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關鍵報告” 2025六月8日台中班開課公告

綠角預計將於六月8日(星期日下午)於台中開立"ETF關鍵報告"。

"ETF關鍵報告"是解說"ETF"這項投資工具運作原理、比較與選擇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的專門課程。

北部想參加ETF課程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 2025三月23日台北班(即將額滿)。

南部想參加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 2025六月15日高雄班

想瞭解整體投資概念,以及如何根據個人需求設計投資組合、制定投資計畫的朋友,可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請見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評價,可參考:

“ETF關鍵報告”2024十一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4十一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4十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4十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詳細課程內容,可見:

“ETF關鍵報告”內容介紹

前言:

指數化投資的ETF,是目前可以讓一般投資人,用最低的成本,最簡單的方式,就取得市場報酬的方法。

而且,光是指數所代表的市場報酬,長期下來就可以勝過大多主動型基金,專家選股的成果。

不論是台灣投信基金,或是在台灣銷售的境外基金,普遍有內扣成本過高的問題。

台灣當地的ETF,又可能有指數追蹤效益不彰或是隱藏高額內扣費用的問題。

美國成熟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已經成為許多投資人的明智選擇。

但是,你是否從未注意過自己下單時ETF的買賣價差與折溢價?

你是否認為ETF只要內扣費用愈低就會愈貼近指數表現,卻不知道要如何衡量資產管理公司的指數追蹤能力?

”ETF關鍵報告”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參加者對美國ETF有一整體的瞭解,抓住重點,讓ETF成為你得心應手的投資工具。

ETF課程相關資訊如下:

課程特色:

1. 美國已有三千九百支以上的ETF。投資於全球各地市場,各種資產類別,使用多種策略。懂得美國ETF,可以大幅擴增自己的投資機會

2. ETF關鍵報告是針對美國ETF的專門課程,主題明確。從第一節課的基本概念,到最後一節課的交易需要注意事項,由淺到深,每個段落都有確切的學習重點。確認參加的朋友都能對美國ETF有確實的掌握。

3. 課程內容由台灣最早開始有系統的寫文章介紹美國ETF的綠角編寫與全程講解。課程中,投資朋友將可以看到綠角多年ETF的投資心得

閱讀全文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4十二月台中與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本文整理2024十二月在台中與台北分別舉行的“《全新》債券啟示錄”參加朋友的課後回饋。

想參加"《全新》債券啟示錄"的朋友,可參考以下梯次:

”《全新》債券啟示錄” 2025四月13日高雄班

” 《全新》債券啟示錄”2025四月26日台北班

所有開課時程,可見綠角開課計畫

綠角感言

債券是一個看似很簡單的資產類別。買了,拿配息。發行者沒出事的話,最後拿回本金。

但債券的部分風險就來自於表面上的看似簡單,讓不少投資人以為自己懂,然後對自己可能遇到的問題,渾然不覺。

譬如,以為債券跟上市公司股票一樣,有公開報價。以為自己買到的價格,跟大家一樣。不知道散戶在債券市場買賣,拿到的價格跟法人相比,差了多少。

譬如,對單一公司債的信用風險沒有深切理解。以為高評等公司債等於”不會違約”的公司債。甚至想依靠單一公司債的配息來度過幾十年的退休生活。

譬如,以為到期拿回本金,就沒有虧損。不知道即便完整拿回本金,還是有可能在兩個地方招致明顯損失。

譬如,以為高配息就等於高報酬。不知道在債券世界,可以用資本損失換取較高的配息。不瞭解這個交換機制到底如何運作。

譬如,用債券來追求成長。不知道就算買到高風險債,其成長性跟股票相比的差異。

債券其實有很多可以更深入瞭解的地方。在編制"《全新》債券啟示錄",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我也很發現了更多可以跟大家分享的重點知識。

