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事故.保險.理賠.維修.訴訟處理”讀後心得---開車的代價

上表是行政院衛生署統計,民國90到97年,各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

最高數目是民國90年的4787人,以一年365天計算,平均每天死亡13.12人。最低數目是民國97年的3646人,平均每天死亡9.99人。

這還沒計入因交通事故重殘的人數。

當我們買全台只有一兩人會中的大樂透,還期待自己會中獎時,卻不曾考慮開車上路遇到嚴重事故的可能性,那是一種說不通的矛盾。

當我們為單次空難事故造成的幾百條人命損傷感傷不已時,我們卻對這種每天殺10人的陸上交通意外,付出太少關注。

譬如2011年三月11日的日本大海嘯造成二萬人傷亡,上表數據顯示,台灣每年約有四千人因車禍死亡,等於有一個日本大海嘯五分之一規模的災害,年年在台灣上演。

這就讓我想到黑天鵝書中第八章提到的,美國Katrina風災後,政治人物上演感人的”誓言重建”秀。但錢從那裡來?錢不會憑空生出來。政府必需從它處挪用,可能是糖尿病防治經費、可能是癌症研究經費。電視上你看不到在病房中垂死的患者,你會看到大災難的受難者。但很可能,前者所罹患的疾病,比電視上的大災難,殺傷力要強得多。

交通事故,就是現代社會中,默默進行、沒人注意的大災難。使用動力交通工具,代價真是不小。但我們卻忽略這些驚人的數字,或是天真的以為自己出門不會遇到車禍。當夜店一把火燒死人,大家對公共安全突然都甚有警覺時,我們對於政府是否已對這些驚人的交通傷亡提出對應作為,卻是相當輕忽。

能否杜絕這些災難。可以的,最極端與徹底的方法就是大家都不要開車,也不要騎機車就行了。

但這是不可行的。想想一個沒有動力車輛的社會會變什麼樣子。以前清朝的台灣巡撫,從台北到高雄,要花幾天的時間?

不使用動力車輛,我們的社會會損失機動性,生產效率會嚴重衰退。為了經濟與方便性,我們使用動力車輛,並以付出人命為代價。

有時,人命無價的說法,往往是過於高意的宣稱。人類常為了一些事情,願意以人命做為代價。交通意外的傷亡,就是為了獲取高度機動性所付出的代價。

好吧。既然目前社會,我們已經無法停止使用汽機車,那就好好的用吧。

除了期待交通事故能得到與它造成的傷亡等級相匹配的社會注意與政府應對外,身為一個機動車輛使用者,也需要為意外的可能做好準備。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汽車事故.保險.理賠.維修.訴訟處理”讀後心得---正確的汽車保險概念

“汽車事故.保險.理賠.維修.訴訟處理”讀後心得---常見的車險迷思

閱讀全文

祝柏格先生生日快樂活動(Happy Birthday to John C. Bogle)

最近綠角收到一封讀者朋友來信,問我柏格先生的收件地址,因為他的生日快到了,想寫一封賀卡給他。

也是這位朋友提醒,我才想到在五月八日,也就是今年的母親節,柏格先生就要歡度82歲大壽啦。

約翰‧柏格先生(John C. Bogle),指數化投資的先鋒與導師。不僅以指數型基金為基金業寫下新的篇章,他的投資概念也啟迪了新一代的投資人。綠角本身深受影響。在許多知名的美國財經作家與金融從業人員身上,也可以看到明顯的指數化投資思維,譬如 William Bernsetin (威廉‧伯恩斯坦), Jason Zweig (傑生‧史維格)、 Richard Ferri Larry Swedroe等。柏格先生對基金業收費過高過度注重行銷的批評,完全是直中要點。

每當我對投資概念有所遲疑,對台灣的投資環境進步緩慢感到氣餒時,我只要翻開柏格的著作或講稿,那簡單到具有強大說服力的投資論述,那在金融界走過半世紀不曾改變的理念,就會讓人再次感到熱血澎湃。

我也要寫封賀卡。有興趣的投資朋友,一起來寫吧。綠角在此提供柏格先生的收件地址:

John C. Bogle

Bogle Financial Markets Research Center, V22
c/o The Vanguard Group
P.O. Box 2600
Valley Forge, PA 19482-2600, U.S.A.

這是柏格在Vanguard主持的金融研究中心的地址。寄到這裡,柏格先生就會收到了。

柏格先生假如在生日這天,得知太平洋彼岸,一個名叫Taiwan的島上,也有一群深信指數化投資的人,他一定會覺得這是今年最令人感動的生日禮物之一。

我們一起來準備這份禮物吧~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柏格先生的卡片(A Letter from Our Mentor)

Vanguard, The Ship, The Company and The Experiment

Bogleheads Investment Forum

閱讀全文

“汽車事故.保險.理賠.維修.訴訟處理”讀後心得---常見的車險迷思


這本書精采之處,在於破解許多車險常見迷思。

譬如車體險沒出險,就免費烤漆。這樣不是很好嗎?

