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配息的代價(The Trade-Off of High Income)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投資時的配息,被許多投資人追捧與重視。認為這是一種可視為”保證”的獲利。不少人想著:”與其追逐不確定的資本利得,不如就拿配息吧。”

其實,比較高的配息,不論在股票還是債券市場,都有其代價。只追求高配息,卻不知道背後的代價,很難說是健全的投資想法。

基本邏輯是這樣。

投資有兩個主要的獲利來源,第一是資本利得。譬如你原先買的時候是十塊,賣出的時候是十三塊。這多出的三塊錢就是資本利得。

第二是配息,譬如股票的現金股息、債券的定期配息。

所以採用高配息策略的投資人會是怎樣的狀況?

1.他不僅拿到比較高的配息,資本利得也會跟上或甚至超過低配息的證券跟投資策略。

2.他雖然拿到比較高的配息了,但資本利得落後低配息的證券跟投資策略。

會是1嗎?

不太可能。因為假如這是高配息投資人的狀況,那麼所有的低配息證券都將不會有人要買。配息較少的投資策略也都不會有人再採用。

假如高配息完全無損資本利得,那麼所有的市場參與者會全部去買高股息股票與採用高配息策略。

2才是實際的狀況。只有這樣,才會有投資人願意投資配息率較低,但成長性較高的證券。

2這個實際狀況卻被很多高配息投資人忽略。他們認為自己取得高配息,是沒有任何代價的。

這個問題,近期美國晨星專欄作家John Rekenthaler的這篇文章,有非常好的說明。

文中提到,高配息證券跟高配息投資策略的代價,有兩種。第一種是降低資本利得。第二種是侵蝕資本,以資本損失顯現出來。

比較低的資本利得做為代價,典型例子就是高股息股票。

一家公司為什麼要把手上的現金大多以配息的方式分發給股東?

通常正是因為缺乏投資機會。

一家沒有將資金再投資自己,以加強技術能力、員工素質、生產效率的公司,它的成長性會高過將大多資金拿來投資自己,而只能配發低股息或甚至無法配息的公司嗎?

不太可能。

配發高現金股息,帶來未來較差的成長,通常就會反應在比較低的股價成長上面。

也就是說,買高股息股票的投資人,等於是接受一個:”現在拿較多,以後拿較少”的交換。

另一個以犧牲資本利得為代價的高配息投資,就是”Option-income Equity”這種投資策略。方法是賣出股票的買權,然後收取權利金。又名為”股票收租”策略。

這個做法的缺點在於,你投資組合中的股票大漲時,買權的買方就會執行買權,把大漲的股票拿走。你是用資本利得在換取較高的配息。

這個做法的問題,我之前有寫 掩護性買權策略的缺點(Disadvantages of Covered Calls)進行討論。

不論是高股息股票或是賣出股票的買權,它們的基礎都是股票這個資產類別。股票是很可能有長期成長的。也就是說採用這些方法的投資人,有可能看到自己不僅拿到高配息,股價還是往上漲的,也還有資本利得。很多人就以為這樣很好啊,兩邊賺。

問題在於,資本利得其實本來可以更多。你拿到的高配息,恐怕還不足以彌補放棄掉的資本利得。

台灣本地市場的0050跟0056這兩支ETF的績效對比就是一個例子。0056拿到比較高的配息,但在資本利得方面遠遠落後0050。

一塊錢的配息可以支應生活費。

一塊錢的資本利得為什麼不能支應生活費?

不要堅持”用配息支應生活費”,卻不知道自己錯過什麼。

接下來就是直接以侵蝕資本為代價換得的高配息,譬如高收益債。

請注意,這裡講的” 侵蝕資本”,不是說拿本金出來配息,而是這種資產本來就是用資本損失換取高配息。

高收債發行者,為什麼要給出高利率才能發行債券?

理由正是信用風險較高。

什麼叫”信用風險較高”?

