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額投資人的海外券商之路---續
首先有匯款成本。
從台灣將錢匯到美國,假如以發兩封電報全額到位的方式,約需要700到900台幣之間的費用(詳細數字與計算方法還請洽詢各銀行,在Ask Mr. Firstrade 專欄的”匯款”一節,也有版友實際經驗分享。)。
所以,假如你每月只有3000塊要投資,那絕不可能每月匯一次過去。光匯款成本,就會吃掉四分之一以上的本金。
但就算是每個月有好幾萬可以投資的人,也少有每月匯一次的動作。(除非每月可投資金額足以申請券商匯款補貼,目前是10,000美金以上。)
大多人的方式是,累積資金到一定量後,再一次匯過去。這樣可以有效分擔匯款成本,或者達到5000美金的券商補貼標準,更可以大幅減低匯款成本。有較多錢可以投資的人會這樣做,小額投資人當然更應該這樣做。
我們就用台灣最低的境外基金投資標準來看,每月有3000台幣可以投資。這樣透過海外券商投資會遇到什麼狀況。
每月3000,絕不可能每月匯,我們假設存一年,然後匯過去。
存一年,會有36000的資金。假設匯款用掉800塊好了。那這800塊,便是2.2%的成本。
2.2%很多,沒錯,但它是一次性的費用,這個成本將逐漸被海外券商低內扣成本的投資工具追平。
就假設這位每月計畫投資3000台幣的小額投資人選用ETF好了,我們看看要多久才能追平國內基金投資管道的投資成本。
在投資的第一年,這36000台幣,透過台灣的管道投資,只有花費432的手續費(36000*3%*0.4,先忽略第一年內扣的經理費)。而自行匯款到美國透過海外券商買ETF,則需800台幣的匯費加上近七塊美金的ETF買進手續費,以一美金兌33塊台幣計算的話,總共是1029台幣。海外券商的投資成本較高,高出597塊。
接下來我們看內扣費用如何追平這個差距。這36000台幣價值的投資,透過台灣管道,每年會被內扣540台幣的經理費(36000*1.5%)。買進ETF的話,則是內扣97塊台幣(36000*0.27%)。一年就可以節約443塊的成本。透過台灣管道買進的基金,只要超過兩年,成本就會超過海外券商。(我還沒計入台灣銀行買基金常會收取的0.2%帳戶管理費)
所以就算是每月只計畫投資3000塊的人,使用海外券商,雖然會面對較高的一次性成本,但會換來長久的成本節約。計算起來,仍是比透過國內買基金還要划算。
假如是每月3萬的投資人呢?
當投資金額變十倍時,透過台灣金融機構買基金,一次性成本就會變十倍,買基金的佣金就會變4320元。而透過海外券商,假如仍是匯一次款,買進一支ETF,成本仍是800台幣加6.95美金。一開始就會有很大的經濟效益,省下近3300台幣。
這36萬台幣的投資,放在台灣販售的境外基金,每年至少扣5400台幣的經理費,而美國的ETF則是內扣970台幣。你對3600塊的消費券有計畫有期待嗎?那麼這5400減去970的差額,你不應忽視。
但對於小額投資人,就算匯了36000台幣過去,接下來會遇到第二個問題,美國註冊基金的最低初始投資金額要求。
美國基金要先單筆,之後才能定期定額。也就是說,要享有免佣基金日後定期定額免佣金的好處,至少就要跨過最低初始投資金額的門檻。
這個要求,通常是3000美金,約等於10萬台幣。每月存3000,約需三年才能存到。但是,金融業在競爭之下,往往對投資人開出更好的條件。目前嘉信的指數型基金,最低初始投資金額只要100美金。(相關細節請參閱Vanguard以外的選擇續—Schwab的指數型基金一文)
所以就算是小額投資人,也可以用100美金開始投資,然後訂定每個月扣50美金或每兩個月扣100美金的定期投資計畫。
所以結論是,對小額投資人來說,海外券商是仍相當值得考量的投資管道。第一個匯款成本障礙,遲早會被海外券商提供的低內扣費用工具追平(只要國內業者繼續提供這些高貴的基金,且不思改進)。第二個最低初始投資金額要求,可以使用一些投資金額要求很低的基金,或以ETF來處理。
但就像前文所舉的每月三千和每月三萬的例子。海外券商對愈大額的投資人,愈有立即的經濟效益。之前很多版友都有海外券商不適合小額投資人的感覺,我必需說我之前的舉例必需負點責任。我之前都用較大的金額舉例,是因為在這種數字下,會更明顯看出海外券商的成本優勢。
但就如我這篇文章的計算所顯現的,海外券商對小額投資人來說,仍是相當可行。投資人假如因為可投資的錢不多,就想說沒必要那麼麻煩去尋找低成本的投資管道。這種狀況就像一個先天體重過低的嬰兒,爸媽也不去特意注意營養攝取。這種小額投資人的錢,就會像這個嬰兒一樣,先天不足,後天不良,結果通常是很難長大。
錢愈少的人,愈要注意投資成本。
後記:海外券商能提供的金融產品種類相當多樣化。費用有比台灣低的,但也有比台灣高出許多的。假如你認同投資成本的重要,必不致於會費力開了海外券商戶頭後,再去選擇高成本的投資工具。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小額投資人的海外券商之路
Vanguard以外的選擇續—Schwab的指數型基金
親身涉險
為什麼要開海外券商交易戶
投資界的次等公民(Exploited Investors)
Labels: 海外券商投資
Vanguard以外的選擇續—Schwab的指數型基金
嘉信資產管理公司(Charles Schwab Investment Management)在今年五月大幅調降旗下五支指數型基金的總開銷比,這五支基金的名稱、代號與調降後的總開銷比如下表: (圖片皆可點擊放大觀看)
這樣的費用,其實已經比指數型基金業一哥Vanguard 的對應產品還要低。如下表:
(Vanguard基金以Investors share費用舉例)
不過這些比Vanguard指數型基金還要低的總開銷,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意義。Vanguard也不是第一次被同業這樣挑戰。以前富達就做過了。而且嘉信的作法和富達類似。不是這些指數型基金運作真的只要那麼低的費用,而是用合約的方式,讓超過的部分由資產管理公司自行吸收。
我提到嘉信的這幾支基金,主要是因為它們的最低初始投資金額都只要求100美金,而後續投資最少金額要求,則是1美金。相較於Vanguard初始投資3000美金和後續投資至少100美金的要求,嘉信的額度相當有親和力。(ps.美國基金要先單筆之後,才能進行定期定額投資。)
而且Firstrade的可交易基金列表中,也有這幾支基金。
所以,假如嘉信資產管理願意賣這些基金給外國人的話,那麼這幾支指數型基金,就提供了小額投資人開始進行美國基金投資的機會。小額投資人只要一開始有100美金投入,之後就可以定期定額。譬如一開始投入100美金,之後每月投入50美金。
投資人可以用嘉信全市場指數型基金加上嘉信國際股市指數型基金,來涵蓋全球股市中的已開發國家部位。新興市場部位再用VWO 或EEM 補足。很輕鬆就能組成一個全球股市的指數化投資組合。
後記:有沒有朋友可以分享透過Firstrade買嘉信的基金,會不會被拒絕呢?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小額投資人的海外券商之路
小額投資人的海外券商之路---續
Vanguard以外的選擇---Fidelity Spartan Series
為什麼要進行指數化投資?(Index Your Investments)
不買指數型基金的原因(Index Funds, Why Not?)