所謂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免費烤漆”的代價,是用出險紀錄換來的。因為有出險,所以日後保費會變高。理賠人員與業務員還可能在這裡面上下其手。譬如明明只烤兩片,卻幫你登記出險三次、共烤15片。多的”額度”,還可以留下來以後業務自己用,或是給其他客戶用。這個帳,當然都是由享受”沒出險免費烤漆”的呆頭鵝車主出啦。有些黑暗面,真的是人家不說,車主都不知道。

還有以為有保車險,出事之後,就通通丟給保險公司的作法。這也不對。在面對受害者時,自己身為車主其實也應該去參與、去面對。你愈逃避,對方就會愈不爽。愈不爽,就愈可能提出高額求償或告上法院。簡言之,就是車禍發生了,造成對方身體或財物的損失,自己也應誠心誠意的出來面對對方。有這樣的態度,事情會好解決的多。不要以為保險公司出面,就會解決一切。

書中也有對車廠提供的修復報價與業務員刪減之間的攻防,以及那裡有上下其手的空間,提供了詳細解說。

還有”肇事逃逸”的解說也是相當重要。就算在事故中自己沒錯,是對方撞上來的。但只要有人受傷,就應該下車查看,提供救護。譬如你開車,有機車騎士從後面追撞你,然後倒地。就算你完全沒錯,還是應該下車查看。

這條法律的目的,是要確保車禍傷者可以適時得到援助。其實,在事故當下,讓自己的良心決定該做什麼,那通常就不會再觸及其它法律罰責了。

在第四部分中,龐德先生提出非常現實的開車建議,那就是開車要跟在爛車後面,好車前面。因為假如你不甚追撞前方車輛,爛車好賠。假如後方好車追撞你,因為車主已經買得起好車,賠償能力大多沒有問題。真的是很現實,但又不禁讓人點頭稱是。

這本書對事故處理,法律程序,都有相當淺白易懂的說明。對開車一族,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汽車事故.保險.理賠.維修.訴訟處理”讀後心得---正確的汽車保險概念

“汽車事故.保險.理賠.維修.訴訟處理”讀後心得---開車的代價

平民保險王讀後感續1---險種大PK

閱讀全文

“汽車事故.保險.理賠.維修.訴訟處理”讀後心得---正確的汽車保險概念


這本書有三位作者,分別是有保險背景的劉鳳和先生、明瞭汽車維修相關細節的龐德先生,以及法律專家姜智逸先生。

初次買車的朋友可能都有過一個相同的體驗,那就是要挑那些車險來保,保到多少額度,幾乎是和選那台車一樣複雜的問題。很多人已經在比較汽車方面投入太多精力,實在沒有多餘的時間再去研究汽車保險,於是就直接交給業務員,以高額的”全險”,了結這個問題。

這本輕薄短小、內容扼要的書,對於這個問題,提供明確簡單的解答。

在車險這部份,作者先從強制險講起。強制險是一定要保的,絕不可以心存僥倖,不去投保。但很多有強制險的車主,卻又不太明白這個險種到底保了些什麼。作者花了一些篇幅來解釋。簡單的說,強制險提供車禍受害者(不是肇事者),傷害醫療20萬,殘廢與死亡160萬的理賠(殘廢依程度分級給付)。

強制險大家都要保,沒有問題。會造成困擾的,是任意險。所謂任意,是與強制相對。強制險一定要保,任意險可隨你意,可保可不保。任意險包括竊盜險、車體險、第三人責任險,零件失竊險等。問題就出在,要保還是不保,保到多少額度。

要解決任意險這個看似複雜的問題,我們可以回到一個最簡單的起點,那就是保險的初衷。為什麼要保險,保險是做什麼的?

保險為的是確保難以承擔的財務後果不會發生在你自己或是家人身上。

譬如壽險。為的就是怕一家之中,賺取收益的經濟支柱意外死亡,造成身後親人生活頓失依靠的困境。

車險也是一樣的道理。想想看,開車有可能帶來那種無法承擔的財務後果?

