情才放鬆下來,不過最近又持續在想現在是高點,一直充滿著疑問何時要再進場。

上完老師的課後,才了解持續參與市場才有機會拿到報酬,分散市場和風險還有如何堅持執行計畫都是很重要的,對於未來投資有了一個確定的方向。並且很喜歡老師最後的分享,投資不是為了致富是為了好好的過人生。謝謝:)” 姚先生


股債的資產配置、再平衡是之前就知道的概念。但上完課以後,對於這些行為的背後代表真諦更為了解。不要用鹽調甜度、再平衡是為了控制風險。” 黃小姐


感謝工作團隊協助,課程流程很順暢,讓人可以全心專注課程內容。” 林先生


“獲利與風險的平衡解釋,試算表,投資推演,觀念導正。感謝老師的扎實內容,本來要上課前準備了好多疑問,結果課中有啟發,瞬間就沒問題了。” 羅小姐


風險控管推翻我過往的認知,憑感覺往往就是買高殺低。” 蘇先生


“我從2018年開始基金的定期定額,2021年底才正式接觸到台股與美股的ETF,開始追蹤綠角財經筆記和閱讀書籍,學習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

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些疑惑,帶著以下疑惑來上課:
1. 一個完整的資產配置,除了股債搭配之外,究竟怎麼樣的資產配置才算是完整?
2. 如果要搭配債券ETF,要搭配公債還是投資等級債? 公債要選擇短中長期哪一種?
3. 股債要如何再平衡? 以上問題都有在課堂中得到非常清楚的解答

我其實觀望這個課程有大概1年的時間了,一開始不太確定這堂課到底有沒有符合我的需求,所以一直沒有報名。

後來我另外一個朋友有先加入上課,我有跟她稍微了解上課的內容,覺得課程內容符合我的需求,因此才下定決心報名。

這一天半的課程讓我覺得非常過癮,對我來說是重新溫習&釐清部分指數化投資&資產配置的概念,同時也又學習另外一部份新的概念。

上完課之後我發現了我目前的配置邏輯跟上課內容蠻貼近的,只是有些配置需要再小微調,算是驗證了我過去幾年的學習方向是正確的,覺得很開心,心裡也覺得踏實很多很多。” 簡小姐


綠角感言:


從2013年”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完成編輯以來,十幾年就這樣過去了。

有些地方完全沒變。課程中講述的核心理念,高低風險資產搭配。投資需要同時顧及成長性與風險的做法,仍然跟當初完全一樣。

有些地方有變。

這十多年來,我不僅在課程中講授資產配置,我自己的投資組合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去執行。

途中經歷過許多當初根本不會預見的事,譬如美中貿易戰、肺炎疫情、超低利率環境、猛烈升息,AI興起。但資產配置這套投資做法,就如預期的,帶著投資人度過這些金融市場上的風浪,穩健的走向目標。我看到自身資產的顯著增長。

資產配置就是這樣一個用不變的原則,去對付多變的環境,為投資人帶來資產成長,去達成財務目標的投資方式。

多年來,”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內容也不斷精進更新。投資組合的實際成果,比最一開始多了十多年的資料。這期間市場重大事件與我新想到的論點,也逐漸加入。有些朋友多年後再次參加,往往覺得這是一個核心觀念一樣,但內容很不一樣的講座。

很高興可以透過書寫與演講,讓更多朋友知曉資產配置的實際做法與理論基礎。並從中受益。

感謝每一位參加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閱讀全文

Vanguard FTSE Europe ETF分析介紹(VGK,2024年版)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美股代號VGK的Vanguard FTSE Europe ETF成立於2005年三月4日。追蹤FTSE Developed Europe All-Cap Index。

指數名稱中的”All-Cap”代表”所有市值”,代表該指數是一個同時囊括大、中、小型股的全市場指數。

FTSE Developed Europe All-Cap Index同時包括歐洲的歐元與非歐元區股市,指數成份證券1258支。

VGK前十大投資國家與比重如下:

英國 24.2%
法國 16.8%
瑞士 13.2%
德國 12.7%
荷蘭 7.0%
瑞典 5.4%
丹麥5.3%
義大利 4.6%
西班牙 4.2%
比利時 1.7%

前十大組成國家的前九名與去年(2023)相同。第十大市場由挪威換成比利時。

台灣投信有發形兩支歐洲股市ETF,分別是元大歐洲50ETF(代號,00660)與富邦歐洲ETF(台股代號,00709)。

元大歐洲50ETF追蹤EURO STOXX 50指數。這個指數是只包括歐元國家。這會錯過英國、瑞士和瑞典,這三個非歐元國家。這三個市場就占歐洲已開發市場約四成的市場價值。

富邦歐洲ETF追蹤FTSE Developed Europe Index,這個指數就同時有包括使用歐元以及沒有使用歐元的歐洲已開發國家。但這個指數只包括大型股與中型股。

VGK的內扣總開銷0.09%。比起去年的0.11%下降。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VGK資產總值201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220萬股。

2024四月底,VGK的前十大持股分別是:

Novo Nordisk
ASML
Nestle
AstraZeneca
Shell
LVMH
Novartis
SAP
Roche
HSBC

跟前一年相比,Total Energies退出前十大持股,HSBC進入。前十大持股合計佔VGK總資產的19.6%。

VGK自成立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十月26、27日高雄班開課公告

由於七月高雄資產配置課程已經額滿,而且還有許多想參加的朋友排入候補。

綠角決定在十月26、27日開立高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同一個週末的星期日下午,開立討論美國ETF的"ETF關鍵報告"專門課程。歡迎想深入瞭解美國ETF這項投資工具的朋友報名參加。)

北部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十月19、20日台北班(即將額滿)

中部的朋友可參考八月24、25日台中班(即將額滿)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三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三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一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長期執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效,可見:

定期投入ETF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果(Asset Allocation with Periodic Investments,2024更新)

前言:

資產配置是一般投資人最容易執行,管理的金錢與時間成本最低的投資方式。

單純的配置,有時甚至就打敗專業經理人不斷根據市場狀況調整的操作績效

但台灣投資人到底要如何做資產配置?

目前討論資產配置的書籍,大多是英文作品的譯作。鮮少以台灣投資人為出發點的資產配置書籍。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是一個以台灣投資人觀點出發的課程。

這個課程將詳細解釋各種資產類別的特性、歷史經驗、資產配置的核心效果、綠角選擇的方法、以及如何建構一個符合自身目標投資組合的實際做法。定期投入方法的比較與選擇,再平衡的實際做法,都有專門討論。

期望能讓參加過的朋友,能對投資,對於各種金融資產的特性有正確且更完整的認識。

詳細課程內容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這篇文章。

開課日期:

高雄:十月26、27號

課程時間共九小時,分星期六與星期日兩天上課。以下為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星期六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資產配置的理由
10:00-10:50          
資產類別介紹1 
11:00-12:00          
資產類別介紹2  Q&A

12:00-13:30                  午餐與休息

星期六下午

13:30-14:20          如何決定資產比重與投資工具的選擇
14:30-15:20          
報酬率預估(歷史經驗與目前狀況) 
15:30-16:30          
資產配置範例                                        Q&A

星期日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定期投入方法(定期定額與定期定值)
10:00-10:50          再平衡與生命週期投資                               
11:00-12:00          投資組合的改進空間與資產配置的障礙 Q&A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