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Bond ETF分析介紹(BNDX,2022年版)

Vanguard整體國際債券市場ETF,英文全名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Bond ETF,美股代號BNDX,2013年六月4日成立。

BNDX追蹤Bloomberg Global Aggregate ex-USD Float Adjusted RIC Capped Index(USD hedged)。

這個指數囊括全球各政府、政府機構與公司所發行的非美元計價債券。所以BNDX同時囊括政府債與公司債。債券信用評等要求為投資級。

指數名稱最後的”USD Hedged”字樣,代表該ETF有針對非美元貨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波動進行避險。目的在於,盡可能讓非美元貨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動,不影響BNDX的價格。

BNDX的指數追蹤方式是採樣,持有6863支債券。比起去年的6427支債券,多了四百多支債券。

BNDX每年內扣總開銷0.07%。比去年的0.08%下降了0.01%。。

根據2022十一月美國晨星資料,BNDX資產總值459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280萬股。跟去年相比,資產總值近似,成交量增加。

依據2022十月底資料,BNDX追蹤的指數持有12343支債券,前幾大組成國家與比重如下:

國家

比重

日本

16.6%

法國

11.9%

德國

11.0%

義大利

7.3%

加拿大

6.8%

英國

6.5%

西班牙

5.3%

前七大組成國家跟去年完全相同,唯一差別是加拿大前進一名,英國後退一名。

BNDX自成立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2九、十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今年九月與十月在台中與台北分別舉辦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2十二月3、4日高雄班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2十二月10、11日台北班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2十二月17、18日台中班

課後紙本問卷回饋

課後網路問卷回饋


“在上課之前有先讀過兩本老師推薦的書,以及之前看綠角 FB & Blog的分享有建立粗略的概念,來上過課之後,發覺整個邏輯都串起來了,綠角老師在上課時精確的邏輯推導,配合上相對應的數據說明,要是我自己去看相關書籍,大概要花幾個月時間的集中閱讀與思考加上實務操作才能有這些知識與結論。以結果來說,參加了這兩個課程讓我在短時間內確定了一個未來投資的策略。並且對世界的變化可以採取對應的操作。 ”吳先生

“一整天幾乎不間斷的演講,真的很流暢清晰。” 邱小姐

非常值得的課程。”蔡先生

“無論是討論擇時進出、單一股票或國家甚至資產配重時,發現自己內心原來還是常常有想賭的想法,透過課程講解一次次破解心魔。” 李小姐

“感謝綠角與工作同仁安排如此扎實的課程,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上完課後對整體資產配置有更宏觀的視野,實際做法亦能更加穩定地執行。”黃先生

收穫良多、非常感謝。”匿名朋友

“感謝今天的精彩課程,覺得很有收穫,也更有勇氣執行自己的資產配置。”吳小姐

閱讀全文

Naked Statistics讀後感5---機率錯誤應用帶來的悲慘後果

機率的錯誤應用之一,就是把兩個可能有關聯的事件誤以為是獨立的,然後去計算其發生的可能性。

譬如你知道,一個客機引擎在飛行中故障失去動力的機會是每十萬次飛行出現一次。

所以一架雙引擎客機,在某次飛行中,兩個引擎都出問題的機會應該是百億分一。(十萬的平方等於一百億)

其實不對。因為兩個引擎可能在飛行中因為同一個問題而故障。譬如飛機飛過鳥群,兩個引擎剛好都給前一天喝醉酒早上還沒完全清醒的技工保養。

也就是說,假如一個引擎出問題了,另一個引擎出問題的機會,恐怕會大於十萬分之一。

我們再來看個歷史上的例子。

問題核心是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一個看似健康,沒問題的嬰兒,無緣無故,就在嬰兒床上死了。

嬰兒猝死症多發生在六個月以下的嬰兒,確切原因未知。但低出生體重與早產是危險因子。

由於一直沒有找到成因,有很多相關的懷疑跟猜測。有人就懷疑嬰兒猝死症會不會被疏於照顧或甚至虐待嬰兒的照顧者,做為逃脫法律制裁的藉口。

英國檢方在1990年代就特別注意家中發生兩次以上嬰兒猝死的家庭。

Roy Meadow是英國著名的小兒科權威。常為這類案件出庭做證。

後來有個叫Meadow’s Law的說法:

“家中發生一次嬰兒猝死症是悲劇、兩次是可疑,三次是謀殺。”

因為嬰兒猝死症發生機率是1/8500。一個家中,兩個嬰兒都發生嬰兒猝死症的機會是七千二百萬分之一。(1/8500*1/8500=1/72,250,000)

所以很多審判就根據這個證詞,將死去嬰兒的父母送去坐牢。他們的孩子則被帶走,由收養家庭扶養。

後來英國皇家統計學會發表聲明。文中提到這個計算等於是把嬰兒猝死症的發生視為是獨立事件。

但由於我們仍未瞭解嬰兒猝死症的成因與機轉,有可能手足之間的嬰兒猝死症是相關的,譬如某個基因的作用。所以有可能,一個家庭發生嬰兒猝死症後,下一個嬰兒也發生嬰兒猝死症的機會是比較高的。

2004,英國政府宣布重新審視過去258個將父母因謀殺嬰兒定罪判刑的案件。

你可以想像一下,這樣的判決對真正無辜的父母的傷害與他們家庭的影響。

閱讀全文

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ETF分析介紹(BND,2022年版)

