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續3---投資技巧的護城河


看完這本書後,讓我對主動投資有更深的警覺。

我發現,散戶常把一些短期表現當作長久競爭優勢,把假的護城河當成真的。看到護城河也不知道到底那種才是真有效用(譬如品牌和經濟規模)。當分析師是用如此專業的眼光看待選股時,散戶投資人用一種近乎膚淺與幼稚的分析在參與市場。然後以過度自信的行為偏差,讓自己以為很用功,很厲害。

散戶投資人的目標,假如只是打敗其它散戶的話,最好頂多是個少輸的局面(不是少贏)。在股市這個競爭環境,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訓練、沒有裝備的散戶,想要打敗法人,那就像一個新兵要跟綠扁帽單挑一樣。死定了。

另外,看了這一本書就能讓如你我般的散戶投資人成為投資常勝軍嗎?

Not likely。

想想看自己在各種技藝班中的排名。你學過繪畫、音樂、語言或任何”才藝”嗎?你在同學中排名第幾?你超越老師了嗎?

為什麼到了股市投資,每個人覺得自己學起選股技巧都是第一。學了不久,就可以學到老師的全部功力?還敢下場跟老師等級的一大票人,一較長短。

閱讀全文

該持有個別債券或債券基金----海外券商債券交易成本分析(Individual Bonds vs Bond Funds)

許多海外券商投資朋友問過一個問題,到底有多少以上的資金,自行買進債券並持有,才會比買進債券基金或債券ETF還要划算呢?本文試圖回答這個問題。

選用的債券標的是2015年三月31日到期的美國公債。它的到期期間,距今約四年又十個月。

華爾街日報 可以查到這張債券的報價。如下圖: (圖片可點擊放大觀看)



我們可以看到圖中紅線框起來的部分。這一張債券,每100塊的面額賣102:06(請注意,不是102.06),約當於102.1875。(如何將102:06換算成小數點,請參閱海外券商債券交易一文。)

中期美國公債,我們選用 iShares Barclays 3-7 Year Treasury Bond Fund (美股代號IEI)為對比投資工具。根據iShares官網資料,這支ETF內扣總開銷為0.15%,平均到期年限(Weighted Average Maturity)為4.92年。

債券買賣券商,則以Firstrade為例。我們可以在該券商的”固定收入投資”的交易選項中,找到該美國公債。在下單預備畫面,我們可以填入不同的數量,讓其計算報價。如下圖:


我們將投入買進債券的金額分成幾個級距,分別是台幣五萬以下、十萬、二十萬、三十萬、五十萬、一百萬與一千萬。分別看這樣的金額買進各別債券,分別會需要多少的交易成本。(美金兌台幣以1:32計算)

結果如下表:


這個報價單我們可以看到幾個現象。首先是邊際效益遞減。下單買三張債券只比買一張債券多約六萬台幣的交易金額,交易成本就可以從三點多降到一點多趴。但買30張債券比買15張債券多了近50萬台幣的投入金額,成本百分比只從0.13%降到0.11%。

另外,成本有最低極限。在輸入不同數量取得報價的過程中,我發現達到一個金額以上,報價便不會更低了。譬如超過300張債券,不論是買進1000張,或是10000張,報價都是102.227。這個報價對應的成本都是0.04%。這就是通過這個交易介面買這張債券所能壓到最低的交易成本。

回到主題,與IEI中期美國公債ETF比起來,要買進多少金額的債券才會划算呢?看來在下單買進六張,也就是約二十萬台幣的美國公債時,其交易成本就可以壓到0.53%。以持有將近五年的時間來算,每年的成本約是0.1%,已經勝過IEI的每年內扣費用0.15%。

這樣就找到答案了。在美國中期公債,計畫配置二十萬台幣以上資金的投資人,可以考慮透過美國券商,自行買進債券。

相同的分析方法,也可以應用在美國公司債、市政債等債券類別。讓投資人找到划算的金額。

不過,以上分析完全著眼於投資成本。自行花費心力管理債券投資組合,是否值得這份成本節約,是投資人也需要考慮的問題。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海外券商債券交易(Buying Bonds through Online Brokerage Service)

如何計算債券交易的應計利息(How to Calculate Accrued Interest)

該買債券還是債券基金(Individual Bonds v.s. Bond Funds)

債券基金的主要風險

The Only Guide to a Winning Bond Strategy You’ll Ever Need讀後感

債券報價

債券梯(Bond Ladder)

閱讀全文

封閉型基金的相對與絕對折價(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Discount of Closed-End Funds)

