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3—低成本已是普及現象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美國基金投資人已經很少人買需要”手續費”的基金。這種費用在台灣稱為手續費,實為佣金。因為它不是一個固定金額,而是用成交金額的百分比計收。美國投資人不玩這套,大多人直接選免佣基金(No-Load Fund)。
免佣基金是本身設計就免佣(免手續費),不是銷售端或基金公司推出什麼特別優惠活動才免手續費。
在台灣基金界,請問你有看到免佣基金嗎?
有多少台灣投資人,還以為買基金付手續費是”天經地義”呢!
美國基金與ETF,不論是指數化還是主動投資工具,內扣總開銷都持續下降。
上圖是基金業的狀況。左半是主動型基金,右半是指數型基金。藍色線條是股票型基金,紫色線條是債券型基金,內扣費用的變化。
趨勢明顯,都是逐漸下降。
譬如主動型股票基金,內扣總開銷從2000年的1.06%,到去年(2023)降到0.65%。
指數型基金的內扣總開銷則從2000年的0.27%降到0.05%。
台灣的落後可以從兩方面看出。
第一,台灣還普遍在銷售光經理費就1.5%的股票型基金。假如經理費就1.5%,加上其它費用,內扣總開銷要超過2%很簡單。有的基金甚至一年收取超過3%的內扣費用。
第二,台灣業者發行的指數化投資ETF,內扣費用與美國主動型基金的費用平均相去無幾。
也就是說,在美國已經可以請到專業經理人幫你選股的費用,在台灣,只能請到業者幫你追蹤指數而已。
美國資產管理業界費用的降低,跟投資人主動選取低成本投資工具有關。
Factbook中就提到,假如將基金依內扣費用高低分成四組。內扣費用最低的那四分之一指數型基金,就占整個指數型基金總資產的86%。內扣費用最低的四分之一主動型基金,則持有整個主動型基金總資產的72%。
美國當地基金公司現在假如發行高成本的主動基金或指數型基金,會面臨沒有人買的窘境。
也可以說,在台灣販售給一般投資人的基金跟ETF,因為其高昂的成本,拿到美國當地銷售的話,根本不具競爭力。
當你可以自行選擇全球基金與ETF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產品時,有什麼理由要持續支持落後的選項呢?
投資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業者?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美國晨星2022基金費用研究讀後感(What I Learned from Morningstar 2022 US Fund Fee Study)---投資人的選擇如何改變了業者
台灣ETF無法降低費用率的真正原因(Too Many Excuses for High Expense Ratios of ETFs in Taiwan)
2018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3---美國基金投資成本持續降低,台灣人則必需留在當地繼續支持高費用業者?
2024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整體投資人的不良習性
2024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2—美國與台灣ETF成長的根本差別
Labels: 基金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