就是你借錢給這家公司,它比較可能無法還錢。

這個可能,在時間拉長,債券支數增加之後,幾乎可以說是必然。整體高收益債市場的違約率,的確是高於高評等債券的。

持有高收益債,就是用資本損失,換取比較高的配息。

假如持有高收益債,不僅可以拿到比較高的配息,又可以維持本金穩定,那麼美國政府跟穩健的公司都無法發債了。因為沒有人會想要買高評等債券。

但目前很多人以為持有高收益債,不僅配息較高,本金還不會損失,或甚至會成長。

為什麼?為什麼投資人會有這種不合邏輯的期待?

理由正是近三十年的市場環境。從1980年代的高通膨高殖利率,一路到2008金融海嘯發生之後的超低利率。整個債券市場,包括公債、公司債、高收債的殖利率下降,帶來了債券的資本利得。

這份資本利得把高收債的資本損失傾向蓋起來了。很多人就以為高收債不僅高配息,還可以”保本”、甚至”資本成長”。

假如日後情勢反轉,債券市場走向殖利率長期爬升之路,那麼高收債將同時呈現出自身資本減值與殖利率造成的資本損失。

在退休當下,以過去幾十年經驗來看,覺得高收債很適合拿來做退休投資的人,將在退休期間面臨嚴苛考驗

只看到高配息,卻不知背後的代價,就是那麼大。

作者最後列出一種用本金換取配息的例子,就是龐式騙局。

騙局中,的確有人可以完整的拿回本金,同時拿到高配息。那就是夠早退出的人。

但這些人很少。因為早期參與者看到自己的一百萬投入,真的可以賺到一年二十萬的配息時,他想的通常不是見好就收。而是想著假如我投入的是一千萬,那會賺多少呢?

龐式騙局大多參與者,是真的拿本金換配息,而且配息所得無法彌補資本的損失。

龐式騙局就沒有人說:”還是有人賺錢啊”、”還是有人懂得操作從中獲利啊”、”工具跟管道都是中性的,看你怎麼用而已”。因為,這很明顯是一種金融詐欺。

但你會看到很多人用一樣的說詞,在捍衛高度投機的操作策略跟收費超高的投資工具。會造成大多人虧錢,只有少數人賺錢的東西,真的值得存在嗎?

總結來說,在具有成長性的資產類別,譬如股市,採行高配息策略,代價通常是較差的資本利得。

在債券這個資產類別,採用高配息策略,代價常是侵蝕本金。

高配息是有代價的。

不要以為高配息可以幫你每天買一杯咖啡、幫你每年支應生活費就沾沾自喜。卻不知道自己放棄了可以幫你每天支應三餐費用,每年讓你不僅在國內生活還可以出國兩次的資本利得。

投資不應顧此失彼。

同時從資本利得與配息來賺取投資報酬,會是比較全面與均衡的作法。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當高股息ETF,股息不再高的時候(High Dividend Yield ETFs Fail to Deliver)

面對配息的思考方式(How to Think about Yields and Dividends)

得到複利的先決條件(Capital Gain vs. Dividends)

高配息率不等於較高的配息,高股息ETF如何讓你落入雙輸局面(High Distribution Rate is NOT High Income)

本多終勝的真正意涵,與沒有告訴你的另一半(Larger Capital, Greater Strength)

為何年輕人不該追求配息(Bias Towards Dividends)

0056高股息ETF比較適合退休族群的迷思(High Total Return is Better than High Yield)

日常生活支出由高股息ETF支應的幸福(The Happiness Brought by High Dividend Yield ETFs)

為何元大台灣高股息ETF(0056)要增加成份股(Holdings of 0056 Increase from 30 to 50)

美國股市高股息投資策略的成果(Do High-Dividend Stocks Bring Better Returns?)

最不該投資高股息ETF的理由(High Dividend Yield ETF is Not Cash Substitute)

你買的是那一種股息基金?(Three Dividend-Oriented Strategies)

高配息絕不等於高報酬---關於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許多投資人不知道的事(High Yield Doesn’t Mean High Return)

高配息不等於高報酬—以REM為例(High Yield is NOT Guarantee for High Return)

沒有下跌風險的股票ETF,代價是什麼(Equity ETFs without Downside Risk)

被動收入與財富自由,你該知道的事(Something about Passive Income and Financial Freedom)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