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是美國的資產管理業聯合組織。該機構於每年四、五月間發行的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詳細整理了美國基金業在前一年度的發展與各種統計數字。本文截取綠角瀏覽2011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後,比較有感想的統計數字。
一般所謂的基金有三種型態,開放型基金(Mutual Funds),ETF與封閉型基金 (Closed-end Funds)。這些基金,在美國常是以公司的型態存在,這些公司,就叫做投資公司(Investment company)。(這種公司型態的基金,與台灣合約型態的基金的差異所在,可以參考基金的結構(The Structure of Funds)一文。)
從上表可以看到,資產總值排行中,共同基金仍高居首位,總資產達11.8兆美金。ETF迅速興起,已經達到9920億美金的規模。其實在2011年,美國的ETF資產總值已經突破1兆美金。CEF居第三位。
這張圖顯示美國基金自1974至2010 的週轉率(Turnover Rate)變化。可以見到,從70年代,週轉率逐步上升,從20幾趴上漲到80趴,之後就一直維持在六十幾趴的高檔,平均是58%。
50%的週轉率,代表基金持有證券的平均時間是兩年。持有兩年的時間,實在很難算是長期投資者。這也是伯格先生在許多演講中反覆提到的,基金週轉率的升高,正是他在基金業中50年來所觀察到的現象。(其它現象包括基金公司從資產管理專門事業,變成行銷事業等等)
這張圖很有意思。圖中紅色的線,是美國股票型基金平均的內扣總開銷比。橙色長條,則是基金投資人付出的平均內扣總開銷。我們可以看到,自1996年來,每一年都是投資人付出的平均總開銷低於基金平均總開銷。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基金投資人選擇買進總開銷較低的基金。
我們看個簡單的假想例子。假如美國只有兩支股票型基金,一支內扣總開銷是1%,另一支則是1.5%。那麼基金平均的內扣總開銷就是1.25%。但假如基金投資人全都買進總開銷1%那支基金,沒有人理會1.5%基金。那麼基金投資人平均付出的總開銷就是1%。
投資人平均付出的總開銷較低,是因為他們整體來說,選擇了費用較低的基金。
美國的基金投資人整體來說,已經有些”聰明”的特徵。會選用費用低的基金是一點,會選用週轉率較低的基金是另一點。也就是說,漫步華爾街作者,Malkiel教授倡議的選基金的5050法則,在美國是真的有投資大眾在身體力行的。
我希望台灣基金投資人也能有愈來愈多人選擇這條聰明的路,而不是靠人云亦云的4433。
這個表和台灣的投資環境對比,有兩點讓人感到相當可悲。首先是美國投資人在2010年平均付出的總開銷是0.84%。一個台灣投資人,使用台灣本地可以買到的境外基金與本土基金,幾乎是不可能達成同等的低費用(除非大家只買0050)。在台灣,股票型基金光經理費就1.5%了,就快要是0.84%的兩倍了。(若不知道經理費與總開銷的差異,可以參考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這篇文章)
另外,在2010年,美國基金的平均總開銷是1.45%,比美國基金投資人付出的0.84%多了0.61%。在美國,基金投資人藉著選擇低費用基金,可以拉出這樣的差距。在台灣,這有可能嗎?剔除掉一支經理費1.5%的股票型基金,其它的,還是經理費1.5%的基金(就不要談經理費2%的天價基金了,很多基金公司以為台灣投資人吃菜不知道菜價。很糟糕的是,從這些基金的募集狀況,還真的有不少這樣的投資人)。台灣投資人,在高費用基金的圍困中,真是難有什麼好選擇。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11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2---買高賣低的根本原因
2013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心得1---台灣基金投資成本過高
2012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美國基金業界概況
2010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
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投資界的次等公民(Exploited Investors)
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
付出愈少,拿得愈多(The More You Pay, The Less You Get)
Labels: 基金
2 comments:
不知道台灣的基金業者也有這樣的年度統計嗎?
沒有那麼詳盡的報告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