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晨星2021基金費用研究讀後感1(What I Learned from Morningstar 2021 US Fund Fee Study)---美國基金業界整體平均內扣費用比0050還低

晨星針對2021美國基金業界的收費狀況進行了詳細的整理,做出2021基金費用研究這篇報告。

看了這篇報告之後,令人頗有感觸。

一開始的概要總結就提到,美國整體開放型共同基金與ETF在2021的資產平均內扣總開銷(Asset-weighted expense ratio)是0.4%。

比起二十年前的0.87%,下降超過一半以上。

0.4%這個數字代表的是,全部放在美國的基金與ETF上面的資產,一年被收取的費用是每一千元4塊。每一億是40萬的收費。

台灣呢?

台灣還在全面販售光經理費就1.5%的股票型基金,經理費0.75%的債券型基金。加上其它費用之後,有些內扣費用高到3%以上的超高收費基金

台灣沒有類似晨星這種報告統整全部台灣人放在基金與ETF上面的資產被收取幾趴的費用。

就用1.5%計算好了。那是每一千元15塊,每一億150萬的收費。

每一億,美國是40萬,台灣是150萬的收費,近四倍,在台灣運作的這些基金業者每一億的資產可以多收110萬。

你或許可以知道,為什麼你會不斷看到有人告訴你”費用不重要”了吧。

這些超高的收費,可以讓業界多賺很多錢。也讓業界有錢”招待”媒體人士與某些投資網紅,與其”溝通”。讓他們不斷的為醜惡無比的高費用基金擦脂抹粉,告訴台灣投資人:”不要在意費用”。

當我們看到美國業界20年來,費用下降超過一半時,台灣有多少的費用進步?

即便是台灣指數化投資的代表工具之一,0050,2021內扣總開銷是0.46%。還比美國的業界平均要高。

這就好像台灣選出的一個奧林匹亞數學競賽選手,數學程度比美國同年學生的平均數學程度還要差一樣。

我們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指數化投資工具還比不上美國的業界平均。

過去落後,現在仍是落後。別人費用在進步,你還在說高費用沒關係。

業界的沉淪與落後,台灣投資人沒有參與的必要。

當業界已經習以為常,不願提供低費用選擇時,台灣投資人只好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投資工具與管道。

很遺憾的是,台灣業界這十幾年來的發展,一再證實我當初選擇美國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是一個正確的選擇。至今,台灣業界的基金產品仍沒有讓我回頭的誘因。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美國晨星2021基金費用研究讀後感2(What I Learned from Morningstar 2021 US Fund Fee Study)---收高費用就沒資產可以管理

美國晨星2022基金費用研究讀後感(What I Learned from Morningstar 2022 US Fund Fee Study)---投資人的選擇如何改變了業者

你正不知不覺的投資這些高收費境外基金嗎?(Avoid Mutual Funds with High Expense Ratios)

台灣投信基金2021全年費用整理---超高費用基金比你想像中常見

超高收費境外基金,是你的投資工具,還是基金公司的獲利保證?(Avoid Mutual Funds with High Expense Ratios)

付出愈少,拿得愈多(The More You Pay, The Less You Get)

2022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指數化投資不是市場主力

閱讀全文

“沒研究,就指數化”的真正意涵(This is Not a compliment)

(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貼)

一開始我們先看個假想情境。

有家五星高級飯店,內有A、B、C三家法式料理餐廳。這三家餐廳各有擅長,皆是品嘗佳餚的好選擇。

但是其中A這家法式餐廳的主廚,不知怎麼了,跟飯店的管家領班產生了衝突。

心懷怨恨的領班,採用這樣的報復方式。

每當有入住的房客問他:”飯店這三家餐廳,那家最好呢?”

領班一律說:”對於對法式餐點沒有研究的客人,我推薦A餐廳。”

可以想見,沒有入住的客人會認為自己是”沒有研究的人”。沒有人會想去沒有研究的人才會選的餐廳。

在領班的”推薦”下,他很成功的讓A餐廳的生意一落千丈。

而當A餐廳主廚很不高興的質問領班:”你怎麼可以這樣呢?”

領班說:”沒有啊,我都推薦你的餐廳呢!”

當你覺得這只是一個想像的場景,我們回頭看一下投資界。

當你看到投資界不少人說:”對於沒有研究的人,買指數化投資工具就好。”

你覺得這是種推薦,還是否定呢?

你還以為這是推薦的話,你就太好騙了。

閱讀全文

《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讀後感2—接受自己的人性與缺點

輕鬆駕馭意志力書中提到訓練意志力的方法。

直覺的想法是在家中設下各種關卡,譬如裝滿巧克力球的碗,放在書架上的泡麵。三不五時挑戰一下自己的意志力。愈練就會愈強。

其實不用那麼麻煩。有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冥想。每天幾分鐘的時間,專注於自己的呼吸跟腦中浮現的想法。知道自己有這個想法,放開它、讓它消失掉。光這個練習,就會對意志力有很大的幫助。

