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Your Way to Investment Success讀後感2---愚笨是聰明之母
”較低的成本未必直接就是比較好的投資選項。”
假如主動型基金帶來的績效勝出,可以超過其較高的費用負擔。那麼,或許主動型基金才是較好的選擇。
於是作者接下來分析,主動經理人是否帶來比較好的成果。
作者將投資人的錯誤分成兩大類。
第一種是無法避免的錯誤(Unavoidable mistakes)。
這種狀況是說,後續的投資表現不良,是由無法預知的事情造成的。
譬如在2020一月開始投資,然後馬上遇到 COVID19造成的全球股市大跌。
譬如在2010年初買進英國石油股票,然後遇到墨西哥灣鑽油平台爆炸事件。
這是完全無法事先預測的。
第二種是愚笨的錯誤(Dumb mistakes)
這種錯誤是投資人自身的問題。譬如對未來過度樂觀,接受了太高的股價。或對於負面消息判斷錯誤,低估其影響力。
假如這位投資人的心態穩健一點,或是分析能力更好一些,可以避免的錯誤。
作者特別提到,雖說是Dumb mistakes,但未必是都是愚笨投資人犯的錯。有時聰明投資人也會犯這類錯誤。
對於主動投資要有正確的理解。主動投資勝出的機會在後者。利用他人犯下的錯,為自己帶來勝出的機會。
譬如大多投資人都太悲觀了,把某家公司股價壓得太低。其實沒那麼糟,只有你正確的看出。那或許就可為你帶來績效勝出的機會。
他人的愚笨正是聰明投資的可能來源。
有些”大師”、”老師”宣稱自己不僅可以利用他人的愚笨錯誤,他還可以躲過無法避免的錯誤。
譬如在2020年,COVID19肺炎疫情爆發前剛好賣出股票,或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前剛好放空日本股市。
請留意,這是投資神棍的典型特徵。不要以為主動投資可以避開第一種,無法避免的錯誤。這個世界本來就可能發生許多無法預知的事情。
所以接下來作者討論,專業的主動投資人利用他人愚笨錯誤的情形。
書中用的是90年代的統計資料,其實跟當代最新主動投資統計成果一樣,成效不彰。
為什麼?
兩個因素。
第一個,基本上頂尖的主動投資者,那些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的經理人,校務基金等法人的操盤人,他們都一樣有著頂尖的資格、一樣強的分析能力、一樣即時的資訊來源。他們都很強。或許這次你勝出,但下次就換他勝出。少人可以在這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中,持續保持領先優勢。
這是市場的競爭本質。
但作者提到的第二點,在我過去看過的指數化投資書籍中就沒看過,是一個很獨到的論點。
那就是,其他投資人犯下的愚蠢錯誤,未必就會形成可利用的機會。因為愚蠢錯誤可能會互相抵消。
譬如某家公司的股票,有位投資人太樂觀的看待新產品帶來的營收成長。另一位投資人則從一家零售商那聽到新產品銷售不良的訊息。前者想買,後者想賣。他們就愉快的用當下的市價成交了。
而其實他們兩位都是錯的。實際情況沒有前者想的那麼好,也沒有後者想的那麼差。
他們的錯誤看法互相抵消,沒有對股價形成上漲或下跌壓力。這樣的錯誤對主動投資人來說,根本沒有形成可利用的機會。
其他投資人必需集體犯下錯誤,才會形成機會。譬如大多投資人都對某一家公司看得太悲觀了,壓低了股價。但你知道其實沒那麼糟,那麼這些投資人的錯誤會形成你可以低點買進的機會。
有太多主動投資人自動以為自己是正確的一方,可以看得比其它投資人都還要準確。這本身就是一個危險的假設。
而且,有時候,要跟著一起笨,看起來才聰明。
譬如在90年代,美股科技泡沫期間,假如你跟著市場大眾一齊對科技類股有過度樂觀的期待,你有好幾年的好報酬可拿(直到2000年泡沫破滅為止)。
但假如你真的看對了,知道大眾是過度樂觀,你去放空科技類股。你可能在泡沫破滅之前,你的資金就撐不下去,自己先破產。
聰明有時像愚蠢。愚蠢有時像聰明。投資就是那麼吊詭,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那麼有意思。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Index Your Way to Investment Success讀後感1---長期持有就不需在意一次性支出的迷思
Index Your Way to Investment Success讀後感3---想像簡單,實際困難的主動投資
常見的投資謬思—輕鬆自在的參與市場(The Lethal Combination of Ignorance and Overconfidence)
“The Only Investment Guide You’ll Ever Need”讀後感3—你沒有自己想像中厲害
過度自信的病癥—偽大師才會說市場容易打敗(The Problem with Overconfidence)
The Only Three Questions That Count讀後感----科學與工藝
Winning the Loser’s Game讀後感---投資的重點在不要輸,而不是如何贏
必然的輸家(For Every Active Winner, There Must Be An Active Loser.)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