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黃金市場概況2024(Global Gold Supply and Demand)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本文討論全球黃金市場供給與需求的主要組成。

全球黃金供給有三個主要來源,第一個是開採、第二個是回收、第三個是黃金開採業者本身對存貨所做的操作。
(當業者賣出黃金,這項是供給。當業者買進,這項會變成需求。)

下表是2017到2021,這三方面供給的狀況。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開採

3573

3655

3595

3476

3581

回收

1112

1132

1276

1293

1136

業者賣出

0

0

6

0

0

總供給量

4685

4787

4877

4769

4717

(單位:公噸,資料來源Gold Focus)

新開採的黃金是最重要的供給來源,回收則是第二大。2017到2021這五年,開採與回收的黃金總量沒有太大的波動。

黃金需求則有五個面向。第一是珠寶製造,第二是工業用途、第三是實體投資、第四是業者買進、第五是央行買進。

下表是2017到2021這五年,黃金需求的狀況。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珠寶製造

2257

2290

2152

1324

2229

工業用途

333

335

326

303

330

實體投資

1035

1067

844

890

1168

業者買進

21

12

0

39

23

央行買進

379

656

605

255

454

總需求量

4024

4360

3927

2811

4204

(單位:公噸)

最大的黃金需求來自珠寶製造,第二大的黃金需求來自實體投資,也就是投資人實際持有黃金條塊的投資需求。

從上表可以看到,每一個年度,投資人買進實體黃金的需求,都比央行的淨買進量要大。

在2020,不論是珠寶製造或是工業用途的黃金需求,都比前一年大減。但珠寶製造的需求降低遠比工業用黃金需求量的下降更為顯著。

全球黃金交易大多在Over-the-counter(OTC)市場進行。三個主要市場分別在倫敦、紐約與蘇黎士。其中倫敦最為重要,大多OTC市場的黃金交易是在倫敦清算。

與黃金交易最相關的市場組織是London Bullion Market Association(LBMA)。這個組織的造市者可以提供Spot、Forwards、Options這三種黃金交易。

假如一個黃金條塊,在重量、大小、純度等方面符合LMBA規則,且實體放置於倫敦。在業界,這種條塊被稱為”loco London”。常被用於交付完成實體黃金交易。在倫敦,黃金交易的重量單位是Troy ounce。1 Troy ounce等於31.1034768公克。

在黃金OTC市場,交易標準單位在5000到10,000盎司之間。買賣價差一般是每盎司0.5美金。買賣價差可以議價。有些黃金交易商願意對大筆交易提供較低的買賣價差。

雖然黃金市場跟外匯市場一樣,是一個24小時全天運作的市場,但其流動性會在一天中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黃金市場流動性最好的時候,是在美國與歐洲開市時間重疊的時候。因為這時,三大黃金交易所都同時運作。



閱讀全文

2024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3—低成本已是普及現象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美國基金投資人已經很少人買需要”手續費”的基金。這種費用在台灣稱為手續費,實為佣金。因為它不是一個固定金額,而是用成交金額的百分比計收。美國投資人不玩這套,大多人直接選免佣基金(No-Load Fund)。

上表的綠色長條,是各年度全部基金銷售總額中,免佣基金的占比。2000年的占比是46%,也就是還有高達54%賣出的基金是有佣基金。到了去年(2023),已經高達92%售出的基金金額是屬於免佣基金。

免佣基金是本身設計就免佣(免手續費),不是銷售端或基金公司推出什麼特別優惠活動才免手續費。

在台灣基金界,請問你有看到免佣基金嗎?

有多少台灣投資人,還以為買基金付手續費是”天經地義”呢!

美國基金與ETF,不論是指數化還是主動投資工具,內扣總開銷都持續下降。

上圖是基金業的狀況。左半是主動型基金,右半是指數型基金。藍色線條是股票型基金,紫色線條是債券型基金,內扣費用的變化。

趨勢明顯,都是逐漸下降。

譬如主動型股票基金,內扣總開銷從2000年的1.06%,到去年(2023)降到0.65%。

指數型基金的內扣總開銷則從2000年的0.27%降到0.05%。

台灣的落後可以從兩方面看出。

第一,台灣還普遍在銷售光經理費就1.5%的股票型基金。假如經理費就1.5%,加上其它費用,內扣總開銷要超過2%很簡單。有的基金甚至一年收取超過3%的內扣費用

第二,台灣業者發行的指數化投資ETF,內扣費用與美國主動型基金的費用平均相去無幾。

也就是說,在美國已經可以請到專業經理人幫你選股的費用,在台灣,只能請到業者幫你追蹤指數而已。

美國資產管理業界費用的降低,跟投資人主動選取低成本投資工具有關。

Factbook中就提到,假如將基金依內扣費用高低分成四組。內扣費用最低的那四分之一指數型基金,就占整個指數型基金總資產的86%。內扣費用最低的四分之一主動型基金,則持有整個主動型基金總資產的72%。

美國當地基金公司現在假如發行高成本的主動基金或指數型基金,會面臨沒有人買的窘境。

也可以說,在台灣販售給一般投資人的基金跟ETF,因為其高昂的成本,拿到美國當地銷售的話,根本不具競爭力。

當你可以自行選擇全球基金與ETF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產品時,有什麼理由要持續支持落後的選項呢?

投資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業者?



閱讀全文

“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讀後感5—退休資產,不是到了退休才有用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在累積資產這一章,作者討論透過金融投資去加速累積退休資產的必要性。

除了常被提到的,讓資產的成長超越通膨之外,我認為另外有一個很基本的道理。

大多人是工作者,為一家公司工作。身為企業主或上市公司大股東的人,是相對少數。

一般人除了藉由自己的能力賺錢之外,也不應放棄參與資本市場,利用金錢去賺錢的機會。

假如有投入股市,那自己除了是某個公司或某個機構的雇員之外,你同時也成為上市公司的一個小小老闆,你也會參與到上市公司的成長與獲利。

投資是讓一般人不只靠工作賺錢,也同時開始用資本賺錢的最易途徑。

不過,一旦開始要把資金投入市場,需要在觀念上,弄對幾個地方。

首先,不是只有現金才是財富。

有些人說:”股票(或ETF)從每股10元漲到每股20元,假如沒有變賣,換成現金,都不是真的賺到。”

這是錯誤觀念。

財富不是全部由人們手中的現鈔與銀行帳戶裡的現金組成。這個世界的財富,包括股權、債權、土地、樓房、油田、礦產、林地等等,總價值遠遠超過這個世界上的現金總量。

一張股票值100萬,就代表以當下的市場價格計算,它有100萬的價值。我們用貨幣指稱這張股票的價值。但不代表股票要換成現金,才叫財富。

一棟房子值4000萬,就是當下的市場行情,它有4000萬的價值。不是要賣掉,才會值4000萬。

不是只有現金才叫財富。

假如現金才是財富,你看到的富比士全球富豪排名,會是由手上現金最多的人組成。

這不是實際狀況。

財富排名是依各種資產的市值加總來看。一個人持有的股票、債券、房地產,全都算數。

以為要換成現金才叫報酬,會帶來兩個比較不好的投資舉動。

第一,刻意追求高配息的標的或資產類別。以為每次配息下來,就是確定有賺。

第二,中斷長期成長。看到獲利來到20%或是某個百分比,就要”停利”。

前者的問題在於,股市當中追求高配息,往往是以犧牲成長為代價。為了累積退休資產所做的投資,目標是整體資產價值的增長,而不是高配息。

後者的問題在於,在一個長期成長的市場中,讓資金”停利”離開市場,常會是正如其名,”停止獲利”。

徹底掌握”金融資產即便不變現,也是貨真價實財富”這個觀念的人,往往較能心平氣和的進行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同時由資本利得與現金配息兩方面得到獲利。他也較能長期留在市場中,不會去打斷投資。