嘉信指數型基金公開說明書
Labels: 海外券商投資
小額投資人的海外券商之路
假如你是個農夫,你知道在肥沃的土壤灑下種子,你會有最大的機會看到結實累累的豐收景象。
假如你是個自行車手,你知道在順風的路段,你可以飆出最高速度。
重點,就在於環境。在愈良好的環境,你就有愈大的機會得到良好的成果。
一樣的道理,投資的時候,假如你能減低阻力,讓你的資金在肥沃的環境下成長,那麼你將有更大的機會獲取美好的投資績效。
投資的阻力只有兩個字,成本。
對於台灣投資人來說,他有兩種選擇。
一是在台灣,利用台灣的金融機構,做一個道地的台灣本土投資人。
一是走出台灣,利用外國的金融機構,成為外國金融機構眼中的國際投資人。
前者,譬如透過國內金融機構買基金(包括境內和境外),和在本地券商開戶交易。
後者,譬如在海外券商開戶,或親自到香港的銀行開戶,以交易基金或其它證券。
單純就基金來說,後者的成本往往比前者低了許多。特別是美國券商這個管道。
就以綠角最熟悉的Firstrade舉例,我們分成兩部分來看,一是外加的一次性費用,一是內扣的費用。
我們先看一次性費用。透過美國券商買免佣基金,只有第一筆投入要收9.95美金的手續費。以初始投資通常要求至少3000美金計算,買3000美金的基金,收9.95的費用,那是0.33%的費用。國內管道買海外基金,股票型要收3%佣金,0.33%的費用等同是接近一折的折扣。更不用說,美國券商的免佣基金日後定期定額投入,完全免收手續費。(美國基金的手續費與佣金收取方式,可參考為什麼要開海外券商交易戶一文)
再來我們看內扣的費用。讓我們以業界標竿Vanguard為比較基礎。
這些美國註冊基金的總開銷,在千分之1.8到3.9之間。國內販售的海外基金,光經理費,就要百分之1.5。也就是說,假如你有價值台幣100萬的基金投資,投入每年總開銷千分之2.9%的美國註冊基金,那麼這些基金會每年減損你2900元的資產價值。假如你投入每年經理費1.5%的台灣境外基金,那麼這些基金會每年至少吃掉一萬5千塊的資產。(假如你仍認為經理費就是基金全部的內扣開銷,那請一定要看經理費不等於總開銷這篇文章。)
(我在新書,股海勝經,的最後一節,有用實際數字比較國內和海外券商投資工具的成本,結果可在三年造成約5.5%的績效差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一下。)
有些人常說,”費用不重要,績效才是重點。”假如你能事先挑出在扣除那麼多費用後,還能勝過指數的基金,那或許你才能說這句話。而抱歉的是,沒有人可以辦到這件事。沒有人可以事先挑出表現較好的基金。OK,就算你能好了,你就是那個為人不知,自己有一套方法事先挑出好基金的神人。那一樣可以賺的錢,為什麼不用低成本管道與工具,為什麼要放棄可以賺更多的機會?
假如你能事先知道未來績效,那麼費用還是很重要。假如你不能挑出未來的好基金,那麼費用就更加重要。費用,絕對重要。我不知道說出”費用不重要,績效才是重點”的人的邏輯在那裡。
或者,我們誇張一點。買基金要收50%的佣金,你要不要買?
誰要買啊?投資有沒有賺都不知道了,為什麼要先交出本金的50%?
那現在銀行跟你收3%打五折,譬如1.5%好了,你就說好了。Why?
50%和1.5%只有程度上的差別,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它們都是一種過多的費用。台灣近千支海外基金中連一支免佣基金(No Load Fund)都沒有,是我一直覺得很過份的一件事。買基金為什麼一定要手續費?台灣投資人被洗腦洗到有人說在台灣買基金很便宜!我聽到這句,就像聽到有個撒哈拉居民跟我說,他們那邊白天很涼快。
所以情勢很明顯,假如你認同基金的立即分散與專業管理的優點,想要投資基金,那麼海外券商會是最低成本的選擇。(我本身對香港開戶沒有特別的好感,花幾千塊機票錢,再投入另一群有佣基金的懷抱,為了什麼?)
但有個問題。海外券商對小額投資人似乎形成門檻。我們接下來仔細來看門檻的成因。
待續…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小額投資人的海外券商之路---續
Vanguard以外的選擇續—Schwab的指數型基金
費用的危害(The Devastating Power of Fees and Commissions)
富國強民的投資之道,觀看2007年台灣境外基金投資資料有感---續2(Avoid Timing and Selection Penalty)
免佣基金的成長(The Dominance of No-Load Funds)
我的選擇,我的背叛
Labels: 海外券商投資
股海勝經之團購送講座活動
各位朋友,股海勝經已推出團購活動。目前是在圓神書活網購買30本以上,就有75 折且免運費的價格,並且可以和綠角約時間,進行一小時的講座會談。活動內容,請見這個網址。
連結後,請點下”股海勝經”的圖片,就會進入單書頁面。請先加入圓神書活網會員,再點選右側”放入購物車”按鈕,再點選”我要結帳”,將本數改為30以上。結帳後會出現「訂單編號」。
之後回到活動網址,下載”團購講座確認單”,將演講訊息、訂單編號填妥後,回寄至圓神書活網信箱(信箱mail就在網頁最下面,inquires@mail.eurasian.com.tw),出版社企劃部就會接手與您聯絡相關事宜。
30本算是一個小班的規模。不管讀者朋友是將書分送給對投資有興趣的親朋好友,親友讀完有一些疑惑或心得,大家可個時間聚集起來,綠角去和大家分享解說。或是讀者任職的公司、機關團體,有理財演講的需求,可請有興趣的同仁一同前來,讓綠角再為大家進行更多的解說與釋疑。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與股海勝經讀者朋友的第一次聚會
股海勝經發行有感
大家來寫書評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Winning the Loser’s Game讀後感續---行善的力量
Winning the Loser’s Game這本書提到一個我沒深入想過的事,捐贈。書的最末對於投資人應如何累積退休老本,有詳細的說明。
基本上,這筆錢應能達到三個要求。一是提供適切的生活所需,二是當遇到緊急事件,譬如因健康問題而住院時,也要能夠支應。最後是,在身後留給你在意的人。
但留太多的錢給子女,不見得是件好事。太多的錢,有時會扭曲他們的價值觀與人生。所以作者提出另一個可能,捐贈。當你有能力時,當你可以看到心中所贊同的組織與義舉,在自己的貢獻下逐漸壯大與成為可能時,那會是最有回報的一份人生經驗。
假如你有能力,你不應放棄這個可能。你不應該讓這份美好的經驗,只留在存簿上的數字中,卻吝於將它實現。而且,作者說的不只是金錢上的捐贈,他鼓勵親身參與。當精神與金錢兩方面都有所付出時,這個人將體會到為善所帶來的最大快樂。這一段真的是很積極正面的金錢觀與人生觀。的確,有時真的是給予之後,自己得到更多。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股海勝經發行有感
今天,是綠角的第一本投資理財書籍,股海勝經,上市的日子。
自從接觸指數化投資以來,綠角深覺其中妙用無窮,開了部落格和讀者分享,也很高興獲得很多共鳴。當幾年前我看著漫步華爾街和柏格的書與演講稿時,我從未想過自己居然會成為第一個寫專書提倡指數化投資的中文作者。每念及此,便覺背負沉重。推行指數化投資的前輩,舉凡漫步華爾街的作者Malkiel教授,買對基金賺大錢的作者Bogle先生、投資金律的作者Bernstein醫師,Unconventional Success的作者Swensen先生,都是邏輯清晰、文筆流暢、詞真意切之輩,寫出來的都是暢銷美國還翻譯出版的書籍。綠角實在有點擔心,自己能否擔起指數化投資作者這個稱號。
在寫書之前,綠角還對”部落客出書”這個主題做了些閱讀,發現有兩種後果。部落客能被出版社邀請合作出書,代表他的部落格還算得上熱門(我覺得綠角財經筆記還稱不上熱門,應算是冷熱門。)但出的書,還是有冷門和熱門這兩個可能。這本書,將在實體出版市場接受讀者的檢驗。
感謝讀者朋友們還有圓神出版社給我寫書出版的機會。假如沒有讀者朋友的支持,這本書是不會誕生的。假如部落格沒有那麼多讀者朋友的造訪與閱覽,豈會打出名聲、豈能有寫書的機會?
