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2---有效增加儲蓄的方法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增加儲蓄,無非就是兩條路:第一,拉高收入,第二,降低支出。

作者先討論固定儲蓄率的問題。譬如美國常見的理財建議是”至少存下收入的20%”

我在“資產配置戰略總覽”課後提問,也蠻常看到朋友提出”我該存下收入的百分之多少?”這樣的問題。

這個問題我認同作者Nick的看法,沒有固定最佳比率。基本原則是,收入愈高的人,儲蓄率會愈高。

像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統計,美國收入最低的20%族群,只能存下收入的1%。而收入最高的20%,可以存下收入的24%。

原因是,當收入愈低的人,大部分的錢都要用來支應基本開銷,像食物、水費、電費、房租或房貸,交通費。而當收入拉高之後,這些基本開銷的占比會降低,騰出空間,讓你可以儲蓄與投資。

所以作者說,當你可以存更多的時候,就存更多。當我們無法存那麼多錢的時候,就少存一點。

譬如你的收入連支應基本開銷都很吃緊,難道為了達成20%的儲蓄率,要讓自己過著悲慘的生活嗎?夏天晚上都不吹冷氣,半夜輾轉反側,早上起來汗濕床單?每天去超商討過期品吃?

這沒必要。

但當日後工作所得提升了,你可以多存一點錢了,就多存一點。而不是把開銷同步拉高。

這裡作者寫下個人理財最知名的算式:

儲蓄=收入-支出

有些說法是”收入減去儲蓄才是支出”,把儲蓄放在前面。

我認為對於有過度消費傾向的人,才有必要這樣強調。先拿出儲蓄的錢,其它才是可以花的。

但大多人的狀況應是作者寫的: 儲蓄=收入-支出。這是比較持平的說法。

有些論述會過度強調降低支出的重要性,最知名的當屬每天省下一杯咖啡錢,之後會變多少。當中卻包含了一些不是那麼實際的假設。這類說法會讓人誤以為光靠節約就能簡單致富。

而且對於收入較低的人,當他的所得幾乎全部都要用來支應必要家庭開銷時,很難再去砍這些費用。這種情形,節約不是實用建議。

“Just Keep Buying”提到很現實的一點。一個人的理財心態再正確,支出追蹤的再詳細,只要收入不夠,他都很難變有錢。

擴大儲蓄的最有效方式是拉高收入。

中文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不少人犯下的錯誤,就是想當投資巧婦(或巧父),但手上無米,以為可以燒出一桌好菜。

有米才能做菜。有錢才能投資。

先要有錢,然後管理金錢與投資方法才是有意義的。

當然這些討論也不是說節約都不重要,賺多少就花多少。那收入再高,都很難變有錢。

重點是,不要以為光靠省錢就會變有錢人。

最能普遍實踐的致富之路,是增加自身收入,儲蓄,然後持續投資。



本書中文版是持續買進
Readmoo電子書連結

博客來連結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1---累積財富,儲蓄重要還是投資重要?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3---加薪為何反而會延後退休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4---多少錢才能退休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5---不該投資個股的真正理由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6---單筆投入還是分批投入的選擇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7---三個該賣出的理由

為什麼收入增加未必能存到更多錢?你沒想到的三個高收入陷阱(Higher Income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More Saving)

“Your Journey to Financial Freedom”讀後感3—控制支出的正確態度

Get a financial Life讀後感—房貸支出該占收入的幾成

Capitalism and Freedom讀後感2---收入不等的緣由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