另外,關於退休投資,作者有一點說的很好。

就是退休帳戶裡的資產,往往讓人覺得遙不可及。退休可能是二、三十年之後的事,綠角這些人又說不能打斷它,要持續留在市場。這一筆資產,對”現在的我”,看來是根本沒用啊。

不,作者說:”很有用”。

第一,這些資產讓你有底氣。譬如你已經規律投資好多年了,加上市場的成長,你很可能會看到自己累積了有些份量的資產。

這些資產有正面的效用。

首先,你不會急。不會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其他人看起來又好像都很有錢的樣子。於是急著想追上。

一急,就會開始採用一些自以為聰明,事後看才發現太愚蠢的”財富加速”方法。

有點資產,人比較能心平氣和的對待金錢與投資問題

另外,有些資產之後,特別是當退休帳戶中的資產,已經達到或甚至超過預期目標,你可以更自由的支配當下的所得。或許吃頓大餐,或許與家人一起出國度假,都成為可行的選項。

第二,雖名為退休資產,但假如你真的當下有什麼急需,真的需要用錢,也沒有其它地方拿錢了,你也可從這個帳戶支應。

那是你可以用的錢。只是取用之後,代價可能是要延後退休。

第三,資產是種保險。

假如你看到自己手上退休資產已經有相當份量,可以讓你確定,就算自己意外過世,這筆錢也能讓子女到成年自立期間的生活無虞,你就取得”自我保險”的資格。

也是說你的資產已經成為你的保險。這也是一種財務上的安全。

退休資產並不是退休之後才有用,在當下,在累積的過程,就有它的好處與用途。



閱讀全文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六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六月在台北舉行的“《全新》債券啟示錄”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
”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十二月14日台北班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十二月7日台中班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課後問卷回饋

“對於債券的投資方式,以及各家基金、ETF的詳細內容解說,現實中實際的歷史報酬率資訊整理,以上都非常有幫助。也說明了很多對債券投資不熟悉的人來說非常重要的觀念,與釐清了很多新手投資人會有的刻板印象。” 吳先生


“謝謝老師以相當完整的內容給予我極大的收穫。”翁先生


對於債券的各項利率以及聯準會升息對債券的影響有充分的認識,對於直接買債券或藉由ETF來投資債券也更清楚。” 陳先生


“覺得最有收穫的是債券的自我恢復等基本特性以及債券的市場行為等等,這些部分相對股市是較陌生的部分。” 郭先生


“很感謝綠角專業性,讓整場課程非常具有流暢性,時間上的掌握也恰到好處。非常喜歡你用簡單明瞭的數據分析和表格,讓人清楚瞭解其個別差異性。 課程中大綱及重點回顧,有加上印象的效果。 一直以為長期美國公債優於中短期美國公債,想不到結果完全不同。” 邱小姐


“感謝綠角老師及工作同仁。距離之前上的三堂綠角課已經有數年,課程編排跟以前一樣邏輯清楚,有條有理,內容充實且時間掌控完美,很高興在短時間內能獲得豐富知識。” 邱小姐


債券報價比較範例覺得最有收穫。” 匿名朋友


提供選擇債券標的時需要考慮的各種面向及指標。” 匿名朋友


“第一次參加老師的課。內容豐富。” 游小姐


從頭到尾說明了債券的本質即容易忽略的地方,很棒。” 闕先生


對於債券有更深入概念,知道在評估一個債券時該用甚麼角度去評估而非只看配息高低。” 王小姐


綠角感言:

債券是一個常被忽略的重要資產類別。不少投資人沒有注意到債券本身特別的地方,在理解債券時,是直接把股市的觀點套用上去。

譬如股票有集中交易所,開市時有公開報價,就以為債券市場是一樣的狀況。殊不知,不同的業者,開給你的同一張債券報價可能有很大的差異。完全不知道如何進行比價。或是對業者的債券交易收費方式沒有概念。

譬如,以為債券投資也要追求報酬。預期報酬愈高的債券愈好。然後因為債券的預期報酬與投資當下的到期殖利率有關。於是變成一味追求高殖利債券,或甚至變成追求高配息標的,完全不知道這樣做有什麼問題。

或是對債券市場有很直觀與過於簡化的理解,以為所有債券的殖利率變化,會跟央行的利率政策同向。以為只要能知道目標利率走向,就能知道債券未來走勢。其實前者跟後者,都很難事先掌握。

債券有其本身的特性,與值得深入瞭解的地方,很高興可以在"《全新》債券啟示錄",跟大家分享相關知識。

感謝每一位參加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閱讀全文

”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十二月14日台北班開課公告

由於八月台北” 《全新》債券啟示錄”已額滿。且仍有許多朋友持續來信想要參加。

所以綠角決定在2024十二月14日(星期六)於台北再次開立” 《全新》債券啟示錄”。

中部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十二月7日台中班

同一個週末的星期日(十二月15日),在同一教室開設專門討論如何打造耐久現金流、退休期間該如何投資,與常見退休現金流錯誤觀念的”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台北班,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參加者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八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六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六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四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當初設計時,我希望這個課程達到以下幾個重點。

第一,廣泛與深入的瞭解。一天的時間,讓參加者就掌握債券相關知識,產生有寬度有深度的立體瞭解,同時避開常見的債券投資迷思。

第二,實際練習。關於債券殖利率查詢,債券報價查詢,會有練習表供參加者實地練習。確實取得看懂殖利率,瞭解報價的能力。

第三,貼合時事。解釋近期債券市場大事,譬如瑞士信貸事件中債券投資人的損失。從2022年底的普遍預期美國2023降息,結果2023是持續升息。以為2024一定會降,結果是一延再延。升降息真的有表面看來容易預測嗎?以為長期公債跟過去比,價格便宜很多,想要買進獲取資本利得。這種做法有何盲點與風險?

第四,比較台灣業者與美國當地的公債ETF。台灣投信業者發行的美國公債ETF,跟美國當地標的相比,差異在那裡?配息不用預扣30%是否就一定更具實用價值?