許多朋友,默默的,一聲不出的看了這個部落格好一段時間。或許你覺得自己沒做什麼,但其實你的每一次連結、每一次閱讀、每一次無聲的存在,都是對這個部落格的一個肯定。讀者安靜的存在,支持綠角大聲寫文章、出書的可能。許多投資朋友,對指數化投資的瞭解,跟綠角比起來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你們努力的在綠角的部落格、在自己的園地、或是在網路論壇上,闡述指數化投資的種種,更是綠角併肩的戰友。不論是那種讀者,我都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你們的存在與支持。在此,綠角要再次感謝你們的鼓勵。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Winning the Loser’s Game讀後感---投資的重點在不要輸,而不是如何贏
Winning the Loser’s Game是一本令人回味的好書。
作者是Charles D. Ellis。
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可分為三大主題。第一部分,前六章的核心,在於比較主動投資與指數化投資。第二部份講述投資的基本原則。第三部分講投資人如何執行投資計畫。這三部份是我的分類,書中並未將各個章節進行這樣的劃分。
書的標題Winning the Loser’s Game值得先解釋一下。所謂Loser’s game就是輸家遊戲,而它的相反,就是Winner’s game,贏家遊戲。
譬如網球,由專業選手對打的話,贏家會是技巧卓越的一方。他可能發球較強、落點刁鑽、殺球厲害。這個由專家對打的遊戲,贏家的得分,是贏來的。
但一樣的網球運動,假如由業餘玩家對打的話,贏家是少犯錯的一方。業餘網球愛好者,可能發球掛網,回擊出界,揮拍落空。這種由非專家對打的遊戲,勝利一方的得分,是輸家輸給他的。
前者,叫做贏家遊戲。後者,就是輸家遊戲。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The Birth of Plenty讀後感續2—金錢是否等於快樂
在用兩部份講述經濟發展的根本與歷史之後,書的第三部份進入感性與理性交融的境界。
第一個問題,財富等於快樂嗎?當世界變得愈來愈有錢時,人們是否也愈快樂呢?
作者用兩個方向切入這個問題。首先是國家之間,愈有錢的國家是否人民愈快樂?作者用per capita GDP作為財富的指標,用一種Well-being scale做為快樂的指標。這兩個指標分別作為XY軸,每個國家成為一個資料點,作圖。結果發現,的確是較富有的國家,國民較快樂。但這個關係不強。有些per capita GDP不到一萬美金的國家與GDP超過二萬美金的國家,一樣快樂。
另一個切入的方向,在是在一國之內,有錢人是否比沒錢人快樂。這個問題的答案則非常明顯。調查結果顯示,平均來說,有錢人比沒錢的人快樂。
這樣看來,財富能否帶來滿足的感覺,重點不在絕對值的大小,而是跟你的親戚、鄰居和同事比起來如何。重點在於相對值。所以H. L. Mencken說過一句名言,”A wealthy man is one who earns more than his wife’s brother-in-law.”真是太貼切了。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The Birth of Plenty讀後感續1—各國的經濟發展
Section II開始討論世界各國的發展情況。從最早開始現代經濟發展的荷蘭與英國講起,再來是追隨者,作者以法國、西班牙和日本舉例,最後是落後者。這些經濟歷史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考證功力與前述四個經濟發展條件的印證。
這四個發展條件中,除了運輸和通訊是很純粹技術面的東西,其它三個條件都是一種制度和思考上的要求。當初西方和日本工業化之後,很多大國驚覺自己的落後,包括清朝中國和鄂圖曼土耳其。這些國家也要現代化,所以它們移植並學習西方的火車、工廠,電力系統等,但其實最最重要的,是制度。一個法制的國家,讓人民產權獲得保障。一個科學的態度,讓人民懂得破除盲眛,讓領先學者可以探尋新的可能。一個運作良好的資本市場,讓錢發揮作用。這些條件,不像買車來開,買了就有。這些條件需要整個社會能接受並將這些態度和觀念內化,才會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石。
在關於各國發展的解說中,有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段落。首先是英國的工業革命。很多人看這段歷史,都只看到工業革命。但作者指出,工業革命的基礎,在於農業革命。沒有農業革命,就沒有工業革命。
為什麼?理由很簡單。一個社會人口就是那麼多。假如要將一部份的人挪去從事工業生產。那麼就要用更少的勞動人口,提供全部的人所需要的糧食(先不考慮進出口)。
一個社會的工業化程度,其實可以從農業人口比重看出來。一個很原始的部落,會有很高比重的勞動人口投入農業或狩獵這些獲取食物的工作。一個逐漸工業化的社會,我們則會看到農業人口比重逐漸下降。作者在書中,用英國從1700到2000這三百年的農業人口比重下降趨勢圖,明白的指出這個論點。
所以當我們看到工業生產力上升的時候,其背後較少被人注意到的,是一樣可觀的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而英國,不只是蒸氣機的發源地,它也是第一個以科學方法改良農業生產效能的國家。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股海勝經之總幹事推薦序
綠角的第一本理財書籍"股海勝經"很榮幸的請到財經部落格界天王,總幹事黃國華先生,為此書寫序。總幹事的序全文如下:
綠角兄是一直很欣賞的財經部落格格主之一,我曾受邀擔任第一屆優良財經部落格評鑑當評審,綠角部落格是在三、四十個財經投資類的部落格當中,被我評為第一名,其理由並非綠角兄有什麼三頭六臂的功夫可以預知行情,也不是綠角部落格有什麼明牌讓網友賺大錢,而是基於下列兩點,讓我相當推崇這位綠角後進:
一、真誠的出發:綠角兄並沒有在部落格人氣直線上昇之後,去從事報明牌收會員等抬面下的行為,當一個人具有名氣後不會受到不當的誘惑,綠角兄值得給他一些掌聲,也正因如此的堅持,他的分析保有相當的客觀性。
二、數據的執著:許多財經專家的論述往往流於耍嘴皮的咬文嚼字而顯得內容空洞,不然就是陷入技術線型的迷網當中成為畫線的投資術士,綠角兄的文章堅持用總體的數據與合乎邏輯的推演,去論述屬於自己的投資理論,我認為只要假以時日,綠角兄有機會成為台灣新一代的投資理論宗師。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投資人風險(The Investor Risk)
投資的時候,我們向外看,看著手上的股票,債券,基金會受到什麼因素影響而產生價格的變化,並將這些因素稱之為”風險”。
譬如,單一公司因素會造成個股的漲跌,這叫做單一公司風險(Specific company risk)。利率改變會影響債券價格,這叫做利率風險(Interest rate risk)。基金大多跟隨著它所投入的市場齊漲齊跌,這叫做市場風險(Market risk)。
但很多投資人忘記向內看,看看自己。對於很多投資人來說,自己,才是最大的風險。這就是投資人風險(Investor risk)。
