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角的基金8堂課”作者導讀分享講座

承蒙出版社的協助,將於民國100年二月27日,星期日,14:00-16:00,於金石堂信義店5樓(就是永康街鼎泰豐旁的那家金石堂。地址是: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2段196號,或可參閱下方地圖)舉行新書分享座談會。 綠角將在會中,分享書中內容精要與投資心得。歡迎各位讀者朋友參加。如欲報名,還請寄信到 udnedn@gmail.com ,信中請註明姓名與電話。謝謝! ps.這是一個免費活動。相關訊息,也可見新書背面書腰。
檢視較大的地圖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的基金8堂課”自序-投資如開車,安全擺第一 “綠角的基金8堂課”作者導讀1--風險詳解

閱讀全文

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讀後感---赤腳跑步的快感


“天生就會跑” 一書反覆提醒讀者,人類是天生就長於奔跑的動物。那既然人是天生就會奔跑的動物,也就是說,我們的腳,本來就是演化用於奔跑的絕佳工具。那有一個問題會自然浮現,為什麼跑步一定要鞋子。

現在跑步運動,往往以選一雙好鞋做為開始。但是,很多跑者沒有深入想過,為什麼要跑鞋?人類穿運動鞋有多久的時間?人類做的鞋子會比幾百萬年演化下來的雙足還要好用?

當我們最好的相機仍比不上雙眼,最好的人工關節仍比不上天然關節時,我們為什麼會以為,穿鞋子會讓我們跑得更好?

是的。現代跑鞋製造業跟跑者灌輸”概念”,你的腳天生有些不足,所以要用跑鞋補足。最盛行的概念就是過度內旋或是內旋不足,所以你要選用支撐或緩衝的鞋款。

但是,假如人類祖先的腳不適於奔跑,他可能早就在演化中被淘汰。其實大多人的腳是適於奔跑的。真正需要輔助鞋具的人,只佔少數。

這個說法對我的跑步概念帶來很大的衝擊。就像投資時,大家總以為要主動投資才會勝出。其實主動投資是個Loser’s Game,去參加的投資人都是Losers,唯有發行主動型基金的業者才是贏家。或許,鞋子不是那麼必需。我們赤腳其實就可以跑得很好。買鞋,或許只是養起了製鞋產業。

閱讀全文

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讀後感---人人都是跑步高手


你可知自己有不藉助任何工具與武器,徒手將野生羚羊追殺至死的潛在能力嗎?

“天生就會跑”這本書帶給我非常獨特的閱讀經驗。一個從事跑步運動的人閱讀此書,很可能會同時得到閱讀與運動的快感。很可能會讀到一半,就會有股衝動,想把書放下,馬上就來痛快的跑一下。這真是前所未有的閱讀經驗。

基本上,全書就是在談跑步這回事。但它不是講如何跑、如何訓練、如何跑得快。全書以居住在墨西哥銅峽谷蠻荒地區的原始部族塔拉烏馬拉人為主軸。這是一個善跑的民族。書的主題就是在談作者如何歷經千辛萬苦接觸到這個原始部族,然後引介美國頂尖超馬選手,到銅峽谷與部落跑者進行一場長距競賽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主軸之中,再穿插了許多知名跑者、過去賽事與科學研究的論述。這樣的寫作方式,讓這本書有著小說般的緊湊刺激。但旁支的相關討論,又讓讀者更深層的瞭解,跑步,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活動。

書名”Born to run”的第一個意義在於,人類天生是跑步的動物。在書中章節,作者引用學者研究,證明在生物解剖學方面,人類比較類似馬與狗這類奔跑動物,而不是豬和猩猩這類行走動物。學者甚至發現,原始人類很可能是靠著長途奔跑的能力得以存活。

人類存在的時間長達200萬年。矛是近20萬年才出現的工具,弓箭是更近代的工具,歷史只有二萬年。也就是說,在大多時間,人類是赤手空拳取得食物。

But how? 學者研究發現,人是唯一可以跑一步吸兩口以上空氣的跑步動物,搭配上優異的散熱系統與能量利用效率,其實可以長距離追殺獵物。也就是說,假如你可以在夏季跑上10公里,你就對羚羊等野生動物形成威脅。雖然你追不上牠們的短距衝刺,但距離拉長後,你可以把牠們追到脫力倒地,連蹄都掉下來(引用書中說法)。

