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台灣讀後感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旅行中寄宿的民宿。翻閱數章,就被書中洗鍊的文筆與深刻的心情刻畫吸引,所以回家後就自己買了一本。

這本書收錄了許多知名作家與人物對台灣各景點的描寫。

與其說是景點,不如說就是他們特別有印象的地方吧。有人就寫自己工作室旁的巷弄,有人寫自己服役的小鎮。有人寫城市邊緣,像台北陽明山,高雄柴山。有人寫台灣的天涯海角,譬如海岸山脈東側那一小塊大多西半部居民恐怕沒想過也沒去過的地方。或是要自行包船才能抵達的澎湖離島。

本以為台灣就這麼大,大多景點就算沒去過也知道。但看過書後,才發現台灣還有許多未曾探尋的美景。像有台灣的希臘之稱的馬祖芹壁,那裡的閩東”一塊印”建築,方正厚實,有種質樸之美。書中照片,竟讓人心生外國異地之感。

閱讀全文

工作大解放(Rework)讀後感

這本書的作者是37 Signals創辦人Jason Fried與David Heinemeier Hansson。主題是創業、工作效能與經營。

這本書採用條列式主題,寫出一個個小要訣。大多都很有意思,有些則讓人特別有印象。

譬如增進工作效率的不二法門就是”杜絕中斷”。不要讓其它的事打斷你。工作中,同事經過打個招呼,這是中斷。起身接電話、回個即時訊息,都是中斷。

中斷後表面看來你可以馬上回到工作,事實上你會經歷重新起步的過程。每次中斷後,就要重新發動一次,你才能回到先前的投入程度。所以,杜絕中斷。設計出一段時間,不會有人來找你、不要接任何電話、不要回任何即時通訊軟體、不要上網,你會發現自己能完成的事比你想像中多很多。

閱讀全文

“玩命手術刀”讀後感


這本書的作者是外科劉育志醫師與白映俞醫師。因為之前已經看過劉醫師的作品,我預期這會是一本好看的書,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好看。

這本書講的是醫療發展史。

天啊,光是講” 醫療發展史”這五個字,還不用提到麻醉藥的發明,讀者就已經開始感到昏昏欲睡。但這本書厲害的地方,就在於它以生動有趣的面向,來講述這個主題。讓讀者只想一頁又一頁翻下去看,看接下來有什麼有趣的故事。不知不覺中,到了最後一頁,你回頭一想,原來是在講醫療科技的發展。

一開始從遠古時期談起,埃及的印和闐、希臘的醫神等。當時的歷史有些介於傳奇與神話之間。

接下來講一個又一個的醫療進展。

早期外科手術有幾大障礙,其中最大的兩個當屬麻醉與術後感染。

沒有麻醉,開刀對患者來說恐怕只是立意良善的酷刑。醫師也不可能好整以暇,好好的開刀,一切就是要快。

閱讀全文

誰說人是誠實的(The Truth About Dishonesty)讀後感


在看過不理性的力量誰說人是理性的之後,這本”誰說人是誠實的”已經是我看完第三本Dan Ariely的書。就如同之前兩本著作,這也是一本有趣的書。

本書討論誠實這個主題。

過去以理性的面向分析人會不會犯罪時,是將得與失放在天平的兩邊。一邊是犯罪所得。另一邊則是被抓的可能與處罰的輕重。

這種分析模式名為Simple Model of Rational Crime,它導出的結論是,為了遏止犯罪,我們要加強執法或是加重刑責。讓壞人被抓的可能性提高,代價更重,那麼就可以減少犯罪。

作者則從行為科學的模式來解釋。人是否會犯罪,以及會做出多大的罪行,是兩種心態之間的拉扯。一邊是,覺得自己是誠信高尚的自我觀感。另一邊則是,對犯罪與欺騙所得的貪心。

閱讀全文

ETF與指數的關係---ETF and Index Development讀後感

對ETF有點認識的投資朋友會知道,大多ETF追蹤特定指數。所以近年來ETF大量出現,除了代表某些熱門指數(譬如S&P 500),可能同時有好幾支ETF追蹤之外,也代表有許多新的指數出現。