因為很多時候,人沒有在想,是用自動導航在過日子。壓力大,就多吃一點。工作不順,回家就熬夜追劇。跟太太吵架,小孩不聽話,就多抽根煙。你根本沒有意識到,就去做了。

冥想就是查覺自己腦中想法的練習,它可以讓你在想法與行動之間拉出空間。你知道自己有這樣的想法與衝動,但你可以選擇不去做。這對意志力的執行大有助益。

譬如你體會到自己想要大吃、想要抽煙、想要罵人的衝動,你知道自己有這樣的想法,你接受自己有這樣的想法。但你可以決定自己是否要照著腦中的這些想法去做。

這才是讓自己從衝動中釋放出來的方法。

而不是完全想要杜絕這些想法,完全不要想多吃、不要想自己過去的癮頭。這幾乎不可能達成,而且會造成日後大反彈的根源。

人常直覺的認為,要自我批判,嚴格的要求自己,才是意志力之路。寬待自己,則與放縱畫上等號。

其實,嚴格的自我批判所帶來的羞恥感與壓力,正是很多人意志力無法堅持下去的主因。

體認自己”就是個人”,接受自己就是會有些無法改變的基本衝動與劣根性的事實,才能發揮意志力的最佳作用。

作者提到一點。就是大多人會以為自我批判,自我評量,才能帶來更好的成果,很可能跟成長經驗有關。大多人小時候就是在父母的命令與要求下,建立起規則與秩序。

小孩子必需如此。因為他們自我控制的大腦前額葉皮質尚未發育完成。他們自律能力相對不夠,所有需要外部的規範協助。

但成年之後,我們應該善用自己大腦的能力。成年人還在用過度自我批判的方式管理自己的行為,那就像自己養了一個在你長大後,還整天規定你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父母。

大多人需要的是一個更貼近自己內心,懂得你的支持者。對自己的寬容與理解,就是這樣一個角色。

很多人需要尋求外部的支持,問題就出在,他內心對自己只有批評與不滿,他自己就不是自己的支持者。

當然,所謂對自己的寬容與理解覺不是說,我就是喜歡吃,所以吃到病態胖也沒關係。或是我就是喜歡香煙,一天兩包無所謂。

寬容與理解不是全然的放縱。而是知道自己也是人,也會受到誘惑,也會想要不做該做的事。

更人性的要求自己,才有意志力。

以為意志力可以讓自己完全摒除人性,恐怕遲早走向意志力崩潰的一天。

博客來連結

Readmoo電子書連結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讀後感1—為何節食是增重良方

The Miracle of Mindfulness讀後感續----沉靜的鵝卵石

閱讀全文

看似公允的質疑(Questions Based on False Assumptions)

在我呈現指數化投資工具的長年累積報酬資產配置的長期投資成果時,蠻常被問到這樣的問題。

譬如美國指數化投資工具成果很好。就會有人說”那都是近年美國大型成長股帶來的,假如去除FAANG,那報酬是多少呢?”

或是資產配置得到累積100%以上的正報酬,就會有人說”那就是2020跟2021的全球股市大漲帶來的,假如去除這兩年,成果如何呢?”

這些疑慮看起來真是公允又合理。看統計,當然要去除掉離群索居的極端值啊,這樣看到才是比較真確的成果。

不過,在投資時,這恐怕是一種不正確的看法。

會有這種疑慮主要有兩個緣由。

第一,出自於對市場報酬的不理解。

譬如美國股市,從1970到2021年底,52年期間有10%的年化報酬。

年化報酬10%。所以大多年度的單年報酬就應在10%附近囉。譬如11%、12%、或是9%、8%嗎?

以下數列是美國股市從2012到2021這十個單一年度的報酬:

16.4%、33.5%、12.6%、0.4%、12.7%、21.2%、-5.2%、30.8%、21.0%、25.7%。

有幾個單年報酬是在10%正負2%的範圍,也就是8%到12%之間呢?

一次都沒有。

大多單年報酬是離年化報酬很遠的。

其實,市場長期累積報酬主要就是靠某些大漲的年度。假如錯過這些大漲期間,對整體報酬傷害很大。

資產配置就是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不管漲跌,就是持續留在市場中。這其實就是投資的真義,你要持續把錢投入金融市場。雖然下跌不會躲過,但所有的大漲也都不會錯過。

問一個資產配置的方法,去除掉報酬最好的一兩個年度成果如何,就好像問一個游泳選手:”我知道你游泳很快啦,但你不要在水裡,在陸地上跑多快呢?”

游泳選手就是在水裡面很快的人。資產配置就是不會錯過大漲年度的投資方法。

不要問很不合理的問題還覺得自己很有道理。

指數化投資也是一樣的道理。整個市場的報酬就是靠一些重要的股票帶來的。大多股票是不賺錢的

全市場指數化投資會持有全部(或幾乎全部)上市股票,就是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囊括所有股票,自然不會錯過大漲的股票。

然後有人要問指數化投資去除表現最好的證券成果如何?