閱讀全文

“綠角的基金8堂課”發行有感


今天,民國100年一月27號,是我第二本理財著作” 綠角的基金8堂課”上市的日子。

距離上一本書” 股海勝經”的發行,已經過了一年又五個月。

當時出版股海勝經,我以自己最專注的主題”指數化投資”為主軸,用一整本書,討論指數化投資的概念、方法與管道

當時在眾多讀者朋友的支持下,綠角得以發行第一本書。我也滿懷期待,希望這本書將把指數化與低成本投資概念帶給更多投資朋友。

最近,因為新書出版,我逛了一下已經許久沒看的BBS等網路上的投資討論區,想看一下大家在談些什麼。我驚訝的發現。有些專門討論基金的版面,其中大多數是要求推薦美國券商開戶的文章。(如下方截圖)



我也翻到該討論區在2009年八月底,也就是股海勝經發行時的舊文區,結果如下圖:


完全看不到海外券商的蹤影。

雖不是說使用海外券商,就是指數化投資人的印記。但我相信,大多想要開立海外券商戶頭的投資朋友,都已經知道低費用的好處,都已經體會到台灣基金業在佣金以及內扣費用方面的高昂收費。

這不正是我當初發行股海勝經時所期待的改變嗎?這不正是許多投資朋友做出的選擇嗎?

在今天,在新書發行時的回顧,讓我發現我們已經又走了好一段路。也讓我看到兩年前,放在心中的期待,已經成為事實。

這些改變不是綠角造成的,是一個個選擇做出這些改變的投資朋友所帶來的(很可能就是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今天,我再一次懷抱著期待,看著新書出版。

閱讀全文

“綠角的基金8堂課”作者導讀3--定期投資與資產配置


在第四與第五章,我解釋一開始提到的重點,投資時機與投資市場的選擇。

很多投資人將投資的重心完全放在如何選擇進出市場的時點與該投入那種市場之中。把它們當作一個問題,那它們就會變成一個問題。而且是很難解的問題。

事實證明,試圖在正確的時點進出市場,是比挑股然後戰勝大盤還要困難的事。困難到連許多當代選股大師都不想去嘗試。而想要預測未來那個市場或那類資產會有最佳表現,也是一樣困難。

面對走向難測的市場,投資人與其試圖在某些特定時點進出市場,不如認清走勢的難以捉摸,以定期投資(與定期提出)來參與市場。

面對未來不知何者將有最佳表現的各種資產類別,投資人與其試圖猜測何者將有最佳表現然後將資金全部投入,不如承認優勝者的難以逆料,然後以資產配置的分散方式,將資金投入各種資產類別。

其實,不要把它們當作問題,它們也就不再是問題。問題消失也是一種解法。認清形勢,然後採取對應作法,才是自然且有效的投資之道。

閱讀全文

“綠角的基金8堂課”作者導讀2--劣等方法與次等基金


在第二堂課”不要冒沒有必要的風險”,我解釋為什麼集中投資個股是不值得去做的行為。投資人只要想一下,你這麼做為的是報酬還是風險,那麼答案其實就出來了。

大多投資人集中投資個股,為的是高報酬的可能。他們不是為了處理風險,所以如此投資。相對的,想到任何公司都有可能破產的投資人,他們絕不會集中投資,他們會分散投資。分散投資為的是處理風險。而風險優先,才是正確的理財之道。

就像汽車的煞車優先系統,更加保障了乘客的安全,投資時的風險優先概念,可以保障資金的安全。假如你買車時注重自身與家人的人身安全,為什麼投資時不用相同嚴謹的態度,處理全家的財務安全呢?千萬不要以為賭一把,結果都會是沒事。

集中投資的解藥就是分散投資。分散投資可以用基金與ETF這些工具來達成。

但基金與ETF這個解藥,有時會帶來更大的問題。於是我在第三章”小心!解藥可能比疾病更糟”,詳細討論這些解藥可能會帶來的”副作用"。

閱讀全文

“綠角的基金8堂課”作者導讀1--風險詳解

知道綠角新書即將發行的朋友,心中很可能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這本” 綠角的基金8堂課”與綠角前一本書”股海勝經 “有何不同之處?這本新書到底在講些什麼主題呢?

"股海勝經"是一本專門講指數化投資概念的理財書籍。書中的內容包括指數化投資的概念、工具與管道。

指數化投資概念會引導投資人走向指數型基金或ETF這些投資工具。這是一個很好的立足點。但這些投資工具到底要如何使用?投資人需要一些操作指引。

品質良好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就像一把寶刀利刃。持有這些投資工具卻不知如何使用的投資人,就像握著一把寶刀卻不知要使什麼刀法的練家子,恐怕是很難發揮。

寶刀要配好刀法,指數化投資工具也有與它相配的投資心法,那就是資產配置與定期投入。這就是”綠角的基金8堂課”書中的兩個核心論點。

過去,我一直覺得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是兩個並行的投資論點。投資人需要同時知曉這個工具與這個方法的背後原理,才能使用指數化投資工具做資產配置。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終於體會到,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這兩個看來各有不同立論基礎的投資概念,其實有相同的根源。那就是,”風險”兩字。