很高興"《全新》債券啟示錄"能得到許多朋友的肯定。

感謝每一位參加與出意見的朋友。

(感謝這位朋友寫下的債券課後心得文: 【學習分享】綠角全新債券啟示錄)

課後問卷回饋

“1.用了很多統計數字,讓數字說話來解釋很多狀況,不是只有用文字來說明,這點我覺得很棒。

2.能夠將近年發生的金融時事或歷史事件融入課程,我覺得很不錯。” 林先生


即使是幾乎已經讀過綠角部落格中的債券相關文章,今天的課程仍然是非常有收穫:不僅是建立債券這種資產的整體觀,也能了解不同債券的特性、優缺點、以及在資產配置中的角色。另外,簡報字體配色看了很舒服,講課的過程如行雲流水,感覺得出來講師花了很多心力編撰內容並練習。非常感謝!” 吳先生


“這是我第三次上老師的課,每一次都有看到老師的進步跟花很多的心力去整理。謝謝老師這麼不藏私,希望大家共好。

很清楚知道自己不應該壓自己的辛苦錢在單一債券上。例如聽信了在銀行工作的親友買了xxxx債券跟ooo債券。目前會知道沒有要長期持有它,下周會來處理掉。對債券會遇到的風險充分的了解,也比較有一個長期的方向。” 王小姐


“課程提供立論扎實且終身受用的方法,內容深入淺出,讓理財小白容易入門,再回頭慢慢深入咀嚼。我是二度回來學習,大約十年前開始跟隨綠角老師學習投資以便準備退休金,當時毫無概念胡亂找書來看仍難以看懂,現在學習並逐步執行後的狀況相當不錯,讓人對退休感到有信心,也學會往什麼方向篩選真正有用的書籍增進相關知識,感謝綠角老師 :) ” 和小姐


詳述債券的購買途徑與短中長期債券的特性。” 廖先生


債券投資思維,不同角度看債券,形塑出不同投資策略。” 匿名朋友


“債券價格與殖利率反向的原理; 債券價格相對穩定的原理。

先原理再實務的課程結構非常棒。這門課有點硬,但是花時間理解之後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投資失誤。” 匿名朋友


“謝謝綠角的用心,從最基礎如何查資料開始教導。” 凌先生


“全部都很棒,很充實。” 匿名朋友


解釋債券本質的細節(求穩定&價格高低的影響因素等);以及解釋如何購買債券的細節,以及各債券ETF的結構。”陳小姐


有關債券相關歷史績效的整理與分析。” 張先生


講解長中短期債券利弊,及債券再平衡的觀念,非常有幫助。” 陳小姐


公司債的信用風險、台美ETF比較、全球債券投資組合建議。” 邱先生


“詳細的債券分類有清晰的了解。” 林先生


債劵的介紹、利率政策、高收益債和安聯收益成長基金介紹對比。” 王小姐




閱讀全文

欠錢之外,兩種常被忽略的負債1(Non-Monetary Debts)—期望負債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想瞭解如何應用資產配置原則,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全盤掌握債券知識,瞭解央行利率政策與債市殖利率的關係、去冒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是否值得,與如何看懂債券報價,進行比價,歡迎參加《全新》債券啟示錄)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以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生活費可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單靠配息來支應生活費會有怎樣的風險。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致富心態》(The Psychology of Money )《一如既往》(Same as Ever)的作者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在幾篇不同的文章中提到,除了金錢上的負債,另外兩種也會對財務與自身快樂造成重大妨害的負債。

第一種叫期望負債(Expectation debt)。

什麼是期望負債呢?

豪瑟先生用2020、2021的Amazon舉例。當時公司前景大好,股價上漲。從2020年初的每股95塊,到同年八月漲到172。然後在2021漲到188塊。

接著貝佐斯卸任CEO。Amazon股價大跌,到2022年底剩每股84元。一萬名員工被資遣,大家擔心自己是否是下一個。

所以你要如何看待2020、2021當時收入與股票獲利都非常可觀的亞馬遜員工?