沒有買到表現最好的證券,是主動投資的問題,不是指數化投資的問題。全市場指數化投資,一定會買到該市場表現最好的證券。

這些問題恐怕反應的是提問者對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的瞭解不夠深入。

另外,會出現這些問題的緣由在於,投資人對於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這種”放任不管”的投資方法,似乎有種莫名的恐懼。

閱讀全文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2十二月3、4日高雄開課公告

由於目前高雄沒有可以報名的資產配置班別,而且持續有朋友來信詢問高雄下次開課時程。

因此綠角預計2022十二月3,4日開立高雄"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

同一個週末的星期日下午開立高雄"ETF關鍵報告"課程。歡迎想深入瞭解美國ETF這項投資工具的朋友報名參加。

北部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2十月22、23日台北班

中部的朋友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2022九月24、25日台中班。目前還有最後幾個名額。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2九、十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2七、八月台北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2四、五、六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2三、四月台北、台中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2一、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2021十一、十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長期執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效,可見:

定期投入ETF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果(Asset Allocation with Periodic Investments)

前言:

資產配置是一般投資人最容易執行,管理的金錢與時間成本最低的投資方式。

單純的配置,有時甚至就打敗專業經理人不斷根據市場狀況調整的操作績效

但台灣投資人到底要如何做資產配置?

目前討論資產配置的書籍,大多是英文作品的譯作。鮮少以台灣投資人為出發點的資產配置書籍。

“資產配置戰略總覽”是一個以台灣投資人觀點出發的課程。

這個課程將詳細解釋各種資產類別的特性、歷史經驗、資產配置的核心效果、綠角選擇的方法、以及如何建構一個符合自身目標投資組合的實際做法。定期投入方法的比較與選擇,再平衡的實際做法,都有專門討論。

期望能讓參加過的朋友,能對投資,對於各種金融資產的特性有正確且更完整的認識。

詳細課程內容可參考“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內容介紹這篇文章。

開課日期:

高雄:十二月3、4號

課程時間共九小時,分星期六與星期日兩天上課。以下為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星期六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資產配置的理由
10:00-10:50          
資產類別介紹1 
11:00-12:00          
資產類別介紹2  Q&A

12:00-13:30                  午餐與休息

星期六下午

13:30-14:20          如何決定資產比重與投資工具的選擇
14:30-15:20          
報酬率預估(歷史經驗與目前狀況) 
15:30-16:30          
資產配置範例                                        Q&A

星期日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定期投入方法(定期定額與定期定值)
10:00-10:50          再平衡與生命週期投資                               
11:00-12:00          投資組合的改進空間與資產配置的障礙 Q&A  

閱讀全文

“ETF關鍵報告” 2022十二月4日高雄開課公告

綠角預計2022十二月4日(星期日下午)於高雄開立"ETF關鍵報告"課程。

想瞭解整體投資概念,以及投資組合設計原理的朋友,可以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程。最新一梯課程是”資產配置戰略總覽”十二月高雄班

北部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 2022十月23日台北班

中部的朋友可參考“ETF關鍵報告” 2022九月25日台中班。目前還有最後幾個名額。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請見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評價,可參考:

“ETF關鍵報告”2022七、八月台北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2022四、五、六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22三、四月台北、台中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ETF關鍵報告” 2022一、二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前言:

指數化投資的ETF,是目前可以讓一般投資人,用最低的成本,最簡單的方式,就取得市場報酬的方法。

而且,光是指數所代表的市場報酬,長期下來就可以勝過大多主動型基金,專家選股的成果。

不論是台灣投信基金,或是在台灣銷售的境外基金,普遍有內扣成本過高的問題。

台灣當地的ETF,又可能有指數追蹤效益不彰或是隱藏高額內扣費用的問題。

美國成熟的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已經成為許多投資人的明智選擇。

但是,你是否從未注意過自己下單時ETF的買賣價差與折溢價?

你是否認為ETF只要內扣費用愈低就就會愈貼近指數表現,卻不知道要如何衡量資產管理公司的指數追蹤能力?

”ETF關鍵報告”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參加者對美國ETF有一整體的瞭解,抓住重點,讓ETF成為你得心應手的投資工具。

ETF課程相關資訊如下:

課程特色:

1. 美國已有二千五百支以上的ETF。投資於全球各地市場,各種資產類別,使用多種策略。懂得美國ETF,可以大幅擴增自己的投資機會

2. ETF關鍵報告是針對美國ETF的專門課程,主題明確。從第一節課的基本概念,到最後一節課的交易需要注意事項,由淺到深,每個段落都有確切的學習重點。確認參加的朋友都能對美國ETF有確實的掌握。

3. 課程內容由台灣最早開始有系統的寫文章介紹美國ETF的綠角編寫與全程講解。課程中,投資朋友將可以看到綠角多年ETF的投資心得

閱讀全文

Vanguard FTSE Developed Markets ETF分析介紹(VEA,2022年版)

Vanguard富時已開發市場ETF,英文全名 Vanguard FTSE Developed Market ETF ,美股代號VEA,成立於2007年七月20日。追蹤FTSE Developed All Cap ex US Index。

VEA投資範圍是美國以外的全球已開發市場,共持有4126支證券。歐洲:亞太:北美的相對比重是51:37:11。

VEA原先追蹤MSCI EAFE指數。2012年更改為追蹤FTSE Developed ex North America Index

2015年,VEA再更改為追蹤目前使用的FTSE Developed All Cap ex US Index,加入了小型股與加拿大股市。

VEA是投資美國以外的已開發市場。VXUS VEU則是投資美國以外的已開發與新興市場。

主要差別在於,VEA只投資已開發市場。VXUS和VEU則同時投資已開發與新興市場。

利用美國股市ETF與國際股市ETF可以組成幾個不同的全球股市投資模式:

VTI+VXUS
VTI+VEU
VTI+VEA+VWO

這三者都是可行的全球股市投資方式。

VEA內扣總開銷0.05%,與2021相同。

根據美國晨星,VEA資產總值914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1650萬股。(2022九月資料)

2022八月底,VEA投入的前十大國家與比重分別是:

日本 21.0%
英國 13.3%
加拿大10.6%
法國 8.1%
瑞士 7.9%
澳洲 7.4%
德國 6.0%
韓國 4.7%
荷蘭 3.2%
瑞典 2.8%

跟2021相比,前十大組成國家完全相同,只有順序改變。

比重最大的兩個國家,日本與英國占VEA投資組合近三分之一。第四名以後,單國比重都在10%以下。

VEA投資的前十大公司如下:

Nestle
Roche
Samsung Electronics
Shell
AstraZeneca
ASML
Toyota
Novartis
Novo Nordisk
LVMH

跟2021相比,BHP Group、AIA Group和SAP SE退出前十名, Shell 、AstraZeneca、Novo Nordisk進入。

VEA自成立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閱讀全文

《輕鬆駕馭意志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讀後感1—為何節食是增重良方

輕鬆駕馭意志力的作者是Kelly McGonigal,她是任職於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家。

本書的主題一望可知,意志力。

我們通常會覺得我們瞭解意志力。意志力就是要做自己計畫要做的事情,或是抗拒誘惑。而管理意志力的方法就是要培養”鋼鐵般的意志力”。不為誘惑所動,貫徹執行目標。就像長跑健將有鋼鐵一般,怎麼跑都不會累的雙腿。我們只要好好的鍛鍊,就可以擁有很強的意志力。

這本書會讓讀者發現,很多關於意志力的直覺想法,實際去做會適得其反。

譬如,書中引用一篇研究報告。幾乎沒有證據顯示節食有助於減重。大多節食者會復胖,而且變得比之前更胖。整體來說,節食的人的體重增幅大於沒有節食的人。

節食其實是增重良方,但很多人用節食來減肥。

這個錯誤那來的?

問題出在,大多人以為,意志力可以克服食慾。其實不能。

書中引用一個有意思的實驗。受測者假如被刻意要求不要去想巧克力。那接下來他們實際面對可以自行取用的巧克力時,他們會吃得更多。

刻意壓制對食物的想法與需求,會讓人在面對食物時反而更加無法節制。

然後,大多人覺得這不是這個方法的問題,是自己的問題。自己意志力不夠,才會屈服於誘惑。定下決心,再來一次。

再來一次的重蹈覆轍。

這就變成所謂的溜溜球減重。在成功節食時,體重下降。然後在之後不可避免的放棄節食時,體重回升。

採用節食的方法,常見的成果不是減重成功,是成功得到一個上上下下的體重。然後每一次的高點,逐漸向上提升。

節食的過程有很多書中提到的意志力執行缺陷。

首先,它是用禁止的方式。而基本上,你愈禁止,你就會愈想要。譬如書中提到一個實驗,請受測者不要想到”白熊”。你一這樣講,那些受測者就會不由自主的想到白熊。揮之不去。

這還只是一個任選的名詞。而食物是基本生存所需。你天生就會喜歡,需要、追求食物,你還要禁止自己接觸它。很難。

正確處理方法是反過來。不要禁止,改成該做什麼。你該吃,但應吃均衡的健康飲食。會讓你飽,但同時又有熱量赤字。這才是脫離肥胖的方法。

吃的健康,所以有健康的體態。而不是想要不吃,病態性的少吃,來擺脫病態的肥胖。

第二個是目標設定的問題。譬如一個體重90公斤,BMI過高的人,想要減重。他設定目標是75公斤。

閱讀全文

The Bogle Effect讀後感4---Vanguard發行ETF的理由

在1992柏格拒絕Nathan Most的提議,未參與美國第一支ETF的發行之後,Vanguard一直自外於ETF的發行。一直要到2001,柏格卸下Vanguard董事職位五年之後,Vanguard才發行第一支ETF。

幕後推手是當時Vanguard的投資長Gus Sauter。他主要的理由其實是要用ETF來幫助指數型基金,而不是用ETF來招攬更多客戶。

為什麼ETF可以幫助指數型基金?

ETF滯洪池這篇文章有提到,ETF本身的發行起源之一,就是要降低投資人買賣對市場的衝擊。

譬如標普500 ETF發行之後,想要買賣標普500成份證券的投資人,他就不再需要直接買賣成份股。他可以改買賣標普500 ETF。

而一般投資人買賣ETF是跟另一位投資人買賣。他們的ETF買賣不會直接對標普500成份證券造成買壓或是賣壓。

Gus想把這個保護傘直接拿來用在Vanguard指數型基金上。譬如Vanguard標普500指數型基金,假如發行了一支對應的Vanguard標普500 ETF。那麼那些比較容易緊張,受市場情緒影響而買進或賣出的投資人,他們當初在買進時,很可能就直接選用ETF,而不是基金版本。(因為ETF在市場開市時,就可以自由的買賣,機動性較高。)