閱讀全文

“美國券商全攻略”2011二月高雄開課公告


課程名稱:美國券商全攻略
三節課,三大主題

1.認識美國券商
內容:
美國券商的服務項目
如何查證合法性
海外券商收費架構(基金、ETF等)
海外券商服務比較

2.美國券商投資細節
內容:
匯款程序解說(應發一封還是兩封電報、到底匯款成本可以壓到多低、提供實際匯款單據作為填寫參考)
投資標的解說(包括基金與ETF,但偏重ETF,包括買進前要如何比較、交易時要注意什麼、流動性、折溢 價、買賣價差、要下那種單,券商執行品質等,兼論目前投資美國本土基金的問題與選擇)
如何篩選與研究投資標的(以實際英文網站為例,講解如何看懂其中的要點)

3. 美國券商投資報稅事宜
內容:
個別投資人報稅代碼(ITIN)的申請
報稅表單填寫(講義提供綠角自己的報稅單與ITIN表格做為實例解說,讓學員迅速掌握報稅的實際作法。)
美國券商資金匯回台灣時的海外收入課稅事宜


課程特色:
1. 上課前即可發問。在完成報名後,可以事先提出問題。講師綠角在能力所及範圍之內,將確定上課內容有解決問題。

2. 提供裝訂講義,內有重要表格範例,加上學員自己的上課心得,將成為日後美國券商投資的實戰手冊。

課程相關細節
課程名稱: 美國券商全攻略
上課日期: 2011二月19號(星期六) 下午13:30-16:30
上課地點: 外貿協會高雄辦事處
高雄市民權一路28號 (民權一路與興中一路口,請見下方地圖)
詳細交通資訊可參考此連結 (有公車,捷運,自行開車等相關資訊)

上課講師: 綠角

活動流程:
13:00-13:20 報到
13:30-14:20 第一節課 認識美國券商
14:30-15:20 第二節課 美國券商投資細節
15:30-16:20 第三節課 美國券商投資報稅事宜



檢視較大的地圖

附註:
1.此課程不代表對美國券商與美國投資標的的推薦與背書。學員必需是自行對美國券商投資管道有興趣,以及自行想要投資美國投資標的後,才報名參與此課程。
2.此課程不包含任何低買高賣等投資操作方式的建議,純粹是投資管道、投資標的以及報稅等相關事務的解說。
3.為保護講師智慧財產權,煩請您配合: 此課程禁止錄影錄音。

即日起,開始接受報名。人數有限,請把握機會。若報名人數超過,將以收到報名email時間先後決定優先順序。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閱讀全文

2010年各資產類別表現回顧

本文回顧2010年各資產類別的表現:

股市部分分為以下幾個類別,各類別表現整理如下表:
(圖表皆可點擊放大觀看) (註:本文全部相關指數皆為美金計價)


作圖如下:


首先看到美國市場。2010年,美國股市的表現是小型股勝過大型股(27.82% > 15.06)。所以自然就會看到美國大型股指數落後美國全股市指數(15.06%<17.28%)。其實採用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的主要理由就在這裡:避免在中小型股表現較佳時,持有大型股指數化投資工具造成績效落後大盤的情況。 再來我們看到美國、歐洲、亞太與新興市場這四大股市區塊。2010年,這些地區的表現是新興市場第一,美國其次,亞太第三,歐洲最後。值得注意的是,新興市場績效領先其它地區,絕非定律。那只是過去的現象。未來不一定仍會如此。 最後,我們看到已開發國家股市,也是小型股表現優於大型股(22.04%>7.75%)。小勝大,是在2010年普遍出現在各國市場的現象。但是,這也只是過去現象,而非未來一定都會這樣。未來仍可能出現大型股勝過小型股的狀況。

投資不應預設太多立場。不要預先以為新興市場好,預先假定小型股好,然後就集中資金投資。到時假如新興市場表現落後,小型股掉車尾,你會悔不當初。把資金分散給全球市場,在大中小型類股中分散,這種全包的策略,才是真正的順勢而為。

債市部分分為以下幾個類別,各類別表現整理如下表:


作圖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在2010年,在投資界喊得震天作響的”債市泡沫”並沒有破滅。其實一個資產類別,假如投資大眾能事先警覺到過高的價位,那反而不易形成泡沫。

美國公債都是正報酬,特別是長期公債,仍有單年9.42%的不錯報酬。美國抗通膨公債也有6.33%的報酬。

美國公司債也隨股市同步上揚,帶來比公債更好的報酬。投資級與垃圾級美國公司債分別有近11%與15%的報酬率。

國際債券市場方面,新興市場債券指數的報酬勝過美國除外的公債指數(以已開發國家公債為主)。

2010年的各資產表現總結來說,是個”皆大歡喜”的年度。不論是股票或是債券指數,出現的多是正報酬。

但在正報酬的市場,投資人拿到的是否是正績效,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了。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1年各資產類別表現回顧---股市篇

2012各資產類別表現回顧---股市篇

2013各資產類別表現回顧---股市篇

債券的保護作用,以2008年各資產類別表現為例(The Protection Provided by Bonds)

分散的重要性,以金磚四國為例(Is BRIC Diversified?)

