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5四月12日高雄班開課公告
由於”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上次高雄開課已經是今年六月,而且持續有朋友來信詢問南部開課時間。
因此綠角預計將於2025年四月12日(星期六)於高雄,開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
北部想參加的朋友,可參考二月15日台北班。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詳細課程內容說明,請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內容介紹。
課程特色,可見綠角“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後心得與重點摘要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六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六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四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前言:
從1994 William Bengen發表”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一文與1998The Trinity Study發表以來,財經學界與投資業界已有共識,退休應採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roach)。
執行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然後採用一個提領策略定期從中提領。同時利用資本利得與配息來取得生活費。
一個合宜的投資組合與提領率可以有很高的機會,足夠的金錢,度過三、四十年以上的退休期間。
但許多投資朋友完全不知道這些二十幾年前就開始的研究成果,認為退休,就要買高配息股票、高配息債券。用配息支應生活費,只有配息才叫”現金流”。完全不知道總報酬投資法,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味追求配息可能反而帶來比較差的成果。
這個課程目的,是讓參加者知道如何將工作期間累積的資產,以穩健可行的方法,帶來退休期間的生活費現金流。
不僅要成功的提供長達三四十年的退休期間的生活費(而且有跟上通膨)。而且也要知道遇到負面狀況時,譬如退休期間遇到金融市場大跌,或單年花費比率過高時的處理方法。
開課日期:
高雄:
4月12號 星期六班
課程時間共六小時,以下為活動流程:
上午
09:00-09:50 退休投資該避免的三大誤區
10:00-10:50 投資組合與提領比率-歷史經驗
11:00-12:00 ETF實例驗證 Q&A
下午
14:30-15:20 投資組合建構與提領策略
15:30-16:30 投資組合監控與實務細節 Q&A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3---加薪為何反而會延後退休
(想全盤掌握債券知識,瞭解央行利率政策與債市殖利率的關係、去冒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是否值得,與如何看懂債券報價,進行比價,歡迎參加《全新》債券啟示錄)
(想瞭解如何應用資產配置原則,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以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生活費可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單靠配息來支應生活費會有怎樣的風險。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其實未必。加薪可能反而造成要晚才能退休。
怎麼會這樣?“Just Keep Buying”有詳細的說明。
我們先看一個假想範例。有個人年收入100萬。他的儲蓄率是50%。也就是每年他存下50萬,為退休做準備。
他每年花費是50萬。以傳統25倍單年花費做為退休金累積目標,那代表他會以存到1250萬為目標。
(25倍年花費,是4%法則的一個應用)
假設他的投資組合可得到4%的年化實質成長。每年投入50萬,那麼他會在第18年結束時,達到退休資產目標。
假如這個人在工作十年之後(第十一年開始),得到大幅度的薪資提升,從原本的每年100萬,變成每年200萬。請問他要將這多出來的每年100萬的收入,拿多少比率進行退休投資,才可以如原訂時程,再八年之後退休?
(原本是18年後退休,現在已過了十年,所以按原定計畫,就是再八年退休)
很多人會以為,本來儲蓄率就50%嘛。所以加薪的那100萬,也是存一半,花一半,就可按原定時程退休。
其實不對。
照原本的儲蓄率會延後退休。
因為加薪之後,年收入200萬,每年存100萬,花用100萬。假如在退休之後要維持相同的生活水準,那要存到2500萬。
這個人前面十年每年存下的錢,可以讓他在第18年達到目標1250萬。
現在目標大幅擴增,來到2500萬。那代表之前存下的每年100萬,對於要在第18年達到2500萬,是遠遠不足的。他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目標退休金額。
實際數字是,加薪之後,每年存下薪資增加部分的50%,還要再12年才會達到2500萬。
總計是22年,比原本預計的18年,延後了4年。
作者用這些數字強調,加薪之後,你可以多花一些,享受更好的生活。但要小心,不要做的太過。
因為加薪,除了代表你有更多的錢可以儲蓄與投資,但也代表你有更多的錢可以花。假如過於強調後者,不僅會造成退休資產目標大幅拉高,同時造成會相對較少的資金投入退休準備,結果就是,要工作更久。
加薪不是更早”不用為錢工作”的保證。重點在花費與儲蓄比率的拿捏。
假如這個人在加薪之後,想要跟之前一樣,希望再八年之後累積到目標資產價值。他要怎麼做呢?