Vanguard整體債券市場 ETF,英文全名Vanguard Total Bond Market ETF,美股代號BND,於2007年四月3日成立。

BND追蹤Bloomberg U.S. Aggregate Float-Adjusted Index。

該指數衡量美國政府、機構(Agency)與公司所發行的到期年限一年以上的投資級債券。這是最常用來衡量美國整體債券市場表現的指數。

BND以採樣法追蹤指數,持有10174支成份債券。這代表投資人幾乎不用擔心單一債券違約的風險,只需要承擔會影響整體債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BND目前每年內扣總開銷0.03%,比起去年的0.035%,下降了0.005%。

全債券市場ETF的管理要比全股市ETF複雜。因為債券會到期,債券ETF需不斷更新成份債券。

在較高的週轉要求與持有超過一萬支的債券的狀況下,BND跟VTI一樣,收取每年0.03%的內扣費用,是相當有效率的資產管理。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2022十一月),BND資產總值814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630萬股。

即便今年以來債券市場下跌,814美金的資產總值,只比去年同期少14億美金。

2022九月底資料顯示,BND整體投資組合到期殖利率(YTM)是4.7%。平均存續期間為6.5年。分類屬於中期債券ETF。

到期殖利率跟去年的1.6%相比,拉高許多。也反應在BND從2022年初到十月底,-15.69%的虧損上面(以NAV計算)。

BND每一年績效與跟它所追蹤的指數差距則如下表:

閱讀全文

如何才能在財務上感到快樂?(The Source of Financial Well-Being)

最近綠角看到一篇2021的統計報告。主題討論Financial Emotions Score,財務情緒分數。

該調查對象是500位美國人。研究者詢問他們在最近三個月,對於自身財務狀況,感到怎樣的情緒。

有五種正面情緒:Joy, Peace, Satisfaction, Pride, Contentment

五種負面情緒:Anger, Sadness, Helplessness, Fear, Stress

對於每一種情緒,受訪者需要給出一個頻率分數。1是從未感到這個情緒。5是持續不斷感覺到這個情緒。

正面情緒是正號。負面情緒是負號。

所以假如有一個受測者,五種正面情緒的感覺頻率都是1,從未感覺到。五種負面情緒都是5,Constantly,持續感覺到。

那麼他的Financial Emotions Score是1*5+(-5*5)=-20。

假如另一個受測者,五種正面情緒的評分都是5。五種負面情緒都是1。

那麼他的Financial Emotions Score是5*5+(-5*1)=20。

也就是Financial Emotions Score是正數,而且是愈大的正數,代表這個人對自己財務方面的觀感是愈正面的,愈覺得滿足、快樂與平和。

怎樣的人在財務方面比較滿足呢?

首先可看到這張圖表:

很明顯,收入愈高,愈有正面情緒。

在美國年收入49,999以下,整體來說是財務情緒是負面的。年收入達到5萬美金以上,開始進入正範疇。年收入12萬5千美金以上的人,有最高的正面情緒。

看來,通俗看法是對的。錢要多,人才會快樂。

但其實這些數字中隱藏了一個很大的差異。並不是所有收入較低的族群,都是負面財務情緒。也不是所有高收入族群都有正面財務情緒。

受測者必需再回答一個問題:

“我可以處理自身財務上的任何狀況。”

答案是1到10,10個分級。1是完全不同意,10是完全同意。

這個問題是用來衡量”財務信心”(Financial Confidence)。人有多少信心處理財務的問題。

結果是下面這張圖表:

閱讀全文

“ETF關鍵報告”2022七、八月台北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2七、八月在台北與高雄分別舉辦的“ETF關鍵報告”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ETF關鍵報告” 2022十二月4日高雄班

“ETF關鍵報告” 2022十二月11日台北班

“ETF關鍵報告” 2022十二月18日台中班

課後紙本問卷回饋

課後網路問卷回饋

“終於上完綠角3大課程了。非常感謝有此課程。應該早點來上。”杜先生

“都很不錯,對於初步認識美股ETF的我幫助很大。 ” 楊小姐

“了解ETF怎麼運作及其結構,也了解投資工具的差別,最重要的是能在短時間學會判斷如何選擇ETF,真的物超所值。 ” 徐小姐

“在自行閱讀了大量書籍之後,對於ETF好像還是有那麼一點似懂非懂。聽過綠角老師的課程之後,覺得所有看過的知識突然清晰了起來。非常棒的課程,內容紮實不灌水,推薦給想要認識指數化投資的人參加。 ”匿名朋友

透過課程中的ETF 分析表,學會如何分析ETF ” 余先生

“謝謝老師提供內容豐富、又精煉的課程,每一分鐘都是精華,收穫很多!” 匿名朋友

“這是很棒的課程,有許多學習收穫,也對於長期投資美股ETF具信心,感謝綠角及工作人員。”陳先生

對於ETF我是從書中了解的,但藉由綠角老師的講解現在比較能整合。” 匿名朋友

“第一次上課,所有內容都很豐富。” 陳小姐

“瞭解如何在同性質的ETF下做選擇。” 高小姐

“看到課程中實例,ETF的股債投資組合勝過專業人士的積極操縱。(那我們這些普通人怎麼還會覺得很行?)”黃先生

ETF背後的運作原理、管理公司的執行方式、複製跟採樣。”匿名朋友

都很有收穫,相見恨晚”陳先生

“上課節奏掌握很好,講解也很清楚,百聞不如一見!感謝您!” 陳先生

“謝謝您們,很棒的課程,期待下次在高雄的開課。” 匿名朋友

“對於基本定義和分類的說明,讓這個金融商品的特性我們能更掌握。”林先生

“今天的相當有收穫,增加很多ETF的知識。”周小姐

“對於美股的ETF有進一步的認識。”王先生

“瞭解如何評估ETF好壞”洪小姐

更清楚ETF差異。”朱先生

綠角:
感謝各位朋友的回饋。

課程目的就是要讓參加者在短時間內,不僅知道什麼是ETF,也同時對美國ETF有一定深度的瞭解。可以懂得自行查詢資料,瞭解結構上的分別,判斷是指數化投資或是非指數化的ETF,以及下單買賣需要留意的重點。

