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7---三個該賣出的理由
(想對美國ETF有系統性的瞭解,瞭解其運作原理、投資策略,與挑選ETF時比較的重點,買賣應注意事項,學會自行查詢英文網站的重要相關資訊,歡迎參加ETF關鍵報告)
(想瞭解如何應用資產配置原則,針對個人投資目標與風險忍受度,建構與執行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組合,長期參與市場。不僅可達成財務目標,也不會帶來自己所無法接受的短期嚴重下跌,歡迎參加”資產配置戰略總覽”)
(想全盤掌握債券知識,瞭解央行利率政策與債市殖利率的關係、去冒信用風險與利率風險是否值得,與如何看懂債券報價,進行比價,歡迎參加《全新》債券啟示錄)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以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生活費可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單靠配息來支應生活費會有怎樣的風險。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Just Keep Buying”用一章,很明白的整理了三個要賣出的理由。
首先就是再平衡。
譬如你執行一個股債比80:20的投資組合。一年過去之後,股市表現優異,債券落後,股債比變成82:18。這時就會需要將股市賣出2%,資金轉入債市,讓股債比回到80:20。這就是再平衡。
在資產累積階段可以用投入完成再平衡,就是將新的資金投入比率偏低的資產類別。
第二個狀況,就是目標到了,到了需要用錢的時候。
假如這個投資組合的目標是退休後要用的錢。那到了60歲退休,你自然會開始從投資組合中提錢出來。
而另一個投資組合的目的是為了累積買房的頭期款,那麼到了要付款的時候,你也會將投資組合變現。
第三個需要賣出的場景,就是糾正投資錯誤。
譬如將大量個人資產集中在單一股票,或是使用高成本投資工具。前者會承擔太多不必要的風險,後者是讓高費用持續侵蝕自身資產。要改正這些錯誤,就需要把不合宜的部位與標的出清,買進新的資產類別與標的。
所以對於以資產配置的方式持續參與市場的投資人,前兩個賣出場景都是事先訂下的規則。該再平衡時或是要用錢時,就去變賣資產。
第三個賣出的場景,則是當自己的知識進步,瞭解到過度集中的風險,高費用的危害等其它重大問題,然後進行修改。
資產配置投資人不會因為,”我覺得現在漲很高了”、”我覺得接下來會跌”、”我已經獲利30%了,該知足了,所以停利離開市場”,這種出於個人感覺以及沒有實證會帶來較好成果的操作,而賣出資產。
基本原則就是,持續參與市場。除了投資初期用來修正錯誤之外,賣出只會用來將投資組合調回原本設計的比重,或是到了要用錢的時候。
本書中文版是持續買進 Readmoo電子書連結
博客來連結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不做再平衡,績效比較好”,事實或迷思?(Rebalance to Keep Risk at Check)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1---累積財富,儲蓄重要還是投資重要?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2---有效增加儲蓄的方法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3---加薪為何反而會延後退休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4---多少錢才能退休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5---不該投資個股的真正理由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6---單筆投入還是分批投入的選擇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