Vanguard International Stock Index Fund 2010年度報告讀後摘要

閱讀全文

“綠角的基金8堂課”自序-投資如開車,安全擺第一



(想瞭解如何搭配不同資產類別,為累積財富階段的自己,配置資產,帶來成長,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要自行建立查詢美國ETF重要資訊與篩選ETF的能力,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綠角的基金8堂課”2016新版,Readmoo電子書連結

各位投資朋友、讀者朋友,綠角的最新著作綠角的基金8堂課即將於下週出版。在此,藉這本書的自序,一篇將投資與開車做比擬的文章,公布新書上市的訊息。綠角感謝各方朋友的支持與指教。自序全文如下:

假如你問我,對於一般人,怎樣算是會開車?標準其實很簡單,遵守交通規則、行車禮讓、上車繫安全帶、路上不超速,更不會犯下酒後駕車的大錯。這樣一位駕駛,其實就是很會開車了。因為對於大多人來說,開車的目的是從一個地點安全的到達另一個地點,而不是在F1賽道上與舒馬赫一較高下。

假如你問我,對於一般人,怎樣算是會投資?其實也很簡單,不要冒不必要的風險、不要犯可避免的錯誤就好了。這樣一位投資人,其實就很會投資了。對於大多投資人來說,投資的目的是幫助自己達成人生中的財務目標,而不是在全球金融市場排行中,與巴菲特或索羅斯先生一較高下。

當你握著方向盤的手,與全家人的安全息息相關時,你不會想開快車,你會只想安全到達目的地。當你的投資成果,與一家人的財務安全有著重大關係時,你也不會想冒不必要的風險,能平順的達到目標,其實才是你唯一應該注意的事。你不需要像舒馬赫一樣會開快車,才能開到目的地。同樣的,你也不需要巴菲特般的報酬,來幫你達成理財目標。

冒超高風險拿到可以誇耀的報酬,冒著生命危險在賽道上追逐下一座獎杯?對絕大多數投資人來說,這些事情是大可不必。

做一位稱職的投資人,其實和當一位傑出的駕駛一樣,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則就可以辦到。

“如何投資?”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在於如何處理風險,而不是如何獲取報酬。

閱讀全文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讀後感---外部性(Externality)的投資應用

“外部性(Externality)”是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名詞。

簡單的說,外部性就是為他人的行為付出代價。譬如鄰居開Party很吵,吵得你睡不著。他們歡樂,你付出代價。譬如有人在電梯裡抽煙。吸煙的人享受到了,但不吸煙的人在電梯裡坐立難安(附帶一提,在電梯中抽煙,真的很沒品)。譬如警匪槍戰中被流彈波及的路人,也是外部性的例子。

在書中,作者用外部性來解釋排放污染物這個問題。不論是開冷氣或是開汽車,電力與動力源往往來自燃燒石化原料。燃燒後的排放物則進入大氣,全球共享。就算你是在非洲赤腳走路,不知道什麼叫冷氣的原始部族,你也要承擔這個代價。

但外部性讓我想到的不是這些,我想到的是證券市場。

閱讀全文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讀後感---天才或後天



在看了蘋果橘子經濟學這本書後,去找它的續集,也就是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來看,已經變成待辦工作表中的一件事。就好像看了教父第一集,就會想看第二、第三集一樣。最近,這本書終於成為已完成事項。

這本書和第一本一樣,講述了許多令人驚奇的社會現象與根本很難想到的背後成因。這本書有幾個令我特別有感覺的論點。

在”自殺炸彈客應該買壽險”這章,作者提到”熟練精湛的專家幾乎全都是打造出來的,不是天生的。”

我曾經看過,幾位專長寫作與演說的人,他們回顧就學時期的經驗,就發現自己開始展露天分。譬如九把刀,就是特別會寫,一講話就是很容易可以吸引他人注意。譬如侯文詠,他就是很喜歡寫作。譬如女王。我曾經看她寫道,在國中還是高中作文比賽,她一拿到題目後,就知道自己寫的文章可以得獎。這些在寫作方面獲取相當成功的人,看來的確是相當有天賦。