很高興可以透過這個課程,讓更多朋友懂得如何使用ETF。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ETF關鍵報告”2022四、五、六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22三、四月台北、台中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22一、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閱讀全文

Naked Statistics讀後感4---賭博、保險與投資的共通原則

我們都知道買樂透是一個不好的花錢方法。你買到的期望值,低於你花出去的錢。

譬如作者說他買伊利諾州的彩票。每一美元的期望值是0.56。

你每花一元,就是損失0.44元。虧損44%。

所以你不該把買彩券當成一個可以反覆去做,投入大量金錢的習慣。你是花錢買可能中獎的快感,但實際上,你大多會賠錢。只能偶一為之。

結果作者的一元彩券中了。獎額兩元。他得到100%的獲利。

這個例子顯示機率一個詭異且不易掌握的地方,那就是根據機率最出的好決定,可能帶來壞成果。而在機率上明顯不好的決定,可能帶來好成果。像作者中獎的狀況。

但假如你持續買下去,一直買,次數夠多,你就會得到愈來愈接近期望值的成果。就是平均每花一元,得到0.56。

樣本數愈多,其平均值就會接近整體的平均(The average of the population)。

這叫大數法則(The law of large numbers)。也就是說機率最後一定勝出。書中原文是,Probability triumphs in the end。

這就是賭場賴以生存的原則。

賭場上每一桌賭局,每一個機台,對賭客來說,期望值都小於投入的錢。換句話說,對於賭場,期望值都是正的。

沒錯,有些賭客會幸運中大獎。但成千上萬的賭客,長期下來,玩上幾十次,上百萬次的牌局與遊戲,最後大數法則就會顯現出來。整體來說,賭客輸錢,賭場贏錢。

假如你想賺錢,你應該經營賭場。你想花錢買娛樂,享受一下賺大錢的可能,你應該當賭客。(當然現實上,不是因為有大數法則,經營賭場就一定會賺錢。還有其它成本。)

這個關於賭場的道理大多人都知道,但在財務上的應用,不少人就糊塗了。

首先是保險。

譬如,為什麼你花一萬塊,保險公司願意幫你承擔這未來一年,車輛失竊的風險。(實際金額會因車型,年份而不同)。

很顯然,保險公司有研究。它知道這像這樣的車子,一年內被偷的風險。

譬如有0.5%的機會,保險公司會需要賠你這台一百萬的車子。

所以是你花一萬,買一個期望值五千的東西。

保險幾乎一定是這樣。保險公司賺錢之道,就在於它跟保戶收取的保費,高於它預計要補償的金額。

(假如風險估算錯誤,保險公司低估風險發生的機會,那麼保險公司可能反而虧錢。譬如台灣業者推出的防疫險。)

所以,就跟買彩券一樣,保險是負期望值的東西。

沒錯,保險就期望值來看,是個壞賭注(bad bet)。但它可以是個有意義的東西。

你想保有意義的保險,要掌握的基本原則就是,不要想買保險來省錢。

保險不會省錢,更不會幫你賺錢(註)。保險是讓保險公司賺錢。

保險的目的是讓你預防難以承受的重大財務損失。譬如房子在火災中燒毀,或是全家的經濟支柱過早去世。

你想買保險來省錢,譬如想說住院了,就有保險公司幫你每天出幾千塊。譬如手機壞了,就有保險公司幫你付維修費。

你保這些你根本自己就付得起,也不會對你的財務狀況造成危害的風險,你比較不像在保險,你比較像在賭場試試看,看會不會發生特定事件,讓你有跟保險公司賺到錢的感覺。就像當賭場中輪盤上的小珠子落在你壓的數字,讓你賭贏了一樣。

不要用這種心態去買保險。保險是讓你處理重大風險用的。也只有這樣,保險才會買得值得。

所以作者寫道:

“對你無法舒服承擔的重大負面事件進行保險,其它保險皆可略過。”

(原文:You should always insure yourself against any adverse contingency that you cannot comfortably afford to withstand. You should skip buying insurance on everything else.)