這些新出現,用來讓ETF追蹤的指數,有什麼特性,Vanguard在這篇標題為
ETF and Index Development的研究報告中,有詳細討論。

文章開始先講解一些基本定義。


在此借用文中的圖來解釋。

閱讀全文

Globalization讀後感5—自由交換的障礙


儘管國際貿易有那麼多好處與優點,但在推行時,仍有不少阻礙。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一些宣稱是”例外”的狀況。這類說詞常像是”國際自由貿易原則上是沒錯啦,但有些狀況還是必需限制一下。”

作者一一剖析這些反對的理由。

第一個,外國產品傾銷(Dumping)。

害怕外國傾銷的理由非常直接易懂。外國公司以不合理的低價,外銷某種產品。只要撐得夠久,就可以把本國生產同類產品的公司逐出市場,讓它們做不下去。這樣一來,外國公司就可以取得該市場的獨占地位。

看來為了避免外國公司傾銷,設下關稅或懲罰性條款是必要的。

這就是大多人對”傾銷”的理解。這本書帶讀者想一想,這種狀況實際發生的可能性。

閱讀全文

Globalization讀後感4—對貿易順差與逆差的常見錯誤看法


伴隨著國際貿易(就是全球化的交換與分工),另一個往往令人相當擔心的重大問題,就是貿易所帶來的順差與逆差。

貿易順差代表一個國家出口的貨品與服務總值,大於進口的貨品與服務。

譬如台灣假如某年出口價值800億美金的貨品與服務,同時進口的服務與貨品總值是500億美金。那麼這年,台灣就有300億的貿易順差。

逆差指的是進口的貨品與服務總值超過出口的貨品與服務。

譬如美國假如某年出口價值3000億美金的貨品與服務,進口4000億美金的貨品與服務,那麼這年美國就有1000億的貿易逆差。

貿易逆差常帶給人負面的感覺。有幾方面:

閱讀全文

Globalization讀後感3—貿易與工作機會


對於開放全球貿易有些共通的恐懼。其中大者,莫過於本國工作機會的喪失。

作者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簽定前,美國總統候選人論戰為例。當時的候選人裴洛先生(Ross Perot)認為,一但開放自由貿易。美國工人的工作機會將流失,被工資較低的墨西哥工人取代。

聽起來很有道理,這也正是許多國家的人民排斥這類自由貿易協定的主因。但後來的實際狀況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在1994一月一日生效。生效前一年,也就是1993,美國失業率是6.9%。協定生效後一年,1995,美國失業率是5.5%。

為什麼會這樣?

很多人擔心,外國更有競爭力的某項產業會取代本國該產業的工作人口。

但重點在於,外國為什麼要出口這些東西給你?

外國出口東西到美國,不是因為他們喜歡資助美國,是因為它們想要交換美國的某些東西。

這段的標題下得很好,Foreigners Sell only to Buy.

閱讀全文

Globalization讀後感2—物質繁榮的必要


全球化不是條一路前行的單行道,並不是人人都體會到全球貿易的好處,於是在這個方向上努力。1914到二次大戰之間,各國就建立起貿易壁壘,降低了貿易往來。之後才逐步復甦。

重點在於,為了某些不通的邏輯(但表面看來會很有說服力)與特定利益團體,世界有可能在全球化進程走回頭路。全球化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這是一個必需保護的成果。

接下來作者開始討論,全球化有什麼好處。書中引用很詳細的圖表,說明開放貿易會提升人民富足程度,會提高經濟生產率。

但一個很直接的問題就是,更富庶的物質生活有什麼好處?經濟發展不是也會破壞環境與拉大貧富差距嗎?

閱讀全文

Globalization讀後感1--專業分工與交換的必要


這本書是Donald J. Boudreaux所著。這是一本關於全球化的經典論述。很多關於國際貿易的迷思與誤解,都可以在這本書得到解答。假如你試著瞭解全球貿易的第一本書就是這本,日後你會一眼看出那些論述是在用不通的邏輯試圖解釋其實不難解釋的現象。不過可惜的是,在出版五年之後,這本書仍沒有中譯本。

這本書不厚,共只有八章。第一章就開門見山,解釋什麼是全球化。

簡言之,全球化就是全球性的專業分工、合作與競爭。

書中舉了一個漂亮的例子。你有沒有想過自己身上的襯衫是那裡來的。

閱讀全文

什麼是比較優勢原則-續(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我們延續之前John與Mary的例子。