回顧我自己的經歷,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我的文筆比起這些專職寫作的優秀人才仍有很大的差距。但綠角至少也寫了九百多篇的部落格文章,靠這些文字吸引了近9000位訂閱讀者,甚至還出過一本理財書籍。這些,在我就學期間,是完全無法想像的事。

我唸書時最討厭的課程,就是作文課。每次題目一下來,我就對著稿紙發呆。我常懷疑,為什麼大家要對同一個主題,一同發表看法。”橋”?大家都對”橋”這個題目有所感觸嗎?”背影”?大家都對這兩個字有很深的感覺嗎?沒有想法,沒有感覺,還要寫文章?我覺得實在很難。太假,太造作了。

因為要寫,所以要殫思竭慮,想想看自己腦中有什麼感覺(或甚至捏造出來)。而不是因為有事情想說,所以開始寫作。這就是太多所謂”作文課”的教學方式。

你假如能坐著時光機,找到國中時候的綠角,然後跟他說,你長大後,會變成超過兩天沒寫文章就覺得渾身不對勁的部落客。小綠角一定會哈哈大笑,以為你是個瘋子,而不是來自未來的先知。

還好,我終能享受以文字一舒心中看法,整理腦中想法的快樂。假如說綠角還有點寫作能力的話,這個能力絕對是後天訓練出來的。

但我並不覺得自己受過什麼訓練。我有的只是,這幾年不斷將自己新學到的東西或是看法,用文字表達出來。對財經知識的喜愛,讓我完全不覺得這是一個工作或是負擔。我就是把自己想講的東西寫出來。就是這樣。

在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書中,接著提到,”當我們選擇人生路徑時,應該做我們喜愛做的事”。因為只要你喜歡去做,你就會不斷的練習與嘗試。不知不覺之中,經驗不斷累積,你就變成這行的高手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各行各業中的成功人士,他們都幾乎有個共通點,那就是,他們都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

做自己喜愛的事業,不僅讓你更容易成功,也讓你更輕鬆的獲取成功。

這就呼應了侯文詠先生在近作不乖 中所提到的”認真是比不過迷戀的。”(By the way,我覺得”不乖”這本書寫得真是不錯,談到一些很少人談到的觀點。文字淺白,但觀點深入。本來我還很想寫讀後感發表在部落格上的。但因為這是”財經筆記”,有點不太搭調,才作罷。)

認真從事一個工作的人,很難贏過一個迷戀這個工作的人。因為前者要不斷的克服自己的惰性,驅策自己。但後者,只要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誰輸誰贏,其實從開始就決定了。



後記:但我還是很感謝自己求學期間的國文老師。作文的教學法,恐怕不是老師一人所能決定。就算不喜歡針對一個規定的題目寫作,至少我還喜歡閱讀,知道去欣賞文字創作。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讀後感---表相與原因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讀後感---外部性(Externality)的投資應用

綠角週年慶---The Pleasure of Reading, Writing and Sharing

閱讀全文

運動與選股(Competition in Sports and Stock Picking)

在參加了幾次鐵人與跑步的賽會之後,讓我對運動與選股的競技本質有了一層更深的體會。

譬如在傑人盃馬拉松接力賽參賽經驗文中所述,在我們隊上八個人中,我的跑步成績是在平均之下。

我也不是沒花時間跑步。從在操場上繞圈的速度,我可以確定比起偶爾才跑一下操場的人,自己還跑得比較快。但我只能用下班的時間跑步,而且下班後假如太累,我就不運動了。而且我的運動時間還要分給游泳、自行車和跑步三項運動。我的一天也只有24小時,我的一週也是七天,比起整天把跑步當吃飯的田徑隊員,運動只練跑步單項的好手,我就是比較不行。

在運動會場,你會看到一些人,體型修長,腿部肌肉線條勻稱,跨開大步跑步,一點也不會喘。一見到這些人,你知道自己在場上絕對跑不贏他們。在運動時,你會對自己的能力等級有確實的體認。

但在選股時呢?

假如選股是一個競技活動。利用下班時間研究一下的投資人,有多少勝算?假如這是一個比誰努力付出比較多的活動,下班才有時間研究的人,比起整天鑽研市場的專業投資人,誰才有勝出的機會?

假如選股的功力,可以像運動能力一樣外顯於體態,假如散戶看得到自己是在跟什麼人在競爭,一見到這些人,散戶會知道自己沒有勝算。

為什麼有那麼多毫無勝算的人要參加選股這個活動,有幾個原因?