這是他們選對工作、公司表現很好的正常回報。

沒錯。這正是大多人看這件事的角度。但許多人沒看到的是,一個前所未見的良好狀況,也形成一種期望。一種認為我的工作那麼好,公司賺那麼多,我就是該有那麼高的收入,股票就是可以賺那麼多的看法。

那是我”應得的”。

對,應該的。

但假如你應該得到的就那麼多。那以後要如何更快樂?

很簡單,要超乎預期。收入要更上一層,股票獲利要更多。

當一個人把目前的美好狀況當成一個基礎時,他日後恐怕不容易快樂。因為他的期望太高了。日後的實際狀況要把這個期望填滿,人才可能覺得更快樂。

就像負債一樣。你要把債還完,之後的錢才是自己的。這種期望也形成一個負債,你要把這個洞填滿,把債還完了,你才會快樂。

這就是豪瑟先生提出的期望負債(Expectation debt)。

也就是說,當工作收入或投資獲利處在一個前所未見的高點時,請特別小心自己的心態。

假如你把這視為理所當然,你等同讓自己背上一個沉重異常的期望負債。以後要超乎預期的好,你才會快樂。

但假如你知道花無百日紅,有些產業跟公司的業績與表現,就是會上下起伏。近一兩年表現很好,的確不錯。但你也知道未來不見得會這麼好。

這種想法會讓你比較沒有期望負債。你不僅日後會比較容易快樂,更可能在財務上較為謹慎。不會以”未來每年我都可以賺這樣多或更多”來進行規劃,而是以”未來我可能無法賺這麼多”來思考。

以”未來每年我都可以賺這樣多或更多”來規劃,問題往往就在未來實際沒賺那麼多時浮現出來。人不僅不快樂,還會面對實際的財務困境。是雪上加霜,冷到心裡。

而且背著期望負債的人,當公司狀況急轉直下或股票嚴重虧損時,他不是無法償還期望負債而已,那個負債等於讓他站在一個很高的情緒頂點,一路探底的過程,會讓人覺得異常漫長與難耐。

但假如一個人知道未來可能沒那麼好,他比較像處在一個海平面的位置,日後的跌落,不會讓人覺得不是那麼痛。

中文說樂極生悲。未必是快樂的事情之後就會接著悲傷的事。而是當人把樂當成必然,之後實在不容易快樂。

期望負債是一種假如沒有察覺,很容易順勢墜入的負債。需要刻意的提醒自己,才能避免深陷其中。



閱讀全文

定期投入ETF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果(Asset Allocation with Periodic Investments,2025更新)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本文計算定期投入一個股債比率固定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投入之後長期持有,會帶來怎樣的成果。

投資方式是從2008開始,每年年初拿出50萬,投入固定股債比80:20的投資組合。

第一次投入是2008年初。投入之後就一直持有,每年做一次再平衡,到2024年底。總共17年。

第二次投入是2009年初。投入之後就一直持有,到2024年底,總共16年。

第三次投入是2010年初。投入之後就一直持有,到2024年底,總共15年。

最後一次投入是2024年初。投入之後到2024年底,是一年的期間。

資產配置投資組合,80%的股票部位,由代表美國股市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美股代號:VTI) 、代表歐洲已開發市場的Vanguard FTSE Europe ETF(美股代號:VGK)、代表亞太市場的Vanguard FTSE Pacific ETF(美股代號:VPL)以及代表新興市場的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美股代號:VWO),各20%組成。

(全球股市四大地區平均分配,只是一個用來舉例的全球股市配重方法。就是說,一個投資人假如對全球各地市場都沒有什麼特別看法,就平均投資會帶來怎樣的成果。不代表我自己是這樣投資全球股市,也不代表我特別推薦這個投資配重。平均分配跟參考市值進行分配的成果差別在“資產配置戰略總覽”有詳細的說明。)