接下來是投資方面的運用。

閱讀全文

“見識”讀後感2---有見識的投資方法

投資是人生重要面向,“見識”書中也有專章討論。

在書中很前面的地方,作者就寫下這樣的文字:

“對於絕大部分人(包括大部分專業投資人),在較長的時間區間上,投資的報酬不會比市場的平均值更高。而市場的平均報酬率不過一年7-8%。對於辛苦賺死薪水的人,想透過投資股市來達到更好的生活並不實際。”

這會令不少人幻滅,但這是事實。

台灣投資人之間很常見的一個說法就是:

”我是領不高的死薪水的人,當然要藉由投資翻身。”

恐怕很難如願。

投資不是讓你翻身的管道。對於大多人來說,這輩子最主要的財富決定因素在於收入多寡。

更有些人說:”那些有點資產,有高收入的人,才會採用資產配置與指數化投資,這些報酬不高的投資方法。我這樣的小資產,當然要靠主動選股與積極進出市場,才會帶來更好的報酬。”

這裡面有許多錯誤。

第一個就是幻想有點資產,收入比較高的人,會滿足於”較低報酬”的投資方法。

書中提到一個有趣的調查。受測者被詢問,”你覺得收入多少才夠用”。收入兩萬的人,答四萬。收入十萬的人,答二十萬。收入一百萬的人,答兩百萬。

各種不同收入層級的人,都幻想著更高的收入。以為自己到了某某收入,就會”滿足”。是一種太簡單的假設與不符事實的幻想。

其實,錢多的人,也常想著要如何賺更多的錢。

有點資產或是高收入的人,採用指數化投資跟資產配置,不是他甘心於”低報酬”。而是他知道,其它的方法,包括主動選股與擇時進出,最後等著的,往往是”更低的報酬”。

採用指數化投資跟資產配置,決定點不在於資產與收入的高低,而在於對投資的認識。

只要你知道去擇時,去選股,往往是適得其反。不管資產多或少,不管收入高或低,你都會去做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

第二個錯誤,就是誤以為只要自己投入時間與精力去研究個股與市場,就會帶來比較好的成果。

不對。即便是金融專業人士投入大量資源與心力,大多拿到的是落後市場的成果

體認投資界的事實,是採用正確投資方式的起點。

既然收入是決定財富的決定性因子,要如何透過收入來增加財富呢?

很多人把重心放在省錢。

但省錢有其限度。譬如月收入五萬,就算你一分錢都不花,儲蓄率100%好了,那就是一個月存下五萬。

月收入二十萬的人,他只要達到50%的儲蓄率,就是一個月存十萬了。

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省”這個方法有很大的侷限性。

而要賺更多錢,重點是賺錢的效率。不是用延長工時去賺。

延長工時成效有限。一天做八小時,變成一天做十二小時,收入線性增長,變1.5倍。但可以有效率賺錢的人,他每小時的工作收入,可以是一般人的幾十倍或上百倍。

提升賺錢的效率,可以有數量級成長的空間。

而如何達到如此的成長?

閱讀全文

你該真正在意的損失(Permanent vs. Temporary Loss)

The Psychology of Money的作者Morgan Housel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You should obsess over risks that do permanent damage and care little about risks that do temporary harm, but the opposite is more common.”

“你應該在意會帶來永久傷害的風險,而對於暫時損失的風險不要那麼在意。”

這真是真知灼見。

投資人非常在意的暫時性損失,就是市場的短期大跌。

當然不是說大跌都一定會很快回復,或一定會回復。只是市場的下跌,是有機會回復的。

這種風險,投資金律作者William Bernstein稱之為 Shallow risk ,淺風險。

投資人不在意的永久性損失,就是投資成本。

不少人似乎有以下這些看法:

“一年2%、3%的成本,這沒什麼啊,有什麼財經媒體在報導嗎?”

“媒體都是講今年以來虧幾十趴,某某股票虧一半以上,誰在跟你講某某基金收費幾趴啊。”

“除了那個綠角。誰在講啊?”

但問題是,每年收2%的內扣費用的基金,年年收,幾十年下來,會讓你少多少錢?基金公司會在某一年大發好心,把二、三十年收的內扣費用全部還給你,讓你回復嗎?

跟市場下跌比起來,持續性的內扣收費與投資成本,才是造成你資產長期成長不足的最大風險。

許多投資人卻整天在討論短期下跌,然後把投資成本的相關討論,視為沒有必要,視為小鼻子小眼睛。

誰才是真正放錯重點的人呢?

人體健康也是一樣。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2七、八月台北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七、八月在台北與高雄分別舉辦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2十二月3、4日高雄班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2十二月10、11日台北班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2十二月17、18日台中班

課後紙本問卷回饋

課後網路問卷回饋

“一、帶著家人(哥哥、太太)一起參加,讓家人一起建立資產配置觀念。二、對於ETF的工具更能熟悉掌握其特性,也認識解惑了自己平常不是很確定的關念及各別ETF特性。

深入淺出,適合第一次接觸指數化投資的人(我哥哥),也適合已經有基本觀念的人(我follow老師的blog幾年了);再次謝謝綠角老師與工作同仁,真的很高興也很珍惜有這樣的機會可以上到這個課。 ” 陳先生

“再次加強了資產配置的理由與信念,自己當初的配置與標的概念不是很完善,比例也不是很好,課後一天馬上等著開市修正內容,非常謝謝老師 ”李小姐

幾乎所有的疑問都在課程中有清楚的分析及說明,課程精準的把大家想要知道的全部都說明,覺得真的是非常值得的課程。”陳先生

“感謝綠角在我準備踏入投資領域的時候,提供了非常棒的課程,指引了很好的方向,同時也解惑了初學者會遇到的各種盲點~萬分感謝綠角!辛苦了。”顏小姐

“對於資產規劃目標的實際操作與試算表教學,還是有蠻多細節之前看文章沒辦法完全理解的,聽老師完整講解就更加能掌握實際執行方式。

感謝綠角老師除了教會我們使用指標型ETF這樣低成本的投資工具,也用小而美的課程規劃讓我們可以用相當划算的價格來學習這樣可以受用終身的課程。” 林先生

“感謝提供介紹完整全面的資產配置觀念,更有信心及方法設計出適合自己的配置。”巫先生

“資產類別與比重設定說明,其實是整個課程含金量都很高。”王小姐

“ 感謝綠角老師開課以及工作人員的協助,讓我對資產配置有更好的瞭解,當中也很客觀的舉例各種風險範例與評估,客觀而不失偏頗,非常受用。另外也很貼心的附上電子檔供我們計算與驗證使用,加速我進行資產配置的過程,真的非常感謝綠角老師的課程,有機會我也會推薦朋友來聽聽看!”許先生

