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台東國際鐵人三項51.5KM參賽心得

這次比賽因為戴了鐵人專用碼錶,所以對於各項細部的時間花費,有更精確的掌握。

和大會晶片計時成績比對後,我發現大會是將兩次轉換的時間都加在自行車的時段裡。台東會場轉換所需時間頗長,需要的時段共有:從游泳上岸後跑到停車處、第一次轉換、從停車處牽車到單車起跑線、從單車終點線牽車回停車處、第二次轉換、從停車處跑到跑步起點線。我後來算算,這些”雜項”時間,共花了約八分鐘的時間。

所以想要三小時內完成台東賽事的選手,”純運動”時間應要達到2小時50分的水準。那些能在2小時三十幾分完賽的得名選手,其實純運動時間應該只有2小時二十幾分。

這次鐵人比賽,綠角的成績比去年進步,跑進三小時內,分組排名也在前五分之一。但我覺得,這次比賽,已經是在被三鐵玩,而不是我玩三鐵了。

整個賽程大概只有游泳部分比較享受,騎車騎得太快,導致跑步沒有體力。游泳和騎車這兩項的成績都比去年好,跑步卻是比去年慢。

今年在練習時,我已經開始體會到,鐵人三項是一個需時三小時的活動。普通練習都是練單項。一天練游泳、一天騎車、一天跑步。每次運動約一個小時的時間。但游泳游1500公尺後,不代表你能繼續用練習自行車單項時的速度騎車。同樣的,騎車騎一個小時後,不代表你有能力在下車後能繼續用不錯的速度跑步。

要改正這個問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拉長訓練時間,一次練兩項,時間拉長到兩小時。但這對我來說是幾乎不可能的事。要練單項運動,已經讓生活相當緊湊,更何況要練兩項。而且練兩項之後,造成的身體疲憊,以及之後需要的休息時間,也會排擠其它生活上的安排。也難怪鐵人三項運動聖經裡有一段落,就專門在講時間安排。對這項運動,我大概就只能付出這麼多了吧。

後來回想,這次比賽我寧願放棄這些進步的時間,讓自己用更快樂的心情完成賽事。去年跑步時,還可以很開心的一路跟加油的台東市民與路人揮手道謝,今年是連手舉起來的力量都沒有。這樣真的是比得太不開心了。

有時候想,我們有了數字之後,開始可以衡量時間與金錢的多寡。但就在我們以為自己掌握了這些數量之後,我們就開始落入對於數字的執著。錢要多,時間要快。最後,變成數字掌握了我們。我們發明了數字,但我們是數字的奴隸。

今年,我用更快的時間完成比賽,但心情卻沒有去年快樂。會不會有人,在一樣的數字遊戲中,發現自己已經累積了更多金錢,卻發現自己沒有過去快樂?我寧願跑慢一點,讓賽程快樂一些。我相信一定有人,寧願錢沒有那麼多,只要生活快樂一點。數字,常讓我們迷失了目的。

未來的日子,我將學著不要看手上的碼錶跑步。將車上的計時器,手腕上的錶拿下來,或許我會更開心的運動。

和去年造型完全一樣的完賽獎牌,帶給我的,是完全不同的心情與體悟。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0台東國際鐵人三項51.5KM參賽經驗

綠角鐵人(A Greenhorn Triathlete)---2009十月4號台東51.5km鐵人三項參賽心得

閱讀全文

一則令人感慨萬千的廣告---摩根富林明的終身零手續費

最近綠角在瀏覽網路時,看到了一則廣告,是摩根富林明對旗下四檔基金推出的終身零手續費活動。這個廣告,由一個名叫”盛足如”的主持人開場,共有五段,除了主持人的開場與結尾之外,中間有三個”投資人”的例子。想觀看全部廣告,可看這裡
(這是一開始的畫面)


上圖是第一段開場的畫面,主持人提到”民間常出現許多光怪陸離的投資觀念”。有那些呢?這段廣告,舉了三個例子。

第一個是完全靠銀行存款在理財的上班族保羅。他什麼投資都不會,只會把錢放在銀行存款裡。第二位是靠不斷參加抽獎來理財的飛哥。第三位則是一週買兩次彩券的猛哥。

在介紹完這三個不怎麼健全的理財方式後,主持人提到,現在投資摩根富林明的四檔基金,終身免手續費。

很好,終身免手續費。那要交多少經理費呢?我很好奇,所以我就點到摩根富林明的網站,想要一探究竟。

結果在交易需知這個欄位,找到了基金的經理費等支出。這四支基金的費用整理如下表:

我們可以看到,光是表中列出的經理費加保管費,就可以造成每年至少1.75%到2.31%的投資成本。其中JF東方內需基金與JF金龍收成基金皆成立超過一年,在投信投顧公會的網站可以查到這兩支基金在2009年的總開銷,可以發現都比經理費加保管費的總和還要高。這兩支基金,內扣費用成本約是3%。

這樣的收費是怎樣的層級呢?我們回顧一下債券天王葛洛斯先生對基金收費的看法

“美國股票型基金一年收取投資人1%的費用,債券型基金0.75%的費用,貨幣市場基金0.38%的費用。這些費用,葛洛斯先生形容為"extreme absurdity"(極度的荒謬,可笑,不合常理)”

股票型基金一年收取1%的費用,就讓這位投資專家覺得extreme absurdity了。我不知道假如是2%還是3%費用的基金,葛洛斯先生會用怎樣的形容詞。

假如投資人單看到”免手續費”這四個字,就想要買基金。那麼他真的少考慮很多東西。

只要一買進高額內扣費用的基金,保證每年你的資產,就會以2%到3%或甚至更快的速度減值。而且這是保證。在公開說明書中白紙黑字寫下的。投資會不會賺呢?沒有人能確定。但這些費用會不會扣呢?每個人都可以向你保證一定會扣。