20%的債券部位,則由代表美國公債的iShares 3-7 Year Treasury Bond ETF(美股代號:IEI)以及代表國際公債的SPDR Barclays International Treasury Bond ETF(美股代號:BWX),各10%組成。

這樣定期投入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然後長期持有的成果如下表:

年度

年初投入

2024年底價值

總報酬率

2008

500,000

1,053,277

110.7%

2009

500,000

1,548,481

209.7%

2010

500,000

1,171,849

134.4%

2011

500,000

1,041,643

108.3%

2012

500,000

1,125,249

125.0%

2013

500,000

977,033

95.4%

2014

500,000

859,762

72.0%

2015

500,000

855,740

71.1%

2016

500,000

885,951

77.2%

2017

500,000

835,408

67.1%

2018

500,000

680,466

36.1%

2019

500,000

753,979

50.8%

2020

500,000

629,575

25.9%

2021

500,000

554,545

10.9%

2022

500,000

514,611

2.9%

2023

500,000

617,188

23.4%

2024

500,000

535,800

7.2%

譬如年度標示為2008那一列,顯示的是2008年初投入的50萬,到了2024年底成長到105萬,有110.7%的報酬。

假如你仔細的由上往下觀看表格的最右欄,你會發現”持有期間愈長,累積總報酬愈高”的傾向。

重點在於,假如你持有的是一個具有長期成長潛能的投資組合,那就需要透過長期持有,讓其成長性顯現出來。

譬如去年(2024)回顧,從2022投入,到2023年底,是-4%的報酬。現在回顧,從2022投入到2024年底,變成2.9%的正報酬。

市場有短期波動,但長期持有,讓成長性顯現出來,投資組合會朝正報酬的方向發展。

這個”向正報酬的方向發展”的特性,會讓持有時間愈長,愈能將正報酬確保下來。

譬如上表,最長的五個持有期間,2008、2009、2010、2011與2012這五個年度的投入,持有到2024年底,全都是100%以上的累積正報酬。

100%以上的正報酬要遇到-50%以上的大跌才會將其損耗殆盡。這不是不可能,但已經是可能性蠻低的事件。

接下來從2013到2020的各次投入,累積到2024年底,則是幾十趴的正報酬。

比較最近幾年的投入,則會看到個位數的正報酬。

參與市場,得到報酬。投資,需要讓資金留在市場裡面。

而不是以為自己能挑出好的時間參與市場,壞的時間都能躲過。那是太美的夢。

這個股債比80:20的投資組合,成長性主要是由80%的股票部位帶來的。但不應忽略那20%債券部位的重要性。

重要在兩個地方。

第一,安全資產可以讓投資人在面對股市大跌時,心情比較安定。

100%投入股市,遇到市場大跌,損蝕資本,不知道還要虧多少。當下難免會想到底會跌到什麼時候,開始有恐懼的感覺。接著就會想是不是該出場(又稱”賣在低點)。

這時候,假如手上握有20%的安全資產,然後看到正如資產配置原理預期的,股票下跌時,安全資產跌比較少,或甚至是持平與上漲。這種事情仍在掌握中的感覺,可以幫助投資人相對篤定的走過這段市場波動。

第二,風險資產之所以名稱中有”風險”兩字,正是因此它沒有保證長期正報酬。

即便是百年來表現很好的美國股市,也曾出現過從高點滑落之後,十年以上才回到原點的例子。2000網路科技泡沫破滅後的下跌,到2013才完全回復。

你猜當股票九年、十年都沒有報酬時,投資人說些什麼?

有人在說:”100%股票”、”借錢買股票”、”槓桿買股票”嗎?

