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國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績(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20更新)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這篇文章展現使用美國當地ETF組成一個股債比60:40的投資組合(註),從2008年初到2019年底,這十二年的投資成果。
本文也是2016發表的以美國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績與2018發表的以美國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績(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18更新)的最新更新版本。
我們先回顧一下這個投資組合的架構。
60%的股票部位,由代表美國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美股代號:VTI) 、代表歐洲已開發市場的Vanguard FTSE Europe ETF(美股代號:VGK)、代表亞太市場的Vanguard FTSE Pacific ETF(美股代號:VPL)以及代表新興市場的Vanguard FTSE Emerging Markets ETF(美股代號:VWO),各15%組成。
40%的債券,則由代表美國公債的iShares 3-7 Year Treasury Bond ETF(美股代號:IEI)以及代表國際公債的SPDR Barclays International Treasury Bond ETF(美股代號:BWX),各20%組成。
這個投資組合看起來會像這樣:
這個投資組合是在2008年初,就將資金以股債比60:40投入。而且,之後十二年就一直維持這樣的股債與地區比率。
假如某年市場波動,造成股債比不再是60:40,譬如變成70:30,那就會進行再平衡,將股債比調整回60:40。再平衡的頻率設定是每年一次。
這個投資組合過去十二年的每一個單一年度績效如下表。
十二年期間最嚴重的單年下跌是2008,下跌近22%。最大的上漲是2009,一年上漲24.7%。十二年中有四個負報酬年度,八個正報酬年度。
十二年累積總報酬是65.6%,單年報酬標準差是13.0%。也就是說,就算從最差的時間點,2008年初開始投資,經歷2008整個金融海嘯的下跌,到2019年底已經完全彌補起來,還有六成的獲利。
跟去年計算的2008到2018這十一年的累積報酬42.4%相比,總報酬上升23.2%。請注意,這是一個債券占了高達四成的投資組合,也可以在一年之內讓資產總值上升超過二成。
假如一位投資人的投資部位是100%股市,在2019這年經過選股買賣等操作之後,卻是一年十幾趴的報酬。那是相對難看的成績。這代表冒了多很多的風險,卻沒有比較好的報酬。
這個投資組合跟全球四大區塊股市,同期間的報酬與標準差,如下表:
| ETF投資組合 | 美國股市 | 歐洲股市 | 亞太股市 | 新興市場 |
累積總報酬 | 65.6% | 186.3% | 25.9% | 45.0% | 17.0% |
標準差 | 13.0% | 19.5% | 22.5% | 18.4% | 32.0% |
(美國股市報酬以VTI計算,歐洲股市用VGK,亞太市場用VPL,新興市場用VWO)
過去十二年,全球股市四大區塊,美國表現最佳,有近186%的累積報酬。其它三個地區表現都落後美國。
近幾年,投資人之間有個強烈看法,就是認為全球投資毫無必要,只要買美國就好。
這個信心的強度,就像2008金融海嘯之前,投資人普遍認為全球投資沒必要,只要買新興市場就好。因為高成長才會有高報酬。
難道金融海嘯之前,美國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市場沒有聚集了大量全球領導品牌?
難道金融海嘯之後,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成長就落後已開發市場?
事實是,每個市場都持續有有它值得投資的理由。而這些理由,往往會在這些市場表現好之後,才被拿出來講。
這些其實不是投資理由,是用來合理化看後照鏡投資的藉口。
不要落入這個陷阱。
事實是,假如一個投資人去壓單一地區投資,在過去十二年,他只要錯過美國,壓到其它三個地區,那麼他會錯過這段期間全球股票市場大多的報酬。
未來,那個地區會是全球股市報酬的主力來源?
下一個十年,下一個二十年,投資歷史或投資理論,皆無法保證美國股市有最好的報酬,其實甚至沒有保證股市會有正報酬。
不要被最近幾年的多頭沖昏頭。以為100%股票一定勝過任何搭配債券的投資組合。也不要以為100%美國,一定勝過全球其它地區。
未來很可能跟過去不同。投資不是以為未來一定會怎樣,投資要為未來的可能性做準備。
一位謹慎務實的投資人,他會知道股債搭配、全球分散,仍是健全的投資方法。
註:選用股債比60:40,是因為這個比率是資產管理業界的一個”比較基準”(Benchmark)。就是說假如你要驗證一位經理人積極的調整股債相對比重,到底是否表現有比較好,那就是跟一個固定股債比60:40的投資組合相比。
本文以60:40舉例。絕不代表每個投資人都適合使用這個資產配置比重。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不同股債比率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績—以美國ETF為例(Different 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20更新)
ETF資產配置投資組合不同持有期間的實際成果(Asset Allocation with Different Holding Periods,2020更新)
不同股債比率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實際成績—以美國ETF為例(Different 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19更新)
Stress Test讀後感11---金融海嘯時的股市表現
資產配置只能註定低報酬?(Setting the Record Straight: Truths about Asset Allocation)
以美國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績(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21更新)
以美國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績(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19更新)
以美國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績(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2018更新)
以美國ETF進行資產配置的實際成績(Asset Allocation with ETFs)
Labels: ETF實戰績效與投資策略
4 comments:
請問為什麼業界要以60:40作為benchmark呢?
我記的Peter Bernstein有一篇專文解釋理由
或許可以Google看能否找到
很多財經媒體的工作
就是替每天的起伏找理由啊~
真的蠻累的
也帶給投資人一種以為只要事先掌握這些理由
就可以預知市場漲跌的印象
哈!我現在才發現這篇文,很意外今天才知道有AOA這檔etf,但它的標的(VTI、VGK、IEI…)跟我買的美股債e完全一樣😆,就是比例不同……不知道單獨買AOA跟分別買這些組成的績效會否有細微差異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