第五,自行買入債券的必備知識。那種債券可考慮自行買進,那些最好避開。如何看懂自己取得的報價是否划算。台灣業者提供的美國債券買進服務,跟美國當地業者相比,到底貴多少。美國券商之間的債券報價,何者較優。債券梯的兩種類別,與分別適合的場景。

本課程共有六節課,以下為課程大綱。

完整課程內容介紹,可見:“《全新》債券啟示錄”内容介紹: 一生受用的債券投資必備知識

閱讀全文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十二月7日台中班開課公告

今年4月台中開課後,目前中部沒有可供報名的”《全新》債券啟示錄”。而且持續有朋友來信詢問中部開課日期。

所以綠角決定在2024十二月7日(星期六)於台中開立” 《全新》債券啟示錄”。

北部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
”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十二月14日台北班

同一個週末的星期日(十二月8日),在同一教室開設專門討論如何打造耐久現金流、退休期間該如何投資,與常見退休現金流錯誤觀念的”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台中班,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參加者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八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六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六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四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我希望這個課程達到以下幾個重點。

第一,廣泛與深入的瞭解。一天的時間,讓參加者就掌握債券相關知識,產生有寬度有深度的立體瞭解,同時避開常見的債券投資迷思。

第二,實際練習。關於債券殖利率查詢,債券報價查詢,會有練習表供參加者實地練習。確實取得看懂殖利率,瞭解報價的能力。

第三,貼合時事。解釋近期債券市場大事,譬如瑞士信貸事件中債券投資人的損失。從2022年底的普遍預期美國2023降息,結果2023是持續升息。到底是怎麼回事?以為長期公債跟過去比,價格便宜很多,想要買進獲取資本利得。這種做法有何盲點與風險?

第四,比較台灣業者與美國當地的公債ETF。台灣投信業者發行的美國公債ETF,跟美國當地標的相比,差異在那裡?配息不用預扣30%是否就一定更具實用價值?

第五,自行買入債券的必備知識。那種債券可考慮自行買進,那些最好避開。如何看懂自己取得的報價是否划算。台灣業者提供的美國債券買進服務,跟美國當地業者相比,到底貴多少。美國券商之間的債券報價,何者較優。債券梯的兩種類別,與分別適合的場景。

本課程共有六節課,以下為課程大綱。

完整課程內容介紹,可見“《全新》債券啟示錄”内容介紹: 一生受用的債券投資必備知識

閱讀全文

“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讀後感4—收入太多的時候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收入有四個用途:支應必要支出、選擇性支出、減少負債、購置金融資產。

在累積金融資產的路上要有顯著的進展,擴大收入是比節省開支更有效的途徑。

因為再省,最多就是把收入全部存下來。增加收入這條路,卻有著幾十趴或甚至倍數成長的可能。

作者在“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書中談了很多增加收入的方法,譬如在現有工作得到更高的薪資、找尋其它公司的工作機會、或是開創副業等。

但我覺得最有趣的討論是心態。有些人會有些不自覺的想法,限制自己賺更多錢的可能。

譬如認為賺很多的人,都是品格低劣。高薪者,都要犧牲嗜好與家庭。自己才不想成為這樣的人。所以不去追求更高的收入,是正當與合理的。

可是實際狀況真是如此嗎?

還有一種常出現的想法,就是認為自己不夠格。

作者以自己的職業生涯為例。她原本是在一家不動產管理公司擔任行政職。她其實比較想做資產經理人,在同一公司內,收入更高,成長性也更好。

她沒有先入為主覺得自己無法做,而是想辦法讓自己有更好的資歷。她回學校修得MBA學位,從公司內部學習更多相關知識。等到那一天,夢想中的職缺開出來了。她是第一個拿著早就已經更新好的履歷去找部門主管的人,最後,她也得到那個工作。

假如她心態不同,當初就是認為自己永遠只能做行政職,沒有任何積極主動的準備,那恐怕就會”如她所願”。

有時,心態對一個人的限制會比環境更大。

另外一個有意思的討論是,你的收入是否已經夠了?

假如賺更多錢,是一個你很喜歡,幾乎不費心力,也不花時間的事,那當然是賺愈多愈好。

但實際狀況往往不是這樣。賺更多的錢,通常需要拿自己的精力與時間去換。

這種狀況,就不是賺愈多愈好。到了某個臨界點之後,你會變成過度犧牲自己的健康、與家人相處的時間,自己的嗜好去換取金錢。

你恐怕是費盡心力在烤一個蛋糕,但出爐之後,自己不太有機會享用。

假如你在擴大收入的路上,覺得相當疲憊,連好好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沒有,每天回家看到小孩他們都睡了,一週跟他們講沒幾句話。或許,是該退後一步的時候了。

賺更多錢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為了錢過著悲慘的生活。

所以,假如收入連完成本文一開始提到的四大基本目標都有問題,那沒話講,努力去增加收入吧。

但假如收入已經可以完成四大目標,也以令人滿意的速度在累積金融資產,自己卻不自覺的,一直去拿時間去換更多的收入。這時就要想一想,是否已經太超過了。

收入有不足的時候。但許多人沒注意到是,收入也有太多的時候。

一份可以讓你在當下的生活品質與未來的財務安全取得平衡的收入,那就是最棒的收入。



閱讀全文

如何避免成為金融詐騙的受害者(Beware of Unreasonable Risk/Return Profile)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在台非法銷售的澳豐基金,近來又上了新聞媒體版面。昨天有一篇標題為兆富吸金130億害804人受害!

(兆富公司是澳豐基金在台灣的銷售單位)

報導中有些有意思的地方。如下圖:



“保證報酬8-15%之間,而且沒有或極低損失風險。”

就股市的歷史經驗,像美國與台灣股市,都是有長期成長性的市場。幾十年間,出現過多次令人膽戰心驚的短期嚴重下跌,才有10%附近的年化報酬。

而這支基金卻可以保證沒什麼風險,取得類似股市或更好的報酬。這是非常不合理的事。

會受騙的人有兩種。

第一是對投資沒有任何基本概念。他根本不知道,承擔了好多風險,股市才有10%年化報酬。這已經算是不錯的情形。還有承擔了一堆風險,卻沒有報酬的場景。

第二種人是對投資有些概念,但他相信投資界的”深山老人”。

什麼深山老人?

譬如就現在的經驗來看,我們可以說,人類個體不可能活到150歲以上。

但有人就會說:”那是你們認識的人少。我就知道在喜馬拉雅的深山裡,有一大群活到一百五十歲的人。”

我們通常會一笑置之。

投資世界也是這樣子。就常理與經驗來看,我們可以說,二、三十年期間,年化報酬勝過市場1%或甚至2%,就已經是非常難達成的成就。

但有人會說:”那是你們見識淺薄。我就認識很多長期年化報酬勝過市場10%的人。”

一樣不合常理的陳述。但有人會當真。

有些人似乎認為,在廣大的投資世界裡,就有那麼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有一群高手可以藉由某些不為人知的方法,打敗投資界的地心引力,每年產出穩定的8-15%獲利。

一旦認為投資界有這種深山老人存在,恐怕就會成為金融詐騙的目標客戶。

另外,這支基金在台無法合法銷售,似乎反而對其形成助力。

過去報導指出,這支基金以親友間口耳相傳,互相介紹的方式推廣。

也就是說,它是一個沒有公開在檯面上的”投資”選項。你要有門路、有人介紹,才會知道它的存在。

這時,能投資這個產品,成為一個與眾不同的選擇。

這叫”獨特性”。過去的馬多夫詐騙,也有相同性質。

這方面容易上當的人,一般是高資產族群

有些人在擁有可觀財富之後,會覺得:”我持有不凡的資產,當然要使用不凡的投資方式啊。怎麼可以跟一般人買一樣的基金跟ETF呢?”