所謂投資人風險常見於主動投資人,指的是,他們以為知道什麼訊息,並以此為買進的訊號,而其實,這個訊息要不就是不重要,或者是不正確,要不然就是大家都知道,早就已經反應在價格中了。
我們一個個來看。
“不重要”就是這個訊息根本與股價沒有關係。在投資的時候,投資人相信有做總比沒做好,有分析總該勝過沒分析。但他們有時候抓在手上,努力分析半天的東西,是對股價毫無影響力的訊息。市場上訊息眾多,雜音也很多。分不清這兩者的投資人,常常會”拿著雞毛當令箭”,用根本不會影響股價的雜音,做為買賣的理由。
“不正確”指的是這個訊息本身就不對,或是在經過分析解讀後,變成不對的東西。不正確的訊息有些是人造的。有的公司為了財務報表好看,運用會計工程,美化一下。這種看起來漂亮的數字,能真實反應公司的狀況嗎?很多投資人把財務報表當聖經,認為這就是100%正確的東西,然後以這為起點開始分析這家公司的股票值不值得買。假如基礎就是錯的,那麼結論怎會是對的(除非運氣好)。安隆在破產之前,財務報表好得很呢。
“早已經反應在價格中的訊息”指的是再依這個訊息做為買賣的基礎,不會帶來任何超額報酬。也就是說,假如投資人真的抓到一個正確且重要的訊息,而且經過分析,正確的知道它對股價的影響,就算他打算以這做為買賣的基礎,前提要是,其他投資人大多不知道這點。
假如已經有很多人知道了,譬如大家知道這是一個對股價會有負面影響的消息,那麼手上有持股的會賣,手上沒持股的會放空,股價早就會以下跌完全反應這個消息。這時投資人再依據這個消息進行動作,會變得毫無意義。
無法體認並糾正自身帶來的投資人風險,就是散戶的交易大多是無訊息交易(Informationless trades)的主因。
散戶以為自己握有訊息再交易,其實他知道的是不重要、不正確或是早已反應的訊息。他以為自己交易的基礎在於強健的分析結果,其實他的交易立足在空氣上,毫無理由。
就像是無頭蒼蠅,四處亂飛,沒有目標。很多散戶將自己加上一個塑膠模型頭,然後認為自己就不是無頭蒼蠅了。但因為塑膠無法提供思考與正確的方向,所以這個塑膠頭蒼蠅飛起來,還是跟無頭蒼蠅一模一樣。
很多投資人抱著公開可得的訊息,譬如最近的新聞和財務報表之類,然後就著手分析,開始當個努力的投資人,以為努力必將有所獲得。他們似乎很少自問,那麼容易拿到的訊息中,假如有可利用的點,為什麼不會早被利用完。更少問,這些東西是否是正確的訊息。
這種投資人,對他投資最大的危害,就是他自己。所以俗語說”We have met the enemy--- and it’s us.”,在這裡顯得格外貼切。
太多人以為投資是一種向外的探索,重點在對金融世界與經濟體系的分析與瞭解。但投資更重要的是,或至少同等重要的是,向內的探索。有人說過,假如你不知道自己是誰,那麼股市是一個付出昂貴代價後可以知道的地方。為什麼要付出高昂代價呢?因為通常在虧大錢後,投資人才會知道反省自己。
避開這樣的陷阱。與其分析公司與線圖,不如多分析自己的心理與行為模式吧。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用功的人(Fruitless Efforts)
推薦文章---The Truth about Risk
常見的投資謬思—輕鬆自在的參與市場(The Lethal Combination of Ignorance and Overconfidence)
投資人的遊戲
多準才夠---Likely Gains from Market Timing讀後感
我願意為你解盤讀後感續
Labels: 基本金融知識
股海勝經之綠角導讀
股海勝經這本書共分成三部份,十九章。以下讓綠角為各位介紹內容大綱:
(目錄以紅字表示,綠角介紹為黑字)
我們先從書名來看。這本書叫”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這是一個比較吸引人的標題。而所謂”No.1”指的是綠角財經筆記在2008年在”Money錢”雜誌社舉辦的理財部落格票選活動中得到第一名這件事,也只指這件事。財經部落格百家爭鳴。論知名度,綠角比不上總幹事和獵豹這些前輩。論瀏覽人數,綠角也比不上投資客日誌和法意的部落格。No.1只是某方面而已。
PART 1 指數化投資總訣:正確的概念,正確的態度
凡事以觀念為第一優先,所以我先從指數化投資的概念講起。
第一章 柏格先生的投資革命
先提到柏格先生這位指數化投資教父還有他的事績。
第二章 從頭話投資:市場獲利的真相
1. 整體無法高於平均
2. 等等!這還沒計入成本
3. 有賺才敢大聲
從整體觀下手談投資。不是看一個個別投資人的成敗,而是整體投資人的表現。
第三章 挑選股票:一個付出太多得到太少的遊戲
1. 是能力還是運氣?
2. 這不是能力所帶來的成績
3. 事前與事後的分別
4. 專業人士尚且如此,那你呢?
選股,大多人以為這是種技巧,其實只是個賭運氣的遊戲。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綠角的書:”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
再過240小時,在八月25號,綠角的第一本投資理財書籍”股海勝經—No.1財經部落格主的指數化投資法”,就將在各實體書店通路,與各位讀者見面。
十天後即將出版的書籍,起源於八個月前的一個聚會。
2008年12月中旬的週末午後,略冷微陰,綠角和出版社總編輯與企畫經理在台北羅斯福路巷子中的一家咖啡店裡碰面。初步討論後,決定以指數化投資做為綠角第一本書的主題。
在構想書的基本架構時,我想到一個問題。我不要讀者在看了鼓吹指數化概念的書之後,不知道要去那裡進行指數化投資。就像我當初看了漫步華爾街和柏格談共同基金後,覺得很有道理,但因為不知道要去那裡買指數型基金和ETF,結果竟然是投入主動型基金的懷抱。這是我回想起來,至今仍相當後悔的投資決定。
我要這本書,不僅讓讀者知道指數化投資的概念,更可以知道指數化投資的工具和管道,所以初步構想將這本書分成三個部份,分別是:
指數化投資概念
指數化投資工具
指數化投資管道
這就是這本書的三大主軸。
接下來我開始計畫這些主軸下,分別要寫些什麼東西。
Labels: 綠角的書、演講與開課公告
親身涉險
海外券商這個投資管道,由於投資人必需親力親為,很多相關的投資風險,投資人都將親身發掘與體驗。而很多考慮海外券商這個投資管道的人,往往就是因為這些風險而裹足不前。
譬如,投資人對把錢匯到美國有疑慮。其實,台灣投資人買盧森堡註冊基金,錢一樣是匯到國外去。
透過海外券商進行投資時,投資人親自匯款,他知道自己的錢是匯到那家銀行。買海外基金的投資人,反而大多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錢被匯到海外那家保管銀行。
買海外基金的投資人,因為有個國內銷售單位的門面幫你打理,所以會讓人覺得有個出事可以找的窗口。而事實上,這些幫國內投資人買賣基金的,只是銷售單位,他們不負責海外基金的運作與保管。外國的基金管理單位出問題時,他們也只能被動因應。在08年金融海嘯之際,有幾支在台灣發售的海外基金暫停所有贖回動作。開放贖回後,帳面上已是重大虧損。在台灣有銷售管道,有金管會核准,不是不會出事的免死金牌。
再來,有人對於直接跟美國或其它國家的券商打交道有疑慮。甚至有種說法,叫做透過國內券商進行複委託,風險較小。出事時,可以有國內券商幫你處理。
這個說法很有趣。我們打個比方。譬如你覺得親自跟美國券商開戶有點風險,所以你決定拜託你哥哥,叫他去跟美國券商開戶,然後你的錢交給他,透過他來使用美國券商。
請問,這樣風險會比較小嗎?