“謝謝綠角老師及親切的接待人員,讓我這個投資界真正的綠角有了更正確、有效率的投資觀念。”陳先生

謝謝老師這兩天的分享,收穫良多,對投資外行人而言也能夠一目瞭然。雖然自己對於年紀已較長有些許焦急,但上完課後對於接下來的財務規劃至少已能夠開始有具體執行方案,比較不會如無頭蒼蠅般亂試亂闖。” 邱小姐

“大部分人可能會想知道實際投資組合的結論就好,但綠角老師透過大量邏輯清楚的實證和數據,證明且說服學員。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因為充分的說服力(包括內容及講師),才有機會讓我們以這個理財方式,持續10年甚至2、30年以上不會受到動搖。 其中生命週期投資主題更是句句講到我的內心,讓我對目前甚至是未來的處境,能堅定前往清楚的目標,這是課前沒有想過的大收穫 ”邱先生

“謝謝提供這些正確且正面的投資概念,真的是一針見血。投資課程中的清流和明燈。” 謝小姐

顛覆我們舊有或以往的直覺觀念最有收穫。我覺得整體課程很棒,課後的Excel也很實用,希望接下來自己可以嘗試看看,實際去做看看,比較能彰顯出課程的價值。 ”陳先生

整個資產配置的分析,佐以數據佐證,逐步讓我們理解要怎麼選擇標的。”姚小姐

“謝謝您們的努力,收穫很多,上課時間掌控非常精準,講義跟上課內容符合度100%,是非常棒的課程,希望老師能常來高雄開課。”匿名朋友

非常有邏輯且有系統地教授,且同時附上實用的Excel工具。”聶小姐

“感謝綠角非常清楚的分析解惑,對於指數化ETF有更深入的了解,對於未來長期投資路上更有信心。”蔣小姐

“資產配置的課程相當有收穫,謝謝綠角與工作人員~”周小姐

課程內容真的非常充實,分分秒秒皆是精華。”熊先生

“ 整體都蠻有收穫的,資產配置實務上的配置比例、頻率以及再分配方式都很有價值,之前看書只知道應該要做資產配置比較合理,但卻會卡在實務上不知道如何操作而放棄,經過這堂課引用過去各國幾十年的實際數據之後更有確立計劃與執行上的信心。” 林小姐

看網站文好幾年,原本對上課有點猶豫,但這次聽完有想去聽另一堂講退休的課。”匿名朋友

綠角:
感謝各位朋友的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會解釋各主要資產類別的特性,不同資產搭配起來的整體效果,如何實際應用,投資組合實際成效,與破解幾個常見的投資迷思。

很高興可以藉由課程,讓參加的朋友體會這個方法的優點,並可以實際應用。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2九、十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2四、五、六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2三、四月台北、台中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2一、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閱讀全文

公債與公司債殖利率現況分析—2022年十一月(Treasury and Corporate Yield Curve)

本文討論目前市場上重要的公債與公司債殖利率。

美國各年期公債目前的殖利率如下表:

年期

一個月

六個月

一年

三年

五年

十年

二十年

三十年

殖利率

3.65

4.59

4.75

4.49

4.27

4.12

4.50

4.31

(2022/11/9,資料來源:US Treasury)

表格中,”年期十年,殖利率4.12”代表,十年後到期的美國公債,在這一天的到期殖利率(YTM)是4.12%。

去年九月,各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如下表:

年期

一個月

六個月

一年

三年

五年

十年

二十年

三十年

殖利率

0.06

0.06

0.08

0.45

0.82

1.35

1.86

1.94


跟去年相比,六個月、一年與三年期債券殖利率上漲最多,漲幅超過4%。十年期以上債券的殖利率上升二點多趴。

美國聯準會在今年的三月、五月、六月、七月、九月與十一月,分別調高目標利率(Fed fund rate),0.25%、0.50%、0.75%、0.75%、0.75%、0.75%。合計調升3.75%。

今年的美國公債殖利率的確跟央行的利率同步。央行調高利率目標,債券市場的殖利率同步攀升。

但不代表在所有時候,債券市場的殖利率會跟央行政策一致。這是一種很常見的對債券市場的誤解

這種想法會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以為債券市場容易預測。以為自己很簡單就可以知道何時該買債券,何時該離開債市。

接下來是美元計價的投資級公司債殖利率,如下表:

年期

1-3

3-5

5-7

7-10

10-15

殖利率

5.76

5.86

6.04

6.11

6.21

(2022/11/8,資料來源Federal Reserve Bank)

去年九月的公司債殖利率如下表:

年期

1-3

3-5

5-7

7-10

10-15

殖利率

0.63

1.24

1.69

2.14

2.62


公司債殖利率變化幅度如下表:

年期

1-3

3-5

5-7

7-10

10-15

殖利率變化

5.13

4.62

4.35

3.97

3.59

跟美國公債有類似的現象,短天期的公司債殖利率上升較多,長天期上升幅度較小。

高收益公司債在2022十一月8日的殖利率是9.15%。比起去年九月的4.01%,大幅增加5%以上。

我們知道債券的預期報酬跟其殖利率是正相關。今年這些殖利率比較高的債券,看起來似乎比去年更值得投資了。

但需考慮兩個問題。

閱讀全文

Naked Statistics讀後感3---什麼時候該對特定疾病進行廣泛篩檢

假如我們針對某一個少見但後果很嚴重的疾病,有高準確度的篩檢工具。我們是否要對全部人口進行篩檢呢?

