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台股大漲的啟示1—你該在意別人的半年報嗎?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代表台灣整體股市的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在2024上半年上漲29.52%。半年就有近30%的上漲。這是非常大幅度的進展。
同期間代表美國股市的 VTI ,上漲13.58%。代表全球股市的VT上漲10.39%。(淨值報酬,美元計算)
這造成有些投資朋友認為:”似乎沒有必要進行全球分散投資,就投資台灣本地股市就好了啊。”
假如你本來就已經進行全球分散投資,然後因為台股近半年表現特別強,腦中就開始出現想要放棄全球投資,只投資台灣就好的想法。這時可以的話,請仔細回想自己當初為何要全球分散?
是因為看到很多人在網路上推VT,所以就跟著買?
還是因為你知道,全球分散投資的理由之一,正是因為自己已經體認,很難持續的正確預測未來那個地區表現最好?
假如是前者,請特別小心。這容易變成現在市場上大家在推什麼,目前什麼熱門,你就跟著去買。這是一種隨波逐流的投資方式。
當投入之後,假如該標的還能維持好表現一陣子,或許你還可以享有一段期間的好成果。但假如接著的是不良的績效,你就會失去當初買進的理由。既然沒有理由持有,於是順理成章的賣出。整個過程就是追高殺低。
如果是後者,假如現在的自己跟當初一樣,仍體認未來那個地區表現最好很難事先知道。理由既然不變,那你可以持續全球分散投資。
台股近半年表現特別好,也帶出一個現象,就是很多人在網路上曬”半年報”。
幾乎沒有例外,都是賺很多錢。
看到這些報告,會讓人產生一些複雜的感覺。已經有在投資的,可能會覺得自己好像跟不上別人。才剛開始要投資的,會覺得”大丈夫當若是”,就是要六個月賺那麼多,才叫投資嘛。
這時可以把握住三個重點:
1.短期超高報酬,幾乎確定無法持續
2.運氣不是能力
3.很敢冒風險不是投資技巧
近期台股大漲,跟AI帶來超乎預期的需求有很大的關係。像美國晨星有這樣一篇標題的文章:
晨星對台積電的合理評價拉高了45%。
假如合理價真的有預測中那麼好,而台積電占台股那麼高的比重,台股真是大有可為啊。
但你可以想想到,到了今年十二月或明年六月,晨星或是其它投資機構再刊出像這樣的文章,再次把台積電合理價拉高30%的機會有多高。
我們是否可以期待一波又一波超乎預期的大浪,帶每個投資人衝上資產的高峰?
我們也可以回顧一下歷史。台灣股市從1980以來,有幾次單一年度有超過30%的上漲?
1983, 1987, 1988, 1989, 1996, 1999, 2003, 2009。
四十四年就八次。這不是常常發生的現象。
大家也可以想想,全球公認最強的投資人,巴菲特先生。他的年化報酬是多少?
網路上那些半年賺上百趴的成果,是能長期維持下去的嗎?台灣二十年之後,會出一大堆績效遠勝過巴菲特的人?
這種狀況就像這樣。
台灣有位業餘自行車手,在陽明山下坡路段,發現自己可以騎到時速七十公里。他就以為自己可以在一個上下坡混合路段,全程平均時速70公里。這種成績確定可以將Tour de France的每一位好手都拋在後面,成為冠軍。
而且台灣一下子出現上百位未來的環法自行車賽冠軍候選者。以後你看實況轉播時,領先集團就是一群台灣車手在互相比拼。
大多人都可以看出,這是荒謬到有點可笑的自以為是。
同樣的狀況在股市,不少人卻信以為真。
也就是說,假如一位新手投資人,看到台股可以半年之內大賺近30%,就以為這是投資的常態,以這設定自己的長期投資預期成果。
等著他的,恐怕是遠低於預期的現實狀況。
短期超高績效,不論對單一市場或個別投資人,恐怕都是難以長久的現象。
第二個重點,運氣不是能力。
譬如一位投資人展現自己以台積電為主的投資組合,說他近期績效很好。
那當然很恭喜他,這是值得慶祝的事情。
但不要直接把這個成果以為全部都是能力帶來的。
假如這位投資人真有能力,那麼他要展現出持續選對下一個大漲股票能力。
之前買航運類股,現在換台積電,之後台積電假如表現沒那麼突出了,他的資金部位又全在下一支飆股。
這可能性恐怕非常低。
買到一次飆股,不代表未來就可以持續買到下一個飆股。
由於台股表現特別好,於是你會看到在台股槓桿投資,借錢投資的人,成果再加倍,好上加好。
但是在投資時很大膽的去承擔風險,是一件相對簡單的事。特別是在大多頭,好像風險愈高報酬就愈高的時候,會有特別多的人願意去承擔風險。
但大膽不等於投資能力。
假如投資時可以確保,槓桿愈大,成果會愈好,那大家都拼命開槓桿就好了。
我們也會看到,投資史上的大贏家,就是有辦法把槓桿開到最大的人。
這是不是事實。
事實是,金融史上最大的挫敗,問題常出在槓桿。譬如LTCM。一個超過預期的向下波動,馬上讓當初看似宏偉的投資界城堡垮成一堆沙。
一味的擴大風險,以為風險愈大就”保證”有愈高報酬的人,在大多頭時,表現會很好,好像很會投資。
但真正的考驗會出現在市場表現不好,甚至大跌的時候。
“風險愈高愈好”
“風險需要小心處理,絕非愈多愈好”
以上兩句陳述,何者才是明智的風險應對的態度?
不要被大多頭沖昏頭。
以不明智的方式面對投資,還顯得很會投資。正是多頭市場帶給每個人的考驗。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2024上半年台股大漲的啟示2—高股息ETF投資人錯過多少報酬
2020股市暴跌狂漲的啟示(The Crash and Recovery of 2020)
績效,該比還是不該比(To Compare or Not to Compare)
跑步與投資的相同之處(Running and Investing)
為何你不該採用戰術資產配置(Why Tactical Asset Allocation Usually Fails)
台股基金2018年績效回顧1(Analysis of Taiwan Equity Funds Performance in 2018)—順風跑得快,還是真的跑得快?
Labels: 投資概念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