投資人可以省下手續費,但在經理費等其它內扣費用方面全部倒賠回去。

基金公司以投資人注重的表面費用進行宣傳,卻仍是收取高額的內扣費用。明眼的投資人,必需掌握所有的費用,不論是額外收取,或是內扣。

在這則廣告第一個例子,保羅哥,有這麼一個畫面:


對於資產管理業者來說,銀行存款業務是一個傳統對手。銀行與基金業者,都在競逐投資人的資金。

沒錯,銀行利息好低。不論一年定存的利息是0.5%還是0.75%,它至少是個正號。基金的內扣費用,則是負號。將錢從銀行存款轉到基金,等於是將別人拿利息給你,轉變為你拿經理費等費用給別人。

投資人一定要知道,經理費這些內扣費用,是不論賺賠,基金公司都要收的。將錢從+0.5%的環境轉到-3%的環境還渾然不覺的投資人,他的程度與將錢全部放在銀行裡的”投資人”差不了多少。

這段廣告裡還提到,單靠銀行存款,要累積到買房子的錢,不知道要不吃不喝幾年。沒錯,是很辛苦。但是,把錢拿去投資,資產累積就會比較快速嗎?恐怕投資虧錢,還要不吃不喝更多年,才買得起房子呢。但我可以確定,只要投資人買進高額內扣費用基金,基金業者與從業人員,都可以更快買得起房子。

在買彩券的猛哥這節,廣告則提到,”各種彩券和賭博,只有極少數的幸運兒能中獎”。真是糟糕,這句話也一樣可用於主動型基金。各類主動型基金,只有極少數的幸運兒,能帶來長期勝過指數的成績。當投資人買進”終身”免手續費的基金,恐怕也需要一些運氣的加持,才會成為”終身”勝過指數的幸運兒。買進主動型基金與買彩券,其實不是差異那麼大的活動。

廣告一開始,主持人說道”為什麼他們會用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式來管理財富呢?”

這個廣告表面看起來,共介紹了三種匪夷所思的財富管理方式。但我看來,這則廣告本身就是第四種匪夷所思的財富管理方式,那就是,買進免手續費,但具有高額內扣成本的基金。

在結尾段落,主持人說道,只要買進這四檔基金,終身免手續費,長期下來真的省很多。但是,他為什麼不提一下,這些基金2%到3%不等的內扣費用,長期下來是要如何省很多。

最後,主持人說,”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

我看了真是非常感慨。美國在1970年代,柏格推出第一支供大眾使用的指數型基金時,就開始有免佣基金了。那是距今三十多年前的事。在美國人三十多年來,已經每天都有免佣基金可買的時代,在台灣,這家基金業者把它推出的免佣金活動,稱做”千載難逢”??

拜託一下,身為投資落後國家,不要那麼大聲的宣揚自己的落後之處嘛。千載難逢?我們投資人還要靠基金公司辦活動,才有”千載難逢”的免佣機會?我們投資人是要靠這些基金公司施捨的嗎?還有多少台灣投資人,會衝著免手續費這幾個字,買進費用高昂的基金而不自知?

所以,主持人說,”你怎能還坐在電腦前,不打開網頁一探究竟呢?”看到這支廣告,我真的無法再呆坐在電腦前,於是寫了這篇文章,一舒心中壘塊。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國民基金、貴族基金,傻傻分不清? (Camouflage for Expensive Funds)

基金投資成本與費用,一次說明,完全瞭解(Mutual Fund Fees and Expenses Explained)1

如何查詢基金的總開銷數字(How to Find the Expense Ratio of Mutual Funds)

我的選擇,我的背叛

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台股基金績效與費用分析—續4(Higher Cost, Lower Return---Evidence from Taiwan Equity Mutual Funds)

基金費用的長期變化---The Use and Abuse of Mutual Fund Expenses讀後感

手續費與佣金只是總成本之一(Fees and Commissions Are Only Part of Total Costs)

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

對於佣金的正確認識(Commission Works Against You)

閱讀全文

一樣的頒獎臺,不一樣的本質(Pretending Luck is Skill)

下表左方,是2009年台東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前十名選手名單,右方則是2010年的前十名選手名單。紅字代表在這兩年重覆出現的名字。

可以看到,去年前十名中,有五人,在下一年度仍留在前十名。而且,大多在下一年度未再出現的名字,不是他們有參賽,然後排名跑到後面去了,而是未參賽。譬如去年的第一名Craig Johns和第十名Simon,今年就沒有參賽。他們今年有參加的話,以他們去年兩小時零三分,以及兩小時二十三分的實力,今年會跑到超過三小時嗎?不太可能。假如他們參賽的話,很可能又會在今年的前十名榜單中看到他們的名字。

這就是真正靠實力的活動的排名現象。

參加過體育競賽,你就會知道什麼是靠實力。為什麼有人單車可以時速40km/hr騎上一個小時,你騎30km/hr,就快要喘不過來?為什麼有人可以用15km/hr跑完10公里,你跑10km/hr就像要你的老命?很簡單,實力有差。跑得快的選手,決不是運氣好,在路上吃到一顆大力丸或拿到火箭加速器,所以跑得飛快。他們能跑那麼快,那是一分都無法造假的實力。(禁藥等作弊方法除外)

當然,這樣的運動賽事中,還是有一點點運氣成份。譬如騎車爆胎,譬如比到一半拉肚子。但這樣的運氣成份影響較小,這個活動的名次,是靠實力決定的。你沒練過,排名一定從後面數,甚至連完賽都有問題。

對於這樣靠著辛勤努力得來的成績,我們設下頒獎臺,風光的讓優異選手上台領獎。在台下的所有選手,也對他們的成績感到贊歎與佩服。因為那是他們應得的。他們辛苦得來的。They deserve it。