他原本的收入100萬,有50%的儲蓄率,存下50萬。加薪的那100萬,不能只存下50%,要存74%,也就是74萬。
加薪之後,每年投入的金額要增長為124萬,才能順利的,再八年之後,達成自己希望的退休資產目標。
這個計算還有第二個反直覺的地方。就是愈高儲蓄率的人,遇到加薪,對於多得到的這份收入,要愈大幅度的加高儲蓄率,才能維持相同年限退休。
也就是說,本來就是低儲蓄率的人,對於加薪多得到的錢,也是要拉高儲蓄率,才能在相同年限退休,但不用拉高這麼多。
詳細的計算,還有本來的儲蓄率與加薪之後需要的儲蓄率的關係,書中有完整的討論與列表。
這是很有趣與值得深入瞭解的狀況。
投資時,很多事情用直覺去處理,會走上錯誤的路。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ETF關鍵報告”2024十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十月於高雄舉行的“ETF關鍵報告”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整體課程架構說明,可見“ETF關鍵報告”內容介紹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ETF關鍵報告” 2025一月5日台北班(剩1/3名額)
“ETF關鍵報告” 2025二月23日高雄班(開放報名)
“ETF關鍵報告” 2025三月16日台中班(開放報名)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課後問卷回饋
“綠角從投資的底層邏輯與原理,到理論與實際運用操作,很有條理與精闢的解說。” 吳先生
“我快複習完了,一邊複習一邊覺得很充實。以前只知道看別人寫的ETF年化報酬率,現在知道怎麼查了,很有成就感。” 林小姐
“謝謝本次精彩的課程,收穫良多。” 鄧小姐
“非常感謝老師精彩的課程內容,真的收穫良多。” 匿名朋友
“我同時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及“ETF關鍵報告”,兩天下來收穫豐富,解答了許多之前自己看書摸索的問題,謝謝您!” 李小姐
“更加認識ETF的區別。” 劉小姐
“講師條理分明。” 匿名朋友
“對ETF有全面與清晰的了解,謝謝。” 匿名朋友
“覺得最有收獲的是美國ETF的架構。” 張先生
“Learning about the different structures of ETFs.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I learnt a lot! ” 匿名朋友
綠角感言
這次有好幾位朋友提到,覺得很有收穫。
除了一些新手朋友之外,其實不少參加的朋友是有一點概念的,大略知道ETF是怎樣的一種投資工具。
但不少人可能就覺得”ETF就是這樣了,沒什麼好講的”
但其實,這些被直接忽略的部分,恐怕才是真的值得留意的地方。
譬如懂得ETF的實物交易機制,你就會知道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 (00929) 在這週被散戶大幅賣出,為何買方是大型法人。法人買那麼多ETF股份要做什麼?
不知道ETF有市價跟淨值兩種價格,恐怕也不會知道到底是要看市價報酬還是淨值報酬來衡量指數追蹤成果。
不知道影響ETF指數追蹤成果有多個因素,恐怕就會有”ETF內扣總開銷0.03%,就是一年落後指數0.03%”的錯誤觀念。
不知道良好ETF需要有那些特點與篩選標準,恐怕就只能跟隨大眾看法,大家都在說什麼標的,就跟著買。不知道這支ETF是否真的具有良好特性,假如市場上出現類似可替代標的要如何評估。
對一位投資人來說,假如ETF是未來幾十年會長期使用與投入的工具,這些先期知識的建立與投入,會是受用無窮的有用觀念。
很高興可以透過寫作與“ETF關鍵報告” 持續的為有興趣的朋友帶來更多相關知識。
我自己也在講述過程中,不斷更新與調整內容,找出最貼近實際需求的地方。讓參加的朋友,可以度過每分每秒都覺得充實的三小時。
感謝每一位參加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Bond ETF分析介紹(BNDX,2024年版)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Vanguard整體國際債券市場ETF,英文全名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Bond ETF,美股代號BNDX,於2013年六月4日成立。
BNDX追蹤Bloomberg Global Aggregate ex-USD Float Adjusted RIC Capped Index(USD hedged)。
該指數囊括全球各政府、政府相關機構與公司所發行的非美元計價債券。
BNDX同時囊括政府債與公司債,但以政府債為主,占比近八成。債券信用評等要求為投資級。
指數名稱中的”USD Hedged”字樣,代表BNDX會針對非美元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變化進行避險。目的在減低非美元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動影響。
BNDX的指數追蹤方式是採樣,持有6817支債券。比起去年的7119支債券減少近三百支債券。
BNDX每年內扣總開銷0.07%,與去年相同。
根據2024十一月美國晨星資料,BNDX資產總值626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290萬股。跟去年相比,資產總值增加121億美金,成交量也增加。
2024十月底資料顯示,BNDX追蹤的指數持有13554支債券,前七大組成國家與比重如下:
國家 |
比重 |
日本 |
12.7% |
法國 |
12.0% |
德國 |
10.6% |
義大利 |
7.8% |
英國 |
7.2% |
加拿大 |
6.7% |
西班牙 |
5.6% |
中國的人民幣計價債券在2019開始進入Bloomberg系列債券指數。Vanguard選擇降低中國占比的指數版本,BNDX的中國債比重不到2%。
該債券指數對於波動較大的貨幣與較低信用評等債券,會有更高的最低發行量與流動性要求,以達到相對保守與安全的國際債券部位。
BNDX自成立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年度 |
BNDX績效 (A) |
對應指數績效 (B) |
BNDX與指數差距 (B-A) |
2014 |
8.83% |
9.14% |
0.31% |
2015 |
1.08% |
1.34% |
0.26% |
2016 |
4.67% |
4.90% |
0.23% |
2017 |
2.40% |
2.57% |
0.16% |
2018 |
2.94% |
3.16% |
0.22% |
2019 |
7.88% |
8.06% |
0.18% |
2020 |
4.60% |
4.75% |
0.15% |
2021 |
-2.20% |
-2.10% |
0.10% |
2022 |
-12.87% |
-12.72% |
0.15% |
2023 |
8.87% |
8.75% |
-0.12% |
2023年, BNDX上漲8.87%,比指數多漲0.12%。從2019到2023,都是單年零點一幾趴的追蹤差距。
BNDX的作用在於讓投資人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就持有一個全球非美元計價的投資級債券投資組合。
這是一般投資人靠一己之力非常難達成的事情。
閱讀全文
Labels: ETF討論分析-美國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2---有效增加儲蓄的方法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先討論固定儲蓄率的問題。譬如美國常見的理財建議是”至少存下收入的20%”
我在“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後提問,也蠻常看到朋友提出”我該存下收入的百分之多少?”這樣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認同作者Nick的看法,沒有固定最佳比率。基本原則是,收入愈高的人,儲蓄率會愈高。
像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統計,美國收入最低的20%族群,只能存下收入的1%。而收入最高的20%,可以存下收入的24%。
原因是,當收入愈低的人,大部分的錢都要用來支應基本開銷,像食物、水費、電費、房租或房貸,交通費。而當收入拉高之後,這些基本開銷的占比會降低,騰出空間,讓你可以儲蓄與投資。
所以作者說,當你可以存更多的時候,就存更多。當我們無法存那麼多錢的時候,就少存一點。
譬如你的收入連支應基本開銷都很吃緊,難道為了達成20%的儲蓄率,要讓自己過著悲慘的生活嗎?夏天晚上都不吹冷氣,半夜輾轉反側,早上起來汗濕床單?每天去超商討過期品吃?