這種以為透過複委託,就沒有與海外券商交手的風險的想法,與前段所述,以為透過國內金融機構買海外基金,錢匯到海外的風險就比較低的想法非常類似,就是以為看不到,風險就不存在。
複委託,決不會讓使用海外券商的風險更小。它倒是會讓投資人對風險更沒有感覺。不知道複委託在國外部分是使用那家券商,那家保管銀行。這種不聞不問,可以叫做風險比較小嗎?
而且,就像你要擔心老哥會不會捲款潛逃,投資人透過國內的券商再去委託海外券商,中間多一個金融機構,其實是風險加倍。(更不用說目前國內券商都還沒辦法替投資人處理美國投資退稅事宜。假如你資金大到使用複委託有經濟效益,那麼這筆損失的退稅款,一定是個應該在意的數字。)
很多投資人減低風險的方式是,減少自己感覺得到的風險。他們認為,當自己感覺不到時,風險就小了。果真如此?
我們這些海外券商使用者,討論SIPC、FINRA註冊等保護機制與查明驗證的方式,這種求證過程其實同樣適用於使用海外基金投資。海外基金投資人應該看看你的錢是海外那家保管單位在處理,基金管理公司和資金保管銀行是不是同一個集團(最好不是),這家基金公司是否真的是註冊有案的合法業者?要做的功課其實不少,只是投資人認為金管會看過,銀行在賣,於是就安心的相信了。
很多人覺得開一個海外券商戶頭,要考慮很多東西,真是太煩人了。其實是,其它投資管道,投資人往往想得太少,太懶惰了
海外券商投資人,就像會看看自己到底踏在什麼路上的行路人。我們會翻過路面,看看到底這是怎樣的一條路。這個過程,會讓我們親身體驗到走這條路的可能風險。很多走其它所謂比較安心的路的人,他們可能不知道自己每天走過的康莊大道,其實路面只厚五公分,下方是懸空100公尺的深谷懸崖。他們很開心的走在上面,看不到風險,所以就很安全。
有的事情,愈去研究會愈發現它的可信賴之處。有的事情,愈去發掘,你會愈發現它不如表面看起來的牢靠。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我的選擇,我的背叛
為什麼要開海外券商交易戶
每月3000元的感嘆
美國證券投資人保護公司(Securities Investor Protection Corporation, SIPC)
小額投資人的海外券商之路---續
Labels: 海外券商投資
必然的輸家(For Every Active Winner, There Must Be An Active Loser.)
有種常見的說法是,在比較少投資人關注,訊息反應效率較差的市場,譬如小型股與新興市場股市,主動選股,比較有勝出的機會。
沒錯,跟美國大型股或美國公債這些超有效率的市場比起來,在這些地方,的確比較有機會贏過市場。在這裡,要勝過市場比較容易一些。
但是,這句話的同義,卻被很多主動投資人忽略。
假如在某個市場,主動選股比較容易替投資加分。那麼,在這個市場,主動選股也同樣容易替投資扣分。
很奇怪嗎?一點也不。
Labels: 投資概念
基金費用的長期變化---The Use and Abuse of Mutual Fund Expenses讀後感
這是一篇簡單但卻發人省思的論文,由The University of Iowa商學院的Todd Houge和Binghamton University管理學院的Jay Wellman兩人共同寫成。全文可在SSRN下載。
這篇文章分析美國的股票與債券型基金從1970到2004年的費用變化。
基金的費用有兩種。
一種是一次性費用。譬如買賣基金時所收取的佣金(在台灣叫手續費),便屬此類。佣金在買進時收取者,叫前收型佣金。在賣出時收取,則稱後收型佣金。買賣時需要佣金的基金,叫有佣基金(Load funds)。不需佣金的基金,則稱免佣基金(No-load funds)。在台灣販售的海外基金,全都是有佣基金。
另一種基金的費用則屬持續性費用。基金每年內扣的經理費便屬此類。而其實,經理費只是持續性費用的其中一個大項。其它持續性支出包括保管費、律師顧問費、會計師簽證費等。這些內扣的費用全部的加總,稱為總開銷比(Expense ratio)。
這是基金可見部份的投資成本,其它更細的投資成本,可以參考基金成本大解剖---續2一文。
The Use and Abuse of Mutual Fund Expenses一文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將一次性支出與持續性支出連結起來,讓讀者看出其中有意義的關連。
核心要點就在於,有佣基金的持續性費用,明顯高於免佣基金。
在1990年代之前,不論是債券還是股票基金,有佣基金的持續開銷低於免佣基金。但這個現象在90年代完全反轉過來。變成有佣基金的持續性費用明顯高過免佣基金。
會產生這樣的變化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基金公司的市場區隔策略。怎樣的投資人就賣怎樣的產品給他。
假如投資人知道費用的殺傷力,他在挑基金時,通常就會直接選擇免佣基金。這樣一個傾向免佣基金的投資人,假如基金的內扣費用高昂,通常也會被他注意到。所以基金公司推出的免佣基金,不僅要免佣,它還要內扣費用低廉,才能吸引這種對費用相當在意的投資人。
假如投資人不是那麼注意費用而去買有佣基金,假如連那麼明顯可見的外在佣金都不是那麼在意了,那就更不用說較為隱誨的內扣費用了。這些投資人,通常比較能接受高昂的內扣費用。
所以形成這種區隔:免佣基金,內扣費用較低。有佣基金,內扣費用較高。
那為什麼是在90年代開始有這種變化呢?因為有一部分投資人開始覺醒了。這篇文章Fig1畫出了美國股票與債券型基金,從1970到2004年的平均Expense ratio變化。
股票與債券基金的平均Expense ratio有兩種算法。一是直接平均。假如全部股票型基金只有兩支,一支總開銷0.8%,一支1.0%,那麼直接平均的總開銷便是0.9%。一是以資產總值加權平均。譬如總開銷0.8%的基金有100萬的資產,總開銷1.0%的基金有50萬的資產,那麼加權平均便是 (0.8*100+1.0*50)/150,等於0.867%。
不論股票還是債券型基金,直接平均的總開銷在這35年來,都是呈現一直增加的趨勢。
但是,以資產總值加權平均的總開銷,則是在二十幾年的連續增加後,在90年代開始呈現下降的趨勢。
為什麼有這個差別?這個差異代表,僅管基金公司仍在推出總開銷較貴的新基金,但投資人已經開始將資產轉到內扣費用較低的基金。這是投資人的選擇,讓資產加權的基金平均開銷,呈現下降的現象。
作者認為,這是基金投資人的進化。在長期的使用基金這個投資工具後,終於能體會內扣費用的傷害。而基金公司面對很多投資人對費用很在意的狀況後,便開始進行市場區隔。怎樣區隔呢?便宜的基金從外到內,從佣金到內扣費用都完全便宜。貴的基金從外到內,從佣金到內扣費用都高人一等。在意費用的投資人買前者。不在意費用的,買後者。
這裡說在意與不在意費用,是綠角比較委婉的用詞。原文作者用less knowledgeable, unsophisticated investor這些不很正面的字詞來形容買有佣基金的投資人。
也就是說,這些搭配高額內扣費用的有佣基金,是用來賣給投資知識不足的人的。為什麼說是知識不足呢?因為這些費用,全是沒必要的支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有佣基金的表現會比免佣基金好。佣金支出對投資成果是負分。而更高的總開銷比會帶來更差的投資績效,更是被一再證明的定律。
所以投資金律作者William Bernstein寫下以下問答:
Q: Who buy this rubbish (load funds)?
