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5---不該投資個股的真正理由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譬如 SPIVA年復一年的統計顯示,大多主動選股的專業經理人,長期成果會落後對應的市場指數。
譬如資料顯示,整個股市的上漲是由少數股票帶動的。在上千家公司中占比很低。主動選股,只要你錯過這些大漲的股票,成果很容易就會落後大盤。
講白一點,理由就是,主動選股大多會落後,所以該採用指數化投資。
“Just Keep Buying”作者提出一個較為不同的看法,來說明一般投資人為何不該試著自行選股。
他的切入點是,你如何驗證你有選股能力?
一般技能活動,行為與成果之間的時間很短。譬如籃球教練想知道你三分球投得怎麼樣。很簡單,你就站在三分線,投個三十球。命中率多少,一看就知道。
譬如繪畫老師想知道學生的程度如何,也是拿紙跟筆,畫一下,老師就知道。
但問題是,要驗證選股能力,需要很長的時間。譬如有個投資人買進一支股票,三個月內,股價大漲。所以他有選股能力?
未必。假如一年之後,股價反而是大跌呢?
而且不是買到一年漲20%的股票就是有選股能力。不少人在評估選股能力時犯下的錯誤,就是以為有賺就是有能力,不知道要跟市場報酬比。
假如市場一年漲30%,你選的股票漲20%。那是選股失敗。
還有,有時就算得到正面成果,也未必代表那個人有能力。
因為,股價後續上漲的理由,可能跟投資人當初買進的理由完全不同。
譬如某人認為一家公司,近期積極的活化資產使用效率,對公司未來獲利狀況是正面幫助,所以買進。
這家公司股價接著也大漲了。但主要理由是,該公司最大的競爭對手,工廠發生火災,嚴重損毀,停工整修。訂單全部轉走。
這叫:”Right for the wrong reason.”
你買進這家公司股票是對的,後來的確賺錢。但股價上漲的理由,根本跟你想的不同。這恐怕不能叫做有選股能力吧。
要驗證真的有選股能力,需要非常多年的時間。
(這並不是說投資的好成果都是運氣帶來的。的確有人長期下來用實力帶來好成果。但重點是要長期才能驗證這是實力而非運氣,而且這種人很少。直接看到好成績就說這是能力帶來的,恐怕是過於一廂情願。)
也就是主動選股的投資者,會在很長的時間,在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真的有選股能力的狀況,持續在市場中打滾翻轉。在每一次買進後的股價上漲,嘗到自我肯定的感覺。賣掉實現獲利後,看著股價持續上漲,體會擔心錯過報酬的感覺。買進之後大跌,感到後悔與恐懼的心情。懷疑自己是否看錯,還是只是短期下跌,該加碼買進?買進之後,又持續大跌,該怎麼辦?
無止盡的心理考驗。
就算真有選股能力的人,也不是在長達幾十年的投資期間,每年的成果,或是每個五年、每個十年的成果都勝過市場。
通常會發生很長的一段績效落後的期間。這段時間,你會懷疑自己,”我在過去好像有選股能力,但現在呢?我是否已經失去了這個能力?”
根本問題就是,你為什麼要參與一個很難證明自己真有能力的遊戲。而實際上真的證明有能力的人,非常少。
而這個遊戲事關重大,與自身的財務狀況密切相關。
很多人去進行主動選股,因為他覺得自己有選股能力。他覺得自己有,那就是有。
用”感覺”做判斷,而不是用”實證”。
有這樣想法的投資人,可以再多思考一下。
投資不是只有主動投資一條路。人生,也不是只能靠投資證明自己的努力。
本書中文版是持續買進 Readmoo電子書連結
博客來連結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1---累積財富,儲蓄重要還是投資重要?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2---有效增加儲蓄的方法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3---加薪為何反而會延後退休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4---多少錢才能退休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6---單筆投入還是分批投入的選擇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7---三個該賣出的理由
超級困難的指數化投資(The Mental and Emotional Challenges of Indexing)
不要把困難的事想成很簡單(For Most Investors, Individual Stocks are Simply Too Hard)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投資金律》 2023全新第二版讀後感3—採用主動投資之前,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反脆弱(Antifragile)讀後感2---整體的反脆弱來自個體的犧牲
不買個股的理由---談Risk-Adjusted Return
有能力、會思考,就該研究股票嗎?(Active Investors, the Odds are Against You)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