一旦有這種想法,就容易上鉤。

其實,擁有上億資產跟只有十萬時一樣,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就是非常好的投資選擇。

這跟吃飯很像。假如一個人有錢之後,就認為自己每天都該大魚大肉,山珍海味,那是戕害自身健康。

有錢跟沒什麼錢時一樣,均衡清淡的飲食,都是很好的選擇。

有些好東西,不論在有錢或沒錢時,都一樣是好的。

總結來說,相信不合理的報酬與追求獨特的投資機會,是容易受到金融詐騙的兩個個人特點。

但不要以為自己沒有這兩個想法,就不會受騙。

防範金融詐騙的第一道防線,是要存有自己可能上當的想法。來進行防備。



閱讀全文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4十二月8日台中開課公告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十二月台北班公告之後,一直有朋友來信詢問台中開課時間,而且台中目前也沒有可供報名的梯次。

因此綠角預計將於十二月8日(星期日)於台中,開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

北部想參加的朋友,可參考2025年二月15日台北班

同一個週末的星期六(十二月7日),在同一教室開設討論各種債券特性、債券投資重點與常見錯誤觀念的”《全新》債券啟示錄”台中班,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詳細課程內容說明,請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內容介紹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六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六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四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四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前言:

從1994 William Bengen發表”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一文與1998The Trinity Study發表以來,財經學界與投資業界已有共識,退休應採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roach)。

執行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然後採用一個提領策略定期從中提領同時利用資本利得與配息來取得生活費

一個合宜的投資組合與提領率可以有很高的機會,足夠的金錢,度過三、四十年以上的退休期間。

但許多投資朋友完全不知道這些二十幾年前就開始的研究成果,認為退休,就要買高配息股票、高配息債券。用配息支應生活費,只有配息才叫”現金流”。完全不知道總報酬投資法,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味追求配息可能反而帶來比較差的成果

這個課程目的,是讓參加者知道如何將工作期間累積的資產,以穩健可行的方法,帶來退休期間的生活費現金流

不僅要成功的提供長達三四十年的退休期間的生活費(而且有跟上通膨)。而且也要知道遇到負面狀況時,譬如退休期間遇到金融市場大跌,或單年花費比率過高時的處理方法。


開課日期:

台中:
12月8號 星期日班

課程時間共六小時,以下為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退休投資該避免的三大誤區
10:00-10:50          
投資組合與提領比率-歷史經驗  
11:00-12:00          ETF實例驗證  Q&A


12:00-13:30                  午餐與休息


下午
13:30-14:20          保險與退休
14:30-15:20          
投資組合建構與提領策略  
15:30-16:30          投資組合監控與實務細節    Q&A

閱讀全文

2024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2—美國與台灣ETF成長的根本差別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2024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分別以專章討論美國基金與ETF業界的狀態。兩相對比,差異極大。

下圖是美國基金業近年的狀況。



從左到右總共有十一組長條,分別代表2013到2023這十一個年度。

每個年度中,藍色長條代表該年新發行的基金數目。綠色長條則是被合併的基金數目。紫色長條則是被清算的基金數。

從2013到2015,藍色長條高度都高於綠色加紫色長條的高度。代表新發行基金數量高於消失的基金。但從2016開始,每一年都是消失的基金數量超過新發行的基金。整個基金業走上萎縮的路。

2023,美國業者新發行170支基金。是這11年最低的發行數量。但清算與合併了454支基金。一年之內,基金數量少了284支。

下圖則是美國ETF近年的狀況:



從左到右總共有十組長條,分別代表2014到2023這十個年度。

藍色長條代表該年新發行的ETF數量。紫色長條則是該年清算與合併的ETF總數。

過去十年,每一年都是新發行數量大於消失掉的ETF。整體ETF數量明顯增長。

2023,美國業者新發行了518支ETF,清算與合併194支。ETF數量淨增長324支。

過去十年,業者總共發行了3152支新ETF,合併與清算了1094支ETF。

不只在數量上,呈現基金消、ETF長的態勢。管理資產總價值方面,也是一樣。

下圖是美國市場四種主要基金與ETF分類,近十年的資金淨進出狀況。



最下方藍色區塊,代表主動型美股基金。是愈來愈大的負數,代表資金持續流出。(垂直軸單位是十億美金)

綠色大幅增長的區塊,是指數化美股ETF。近十年來,資產不斷擴增。

再上面的紫色區塊,代表美股指數型基金。資產也是成長,但沒有ETF的成長那麼明顯。

也就是說,美國整體基金業雖是資產淨流出。但流出主要集中在主動型基金,指數型基金資產是流入的。但流入金額遠低於主動型基金的流出,所以基金業整體規模逐漸萎縮。

最上面橘色的區塊,代表是主動投資的美股ETF。

並不是所有的ETF都是指數化投資工具,美國當地已經有許多主動型ETF存在。

這個趨勢,在台灣本地也可看到。

大家可以想想看,近幾年有那家投信發行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新台股基金?

好像很難想到例子。

但有沒有造成風潮與許多人討論的台股ETF?

簡單就能想到。

投資人之間的討論,也是ETF大於基金。

但是台灣ETF的發展跟美國不同。

美國這些進入ETF的資金,大多是選用ETF做為指數化投資工具。這可以從美國前十大ETF列表中看出來,絕大多數都是大範圍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工具。

台灣業界則是以採用特定策略的ETF為主。像今年掀起認購風潮的 00940台灣前十大ETF列表中,是以追求高股息的ETF為主。

也就說,美國業界從基金到ETF的轉變,代表從主動投資到指數化投資的改變。

台灣業界從基金到ETF的轉變,則代表原本使用基金做主動投資,現在改用ETF執行主動投資。(刻意買進高股息股票,就是一種特定選股策略,這類ETF其實是一種主動投資工具)

表面類似的現象,有著根本不同的理由。

在台灣,指數化投資仍是相對小眾的選擇。



閱讀全文

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分析介紹(00878,2024年版)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台股代號00878,簡稱國泰永續高股息,2020七月20號掛牌上市。

國泰永續高股息ETF以完全複製法追蹤”MSCI台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

該指數由兩方面進行選股,第一是ESG評分,第二是高股息。

ESG是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的縮寫,意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br>
指數編製公司先挑出在ESG三方面綜合評分較高的公司,然後再進行規模與獲利性篩選。規模要求總市值達七億美金以上,獲利要求則是年度每股盈餘為正。

最後再用現金股息率進行篩選。這個指數的計算方法是由”股利分數”評定。

股利分數=最近12個月年化股息殖利率*0.25+最近三年平均年化股息殖利率*0.75。

這個評分方式有考慮到近幾年股息率,不是只看過去一年股息率高低。但是最近一年的股息率還是有最大的影響力,因為近一年的股息率就占了五成的股利分數的評分比重。

在整個選股流程中,ESG這個篩選條件比較像一個基本的要求,因為在MSCI的七個ESG等級中,前面兩個等級AAA、AA是Leader,領先者。A、BBB、BB中間三個等級是Average,平均者。B和CCC最後兩個等級是Laggard,落後者。

MSCI台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只排除最後兩個等級,不是挑出領先者。也就是說,在ESG方面只要不是表現太差的落後者,就有機會進入指數。

該指數真正的選股條件是股息率。從候選公司中,用股息分數前三十名組成指數成分股。

所以,MSCI台灣ESG永續高股息精選30指數的重點是”高股息”,ESG方面的要求不是那麼嚴格。

這支ETF名稱是”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永續這個形容詞是反應ESG選股標準,選出較能永續經營的公司。但在名稱中,”永續”這兩個字的位置,恐怕會讓不少投資人以為它是”永續高股息”。這是這支ETF名稱可能讓人誤解的地方。