首先,和跑步等運動競賽不同,選股活動是看不到對手的。你不知道賣出去的股票是誰在接手,你不知道買進的股票是誰在出脫。你不知道為什麼你想賣出,你看來已經沒有上漲希望的股票,會有人要接手。你也不知道為什麼你想買進,所謂看好的股票,為什麼有人要出脫。你根本不知道,到底這場交易中,是你知道的多,還是交易對手知道的多。你只是自以為多知道一點,其實太常見的狀況是,你就是那個被利用的人。

其次,金融業界和媒體喜歡歌頌自行選股的美好。對於券商來說,投資人自行選股,買進賣出,才有交易量,也才有佣金收入。客戶交易愈多愈好。對於媒體來說,自行選股才有故事性。比起通用但枯燥的投資原則,報導一些容易吸引投資人注意的故事,顯然是條簡便之路。投資人假如相信這些為自己著想的業者,以為自行選股會是個有回報的遊戲,那麼成就的是這些業者,而不是自己的績效。

最後,選股活動有運氣成份。跑步的時候,差一秒都是輸。你說對手會抽筋、中暑、吃壞肚子?這都是機會很低的事。這種運動競賽,輸贏之間表現的幾乎完全是實力的差距。

選股不同。選股有可能單靠運氣就得到出類拔萃的成績。面對一支股票,選擇就是買或賣。從極端狀況來看,用一個完全沒有大腦的銅板來幫你決定,它也是在這兩個動作中擇一進行。在另一極端,有一個掌握到關於這支股票的某特殊消息,全市場只有他一人知曉的投資人,他所做出的決定,也是買或賣。很有可能,沒有大腦的銅板選擇了和有獨門消息的人一樣的答案。

一般投資人的狀況是比較像銅板或是掌握獨家利基的人?大多自行選股的人以為自己比較像後者,其實他們大多是前者。投資人研究什麼?公開的財報、已知消息等等。研究公開的消息,對於投資沒有助益。因為股價中早已反應這些消息。除非投資人能從這些公開訊息中,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

大多投資人以為自己有研究,其實他的”研究”只是丟銅板前的喃喃自語,運氣將決定結果。一旦銅板開出,果真中獎,自行選股的人會說,剛丟銅板前念的咒語可真有效。下一次一定要唸後再丟。當然,自行選股的人不會認為自己在丟銅板。基於某種自尊與對市場運作的錯誤認知,他們始終以為自己正在做出偉大的決定。

常常跑步,在一個八人的小隊中,我還是在平均之下。我很高興,這種狀況絕對不會發生在投資的時候。我不練就任何挑選股票的能力,簡簡單單,輕輕鬆鬆,買進指數型基金或ETF,我知道在這個投資競技場上,我絕不會落在平均之下。不論是股票、債券還是REIT,我都不必練習,指數化投資保證在這三個不同類別的競技場上,我的成績都不會在平均之下。

每當在操場上汗如雨下、氣喘噓噓時,我就在想,指數化投資這個那麼好的提議,怎會有人拒絕使用呢?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常見的投資謬思—輕鬆自在的參與市場(The Lethal Combination of Ignorance and Overconfidence)

What I Know About How You Invest讀後感---過度自信的危害

不買指數型基金的原因(Index Funds, Why Not?)

指數化投資要義(The Essence of Indexing)

閱讀全文

全球行業分類標準概述(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GICS)

為了讓全球金融業與投資界有一個通用的產業分類準則,摩根史丹利(MSCI)與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 合作編製了全球行業分類標準(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簡寫為GICS)。

這個分類標準,可用於單一國家市場、區域市場,或是全球市場。有一個通用的產業分類標準後,投資界就可以衡量各產業股票的相對表現或是在市場中的比重。資產管理界也可依此推出單一產業基金或是指數化投資工具。

目前GICS共有四個分類層級,由大到小分別為Sectors、Industry Groups、Industries、Sub-industries。如下圖:


十大產業(Sectors)分別是:

Energy (能源)
Materials (原料)
Industrials (工業)
Consumer Discretionary(可選擇消費品)
Consumer Staples(必需消費品)
Health Care(醫療保健)
Financials(金融)
Information Technology(資訊科技)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電訊服務)
Utilities (公用事業)

一家公司分類的主要決定因子,在於它的營收來源。選用營收(Revenues),而不用盈利(Earnings)的主要原因在於營收較能準確的反應該公司主要的營業活動。(可以看個假想例子。譬如某家製鞋公司,賣鞋子的營業收入1億,但因為某些原因,本業是沒賺錢的。它的盈利是業外投資而來。在這種狀況下,盈利跟這家公司的實際業務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