都沒有。

那時候是債券天王最風光的時刻。

也就是說,資產配置搭配的債券部位,不僅是一個穩定性的提供者而已,在股票長期風險真的出現的時候,債券部位會是報酬的提供者。

(股票十年累積報酬為負或是落後同期公債,這種狀況歷史上發生多少次,在“《全新》債券啟示錄” 有完整說明)

17年來,每年投入50萬,總投入金額是850萬。累積資產價值達到1464萬(詳細數字是14,640,557)。總獲利金額是614萬。粗報酬率72%。

去年(2024)計算的總獲利金額是516萬,目前是614萬,多出98萬。幾乎是兩年投入的金額。

這也代表,執行一個每年50萬的投資計畫,十七年後,可以帶來614萬的總獲利。

假如每年投入100萬,會帶來1228萬的獲利。

這還只是17年的成果,一個人假如從25歲步入社會開始工作,一路到60歲退休,那是35年的期間。很可能是更可觀的成果。

而且這個成果不需要正確預測未來那支股票會翻倍,那個地區市場表現會領先全球,那個產業會表現最好。都不用。

只要執行一個簡單的全球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就可達成。這是每個人可以學習,有機會重現的投資方式。

去採用這樣一個穩健且具成長性的投資方法,最大的阻礙就是不相信。

不相信長期持有,市場本身帶來的成長,堅持要短線進出。

不相信大範圍分散指數化投資的成果,堅持要選個股。

實際成果是,短線進出不僅成本較高,也往往讓投資人在上漲時參與不足,下跌時虧得更多。自行選股,常常落後市場。

這些試圖帶來更好成果的舉動,實際成果常是更差。

資產配置是一個理論與實證上都證明有效的投資方法。

在威廉.伯恩斯坦在90年代寫下智慧型資產配置時有效,在綠角2006剛開始投資時有效,到了2025的今天,仍然有效。

指數化投資搭配資產配置是一個高耐受度的投資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投資人度過市場的波動與挑戰,也可幫助投資人取得自己應得的一份報酬。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5六月14、15日高雄班開課公告

2025二月高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已順利結束,而且目前沒有開放報名的南部課程。

綠角決定在2025六月14、15日於高雄再次開立"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同一個週末的星期日下午,開立討論美國ETF的"ETF關鍵報告"專門課程。歡迎想深入瞭解美國ETF這項投資工具的朋友報名參加。)

北部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2025五月17、18日台北班

中部的朋友可參考2025三月15、16日台中資產配置(已額滿可候補)。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十一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十一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4十月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長期執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效,可見:

定期投入ETF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果(Asset Allocation with Periodic Investments,2025更新)

前言:

資產配置是一般投資人最容易執行,管理的金錢與時間成本最低的投資方式。

單純的配置,有時甚至就打敗專業經理人不斷根據市場狀況調整的操作績效

但台灣投資人到底要如何做資產配置?

目前討論資產配置的書籍,大多是英文作品的譯作。鮮少以台灣投資人為出發點的資產配置書籍。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是一個以台灣投資人觀點出發的課程。

這個課程將詳細解釋各種資產類別的特性、歷史經驗、資產配置的核心效果、綠角選擇的方法、以及如何建構一個符合自身目標投資組合的實際做法。定期投入方法的比較與選擇,再平衡的實際做法,都有專門討論。

期望能讓參加過的朋友,能對投資,對於各種金融資產的特性有正確且更完整的認識。

詳細課程內容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這篇文章。

開課日期:

高雄:六月14、15號

課程時間共九小時,分星期六與星期日兩天上課。以下為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星期六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資產配置的理由
10:00-10:50          
資產類別介紹1 
11:00-12:00          
資產類別介紹2  Q&A

12:00-13:30                  午餐與休息

星期六下午

13:30-14:20          如何決定資產比重與投資工具的選擇
14:30-15:20          
報酬率預估(歷史經驗與目前狀況) 
15:30-16:30          
資產配置範例                                        Q&A

星期日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定期投入方法(定期定額與定期定值)
10:00-10:50          再平衡與生命週期投資                               
11:00-12:00          投資組合的改進空間與資產配置的障礙 Q&A  

閱讀全文

摩根.豪瑟的閱讀、選書與寫作原則2(Morgan Housel’s Advice on Writing)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上一篇文章摩根.豪瑟的閱讀、選書與寫作原則1(Morgan Housel’s Advice on Reading)談的是閱讀與選書原則,這篇文章則討論實際下筆書寫。

寫作方面,Housel先生首先提到閱讀的重要。他說:
“Most good writing is a byproduct of good reading.”