那麼當日後,他們緊張,賣出了,他們不是賣出基金。賣出基金,基金公司要賣出證券換成現金,發還給投資人。他們是賣出ETF。賣出ETF,那就是其他投資人接手買下。基金公司不必賣出證券。

而且有些資金是只把指數化投資工具當成短期停留工具。對於這種只想短期進出的資金,Vanguard一直相當感冒。實際例子可見拒絕大額投資的資產管理公司—Vanguard Refused $ 40 Million Investment in 1996

因為假如Vanguard把這筆錢收進來,進入基金的資金要買進指數成份證券。這筆資金離開時,又要賣出證券。買進跟賣出都需要成本。這些成本等於是由該基金長期持有的投資人全體承擔。所以Vanguard一直拒絕這些短期資金。但又防不勝防,總會有錢想要利用高品質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

假如有了ETF,這些想要短期進出的資金就會直接去找方便買賣的ETF了。

所以當時Gus分析起來,Vanguard發行ETF是有好處的。

而且把ETF當成基金的一個股別來發行,那麼該ETF就不是從零開始。它一開始就可以享受到基金本身資產規模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這是一個基金與ETF可以互相幫忙的情境,所以Vanguard開始發行ETF。

日後在實際運作發現,Vanguard發行ETF,更重要的影響在於,ETF擴展了一般投資人接觸到Vanguard指數化投資工具的管道。只要你有一個券商帳戶,就可以買到。

而且,假如Vanguard沒有推出ETF,我們這些國際投資人,也很難享受到高品質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

柏格先生在晚年對ETF的態度比較鬆動。他最後說,大範圍低成本的ETF,長期持有做指數化投資也是可行的。但請特別小心過度交易與市場行銷。

閱讀全文

Vanguard Dividend Appreciation ETF分析介紹(VIG,2022年版)

Vanguard股息增長ETF,英文全名 Vanguard Dividend Appreciation ETF,美股代號VIG,成立於2006年四月21日。

VIG追蹤S&P US Dividend Growers Index。

VIG原本追蹤NASDAQ US Dividend Achievers Select Index。在2021第三季換成目前的指數。

新指數跟舊指數相同的地方在於,都是篩選出過去十年,每一年都增加現金股利的公司,有相同的最低流動性要求,單一公司最高比重也都是4%,也都排除REIT。

最主要的差別在於避免高股息陷阱的方法。

有些公司不是營運狀況好、現金充足,所以配發高股息。有些公司的高股息率是股價低帶來的。股價很低可能反應的是公司有風險或一些重大問題。假如你就只看配息高就買,你可能踏入陷阱中。這就叫高股息陷阱。

避開高股息陷阱的方法,原先VIG追蹤的NASDAQ US Dividend Achievers Select Index指數是沒有公開的。

新使用的S&P US Dividend Growers Index則是刻意避開股息率高的公司。

每年在決定成份股的時候,有配發現金股息的公司會依股息率由高到低排序。股息率最高的25%公司,無法進入指數。

已經是指數成份股的公司,假如在年度股息率排序來到最高的前15%,也會被排除。

投資世界絕不是股息愈高就愈值得投資,這個指數反而是刻意去除股息率最高的族群。

根據2022年九月資料,VIG的配息率(SEC Yield)是1.89%。囊括整體美國股市的VTI則是1.50%。所以不要誤以為投資VIG會拿到3%或甚至4%以上的”高股息”。

VIG資產總值641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是150萬股(2022九月資料)。

VIG的內扣總開銷是0.06%。跟去年相同。

2022七月底,VIG前十大持股分別是:

UnitedHealth Group
Microsoft Corp.
Johnson & Johnson
JPMorgan Chase & Co.
Visa
Procter & Gamble
Home Depot
Mastercard
Coca-Cola
PepsiCo

跟去年相比,Walmart、Comcast離開前十大名單,Mastercard、PepsiCo進入。

VIG每一年績效與跟它所追蹤的指數差距則如下表:

閱讀全文

定期投入ETF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果(Asset Allocation with Periodic Investments)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之前討論ETF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成果時,是用百分比來呈現報酬率。

本文改以金額來表現,看定期投入一個固定股債比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投入之後長期持有,會帶來怎樣的成果。

投資方式是從2008開始,每年年初拿出50萬,投入一個固定股債比80:20的投資組合。

第一次是2008年初。投入之後就一直持有,每年做一次再平衡,到2021年底。總共14年。

第二次投入是2009年初。投入之後就一直持有,一直到2021年底,總共13年。

第三次投入是2010年初。投入之後就一直持有,一直到2021年底,總共12年。

最後一次投入是2021年初。投入之後到2021年底,是一年的期間。

資產配置投資組合,80%的股票部位,由代表美國股市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美股代號:VTI) 、代表歐洲已開發市場的Vanguard FTSE Europe ETF(美股代號:VGK)、代表亞太市場的Vanguard FTSE Pacific ETF(美股代號:VPL)以及代表新興市場的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美股代號:VWO),各20%組成。

20%的債券部位,則由代表美國公債的iShares 3-7 Year Treasury Bond ETF(美股代號:IEI)以及代表國際公債的SPDR Barclays International Treasury Bond ETF(美股代號:BWX),各10%組成。