很不幸的是,這樣一個嘉獎實力的活動,居然被一些靠運氣的活動模仿。假裝那些靠運氣而名列前矛的人,是有實力而值得嘉許的人。這個偽頒獎,就是每年盛大舉行的基金獎。

閱讀全文

2010台東國際鐵人三項51.5KM參賽經驗

十月16號星期六,我們一行人整裝前往台東,為隔天的鐵人賽事進行準備。我們這群人當中,有五位男性參賽選手、兩位女性選手,其中三位有參加去年的台東賽事,四位則是第一次參加台東的場次。所以我們在週六下午就到活水湖去瞭解一下會場。
(比賽前一天,傍晚的活水湖)

這一片開闊的景色,真是讓人心曠神怡。但看到場邊還有水中,已有些參賽鐵人,或是騎車,或是試游,已讓人開始感到賽前的緊張氣氛。

我對這場賽事是有點期望的。從去年第一次參加鐵人賽以來,我已經參加過三場賽事,但是分別在三個不同的場地。有的場地成績較好,時間較短,不見得是體能真的有進步,而是場地的關係。這次第四場,是我第一次在已參賽過的場地再次參賽。和去年的成績一比,我就可以知道,自己在這三項運動方面,各有怎樣的變化。後來發現,這樣的期望成為決定這次參賽心情的關鍵。

比賽前一天晚上大雨。去年比賽有颱風近逼,今年則有強烈颱風梅姬。她雖然在菲律賓肆虐,但引進的東北季風,也為台灣東北與東半部帶來相當的水氣。

交車檢入時間是上午六點到七點之間。約五點時,大家就陸續起床、吃飯、整裝。看著陰暗的天空,綠角帶著有點擔心又有點緊張的心情,前往會場。

比賽八點開始。我們這組是第二梯下水。第一梯白帽選手下水後,我們這梯橘帽選手,便紛紛向前,站到水邊,形成一長條縱隊。景像就如中世紀時的會戰,第一批戰士出發後,第二群便挺身向前,進入備戰狀態。08:03,笛聲大作,大家隨著衝鋒號角,紛紛躍入水中,開始划動。
(下水前在水邊的列隊)

我還是像往常一樣,游蛙式。所以站第二排,等前面的人下水後再出發,免得一直踢人。這次我比較不會緊張,可以按自己的節奏前進。不過在超車或是被超車,以及左右夾擠的情形時,仍會採取一些頗不標準的游泳動作。這次可以感到自己游得比較快了,因為發現自己會追上一些早三分鐘下水的白帽選手。上一次比賽,是發現自己落在同一梯的後段,被後梯的前鋒追上。

今年比賽的游泳賽道與去年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採倒三角形泳道。去年是直去直回,結果在U形迴轉處,形成人口密度超高區,很容易發生擦撞與踢人。三角形泳道果然可以有效疏解人潮。

回程段,景色真是漂亮。烏雲已經散去,青山座落在遠處,背襯藍天,每一次抬頭換氣,就可以看到。有一段落,我剛好游在一位使用自由式的選手後方。他高速擺動的腳,踢出一堆細小的氣泡。我就想像一下,自己正在高級飯店的氣泡按摩浴缸內,享受窗外的景色。偶爾幻想一下,感覺不錯。

岸邊加油的人形,隨著每一次前進,愈來愈清晰。終於到了岸邊,踏上地毯,開始小跑步。為什麼要小跑步,因為這段從水域到自行車停放區的路程,在台灣鐵人三項場地中,是有名的長。不用跑的,會耗費很多時間。

到了車邊,換裝穿鞋,牽著愛車,到起始線,上車,開始騎。這次車上我只帶一罐750cc的水。因為上次帶了兩罐水,沒喝完,等於是帶沒用的額外重量騎40公里。這次為了讓車上喝水的動作可以更順暢,我還買了 Camelbak的吸管式運動水壺。雖然瓶身比較寬,不能完全置入單車水壺架中,但仍是固定得住,吸起水來也順暢許多,算是有達到這項裝備的目的。

一開始向北騎,風真是有夠大,我覺得比去年還強。有個路段,車子還被風吹得歪了一下。我已經很久沒有遇到騎車被風吹歪的情形,當時還看了一下輪胎,想會不會是爆胎了。在這麼強的風之下,不少人開始尋求”庇護”,縮在身形高大的選手後方騎車,希望能順暢一點。

路上遇到的一個插曲,就是前方選手拿起水壺,仰頭喝水後,一時手滑,整罐水脫手,剛剛好就落在我的行進路線上。我趕快做出閃躲動作,勉強避過。天知道壓上去會不會摔車跌倒。結論是,騎車要持續注意路面。

這次騎到10公里時,就看到對面車道,第一名選手在警車護送下呼嘯而過。里程漸漸累積,折返之後,就轉為順風,時速便可以拉到三十幾。這次我預期單車應是可以進步最多的項目,所以有點”不計成本”的在騎,最後過中華大橋,快到會場時,還騎到時速40。最後單車均速雖然達到31.2km/hr,但惡果就在跑步時顯現。

下車開始跑步後,我就覺得有點糟糕。因為跑步開始的感覺是,”我這樣跑得完10公里嗎?”不管了,反正頭都洗下去了,慢慢跑也是跑得完。以我過去參賽還有騎車加跑步聯合練習的經驗,大約跑到十幾分鐘後,就會覺得比較輕鬆,比較不會喘了。但這次,我一直在算計還剩下多少路程。這是典型體力不足的徵兆。一旦發現還有好幾公里的路,一旦開始看錶屢屢發現根本跑沒多久,這條路,就很漫長了。

我一直想用意志力把思緒拉回眼前的那一步路和現在踏出的那一腳,但卻還是會常常抬頭望向遠方的路面,想說轉折點到了沒,或是看手錶,想說跑了多久。這已經變成一場意志力的遊戲。