這沒必要。
但當日後工作所得提升了,你可以多存一點錢了,就多存一點。而不是把開銷同步拉高。
這裡作者寫下個人理財最知名的算式:
儲蓄=收入-支出
有些說法是”收入減去儲蓄才是支出”,把儲蓄放在前面。
我認為對於有過度消費傾向的人,才有必要這樣強調。先拿出儲蓄的錢,其它才是可以花的。
但大多人的狀況應是作者寫的: 儲蓄=收入-支出。這是比較持平的說法。
有些論述會過度強調降低支出的重要性,最知名的當屬每天省下一杯咖啡錢,之後會變多少。當中卻包含了一些不是那麼實際的假設。這類說法會讓人誤以為光靠節約就能簡單致富。
而且對於收入較低的人,當他的所得幾乎全部都要用來支應必要家庭開銷時,很難再去砍這些費用。這種情形,節約不是實用建議。
“Just Keep Buying”提到很現實的一點。一個人的理財心態再正確,支出追蹤的再詳細,只要收入不夠,他都很難變有錢。
擴大儲蓄的最有效方式是拉高收入。
中文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不少人犯下的錯誤,就是想當投資巧婦(或巧父),但手上無米,以為可以燒出一桌好菜。
有米才能做菜。有錢才能投資。
先要有錢,然後管理金錢與投資方法才是有意義的。
當然這些討論也不是說節約都不重要,賺多少就花多少。那收入再高,都很難變有錢。
重點是,不要以為光靠省錢就會變有錢人。
最能普遍實踐的致富之路,是增加自身收入,儲蓄,然後持續投資。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正確投資觀念未必會得到近期市場表現的印證(Flawed Ideas Can Bring Good Results)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上個週末我查了一下美國晨星,Vanguard中期公債ETF(VGIT),今年以來報酬2.19%。
iShares 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ETF(TLT)今年以來報酬則是-1.78%。
今年到目前為止,聯準會分別在九月跟十一月,降息0.5%跟0.25%。
所以,之前很多投資人一直在說:”降息債券就會賺錢”、或”降息時,長期債券會賺更多”。現在可以看到,都是錯誤的說法。
實際狀況是,央行降息,債券未必賺錢。也不代表冒更多利率風險的長期債券,就會賺比較多。
現在,比較少人在講降息是債市送分題了。
這個情形我必需說,是相對幸運的狀況。剛好2024開始降息之後,債券的表現可以證明之前的那些說法是不對的。
但有沒有可能,今年聯準會降息之後,短、中、長期公債的殖利率同步下降,然後長期公債果然帶來比較可觀的正報酬。
這其實是有可能的場景。
也就是說,一個錯誤的投資想法,其實在近期,未必就會被市場證明是錯的。市場表現可能還剛好符合這些錯誤的想法,讓持有這些想法的人持續走下去。
之前那些關於債券的看法之所以錯誤,很大原因在於其過度肯定。沒有考慮到其它可能。
不應該說央行降息,各種債券殖利率就一定會一齊下降。
有可能這樣,但也可能各種不同類別債券的殖利率有各自的起伏。或甚至上漲。
也不能說央行降息,長期債券就一定會賺比較多。
長債債券即便有比較高的債券的存續期間—Macaulay Duration,相同幅度的殖利率下降,會產生比中短期債券更可觀的資本利得。
但實際狀況可能是,各類債券殖利率的變化幅度不同。譬如短中長期債券的殖利率都是下跌,但長債殖利率改變很小,中期債券殖利率改變幅度大。造成後者,雖然存續期間較短,反而帶來較高的報酬。
之前”債券送分題”的說法,問題就出在,投資人把原先有多種變化的場景,全都預先勾選了自己認定的途徑。然後認為事情一定會這樣走。
馬克吐溫說:”會讓你陷入麻煩的,不是你不知道的事情。而是你以為就是這樣,但根本不是這樣的事情。”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
金融市場本身就有風險,投資人對金融市場的不理解,或是自以為理解但根本就是錯的,則形成另一層風險。
我們無法消滅金融市場的風險。其實也不需要去消滅它,因為這正是投資可以期待有回報的原因。
但對於自身不理解或理解不足造成的風險,則應試圖改進。
以為債券的殖利率變化,會跟央行的利率政策同步,是一種關於債券市場常見的錯誤理解。很幸運的,近期的市場表現可以用做證明。
比較難處理的,是錯誤觀念,但市場表現剛好符合這個錯誤預期。
這有兩個解方。第一是更長久的等待,等到市場出現實例。第二則是投資人自行閱讀與思考,來破除迷思。
後者很難。因為當市場表現剛好跟自己的錯誤認知符合時,大多人不會想去”破除”,反而會想:”這證明這是個好方法。我要投入更多資金,更長期的這樣投資下去。”
閱讀全文
Labels: 債券
2024十一月回顧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寫在前面:
臉書詐騙與偽冒猖獗。綠角沒有LINE群,沒有經營臉書社群,也不會分享飆股、高股息股、定存股或ETF名單。也不會主動送出臉書交友邀請(除了通知抽書活動中獎者),還請讀者朋友留意,千萬不要上當受騙。
本文回顧2024十一月綠角財經筆記的狀況。
2024十一月,部落格最熱門的十篇文章分別是:
1.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2. 綠角財經筆記總目錄
3. “How to Retire”讀後感4—三種常見動態提領方式的優缺點
4. 綠角中文書局
5. 先還房貸還是進行投資,你該考慮的面向(Invest or Pay off Mortgage?)
6. 《跟達爾文學投資》綠角推薦序--你想不到的演化與投資共通之處
7. 美國黃金ETF的比較與選擇—大哥與小弟之戰(GLD、IAU、GLDM、IAUM,2024更新)
8.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1---累積財富,儲蓄重要還是投資重要?
9. 台灣ETF完整列表與費用總整理1(List of All ETFs in Taiwan,2024)-- 台灣證券交易所ETF
10. 美國券商嘉信無法收到登入認證簡訊的處理方法(Problem with Charles Schwab Verification Code)
綠角開課計畫、綠角財經筆記總目錄與綠角中文書局這三篇核心功能性文章,仍是前十大熱門文章。
最熱門的新文章是“How to Retire”讀後感4—三種常見動態提領方式的優缺點。How to Retire這本書很有意思,不是作者自己進行一個有架構的整體退休論述,而是找來各種退休議題的專家進行訪談。這篇熱門文章是有關動態提領章節的讀後感。
這個方法其實可以融入固定購買力提領策略之中,這我在“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有完整說明。
第二熱門的新文章是先還房貸還是進行投資,你該考慮的面向。這可算是個人理財最常見的問題之一,該文整理各需要考量的要點。
第三熱門的新文章則是《跟達爾文學投資》綠角推薦序--你想不到的演化與投資共通之處。我開始看“What I Learned About Investing from Darwin” 沒多久,就得知中譯本即將刊行的消息。很高興可以為此書做序。這是一本見解獨到的投資書籍,有趣、好看,讓人獲益許多。
接下來的熱門文章是美國黃金ETF的比較與選擇—大哥與小弟之戰(GLD、IAU、GLDM、IAUM)。這是關於四支美國實體黃金ETF的比較與分析。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1---累積財富,儲蓄重要還是投資重要?則是我在十一月底才發表的文章。預計十二月會繼續發表讀後感。
最後兩篇熱門文章則是較早之前發表的文章,分別討論美國券商與台灣ETF內扣費用。可能近期有較多的朋友有相關需求,讓它們成為前十大熱門。
2024十一月,訪客來源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捷克與愛爾蘭。
閱讀全文
Labels: 參考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1---累積財富,儲蓄重要還是投資重要?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在Nick出書之前,我就知道他,因為他有一個網站,有些很有意思的理財文章。
不過這也形成我買這本書的障礙。我知道他的核心論點之一就是,手上有資金就投入市場,不要想積蓄資金,等著低點加碼。後面這個做法,就算你能準確買到”低點”,成果也未必比較好。持續買就對了。所以本書書名”Just Keep Buying”好像就是在講這件事。
拖到今年,終於買進Kindle原文版。開始閱讀之後,心想:”好險有買”。
這本書分成兩大部分,儲蓄與投資。兩者都是增進財富的路徑。但問題是,你該偏重那一個呢?
作者回顧自己年輕時的經驗。時年23歲的自己,組合只有1000美金的價值。卻花了無數時間在上面。每天檢查損益,用試算表看不同的預期報酬與投入,可以達到多高的終點價值,思考著每個資產的比重,是要15%還是20%比較好?
但他根本沒花時間瞭解自己的收入與支出。有時一個晚上跟朋友外出用餐,就用掉100元了。
這100元就等同他價值1000的投資組合10%的報酬。也就是說,他只要放棄一次外出用餐,就等同幫投資組合多賺了10%。
另一個極端狀況,我們可以想想,假如一個人已經累積達到二億台幣的金融資產。這個投資組合某一年賺5%的話,那就是一千萬的收入。這樣的狀況,才應該多花時間在投資上面。
所以作者說:”Saving is for the poor and investing is for the rich.”