“優良寫作是優良閱讀的副產品。”

這我完全同意。沒有體驗,很難下筆。

體驗有兩個主要來源。第一是自己生活經驗,第二就是閱讀。閱讀可以跨越國界與時間。你可以看到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人的精彩想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體驗擴充方式。

這是寫作的基礎。先有輸入,才有輸出。良好輸出,需高品質原料。

寫作時可以應用幾個原則:

首先,故事可以擴大影響力。

當你講原理,人們會昏昏欲睡。那當你講這個原理與人的互動,人們會聽的津津有位。

譬如我用原理講述,股市投資偏重高股息可能會付出什麼代價,讀者可能覺得:”喔,就這樣。”

但假如換成,一個投資人用高股息ETF,另一個投資人用指數化投資ETF投資,最後成果的差異。這就很多人有興趣了。

但請小心,因為故事如此有力。所以很多人是反過來做。他根本沒有原理,直接用故事陳述一個錯誤原理。

譬如使用主動型基金大多會落後市場,他就講有人買到長年勝過市場的基金,賺了多少錢。

譬如主動選股大多會落後市場,他就講一個成功的主動選股人士會怎樣的有錢。

這是用故事讓讀者相信錯誤的原理

故事應用來加強通用原則。而不是用故事,來陳述一個特例,讓讀者以為,自己都會成為特例。

再者,可以多用一些容易讓人記得的句子。

作者提到,人們不會記得整本書或是整篇文章的內容,通常記得的就是書中最精彩的故事或是金句。要讓自己的文章或作品在讀者腦中留下印記,可以利用這些方式來強調重點。

然後,試圖達成有效的寫作。

厲害的作者能用最少的文字傳達最多的消息。有效未必就是簡短。有效寫作可以寫出一本一千頁的書,但其中每一行字都是有價值的。

重點是,不要花很多文字,重覆的講同一件事情。

最後,先寫再說。

寫一篇文章不需要從頭到尾都想好再下筆。有一個想法就可以開始動筆。文字很又趣,字會帶來下一個字。寫作過程本身就會帶動你的腦子,自然的去想到下一步的論點與發展。

這我完全同意。有時寫一篇文章,最後的結論與文中使用的論點,是一開始下筆時根本沒想到的。

寫作的根本,是自己有想要說的東西,有感想,想要抒發出來或是與他人分享。為了自己而寫。這時的寫作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為了不是自己認同的目標而寫,這時寫作就完全是一種工作了。



閱讀全文

定期定額投入美國ETF績效分析---以VT為例(Dollar-Cost Averaging into 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Market ETF,2025更新)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本文計算從2008年七月初到2024年底,對Vanguard全球股市ETF,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 (美股代號VT),定期投資的成果。

(從2008七月開始計算,因為VT在2008年六月成立)

投入方式是從2008年7月到2024年12月止,分別在每年的一、四、七、十月,每季定期投入

每季投入目標金額為600美金。

投入時間在該月的第一個營業日。以收盤結算淨值為買進價格。

假如買進時,ETF的價格是每股130美金。600/130等於4.6。就四捨五入,買進5股,投入650美金(130*5=650)。

假如買進時,ETF的價格是每股110美金。600/110等於5.4,四捨五入為5。就買進5股,投入550美金(110*5=550)。

每次投入的目標雖是600美金,但因為過去大多美國券商ETF下單只能買進整數股,所以實際投入金額有時會比600多一些,有時會少一些。

(目前已有美國券商提供ETF小數點股數買賣服務。為了與之前的試算模式一致,所以本文仍是採用整數股投入的方式)