封閉型基金的成交市價常低於其淨值,而呈現折價的狀態。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封閉型基金的折價現象,已有許多研究論文進行探討。不過這不是本文的重點。我們來探討對投資人來說,CEF的折價有怎樣的意義。

(想對封閉型基金有些基本瞭解,可參考漫談封閉式基金一文。)

首些,折價可以造成收益提升(Yield Enhancement)的效果。我們來看個假想例子。譬如某支封閉型基金所持有的債券,整體平均年配息率是5%。也就是說,投資人持有每100塊淨值的該封閉型基金,每年可以拿到5塊的配息。

假如該封閉型基金折價20%。也就是每100塊淨值的該封閉型基金,在市場上只賣80塊。投資人買進後,每80塊就可以得到5塊的配息。配息率提高為5/80,等於6.25%。因為折價,所以配息率從5%提高成為6.25%,這就是收益提升。

對於買進封閉型基金,目的在於追求收益的投資人來說,他只要看封閉型基金的成交價相對於淨值,是否呈現折價的狀態,就可以判斷該封閉型基金是否有收益提升的現象。

但有些封閉型基金投資人的目的不僅在於收益,也在資本增值。他希望現值8塊的東西,日後能以10塊賣出。對這些投資人來說,是否折價愈多的封閉型基金就是愈好的選擇呢?

近來價值投資盛行。用8塊,或甚至7塊,買進價值10塊的資產,恐怕是很多人難以拒絕的提議。但在封閉型基金的世界,以市價8塊買進淨值10塊的封閉型基金,然後以為日後一定會有回到淨值的時候供你賣出,恐怕是一個不太健康的假設。

需注意的是,很多封閉型基金的折價狀態是一種常態。它就是會一直處在折價狀態,只是折多折少的分別罷了。投資人以5%折價買進某封閉型基金,結果該基金的常態折價是15%,他能有多少資本增值的期望空間呢?

所以觀看封閉型基金的市價需有絕對與相對折價概念。(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概念是在晨星的文章,不過不知道是否有其它人早已提出類似的說法。)

封閉型基金的絕對折價,看的是市價與淨值的關係。假如市價比淨值低10%,那麼該封閉型基金便是有10%的絕對折價(Absolute discount)。

封閉型基金的相對折價,看的是目前市價與歷史市價的關係。假如現在的市價是淨值折價10%,歷史平均市價是淨值折價5%,那麼該封閉型基金目前便有5%的相對折價(Relative discount)。假如現在的市價是折價10%,歷史平均市價是折價15%,那麼該基金根本沒有相對折價,其實,它正處於+5%的相對溢價狀態(Relative premium)。

譬如某封閉型基金目前的成交價是淨值的90%,而歷史成交價是淨值的85%。那麼該基金便有10%的絕對折價,和5%的相對溢價。

譬如某封閉型基金目前的成交價是淨值的105%,而歷史成交價是淨值的110%。那麼該基金便有5%的絕對溢價,和5%的相對折價。

有了絕對與相對折價概念後,投資人便比較不會因為以折價10%買進封閉型基金而沾沾自喜,卻沒發現該基金長期平均折價20%。也不會單純的以為,封閉型基金就是絕對折價愈多愈值得買,或以為折價比起溢價的封閉型基金總是更值得買進。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漫談封閉式基金

PIMCO高收益封閉型基金(PIMCO High Income Fund,PHK)概述

基金的殖利率(Fund Yield)

對於指數化投資的常見誤解---續2(Misunderstandings about Index Funds)

閱讀全文

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續2---沒理由的停損停利


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書中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論點,就是第九章”找尋護城河”中提到,在銷售醫藥產品的公司,比在醫院更容易找到具有護城河的公司。因為,服務差異化,比需要多年研發加上FDA核准才能上市的產品還要困難。

投資人常認為在醫藥產業,最難的就是需要多年研發、再通過多層試驗才有可能上市的醫藥新品。但作者這句話真是震聾發聵。這種經由研發找到具有專利產品的難度,還比不上在一個大家都可以做的領域,經由差異化,建立自己獨到競爭優勢的難度。

在最後一章,”何時賣股”,作者有深入的探討。賣股的理由有幾點,我犯錯了、公司營運惡化、出現更好的投資標的、該檔股票佔整體投資的比重過高。

作者強調,沒有一個賣股的理由是因為股價的變化。

最單純的,設定百分比的停損停利,譬如漲20%就賣,跌20%就賣,這不是賣股的理由。

閱讀全文

什麼是殖利率曲線(What is Yield Curve?)