是車子撞壞要大修,還是車子被偷不見了?這會造成一些財務負擔沒錯,但既然車主已經買得起車,這種損失,一般是可以承擔的。

開車最嚴重的後果,是撞傷或撞死他人。這會面臨很嚴重的理賠問題。特別是將一個年輕人撞成毫無工作能力的人時,求償金額會非常可怕。

書中舉了兩個實際判例。這種狀況要賠償對方工作年限的收入損失,還要賠償長期看護費用。假如把一個25歲的年輕人撞成植物人,簡單算一下,每月2.5萬的工作收入損失,加上5萬的看護費,假設賠到65歲,共40年。那就要付出(2.5+5)*12*40,等於3600萬。這才是真正恐怖的地方。這才是所謂”難以承擔的財務後果”。

所以任意險的重點,不在於車體險或竊盜險,而是在第三人責任險。作者建議,人身賠償一定要保到最高保額1000萬。就算保到1000萬的額度,也不過每年幾千塊的支出。許多人為了愛車,車體險保到乙式、甲式,每年花幾萬塊在車體險上,卻不願意用幾千塊保高額的第三人責任險,這是一種本末倒置。

所以作者很明確的點出任意險的規畫,應以第三人責任險為優先(其它順序,還請參閱書中說明)。

沒有足夠的第三人責任險,萬一出事。不僅自己賠不起對方,身陷財務泥沼。受害者家屬也得不到足額的賠償,損失一個人的工作收入,還多出長期看護費用支出。一場車禍,毀了兩個家庭。就是這樣來的。這會是社會的悲哀與損失。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發生,請一定要保足第三人責任險。這絕對是開車者應負的社會責任。

開車上路,就是開一台潛在兇器在路上跑。以為自己不會出事不會帶來保障,事先做好準備,才是保障。


後記:看完之後覺得,假如這本書早點出,自己當初買車要保險的時候,就不用花那麼多時間”上網做功課”。這本書看一看,觀念就都具備了,事情也解決了。所以我不僅自己有一本,還買了一本送給最近要第一次買車的親人。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汽車事故.保險.理賠.維修.訴訟處理”讀後心得---常見的車險迷思

“汽車事故.保險.理賠.維修.訴訟處理”讀後心得---開車的代價

車禍理賠出險詳細流程

屋主一定要懂的險種--地震險(Earthquake Insurance)

生命的價值---談死亡保險的用途(The Value of Life)

平民保險王讀後感---從利率談起

"小資保險王"綠角推薦序---當個保險的精明買家

"平民投資王"綠角推薦序---不計較金錢,賺更多

閱讀全文

匯率三角題

使用海外券商的投資朋友,在台灣使用的是台幣,美國的投資標的通常以美金計價。而這個投資工具,可能投資歐洲、拉美,等根本不是使用台幣,也不是使用美金的國家。這其中的匯率問題,會讓人覺得有點腦筋打結。其實問題沒有那麼困難,我們先來看個假想例子。

有三個國家。甲國使用A貨幣,乙國使用B貨幣、丙國使用C貨幣。

假設甲國有個投資人小明,投資一支在乙國上市發行,以B貨幣計價的基金。這支基金投資丙國的資產,假設是以C貨幣計價的丙國公債。

假設在小明開始投資的那天,ABC三種貨幣的匯率是1:1:1,三者等值。小明將一萬元的A貨幣,換成一萬元的B貨幣,然後買進基金。基金持有價值1億C元的丙國公債。換算成B貨幣,基金資產總值也是1億B元。


過了一年之後,假設這支基金投資的丙國公債完全沒有漲跌。一年前基金手上價值1億C元的丙國公債,到今天價值仍是1億C元。但是,C貨幣對B貨幣升值。原先兩者是1:1,現在變成1.2B元才能換1塊C元。也就是每一塊C元,值1.2B元。所以基金手上價值1億C元的丙國公債,換成B貨幣計價的話,那有1億2千萬B幣的價值。基金以B貨幣計價,有20%的報酬率,這完全是C貨幣對B貨幣升值所帶來的。(假設基金沒有進行外匯避險)

那小明以本國貨幣,也就是A貨幣,計價的獲利呢?

那要看A貨幣的匯率。

假如這一年來,A貨幣也對B貨幣升值,幅度也是20%。也就是說每一塊A元,值1.2塊B元。那麼小明持有的基金,雖然從1萬B元成長為1萬2千B元。但假如他這時候將B元換回A元,這1萬2千B元,剛好等於1萬塊A元。也就是他當初投入的金額。也就是這一年的報酬率為0%。為什麼?因為A貨幣對B貨幣升值20%,C貨幣也對B貨幣升值20%。所以A與C的匯率,仍然是1:1,維持不變。匯率在這個投資中,未帶來任何損益。

也就是說,雖然小明透過乙國以B貨幣計價的基金投入丙國市場。但匯率到底帶來正面或負面影響,最終的決定因素,仍是在於本國的A貨幣與目標國的C貨幣間的匯率變動。不在於計價貨幣B相對於其它貨幣的漲跌。