作者在書中舉了個例子。譬如每十萬人口中有一人有某種不治療會危害生命的嚴重疾病。

針對這個疾病,我們手上有一種高準確度的篩檢方法。它從來不產生偽陰性(False negative)。也就是只要是有病的人,篩檢就是陽性。不會發生有病的人,經過篩檢卻顯示陰性的例子。

但是它會有萬分一之的偽陽性(False positive)。就是每一萬個健康沒病的人,經過這個檢查,會有一人被誤顯示為有病。

那你該用這個工具,進行廣泛篩檢,找出得病者,拯救他們嗎?

那麼準。篩檢陽性的人,大多是有病的吧。

不,篩檢陽性的人,可能大多是沒病的。

譬如某國有一億人口。十萬分之一的人有病,所以是一千人有病。這一千人經篩檢後,全都是陽性。

另外9999萬9千人是沒病的。這些沒病的人經過篩檢,其中會有萬分之一偽陽性,就是會有一萬人,沒有病,但檢查結果卻是陽性。

所以總成果是,你找到總共一萬一千人篩檢陽性,其中只有一千人有病,占陽性者9.1%。其它91%都是沒病的。

也就是說,你需要跟那些占九成的偽陽性者說:”你們可能有一種嚴重疾病,需進行進一步檢查”。這會造成他們的嚴重焦慮與心理負擔,也會對醫療資源造成沉重負擔。

也就是說,即便有高準確度的篩檢工具,假如該疾病很少見,一般只會對高危險族群進行篩檢,才有意義。

但假如該疾病是高盛行率。譬如每十人中,有二個人有病。

一樣用剛才的人口,跟想像中的檢查工具。

一億人口,其中二千萬有病。他們去篩檢,得到二千萬個陽性。

八千萬人沒病,其中萬分之一偽陽性,所有會有八千個人偽陽性。

總共二千萬八千人得到陽性的結果。其中二千萬真的有病,比率是91%。

這時候才是篩檢陽性的人,大多是真的有病。

並不是篩檢工具有高準確度,就能讓篩出陽性的人大多是真的有病的人。陽性者是否真的有病的比率,是由被篩檢的人當中,到底有多少百分比真的有病所決定的。

閱讀全文

“ETF關鍵報告”2022四、五、六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2四、五、六月在台北與台中分別舉辦的“ETF關鍵報告”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十二月課程:

“ETF關鍵報告” 2022十二月4日高雄班

“ETF關鍵報告” 2022十二月11日台北班

“ETF關鍵報告” 2022十二月18日台中班

課後網路問卷回饋

原本的觀念以為ETF很簡單,就是一個包含了很多股票的集合性股票能夠購買。還好有報名上ETF的課程,才發現自己把ETF想得太簡單了。綠角不僅說明了ETF的概念,還有它背後的運作機制以及投資組合等等較深入的知識。也實際的操作了幾個範例教導學員們該如何去查詢相關的ETF內容與判別是不是適合自己的投資目標,獲益良多。” 吳先生

“系統性的了解這一種投資工具,省去很多摸索的時間,對新手非常友善! 很喜歡綠角的上課風格,紮實緊湊時間控制超強,內容很豐富,課程編排的邏輯也很順暢,對初學者來說非常需要~~~感謝你們開課!” 林小姐

瞭解並能夠迅速建立查詢、初步評估ETF的方法及流程;實際下單ETF時一些小提醒及訣竅。 ”匿名朋友

“謝謝精實的分享。認識各種ETF的選擇條件。” 陳小姐

“透過ETF分析表的實作,很快抓到重點。” 匿名朋友

“完整了解美國ETF,運用時擁有清晰脈絡資源。” 匿名朋友

“感謝整理ETF的相關資訊/知識,讓學員能快速上手^^” 匿名朋友

“從2018年上課到現在,每次的上課都能感受到綠角和工作人員的用心。謝謝綠角跟大家分享正確(正向)的投資理財觀念。” 匿名朋友

上晨星網站查詢資料知道要了解哪些重點。”陳小姐

“謝謝用心準備這麼充實的課程~” 匿名朋友

“謝謝綠角老師的分享,非常用心的課程。”游小姐

“查詢ETF 基本資訊步驟、ETF運作概念、交易時間誤區。收穫良多~ ”陳小姐

“ 感謝綠角把ETF的世界清晰扼要的帶到我的眼前,打開了真正指數化工具的思維方式” 匿名朋友

可以很明確的查詢ETF的資訊,並且了解為什麼。”林先生

綠角:
感謝各位參加課程與給予回饋的朋友。

台灣本地的ETF,近年來已經走向主動投資化與出現追逐熱門主題的問題。很難用台灣當地的ETF組成全球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