候選成份股最後再用股利分數進行加權。

這是一種相對高風險的高股息指數建構方式。假如有一家小型公司,只要有很高的過去一年配息率,它就有機會取得較高的股息分數。進入指數,同時有比較高的比重。

針對這個問題,指數公司以” 總市場價值達七億美金以上”進行控制。

目前國泰永續高股息ETF30支成分證券如下表:

閱讀全文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十二月15日台北開課公告

九月台北"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已經額滿,且造成幾十位想參加的朋友排入候補。

綠角決定在12月15日(星期日),於台北再次開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中部想參加的朋友,可參考十二月8日台中班

同一個週末的星期六(十二月14日),在同一教室開設討論各種債券特性、債券投資重點與常見錯誤觀念的”《全新》債券啟示錄”台北班,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報名參加。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詳細課程內容說明,請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內容介紹

課程特色,可見綠角“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後心得與重點摘要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六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六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四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四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前言:

從1994 William Bengen發表”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一文與1998The Trinity Study發表以來,財經學界與投資業界已有共識,退休應採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roach)。

執行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然後採用一個提領策略定期從中提領同時利用資本利得與配息來取得生活費

一個合宜的投資組合與提領率可以有很高的機會,足夠的金錢,度過三、四十年以上的退休期間。

但許多投資朋友不知道這些二十幾年前就開始的研究成果,認為退休,就要買高配息股票、高配息債券。用配息支應生活費,只有配息才叫”現金流”。完全不知道總報酬投資法,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味追求配息可能反而帶來比較差的成果(課程中有實際的例子)。

課程目的是讓參加者知道如何將工作期間累積的資產,以穩健可行的方法,帶來退休期間的生活費現金流

不僅要成功的提供長達三、四十年的退休期間的生活費(而且有跟上通膨)。而且也要知道遇到負面狀況時,譬如退休期間遇到金融市場大跌,或單年花費比率過高時的處理方法。


開課日期:

台北:
12月15日 星期日班

課程時間共六小時,以下為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退休投資該避免的三大誤區
10:00-10:50          
投資組合與提領比率-歷史經驗  
11:00-12:00          ETF實例驗證  Q&A


12:00-13:30                  午餐與休息


下午
13:30-14:20          保險與退休
14:30-15:20          
投資組合建構與提領策略  
15:30-16:30          投資組合監控與實務細節    Q&A

閱讀全文

2024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整體投資人的不良習性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每年發表一次的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不僅統計了美國資產管理業界的重要數字,透過這些數字也可窺見投資人的整體行為。

譬如今年(2024)的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就有這樣一張圖表。



這張圖顯示的是從2014到2023,十個單一年度。全球基金業,各類別基金資金進入的狀況。

長條是正數的話,代表資金流入該類基金。長條假如是負數,代表資金撤出該類基金。

長條中的紫色區塊代表債券基金,綠色則代表股票型基金。

各年度之間,紅色直線連起來的點,代表該年度資金流入或流出量。單位是十億美金。

譬如2022是-156。代表這一年,全球投資人從基金中撤出了1560億美金。

2022是最近十年,唯一一年,基金業出現資金淨流出。在所有其它年度,包括全球股市下跌的2015與2018,資金都是淨流入。

可見2022的股債齊跌與通膨升溫,對投資人心理造成不小的打擊。許多人認為之後可能不會再有好的報酬了,於是撤出資金。2022這一年,股票型基金流出20億美金,債券基金流出2600億美金。

在下跌中賣出,是賣在低點。

這是市場波動對投資人造成的不良影響。

不少投資人對市場下跌有種過於輕鬆的態度,認為自己下跌就會加碼啊,才不會賣在低點呢!

但問題是,金融資產價格變便宜,通常是有理由的。那個理由不會是正面消息,而是壞消息。愈大的價格下跌,往往伴隨愈壞的消息。

在那個當下,這些投資人未必會開心的直接買進,甚至連原本的定期投入計畫都會中止。因為他們會想:”現在真是個買進的好時機嗎?”、”再等一下,之後是否會有更低點呢?”

這樣就落入想要擇時參與市場的陷阱。最後成效往往落後持續參與市場,維持原先投資計畫的成果。

到了2023,資金從流出轉為流入。股票型基金流入2180億美金,債券型基金流入6310億美金。買入債券基金的資金額度遠大於股票。

可以看到上圖最右邊的長條,代表債券的紫色區塊遠比代表股票的綠色區塊要高。

理由明顯。因為2022聯準會連續升息之後,不少投資人就認為:”之後一旦進入降息階段,然後目標利率回到之前水準的話,會帶來債券可觀的資本利得。”
(這樣的觀點其實有不少破綻)

稱之為”債券送分題”、”債券必賺”。

然後2023美國聯準會還是升息。今年(2024)已經過了一半,還是沒有降息。

這些大舉進入債券市場的資金,不僅得到債券市場低落的報酬。(美國長期公債ETF,TLT,2023上漲2.95%。2024年初到目前為止下跌4.68%)

還錯過同期股票市場的報酬。(整體美國股市ETF,VTI,2023上漲26.03%。2024年初到目前為止上漲15.63%)

這是在不同資產類別之間主動選擇造成的危害。

不少投資人對於選擇資產類別有一種過於輕忽的態度,以為自己可以在對的時機持有對的資產。股票下跌時,持有現金。債券殖利率下降時,持有債券。

結果往往是股票上漲時持有現金,持有債券時,債券殖利率上漲。

不要簡單的以為判斷各資產相對表現是簡單的事情,然後覺得自己可以做戰術資產配置擇時進出

這樣做帶來的往往是較差的成果

兩個重點。

首先,持續的依原訂計畫長期參與市場,定期投入。

第二,不要猜測資產類別未來誰好誰壞,持有一個固定高低風險產比率的投資組合。而這個比率符合自己一開始投資時設定的目標與風險忍受度。

正確的原則,持續執行,你就已經是個很不簡單的投資人了。



閱讀全文

“ETF關鍵報告” 2024十一月24日台中開課公告

由於八月台中ETF關鍵報告已經額滿,且持續仍有投資朋友來信報名。

綠角決定在十一月24日(星期日下午)再次開立台中ETF關鍵報告。

"ETF關鍵報告"是解說"ETF"這項投資工具運作原理、比較與選擇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的專門課程。

想瞭解整體投資概念,以及如何根據個人需求設計投資組合、制定投資計畫的朋友,可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最新一梯中部課程是”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十一月23、24日台中班

北部想參加ETF課程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 十一月17日台北班

南部想參加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 十月27日高雄班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請見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評價,可參考:

“ETF關鍵報告”2024七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4五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4五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4三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詳細課程內容,可見:

“ETF關鍵報告”內容介紹

前言:

指數化投資的ETF,是目前可以讓一般投資人,用最低的成本,最簡單的方式,就取得市場報酬的方法。

而且,光是指數所代表的市場報酬,長期下來就可以勝過大多主動型基金,專家選股的成果。

不論是台灣投信基金,或是在台灣銷售的境外基金,普遍有內扣成本過高的問題。

台灣當地的ETF,又可能有指數追蹤效益不彰或是隱藏高額內扣費用的問題。

美國成熟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已經成為許多投資人的明智選擇。

但是,你是否從未注意過自己下單時ETF的買賣價差與折溢價?