殖利率曲線(Yield Curve, the Term Structure of Interest Rates)指的是,將相同信用評等的債券,以其到期時間(Maturity)做X軸、殖利率做Y軸,所做出來的曲線圖形。。

我們可以看個實例,譬如美國公債的殖利率曲線。

這個網頁,可以找到各到期時間的美國公債的殖利率。以最近一天,也就是5月20日為例。

(圖片皆可點擊放大觀看)

依上表做圖,就可以得到5/20這天美國公債的殖利率曲線。如下圖(取材自Bloomberg)


像上圖中這種狀態,隨著到期時間愈長,殖利率便愈高的狀態,稱為Normal Yield Curve。

假如隨著到期時間拉長,債券殖利率仍維持不變,則稱Flat yield curve。如下圖:

閱讀全文

2010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是美國的資產管理業聯合組織。該機構於每年四、五月間發行的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詳細整理了美國基金業在前一年度的發展與各種統計數字。本文截取一些綠角瀏覽2010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後,比較有印象與感想的統計數字。(圖片皆可點擊放大觀看)



這個圖表顯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基金市場。至2009年年底,全球基金總資產約23兆美金,其中美國基金業便握有11.1兆美金,也就是48%。

圖表右側則顯示出美國基金業的資產類別。投入最多的資產,就是美國本土股市(Domestic equity),但一般人可能沒想到,貨幣市場基金(Money Market Funds)有高達30%的比重。






這張圖則表示從1995到2009年,流入股票型基金的金額與全球股票指數(MSCI All Country World Total Return Stock Index)的對應圖。又是標準的買高賣低。






這張圖顯示從1995年至2009年這15年間,股票指數型基金占所有股票型基金的資產比重,可以看到呈逐步上升的態勢。記得曾有投資朋友問道,假如太多人從事指數化投資,讓主動投資變得輕鬆可行,那怎麼辦。從這張圖看來,要擔心這件事還要很久的時間。






這張圖顯示過去十年,美國的ETF數量與資產總值。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飛快的成長。






這張圖顯示美國不論是股票還是債券基金,自1990年以來,基金的內扣開銷皆呈現下降的情形。我很好奇,台灣的投信投顧公會,假如做出這樣一張圖表,看看台灣投資人使用的股票與債券基金的內扣費用變化,會是什麼樣子。光經理費就要收1.5%的股票型基金,大概是美國20年前的樣子。






這張圖則顯示美國人買有佣基金時,到底付出多少百分比的費用。稍微留意過美國基金業的投資朋友就知道,美國的有佣基金常收5%這種高貴的費用,相形之下,台灣基金投資人可以用3%再打折買有佣基金,似乎很便宜。但5%那類的數字是最高佣金比。在上圖右欄,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投資人實際付出的費用多在1%附近。






這張圖很重要。它顯示美國基金投資人偏好低費用的基金。怎麼看呢?上方的折線表示市面上股票型基金平均的總開銷比,下方的長條代表基金投資人持有的基金所內扣的總開銷比。長條一直都比折線低,代表基金投資人大多投入內扣費用較低的基金。希望有天假如有台灣基金投資人的分析,也可以做出一樣型態的圖表。






這張圖顯示,免佣基金是美國投資人的主要選擇。在2009年,美國投資人買進390億的有佣基金與3230億的免佣基金。可以免佣買基金,我想很少投資人會放棄這個機會。但在一個投資人只能買有佣基金的環境,那就難說了。(為什麼會出現”只能”買有佣基金的現象呢?)






這張表格是從全球各國基金資產總值列表中截取出來。單位是百萬美金。七個欄位,分別表示從2003至2009年這七個年度。亞太地區,澳洲的基金市場最大,日本居次。台灣的基金規模,輸南韓不少。

這本Factbook中,不是只有一堆數據與圖表。連何謂基金、什麼是ETF、封閉型基金,這些基本的概念,在這一本Factbook中都有詳細解說。附錄中還有基金的運作原則、結構、相關法令等資料。想要深入瞭解美國基金業的投資朋友,這本Factbook是絕佳資料源。

各年度Factbook可在這個網頁 尋得與下載。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1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

2012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美國基金業界概況

2013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心得1---台灣基金投資成本過高

免佣基金的成長(The Dominance of No-Load Funds)

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

晨星為文直指高費用的危害(High Costs are associated with Underperformance and High Attrition Rate)