體能已經不行了。雖然還在跑,但我知道每個動作都不到位。明知道小腿要拉高一點,但就是沒力量拉高。體能的用意就是要在生理與精神壓力之下,仍然維持有效率的動作。所以打高爾夫要體能,要在精神壓力很大、連續多天比賽後,仍可以用標準的動作揮桿。所以射箭要體力,要在對手的壓力下,仍能準確執行射擊動作。體能在許多看似不需大量勞動的活動中,其實都非常重要。運動時,在體能不足的狀況下持續動作,不僅會造成動作不標準,不到位。這些效率不佳的動作也會更快消耗掉已經不足的體能。這是一種惡性循環。不好的動作,也是運動傷害的重要成因。

不過既然比了,還是要完賽,我就繼續撐。跑到森林公園路段,天殺的來了。居然有個選手,身上穿的背心後面寫著”Now Quit!”。更糟的是,他就跑在我正前方,而我看得懂英文。”What the –BEEP---!”(NCC規定要消音),我的第一個反應。

今年苗栗鐵人賽事發的T shirt後面寫的是”永不放棄”,當時大家就是看著滿路的”永不放棄”跑完艱險的路程。這次台東這位選手真不知從那學來的心理戰,穿了這樣一件衣服。我必需說,那兩個字是有說服力的。加諸意志力上的負擔,除了還沒跑的里程之外,又變得更重了。

進入森林公園後,開始有剩餘里程標示。從六公里開始,每一公里有一標示牌。我一直很期待下一個標示牌的到來。有時覺得自己跑很久了,卻還沒看到下一公里的標牌,就會開始想說,大會是不是漏掉了一個,等一下看到的,就會是數字少兩公里的標牌。後來證明,都是我在幻想罷了。

最後進入防汛道。這段長度兩公里多,無遮蔽的水泥路,真是有夠漫長。以前在操場練跑,兩公里不過是10到11分鐘的時間。這天卻是覺得長路漫漫。最後,終於看到終點了,也無法再加速了。就拖著沉重的腳步,跑過終點線。

拿到完賽獎牌後,有點站不太住的感覺,就坐在地上休息。等其他隊友回來。

艱苦的路程之後,就是輕鬆開心的活動啦。下午我們去知本泡溫泉(還遇到一堆鐵人),然後晚餐在有名的黑松羊肉爐,大家開心的舉杯同賀,順利完賽。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0台東國際鐵人三項51.5KM參賽心得

綠角鐵人(A Greenhorn Triathlete)---緣起

綠角鐵人(A Greenhorn Triathlete)---2009十月4號台東51.5km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參賽經驗

2011台東國際鐵人三項51.5KM參賽經驗

閱讀全文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簡介(Taiwan Depository & Clearing Corporation)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 (簡稱集保結算所,英文全名Taiwan Depository & Clearing Corporation,簡寫為TDCC),為一股份有限公司。它的前身是臺灣證券集中保管公司以及台灣票券集中保管結算公司。

這家公司對於”有價證券集中保管帳簿劃撥交割制度”的執行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這個制度對於證券交易的方便性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將金錢往來與證券交割做一類比。

譬如我們要將錢轉交給另一個人,我們當然可以使用現款,但現在更常使用的方式是用帳戶轉帳。只要一些簡單的程序,就可以從匯出者的帳戶扣款,然後在收款者的帳戶添加一筆記錄,錢就轉手了。

證券交割也是類似的情形。比較傳統和麻煩的作法,是用實體證券,將證券從一個人手上轉到另一個人手上。方便快速的方法,就要像匯款一樣,從賣出者的帳戶之中,將股票消掉,加到買家的帳戶之中,就完成證券交割了。要將實體的股票轉化成簿記上的一筆資料,就是”有價證券集中保管帳簿劃撥交割制度”的功能之一。

另外,由單一機構來保管與記錄這些證券,會讓證券交易更加方便。各位可以想像一下,假如台灣有兩家集保結算所,投資人甲的股票放在集保所A,投資人乙的股票放在集保所B。投資人甲要和投資人乙交易,那麼集保所A便要和集保所B聯繫,可以想見會多出一些程序。全部證券由同一機構保管,會大幅降低交易所需的成本與時間。

要瞭解集保結算所的運作原理,一定要知道所謂的”兩段式法律架構”,這裡引用該公司網頁上一個相當清楚明瞭的圖示:


集保結算所的證券保管帳戶,是參加人的帳戶。參加人就是證券商。同一家證券商的投資人的證券,都在這家證券商的戶頭中進行保管。這個制度就類似美國的 Securities Held in Street Name。參加人再依投資人向券商開戶的資料,劃分證券歸屬。

只有少數個別投資人,可以以個人的名義在集保結算所開立保管帳戶。這些人是發行人董事、監察人及特定股東,這些持有依規定需送存集保結算所並限制轉讓之記名股票的股東。這個狀況叫分戶保管。一般投資人使用的是混合保管業務。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Securities and Futures Investors Protection Center)

你的股票在那裡?談Securities Held in Street Name

閱讀全文

債券與彩券的結合----英國Premium Bond

最近綠角發現英國的Premium bond是一種同時具有債券與彩券特性的金融工具,為文介紹一下。

英國Premium bond的發行機構是 National Savings and Investments (簡寫為NS&I)。這個機構的前身是Post Office Savings Bank,它有英國國庫的擔保。所以民眾在這個機構存款或是買進它發行的債券,都可視為英國政府保證。Premium Bond第一次發行是在1956年11月。