假如某公司60%以上的營收都來自某Sub-Industry所定義的生產活動,那麼這家公司就會歸入該類別之中。

假如某公司跨足兩種以上的生產活動,而其中沒有任何一個貢獻超過60%的營收,那麼就以在營收與盈利都佔多數的生產活動來畫分該公司的產業類別。

仍然有些跨足多種生產活動的公司,無法以上述方法劃入單一產業之中,在這個狀況下,這家公司可能會被歸類在工業集團公司(Industrial Conglomerates,這個Sub-Industry隸屬於Industrial Sector),或是多產業持股公司(Multi-Sector Holdings,這個Sub-Industry隸屬於Financials Sector)。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全球行業分類標準概述—2019更新(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GICS)

摩根史丹利指數成長與價值類股分類準則概述(How to Categorize Value and Growth Stocks)

閱讀全文

公告--關於Ask Mr. Firstrade 專欄

2010年已經結束,Ask Mr. Firstrade 專欄的回應部份,將進行整理。為了讓讀者閱讀方便,我將把這些問題與答案,分類之後,寫在該專欄的本文之中。2010年12月31號之前的回應,將在1月9號刪除。想要留下個人備份的朋友,煩請在該天之前進行動作。以後仍將定期整理,每次整理前皆會事先公告。也請想要發問的朋友,先看看專欄本文之中,是否已經有朋友問過相同的問題。感謝版友的熱情提問,與Mr. Firstrade的熱心回答。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閱讀全文

分散的重要性,以金磚四國為例(Is BRIC Diversified?)

自2001年高盛分析師提出BRIC報告後,這四個英文字母成為投資界知名的縮寫,也搭上2001-2010年新興市場股市表現勝過已開發國家市場的潮流(或是正是這股熱潮的推手),成為新興市場投資的代表。

資產管理界也有專門投資金磚四國的基金或ETF。只投資這四個國家是否就能代表對新興市場整體的投資呢?

2010年的狀況剛好提供了恰切的說明。

我們來觀察單獨投資巴西、俄羅斯、印度與中國的ETF,它們在2010年的表現。如下表: (圖表皆可點擊放大觀看)


從表中可以清楚看到,當俄羅斯與印度有超過20%的單年報酬時,巴西與中國ETF的績效卻只比2%高一點。假如金磚是由金與磚組成的話,那麼在2010年,俄羅斯與印度是金,巴西與中國就是磚了。

也因為中國與巴西表現不佳,專門投資BRIC這四國的基金與ETF表現也不好。從下表可以看到, BRIC的ETF或是主動型基金(這裡舉出坦伯頓與高盛的基金),2010年報酬落在8%到13%之間。


這樣的表現如何呢?坦伯頓和高盛的BRIC基金在2010年的績效,分別落在美國的新興市場基金類別中的第94%與97%百分比。簡單的說,就是敬陪末座。

新興市場指數型基金,以Vanguard為例,在2010年就有18.86%的報酬了。也就是說,假如投資人在2010年特別看好中國或巴西,所選擇的標的中,中國與巴西的比重很高,不論是單獨投資這兩個國家,或是選用像BRIC基金這類中國與巴西比重較高的基金,他拿到的,恐怕是不太好看的投資報酬率。

看好某單一或某幾個國家,然後進行集中投資的可能後果,便是如此。你有可能會贏過大範圍的指數,但代價就是,你也有可能落後指數。

在一個證券市場內,主動投資人試圖挑選證券,創造出勝過大盤的成績。譬如某位台股投資人只買台積電。他可能贏過加權股價指數。這句話的同義,就是他也可能輸給指數。

主動投資人往往在某些時段成功了,但他也往往在某些時候失敗了。長期下來,幾乎沒有主動投資人可以藉由持續挑選到正確的證券創造出超越大盤的成績。

同樣的狀況也適用於全球市場。

在全球市場中,有些投資人希望藉由不斷買進未來報酬最佳的市場,創造出超越區域市場指數或是全球指數的成績。但同樣的,他們有時會成功,有時會失敗。但長期下來,幾乎不會有人藉此持續的創造出超越大範圍指數的成績。(註)

投資人已經太常以為投資就是要做出選擇。選擇要買那些證券,選擇要買那國市場。挑選,就是投資的一切。大多財經專家、財經節目、財經書籍以及財經雜誌,都在教人如何挑選,彷彿要能從眾多證券中挑選、從許多市場中挑選的,才真是投資的功力。事實上,這些人物與報導,只是會挑而已。會挑,不代表會贏過市場。他們大多,會落得輸給指數的下場。

投資其實也可以不必做出選擇。有那麼多證券是吧?那就不用挑了,用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全包了。有那麼多市場是吧?那也不用挑了,用大範圍指數化投資工具全買了。很有趣的是,不再去挑選後,所得到的結果,往往比費盡心力去研究還要好。

