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八月30、31日台北班開課公告

六月台北資產配置已經在上個週末順利舉行,而且目前台北沒有可供報名的梯次

所以綠角決定在2025年八月30、31日,於台北開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要深入瞭解課程中使用的美國ETF這個投資工具,可報名參加“ETF關鍵報告” 2025八月31日台北班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五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三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三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二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長期執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效,可見:

定期投入ETF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果(Asset Allocation with Periodic Investments,2025更新)

前言:

資產配置是一個容易執行,低時間與低金錢成本的投資方式。而且可根據個人的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做出調整。

不需要再一直留意或擔心經濟前景與金融市場的狀態。單純的配置,大多就可勝過專業經理人(或投資人自己)不斷根據市場狀況調整的操作績效

但台灣投資人到底要如何做資產配置?

目前討論資產配置的書籍,大多是英文作品的譯作。鮮少以台灣投資人為出發點的資產配置書籍。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以台灣投資人觀點出發

詳細解釋各種資產類別的特性、資產配置的核心效果、綠角自己多年來的實際經驗。

以及如何建構一個符合自身目標投資組合的實際做法。定期投入方法的比較與選擇,再平衡的實際做法,都有專門討論。

還有附帶一個Excel試算表,可順利的完成定期投入與再平衡時,每個標的要買賣幾股的計算。

目標在於讓參加過的朋友,不僅能對資產配置以及各種金融資產的特性有正確且更完整的認識而且也懂得實際執行的方法。

詳細課程內容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這篇文章。

開課日期:

台北:2025年八月30、31號

課程時間共九小時,分星期六與星期日兩天上課。以下為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星期六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資產配置的理由
10:00-10:50          
資產類別介紹1 
11:00-12:00          
資產類別介紹2  Q&A

12:00-13:30                  午餐與休息

星期六下午

13:30-14:20          如何決定資產比重與投資工具的選擇
14:30-15:20          
報酬率預估(歷史經驗與目前狀況) 
15:30-16:30          
資產配置範例                                        Q&A

星期日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定期投入方法(定期定額與定期定值)
10:00-10:50          再平衡與生命週期投資                               
11:00-12:00          投資組合的改進空間與資產配置的障礙 Q&A  

閱讀全文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5四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5四月在高雄舉行的“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參加者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5七月19日台北班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5七月26日台中班

綠角感言:

當初在編寫“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我發現,資產配置不僅是一個在資產累積階段可以使用的方法,資產配置對於退休提領也可以提供很好的解答。

高低風險資產搭配,取得成長性與穩定性。持有兩個以上的資產,在單一資產表現不良之後,可以有從其它資產取得生活費的機會。可以在設定一個初始提領率之後,年復一年的讓提領金額跟上通膨,維持生活品質。而且還很有機會在連續30年以上的期間,都帶來穩定的現金流。

除了解說如何以資產配置的方式管理退休資產與產生現金流之外,“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也對許多誤區進行說明。

譬如,怎樣的股債比對退休是不合適的。怎樣的初始提領率是太高。怎樣在每一年的退休提領時,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提太多錢出來。假如是,要如何修正。匯率風險的處理方法。還有使用高收債、高股息股票這些常見方法,有什麼風險,會付出什麼代價。

很高興可以得到許多朋友的認同。我會持續的透過講座與課程,分享退休投資重要知識。

謝謝每一位參加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課後問卷回饋:

很貼近實際要運用退休金的實務。應該可以照表操課的內容。” 洪小姐


課程好充實,循序漸進說明從資產到現金流如何準備與配置,提領方式更是讓現在的自己能為未來的自己預作合適的準備、提升退休安全感。謝謝講師精闢且務實解說及團隊夥伴課程協助。” 蔡小姐


“1.補強退休藍圖的細節
2.花費比率(這是之前不知道要算的)
3.三低【低內扣、低提領率、低花費比率】
4.不用買XX險、XX險 ” 匿名朋友


矯正社會上常見的投資、退休準備迷思。” 洪先生


“1. 退休資產的管理方式、如怎樣調整配置、如何做提領與再平衡、如何在股災中維持資產的狀態、如何檢驗提領率等
2. 幫助我可以細節的思考通膨、匯率、稅金、繼承等問題
3. 資產配置的想法與邏輯再次被強化。” 王先生