從上面這個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對於台灣的美國券商投資人來說。只要你使用的投資工具沒有進行匯率避險(大多美國的國際投資工具是沒有採行匯率避險的),那麼美元下跌,只會對你投資的美國資產,譬如美國債券、美國股票等,產生負面影響。美元下跌(或是上漲),跟你透過美國註冊基金與ETF,投資歐洲、拉美,亞洲等,都沒有關係。在這方面真正有關係的匯率是,台幣與這些投資目標國貨幣的匯率。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美國券商投資的匯率風險(Currency Risk When Investing with US Brokerage Account)

基金的計價幣別

外匯避險

閱讀全文

Firstrade推出10支ETF免費交易服務(10 Commission-Free ETFs of Firstrade)

Firstrade最近推出十支ETF免費交易的服務。活動詳情可見這個網頁

這十支ETF中,可以隱約看出券商選擇它們的邏輯。首先是股市與債市方面,分別提供對應於短中長期債券,與大中小型類股的ETF。

Vanguard Long Term Bond ETF
Vanguard Intermediate Term Bond ETF
Vanguard Short Term Bond ETF
以上這三支分別是長期、中期與短期美國債券的ETF。

Vanguard Dividend Appreciation ETF
iShares S&P 500 Index Fund
iShares S&P Midcap 400 Index Fund
Vanguard Small Cap Growth ETF
這四支ETF,頭兩支是美國大型類股ETF,後兩支分別是中型股與小型股ETF。大型股與中型股的ETF都是混合型的,但小型股ETF是成長型的。這我就不清楚為什麼小型股ETF會如此選擇。

除了以上七支之外,另外三支ETF比較貼近近年來的投資主流,那就是新興市場、中國市場與原物料。分別是以下幾支。

Vanguard Emerging Market ETF
iShares FTSE/Xinhua China 25 Index Fund
PowerShares DB Commodity Index Tracking Fund

這十支ETF選得還蠻精要的。

自從去年美國券商開始推出免費ETF交易活動後,我們看到愈來愈多券商加入戰局。從Fidelity、TD Ameritrade、Vanguard,到現在Firstrade也推出了免費交易的ETF。

選擇美國券商這個投資管道,最初始的理由,除了它們可以提供比台灣本地更好的投資工具與服務外,這幾年的使用經驗,讓我發現了美國券商的另一個好處。那就是在競爭下,對投資者愈來愈好的服務與愈來愈低的費用。

在投資工具方面,我們看到ETF與基金業者,在競爭下調降總開銷。

在券商方面,我們看到各家券商推出愈來愈豐厚的開戶優惠與費用減免。

在美國這個環境,投資人可以確信,各家金融業者幾乎一定會用更好的服務與更低的費用,爭取客戶。

相較之下,台灣呢?有多少投資人還在等台灣本地出現免佣基金,或是經理費小於1%的主動型股票基金嗎?或者換個問題,還有多少台灣投資人,根本不知道原來買基金可以不用交一分一毫的手續費,也不知道原來基金經理費除了1.5%之外,還有其它選擇?

我很慶幸,我知道有其它選擇,也已經不必再等了。而且我相信,每一位台灣投資人,都值得知道有其它選擇,也有權力做出自己的選擇。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我的選擇,我的背叛

為什麼要開海外券商交易戶

海外券商Firstrade開戶步驟詳解

海外券商Firstrade的匯費補貼(Wire Transfer Fee Rebate by Firstrade)

TD Ameritrade開戶步驟詳解(How to Open a TD Ameritrade Brokerage Account)

閱讀全文

晨星文章閱讀指南(Introduction to Morningstar Articles)

美國晨星網站是我剛開始投資時,就在瀏覽的網路資料。到現在,我還是有定期閱讀晨星文章的習慣。從中,我學到非常多的基金與ETF相關知識。這是一個很有可看性的資料來源。這篇文章分享一個基金投資人檢選晨星文章的心得,希望對於想要閱讀英文相關資料的投資朋友有所助益。


晨星主頁面的最左欄,就是文章列表。最近幾篇文章會有簡短的摘要。我們可以直接點選左欄下方的”More Articles”,就會進入文章列表畫面,如下圖:
這個表格是以時間先後列出文章。最左邊是文章標題(Title),中間是分類(Collection),右邊是作者(Author)。

一般我是先由文章分類進行第一步篩選。我幾乎一定會看的分類包括Fund Spy、ETF Specialist與CEF Weekly。這三類文章,分別針對開放型共同基金ETF封閉型基金,剛好就是所謂”基金” 的三種類別。我對基金最有興趣,所以專看這三類文章。