2003基金醜聞(The 2003 Mutual Fund Scandal—Late Trading and Market Timing)

我的選擇,我的背叛

閱讀全文

2010海外券商Firstrade的自動退稅

自從去年,美國券商Firstrade便在三四月間,將部分可以退還給外國投資人的預課稅款,直接匯入帳戶之中。本文根據投資朋友在2010美國券商退稅申請文末的回應,整理今年各標的的退稅狀況。

以下表格中寫的”全額退稅”、”部份退稅”和”未退稅”代表的是Firstrade券商有無自動退稅給投資人,不是美國國稅局IRS能否退給投資人。有可能券商未退稅,但在投資人提出申請後,IRS便退稅給投資人。

我們先看投資美國資產的標的。(圖片可點擊放大觀看)



投入美國股、債與REIT等資產的投資標的,其自動退稅狀況符合原先預想。也就是不會退稅。

TIP的部分退稅是退還其配息中Return of Capital被預扣30%的部分。TIP這支ETF在2009年每一次配息都有Return of capital成份。Return of capital就是把投資人的資本還給投資人,是自己的錢,不是賺到的錢,所以當然不用課稅。

Firstrade能把這種細項自動退還給投資人,是相當不錯的服務。相較之下,我在Zecco同樣持有的TIP就無法獲得此項退稅,要自行向IRS申請。(講到Return of capital,我就想到分紅保單的”分紅”,在美國稅制也是Return of capital,也是不課所得稅的。什麼叫Return of capital?為什麼Return of capital可以叫”分紅”?你給我十萬,我每年”分紅”給你一萬,分十年給你好不好?有些東西的名字,真是取得很好。)

VNQ出現一個例外,就是有位投資人朋友拿到部份退稅。

再來是投資美國以外地區的標的:


投資美國以外地區的標的,其退稅狀況大致符合預期,也就是大多會退稅。

今年自動退稅比較大的意外,是純粹以美國以外債券為標的的國際債券ETF,出現未自動退稅的狀況。包括去年有自動退稅的WIP,今年也未退稅。原因未明。

Vanguard Total International Stock Index Fund這支基金投入的是歐洲、太平洋與新興市場,未含有美國。但根據版友的分享,也是未自動退稅。

今年第一次有版友分享封閉式基金的退稅狀況。他分享的是投入中國的Morgan Stanley China A Share(美股代號:CAF)。看來與基金和ETF的原則類似,只要是投入美國以外市場的,就有機會自動退稅。

文未,綠角謝謝各位朋友熱情提供資訊。這篇可算是大家的”共同創作”。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09海外券商投資報稅心得續—Firstrade的自動退稅

美國券商TD Ameritrade的自動退稅(Reverse NRA Withheld Tax by TD Ameritrade)

2010海外券商投資報稅心得(How to File for Tax Refund with Form 1040NR)

歐洲與美國註冊基金的稅務條件差異(Tax Considerations for U.S.- and European- Domiciled Mutual Funds)

2010美國券商退稅申請

如何下載海外券商Form 1042S(How to Download Form 1042S)

閱讀全文

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續1---說故事的魅惑


除了深入分析到底真正的護城河是那些特質,有護城河的公司值多少價值之外,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這本書也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觀點。

譬如書中反覆出現的一個主題就是,公司執行長可能沒有大家想像中重要。

作者一再強調,某些產業要獲得高資本報酬就是會比其它產業容易。作者在第九章的一開頭,以汽車零件業與資產管理業進行對比。

在晨星追蹤的13家汽車零件業者,有護城河的只有兩家。而晨星追縱的18家資產管理業者,每家都有護城河。意即,投入不同行業別的資金,會面臨不同的前景。(我能否請基金投資朋友注意一下18/18這個資產管理業的護城河比例。這些公司是從那裡賺到錢呢?通常愈難賺錢的產業,身為該產業的消費者便愈幸福。這個概念,可參考個體與整體的差異----談合成謬誤(The Fallacy of Composition)續1一文。)

閱讀全文

國際匯款作業流程(Telegraph Transfer: Serial Payment and Cover Payment)

常見的匯款方式有電匯、票匯與信匯。本文簡單解釋電匯作業方式。

所謂電匯(Telegraph transfer,常簡寫為T/T),指的是以電報通訊,完成匯款所需的訊息交換。

各國銀行為了有一個通用的電報訊息規範與訊息交換平台,於1973年於比利時成立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環球財務通訊協會,簡寫為SWIFT)。SWIFT為銀行間的電報通訊設下標準規範,也是各國金融業者的訊息交換平台,讓全球業者可以安全與有效的進行訊息交換。

