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財經作家面對死亡的態度(Attitudes towards Death)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Jonathan Clements是一位我蠻喜歡的財經作家。我看過他寫的“How to Think About Money” 、” The Little Book of Main Street Money”、”25 Myths You’ve Got to Avoid If You Want to Manage Your Money Right”、“From Here to Financial Happiness” 與”Funding Your Future” 。
之前就有聽聞他癌症確診的消息。直到最近,聽到美國晨星的 Podcast ,才深入瞭解他發病與之後的過程。
這個訪談有許多發人省思的地方。
Clements先生是在今年五月,發現自己有平衡方面的問題。他以為是耳朵感染。到了醫院,詳細檢查之後,發現是一個已經擴散到腦部的第四期肺癌。
進一步做了切片之後,確定診斷,而且發現與特定基因突變造成的,這個基因是EGFR Exon 20。
這類肺癌患者,平均預期存活期間是16個月。腫瘤科醫師告訴他,假如不治療,可能會在三到六個月過世。進行治療的話,可能還可以活一年。
針對這個類別的肺癌,有一個FDA認可的療程。Clements先生目前就在接受這個治療。
他定期的接受治療,然後做MRI,看腫瘤狀況。假如穩定,沒進一步擴散,就等下一次定期治療。假如腫瘤還在擴大,他就會需要一個新的治療計畫。假如新治療也沒用,那就是Game over。他只能希望這一天會晚一點來到,而不是很早出現。(Game over是Clements先生用的原字)
訪談者Christine Benz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Clements先生如何忍受這個”新生活”,各種癌症治療帶來的不適?
他用過去的良好習慣應對。
他在三十幾歲時,開始跑步。四十幾歲時,開始騎單車(還寫過書)。
他現在盡可能維持運動的習慣,就算那天覺得自己已經很糟了,還是要動。
運動除了讓他更可以走過治療的不適之外,他也希望可以為自己再多爭取一些時間。
另外,Clements先生觀察到一件有趣的事。就是當你得到癌症,每一個人都會給你建議。有些讀者給的建議,甚至言下之意,就是你假如不聽我的建議去某某癌症中心或是找某人治療,你就是自己找死。
Clements先生說:”我這種病,FDA核準”一個”療程。這是醫學界認可的療法,我正在接受這個治療。”
看到這段,我發現他真的是一個活的很明白的人,用實證可行的方式來處理人生的問題。這也體現在Clements先生從90年代,就開始大力鼓勵與推動指數化投資。他找到一個實證有效的方法,就實際去做。
今年面對癌症,他沒有因為這個事情生死攸關,就放棄自己的原則,找尋所有有機會的療程。
”有機會”不等於”有用”。而許多人在嘗試各種”有機會’的路時,往往放棄了真正有用的方法。
想跟癌症患者一樣得到他人的大量建議?只要你跟別人說”我要投資”。
你會發現建議五花八門,每個人似乎都可以根據個人經驗給你各種”良心建議”。其中有些甚至會互相衝突。
但什麼才是有用的投資方法?
找尋下一個勝出的主動型基金?讓自己成為下一個長期勝過市場的操盤手?讓自己成為當沖者中少數的贏家?讓自己成為期貨還是選擇權專家?
問題是,為什麼要在那麼困難的地方進行投資活動。不選擇有更高勝出機會的方式?
為何不就單純的用指數化投資工具執行資產配置。單純參與市場,就可以得到報酬。而且這個報酬還勝過大多專業人士的成果。
投資、醫療,都用實證有用的方式進行,人生會少很多困擾,更容易取得較好的成果。
Christine接著問Clements先生,是否對自己的癌症診斷感到生氣,或抱怨為何是我。
Clements提到,自己假如一直想這個事情,就會感到生氣與不滿。但一直停留在這上面,一直想它,不會改變診斷,更不會讓自己從癌症中康復。
所以他將重點放在從自己僅剩的時間中,賺取最多的快樂。那就是做我喜愛的工作,花時間與我愛的人相處。
原文:”Do work that I love and spend time with those that I love.”
讓我最佩服的是他接著的下一句:”這就是我到目前為止一直在做的事。”
也就是在發現癌症之前,他就已經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花時間與最親近的人相處。
所以在他的這些陳述中,沒有急迫感。Clements先生沒有提到,未來的幾個月,我有這個、那個事情要做。我有那個家人、這個朋友,要趕快再見一面。
他不趕,因為這些事情他本來就已經在做了。他沒有遺憾,因為從事這些活動的快樂他已經體會到了。他只希望,未來幾個月的最後人生,他可以繼續過這樣的生活。
能平靜的面對死亡過程,這個從容的態度,全有賴你平時如何過生活,你如何對待自己。
假如一個人一直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見一下許久不見的家人,是很重要沒錯,但我要以後才做。”
那麼當他突然確診重大疾病時,他很難平靜。他會後悔,會跟老天呼喊:”為什麼我有那麼多事還沒做,就要把我的生命終止?”
另外Clements先生提到,確診之後,他對浪費自己時間的人,忍受度降低。
有時他會使出大絕,直接說”我是末期癌症患者,可以拜託你直接幫我解決嗎?”
這裡的重點是,就算不是癌症末期,我們也應該拒絕別人浪費我們的時間。
因為,就算你沒有發現重大疾病,你跟癌症第四期的Clements先生一樣,生命都會在某一天結束。
只是Clements先生知道這一天可能就約略落在一年之後。你則是不知道會在多久之後。
許多人犯下的錯誤,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會在多久之後結束,於是活得像自己的生命永遠不會結束。
於是容許他人浪費自己的時間,甚至更可悲的是,允許自己浪費自己的時間。
不要開玩笑。
時間是一個人最有限,最寶貴的資產。
到確診末期疾病時才體會這點,會是人生最令人後悔的覺悟。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How to Retire”讀後感2—綠角的郵輪退休觀察
“見識”讀後感1---不要一直用時間去換取金錢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