配息在扣除30%預課稅款後,剩餘款項於配息的可配發日(Payable date)當天,以ETF的收盤淨值再投入。

根據這樣的條件進行定期買進,過程如下表:

閱讀全文

公債與公司債殖利率現況分析—2025年三月(Treasury and Corporate Yield Curve)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本文討論目前市場上重要的公債與公司債殖利率並與半年前的狀況進行比較。

美國各年期公債目前的殖利率如下表:

年期

一個月

六個月

一年

三年

五年

十年

二十年

三十年

殖利率
%

4.39

4.28

4.04

3.94

4.01

4.22

4.56

4.53

(資料日期:2025/3/4,資料來源:US Treasury)

表格中,”年期十年”這一欄下方,殖利率4.22代表十年後到期的美國公債,在這一天的到期殖利率(YTM)是4.22%。

去年(2024)十一月,各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如下表:

年期

一個月

六個月

一年

三年

五年

十年

二十年

三十年

殖利率
%

5.28

4.69

4.10

3.54

3.50

3.72

4.10

4.03


從當時到現在,各年期公債殖利率變化幅度如下表:
(正數代表殖利率下降,負數代表殖利率上升)

年期

一個月

六個月

一年

三年

五年

十年

二十年

三十年

殖利率變化

0.89

0.41

0.06

-0.40

-0.51

-0.50

-0.46

-0.50


美國聯準會在2024九月、十一月與十二月,分別調降目標利率0.5%、0.25%與0.25%。聯邦基金利率從原先的目標5.25-5.50%,降到4.25-4.50%。這是不少長債投資人期待已久的降息。

但公債市場中,只有一年期以下的公債,殖利率跟著下降。三年到三十年期的公債殖利率反而上升0.4%到0.5%不等。

殖利率上升,債券價格下滑。這就造成聯準會降息,長期公債投資人反而虧損的狀況。

債券市場的動態未必跟央行政策同步。以為央行調降利率,所有債券的殖利率就會跟著降。或是以為央行調升利率,所有債券的殖利率也會跟著爬升。很多時候會發現,這是過度單純的想法。

債券價格與未來殖利率走勢,跟股市一樣是變幻莫測。

接下來是美元計價的投資級公司債殖利率,如下表:

年期

1-3

3-5

5-7

7-10

10-15

殖利率
%

4.59

4.77

4.93

5.19

5.36

(資料日期:2025/3/3,資料來源Federal Reserve Bank)

跟去年(2024)十一月相比,各年期投資級公司殖利率變化幅度如下:
(正數代表殖利率下降,負數代表殖利率上升)

年期

1-3

3-5

5-7

7-10

10-15

殖利率變化

-0.05

-0.25

-0.30

-0.29

-0.33


從短期到長期投資級公司債,殖利率全面上升。三年以下的短期投資級公司債殖利率變化幅度不大,其它各年期的投資級公司債則有0.25%到0.33%不等的殖利率上升。

這些投資級公司債4到5%之間的殖利率,可能會讓以些近年想要退休的投資人,以為只要將退休資產放在單一投資級長期公司債上面,就可以穩定的帶來退休生活費。

而實際上,這恐怕不是一個很好的退休現金流做法,有著明顯的風險與缺點。
(這些問題,在“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有完整說明)

有些投資朋友不論投資的是什麼資產或是什麼標的,有相當一致的原則,就是短線操作,低買高賣。股市是這樣,債券、加密貨幣,房地產全都是這樣。

但面對金融市場難測的短期走勢,這種作法不易帶來令人滿意的成果。

較為合理的狀況應該是投資人需要該特定資產類別的特性,所以買進它,讓它成為自身資產的一部分。讓該資產類別持續發揮其專長,為整體投資組合帶來自己需要的作用。

持有,才能真正享有該資產的特點與作用。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