匯款銀行處理客戶要求進行匯款作業時,有兩種處理方式。分別是Serial Payment與Cover Payment。

在進行Serial Payment時,匯款銀行會發一封SWIFT MT103格式的電報,給匯款銀行的存匯行,匯款銀行的存匯行再發出訊息給解款銀行的存匯行,解款銀行的存匯行再發出訊息給解款行。如此完成匯款程序。

而使用Cover Payment,匯款銀行會直接將MT103電報發給解款銀行,另外再發一封MT202電報給存匯行,來完成匯款程序。

以圖形可以比較瞭解整個流程: (圖片可點擊放大觀看,本圖取材自”國外匯兌業務簡介”教材)


在上圖中,左邊是Serial Payment,右邊是Cover Payment。以紅圈圈起來的,就是匯款行所發出的電報類型。

我們可以看到,匯款行在Serial Payment只發出MT103一封電報。在Cover Payment發出MT103和MT202兩封電報。在電匯時,一般所稱”一封電報”與”兩封電報”的匯款方式,即是分別指稱Serial Payment與Cover Payment。

國內銀行辦理國際匯款業務時,所收取的費用由手續費與電報費兩者組成。

手續費方面,有的銀行是真的收手續費,不管匯款金額大小,譬如一律收100或200之類的費用。有的銀行則依匯款金額的某一比例計收(這種收費和買基金的”手續費”一樣,實為佣金),譬如以萬分之五計算。那麼匯出三十萬台幣,便需要150塊的”手續費”。

電報方面,則看使用的是一封或兩封電報的匯款方式。譬如每封電報費收300,那麼使用兩封電報的匯款方式,便需要300*2=600的電報費。

假如需要全額到款的話,建議使用兩封電報的匯款方式(MT202電報的格式設計有一部分便是為了讓轉帳金額能全額到位),不過銀行一般不會跟客戶保證使用兩封電報的方式便能全額到位。

使用一封電報的匯款方式,幾乎一定會讓中轉銀行再收一次費用。假如這個費用高過電報費(譬如300塊台幣),或是不確定會被收多少,那麼也是建議使用兩封電報的匯款方式。

考慮海外券商的投資朋友常為了國際匯款而感到陌生與恐懼。其實國際匯款是一個發展成熟,早有一貫作業流程與準則的業務。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美國券商國際匯款資料總整理(International Wire Information for US Brokerage Firms)

匯款到美國券商應注意事項(What You Should Know When Wiring Money into Your US Brokerage Accounts)

美國券商匯款的合宜頻率(Optimal Frequency for Wiring Funds into US Brokerage Account)

外匯基本知識(Foreign Exchange Basics)

如何從Firstrade匯款至台灣

另一種國際匯款方式---VISA Money Transfer

閱讀全文

債券投資組合的存續期間(Duration of A Bond Portfolio)

在知道單一債券的存續期間之後,要計算債券投資組合的存續期間就相當容易了。債券投資組合的存續期間,就是其組成債券個別存續期間的加權平均,權重則以市值計算。來看個實例比較清楚。


在上表這個簡單的例子中,這個債券投資組合由A、B兩支債券組成,分別占整體市值的25%與75%。其存續期間分別是2與10年。經過加權後,我們就可以算出這個債券投資組合的存續期間是8年。

存續期間是我們用來估算債券與債券投資組合的利率敏感度的工具。譬如某張債券的存續期間是2年,那麼面對0.2%的利率上漲時,那麼它的價格會下跌約0.4%。

所以相同存續期間的兩個債券投資組合,就會有類似的價格起伏了嗎?答案是不一定。

舉一個實例。譬如從2000年十月到2001年十月,一個完全由十年期美國公債組成的債券投資組合,會拿到15.4%的報酬。同一期間,由兩年與三十年美國公債組成,且加權平均存續期間與前述的十年期美國公債相同的債券投資組合,卻只拿到11.8%的報酬。兩者差了3.6%。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不同到期年限的債券,往往會面臨不同的殖利率變化。

從2000年十月到2001年十月間,美國公債處在降息的過程。如下表,我們可以看到,當10年期債券殖利率下降1.28%時,2年期公債下降了3.16%,30年期債券則下降了0.55%。