“很愛老師的思考邏輯,老師的數據整理是用EXCEL做的,並做了很多數據分析的工作。” 蔡先生


“瞭解了股債配置的重要性,因為沒上課之前我是大部分資產都放在股票市場。但最近恰逢股災,才知道原來也應該適當的調整配置比例。才不會重創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回復原本的財富。” 匿名朋友


具體告知投資組合及實際狀況帶入,證明理論是否正確。” 許小姐


用數據化的方式,提供我一套對於未來退休規劃更具體的目標和自我監控方式。” 張先生


“很有實用價值,雖然美股,對我很陌生,但從課堂上聽到的是觀念,我有受益。下午的退休與保險、提領策略,投資組合的觀念,是很重要的心法。” 洪小姐




閱讀全文

指數化投資是長期贏家策略---SPIVA Scorecard 2024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以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生活費可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單靠配息來支應生活費會有怎樣的風險。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想瞭解如何應用資產配置原則,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想深入掌握債券,瞭解央行利率政策與債市殖利率的關係、去冒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是否值得,與如何看懂債券報價,進行比價,歡迎參加《全新》債券啟示錄)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標普公司從2002起,每年發行一份名為SPIVA計分卡(SPIVA Scorecard)的報告。SPIVA是S&P Indices versus Active,”標普指數跟主動型基金對比”的縮寫。

該報告詳細整理各資產類別的主動型基金與對應的市場指數相比的成果。

該研究的特點在於選用合理的對比指數與處理生存者偏差。這些特點,可參考之前的文章 SPIVA Scorecard 2019告訴投資人的兩件事

今年(2025)發表的SPIVA計分卡,是統計到2024年底的最新成果。

最一開始有這樣一張圖表。顯示自2001以來,每一個單一年度,美國大型股主動型基金落後標普500指數的比率。

2024跟2023年的美國股市有類似的地方。這兩年美國股市都交出單年二十幾趴的報酬。這兩年的上漲,也大多是由大型股帶來的。

大型股表現特別好,所以可以預知,大型股主動型基金表現落後大型股指數的比率會上升。

因為大型股指數會很純粹的由大型股組成。但大型股主動型基金,就未必完全投資大型股。經理人可能會加入一些中小型類股。

假如背景環境是大型股勝過中小型類股,那麼加入表現落後的股票類別,會拖累報酬。

報告一開始是這樣的圖表:

最右邊的橘色長條是去年(2024)的狀況。長條上方寫著65,代表去年有65%的美國大型股主動型基金,績效落後指數。

小型股主動基金勝過小型股指數的比率會提高。因為小型股指數會完全由小型股組成,但是小型股主動基金經理人可能會買一些中大型類股。在大型股表現較好的環境中,對小型股主動型基金有利。

實際數字支持這個論點。2024這一年,只有30%的小型股主動型基金落後指數。

除了過去一年的狀況,SPIVA報告也統計了長期的情形:

上表代表終止於2024年底的二十年期間,所有主動型美國股市基金、大型股基金、中型股基金、小型股基金,落後對應指數的比率。

可以看到四個類別的基金,全都是九成以上落後對應指數。

投資國際股市的基金也是類似的狀況:

上表列出四個類別的基金,包括全球股市基金,國際股市基金、國際小型股基金,與新興市場股票基金。

最右邊一欄代表過去二十年,國際小型股基金與與新興市場股票基金分別有73%與95%落後對應指數。

全球股市基金與國際股市基金則有過去十五年的資料,分別是92.5%與88.25%落後對應指數。

不只勝過市場不容易,一支主動型基金能否長期存活在市場上,也是不小的挑戰。

上表列出各種美國股市主動型基金,在20年期間的存活率。可見最右邊的欄位,不論類別,都是三十幾趴存活。也就是20年期間,已經有大約2/3的主動型基金消失了。

這次年度報告的第一頁就有這樣的文字:

“Across asset classes, underperformance rates typically rose as time horizons lengthened….Over the 15-year period ending December 2024, there were no categories in which a majority of active managers outperformed.”

可譯為:

“各種不同資產類別的基金,落後指數的比率有隨時間拉長而增加的趨勢。…在終止於2024十二月的15年期間,不論什麼類別,主動型基金都無法大多勝過指數。”

15年對一位投資人通常不會是投資的完整期間。從25歲開始工作,到60歲退休,就35年了。60歲退休之後,也還有幾十年的退休期間要繼續投資。

與其想著自己可以挑出40年後,仍然存在且同時勝過市場的基金,何不就採行幾乎確定會名列前茅的指數型基金呢?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