美國的低成本指數型ETF,雖然是方便好用的工具。但對台灣投資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有隔閡。

“ETF關鍵報告”讓參加者可以在三節課內,就對美國ETF的市場狀況、ETF結構,重要資訊查詢方法有一個不錯的掌握,也具備自行判斷與選擇的能力。讓低成本的美國ETF成為可以實際利用的工具。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2四、五、六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2七、八月台北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22三、四月台北、台中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22一、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閱讀全文

《投資,是放大人性的機率遊戲》(A Mathematician Plays the Stock Market)綠角推薦序--投資時該怎麼做與實際行為的差距

《投資,是放大人性的機率遊戲》作者是約翰.艾倫.保羅斯,美國賓州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數學家。書中透過有趣的例子與透澈的剖析,帶領讀者理解金融市場。

其中引人入勝,貫穿全書的主軸,就是作者投資世界通訊公司(WorldCom)的過程。

原先,作者大多的資金採用分散的指數化投資。在2000年初,他得到了一筆意外之財,心中就將其歸類於「用於投機的錢」。

看到當時好像大家都從通訊與網路科技公司股票中賺大錢,相較之下自己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太過平凡無趣,他決定用這筆錢做比較積極的投資。他選定世界通訊。

世界通訊是一家有著2,500萬用戶與250億美元營業收入的公司,是網路服務的重要提供者。作者想,網路方興未艾,總不會消失吧。所以,以每股47美元買進。 然後在2000年之後的下跌,一路加碼買進,想要攤平,甚至借錢投入。

這個過程透露出許多投資時的人性弱點。

人何時會背離原先踏實穩健的投資策略?

往往就在看到別人從事高風險投資,譬如單壓個股、借錢投資都賺大錢時。

別人賺好多,自己卻錯過了,會形成龐大的心理壓力。

但看到市場特定區塊表現大好之後,才想跟著進入,往往讓自己剛好成為追高的投資人。

指數化投資看似是一個簡單的投資做法。但堅定採用這個方式,幾十年期間不為誘惑所動,是非常不簡單的事。

作者為何會對單一公司做出單筆投入?一個很大的理由就在於他把這筆錢視為「用於投機的錢」。一旦把錢做出不同的分類,就會有不同的使用方式。既然是意外得到的錢,就覺得輸了也沒關係,所以就利用這筆錢放出心中想要投機的惡魔,去買單一公司股票。

其實,買彩券中獎得到的一百萬,跟工作所得賺到的一百萬,都是一樣的價值。把看似比較簡單就得到的錢,視為失去也沒關係的錢,你很可能會得償所願,那就是失去它。

作者用每股47美元買進,這在他心中形成一個刻印,世界通訊就是這個價錢。所以日後下跌時,他都把當時價格與47美元比較,覺得變得更便宜,更值得買進。而且認為,日後股價一定會再回到47美元以上。

但作者的買進價只是形成錨定價位,一個以後常用於比較的標竿。事實上,你47美元買進,不代表日後價位低於47就是比較便宜。往後的股價,都是反應當時的資訊與當時整體投資人的看法。也有可能是當初47美元根本就是太貴了。

這個現象不僅會造成投資人誤以為自己在買一家走上末路的上市公司時是逢低買進,也會造成投資人在持續上漲的市場不敢再投入。

台灣本地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代號0050的台灣50ETF。0050在2003年6月底發行時,是每股37塊。後來漲到70塊,就有很多人覺得「太貴」了。當時還有人定出,0050假如低於40塊就買進,高過60塊就賣出的「套利」操作策略。

這個方法會造成投資人在0050達到60塊之後賣出,然後看著0050一路漲到100塊以上,錯過大幅報酬。

作者為何在下跌中一路買進,甚至借錢去買?

閱讀全文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3二月19日台北開課公告

2023第一梯"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將於2月19日(星期日),於台北開課。

中部想參加這課程的朋友,可參考”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十一月台中班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2七、八、十月台北、台中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2六月台北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2三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1十二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1七、八、九月台北、台中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前言:

從1994 William Bengen發表”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一文與1998The Trinity Study發表以來,財經學界與投資業界已有共識,退休應採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roach)。

執行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然後採用一個提領策略定期從中提領同時利用資本利得與配息來取得生活費

一個合宜的投資組合與提領率可以有很高的機會,足夠的金錢,度過三、四十年以上的退休期間。

但許多投資朋友不知道這些二十幾年前就開始的研究成果,認為退休,就要買高配息股票、高配息債券。用配息支應生活費,只有配息才叫”現金流”。完全不知道總報酬投資法,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味追求配息可能反而帶來比較差的成果(課程中有實際的例子)。

課程目的是讓參加者知道如何將工作期間累積的資產,以穩健可行的方法,帶來退休期間的生活費現金流

不僅要成功的提供長達三、四十年的退休期間的生活費(而且有跟上通膨)。而且也要知道遇到負面狀況時,譬如退休期間遇到金融市場大跌,或單年花費比率過高時的處理方法。

詳細課程內容說明,請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內容介紹


開課日期:

台北:
2月19號 星期日班

課程時間共六小時,以下為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退休投資該避免的三大誤區
10:00-10:50          
投資組合與提領比率-歷史經驗  
11:00-12:00          ETF實例驗證  Q&A


12:00-13:30                  午餐與休息


下午
13:30-14:20          保險與退休
14:30-15:20          
投資組合建構與提領策略  
15:30-16:30          投資組合監控與實務細節    Q&A

閱讀全文

投資時,多學習就是好的嗎?(In Investing, Learning is Not Always Good)

The Psychology of Money 的作者Morgan Housel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People learn when they are surprised. Not when they read the right answer, or are told they’re doing it wrong.”

