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角“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後心得與重點摘要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從2020十月首發班以來,講授“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已近四年的時間。做為講者,有些心得與想法。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其核心論點立足於大量計算之後得到的成果。

譬如第二節會呈現實際退休提領的成果。首先是美國市場。
(因為美國市場有近百年,每一個年度的股債報酬與通膨數字可供驗證)

譬如退休投資組合股債比是50:50。初始提領率4%。設定一千萬的初始價值。

第一個提領實驗從1926開始退休。退休第一年年初提出當年生活費,然後再根據這一年美國股市與債市的表現,計算到1926年底資產會成長或減損到多少。

退休第二年,1927年初,根據前一年的提領金額與前一年的通膨率,計算要提多少錢當第二年生活費。再根據這一年美國股市與債券的表現,計算到年底資產會變多少。

這樣一直算下去。看會在那一個年度,退休資產全數耗盡,或是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第二個實驗,從1927開始退休。依上述方法再計算一次。

然後第三個實驗,從1928開始退休。第四個實驗,從1929開始退休。一直到最後一次試驗,從1984開始退休,總共59次實驗。

為何需要那麼多次的實驗?

因為這樣就可以知道在不同時空背景退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譬如1929大蕭條,1943二次世界大戰,1970年代高通膨。用各種負面狀況考驗這個提領方式的可靠性與耐受度。

然後一樣的股債比50:50,可以試驗不同的初始提領率,譬如3%、4%、5%等。

然後再換不同的股債比。從股債比100:0到0:100,以10%為單位變化,分別是怎樣的成果。

每一個不同的股債比都可以搭配不同的初始提領率。有很多排列組合。

這些計算非常繁雜,很花時間。但得到的成果,相當值得。有宏觀與細部兩方面的資訊。

首先是宏觀資訊。

退休投資管理最重要兩個指標:可以提領多久以及最後資產剩多少。

用這些資料做出的圖表可以展現,股債比改變,可以提領40年以上的成功率變化,30年後剩餘資產的變化。

再來是,初始提領率改變,可以提領40年以上的成功率變化,30年後剩餘資產的變化。

就會很清楚看出不同股債比與提領率,會如何影響使用年限與最後剩餘資產總值。

誰影響力大,誰影響力小。在這些根據大量實證資料做出的圖表中,一目瞭然。你馬上會知道,要用得久,該控制那一個變數。最後資產要剩得多,該調整那一個。

第二則是細部資訊。

大量退休實驗也會帶出微觀資訊。

在計算中我發現,在某些年度退休,成果特別的差。但當時又沒遇到股市或債市大跌。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這些負面的退休場景?問題出在那裡?

詳究之後,解答很有意思。是我當初開始時,沒有想到的發現。

然後範圍擴大,以台灣投資人的觀點,用低成本指數化ETF做成全球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計算不同股債比,不同提領率,從2008開始退休提領的成果。

這樣得到的,就是完全不同於目前主流退休提領研究,以美國人為主的觀點。而是一個台灣退休者,假如實際依照這套方法,全球分散投資(也就是不需事先預知未來表現良好的市場,美國在過去百年是表現很優秀的市場,未來無法保證如此),會得到怎樣的成果。

整個計算所得到的資訊與圖表,成為”退休資產管理”最核心,也讓參加者覺得最有收穫的內容。不少朋友回饋中說”清楚明瞭”、”很有說服力”,理由就在這裡。

這些資訊也可進一步帶出其它應用。假如要退休很長的時間,譬如50年以上,要如何進行投資設定。或是在退休時,如何監控提領情形,以免花太多而不自知。都是實用的退休資產管理技術。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不是整理財金論文提到的已知觀點,而是由綠角從搜集原始報酬與通膨數字開始,設定好提領方式與投資組合,實際計算,實際驗證,大量計算所統整出來的成果。而且是以台灣投資人觀點出發。具高度實用性與參考價值。

從最一開始破解常見現金流迷思,到中間這些資料的呈現,到最後解釋如何從美國提錢回來台灣使用的管道與方法。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從實用取向出發,用一天的時間,不僅解決退休投資的錯誤觀念,也帶來確實可行的觀念與資產管理方法,讓人不再面對未知而感到不安。

想參加這個課程的朋友,可參考最新梯次課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六月23日高雄班(即將額滿)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九月1日台北班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課程內容介紹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2024一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3十一月台北班學員課後回饋

“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2023九月台中班學員課後回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