這些不同的殖利率變化,正是造成即便債券投資組合的存續期間相同,也會有不同價格波動的原因。

研究債券基金,不能單看到投資組合的存續期間,就直接對它的利率敏感度做出結論。看看這個平均是由那些組成份子帶來的,才會讓投資人對整體投資組合有更深切的掌握。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債券的存續期間—Macaulay Duration

債券的存續期間—Modified Duration

債券的彎曲度(Bond Convexity)

該買債券還是債券基金(Individual Bonds v.s. Bond Funds)

閱讀全文

如何查詢美國退稅申請進度(Check on Your Refund)

美國稅務主管機關IRS提供方便的線上退稅進度查詢系統,本文介紹如何使用。

首先進入查詢頁面 。會看到如下畫面(圖片可點擊放大觀看)



需要填入資料的,就是三個紅框部位。首先要填入社會安全碼(Social Security Number)或ITIN碼。對於大多台灣的海外券商投資朋友來說,需要填入的是ITIN。

接下來是Filing status,看報稅當時,在表單中填入的是單身(Single),已婚聯合申報(Married-Filing Joint Return)等,勾選即可。

最後要填入申請退稅金額(Refund Amount)。填入當初1040NR上申請退稅的金額即可。

以上三項都填好後,按下”Submit”鍵。

然後會進入如下畫面:


因為我是選用支票退稅。所以它的文字陳述是Your tax refund is scheduled to be mailed on May 14, 2010(你的退稅款預計於2010年五月14號寄出)。後面還有一句,就是假如你是2010年六月11號前仍未收到退稅支票,請再與我們連絡。

假如搜尋不到結果,有可能是輸入資料錯誤,也有可能是IRS尚未處理到申請者的稅務資料。以我自己的經驗,從台灣的郵局寄出報稅表單,到查詢頁面可查到資料,約是一個月的時間。

IRS的這個查詢系統,可以讓報稅者透過簡單的操作頁面便掌握自己的退稅進度。不用寫信或打電話給IRS工作人員,也不必等到收到支票才知道退稅有沒有申請通過,是一個相當方便的系統。

ps. 特別感謝版友Dirtypoint分享IRS退稅查詢系統的資訊。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09海外券商投資報稅心得(How to File for Tax Refund with Form 1040NR)

2009美國券商退稅申請(Filing for Refund of Overpaid NRA Withheld Tax with Form 1040NR)

海外券商投資報稅經驗---ITIN的申請(Applying for ITIN with Form W-7)

閱讀全文

尋找投資護城河(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讀後感


難得看到一本讀了之後覺得頗有共鳴的主動投資書籍,內容寫得相當不錯,讓人有不少領會。(可以讓一位指數化投資人從頭到尾看完的主動投資書籍,我向來是覺得寫得不錯。但請不用問我會不會轉換跑道。)

The Little Book That Builds Wealth的作者是Pat Dorsey。有在看美國晨星網站的投資朋友,對他一定不陌生,因為他就是晨星的證券研究部主任。

這本書的主題,是在談”經濟護城河”。護城河概念向來是晨星評估股票投資價值時的重要考量。它指的是公司獨特的競爭優勢,對手難以倣效或超越,因而形成一長期的利基,為公司帶來持續優異的營收。

公司的基本結構其實很簡單。公司,就是從投資人募得資金,然後將這些資金運用後,將報酬分享給投資人的一個組織。評量公司獲利能力的重點是,獲利能力能持續多久。

閱讀全文

免費ETF交易的興起(The Dawning of Free ETF-Trading Era)

事情從2009年十一月開始。當時嘉信資產管理(Charles Schwab Investment Management)首次推出自家的ETF,並提供透過嘉信券商交易這些ETF的免手續費服務。之後嘉信陸續推出ETF,目前共有八支嘉信的ETF可以在嘉信券商免費交易。

到了2010年二月,富達券商宣佈提供25支iShares ETF的免費交易服務。

2010年五月,Vanguard宣布旗下46支ETF,透過Vanguard券商交易,通通免費(但有每年最高交易次數限制)。

我們可以看到兩件事。愈來愈多資產管理業者與券商加入戰局,而且愈後加入者,手筆愈大。

特別是Vanguard的46支ETF全都可以在Vanguard券商免費交易一事,幾乎是一個開創新局的舉動。

就如同Vanguard讓免佣基金大行其道,讓大家習慣買基金本來就可以不用付出一毛手續費和佣金一樣。現在,Vanguard將免費交易的風潮帶進ETF。它讓旗下的ETF全都可以免費交易。對Vanguard的忠實客戶而言(使用Vanguard券商與Vanguard ETF的投資人),免佣ETF的時代已經來到。Vanguard的基金與ETF都是免佣的。