所以NS&I發行的Premium bond的債信等同英國公債。購買的英國民眾可以認為本金是完全安全的。這個債券有趣的地方在於利息的發放。

和一般債券有著它自己的票面利息不同,Premium bond將整體資金的孳息設為彩金,以抽獎的方式分給債券持有人。

假設Premium bond發行金額為一億英鎊,利率2%,那麼這一億英鎊就可帶來200萬的利息。但這200萬英鎊不是均分給債券持有人,是以抽獎的方式,決定誰拿到多少利息。

每持有一英鎊的債券,就可以獲得一組兌獎數字。所以假如持有一萬英鎊的債券,那就有1萬組兌獎數字。持有債券愈多,得獎機會愈高。抽獎每月進行一次。獎額從最高的100萬英鎊到最低的25塊英鎊不等。彩金分配比率如下:

Higher value prizes(6% of prize fund)
£1 million
£100,000
£50,000
£25,000
£10,000
£5,000

Medium value prizes(5% of prize fund)
£1,000
£500

Lower value prizes(89% of prize fund)
£100
£50
£25

從高額、中額到低額獎項,分別佔總彩金的6%、5%、89%。

Premium bond最低買進金額是100英鎊,最高為3萬英鎊。為了鼓勵英國民眾購買,Premium bond持有者得到的抽獎彩金,免所得稅也不課資本利得稅。

Premium bond在英國有約2200萬持有者,發行金額410億英鎊。看來這種將定期配息的無趣債券,轉變為定期抽獎的刺激彩券的作法,相當受到肯定。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移花接木的債券發行

該買債券還是債券基金(Individual Bonds v.s. Bond Funds)

債券的保護作用,以2008年各資產類別表現為例(The Protection Provided by Bonds)

閱讀全文

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Securities and Futures Investors Protection Center)

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以下簡稱投資人保護中心)是依據民國92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而創設的機構。

投資人保護中心有幾個功能。

首先它是證券投資人在與證券業、期貨業、交易所與櫃買中心,因為交易證券而發生任何問題時的諮詢與申訴管道。

再者,它也處理公司股東權益受損的案件。在投資人保護中心網頁 上的”最新消息”一欄,就可以看到正在處理的內線交易,不法行為人操控股價等求償案件。

最後,投資人保護中心掌管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基金(以下簡稱保護基金)。保護基金有幾個來源,包括:

一、各證券商應於每月十日前按其前月份受託買賣有價證券成交金額之萬
分之零點零二八五提撥之款項。

二、各期貨商應於每月十日前按其前月份受託買賣成交契約數各提撥新臺
幣一點八八元之款項。

三、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及櫃檯買賣中心應於每月十日前按其前月份
經手費收入之百分之五提撥之款項。

四、保護基金之孳息及運用收益。

五、國內外公司機關 (構) 、團體或個人捐贈之財產。

也就是說,參與證券與期貨交易的業者與交易中心,要交出營收的一小部分做為保護基金。

保護基金的用途在於證券商或期貨商因財務困難無法償付投資人時,介入補償。保護基金償付作業辦法第七條規定:

保護基金對每家證券商或期貨商之每一證券投資人或期貨交易人一次之償
付金額,以新臺幣壹佰萬元為限

所以萬一有問題,投資人可以從保護基金得到的最高償付金額就是100萬台幣。

這個保護機制很類似美國證券投資人保護公司。美國的保護基金對單一投資人的保障額度是50萬美金,約略是台灣保障額度的15倍。

很有趣的是,我幾乎沒有看過台灣的投資人討論在單一台灣券商投資超過100萬台幣的風險。或許在熟悉的家裡,就以為一切都很安全了吧。但是甜蜜的家,也常是意外墜樓、大面積燒燙傷與一氧化碳中毒的發生地。投資人常以為自己很熟悉,所以就沒有問題。其實這個熟悉感往往只是自以為的,也阻止了進一步深入的瞭解與該有的防備。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台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簡介(Taiwan Depository & Clearing Cooperation)

談存款保險(Deposit Insurance)

如何查詢保單內容—以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資料庫為例

SIPC與券商基金投資(SIPC and Mutual Funds)

閱讀全文

基金傷亡名單(Merged and Closed Funds Lists)續

分析在2009年遭清算或合併的17支基金,其中共有6支是投資台灣股市的基金。包括新光多重計量基金、台新科技基金、匯豐台灣基金、富鼎大三元基金、建弘雙福基金以及華頓台灣金磚基金。

在2009年年底的基金評比資料中,共有181支台股基金。消失的6支基金有什麼影響呢?

消失的基金會讓剩下來的基金,整體平均成績看起來比較好。這種狀況就像有一個60人的班級,在考試之後,把成績最差的10人退學,然後說剩下50人便是這班的平均成績。

但是,被清算或合併的基金,每一支在消失前,都仍是有投資人投入的。確實有基金投資人被這些不佳的績效所傷害,但基金績效評比大多只會就生存下來的基金進行排名與統計。假如只看這些存活下來的基金,以為這就是買基金可以得到的結果,卻沒想到這些排名中,已經把一些劣等表現者刪除,那就是犯下了生存者誤差。而且,儘管有了生存者誤差的”優勢”,存活基金的整體表現往往還是輸給指數。全部基金的真正表現,是輸更多。

2008年被清算或合併的81支基金之中,有16支台股基金。2008年底的基金評比資料中,共有176支台股基金。在這一年度,生存誤差的狀況就更加明顯了。

這個誤差會讓投資人以為基金的表現比較好,以為比較容易選到績效良好的基金。在年復一年的基金清算與合併後,投資人會看著存活下來的基金說,看來這些基金表現都不差啊。我只要選一下,不就可以得到這樣的報酬。他們忘掉,這些基金正是因為表現尚可,所以才能存活下來。投資人現在選的基金,未來一樣面臨被清算合併的風險。

