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化投資工具與境外基金績效比較(Comparison of ETF and Off-Shore Mutual Funds in Taiwan,2021年更新)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對於全球股市各主要區塊,可以使用美國掛牌的低成本ETF進行投資,也可以透過國內業者代銷的高成本境外基金來投資。兩者長期投資的成果如何,本文進行比較。
這三大區塊的股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分別以投資美國股市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美股代號:VTI)、投資歐洲已開發股市的Vanguard FTSE Europe ETF(美股代號:VGK)與投資全球新興市場股市的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美股代號:VWO)為範例。
(Vanguard FTSE Pacific ETF (美股代號:VPL)未納入比較。因為VPL同時投資日本跟紐澳。境外基金較少如此投資。)
與指數化投資工具進行比較的,是在台灣販售,投資各地區大型均衡股的境外基金。
比較時間為終止於2020年12月31日的十年期間。
各地區境外基金的績效資料來源是台灣晨星網站。
首先是美國股市的比較表:
排名 |
基金名稱 |
十年年化報酬 |
1 |
VTI |
13.78% |
2 |
摩根基金-JPM美國智選 |
12.46% |
3 |
富蘭克林高成長基金 |
12.28% |
4 |
宏利環球美國股票基金 |
11.89% |
5 |
貝萊德美國靈活股票基金 |
11.42% |
6 |
駿利亨德森英達美國重點基金 |
11.39% |
7 |
柏瑞環球美國大型資本研究增值基金 |
11.37% |
8 |
美盛凱利美國增值基金 |
11.02% |
9 |
鋒裕匯理美國鋒裕基金 |
10.97% |
10 |
鋒裕匯理美國研究基金 |
10.80% |
11 |
施羅德美國大型股基金 |
10.76% |
12 |
柏瑞環球美國研究增值核心股票基金 |
10.55% |
13 |
富達美國多元基金 |
10.37% |
14 |
法盛漢瑞斯美國股票基金 |
10.27% |
15 |
資本集團美國投資基金 |
10.15% |
16 |
晉達環球美國股票基金 |
9.71% |
17 |
美盛凱利價值基金 |
8.76% |
接下來是歐洲股市的比較表:
排名 |
基金名稱 |
十年年化報酬 |
1 |
MFS全盛歐洲價值基金 |
9.17% |
2 |
MFS全盛歐洲研究基金 |
7.03% |
3 |
晉達環球歐洲股票基金 |
5.98% |
4 |
VGK |
5.74% |
5 |
摩根基金JPM歐洲智選基金 |
5.67% |
6 |
摩根JPM歐洲基金 |
5.59% |
7 |
資本集團歐洲成長及收益基金 |
5.45% |
8 |
瀚亞投資泛歐股票基金 |
4.96% |
9 |
鋒裕匯理領先歐洲企業基金 |
4.88% |
10 |
宏利環球歐洲增長基金 |
4.29% |
11 |
霸菱歐寶基金 |
4.15% |
12 |
柏瑞歐洲股票基金 |
3.58% |
13 |
先機歐洲股票基金 |
2.97% |
最後是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的比較表:
排名 |
基金名稱 |
十年年化報酬 |
1 |
富達新興市場基金 |
6.00% |
2 |
摩根-JPM全方位新興市場基金 |
5.64% |
3 |
摩根-JPM環球新興市場機會基金 |
4.83% |
4 |
貝萊德新興市場基金 |
4.43% |
5 |
普信全球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 |
4.30% |
6 |
瑞萬通博新興市場基金 |
3.96% |
7 |
景順開發中市場基金 |
3.95% |
8 |
安本標準新興市場股票基金 |
3.88% |
9 |
施羅德新興市場基金 |
3.76% |
10 |
VWO |
3.13% |
11 |
荷寶新興市場股票基金 |
3.10% |
12 |
羅素新興市場股票基金 |
3.06% |
13 |
愛德蒙得洛希爾全球新興市場基金A |
2.99% |
14 |
鄧普頓新興市場基金 |
2.92% |
15 |
霸菱全球新興市場基金 |
2.64% |
16 |
安盛環球-泛靈頓新興市場基金 |
2.42% |
17 |
DWS全球新興市場股票 |
2.17% |
18 |
匯豐環球新興市場股票基金 |
2.05% |
19 |
歐義銳榮新興動力股票基金 |
1.81% |
20 |
法巴新興市場股票基金 |
1.58% |
21 |
MFS全盛新興市場股票基金 |
1.55% |
22 |
柏瑞環球新興市場精選股票基金 |
1.45% |
23 |
美盛QS新興市場股票基金A |
-1.36% |
這些比較表有些重要特性。
第一,這是十年期間仍存活在市面上的基金的比較表。
假如一樣看美國、歐洲與新興市場這三個地區的股票型境外基金,但年限換成一年期,那基金數量會多很多,高達五六十支以上的基金。
隨著時間經過,表現不好的基金規模縮小被清算,或是國內業者不願繼續代理,退出市場。時間拉長,存活的基金會愈來愈少。
所以,上述的比較表容易讓人以為選到勝出的基金很容易。
譬如新興市場基金列表,就是23支基金,有9支勝過市場。好像很容易選到。
不。當初在十年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有60支新興市場基金。你如何判斷與選出未來十年會勝出的那幾支基金呢?
上述列表也會讓人低估指數化投資的勝出幅度。譬如新興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十年績效排名,是23支基金中的第10名。其實是存活基金中的第10名。
假如納入那些消失與被合併的基金,排名可能像是60支基金中,排名第10這種成果。
第二,市場報酬決定投資成果的”基調”。
譬如美國股市過去十年有13%的年化報酬,表格中的美國股市基金,長期年化報酬就是九趴到十幾趴之間。
譬如歐洲股市的年化報酬近於6%。歐洲股市基金的年化報酬就是3-9%之間。
主動投資的報酬,就是圍繞在市場報酬附近。
這可以用來破解一個常見的迷思。
Labels: ETF實戰績效與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