綠角的部落格雖然大多是談開放型基金與ETF,但我一直覺得封閉型基金是個很有趣的基金種族,有它獨特的運作方式與特性。雖然自己沒有投資CEF,也少寫文章談,但我仍從閱讀封閉型基金的文章中得到不少樂趣。

有的分類則不一定會看,譬如The Short Answer與Investing Specialist。這兩類別的文章,我會再看一下標題,假如是覺得有興趣的文章,再點進去閱讀。這兩個類別有時會出現一些觀念很好的個人理財相關文章,譬如退休規劃、保險、年金等等。

Fund Times這個類別我大多會看,但它的內容比較像新聞報導,講說那支基金換經理人,那些基金調整費用,那家基金公司預計推出新產品等等。就像看報紙一樣,輕鬆瀏覽過就可以了。

在此分享一點個人的閱讀習慣。每一篇我看過的晨星文章,我會在一個Word檔中寫下它的標題與連結,然後下方再寫下這篇文章的摘要或是閱讀時的感想。我覺得這樣整理過後,不僅能讓內容在腦海中留下更深的印象。日後假如我想針對某主題進行查詢時,手邊也會有很好的資料支援。

晨星文章數量龐大。除了基金之外,還有給股票投資人看的Stock Strategist,給債券投資人看的Bond Strategist,還有給想要貼近市場脈動的人看的Market Update。試圖閱讀全部的文章,恐怕會是一個全職工作。投資人一般從中選擇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就可以了。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如何取得美國晨星免費基本會員資格(Registration for Morningstar Basic Membership)

晨星使用指南---基金搜尋與資料解讀(How to Use Morningstar)

晨星使用指南---基金搜尋與資料解讀續(How to Use Morningstar)

晨星新基金評級系統—分析師評等(Morningstar Analyst Rating for Funds)

綠角閱覽室(Greenhorn’s Reading Room)

投資,該看什麼?

閱讀全文

綠角的基金8堂課今天66折


今天”綠角的基金8堂課”,在博客來以66折出售,只要185元。優惠只有一天。想買書的朋友,可以考慮利用這個機會喔。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的基金8堂課”自序-投資如開車,安全擺第一

“綠角的基金8堂課”作者導讀1--風險詳解

“綠角的基金8堂課”作者導讀2--劣等方法與次等基金

“綠角的基金8堂課”作者導讀3--定期投資與資產配置

綠角中文書局

閱讀全文

綠角將於4/24寶來投資講座中發表演說

寶來投信預計將於4/24(星期日),於誠品信義店6F視聽室,舉辦”掌握指數投資技巧 多資產配置全方面策略”理財講座。會中共有三位講者,分別是寶來投信總經理劉宗聖先生,協理譚士屏先生,與綠角。

講座時間是下午兩點到三點,每位講者發表約20分鐘的演說,會後並有Q&A 時間。有興趣的讀者與投資朋友,可以參考報名網頁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閱讀全文

30-Minute Money Solution讀後感---遺產規劃


30-Minute Money Solution最後三章的主題是遺產規劃。這是我看過的英文投資書籍中,對遺產規劃描寫最為詳細的一本書。

在一開始談遺產規劃時,作者就提到,雖然基本上這是一本教你如何理財DIY的書,但遺產規劃,作者不建議DIY,建議至少找一位專門律師合作,共同處理這個問題。

很多人對遺產有個錯誤概念,就是遺產規劃是有錢人才需要的,或是遺產規劃就是一堆複雜的避稅手段。但其實,確保身後遺產可以依自己的希望,交到指定的人或是組織的手上,也是一般人可以享有的理財服務。

遺產規劃方面交給律師,不代表自己就不用做功課。投資人還是要有點基本瞭解。

在閱讀過後,我終於知道在遺產執行方面,有四位關鍵人物,他們分別是:

閱讀全文

30-Minute Money Solution讀後感---難以實現的基本要求


30-Minute Money Solution雖以實做為主軸,但仍然可以看出一些投資觀念。

譬如在製定投資計畫白皮書(Investment Policy Statement)這章,作者建議了一些值得採用的一般準則,前三個分別是:

只買免佣基金
股票型基金內扣總開銷不超過1%,債券型基金內扣總開銷不超過0.75%
經理人任期五年以上

這都是一些很基本的,對於低費用投資工具與穩定經理人的要求。

Investment Policy Statement是在投資之前寫下的基本策略大綱。假如說投資人是在建立自己的投資國度的話,Investment Policy Statement可說就是建國大綱,立國根本。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作者認為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投資工具要求。

這三個準則,假如一個美國人採用的話,不會有實行上的困難。美國有許多免佣基金,也有許多內扣費用低廉的基金。但對一個台灣投資人來說,這三個準則,假如他不使用美國券商,只買台灣販售的境外基金與台股基金,幾乎是難以實現。

免佣基金?在那裡?

