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從眾的勇氣(Adhere to Professionalism or Cater to the Public’s Taste)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想瞭解如何應用資產配置原則,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深入掌握債券知識,瞭解央行利率政策與債市殖利率的關係、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可得到多少回報,與自行買進債券必備知識,歡迎參加《全新》債券啟示錄)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不要只靠配息,改用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昨天台灣前十大ETF現況分析一文發表後,有些朋友的回應令人有點感觸,於是寫成此文。

譬如有人提到:

“資產管理公司是營利事業,當然會迎合大眾口味來發行產品。這樣才會賺錢。”

假如要看出這個說法有什麼問題,必需先知道”專業”的定義。

專業除了擁有這個職業本身專門的知識與實務做法之外,另外一個同等重要的要求是,把客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不是有專業知識就好,而是同時必需為客戶考量。

做為一位擁有專門知識的人,很常見的狀況就是,”你懂,但客戶不懂。”

譬如,醫師知道,患者腳都黑掉壞死了,這種狀況要截肢。

這不能順著患者意思。假如患者與家屬說:”截掉就沒了,拜託救救看。”

醫師會說服他們,為什麼這不能救救看。留著一個大範圍壞死的肢體,可能是命都保不住。

專業,就是要引導客戶往好的方向走。儘管這個做法,當下令人很不舒服,不合”口味”。

所以,一個專業的資產管理業者,該是當下投資大眾喜歡什麼,就發行什麼標的嗎?

1990年代,當時最符合潮流的科技類股基金,是怎樣的下場?
2006,各大業者拼命推的新興市場基金,原物料基金,後果如何?

投資時,順從當下潮流,符合大眾口味,結果常是不如人意。

資產管理業者,該是幫投資人增加還是減損財富?

假如業者心中真為客戶著想,會這樣一直發行追逐潮流的基金與ETF嗎?

一個只會推出符合大眾口味產品的基金公司,往往是只顧著自己賺錢就好,客戶賺或虧,事不關己的業者。

這種業者只能說會賺錢,不能說是專業。

基金業者是營利事業,它們該賺錢沒錯。但問題是,業者能否會賺錢就好,傷害投資人沒有關係?

不能。因為這正是缺乏專業的表現。

另外一個問題是,基金業者能否一再使用會傷害投資人的方法賺錢?

不能,因為這是短視。這種方法或許能短期賺幾次。但失去投資人信任後,以後就很難做了。

但假如有大量投資人,對於這種只要能賺錢的做法過度寬容,恐怕會造成業者肆無忌憚的繼續從事這類行為。

做為一個投資人,你值得更好的服務,你要懂得如何更嚴格的要求為你服務的業者。

另外有些回應則是像這樣:

“業者賺錢,投資人也有賺錢。雙贏”。

要看出這個敘述問題在那麼,需要瞭解,投資不是賺錢就好。你要賺到值得,足夠的錢。

譬如投資台灣股市,一個最基本的比較基礎就是加權股價報酬指數或是代表大型股的0050指數。

假如你投資一個使用特定選股策略的基金或ETF,結果拿到落後指數的報酬,卻還跟自己說”有賺就好”。

這狀況就像這樣。

有個人買了台機車,這台機車油門再怎麼催,時速最高只有每小時十公里。

鄰居都跟他說:”你這車子有問題,趕快回去修理吧。”

這個人卻說:”沒關係啦,會跑就好。”

當大家都知道在現實世界,這個人有多不明智的時候,許多人卻願意在股市當”有賺就好”的投資人。

假如你投資一個國家股市,卻連股市指數報酬都賺不到。嚴格講起來,那是虧,不是賺。

投資股市,就要拿到對應於股市合理的報酬。

同樣的道理,可繼續用於破解其它似是而非的說法。

有人說:

“高股息ETF配息比銀行定存高啊。所以與其錢放銀行,不如拿來買高股息ETF。”

除了股票與定存是兩個根本不同的資產類別之外,這種說法就像剛才機車壞掉的人說:”我的機車跑得比走路快啊。”

問題是,機車不是比走路快而已。它可以比走路快很多。

股票不是用來取得比定存高的配息就好,它有機會取得比定存高很多的整體報酬。

買機車,你會期待正常的性能發揮,每小時幾十公里的時速。你不會說機車比走路快就算及格。

投資股票,你也應該期待”股市的報酬”。而不是配息比定存多一點就好。

總結來說,有些讀者朋友似乎覺得反正資產管理業者本來就要賺錢,所以這樣發行標的沒有關係。

卻不知所謂專業,就是要替客戶著想。傷害客戶來獲取自身利益,更是大忌。

也有些投資朋友似乎認為高股息ETF配息比定存高就好。

但是,投資股市,就該得到股市的報酬。不是比定存高就好。

這些錯誤的看法,或許也是造成我們看到台灣前十大ETF是這樣的一張名單的部分理由。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讀後感4—基金業者的投機

Enough讀後感2---不要把資產交給自稱專業的非專業機構

Stay the Course讀後感1---沒有Course可以Stay的當代基金公司

專業的責任(Definition of Professionalism)

什麼是投資專業?(Investment Professionalism)

專業、黑心,傻傻分不清楚(Can You Tell White from Black?)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