你是否認為ETF只要內扣費用愈低就會愈貼近指數表現,卻不知道要如何衡量資產管理公司的指數追蹤能力?

”ETF關鍵報告”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參加者對美國ETF有一整體的瞭解,抓住重點,讓ETF成為你得心應手的投資工具。

ETF課程相關資訊如下:

課程特色:

1. 美國已有三千一百支以上的ETF。投資於全球各地市場,各種資產類別,使用多種策略。懂得美國ETF,可以大幅擴增自己的投資機會

2. ETF關鍵報告是針對美國ETF的專門課程,主題明確。從第一節課的基本概念,到最後一節課的交易需要注意事項,由淺到深,每個段落都有確切的學習重點。確認參加的朋友都能對美國ETF有確實的掌握。

3. 課程內容由台灣最早開始有系統的寫文章介紹美國ETF的綠角編寫與全程講解。課程中,投資朋友將可以看到綠角多年ETF的投資心得

閱讀全文

“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讀後感3—控制支出的正確態度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書中對於財務狀況有個明確的描述方式。

一個人有收入,有支出。收入減去支出,作者稱其為Gap,差額。

人就是要用收入比支出多出的那個Gap去減少負債,累積資產。

所以要有堅實可靠的財務基礎有兩個重點。第一,Gap是正數。第二,Gap要夠大,讓你在自己希望的期限內累積達到自己需要的資產。

如何擴大Gap?

答案簡單:擴大收入,減少支出。

做起來就未必簡單了。

作者先談支出控制。

這一章的標題叫Optimize expenses,支出最佳化。請注意,作者不是用Minimize expenses,”支出最小化”當標題。

編製預算在個人財務上不是那麼受歡迎,因為它似乎就是一種限制。彷彿就是要把支出壓到最低,才能有足夠的儲蓄金額。

這種不斷壓迫自己的預算控制,就像一個人不斷用節食減肥。往往在最後意志力崩潰時,大吃大喝,前功盡棄。

如何解除預算規劃帶來的限制感,關鍵在心態。這在之後會再提到。

而且把重心放在最小化所有花費,往往會讓人陷入過度用時間去換取金錢的陷阱。

譬如作者回憶自己有次出國,很想看HBO的一個影集。但又捨不得花一點錢買VPN。結果花了幾個小時,搜尋免費方法。結果最後還是要付這筆錢。

她事後回想非常後悔,白白浪費了出國旅行的寶貴時間。

或者像有些人,為了省幾十塊或一兩百塊,花幾個小時在各購物網站比價。

所以作者提到,假如所有支出都是以必需降到最低的觀點來處理,有時會讓我們忘記金錢的目的。

金錢不僅僅是要用於儲蓄與投資,也要花費,為我們帶來當下生活的舒適與便利。

支出需要最佳化,意思是在不必要的地方節約開支。將錢花在自己重視的面向。

重點要有意識的花錢。

有不少人會有”無意識”的花錢行為。特點就是,”我負擔的起,我也喜歡,有何不可呢?”

這種想法,容易讓人落入消費主義的深坑。

管理支出就是有意識的體會到這筆支出的意義。

作者回憶自己年輕時喜歡名牌物件。她想:”我那麼努力工作,我也負擔的起,這是我應得的”。加上身邊的同事好像也過著不錯的生活,有什麼理由我不能也過這樣的生活呢?

後來作者深入理解財務議題之後,她發現,”你負擔的起,不代表你就要買”。

譬如一個高價物品,你買它會得到當下的滿足。但你也要想想,這筆錢花出去,會造成你要延後多久,才能達到你希望的資產累積目標。

不少高單價豪華物件的銷售臺詞叫”犒賞自己”。

可是你想想看,假如買了這個東西的代價,是你要在自己不是那麼喜歡的工作上多做一年。買這東西真是”犒賞自己”嗎?還是虧待自己?

一筆錢,可以用來達成Lifestyle goal或Financial goal。

當你把這筆錢用於當下的生活形態目標,它就不能幫你完成未來的財務目標。

有意識的花錢,是支出控制的基本心態。這樣你可以去除掉不必要的花費,同時將更多資源花在可以為自己帶來舒適、安全感或快樂的事務上。

避免預算規畫造成自己受約束的感覺,另一個重點就是自身想法。

譬如作者在有了小孩之後,愈來愈受不了當時工作需要的長時間通勤。在路上的時間,過度消耗了自己的精力與時間。

這個困境就像一支直挺向上的釘子,她就坐在這個釘子上,每天受苦。

當她想到,自己省下的錢,累積出的金融資產,可以讓自己更有自由的選擇工作。

支出的控制與降低,對她來說就不再是一種限制的感覺了。而是讓她可以從困境解放出來的契機。她充滿熱情的積極執行。

換個觀點,感受完全不同。

支出最佳化,就是為當下自己的舒適與享受,以及未來自己的財務健康,取得一個平衡點。

支出控制,未必是花愈少就一定愈好。

用錢,過自己真正想過的人生。而不是為了錢,過自己不想過的生活。



閱讀全文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四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四月在台中舉行的“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十二月15日台北班(剩最4個名額)

整體課程架構與內容說明,可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內容介紹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課後問卷回饋

“綠角透過一系列的數字分析,找到投資比例、提領比例的原則,也讓我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很明確的,依照比例進行部署。

對於退休金的準備,和我想的很不一樣,之前一直覺得選「高股息」和「高配息」就安全了。” 林小姐


“謝謝綠角深入淺出的專業介紹,讓我對退休財務計畫更有信心。對退休的到來充滿期待。唯一覺得可惜的是,真希望10年前就來上這堂課。” 劉先生


“我以為退休投資理財都是退休人士參加,其實不然。讚嘆這些年輕人早早佈署。” 陳小姐


對於退休資產配置提領成功的信心度提高

很感謝綠角對於指數化投資的付出。我在2016年參加您的資產配置課程,當初的課程對我的人生幫助很大。當時的學費應該是我做過最好的投資了XD。這八年的經驗讓我驗證指數化投資的好處,以及體會到其實執行起來並沒有那麼容易,尤其是同儕、投資社團或是親友甚至銀行理專等,每天接受到的雜訊非常多,摸索很久(以及天天追蹤您的FB)才有辦法堅持下去,真的非常感謝綠角。” 施先生


關於提領%數的見解,以及再平衡的操作方式,讓目前才20幾歲的我,對於未來有更清楚的展望,更知道應該如何計畫未來資金的運用。” 翁先生


不同提領率、股債比對於資產耗盡年限的影響。講解非常完整。” 匿名朋友


老師講得很清楚。” 陳小姐


“綠角的課程一如既往地充實與精準。之前上過“資產配置戰略總覽”,當年就開始執行,執行後開始思考後續退休如何提領與管控,但只是想法缺乏驗證跟驗算,綠角的課程用長期數據計算來證明可行性,對於退休提領規劃有極大的實際可行性幫助。” 陳小姐


有效增強對退休計畫的信心。感謝綠角一直以來的努力,發聾振聵!十多年前就非常信服於綠角的數據和邏輯論述,但是很可惜直到數年前我才真心領悟、棄暗投明XD。總之十分感謝~” 匿名朋友