閱讀全文

30-Minute Money Solution讀後感---一本實用取向的理財書籍


30-Minute Money Solution的作者是Christine Benz。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早已知曉這位作者,因為她是美國晨星的Director of Persoanl Finance。

我有閱讀晨星文章的習慣。晨星網頁上文章數量龐大,必需有所取捨。我從兩個方向進行篩選。一是挑某類專欄的文章來看,譬如Fund Spy系列的文章我是一定會看(Market Update則是幾乎都不看)。另一則是看作者。Christine就是我一定會看的晨星作者。

在這本30-Minute Money Solution之前,我已經看過另一本晨星工作人員出的書,那就是Pat Dorsey寫的尋找投資護城河,也是相當具有可看性。但Dorsey本身是證券研究部主管,Christine則與基金投資較有關係。

30-Minute Money Solution的書寫結構與我之前看過的英文理財書籍完全不同。重點就在書名中的30-Minute。這本書將理財的各個工作拆分開來,形成許許多多30分鐘就可以解決的工作單元。每一章處理一個問題,分前後兩半。前半講概念,後半講實做。而且是步驟一、二、三、四、五….,一步一步的操作步驟。簡單的說,這是一本不僅教讀者該怎麼做,也實際秀給讀者看,步驟會是怎樣的理財書籍。

閱讀全文

大賣空讀後感---神功與基本功


在書中最後的章節裡,作者提到,這些當初看空次級房貸市場、事先知道市場遲早崩盤的人,是少數中的少數,鳳毛麟角般的一小撮人。但在事件發生後,這些看空者提到,「我不得不說,現在看到那麼多人說他們預見次貸風暴、大宗物資蓬勃發展、經濟低迷即將到來,讓我覺得很震驚。」

這個現象非常有趣。

大賣空這本書雖然一連舉出了三四個看空次貸市場的人,但他們在當時,都是孤獨的少數。結果次貸風爆過後,他們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主流。什麼主流呢?一堆宣稱自己早就看出市場趨勢,知道要早些離場,保有獲利的人所形成的主流。

我們一再發現,事後宣稱自己看對趨勢的人,總是為數眾多。

而這些看對趨勢的人,都剛好有許多方法,要教投資人,如何看對未來趨勢。

基本上,抓對一次正確的市場走勢,成為一個先知者,已經是非常不簡單的投資神功。但市面上這些投資大師,都把看對趨勢當成一種基本功。或者更正確的說,宣稱自己可以看對趨勢,才是在投資界立足的基本功。

看到市面上眾多的理財書籍或是電視節目,作者或是主角都宣稱自己輕鬆躲過2008年的全球股市下跌。我就會想,他到底是在練基本功,還是神功呢?

老實說,我不相信武俠世界中,路上隨便走走,到處都會遇到張無忌等級的高手。投資世界,居然是高手隨處可見啊。真可謂不可思議之奇景。

當貝瑞覺得很多人宣稱自己預見次貸趨勢而感到震驚時,投資朋友或許可以不必為這個反覆出現在投資世界的現象感到訝異。

大賣空書中還有一些有趣的地方。譬如次貸相關合約的兩方,因為各自訂價模型的不同,對於合約的價值,還有誰應該賠錢給誰,產生了爭議。就很像在賭場中,賭客宣稱自己贏了,但莊家說你沒贏一樣。直到市場最後出現無可爭議的反轉,才中止了這個紛爭。放空次貸者的勝利,來得非常艱辛。

書中的悲劇人物當屬摩根士丹利的債券交易員哈伯勒先生。他知道要看壞次貸市場,但卻沒想到狀況有多嚴重。他認為BBB級的CDO會有問題。他為了要維持持有這些部位CDS 的成本,於是出售一些AAA級次貸CDO的信用違約交換。想要創造一些收入來彌補支出。結果市場崩盤的時候,是連AAA級次貸CDO的價格都大幅減損。最後,這整筆交易計畫,以虧損90億美元做結。

或許,說哈伯勒先生是悲劇人物不很正確。虧的,是公司,是股東的錢。他自己在2006年拿到2500萬的紅利,2007年十月請辭獲準,再拿走幾百萬的紅利。

大賣空一書,對這些金融界的角色刻畫深入。他們之中的恩怨情仇,或許是比牽涉其中的金融合約,更引人入勝的地方。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大賣空讀後感---故事般的有趣情節

The Great Depression---A Diary讀後感1—大跌才知穩定可貴

適時進出的行與不行

聰明的可能(The Desire for Impossibility)