這樣定期投入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然後長期持有的成效如下表:

年度

年初投入

2021年底價值

總報酬率

2008

500,000

1,023,371

104.7%

2009

500,000

1,504,515

200.9%

2010

500,000

1,138,576

127.7%

2011

500,000

1,012,068

102.4%

2012

500,000

1,093,300

118.7%

2013

500,000

949,292

89.9%

2014

500,000

835,350

67.1%

2015

500,000

831,443

66.3%

2016

500,000

860,796

72.2%

2017

500,000

811,689

62.3%

2018

500,000

661,146

32.2%

2019

500,000

732,571

46.5%

2020

500,000

611,700

22.3%

2021

500,000

538,800

7.8%


譬如年度標示為2008那一列,顯示的是2008年初投入的50萬,到了2021年底,會成長到102萬。從2008到2012那五次投入,到了2021都有超過100%的累積成長。最近一次,2021年初投入的50萬,到年底成長到53.8萬。

總計14年,每年投入50萬,總投入金額是700萬。累積資產價值達到1260萬(詳細數字是12,604,616)。總獲利金額是560萬。粗報酬率80%。以內部報酬率計算,年化報酬是7.54%。

可以看到,執行一個每年50萬的投資計畫,到了十四年後,可以帶來560萬的總獲利。

假如是每年投入100萬,會帶來1120萬的獲利。已經超過一千萬了。假如是每年投入200萬,那就是兩千萬以上的總獲利。

而且這只是14年就可以達到的成果。假如一個人從25歲開始投資累積資產,一路到65歲退休,40年間會帶來多少的資產成長?

這是一個可大可小的投資計畫。資金多的人,可以這樣做。資金沒那麼多的人,也可以這樣做。

這個投資方法有幾個優點。

閱讀全文

The Bogle Effect讀後感3---每一天都是恩賜

柏格先生在89歲過世。但其實他從30幾歲開始,就一直活在死亡陰影下。

柏格患有先天性心臟疾病,全名是Arrhythmogenic 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簡寫ARVD。30歲時第一次發作。36歲,柏格裝上心臟節律器。

一位醫師告訴他:”你不應指望活到40歲。”

另一位醫師說:”你何不就停止工作,好好的享受人生最後幾年呢?”

柏格好幾次被家人送到醫院,接受電擊後才讓心臟回到正常節律。

後來柏格在1996接受了心臟移植。

在這個重大健康威脅下下,柏格甚至用自己的疾病為生活帶來些樂趣。

譬如他喜歡打壁球。自從發現心臟有問題後,柏格每次去打球都會帶一台心臟去顫器。

你可以想像嗎?跟你打球的人自備心臟急救工具。

你要怎樣打?

想想看,你球打到一半要幫球友急救的畫面。

柏格的朋友認為,這是柏格打球獲取不正當優勢的方法。

還有一次,柏格跟部屬Ted,從費城到紐約參加活動,當天來回。

當晚在飯店,Ted已經很累想睡了,搭電梯上樓。他卻看到柏格,走旁邊的樓梯。而且是像百米選手一樣,飛奔上去。

Ted問柏格:”你不會覺得有點累嗎?”

柏格說:”當初心臟移植時,他們說沒有辦法將傳導累的感覺的神經接回去。”

作者說,嚴重的健康問題對於柏格,卻是一個重大優勢。

當你有個隨時可能停止運作的心臟時,你會覺得能活著的每一天都很珍貴。把握每一個跟家人相處的時分,每一個可能多成就一點的時刻。死亡的陰影,給了他無比的工作動力,給了他珍惜當下的心境。

而這是一般人所欠缺的。

今天沒完成,沒關係啦。以後還可以做。

今天沒陪孩子跟家人,沒關係啦,以後還有機會。

閱讀全文

The Bogle Effect讀後感2---為何投資人擁抱指數化投資

The Bogle Effect書中討論了美國投資人從一開始不熱衷指數化投資,到今天熱情追隨的改變。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實際投資經驗。一次又一次的市場狀況,讓投資人發現,主動型基金與相關業者往往只會出一張嘴,缺乏實際成效。

說大跌時會讓你虧比較少。不,業者在90年代追逐潮流發行的新科技基金、網路通訊基金,就是在2000時跌最多。2008金融海嘯,讓投資人再確認一次。海嘯前熱門的原物料基金,拉美基金、東歐基金,就是虧得最慘。

說上漲時,讓你漲的比市場多。不,在大多頭市場,主動型基金因為費用的拖累交出落後市場的成果

投資人終於說:

”我受夠了,不玩了。你們要主動選股,辦基金經理人大賽,宣傳熱門投資主題,教我們轉換基金。弄了半天,我只覺得很煩,而且對實際績效有害。你們自己玩吧。我回家買指數囉。Bye~”

愈來愈多投資人,對主動型基金業者的遊戲說:”No”。

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的存在,讓投資人有另一條路可選。

另外,柏格先生的影響不可忽視。他寫了好幾本投資書籍,一再強調成本的重要,指數化投資的優勢。他行走全美,發表超過一百場演講。

柏格先生不斷講,很敢講,不怕衝突,從不害羞。

正因為指數化投資是由柏格這樣個性的人推動。他堅持到有點固執,才能走到今天這步。

一般人會怕與眾不同,會怕挑戰現況,會怕他人指點。

不,你要推一個前所未見的觀念與投資工具。你都不能怕。

這我有一些親身體驗。

閱讀全文

Vanguard FTSE All-World ex-US ETF分析介紹(VEU,2022年版)