這句話看了讓人很有感觸。

人在看到正確答案或是被告知這樣做是錯的時候,是學不到的。只有當他們受到驚嚇的時候,才會學到。

人何時會受到驚嚇呢?

那就是現實狀況跟預期差很多的時候。

譬如,想買高股息股票,就靠公司的股息過退休生活。結果發現某一年,公司宣布停止配息。

譬如,將大量個人資產放在單一公司股票上面,說自己在”存股”。結果買到下一家安隆,或是股價長期下滑的公司。

事先跟這些人講說,靠單一公司股息過生活或是大量個人資產壓在一家公司上面,都是高風險投資行為。

他們很難聽的下去。他們通常會認為說,歷史上這些公司就是有穩定配息,我有研究,這公司不會倒,所以這些方法都是沒問題的。

他們在看到正確答案時,學不到。他們要發現事實跟預期不同時,他們才會學到。

這會有幾個問題。

第一,這種學習是否是有意義的?

很多人自動認為自己有從市場事件與個人投資經驗中學到東西,所以這些過程是有意義的。

真的嗎?

假如這些事情,前人的經驗,經典投資書籍早就有提到了呢?

譬如有個現代醫師,明明書中有說某病用某個藥不會有效。結果他還去用。

用了之後,患者沒有好,受苦更久。或甚至過世了。

你說,這位醫師的這個”學習”,有沒有意義?

一點意義都沒有。前人經驗早就告訴你沒用了。

這在醫學上會有問題,醫療實務上早就有明白指示與對應方針,你還選錯的路去走,這叫不當治療(Malpractice)。

然而,在投資界,有不少投資人對投資界已有的知識嗤之以鼻,說”那都是理論,我最注重實務,我都從市場實戰經驗中學習”。

大多人會希望自己不要遇到一個都不看書,只會從實戰學習的醫師。

然後自己投資的時候,就是一個只從實戰學習,都不看書的人。

這不是很矛盾嗎?

第二,代價是什麼。

閱讀全文

“見識”讀後感1---不要一直用時間去換取金錢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見識”的作者是吳軍先生。主題討論人生經營。

一開始看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時間”的論述。

作者在父親去世後,體會到”除死無大難”。這給了他一種面對生活困境的豁達。

金融海嘯,他曾經資產一天少20%。作者照樣吃的下,睡得著。因為他知道,在死亡面前,這都是小事。

而直接面對死亡,也讓他體會到時間有限。不可能做所有想做的事,只能做真正重要的事。

他把自己在死前想做的事情,全部列出來,依重要性排序。然後,就一一去做。他真正想做的事,就是生活的重心。

不少人猜測作者離開谷歌、離開騰訊這些大公司的理由。很多人認為,為何不繼續留在這些待遇很好的大公司呢?

作者提到,這些專案、研發或是管理的工作,他不做,其實也有其它人可以做。他想做一些這個世上只有他能做的事,譬如把一些體悟跟知識,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寫下來。

我認為主要的分別在於,在大公司工作,或許表面光鮮亮麗,但你終究是為這一家公司工作。你會依你的專長,完成執行長指派給你的工作。而這個工作,或許也有其它具備類似能力的人也可以完成。

但作者想留下自己的影響力,讓世界看到他的經歷、想法,也想讓這些想法經由文字傳達下去。世上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想法。所以這個事情,全世界只有他可以做。

想在世上留下一點自己的軌跡,這是他真正想做的事。

當然在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之前,一個人不見得可以直接瀟灑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特別是這個事情未必會賺錢的時候。

但在有了一些財務基礎後,人一定要想,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因為,當一個人躺在病床上面對生命終點時,最後悔的,往往不是銀行帳戶的錢不夠多,而是一生沒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想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人間,必需現在就想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是什麼。

面對死亡,面對人生有限的事實,是找到正確人生方向的動力。作者稱之為”向死而生”。

而時間有限的體認,也決定了作者的行事風格。

譬如他每次回中國,總有人拜託要跟他吃飯聊聊。他一概拒絕。這些人眼中,不過就是一兩小時的聚餐嘛,為何那麼不給面子。

不。作者看來,他是被拿走一兩小時的生命。

也就是說,有時你在路上看到乞丐。乞丐往往用卑微的姿態,跟人討錢。

但有另外一種更常遇到的乞丐,他不是跟你討錢,而是跟你討時間,而且理直氣壯,常說:”回答一下我這個問題嘛?”、”幫我看一下嗎?”、”就幫我做一下啊!”。”那麼簡單的事你都不幫,真是小氣。”

其實時間恐怕是比金錢更有價值的資產。時間乞丐的特點就是不尊重別人的時間,也就是不尊重別人的生命。

請特別小心這些要求別人將生命放入自己碗中的時間乞丐。

作者的另外一個體悟,就是人往往過度注重生命最後幾週,卻忘記前面幾十年的過程。

譬如在重症的最後階段,為了多活那一兩個月,幾個禮拜,什麼高昂的藥材與拯救措施全部用上。這時候花費的金錢非常可觀。

可是你為什麼不用這些可觀的錢,讓你之前幾十年的生活過得更好、更有餘裕呢?

作者提到一些,他稱為”撿芝麻”的行為: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