原則時,你在人生中資產少,比較”窮”的時候,應多花時間在增進儲蓄。當擁有的資產較多,人已經比較”富有”時,才該在投資上多費心力。
那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在人生當中”窮”還是”富”的階段呢?
作者提出一個很簡單的運算。
首先你先估出你一年可以輕鬆存下的錢,譬如50萬台幣。
然後再算出你的金融資產一年可以賺多少錢。首先是預期一年的報酬。我傾向用保守一點的數字,譬如6%的報酬。乘上資產價值,譬如五百萬,這樣就是一年30萬。
這時收入賺錢的能力超過金融資產獲利的力量。應偏重儲蓄。促進儲蓄的方法就是拉高收入,降低支出。
但假如反過來,金融資產帶來的獲利遠超過一年工作所得可以存下的錢,那麼你該多注重投資。
這樣的思考,也符合大多人自然的資產累積過程。
假如不是生在富有之家,一個人的財富就是靠自己工作與投資累積出來的。
年輕時,應注重工作能力、職涯發展這些促進收入的面向,而不是投資。因為投資也沒有多少錢。一萬塊錢賺100%,就是獲利一萬而已。
年紀漸長,人在回顧自身財務狀況時會注意到,投資組合一年的報酬有時候會遠遠超過一年的工作所得。這時候,他該多留意投資的面向。
我覺得這裡有三個重點。
首先是,到後面階段之所以可以一年的投資獲利就超過工作,正是因為有前面十年、二十年或更久的工作收入與不斷的儲蓄。前面的工作與儲蓄是後面投資大金額獲利的根本。
但現在有些人希望,從年輕階段,用手上相對少量的資本,譬如十萬,就要藉投資操作,晉身資產上億的人。從頭到尾,就關注投資就好。投資就能致富,都不用工作。
這不是說不可能,但恐怕機會渺茫。
將人生的財務未來寄託在一個機會渺茫的事情上,是人生有夢想?還是正在做一個美到有點不切實際的夢呢?
第二,到後面資產龐大時,也有可能看到,一年的虧損就會抵掉好幾年的工作所得。
所以有時候遇到市場表現好的年度,有些已經累積一些金融資產的人,會覺得:”我以後就靠投資就好了啊。”
譬如有500萬投資股市,一年賺20%,就是一年一百萬了。
但請想想負面狀況。假如是一年虧20%呢?
還有,股市可能每年都帶來20%以上的報酬嗎?
不要某一年度,投資所得超過工作所得,就馬上想要”退休”。這只是代表,你多花點心力在投資管理上是值得的,但不代表繼續工作就是沒價值的。
而且,在市場大跌的年度,持續有工作所得的人,其耐受度會高過已經沒在工作的人。
第三,計算因人而異。
一個一年可以存50萬的人,當金融資產達到500萬時,他可能就會覺得需要多照顧一下投資組合。
但一個超高收入者,一年可以存下500萬的人,金融資產達500萬,仍是”小錢”。他可能要到金融資產達5000萬以上,才需要在投資上面多費心。
所以有時你會看到一些事業有成的人,好像對投資置之不理,都沒有花時間在打理投資。有可能是後面這個狀況,他繼續發展自己的專業與事業,賺的錢會遠遠超過投資所得。
但這不代表高所得者永遠不需理會投資。終有一天,資產會累積到需要關注的地步。而且一個毫無金融投資概念但手上有很多錢的人,是詐騙者最愛的肥美目標。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十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十月在高雄舉辦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整體課程架構說明,可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以下各梯次: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二月22、23日高雄班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三月15、16日台中班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三月22、23日台北班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課後問卷回饋
“股債配置、定期定額,成長型與價值型的具體投資方式,因為有先讀過硬梆梆的投資金律(很難懂,舉的例子也很難全然理解),透過綠角的圖表說明,有豁然開朗,覺得有方向有勇氣踏入市場了(曾經在股市失望,目前一直觀望,覺得錯失進場時機的我)。” 鍾小姐
“覺得最有收獲的是綠角的個人投資配置以及如何再平衡的操作方式。先前一直不太知道再平衡的操作方式,因此有所了解。” 李小姐
“釐清理財觀念,建立正確的投資心態。” 吳小姐
“課程架構清楚且順暢,最有收穫的是資產配置的不同排列組合產生的績效結果、給予不同風險承受的標的選擇。” 吳小姐
“重新讓我省思自己投資策略,過去自己投資犯下的偏誤,知識就是力量,這兩天的學習非常充實,每一節課令我專注,感覺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 陳小姐
“加入債券雖減小一些些報酬卻大幅降低風險,用標準差看風險蠻好明白。講的很簡單明瞭、架構清晰,工作同仁服務很好,謝謝。” 吳小姐
“適當股債配的效果不但可以增加報酬並且有效控制風險,是我從未仔細觀察過的狀況,對於自己的投資組合有非常大的幫助。” 王先生
“很有思路,課程設計的很用心,在上前面的課有小結或疑惑的時候,後面的課程老師都想過也一起調整跟解答。很擴大我對投資的理解跟格局,雖然我有因為配偶關係,一起在疫情期間開了美國券商,也有投資,但因為覺得很麻煩,覺得研究台股就夠累了,也可以賺錢啊!聽完老師的分析跟許多的歷史證據,還幫我們整理出一套完美解決問題的解法,真的是超級佩服!完全被說服了XD。” 王小姐
“每一個論點都有相關國際數據可佐證。” 蘇小姐
“資產配置、高效的投資背後的理念說明。感謝你們,很棒的投資分享。” 匿名朋友
綠角感言:
當初我自己做資產配置的時候,是看了很多外國相關投資書籍(主要是美國作者),然後自行思考,以一個台灣投資人的角度,要怎樣執行全球分散,股債平衡的資產配置。