有時候回頭看一下像基金清算與合併名單這種表格,然後提醒一下自己,選基金可能會選到下一支被清算或合併的基金,這樣一來,相信投資人對於挑選基金一事,會有較現實的體認。而不是歡樂的以為,靠一些簡單的方法,就可以選到未來的表現優良者。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基金傷亡名單(Merged and Closed Funds Lists)

4433選基金有用嗎?以台股基金為例(Fund Selection Criteria)

台股基金績效與費用分析(Higher Cost, Lower Return---Evidence from Taiwan Equity Mutual Funds)

台股基金2007年績效評比觀後感

富國強民的投資之道,觀看2007年台灣境外基金投資資料有感(Avoid Timing and Selection Penalty)

閱讀全文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墾丁海洋實習Day1

我們這一班在教室課上完後,因故隔了三個月才進行海洋實習。所以當第一天早上到了墾丁,大家還是到潛水教練池,再複習一遍基本動作。

練習的地點是帶福新樂園潛水中心。這個潛水池的深度從2.5公尺、5公尺到最深10公尺,呈階梯狀加深。
上圖中,比較靠近,水色較深,水面有兩顆浮球的,是10公尺深的區域。遠方那側則是水深5公尺的區域。(後來才知道,那兩顆浮球下方接有兩條粗繩,直達10公尺水底。)

在池底再練一下基本動作後,教練就帶大家一一潛入最深的池底。
(水中練習狀況。)

當下潛深度從2.5、5公尺逐漸加深時,其實心中有點緊張。會怕萬一有什麼地方出錯,就要回到水面。
(教練帶學員從2.5公尺潛入5公尺。)

(在十公尺水池邊緣等待最後下潛。)

不知道夥伴們趴在10公尺池邊緣時,心中的情緒是緊張還是興奮呢?最後就由教練帶著,拉著鉛直繩,潛到最深的池底。

這個深度除了讓學員重覆練習耳壓平衡之外,也讓學員知道自己可以潛到這個深度。後來海洋實習的深度頂多就12公尺。知道自己已經潛過10公尺,在海洋實習時的心情會比較安定。

中午回到潛水店用過午餐後,下午就前往第一個潛點,也就是出水口。潛水活動的計算方法,一般不是用幾次,而是用幾支氣瓶。第一天下午,預計要潛兩支氣瓶。

出水口一帶的礁岩頗為銳利。大家走到水深及腰的地方,便穿上蛙鞋,游到會合點。大家都在水面集合好後,就按下BCD洩氣鈕,一同下潛囉!

(水中活動情形)

(水中很多這種不知道名字的動植物)

潛一次大約是20幾分鐘的時間,到氣瓶壓力不足100psi時,大家就回頭上岸了。

順利潛完了兩支氣瓶後,傍晚時分大家回到潛水店。晚上的行程可不是到墾丁大街上歡樂暢遊。因為要拿初級潛水證照,所以晚餐後繼續上教室課。真是有夠精實。

待續…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潛水基本裝備介紹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墾丁海洋實習Day2

閱讀全文

基金傷亡名單(Merged and Closed Funds Lists)

在投信投顧公會的這個網頁,可以看到自民國86年至今,被清算合併的基金總覽。像2010年到目前為止,就已有14支基金被清算合併,如下圖:


我們來統計一下近十年被清算合併的基金數目:


基金會被清算或是合併,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它已經沒有經濟效益,無法讓投資業者收支平衡,變成一支賠錢基金。最常見的成因就是基金資產過低。譬如國內基金,有平均30個營業日,資產總額皆小於2億,就要進行清算的規定。

而基金什麼時候會資產過低呢?兩個主要成因。一是它所投資的市場下跌,一是投資人大量贖回。而且,依據一般基金投資人的習慣,也就是上漲後買進,下跌後賣出的”慣例”,在市場下跌之際,往往也就是投資人贖回的時候。

這時基金資產會遭到雙重打擊。不僅基金持有的證券價格下跌,願意繼續留在基金內的投資人也變少了。結果就是基金資產總值大幅縮水。(所以在金融海嘯期間,美國標普500指數型基金投資人仍持續買進,就是一個少見的異數。)

反過來說,假如基金表現令人滿意,投資人願意繼續持有與買進,那麼它是不容易被清算或合併的。

所以我們看到2008年有高達81支基金被清算,應屬意料之中。但比較特別的是,為何在06、07,市場仍在上漲的年度,有高達五十幾支基金被清算呢?在這十年期間,06到08這三年被清算的基金數目,可說是異常的高。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基金傷亡名單(Merged and Closed Funds Lists)續

為什麼基金資產膨脹應調低費用率(Larger Assets, Lower Expense Ratio)

賣基金的時候,買基金的時候

基金的資產膨脹(Asset bloat of Funds)

和看法相同的人一起投資(Like Attracts Like)

無所不在的生存者誤差 (Survivorship bias)

基金報酬率的新概念—投資者報酬率(Investor Return)

差點消失的得獎基金

為什麼你無法致富 (What Investors Really Want)讀後感3----後見之明

閱讀全文

誰是被動基金投資人?(Who are Passive Mutual Fund Investors?)

就傳統的定義來看,買進指數型基金的投資人被稱為被動型基金的投資人。而其實在投資基金時,誰才是被動的投資人呢?