買進與賣出ETF都不用付給券商手續費。我們可以想想這會帶來什麼變化。

首先是小額定期定額買進ETF不再會是個問題。譬如某位投資人每月預期投入100美金。假如他選的標的是免佣基金,那很OK,他可以不花一分一毫的手續費,將這100美金完全投入基金之中。假如他選用的是ETF,那會有點問題。假如他要每月投入,而且他使用的券商每筆交易收10塊的費用,那麼每個月光是買進就會招致10%的投入成本。這是一個過高的開銷。

但假如他可以使用ETF免費交易的服務,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他可以安心的每月拿出100美金來投入ETF,而且不用付出交易手續費。

但ETF對於定期投資人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可能無法將預定投入金額完全投入。共同基金可以買到小數點以下的股份,但ETF不行。假如每月要投入100美金的投資人,選用的是一個淨值30塊的ETF,那麼他只能買進三股,共值90塊,或是買進四股,共值120。

免費交易的ETF,也會讓Value Averaging 這種投資方法變得更為簡單可行。過去定期投資人假如以基金為投資工具,假如他也使用Value averaging為投入策略時,面對每個月時高時低的投入金額,會有執行的難度。畢竟定期投資,多是投資人與券商或資產管理公司間的約定,每隔一段時間即買進定額的基金。但有了免交易費用的ETF後,投資人可以很自由的每月以ETF買進數量來調整投入金額。

過去ETF發行的競爭上,多著重在ETF本身,通常放在費用率與ETF的投資訴求這兩點上。假如一支ETF的投資範圍與市面上已有的ETF重覆,譬如美國大型股ETF,那麼行銷訴求通常會放在更低的內扣開銷上。

另一個發行重點就在於ETF的投資模式。有的是投資到不曾有人觸及的領域,譬如巴西小型股ETF、埃及ETF或是皮膚科ETF。有的則是大玩槓桿遊戲,正向、反向、兩倍、三倍一直加上去(有沒有人要猜猜看,最後會出現幾倍槓桿的ETF?)。藉此吸引投資人。

現在ETF競爭的戰火已經延伸到ETF交易的費用。過去ETF交易費用是券商之間的競爭。因為ETF與股票交易幾乎一樣,所以券商以更低的交易費率來吸引顧客。

但自從Schwab宣布嘉信ETF可以免費交易後,那已是資產管理業者親身加入戰局了。

在一個競爭環境中,我們可以看到業者不斷釋出利多。放棄掉一些利潤,希望能打穩市佔率。當這些業者為了同業間的競爭,焦頭爛額,不得不跟進時,我們投資人就有好處了。

看看美國,想想台灣。

當美國投資界已經又跨出一步,邁入免費ETF交易的年代之際,台灣的投資環境是什麼程度?還在連免佣基金都沒有的年代!

我要再次強調,免佣基金是從上市之初,就一直是免佣的基金。不是基金公司或行銷通路,為了某次促銷才暫時免佣的基金。台灣有免佣基金嗎?

當美國投資人連買賣ETF 都可以免費的時候,很多台灣投資人還以為買基金本來就要付出佣金?

為什麼台灣的基金業者可以不用帶給投資人免佣基金(我們就暫且不用想免佣ETF這個太遠的夢了)?是否因為大家都在賣有佣基金,沒有人會打破手上的金飯碗(這可不是鐵飯碗喔!),所以大家就默不作聲,繼續維持現狀,大家一起賣有佣基金。能從投資人身上多剝一些,就多賺一些吧!這就是台灣的業者的心態嗎?

面對這樣不思長進,把投資人視為無物的行銷通路與資產管理業者,我很慶幸自己可以透過美國券商逃離這樣的投資環境。看到美國投資界已經踏入ETF交易的新年代,國內投資環境仍與我開始投資時相差無幾時(更多的基金?更多我根本不想買,也不想碰的高經理費,有佣基金。),我很高興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到底要到什麼時候,台灣的業者才會讓台灣投資人很高興的留在台灣投資呢?