A: Uninformed investors.
誰買有佣基金? 正是無知的投資人。
一般產品和服務進行市場區隔的目的,在於打動目標客群,給他們需要的東西。但基金公司的這種區隔手法,不是為了投資人,而是為了自己。引用原文說法是,”在最小的投資人抵抗下,獲取最大的費用收入(generates the most profit with the least resistance from investors)”。有佣基金搭配較高的內扣費用,就是用來搜括不會抵抗,不知道費用殺傷力的投資人的工具。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你就會清楚知道,國際基金公司如何看待台灣基金投資人。
引進台灣的數百支海外基金,全都是有佣基金。有佣就算了,還全部搭配高額經理費。股票型1.5%,債券型0.75%。在美國就算是有佣的股票型基金,在2000到2004年間,以資產加權平均的總開銷也不過1.17%。台灣這些海外基金,光經理費就遠超出美國基金的總開銷。且容我提醒,美國人收入比台灣人高不少。這些基金公司的兩種銷售手法,到台灣只剩一種,剝削與搜刮。而台灣投資人,欣然接受。
想要低廉投資成本的基金投資人,除了像0050等本土股市ETF外,幾乎是無從選擇。
我對這種現象同時感到痛心與噁心。替同為投資人的台灣民眾感到痛心,對這些金融機構的手段感到噁心。
假如我們拒絕這些產品,除了海外券商開戶,還有什麼選擇?
這篇文章更指出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假如投資人買進較貴的有佣基金後,就算他發現了高費用的傷害,假如這個投資人比較不知道如何自行比較與挑選基金,也就是說,假如選基金對他來說是一件比較困難、時間成本較高的任務,那麼他很可能就會滿意於目前的選擇,繼續買或持有他手上這支有佣且高內扣費用的基金。
這就是台灣基金投資人的狀況。就算知道了費用的殺傷力,另一條可行的路,海外券商開戶需投入較多精力,形成很多投資人不願跨出的障礙。
但我們若希望業者做出改變,一定是先從我們的選擇做起。就如同美國90年代的基金投資人,在基金公司持續推出高內扣費用基金之際,自行選擇投入低費用的基金。
我相信,當有愈來愈多台灣的投資人注意到費用的殺傷力,並拒絕這些實為剝削的服務之後。當基金公司發現台灣民眾也開始進化,不再是隨他們喊價多少我們就被動接受的順民之後,改變終將來臨。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葫蘆裡賣什麼藥---債券天王比爾.葛洛斯看基金投資成本(Bill Gross’ Views on Expense Ratio)
良性循環的開始(Virtuous Cycle and Vicious Cycle)
我的選擇,我的背叛
晨星為文直指高費用的危害(High Costs are associated with Underperformance and High Attrition Rate)
免佣基金的成長(The Dominance of No-Load Funds)
投資界的次等公民(Exploited Investors)
一則令人感慨萬千的廣告---摩根富林明的終身零手續費
橘越淮而為枳---一家基金公司的故事(Different Pricing Policies of BlackRock)
Labels: 基金
The Birth of Plenty讀後感---經濟發展的四個條件
在看了William Bernstein寫的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or 和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投資金律) 後,我發現自己實在蠻喜歡他寫的文章,所以便把他的著作買齊。這本The Birth of Plenty便是第三本我看完的William Bernstein作品。
假如你是個對經濟議題有興趣的讀者,那這是一本不可錯過的好書。
書名或許可譯為”富足的誕生”。所謂”富足”指的是近代人類的生活。自1820年以來的工業發展,讓近代大多數的人們享有人類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富足年代。為什麼我們可以達成這樣的經濟發展?為什麼有的國家可以先達成,有的遠遠落後?這樣不同的經濟發展,帶來怎樣的政治結果?政策的大方向改變,會對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在這本書中,都可以得到解答。
這本書的寫作一開始相當四平八穩。作者當初設定的目標,應是要讓即使在經濟方面完全沒有相關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閱讀。在一開始,作者解釋要達到經濟發展所需的四大先決條件。
閱讀全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就是要計較 (Irretrievable Lost)
颱風天,風強雨急,泡麵已經吃膩了,身為一家之主的你,決定外出覓食,替家人買些好吃的。
一小時後,你回家了。熱騰騰的大號Pizza在餐桌上打開,家人吃得津津有味。你高興的看著他們吃。想說自己也還不餓,就等他們吃夠後再吃吧。
對家人的關愛,常讓我們願意讓他們先吃,自己再吃剩下的。但很多人的慷慨與關愛,已經寬厚到令人無法想像的地步。
是在那方面有那麼誇張的行為呢?
就是投資的時候。
Labels: 投資概念
不笨的方法(In-Sample and Out-of-Sample Test)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常有許多投資人致力研究過去股價漲跌與某些”訊號”間的關係。譬如他發現,當某某條件成立,股價就會如何改變,而且屢試不爽時,他就會興奮的像發現新金礦,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交易規則”,然後開始著手淘金。
很有趣的方法,也的確有很多人如此努力從事。
但這方法有幾個很大的問題。
首先,假如某人看到一份過去股市漲跌資料,卻無法從中看出什麼時候要買,什麼時候要賣,才會賺錢的話,那可以說,(我想要一個比較客氣的用詞),他就是一個笨蛋。
假如一個投資人,看到過去資料,可以從中找到搭配某些訊號就可以達到買高賣低的目標時,我們不能說他很聰明,頂多,他是不笨而已。
而這個不笨的投資人,往往從這個起點開始,智商成等比衰退。
首先,他們通常不知道什麼是In-sample和Out-of-sample test。
他們滿口說回測回測。從十年的資料中找到的規則,就在這十年之中進行測試。我怎樣都想不到這樣為什麼不會成功。為什麼要反覆確認自己不笨?
這是什麼回測?