被動,就是主動的相反,意即不採取動作,或是即使知道有問題,也不願採取行動。很諷刺的是,大多主動型基金投資人其實都相當被動。

對基金費用被動。明知道主動型基金收1.5%的經理費還不保證可以贏過指數,仍不願相信這是一個不值得玩的遊戲,持續的將金錢託付給這些資產管理(或搜括?)機構。基金投資人與基金公司都懷抱著賺錢的美夢。這個願望,在前者很難實現,而後者,往往如願以償。

對過去經驗被動。明知道看過去績效挑基金不會有好結果,還是在用績效選基金。假如真要參考過去績效,為何不參考用過去績效選基金的績效?這些投資人心中存有太強烈的希望,希望自己買到下一支麥哲倫基金,但卻看不到由過去經驗與算術鐵律所形成的事實,那就是大多主動型基金都將被指數打敗。

對基金經營被動。明知道基金是投資人的基金,不是經理人的基金也不是基金公司的基金,卻不願在基金治理方面多發表意見。對於過高的費用率沉默、對於基金的合併與出售沉默、對於基金公司推出新基金比麥當勞推出新餐點還要快還要多不表示任何意見。唯有經理人持續的低迷表現,才會引起投資人的躂伐。

與其在事後對結果做出反應,為何不在事前,對於導致這些結果的原因做出反應呢?好的基金治理、低廉的收費,才是高超報酬的溫床。面對高額收費、高周轉率、高經理人汰換率,卻仍悶不做聲的投資人,日後一定有很多低劣報酬讓他抱怨連連。

很多主動型基金投資人,其實是真正的被動投資人。

而很多選擇指數型基金的投資人,其實是主動參與基金事務。

對於主動型基金收取高費用卻無法打敗指數的遊戲感到無聊,也不贊同這種行為,所以選擇離開。對於基金成為基金公司的搜括工具感到痛心,所以不會再去買任何順應風潮推出的新基金。對於基金公司的治理結構感到本末倒置,所以選擇為投資人所共同持有的基金公司

這些行動,這些選擇,代表了這些投資人對這些問題的主動參與。他們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並以自己的金錢、自己的選擇,投下了自己的一票。

基金投資的主動與被動,不僅是投資方法的分別,也是投資人在面對基金時,態度上的差異。

更好的基金投資環境,需要更多態度積極主動的投資人來參與。


後記:此文靈感來自John C. Bogle所著, The Battle for the Soul of Capitalism ,Page 144, “When we have stong managers, weak direcetors, and passive owners, it’s only a matter of time until the looting begins.”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專業、黑心,傻傻分不清楚(Can You Tell White from Black?)

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付出愈少,拿得愈多(The More You Pay, The Less You Get)

難以面對的費用率(The Inconvenient Truth about Expense Ratio)

績效的真義(The Real Meaning of Performance)

閱讀全文

面對風險的不同態度(Risk Management in Scuba Diving and Investing)

潛水不只是有趣而已,因為它是一個明顯有風險的活動。人不是生來在水中活動的。在水中吸不到空氣,只要幾分鐘,人就會溺斃。而且潛水的風險不是沒有空氣而已。

所以學習潛水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學著如何處理這些風險的歷程。教室課就是先教學員認識潛水夫病、空氣栓塞、氮醉等等。這些都是潛水可能帶來的危害,也就是風險。潛水課不是教學員海裡多漂亮,我們馬上就來試試。絕非如此。初期教學重點,都放在如何預防與處理風險。

游泳池中的課程也是。大家一一潛到池底後,學員就一個個練習問題排除過程給教練看。包括面鏡進水排除、水中穿脫BCD、口中含的進氣口(專業名稱叫二級頭)進水排除、二級頭鬆脫抓回、耳壓平衡、水中溝通手勢等等。等這些全部練完之後,才練習蛙鞋踢水前進。簡單的說,假如學員不知道如何排除這些問題,他就沒有資格享受潛水的樂趣。

教學過程中,教練也很小心。在泳池裡,是一個接一個學員練給教練看。不是一次兩個,或是一次三個人練,是一次一個。因為一旦練習不順,教練會馬上把學員拉回水面。

潛水的裝備與規則也會讓你體會到安全是第一考量。譬如供氣的二級頭,它的故障預防設計會讓它出現問題故障時,是持續放出空氣,而不是停止供氣(正常的二級頭是潛水員吸氣才供氣)。咬著一個故障漏氣的二級頭,比起含著一個一點氣都沒有的二級頭,在那個狀況下潛水員有比較大的機會安全回到水面?答案顯而易見。

而計算可以潛多久、潛多深的免壓潛水空氣表,在使用時,實際潛水深度假如不是表中列出的深度,那要高估,用比較深的數值來算。同樣的,實際潛水時間假如在表中沒有列出,也一樣要高估,用更長的時間計算。

整個潛水課程、裝備與規則,都是以風險為第一考量。把風險處理好,之後才是潛水的樂趣。

相較之下,綠角就想到投資這個活動。面對投資這個風險行為,有多少人用同樣審慎小心的態度在面對?投資人是先想到報酬,認為只要自己一心想要獲取報酬,就可以享受投資樂趣,還是知道要先把風險處理好,才有報酬的可能?

要潛水享受水中風光,要先學好基本知識,知道如何處理與面對風險。這就是參與潛水活動要先付出的成本。但是要投資的時候,有多少投資人是先看到風險,想要先處理好風險呢?

不知道如何面對及處理投資風險?沒關係啦!你不知道XX看漲嗎?再不買就來不及了。很多金融專業機構居然是用這種態度宣揚投資。許多投資人也覺得直接進場學習是個可行的方法。

假如潛水課程是直接下海學習,不知道有多少人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投資一樣有風險。在那麼多人勇於直接實習的狀況下,也難怪”繳學費”變成一種通常現象了。

在上潛水課時,你會知道開口這個不行、閉口這樣不可以的教練,其實是為你好,講的內容都相當專業。但在投資時,假如有人提說不要冒太大的風險、不要做出幾近賭徒的行為,反而會被認為不夠大膽,注定與高報酬無緣。很抱歉的是,很多在投資時自以為很勇猛的人,到最後都看到投資界的深海閻王了。所以英文有句俗諺 "There are old pilots, and there are bold pilots, but there are no old, bold pilots."為什麼沒有Old, bold pilots?什麼叫”小心駛得萬年船”?