多準才夠---Likely Gains from Market Timing讀後感

閱讀全文

大賣空讀後感---故事般的有趣情節


這是一本以故事手法描寫2008年美國次貸市場崩盤的書。書中主角是幾位做空美國次貸市場的投資界人士。他們為什麼會有做空的想法、如何做空、他們與做多者間的角力,以及他們之間的關聯,形成全書的主軸。

這本書的感覺有點像散戶流浪記。兩本書的內容都很像小說。不過散戶流浪記講的是一個散戶投資人學到的理財心得,大賣空講的是最近這場金融風暴。

在次貸爆發的那段日子,我曾做過些努力,想要瞭解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寫成的相關文章包括談美國次級房貸問題不動產貸款證券化還有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等。

老實說,在瞭解這些金融術語與閱讀的過程中,我覺得這是一個頗為生硬的主題。能津津有味從頭到尾看完我這幾篇文章的投資朋友,恐怕也沒有幾人。對於次貸,很可能大家都有一個感覺,就是知道它是一個問題,但又覺得不是很瞭解。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作者用很簡單的語言,就把CDO、CDS這些看似很難弄懂的金融工具給解釋清楚了。在知道這些工具的運作原則後,讀者就可以知道,這些賣空的人是在打什麼算盤,然後跟著故事情節的推衍,很自然的就掌握了事件始末。

不過我會產生這種感覺有兩個可能,一是作者真的解釋得很好,另一則是,因為我有做過一點功課,事先已經對這些衍生金融工具有點瞭解,所以一看到作者的說明,就覺得很好懂。到底是何者,可能有待其他讀者的分享與心得了。

(以下有關於書中故事情節的描述。想要自行享受閱讀快樂,不想先知道結局的讀者朋友,請勿再閱讀下去!)

大賣空的幾位主角中,我最喜歡關於麥可‧貝瑞(Michael Burry)的描述。貝瑞有隻眼睛是義眼。這對他產生深刻的影響,或至少他以為自己的性格都是這隻義眼造成的。他無法雙眼正視看人,讓他不敢與人面對面社交。逃避外界的他,終日在自己的房間內,研讀晦澀的金融資料,終至卓然成家。這段因為一個眼睛的損傷,如何造成外貌的缺憾,再引起心理的不舒坦,終於對人的行為與思考產生重大影響的描述,已經很有小說的味道。

但日後在自己的兒子被診斷為亞斯伯格症(Asperger's Syndrome)時,貝瑞赫然發現,自己的行為特徵正是該症候群的典型。他以為自己是因為那隻義眼而與眾不同,其實他是因為有病而與眾不同。這個轉折,不僅讓故事中的主角錯愕,也讓讀者驚訝(這就是我前一段要寫警語的原因)。

貝瑞有趣的地方不只這裡。他成立傳人避險基金(Scion Capital)。這支基金的賣點,本來是他的選股能力。但在他愈來愈深入瞭解次貸後,他愈來愈有把握,放空次貸,很有機會可以大賺一筆。於是基金資產開始投入他深具信心的部位中。但很糟糕的是,在次貸崩盤之前,這個舉動嚴重拖累基金績效。

他要向投資人解釋,為什麼S&P500一年上漲10%,他卻賠了18.4%。為什麼在次貸崩盤前,基金要一直為持有的CDS付出保費(也就是一直虧損)。

投資人痛恨他,追問他的理由,或是直接劈頭罵他為什麼可以虧掉那麼多錢。連當初賞識貝瑞而投入大筆金錢的高譚資本,也要撤出資金。貝瑞知道,假如就在這個時候撤出,那就無法等到次貸崩盤的那天,也就看不到成果了。於是他還要想辦法,用些小技倆,阻止投資人贖回。

貝瑞最大的敵人,不是跟他做相反交易的對手,而是本應跟自己在同一條船上的基金投資人。

為什麼會這樣?老問題。又是看績效評斷的結果。很多投資人就是要看成果。成果不行,有時經理人真的是說什麼都沒用。到底有多少投資人能參透”績效”的參考價值?有多少投資人可以明瞭,就算是最傑出的經理人也可能會有輸給市場的時段。

對於經理人的信心,不應來自於績效,而是對他投資策略的瞭解。這就是為什麼,假如主動型基金,只拿得出績效來講,卻無法將投資策略講清楚,那就不值得投資(很抱歉的是,這正是市面上絕大多數基金的狀況)。這類主動型基金,不會讓投資人產生足夠的信心。買主動型基金,不是買它的過去績效,是買經理人的策略。根據績效來判定,是非常膚淺的投資行為。

所以投資人不知道貝瑞在做什麼,只看到他狂輸大盤的績效,自然氣急敗壞。基金經理人就像個駕駛,但後座有人在那邊指指點點,告訴他怎樣開會比較好。後座不是別人,正是資金的主人,也就是老闆。這個駕駛座,一定非常難坐。