“從你開始FB上寫文章,有追蹤都會看,但有一些比較複雜就會略過。昨天一窺廬山真面目,覺得有真實感。” 陳小姐


綠角感言:

這次課後回饋,有不少朋友同時提到:”增強了對退休投資的信心。”

的確,這是對這個主題有了充份與深入的瞭解之後,自然會產生的感覺。

退休投資最大的陷阱其實是建立在錯誤認知與假設上的信心。

譬如,以為現金流只能來自配息,所以退休生活費就只能來自會配息的資產。於是整個退休投資組合都是高股息股票或高收債基金。完全不知道這樣做,對於現金流的穩定性與退休資產的使用年限,都是負面影響。

譬如,以國人平均壽命為基礎,計算退休後要準備多少年的生活費。完全不知道這樣計算有什麼問題。

譬如,以為退休每個月需要生活費,於是就刻意去買每月有配息的投資工具。完全不知道有很簡單可行的替代方法。

這些對於退休投資的錯誤認知,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假如你不知道或是看不出來,就會一直維持這樣的想法,進入退休,開始”實行”。

然後在實行時,就有機會體認到,這些方法到底那裡會出問題。

等到出問題,發現現金流大減或甚至中斷,退休資產不夠度過餘生,那都是非常不好的狀況,太高的代價。

對於退休階段如何進行投資,如何設定提領策略,知道資產狀況不佳時要如何調整,都有正確的認識與觀念,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心。

很高興可以透過"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持續的跟想要理解這個議題,或是想要打破退休提領常見迷思的朋友深入討論這個主題。

感謝每一位參加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閱讀全文

累積退休資產你最不該使用的投資工具(Avoid Active Mutual Funds with High Expense Ratios like the Plague)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什麼是最不該使用的投資工具呢?

直接說解答:高費用主動型基金。

幾個理由。

首先,使用高費用主動型基金會帶來沉重負擔。

譬如台灣常見的股票主動型基金。每年收經理費1.5%。加計其它費用,單年內扣總開銷很容易超過2%。

假如你可以買到未來表現很好的單一市場(這其實不是表面上看來那麼容易的事),譬如美國股市就是一個過去百年期間,表現相對優異的市場。從1926年初至2023年底,美國股市年化報酬約10%,同期間通膨3%。實質報酬約是10%-3%,等於7%。

7%的報酬分2%給基金業者,你是拿2/7,也就是28.6%的報酬給基金公司。將近3成獲利的分給別人。

而且,現在你能很準確的預知在未來幾十年期間,是那個市場表現最好嗎?

你能知道未來的通膨是否會高於歷史經驗,帶來更低的實質報酬?

這些都是很難事先確定的。而這些不確定假如真的帶來不良後果,也是我們投資人在承擔的。這正是投資的風險。

但基金公司可以不管市場怎樣,每年確定從你的”整體投入資金”收2%。

千萬不要當這種冤大頭。

再者,主動選股帶來的通常是落後市場的成果。

假如一個市場有10%的報酬,主動投資人拿到的往往是更低的報酬。假如你運氣不好,買到2個標準差基金。這裡指的是報酬落在整體主動型基金平均報酬兩個標準差以下的基金。那會是慘不忍睹。

資產累積期間使用高費用主動型基金,造成的後果就是要達到相同的退休資產,需要更長的時間。或是在相同的時間要達到一樣的目標,需要更高的投入金額。
(實際要多花多少時間跟金錢,可參考使用高成本投資工具存退休金的嚴重後果--”多繳、少領、延後退” 文中的計算。)

你為什麼要浪費你的時間、你的資金,去供養高費用主動型基金業者?

這些時間與金錢,留在自己手上,不是更好嗎?

面對這些批評,主動型基金業者有其反制之道。

一個常見說法,就是主動型基金比較”靈活”。指數化投資,市場一年下跌20%,你就是跟著跌20%。主動型基金可以靈活操作,讓投資人躲過或減少隙跌的傷害。

這是耍嘴皮,空口白話。你會發現說這種話的人,從來不提”證據”,任何可以證明主動型基金下跌時虧比較少的證據。因為事實會打臉。請見以下事例:

2022台股下跌,主動型基金跌更多。

台股基金2022年績效回顧2(Analysis of Taiwan Equity Funds Performance in 2022)—下跌的市場,主動型基金跌更多

2008,台灣與美國股票型基金落後市場的百分比:

”Balance”《平衡心態》讀後感2------主動投資常被忽略的代價

大起大落的2020,靈活主動操作帶來落後市場的成果:

劇烈波動的2020,主動選股是否較為有利---SPIVA Scorecard 2020

說主動型基金可以躲過下跌,是一種昧於事實的說法。

再來,主動型基金業者常會指著某支基金說:”你看,這支台股基金績效勝過同期間指數報酬,贏很多啊”。這就是他們主動型基金勝出的”證據”。

假如這種話出自一位”專業”人士,你要知道,他的專業是行銷專業,而非財金或投資專業。

後見之明,可以支持任何你想擁護的投資策略。

譬如我們可以說:

”投資就是要選股啊。你看,只要十年前買進台積電,現在就是狂贏大盤啊。”

問題是,十年前你要如何知道買台積電就好呢?

同樣的道理,那些說某某主動基金表現特別好的人。你要問他們:”當年主動型基金是只有這一支嗎?還是上百支?你當時如何知道要買這支?”

在財金期刊要驗證主動型基金的成果,不會有任何一篇文章是用一支過去勝出的基金當證據。寫出或刊出這種文章,會被當成大笑話。

正規與邏輯正確的方式,是用當初就存在的所有主動型基金,在接下來的表現做為驗證。成果並不好看

假如你看到有人拿一支過去表現很好的主動型基金,想要說服你主動投資具有優勢。你會知道,要不就是這個人投資知識薄弱,不然就是他認為你很好騙。

不僅在資產累積階段不該使用高費用主動型基金,退休提領階段也非常不適宜。

譬如投資界常說的4%退休初始提領率。
(這個提領率有些需要小心的地方)

假如你的退休投資組合使用高成本主動型基金,每年內扣總開銷2%。

那你的提領率就只剩下四減二,等於2%了。

假如你還是用4%的提領率,基金公司再透過內扣費用每年從你的資產提2%,那加總起來是6%的高提領率。你會明顯暴露在退休資產過早耗盡的風險中。

有什麼理由,讓自己的退休生活有資金不夠使用的風險?

為了讓基金公司多賺錢?