Vanguard富時全球股市美國除外ETF,英文全名 Vanguard FTSE All-World ex-US ETF ,美股代號VEU,2007年三月2日成立。

VEU追蹤FTSE All-World ex-US Index。該指數包含全球48個國家,共3650支股票。投資範圍是美國以外的已開發與新興市場。

VEU投資組合中,北美:歐洲:亞太:新興市場的比率約為7:40:28:25。

跟VEU性質近似的標的是VXUS。兩者都是投資美國以外的全球已開發市場與新興市場,投資全球四大地區的比重也相當近似。

VEU和VXUS主要差別,在於對中小型類股的涵蓋程度。

VEU追蹤的指數有3493支成份股。VXUS追蹤的指數則有7551支成份股。VXUS較多的成分股數目,使其對中小型類股有較完整的覆蓋。

持股的市值中位數(Median Market Cap),VXUS是298億美金,VEU是359億美金。VXUS持有的中小型股較多,所以市值中位數較小。

VEU跟VXUS一樣,可以與專門投資美國股市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美股代號:VTI)搭配,形成全球股市投資組合。

VEU內扣總開銷是0.07%。比起2021的0.08%,下降0.01%。

VEU以複製法追蹤指數,持有全部指數成份證券。

根據美國晨星資料,VEU資產總值達305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400萬股(2022九月資料)。

2020之前,VEU的資產總值和成交量都比VXUS大。目前VXUS已經後來居上。而且VXUS對美國以外的國際市場有更完整的涵蓋。

依據2022七月底的資料,VEU投入的前十大國家與比重分別是:

日本 15.6%
英國 10.2%
中國 8.8%
加拿大6.8%
法國 6.5%
瑞士 6.3%
澳洲 5.4%
德國 4.8%
印度 4.3%
台灣 4.2%

跟去年相比,韓國退出前十,印度進入。台灣是VEU投資組合中第十大的市場。

VEU的前十大持股如下:

Nestle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台積電)
Roche
Tencent Holdings
ASML
AstraZeneca
Shell
Toyota
Novo Nordisk
Novartis

跟2021相比,Alibaba Group Holdings、Samsung Electronics與LVMH退出前十名,AstraZeneca、Shell和Novo Nordisk進入前十大。

VEU自成立以來,各完整年度績效如下表:

閱讀全文

The Bogle Effect讀後感1---假如沒有柏格

The Bogle Effect的作者是Eric Balchunas。他是彭博的資深ETF分析師。

這本書的主題是柏格對當今投資世界的影響。

投資界有個名詞叫Vanguard Effect。意思是,假如Vanguard進入某個資產類別或市場區塊,發行了低成本指數型基金,會帶來費用壓力,迫使投資同一市場的基金業者調降費用。

也就是說,使用Vanguard基金與投資標的的投資人,不僅會得到低費用的好處。連不是使用Vanguard標的的投資人,也同時受益。

這本書就是在講Vanguard Effect,不過換個說法,變成Bogle Effect。就是柏格先生,透過成立與經營Vanguard ,對投資業界發生的影響。內容集中在柏格這個人身上。資料來源除了作者與柏格的訪談之外,也包括許多業界人士、柏格家人與柏格同事的評論。

書開頭,解釋了Vanguard當前的地位。Vanguard管理資產總值8.3兆美金,服務超過三千萬位投資人。過去十年,平均每天資產流入10億美金。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Vanguard不是靠每天一直發行新資金,所以平均每天有300億台幣的資金流入。它主要是靠著過去已經發行的基金跟ETF的好名聲,不斷吸引新資產。

創造歷久彌新,愈久愈見好處的基金,吸金能力可以超過不斷追逐熱門潮流發行新主題基金的營運策略。這是Vanguard為投資界立下的一個典範。

Vanguard占整體美國基金業界管理資產總價值的29%,是規模第一大的美國資產管理業者。美國基金史上,從來沒有第一名的業者有過那麼高的占比。譬如1999年,當時第一大的美國基金業者是富達,占比14%。

而且跟過去的王者不同,Vanguard不是靠明星經理人,不是靠打敗市場來取得市場份額。明星經理人最後常變流星。打敗市場很難持續。Vanguard靠的是低成本指數化投資。而且跟過去不同的是,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儘管Vanguard管理美國業界近三成的資產,但收入只占美國整體基金業界的5%。這個差距就是投人喜歡Vanguard的理由,低成本。

作者估算,Vanguard的出現,為投資人帶來多少費用節約。

首先是Vanguard本身提供比業界收費低許多的投資標的,讓直接投資Vanguard標的的投資人,節省約3000億美金的投資成本。

再來,因為Vanguard的基金採用低成本指數化投資,或是長期持有的主動投資策略,帶來較低的週轉率。基金比較少在買賣證券,帶來交易成本的節約。這部分省下2500億美金。