當別人在進步時,台灣投資界連年引進更多的有佣基金,高內扣費用基金,算是一種進步還是退步?(近幾年台灣資產管理業最大的進步,我認為是推出台股ETF)

當美國投資人的投資成本愈來愈低時,台灣的投資成本有更低嗎?引進更多基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讓投資人有更多選擇,還是讓基金公司與代銷業者有更多賺投資人錢的工具?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我的選擇,我的背叛

不滿足的投資人

不健康的基金健診

免佣基金的成長(The Dominance of No-Load Funds)

基金超市的興起

基金成本大解剖(Detailed Analysis of Fund Expenses)

閱讀全文

手續費與佣金只是總成本之一(Fees and Commissions Are Only Part of Total Costs)

投資時的成本,不論是外扣還是內扣,一樣都是成本,一樣對投資績效有殺傷力。

但手費費與佣金的減免與優惠,比起內扣費用的減免,往往更能吸引投資人的注意。

譬如有些新募集的基金,打著零手續費的優惠,卻是一支經理費2%的怪獸(光經理費就2%?這種費用,應該請得到基金界的老虎伍茲幫你操盤了。但這些基金的經理人,常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

被零手續費的活動吸引,然後買進一支高內扣費用的基金,是一種典型的只看到表面,卻沒看到整體的行為。

這種行為,就像買汽車時,去買一台60萬的汽車,而這台汽車以後都要吃每公升100塊的燃油才能跑,卻放棄一台價格65萬的汽車,但它的燃料每公升只要10塊。

閱讀全文

2010四月回顧

此文回顧四月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的狀況。

四月最熱門的十篇文章依次是:
1. 高盛CDO詐欺事件始末(The Goldman Sachs CDO Fraud)---什麼是CDO

2. 理財的重點(YOU are the Biggest Asset in Your Portfolio)

3. Value Averaging讀後感續2----Value Averaging的威力與缺點

4. 綠角的書:”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

5.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從投資基本策略談起

6.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7. 綠角中文書局

8. 2010美國券商退稅申請

9. 歐洲與美國註冊基金的稅務條件差異(Tax Considerations for U.S.- and European- Domiciled Mutual Funds)

10. 會到期的債券ETF(Bond ETFs with Maturity Dates)

四月份的寫作重點放在高盛CDO事件,與柏格的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的讀後心得,分別有四篇與五篇相關文章。

三月份點閱第一名理財的重點,在四月份仍高踞排行榜第二名。

過去幾的月,排名較後面的綠角的書:”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Ask Mr. Firstrade 專欄在本月皆有排名向前移動的情形。

四月最常搜尋進入此部落格的十個關鍵字,在去除綠角相關字詞後依序是:

美元指數
指數型基金
Firstrade
IRR
ETF
貝萊德世界礦業
複委託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晨星
0050

“美元指數”自三月成為排名第一的關鍵字後,在本月繼續維持。從2010年一月到三月,都名列前十大關鍵字的平民保險王,在本月掉出十名之外,有點可惜。

有兩支境外基金的名字出現在前十名之中。綠角基金評論到目前共寫了十篇文章,分析六支基金。這個份量,比不上資產配置初步(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總目錄也不及常見的投資謬思總目錄。但卻仍一直吸引讀者前來。或許是因為這些基金真的熱門,但是否也反應,很多投資朋友,注重的仍是單一投資工具會不會賺錢,而非投資的整體概念呢?

訪客來源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加拿大和澳洲。

綠角財經筆記寫作至今,承蒙各方朋友的抬愛,算有點小小的知名度。我不敢說自己文章寫得不錯,但讀者朋友們似乎相當賞光,不斷的蒞臨閱讀。文章有點受歡迎後,就會有些邀稿的機會。我一般都會很高興的接受邀約,也很感謝有這些機會。因為可以針對自己想一抒己見的主題進行寫作,我向來樂於從事。只是這些文章發表的位置,不在綠角財經筆記,而在報紙,雜誌或是其它網站上。

我相信這是另一個發聲的管道。但綠角只有一個人,我的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不可能無限的進行創作。更何況我還有一份相當耗費心力的本業(誰的工作不是呢?)。寫文章在其它管道發表,難免會壓縮部落格本身的創作量。這還要請讀者朋友見諒。

除了文章之外,我發現自己無法巨細靡遺的詳細回答所有讀者的回應。有些問題,其實我也不知道答案。這些問題,其實是轉移給我,由我找尋答案。假如這個問題我沒有興趣,或與部落格主題沒有太大的關係,實在是很難有動力去找資料。特別是當我覺得部落格營運,已經對我的生活形成相當壓力的時候。這點,也還請讀者朋友見諒。

綠角財經筆記仍非常歡迎朋友們留言或是發問,我能回答的問題我會儘量回答。有些非我能力所及的問題,或許還有許多深藏不露的讀者朋友可以幫忙喔!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0三月回顧

2010五月回顧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