在十年資料中找到的規則,然後就在這十年之中進行驗證,這叫In-sample test,這是證據強度極差的測試方法。
一整組資料中往往可以從中找到兩個相關的變數。為了證明這份相關性不是剛好在這組資料中出現的事件。為了證明,這份相關性,不是因為觀察者亟需”成果”,亟需要相關性讓他建立”交易方法”,而從資料中拼命挖掘的Data mining結果。最好的方法,是將這個相關性,拿到當初導引出這個規則的資料之外,進行測試。
Labels: 投資概念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概述--續2(W.I.S.E. Polaris CSI 300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Fund)
任何投資的選擇,都是對投資工具和對應市場的雙重評量。投資人通常是先考慮要投入那個市場,之後再想要使用什麼工具。
討論寶來標智滬深300ETF的文章,引起讀者朋友很大的興趣,紛紛詢問與比較各種中國股市指數與投資工具。其實,在想這些問題之前,應最先處理的問題是,中國股市是否值得重壓。
我本身也有投資中國股市,投資方式是藉由新興市場ETF這個指數化投資工具。投入中國的比重,就是ETF給中國的比重。我不會再買單一中國市場的投資工具,加重中國的比重。指數化投資,就是這樣。
但這不代表重壓中國沒有機會多賺錢或是不好。重點是,身為投資人的你,理由在那裡。
假如想到投資中國的理由,你只會想到中國人口數、GDP產值和近年的經濟成長率。Well,這不叫理由,這叫基金公司廣告很成功,把這些字眼全都打進你的腦袋了。(還有,誰說高經濟成長率等於高股市報酬的?很多直覺上對的東西,在投資時,常常不一定是對的。)
基金世界向來是大同世界,只有看好的理由與值得買進的標的。大家都發現中國基金和ETF容易推動時,你不會聽到中國不值得投資的理由。
就如我在黑天鵝讀後感和訪問公司,有用嗎? 這些文章中所寫到的,加強論點的最佳方法,是去尋找反面證據,而不是一直找正面支持論點。太多時候,那些值得買進的論點,只是用來掩飾投資人看到上漲後,貪心追高的藉口。
投資人要評估中國是否值得加碼投資,那麼最好的方法,不是看廣告文宣,這些東西不會告訴你投資中國的問題。就像老王不會說瓜難吃一樣。投資人應該看看有那些論點,說中國不值得投資。然後你用來反駁這些論點的理由,才是投資中國最強健的基礎。
在這裡我提供一些討論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中國不值得投資的理由。
The China Bubble’s Coming
Chinese Banks—An Accident Waiting to Happen?
寶來投信繼發行0050取得第一個發行追蹤台灣本地股市的ETF寶座之後,又藉由發行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成為第一個引進國外證券市場ETF的投信。這在台灣金融史上,將留下它的歷史地位。
在中國A股股市上漲了70%之後,推出中國股市相關ETF,會讓台灣投資人搭上熱門風潮賺進大錢,還是重演追高殺低的古老戲碼,We will see.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概述(W.I.S.E. Polaris CSI 300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Fund)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概述--續1(W.I.S.E. Polaris CSI 300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Fund)
投資中國基金應有的體認(What You Should Know Before Investing in China Funds)
JF中國基金的缺點
Labels: ETF討論分析-台灣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概述--續1(W.I.S.E. Polaris CSI 300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Fund)
首先,信用風險成為管理該ETF很重要的考量。
基本上,A股相連產品是一種沒有擔保品的合約。當發行者破產時,持有A股相連產品者的清償順序,與其它沒有擔保品的債權人是相同的。
為了處理這個風險,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與德意志銀行達成協議。德意志銀行將某些合乎條件的港股,借貸給標智滬深300基金。這些股票,則有擔保品的功能。萬一德意志銀行償付出現困難,這些香港股票可被基金處置。但這些擔保品只有85%基金所持有的A股相連產品的價值。所以剩下15%未有對應擔保品的部份,仍完全暴露在德意志銀行的信用風險下。而基金為了借貸這些股票,也需多付出成本。
另外,ETF非持有實質股票,而是持有A股相連產品這個事實,會讓這支ETF的本質較近似ETN。在金融市場動盪之際,這支ETF的價格將不完全由它對應的資產類別決定,可能更大一部分,是由A股相連產品發行者的信用風險決定。
這點,在08年金融風暴時便有實例。CNY和CYB是兩支追縱人民幣對美元表現的工具,差別在於前者是ETN ,後者是ETF。在08年九月信用危機橫掃全場之時,連發行CNY的摩根史坦利都逃不掉這層疑慮,造成CNY的價格在幾天之內跌掉10%。買進與單一公司信用風險息息相關的投資工具,必需考量這個可能。
再來,這種多重的委任關係必然會招致多重的收費。
我們從台灣這端推回去,一層層來看。
寶來投信收取0.3%的經理費,ETF還有0.1%的保管費,所以台灣這邊的寶來標智滬深300ETF總開銷至少是0.4%。
香港的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方面,基金公司收取每年0.99%的經理費(Management Fee)。另外,基金公司也有權收取每年1%的服務費(Servicing Fee)。但根據2008年底的年度報告,在2008年,基金公司放棄這項收入。(假如日後基金公司不放棄的話,他們是有100% 正當理由收這1%服務費。)
發行A股相連產品的德意志銀行則可收取存置費(Maintenance Fee)。基金持有的A股相連產品在一億美金以下的部位,收取每年0.3%的費用。超過一億美金的部分,則收取每年0.2%的費用。
買賣A股相連產品的佣金費率則是0.9%。
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還有些其它支出,我們看取材自2008年年報的報表:
我們可以看到,三項最大的支出分別是約3300萬港幣的管理費,約2100萬港幣的交易成本和約1470萬港幣的稅款。
根據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最近一期的基金月報,其年度總開銷比例(Expense ratio)是1.39%。假如我們姑且就算寶來標智滬深300ETF的總開銷是0.4%好了。那麼台灣投資人付出的成本是多少呢?