我發現,不是很多人看了書之後,就敢照著書中的原理去執行。後來想想,這是很有難度的。這就像說,一個新手醫師看一本外科術式圖譜,譬如腎臟切除手術的步驟,看完之後,就一個病人躺在面前,請你完成腎臟切除。這其實有點讓人害怕。
所以”資產配置戰略總覽”中的論述,有價值的,不僅是資產配置原理的說明與實例展現,同等重要的是,裡面有我個人的思路與執行過程,以及範例ETF投資組合的成果,讓參加者看到也知道,這樣投資是可行的。因此有開始執行的勇氣。
最後我還分享自己做過那些重大調整,可以幫參加者直接避開這些問題。我認為這些實際應用的展現,就是我實際走過這條路,然後展現給後面的人看,對於想踏上這條路的朋友是很有幫助的。
很高興這樣的分享能得到許多朋友,在一梯又一梯課程中的認同。
感謝每一位提出回饋與參加的朋友。
閱讀全文
Labels: 綠角投資課程介紹
Vanguard High Dividend Yield ETF分析介紹(VYM,2024年版)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Vanguard高股息ETF,英文全名 Vanguard High Dividend Yield ETF,美股代號VYM,成立於2006年十一月10日。
VYM以複製法追蹤FTSE High Dividend Yield Index,持有536支證券。
選股母群體是美國股市,排除掉REIT之後,選出現金配息率高於市場平均的公司,然後以市值進行加權。
這跟台灣業者發行的高股息ETF不僅以股息率選股,還用股息率加權的方式很不一樣。以股息率進行加權的話,假如一家小型公司有很高的現金股息率,就會占投資組合很高的比重。這不僅會讓投資組合偏向中小型類股,也比較容易帶來大量資金集中投資規模較小公司的風險。
VYM以市值加權,那麼就仍然是市值大的公司占投資組合比較高的比重。這是相對穩健的做法。雖然這樣做,會讓ETF的現金配息率不如股息率加權的標的。但是一味追求高配息,而忽略風險,恐非明智之舉。
根據2024年十一月資料,VYM的配息率(SEC Yield)是2.66%。投資整體美國股市的VTI則是1.23%。VYM只比整體市場的配息高1.4%。
也就是說,Vanguard發行的兩支美國股市股息主題ETF,包括本文的主角VYM,與本月稍早討論的過的Vanguard Dividend Appreciation ETF (VIG)都不是以遠高過市場的現金股息率做為號召。
VYM資產總值為616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是80萬股(2024十一月資料)。
VYM的內扣總開銷是0.06%。由0.05%的經理費與0.01%的其它費用組成。
根據2024十月底資料,VYM前十大持股分別是:
Broadcom Inc.
JPMorgan Chase
Exxon Mobil
Home Depot
Procter & Gamble
Johnson & Johnson
AbbVie Inc.
Walmart
Bank of America
Merck & Co
前十大持股佔總資產24.7%。
跟上次分析時相比,Comcast、Pfizer、Cisco、Verizon Communications離開前十大持股。Broadcom Inc.、AbbVie Inc.、Walmart、Merck & Co進入前十大。
VYM自成立以來,每單一年度績效與跟它追蹤的指數差距如下表:
年度 |
VYM績效 (A) |
對應指數績效 (B) |
VYM與指數差距 (B-A) |
2007 |
1.68% |
1.81% |
0.13% |
2008 |
-32.37% |
-32.32% |
0.05% |
2009 |
17.63% |
17.74% |
0.11% |
2010 |
14.17% |
14.36% |
0.19% |
2011 |
10.50% |
10.65% |
0.15% |
2012 |
12.68% |
12.75% |
0.07% |
2013 |
30.26% |
30.34% |
0.08% |
2014 |
13.47% |
13.58% |
0.11% |
2015 |
0.33% |
0.39% |
0.06% |
2016 |
16.87% |
16.96% |
0.09% |
2017 |
16.42% |
16.51% |
0.09% |
2018 |
-5.87% |
-5.85% |
0.02% |
2019 |
24.20% |
24.24% |
0.04% |
2020 |
1.14% |
1.16% |
0.02% |
2021 |
26.14% |
26.19% |
0.05% |
2022 |
-0.42% |
-0.32% |
0.10% |
2023 |
6.53% |
6.59% |
0.06% |
從2014到2023這十個單一年度,只有2014與2022這兩年出現0.1%以上的追蹤誤差。其它每一年的追蹤誤差都不到0.1%。
跟2007到2011年間,VYM很常出現0.1%以上追蹤差距的狀況不同。看來Vanguard對VYM的運作,愈來愈得心應手。
不論是在資產累積階段或是退休階段,都利用總報酬來追求資產成長與打造退休後的現金流,會是更好的做法。
對資產配置投資人來說,其實不大會用到這類股息主題ETF。
閱讀全文
Labels: ETF討論分析-美國
“ETF關鍵報告” 2025三月16日台中班開課公告
2025"ETF關鍵報告"台中第一班,預計將於三月16日(星期日下午)開課。
"ETF關鍵報告"是解說"ETF"這項投資工具運作原理、比較與選擇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的專門課程。
北部想參加ETF課程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 2025一月5日台北班。
南部想參加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 2025二月23日高雄班。