最後次貸市場崩盤,貝瑞對了,基金獲利破表,但投資人靜默以對,沒有人感激貝瑞。這個現象也很好玩。我們已經知道,投資人會對自己過去的行為感到後悔與難過。在投資時認錯,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貝瑞的例子讓我們看到,投資人不僅不願意對標的認錯,投資人也不會願意向經理人認錯。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大賣空讀後感---神功與基本功

老千騙局(Liar’s Poker)讀後感---一個交易部門的興衰

"追債人(Bad Paper)"綠角推薦序--非典型的投資專家

相信績效,或是信任經理人?(Mutual Fund without Mutual Trust)

績效的真義(The Real Meaning of Performance)

Winning the Loser’s Game讀後感---投資的重點在不要輸,而不是如何贏

閱讀全文

2011三月回顧

此文回顧三月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的狀況。

三月最熱門的十篇文章依次是:
1. 基金通路酬佣揭露

2. “綠角的基金8堂課”自序-投資如開車,安全擺第一

3. TD Ameritrade開戶步驟詳解(How to Open a TD Ameritrade Brokerage Account)

4. 海外券商Firstrade開戶步驟詳解

5.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6. 免體檢壽險保單的優缺點(Some Thoughts on Life Insurance without Medical Exam)

7. 寶來富盈債券ETF概述(Polaris Taiwan Government Bond ETF,006202)

8. 海外券商投資報稅經驗—報稅表單填寫(Filing for Tax Refund with Form 1040NR)

9. 什麼是非居住在美國的外國人?(Who is Non-Resident Alien?)

10. 寶來台灣50基金概述(Polaris Taiwan Top 50 Tracker Fund、TTT、0050)

三月有好幾篇文章在談TD Ameritrade這家券商的開戶相關事宜,也引起不少讀者注意,使其開戶步驟與 Firstrade的開戶步驟都進入前五名。

值得高興的是基金通路酬佣揭露是三月排行第一。看來已經有愈來愈多投資朋友注意到,費用會引起嚴重的利益衝突問題。

前十名文章中有一篇舊文,那就是解釋Form 1040NR報稅表單填寫方法的文章。應是因為進入美國報稅期間,海外券商投資朋友需要這方面的參考資料。

很久沒有寫保險相關文章。三月份寫的免體檢壽險保單的優缺點(Some Thoughts on Life Insurance without Medical Exam)也引起不少注意。

三月最常搜尋進入此部落格的十個關鍵字,在去除綠角相關字詞後依序是:

美元指數
IRR
指數型基金
Firstrade
台灣50
ETF
資產配置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
IRA
ITIN

關鍵字與二月比較,有三個”新面孔”。一是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它在一月名列前十大關鍵字,在二月掉出榜外,三月重回前十。

很有趣的是IRA這個字。IRA在投資方面代表的是Ini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個人退休帳戶。我在部落格沒有寫過專文討論,因為這是美國人才可以開立的券商帳戶。我不知道讀者會搜尋到部落格的那個部分。

另外就是ITIN,這個關鍵字進入前十名,也很明顯是與最近的報稅有關。

訪客來源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英國與加拿大。與一、二月完全相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1二月回顧

2011四月回顧

閱讀全文

The Little Book of Safe Money讀後感續---本該如此或意料之外



談完現金後,作者爬上風險資產階梯上更高的一級,債券。債券投資這章,一開始就談到重點中的重點,”Don’t reach for yield”。債券投資,絕不是配息高、殖利率高,就是比較值得投入的債券。絕非如此。很多投資人買進高收益債的理由可能都有這個問題。

還有,投資界現在有很多人以為,自金融海嘯以來,各國政府採行貨幣寬鬆政策,必會引起通貨膨脹。於是便導出,一般債券在這種狀況下不值得投資的結論。他們似乎忘掉了,自房地產泡沫以來,採行寬鬆貨幣政策的日本,卻是陷入通縮的例子。而在通縮之際,傳統債券表現會比抗通膨債券要好。而所謂抗通膨投資工具,譬如原物料或房地產等,在通縮的環境下,恐怕也難有表現。

在投資界,許多看起來太直覺、太簡單的解釋,其實只是膚淺的說法。

投資靠的不是”未來一定會怎樣”的猜測,而是為各種可能做好準備的開放心胸。投資的正確心態,不是自以為能預測未來的自大,而是面對不可測的未來的謙虛。

接下來講股市投資,這一章的標題叫做”Stock for the Wrong Run”,明顯是針對Jeremy Siegel的大作Stocks for the Long Run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