這是最荒謬與不可接受的理由。

為了你自己,不論在資產累積階段或退休提領時期,你都不該使用高成本主動型基金。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五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五月在台北舉行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整體課程架構說明,可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以下各梯次: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十月26、27日高雄班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十一月16、17日台北班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十一月23、24日台中班

課後問卷回饋

整體概念皆獲得極大的收穫。感謝您精心設計的課程,真的是太精彩了!令人意猶未盡!” 黃小姐


“謝謝,辛苦了! 終身受用的一堂必修財商課。” 張先生


“從2019年上過綠角的“ETF關鍵報告” 之後,因剛開始資金比較少與覺得美股開戶複雜,開始應用綠角的方式操作定期定額但只購買0050。

這幾年持續下來穩定成長,但同時在逐漸累積資金之後,也越來越擔心標的太集中,但不知道該如何(頻率、比例分配)轉移到其他投資產品還有資產配置的整體規劃; 同時也開始有一些中短期大量資金需求也不知道該如何規劃投資,因此報名了資產配置課程,有很多詳細的解說與實際操作示範,讓人可以在理解原理之後要實際操作的難度降低很多,覺得收穫很多! ” 鄭小姐


“謝謝綠角以及工作同仁。這兩天藉由綠角深入簡出的精闢說明,對於投入指數型投資三年的我,對一些觀念和細節有更進一步的收穫以及了解。也讓我更有底氣和信心面對接下來27年的指數投資之路。” 蔡先生


投資應抱有的心態、不該犯的錯誤。” 匿名朋友


資料可充分驗證講師論點。” 洪小姐


謝謝綠角這麼充實的課程!您本人課程說話幾乎與您在FB/Blog口氣一樣,讓人覺得很貼切!期待下次再上您的課程。” 匿名朋友


“感謝綠角願意以自身理財的過往經驗,分享給大家正確的觀念。收穫匪淺。” 戴先生


“因為楊斯棓醫師的書而找到綠角部落格的文章。以此為開端研究投資,但總是不得其門而入。今天上完課有個清楚的架構去實施。十分贊同綠角最後說的,投資的最終目的在於享受人生體驗,謝謝!” 匿名朋友


綠角感言:

雖然過去我在部落格發表的文章,討論指數化投資的數量超過資產配置。但其實指數化投資只是參與市場的一個方式。譬如投資台灣股市可以用指數化投資,投資美國公債可採用指數化投資。

但整體投資組合建構,各市場各資產如何搭配,這個更高一層的問題,就是資產配置的主題。

譬如全球股市投資,使用像VT這種標的直接對全球進行指數化投資。跟採用地區市場的指數化投資工具,自行組成全球化投資組合。效果會有什麼差別?

兩大傳統資產類別,股票與債券,如何搭配形成一個具有特定目標的投資組合。

目標指的是在持有期間,其成長性要足夠,讓自己可以達到希望的財務數字。但期間又不會產生超過自己所能忍受的大幅度短期下跌。前者要如何計算?後者要如何驗證?

除了股票、債券這兩種資產之外,原物料、REIT這些資產類別的特性為何,有無使用的必要?

有那些廣泛分散、低成本、同時指數追蹤良好的ETF,可以幫助投資人實際建構投資組合。這樣的投資組合,自2008以來,實際成果為何?

資產累積期間,如何用定期投入順便完成再平衡。要如何計算?

定期投資的頻率怎樣比較好?是單純定期定額就好,還是要定期定值?定期定額的金額,假如長年不變,會有什麼後果?

資產配置,不論在原理與實務面,都有很多值得探究與深入瞭解的地方。

很高興可以透過”資產配置戰略總覽”持續的跟大家分享這些觀念、重點與最新資訊。

從參加者的回應來看,我有達到當初課程設計的目的。

感謝每一位參加與提出回饋的朋友。



閱讀全文

2024上半年台股大漲的啟示2—高股息ETF投資人錯過多少報酬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下表是台灣股市與重要的台股ETF,從今年(2024)年初到六月底的表現:


標的

2023/12/29

2024/6/28

期間配息

報酬率

加權股價報酬指數

38641.2

50048.9

n/a

29.52%

元大台灣五十(0050)

135.45

186.45

3

39.87%

元大高股息(0056)

37.4

41.12

1.49

13.93%

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

21.8

23.69

0.91

12.84%

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

19.15

20.88

0.99

14.20%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

22.26

25.85

1.36

22.24%


表格列出2023最後一個營業日與2024六月最後一個營業日的收盤價以及這期間的現金配息。最右欄則是總報酬率。

台灣股市以加權股價報酬指數衡量,上漲29.52%。

追蹤台灣50指數的 0050表現更好,上漲近40%。代表在這半年,大型股表現優於中小型類股。

0050下方列出的,是台灣資產規模前十大ETF中的四支高股息ETF: 元大台灣高股息ETF (0056)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 (00878)復華台灣科技優息ETF (00929)群益台灣精選高息ETF (00919)

這四支高股息ETF,00878報酬率最低,只有12.84%。00919報酬率最高,達22.24%。分別落後大盤16.68%到7.28%不等。落後0050,17%到27%不等。

今年風光募集的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00940),在4月1日掛牌上市。跟同期間0050的成果比較如下表。

標的

2024/4/1

2024/6/28

期間配息

報酬率

元大台灣五十(0050)

157.4

186.45

0

18.46%

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

9.76

10.17

0

4.20%

00940落後0050,14.26%。每一百萬少賺14萬。

我們就不要再算當初募集那千億台幣的資金,少賺多少錢了。

台灣前十大ETF現況分析文中顯示,這五支高股息ETF資產總值達1兆2271億台幣。

上兆台幣的資金取得明顯落後大盤的成果。

就像我在不從眾的勇氣一文使用的比喻。

高股息ETF的投資人,就像買了一台只會”慢慢走”的機車。當別人的機車,以時速每小時40公里快速前進時,他發現自己的機車時速只有十幾公里。就像大盤賺幾十趴時,高股息ETF投資人只得到十幾趴的報酬。

這個現象帶出幾個重點。

首先,高股息ETF是一種特別的選股策略。

特別,意思就是它會採用特定的條件與規則對市場上的股票進行篩選,選出具有特定特徵的股票組成投資組合。

所以高股息ETF的報酬就會跟市場不太一樣。

去年(2023)是勝出。很多人就以為高股息的時代來臨了。不僅有比較高的配息,還有比較高的資本利得。

事實是,假如一家公司會將大多數賺到的錢以現金配息發出,代表其本業投資機會不多,成長性較低。

這樣一個不繼續投資自己的公司,有什麼理由希望它長期下來,會有比較高的成長性呢?

有高配息,又有高成長,恐怕不是合理的期待。

其實高股息投資的代價往往就是犧牲成長性。而在投資股市時,資本利得是無法忽視的重要獲利來源

第二個重點,這些高股息ETF可以讓我們確切的看到,在一個大漲的市場,仍有許多資金取得不怎樣的報酬。

其實不需要這些”實例”。基本常理就可推知,有大量資金拿到不如市場的成果。

加權股價指數反應的是投入市場全部的資金賺到的成果。

也就是說,假如有一塊錢,賺到比指數高1%的報酬。那就會一塊錢,賺到比指數低1%的報酬。

現在常出現賺很多的半年報。每一份幾十趴或甚至幾百趴報酬的報告,你可以想到,背後一定有對應的,半年只賺個位數百分比,或甚至虧損嚴重的半年報。

這就像掉在地上的一個硬幣。

前者,好成果,是硬幣向上的一面。你看的到。

後者,壞成果,是硬幣朝下的一面,你沒看到。

但你知道,另外一面一定存在。你沒看到也知道它就在那裡。因為,有高於市場成果的資金,就會有低於市場成果的資金。這叫同一硬幣的不同面。

股市不是零和。但試圖勝過市場是零和。

每年或是每個半年,都必需有投資人當”下等人”。

2024上半年,高股息落後市場。下一個半年,或是明年,又會換成那種主動投資方式落後市場呢?

如何避免自己”落於下流”,指數化投資是非常好的解答。透過指數化投資,每年你都會取得比中間好一些的績效。長期、十年、二十年下來,自然就是相當突出的投資成果。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