投資成功的定義,不是打敗市場。追求這個定義的投資人,絕大多數都會失敗。只要投資人能獲取市場報酬,他就是投資成功了。這才是人人可以追求,也可以達成的投資經驗。


註:其實有更多的投資人根本沒想這麼多。他們投資某單一國家,往往就是單純看好而且。他們為什麼會看好呢?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媒體或是基金公司的推銷。這些投資人根本沒有打算買進某單一新興市場,然後創造出勝過新興市場整體指數的成績。看到一年2%的報酬,他們或許還會很高興的說,有賺就好呢!根本不知道自己錯失了什麼。或許,這也算是種快樂吧。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指數化投資要義(The Essence of Indexing)

基金績效檢視(Benchmarking Your Funds)

投資中國基金應有的體認(What You Should Know Before Investing in China Funds)

2010年各資產類別表現回顧

閱讀全文

2010十二月與2010全年回顧

本文回顧2010年的最後一個月以及全年狀況。

十二月本部落格最熱門的前十篇文章分別是:

1. 績效費的真相(Something about Performance Fee)

2. 武松巴菲特

3. 坦伯頓投資法則讀後感(Investing the Templeton Way)

4. 標智上證50ETF概述(W.I.S.E-SSE 50 China Tracker)

5. 馬多夫詐欺案的後續發展(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lated to Madoff’s Ponzi Scheme)

6. 被扭曲的善意工具—績效費(Abuse of Mutual Fund Performance Fee)

7.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8. 海外券商Firstrade開戶步驟詳解

9. 一則令人感慨萬千的廣告---摩根富林明的終身零手續費

10. 綠角的書:”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

十二月以績效費的真相引起最多的注意。會寫到這個主題,完全來自與一段談話中的討論。和別人討論,的確會誘發一些很好的寫文章題材。

武松巴菲特一文則以其比喻方式,吸引了蠻多討論。這篇文章的起源,其實也是來自於一位讀者朋友的回應。

十二月最常搜尋進入此部落格的十個關鍵字,在去除綠角相關字詞後依序是:

美元指數
IRR
指數型基金
ETF
台灣50
Firstrade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
上證50ETF
鈔票的重量
Vanguard

這個月的關鍵字有幾個有趣的現象。一是出現兩支ETF的名字,除了新近引進的上證50ETF 之外,台灣50 也是榜上有名。再者是總幹事黃國華先生所寫的鈔票的重量,出現在前十名關鍵字中。這是繼平民保險王之後,另一次有台灣財經作家的作品出現在綠角財經筆記的前十名關鍵字中。

訪客來源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英國與加拿大。

接下來看2010全年狀況。2010年綠角財經筆記最多人閱讀的十篇文章分別是:

1.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2. 綠角的書:”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

3. 海外券商Firstrade開戶步驟詳解

4. 綠角中文書局

5. 資產配置初步(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

6. 理財的重點(YOU are the Biggest Asset in Your Portfolio)

7. 寶來台灣50基金概述(Polaris Taiwan Top 50 Tracker Fund、TTT、0050)

8. 什麼是美元指數?(What is US Dollar Index?)

9. 內部投資報酬率概念(Internal Rate of Return)

10. 為什麼要開海外券商交易戶

2010年前三名與2009年前三名文章完全相同。其中第一與第三名:Ask Mr. Firstrade 專欄海外券商Firstrade開戶步驟詳解在2009與2008年也都是第一與第三名。美國券商這個投資管道的相關討論仍是本部落格的核心主題之一。

資產配置初步也從去年十的第十名進步到第五名,真是值得高興。綠角也很高興有些讀者回應說道很喜歡這系列文章的討論。看來當初下筆時覺得較為生硬與不討喜的內容,仍得到一些願意深入探索的讀者的喜愛。

與2009年全年排名相比,2010年的前十大熱門文章中,比較少討論指數化投資概念的文章,像美元指數與內部報酬率這些財經名詞解釋的文章反而進入排名之中。

2010年十大關鍵字在去除”綠角”相關字詞後分別是:

美元指數
指數型基金
ETF
IRR
Firstrade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
台灣50
平民保險王
資產配置
複委託

2009全年前四名的關鍵字,2010只剩指數型基金ETF仍在榜上。2009前十名的 TED Spread,在2010年排行榜中完全不見蹤跡。換成美元指數。看來投資朋友關心的要點,已經從信用風險,轉移到匯率風險

2010全年訪客的五大來源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加拿大和澳洲。前三名與2009年完全相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0十一月回顧

2012十二月與2012全年回顧

2011十二月與2011全年回顧

2009十二月與2009全年回顧

2008十二月份與2008全年回顧

2007十二月份與2007全年回顧

2011一月回顧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