很多人用相加的方法,也就是1.39%加0.4%,等於1.79%。這其實也很接近實情。但精確的算法是1-(1-0.4%)*(1-1.39%),等於1.784%。
影響寶來標智滬深300ETF績效的,不只是費用而已。
在公開說明書中,寶來標智滬深300ETF將資產九成以上投入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也就是說會有小於10%的部位未投入它所追蹤的只ETF之中。假如這小於10%的部位以現金持有,那麼當標智滬深300ETF上漲時,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會因未完全投入而產生落後的狀況。
寶來投信也有注意到這個問題,所以在公開說明書中也說明ETF將小幅投資於指數期貨,以達到約當100%投入對應指數的效果。但因目前法令限制,這支台灣的ETF所能買進的,是香港恆生指數期貨,而非香港交易所的H股期貨,也不是新加坡交易所的A50期貨或中國期貨交易所的滬深300期貨。所以ETF是藉由一個與中國股市有相當連動性的指數期貨,而非中國股市期貨,來達到擴大投入部位的效果。
而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也會有自己的現金部位。所以台灣投資人買進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每100塊錢的投資,到底有幾塊錢是真正投入與中國股市連動的產品中,值得深究。
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以A股相連產品間接投資A股,也不是持有指數全部300支成份股對應的A股相連產品,而是以採樣的方式追縱指數。採樣與完全複製相比,較易產生追蹤誤差。
另外還要注意匯率的問題。
中國A股是以人民幣計價,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則是以港幣計價。假如人民幣對港幣升值,會推升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的表現。假如人民幣對港幣貶值,那麼會壓低這支香港ETF的表現。
上表是2008年年底回顧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與對應指數的表現(取材自公開說明書)。我們可以看到紅框的部份。基金表現以NAV計算,三個月,六個月和一年的表現,看起來都贏過總收益指數。但要注意的是滬深300指數是以人民幣計算的,而基金表現是用港幣計算的。
在2008年年初港幣對人民幣匯率(HKD/CNY)0.9333,到08年年底,港幣對人民幣匯率則是0.8831。在這一年,港幣對人民幣貶值了5.37%。所以,基金看起來比指數好的表現,是匯率推升的。
同樣的道理,在比較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和台灣發行的寶來標智滬深300ETF績效時,一樣要想到港幣對台幣的匯率變化。
待續..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概述(W.I.S.E. Polaris CSI 300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Fund)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概述--續2(W.I.S.E. Polaris CSI 300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Fund)
指數型基金的架構方式
Labels: ETF討論分析-台灣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概述(W.I.S.E. Polaris CSI 300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Fund)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是台灣第一支引進的外國市場ETF,引進方式是使用Feeder Fund。也就是在台灣本地市場新成立一支ETF,而這支ETF將只投入一個標的,就是它所連結的國外ETF。
發行寶來標智滬深300ETF的資產管理公司是台灣的寶來投信。基金經理人是黃昭棠先生。經理費0.3%,保管費0.1%(所以總開銷>=0.4%)。保管銀行是中國信託。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連結的,是在香港掛牌交易的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W.I.S.E CSI 300 China Tracker Fund)。該ETF的資產管理公司是中銀國際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經理費0.99%。最近的總開銷數字是1.39%。
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追蹤的是滬深300指數(CSI 300)。該指數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製。滬深300的”滬”就是上海,”深”就是深圳。中國的兩個股票交易所就是上海與深圳。
滬深300指數是一個A股指數。它先用流動性進行篩選。從候選股票名單中,依過去一年平均單日成交金額行排序,剔除後50%的股票。剩下的前50%,再從中選出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組成滬深300指數。
上海與深圳交易所的股票分A、B兩種股別。簡單的說,A股供中國本地投資人買賣,而B股供外國投資人買賣。
但某些外國投資人可以買賣A股,這些外國投資人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簡寫為QFII)。他們通常是擁有大筆資金,交易記錄良好的大型金融機構或法人投資者。
瞭解這支ETF的重點在於,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沒有實際持有中國股市的A股股票。一股都沒有。
為什麼呢?很簡單,因為這支ETF不是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所以它無法買賣中國A股。最近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名單可參考這個網址。
所以一個無法買賣中國A股的ETF要如何追蹤A股指數的表現呢?
這時候它需要其它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提供的服務與產品。
這支ETF使用的工具叫A股相連產品,英文叫China A-Shares Access Products,簡寫為CAAPs或AXP)。
簡單的說,A股相連產品是由中國股市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發行的一種金融工具,由發行者承諾,持有該A股相連產品,將會得到與實際持有該A股相連產品對應的A股股票相同的報酬。請注意”發行者承諾”的”承諾”兩字。(以下說明取自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公開說明書:The AXPs represent only direct, general and unsecured contractual obligations of the AXP issuer and of no other person.)
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持有的是由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發行的A股相連產品,而且也只持有這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發行的A股相連產品。(註:2009年9月15日,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除了原先德意志銀行外,也開始持有Credit Suisse International發行的AXP,可見寶來投信的公告。)
瞭解這點後,投資人就知道,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並未直接投資A股,而是用A股相連產品間接投資A股。
投資人也會知道,這支ETF未持有實際股份,它投資的,是必需由德意志銀行履行的合約。
我們可以用一張簡圖,明瞭這多重關係: (圖片可點擊放大觀看)
這種關係對這支ETF的運作有很重大的影響。
待續..
聲明:
作者與元大投信無任何利益往來。此篇文章,是作者自行查看相關資料後整理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之正確性。
此篇文章亦不應被視為基金或ETF之招攬。任何人觀看本文之後,而有投資該基金或ETF之行為,應自行對所有後果負責。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概述--續1(W.I.S.E. Polaris CSI 300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Fund)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概述--續2(W.I.S.E. Polaris CSI 300 Securities Investment Trust Fund)
復華滬深300ETF分析介紹(006207,2016年版)
中國股票分類(China A Shares, B Shares, H Shares, Red Chips and P Chips)
標智上證50ETF概述(W.I.S.E-SSE 50 China Tracker)
中國ETF整理分析(Analysis of China ETFs)
什麼是滬港通? (Shanghai-Hong Kong Stock Connect)
ETF
寶來台灣50基金概述(Polaris Taiwan Top 50 Tracker Fund、TTT、0050)
寶來標智滬深300ETF公開說明書
標智滬深300中國指數基金公開說明書
Labels: ETF討論分析-台灣
2009七月份回顧
此文回顧七月份綠角財經筆記部落格的狀況。
這個月,最熱門的十篇文章依次是:
1.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投資金律)再讀後感
2. 值得低價買進的基金
3. Irrational Exuberance讀後感----一本用膽子寫下的書
4. 天達環球策略股票基金分析---Analysis of Investec GSF Global Strategic Equity Fund
5. 2009海外券商投資報稅心得續—Firstrade的自動退稅
6. Ask Mr. Firstrade 專欄
7. 談基金的公平定價,什麼是Fair-Value Pricing?
8. 美國股票與債券市場的根本結構差異(Structural Differences in Equity and Bond Markets)
9.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分析---Analysis of BlackRock Global Funds-World Mining Fund
10. 海外券商Firstrade開戶步驟詳解
綠角基金評論系列文章中的天達環球策略股票基金和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持續受到廣大讀者的注意。
在寫基金評論時,我發現,那些基金會被提出來?就是那些過去表現很好,吸引很多投資人買進的基金。假如你沒買那支基金,也沒考慮買那支基金,你根本不會在意。投資人會在意的,就是跟自己有關係的基金。可是,投資人每每都在基金有過卓越表現之後,才開始投入。然後遇到的,一次又一次,在不同資產類別,不同基金公司,不同基金重覆出現的結局,就是無法維持的好成績。或更正確的說,是從高峰跌落谷底的爛績效。
這個現象,假如基金投資人始終無法體認過去績效幾乎沒有任何參考價值,那必然會一再重演。這個狀況,也讓我更加確認,不猜進出場時點,不選股的指數化投資,的確打敗了多數投資人。被打敗的人,不會出來說話罷了。
這個月寫成的2009海外券商投資報稅心得續—Firstrade的自動退稅也引起很多相關討論。其中最具震撼力的回應,莫過於Connoisseur版友分享的美國來源收入有免稅額一事。每一個申報人可以有USD3500的免稅額。假如透過美國券商投資的美國證券整體收益率(包括基金配息,股票股息和債券配息)是2%的話,那麼USD3500的免稅額等於是美國投資部位超過175000美金,才會被課稅。這真是一個很好的消息。再次感謝讀者朋友們的分享。你們的參與,讓綠角財經筆記更加豐富。
七月份最常搜尋進入此部落格的十個關鍵字,在扣除綠角相關字詞後依序是:
ETF
指數型基金
台灣50
儲蓄險
內部報酬率
指數
Firstrade
寶來台灣高股息基金的週轉率
通貨膨脹
JF中國基金
七月份關鍵字前三名與六月相同。”儲蓄險”這個關鍵字,從六月的第九名推進到第四名。我仍很好奇,這會搜尋到部落格的那個部份。
訪客來源的前五個主要國家分別是台灣、香港、美國、加拿大和英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09六月份回顧
2009八月份回顧
Labels: 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