專業的金融機構,變成以高報酬的前景來引誘投資大眾購買各式投資產品,卻少談投資賠錢的風險,根本是一種本末倒置。潛水教練,有那一位會跟學員說,你知道海裡有多漂亮嗎?我們現在就潛下去看看吧?倒是有不少金融業者會跟投資人說,你知道這項投資獲利可期嗎?何不現在就買呢?這是什麼專業?

這根本是一種病態。當大家都太魯莽時,正常面對風險的態度居然會變成太保守。譬如很多人就覺得綠角倡議的全市場型ETF或指數型基金是一種保守的投資。投資整個股市居然已經變成保守了。金融海嘯所展示的一年之內虧50%的狀況,難道還不夠恐怖嗎?難道持有個股,一年虧90%或是踩到地雷全部歸零才叫真風險嗎?在投資時,太多人在冒太多且沒必要的風險。

有時真的要和其它風險活動相比,人們才會驚覺自己面對投資時的輕忽態度與專業金融機構的本末倒置。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陸生動物的投資習性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潛水基本裝備介紹

用功的人(Fruitless Efforts)

常見的投資謬思---靈活的多空操作(The Handicap of Long and Short)

閱讀全文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潛水基本裝備介紹

最近綠角參加了游泳社團舉辦的潛水活動。當時我認為這個自己沒接觸過的活動,應是蠻有趣的。後來發現,潛水絕不僅是有趣而已。

這次活動請來的是Scuba Diving International(簡寫為SDI)的潛水教練。課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室與泳池課程,第二部分是海洋實習課程。全部課程結束後有一筆試。都順利通過之後,可以拿到最初級的開放水域潛水員(Open Water Diver)證書。
(SDI初級潛水教材)

所謂開放水域,就是水面沒有遮蔽物的環境。只要潛水者一浮上水面,就可以呼吸到空氣。非開放水域潛水,譬如洞穴或沉船,就是上方被遮蔽住的環境,是比較高階的潛水地點。讀者朋友可以自行想像一下,萬一潛水出問題,向上浮還沒有空氣,會帶給你什麼感覺。

活動先舉辦教室課與泳池基本教練。教室課就教一些潛水基本知識還有裝備介紹。然後就到泳池邊,由教練教大家如何使用潛水設備。

要進行水肺潛水,需要幾項基本裝置。第一類是與空氣供應相關的,包括氣瓶與調節器。氣瓶內裝的是高壓空氣(不是純氧,就是一般空氣加壓打進去)。一般開始使用的初始氣壓是200psi。

(潛水高壓氣瓶)

調節器就是將高壓空氣傳送到潛水者嘴裡的送氣管路。調節器的核心構造,由連接氣瓶的一級頭與供氣給潛水者的二級頭組成。這組管線中,一般還會包含與浮力補償裝置相連的空氣管線,備用二級頭以及氣瓶殘壓表。
(調節器,圖片取自Amazon網站)

第二類是浮力調節相關設備,包括配重帶與浮力補償裝置。配重帶最簡單的形式,就是一條繫有鉛塊的腰帶。簡單的配重重量計算,就是潛水者體重的十分之一。遇到問題要立即回到水面時,第一個動作就是解開配重帶。(配重多少其實是很有訣竅的,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浮力補償裝置(Buoyancy Compensation Device,簡寫為BCD)最常見的型態是背心。它讓潛水者可以將氣瓶背起來,另外BCD內含的充氣裝置(Air bladder),則提供潛水者額外的浮力控制工具。
(其實有第三個浮力調節裝置,那就是潛水者自己的肺。吸氣會浮,吐氣會沉。)

(BCD背心,圖片取自Amazon網站)

第三類裝備就是基本服裝,包括面鏡、呼吸管、潛水衣(又稱防寒衣)、套靴與蛙鞋。

這一整套裝備很容易就可以達到十幾公斤的重量。所以當我們在岸上穿戴起來時,無不彎腰駝背、唉聲連連。只有當在水中時,浮力才會讓人覺得輕鬆許多。

(泳池邊整備好的潛水裝備)

待續…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墾丁海洋實習Day1

綠角潛水去(Greenhorn went Scuba Diving)---墾丁海洋實習Day2

面對風險的不同態度(Risk Management in Scuba Diving and Investing)

閱讀全文

2010九月回顧

此文回顧九月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的狀況。

九月最熱門的十篇文章依次是:
1. 投資的奧義(The Elements of Investing)綠角推薦序

2. 散戶流浪記(A Fool and His Money)讀後感---一本像故事書的有趣理財讀物

3. 寶來新興國家指數傘型基金---寶來印尼指數基金概述

4. 鈔票的重量讀後感---打破壟斷

5. 寶來新興國家指數傘型基金的投資應用

6. 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讀後感---表相與原因

7. 有錢21招(The Little Book of Main Street Money)讀後感---理財通則指引

8.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9. 寶來新興國家指數傘型基金---寶來印度指數基金概述

10. 寶來新興國家指數傘型基金---寶來巴西指數基金概述


九月在部落格發表的文章,幾乎都是讀書心得。所以排名之中,幾乎都是各本讀物的讀後感。寶來的新興市場指數基金相關文章,也是榜上有名。

這個月我開設了綠角財經筆記的Facebook專頁,希望與讀者朋友能有更多的交流。

九月最常搜尋進入此部落格的十個關鍵字,在去除綠角相關字詞後依序是:

美元指數
指數型基金
ETF
IRR
資產配置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
Firstrade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PIMCO
台灣50

在九月份,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進入搜尋前十名。應該與九月時,關於該基金的報導引起較多的注意。另外台灣50ETF也進入前十名,不知道是否與最近就要進行評價,決定今年配息有關。

訪客來源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加拿大與澳洲。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0八月回顧

2010十月回顧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