想瞭解整體投資概念,以及如何根據個人需求設計投資組合、制定投資計畫的朋友,可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最新一梯中部課程是”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三月15、16日台中班。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請見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評價,可參考:
“ETF關鍵報告”2024十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4十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4八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4七月高雄班、八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詳細課程內容,可見:
“ETF關鍵報告”內容介紹
前言:
指數化投資的ETF,是目前可以讓一般投資人,用最低的成本,最簡單的方式,就取得市場報酬的方法。
而且,光是指數所代表的市場報酬,長期下來就可以勝過大多主動型基金,專家選股的成果。
不論是台灣投信基金,或是在台灣銷售的境外基金,普遍有內扣成本過高的問題。
台灣當地的ETF,又可能有指數追蹤效益不彰或是隱藏高額內扣費用的問題。
美國成熟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已經成為許多投資人的明智選擇。
但是,你是否從未注意過自己下單時ETF的買賣價差與折溢價?
你是否認為ETF只要內扣費用愈低就會愈貼近指數表現,卻不知道要如何衡量資產管理公司的指數追蹤能力?
”ETF關鍵報告”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參加者對美國ETF有一整體的瞭解,抓住重點,讓ETF成為你得心應手的投資工具。
ETF課程相關資訊如下:
課程特色:
1. 美國已有三千一百支以上的ETF。投資於全球各地市場,各種資產類別,使用多種策略。懂得美國ETF,可以大幅擴增自己的投資機會。
2. ETF關鍵報告是針對美國ETF的專門課程,主題明確。從第一節課的基本概念,到最後一節課的交易需要注意事項,由淺到深,每個段落都有確切的學習重點。確認參加的朋友都能對美國ETF有確實的掌握。
3. 課程內容由台灣最早開始有系統的寫文章介紹美國ETF的綠角編寫與全程講解。課程中,投資朋友將可以看到綠角多年ETF的投資心得。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How to Retire”讀後感6—退休水桶投資法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討論退休水桶投資法之前,Christine Benz先解釋,為什麼她比較贊同利用總報酬(Total Return,指的是配息與資本利得),來取得退休生活費。
她自己在90年代開始關注退休投資議題,當時利率是一路往下。過往很容易就可以靠配息過退休生活的人,開始焦慮錢要從那來?
假如利率低到配息已經不足生活所需,這些要求”現金流只能來自配息”的人,就會”被迫”冒險追求更高的殖利率。而投資時,冒險未必就是正面成果。
(說是”被迫”,因為壓迫他的,其實是自身”現金流只能來自配息”的錯誤觀念)
另外,Christine Benz在2000年代中期跟一位已經退休的親戚聊天。那位親戚說自己買了代量通用汽車的債券,因為這類債券的配息不錯,可以帶來他需要的退休現金流。後來,美國汽車業在金融海嘯,表現非常難看。通用汽車現金耗盡,需要美國政府援助才能度過難關。
這些例子點出了,退休要求現金流只能來自配息的缺點。第一,受制於利率環境。低利環境會讓人很難過,容易做出冒險追逐高配息的舉動。第二,讓人刻意買”符合需求”的配息資產,譬如單一公司債。對其潛藏重大風險,卻渾然不覺。
總報酬是一個更好的做法,因為這擴展了現金流的來源,可以同時用資本利得與配息做為退休生活費。
這個做法,不是說完全不靠配息。配息仍是現金流的來源之一,只是說當配息不夠時,總報酬做法讓退休者可以取用資本利得。
而因為有資本利得做後盾,就不會有刻意追求高配息率與加重投資配息資產的行為。
Christine Benz在跟Texas Tech University教授Harold Evensky請益後,學到了退休水桶投資法(Bucket approach)。
Harold Evensky的原始方法很簡單,一個股債搭配的總報酬投資組合,配上一個現金水桶。那個水桶內的現金資產價值,足夠幾年的退休生活費。當股債表現都不好時,退休者就直接從現金水桶內拿錢。這是一個可以帶來安穩心境的實際做法。
Christine Benz在這個方法上進行衍生。她提議使用三個水桶。每一個水桶內裝一個資產類別。第一個是現金,放置兩年生活所需的金額。第二是高評等中短期債券,放置約八年的生活費。第三個是股票這種具成長性的資產。
所以第一個水桶對付短期內的生活費。第二是是中期生活費。有近十年的退休生活費都放在相對安全的部位。
其實三個水桶的方式本質上跟Harold Evensky的做法類似,只是Christine Benz把Evensky的總報酬投資組合中的股票與債券,也分別拿出來裝進水桶。
我們來看如何用Christine Benz的原則建構退休投休投資組合。譬如有一位退休者,一開始退休,持有2000萬的金融資產,每年生活費需求是60萬。
那麼,他就將60*2,算出自己要建立一個120萬的現金部位。
再將60*8,算出自己要建立一個480萬的高評等中短期債券部位。
