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不該採用戰術資產配置(Why 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Usually Fails)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持有一個由多種資產類別組成的投資組合,基本上有兩種做法。

第一個方法就是視個人財務目標與風險忍受度,設計出一個固定比率的投資組合。譬如股債比80:20。

然後就守著這個比率。意思是,定期投入的資金,就照這個比率分給各資產類別。投資人也會定期做再平衡。譬如某年股市上漲,債券下跌,變成股債比82:18。這時就會將股票部位賣出一些,轉入債券,回到股債比80:20。

這個方法叫”戰略資產配置”,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

第二個方式,則是持有兩種以上的資產類別,但比率不固定。這個比率變化不是市場波動造成的,是投資自行主動操控帶來的。

譬如基本設計是股債比80:20。但投資人覺得往後一年,股票表現不會好,換債券會有好的表現。於是就主動將投資組合的股債比調整為60:40。希望更多資產參與到債券的上漲,同時躲過股票的壞表現。

也不限於資產類別之間的比率。主動調整也可發生在資產類別之內。

譬如全球股市投資,某個投資人預設美國與非美國股市的比重是50:50。某年,他覺得國際股市表現會勝過美國,於是就主動將美國與非美國市場的比率調整為40:60。

這個做法叫”戰術資產配置”,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表面看來,戰略資產配置很”呆”,”不知變通”。不管市場如何起伏變化,投資人就固守著一個預先定下的資產比重。

戰術資產配置看起來則相當靈活,讓投資人更充份的參與特定市場的上漲,同時減少其它市場下跌所帶來的傷害。

特別是在像2022,兩大主要資產類別,股票與債券,同時下跌時,贊同戰術配置的聲量會特別大。

但問題是,表面上看起來好,實際上真的有比較好嗎?

這裡可以先深入想想,要如何成功的執行戰術資產配置?

首先你要知道如何調整。必需有個指標指引你的行動。

假如某個指標出現,譬如美國公債殖利率曲線倒掛,暗示經濟即將衰退,股市表現不會好。債券會比較好。

所以你決定將股票比率下降,債券比率提升。利用特定指標帶來行動指引。

然後是時間點。

指標出現之後,你要相當準確的掌握過多久之後市場會反應,以決定要在那一天執行。

接下來的問題,何時調整回來?

譬如股票真的接下來表現不好。但不能一直降低股票的比重啊,假如日後股市反彈怎麼辦?

所以你還要決定,何時恢復或甚至拉高股票的比重。

然後還要決定,要用多大的部位去執行。

假如只調整一點點,譬如降低股票比重1%,那就算預測正確,對投資組合的幫助也很有限。

但假如進行很高的比重的調整,譬如降低股票比重六成。假如預測錯了傷害又很大。

最後,全部這些操作所帶來的好處,要超過交易成本。

仔細想過,你會發現,戰術資產配置沒有表面看來那麼簡單。

光是第一點,要有個可信賴的短期市場指標來引導行動,就是非常難的事情。

更何況還要後面步驟全都做對。

戰術資產配置,其實裡面就隱藏了要成功擇時進出的假設。而在金融市場,要長期正確的進出各種資產類別,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針對專業人士執行戰術資產配置的成果,美國Vanguard資產管理有做過統計。

上圖取材自:Vanguard Investment Perspective: Tactical versus strategic asset allocation

圖中綠色長條代表是戰術資產配置基金,也就是經理人會去分析當前金融市場大勢,積極調整各資產與各市場的相對比重。

橘色長條代表戰略資產配置基金。這類基金的經理人則是幫投資人執行固定股債比的投資組合。

從左到右,分別代表終止於2021年底的一年、三年、五年與十年的成果。

綠色與橘色長條代表這類基金的年化報酬率分布(25-75 Percentile)。中間一條白色橫線,代表該類基金的中位年化報酬。

可以看到,不論什麼年期,戰術資產配置基金(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fund)的中位報酬都比戰略基金要低,報酬率散布範圍卻比較廣。

也就是,戰術資產配置基金的報酬更低,風險更大。

而且需要留意,這是專業專職人士執行的成果。

投資不一定要”操作”才是高明的舉動。假如一個投資組合的設計,就是符合投資人本身的目標與風險承受度。其本身就立足於充份的思考與強健的基礎。那麼不隨市場短期波動起舞,堅守著這樣的投資組合,不行動,其實就是明智的對策。

投資人不一定要靠金融操作來呈現自己的努力。賺更多錢或拉高儲蓄率,將更多錢投入金融市場,或是延後退休,拉長累積期,更能確實的拉高資產累積成果。

一般人去從事戰術資產配置,無非是想讓自己日子輕鬆一些。藉由成功的金融操作,不用自己投入那麼多錢,不用那麼長的時間,就可以達到財務目標。

但由於戰術配置帶來的往往是適得其反的效果。從事戰術配置的投資人,因為較差的績效,往往需要日後靠自己投入更多,工作更久,才能達到一樣的財務目標。

成為明智投資人的要件,在於瞭解金融市場的事實與規律,並遵守這個規則。

而不是不知道狀況,或是知道了戰術資產配置大多會落後,然後說”我是例外”。

直接假定自己是例外,對投資能力不會有任何的提升。恐怕也會在多年之後,發現自己並不特別。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想用戰術資產配置嗎?你不可不知的實戰成果(Miserable Outcome of 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資金少不需要資產配置”,背後的根本心態 (The Reason Behind a 100%-Equity Portfolio)

2013的資產配置投資人,到今年有何感想(Ten-Year Performance of Asset Allocation)

“不做再平衡,績效比較好”,事實或迷思?(Rebalance to Keep Risk at Check)

多準才夠---Likely Gains from Market Timing讀後感

The 5 Mistakes Every Investor Makes and How to Avoid Them讀後感1---“參與上漲躲過下跌”,最天真的投資童話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