接著就是Vanguard Effect。首先是主動型基金業者不得不跟進,降低費用或是發行低收費基金。不然由於費用的拖累,會更容易讓主動型基金出現長期嚴重落後指數的報酬。這部份帶來2000億美金的成本節約。

然後是Vanguard Effect在指數化投資業界的威力。目前Vanguard管理美國約50%的指數化投資資產。但其餘那50%,幾乎都受到Vanguard的影響。因為指數化投資,成本非常重要。發行一支高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那是註定帶來難看的報酬。

譬如SPY在1993發行時,就選擇跟當時的Vanguard S&P 500指數型基金,相同的內扣總開銷,0.2%。

這部分帶來2500億美金的費用節約。

閱讀全文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2十月30日台北開課公告

由於10月29日(星期六)台北"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在公告後一週內就額滿,且仍然持續有朋友來信報名,造成許多想參加的人排入候補名單。

所以綠角決定在10月30日(星期日),於台北加開新梯次"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中南部想參加這課程的朋友,可參考”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十月高雄班與十一月台中班

綠角所有開課時程,可參考綠角開課計畫

之前參加過的朋友的課後心得,可見以下文章: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2三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1十二月台北與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1七、八、九月台北、台中與高雄班學員課後回饋

前言:

從1994 William Bengen發表”Determining Withdrawal Rates Using Historical Data”一文與1998The Trinity Study發表以來,財經學界與投資業界已有共識,退休應採用”總報酬”投資法(Total Return Approach)。

執行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然後採用一個提領策略定期從中提領同時利用資本利得與配息來取得生活費

一個合宜的投資組合與提領率可以有很高的機會,足夠的金錢,度過三、四十年以上的退休期間。

但許多投資朋友完全不知道這些二十幾年前就開始的研究成果,認為退休,就要買高配息股票、高配息債券。用配息支應生活費,只有配息才叫”現金流”。完全不知道總報酬投資法,也不知道為什麼一味追求配息可能反而帶來比較差的成果

這個課程目的,是讓參加者知道如何將工作期間累積的資產,以穩健可行的方法,帶來退休期間的生活費現金流

不僅要成功的提供長達三四十年的退休期間的生活費(而且有跟上通膨)。而且也要知道遇到負面狀況時,譬如退休期間遇到金融市場大跌,或單年花費比率過高時的處理方法。

詳細課程內容說明,請見“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內容介紹


開課日期:

台北:
10月30號 星期日班

課程時間共六小時,以下為活動流程:


時間                                   活動內容                          
上午
08:40-08:55          報到
09:00-09:50          
退休投資該避免的三大誤區
10:00-10:50          
投資組合與提領比率-歷史經驗  
11:00-12:00          ETF實例驗證  Q&A


12:00-13:30                  午餐與休息


下午
13:30-14:20          保險與退休
14:30-15:20          
投資組合建構與提領策略  
15:30-16:30          投資組合監控與實務細節    Q&A

閱讀全文

2022八月回顧

本文回顧2022八月綠角財經筆記的狀況。

2022八月,部落格最熱門的前十篇文章分別是:

1. 綠角財經筆記總目錄

2. 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真的值得投資嗎? (Allianz Income and Growth)

3. 綠角開課計畫(Greenhorn’s Investment Class)

4. 台灣ETF完整列表與費用總整理(List of All ETFs in Taiwan,2022)

5. 台灣投信基金2021全年費用整理---超高費用基金比你想像中常見

6. 《跟著肯恩費雪洞悉市場》(Market Never Forget)綠角推薦序---了解歷史,面對未知

7. Enough讀後感1---學投資,不要學投機的理由

8. 如何計算債券交易的應計利息(How to Calculate Accrued Interest)

9. 綠角中文書局

10. 高配息的代價(The Trade-Off of High Income)

八月最熱門的新文章安聯收益成長基金---真的值得投資嗎? (Allianz Income and Growth)。這是一支許多台灣投資人直接投資,或是透過投資型保單連結的標的。其吸引人之處,就是配息。其投資組合也完全是配息導向。

許多人卻不知道其收取高額內扣費用,同時績效長期落後投資同一資產類別的指數化投資組合。對於自己錯過多少報酬,渾然不覺。

而追求高配息會錯過什麼,許多人也一無所知。針對這個問題,我寫了高配息的代價(The Trade-Off of High Income)。也成為前十大熱門文章。

討論台灣業者收費的台灣投信基金2021全年費用整理---超高費用基金比你想像中常見,也得到許多關注。許多基金投資人真的不知道內扣總開銷這項收費,給業者有了可乘之機。

《跟著肯恩費雪洞悉市場》(Market Never Forget)的推薦序受到許多朋友注意。這是一本有意思的書,可以破除很多投資迷思與誤解。

八月有一篇比較特別的文章進入熱門榜,就是如何計算債券交易的應計利息(How to Calculate Accrued Interest)。這是要自行買進單張債券需要具備的基本知識。在央行的升息政策中,或許會有比較多想投資債券的人會想要直接買進債券。而他們的這個舉動,恐怕是受到”買進債券就持有到期,完整拿回本金,就不會受到殖利率上升帶來的損失”這個迷思的影響。

2022八月,訪客來源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台灣、香港、美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22七月回顧

2022九月回顧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