其它剩下的資產,2000-120-480=1400。於是他將1400萬組建成全球分散的股票投資組合。
所以他整體退休資產會是120萬的現金部位跟一個價值1880萬的股債搭配投資組合。這個投資組合的股債比是1400:480=74:26。
我們看另外一個例子。這一位退休者,一開始退休,持有2000萬的金融資產,每年生活費需求是80萬。
用相同的原則下去計算,這個人會持有160萬的現金,640萬的債券,與1200萬的股票部位。股債比會是65:35。
使用Christine Benz這個方法,每年生活費在總資產的占比會對退休投資組合的股債比有很大的影響。
我自己準備“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時的研究發現,退休投資組合的股債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比率。應根據退休者的狀況來決定。
所以這方面,我比較認同Harold Evensky的做法。退休資產還是以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為核心。這個投資組合的高低風險資產比率可以根據投資人狀況自行決定。再另外準備足夠幾年生活費的現金水桶。會是簡單有效的做法。
閱讀全文
Labels: 退休制度與計畫
Vanguard Dividend Appreciation ETF分析介紹(VIG,2024年版)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Vanguard股息增長ETF,英文全名 Vanguard Dividend Appreciation ETF,美股代號VIG,成立於2006年四月21日。
VIG追蹤S&P US Dividend Growers Index。
VIG原本追蹤NASDAQ US Dividend Achievers Select Index。在2021第三季換成目前的指數。
該指數在排除REIT之後,從美國股市篩選出過去十年,每一年都增加現金股利的公司,單一公司最高比重不能超過4%,以達到足夠的分散性。
有些公司不是營運狀況好、賺很多錢,所以配發高股息。其高股息率是低股價帶來的。股價很低可能反應的是公司有風險或一些重大問題。假如就只看配息高就買,你可能踏入陷阱中。這就叫高股息陷阱。
為了避開這個問題,S&P US Dividend Growers Index會刻意避開股息率高的公司。
每年決定成份股的時候,有配發現金股息的公司會依股息率由高到低排序。股息率最高的25%公司,無法進入指數。
已經是指數成份股的公司,假如在年度股息率排序來到最高的前15%,也會被排除。
台灣業者推出的台股高股息ETF普遍以股息率高低做為主力選股標準。不僅沒有排除股息率最高的公司,還用股息率加權,股息率愈高就給愈高的權重。對高股息陷阱可說是視若無睹。
根據2024年十一月資料,VIG的配息率(SEC Yield)是1.68%。囊括整體美國股市的VTI則是1.23%。VIG沒有高出多少。VIG雖以股息為主題,但重點是股息成長,不是高股息率。
VIG資產總值868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是70萬股(2024十一月資料)。
VIG的內扣總開銷是0.06%,跟前年寫文章分析時相同。
2024十月底,VIG前十大持股分別是:
Apple
Broadcom Inc
Microsoft Corp.
JPMorgan Chase & Co.
Exxon Mobil
UnitedHealth Group
Visa
Mastercard
Home Depot
Procter & Gamble
跟2022相比,Johnson & Johnson、Coca-Cola、PepsiCo離開前十大名單,Apple、Broadcom Inc、Exxon Mobil進入。
VIG每一年績效與跟它所追蹤的指數差距則如下表:
年度 |
VIG績效 (A) |
對應指數績效 (B) |
VIG與指數差距 (B-A) |
2007 |
5.63% |
5.81% |
0.18% |
2008 |
-26.50% |
-26.41% |
0.09% |
2009 |
19.33% |
19.59% |
0.26% |
2010 |
14.67% |
14.87% |
0.20% |
2011 |
6.21% |
6.32% |
0.11% |
2012 |
11.61% |
11.73% |
0.12% |
2013 |
28.99% |
29.03% |
0.04% |
2014 |
10.06% |
10.12% |
0.06% |
2015 |
-1.95% |
-1.88% |
0.07% |
2016 |
11.84% |
11.93% |
0.09% |
2017 |
22.22% |
22.29% |
0.07% |
2018 |
-2.02% |
-1.98% |
0.04% |
2019 |
29.71% |
29.75% |
0.04% |
2020 |
15.46% |
15.62% |
0.16% |
2021 |
23.64% |
23.71% |
0.07% |
2022 |
-9.79% |
-9.70% |
0.09% |
2023 |
14.46% |
14.52% |
0.06% |
除了2020出現0.16%,這個較大的追蹤誤差之外。近十年,VIG每一年的指數追蹤差距都在0.1%以下。
VIG是美國當地規模最大的股息主題ETF。而且不是以”高股息率”為號召。
美國投資人當中,也有人有高股息迷思,這是一個全球投資人間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家金融業者的責任,應是提供投資人正確的觀念與想法。還是就順著投資人的偏誤,利用投資人的錯誤想法來賺錢呢?
閱讀全文
Labels: ETF討論分析-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