對Mary來說,假如自己生產的話,每公斤的肉要犧牲兩單位的麻布才能換到。

所以她與John的交換協議,用3單位麻布交換2.5公斤的肉品,等於每公斤的肉只要1.2單位的麻布就可以買到。這絕對是划算之舉。

對John來說,假如自己做的話,每一單位麻布要犧牲一公斤肉品才能換到。

所以他跟Mary的交換協議,用2.5公斤的肉換取3單位麻布。等於每單位麻布只要0.83公斤肉品就可以換得。也是比自己生產划算。

重點就是,假如有比較優勢的狀況,那麼就會存在一個價格區間。用這區間的價格進行交換,雙方都將從中得利。

在開始交換之後,對John 和Mary來說,跟他們尚未發現對方,完全自食其力時相比,看起來他們似乎變成要依靠對方生產某些物品。

但事實上,他們只是換個比較迂迴的方法生產自己所需。

閱讀全文

什麼是比較優勢原則(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比較優勢原則(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是由英國經濟學家,David Ricardo在其1817年的名著”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提出的重要經濟原則。這個原則可以解釋為何專業分工可以增進國家的財富。

比較優勢原則的重要概念是,”比較”兩個字。

來看個假想狀況會比較容易瞭解。

假設某個小島上只住了兩個人,分別是John與Mary。

John一天之內可以打獵搜集5公斤肉類或可以編製5單位的麻布。

Mary一天可以搜集10公斤肉類或可編製20單位的麻布。

假如John把一天內的全部工作時間用於打獵,那麼他可以拿到5公斤的肉。但就無法產出任何麻布。但假如他把全部的時間用於編麻,他可以產生5單位的麻布,但沒有任何肉品。

同樣的,Mary可以用整天的時間搜集到10公斤的肉類,但沒有產出任何麻布。或是編出20單位的麻布,但沒有任何肉類。

兩人在一天之內的生產力可以整理如下表:

閱讀全文

Vanguard的投資成功原則-Goal, Balance, Cost, Discipline

最近有看Vanguard基金與ETF年度報告的朋友,應有發現在本文開始之前,有一段文字說明Vanguard的投資哲學是:”Goal, Balance, Cost, Discipline”。如下圖:


Vanguard有篇專文,詳細解釋這四個字的意涵。請參考”Vanguard’s Principles for Investing Success”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投資成功的原則。

你認為那些因素是投資成功的基礎?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是綠角於2013年十一月推出的課程。這個課程共有九節,內容相當充實。在開課公告中詳細解釋會過於龐雜,於是特別用這篇獨立文章解釋課程內容。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內有所有開課時程列表。)

整個課程的設計架構是:

1.資產配置的理由
2.資產類別介紹1
3.資產類別介紹2 Q&A

4.如何決定資產比重與投資工具的選擇
5.報酬率預估(歷史經驗與目前狀況)
6.資產配置範例 Q&A

7.定期投入方法(定期定額與定期定值)
8.再平衡與生命週期投資
9.投資組合的改進空間與資產配置的障礙 Q&A

從第一到第九節課,剛好就是在計畫投資時,從開始到結束的思考過程。

第一節課講資產配置的理由。

閱讀全文

Less Risk, More Return讀後感


這本書剛開始閱讀時,讓我覺得不合胃口。頭幾章一直在陳述長期持有的風險。譬如持有到某段期間的結尾,剛好在接近目標時遇到市場大跌,那麼結果就會頗不樂觀。

對於這種對長期持有感到莫名恐懼的投資心態,我曾寫過文章討論,包括對於長期投資的莫名恐懼,把資金當成一整個團塊處理,就是這類恐懼的根本原因。

在講了幾十頁長期持有等”傳統投資方法”的缺點後,作者終於開始提出他的解決之道。包括另類投資與很短的持有期間。

閱讀全文

2013十一月回顧

本文回顧2013年十一月,綠角財經筆記的狀況。

十一月最熱門的十篇文章分別是:

1. ETF基本知識與投資入門(ETF Basics)

2.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3. 美國券商Firstrade停止國際客戶VISA金融卡與美金支票服務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