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型基金的雙重領先優勢(Active Mutual Funds Disappoint Investors)
最近Vanguard在一篇研究報告中,比較了指數型基金與主動型基金投資人所拿到的報酬,和基金報酬的差別。
這裡要先解釋一個重要概念。基金投資人的報酬和基金報酬是不一樣的兩件事。
一般我們看到的單年基金報酬,是假設從年初就投入,一直持有到年底的報酬。
但投資人未必會年初就投入,然後持有滿一年。投資人很可能在年中買進跟贖回。
假如投資人在這一年當中,基金跌到低點時,投入比較多的資金,那麼他拿到的報酬會比基金報酬高。但假如投資人在基金爬到高點時投入,那麼他的報酬會落後基金報酬。
換句話說,假如一個投資人沒有紀律,容易受市場起伏影響心情,上漲就看好,跟著買。下跌就看壞,跟著賣。表現出這種追高殺低的行為模式的話,他的報酬率會落後基金報酬。
(相關討論可見基金報酬率的新概念—投資者報酬率)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被動型基金的成果,如下表:
| 價值 | 混合 | 成長 | |||
大型股 | 6.1 | 6.2 | 6.8 | 6.1 | 8.8 | 9.2 |
0.1 | -0.7 | 0.4 | ||||
中型股 | 5.5 | 2.8 | 8.0 | 7.8 | 9.3 | 9.8 |
-2.7 | -0.2 | 0.5 | ||||
小型股 | 4.7 | 2.8 | 7.1 | 6.7 | 7.7 | 8.5 |
-1.9 | -0.4 | 0.8 |
上表中的紅色數字代表的是該類型基金終止於2015八月的十年期年化報酬。譬如為最左上角的6.1,代表美國股市大型價值類股指數型基金,平均年化績效是6.1%。
藍色數字則是代表該類型基金投資人所拿到的報酬。
黑色數字則是投資人報酬減去基金報酬。
可以看到,在大型價值、大型成長、中型成長、小型成長這四個類別,投資人報酬都是勝過基金。但在其它五個類別,則是投資人報酬落後基金。
接下來我們看主動型基金的狀況。
| 價值 | 混合 | 成長 | |||
大型股 | 5.7 | 3.9 | 6.4 | 5.0 | 7.3 | 5.8 |
-1.8 | -1.4 | -1.5 | ||||
中型股 | 7.0 | 4.7 | 6.5 | 4.3 | 8.0 | 6.7 |
-2.3 | -2.2 | -1.3 | ||||
小型股 | 6.4 | 4.9 | 6.6 | 4.9 | 7.7 | 5.6 |
-1.5 | -1.7 | -2.1 |
從上表可以看到,主動型基金投資人的績效在九種基金類別全都落後基金成績。而且落後幅度普遍比被動型基金要大。
我們比較上兩個表格的紅色數字,也就是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績效的差別。如下表:
| 價值 | 混合 | 成長 |
大型股 | 0.4 | 0.4 | 1.5 |
中型股 | -1.5 | 1.5 | 1.3 |
小型股 | -1.7 | 0.5 | 0 |
表格中的數字,是指數型基金減去主動型基金的成績。譬如表格左上角的數字是0.4。代表大型價值類股基金中,被動型基金的平均成績贏過主動型基金0.4%。
九個基金類別中,大多是正數。也就是大多都是指數型基金勝出。
接下來我們比較此文最開始的兩個表格中的藍色數字,也就是主動型基金投資人和被動型基金投資人績效的差別。如下表:
| 價值 | 混合 | 成長 |
大型股 | 2.3 | 1.1 | 3.4 |
中型股 | -1.9 | 3.5 | 3.1 |
小型股 | -2.1 | 1.8 | 3.9 |
從上表可以看到,除了中型價值和小型價值這兩個類別之外,主動型基金落後的幅度都變更大了。
這個研究與統計指出了一個重點,那就是,主動型基金不是只有一個”績效落後指數”的問題而已。它還帶給投資人另一個大問題,就是更容易表現出追高殺低的行為。
為什麼?
這有理由可以解釋。
投資人為什麼會買主動型基金?
通常有兩個理由。
第一,期待勝過市場的報酬。他不想只拿市場報酬,他要更好更多的報酬。而我們知道,大多主動型基金實施交出的,是落後的成績。所以當投資人買進後,發現成果不如預期,那麼就會賣出了。
第二,被推銷。很多主動型基金推出的時間點,就是該資產類別大熱門之際。譬如2006當時的新興市場、拉美、能源、原物料基金。投資人以為買進了就會得到”過去”亮眼的績效,但很抱歉,實情是買在高點。
當這些不切實際的期待和立足於過去績效的買進理由消失時,主動型基金投資人就失去繼續持有的理由了。
所以假如有人跟你說,選基金不用管主被動,有紀律比較重要。這恐怕有違事實。主動型基金,正是壞紀律的典型啊。
投資主動型基金不是只有費用較高,落後市場的問題而已,這種基金,更難讓投資人維持投資紀律。
再強的短跑選手,也知道順風跑起來比較快。
在投資時,我們有什麼理由要在”高費用”和”沒紀律”雙重逆風下奔跑呢?
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工具,讓投資人不僅可以節省成本,也更有紀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指數化投資的全球、全資產類別優勢(Indexing Outperforms in Almost Every Market)
不買指數型基金的原因(Index Funds, Why Not?)
指數化投資要義(The Essence of Indexing)
指數化投資的務實考量(The Practical Aspect of Indexing)
指數化投資---市場風險的代罪羔羊?(Indexing, the Scapegoat of Market Risk?)
ETF價格戰背後為人所不知的一面(Price War or Fee Innovation?)
指數化投資,專業人士的最佳選擇(Indexing, the Best Choice for Professionals)
綠角的投資理念1—指數化投資(Greenhorn’s Investment Principles--Indexing)
指數化投資的理論與實務基礎(The Theoretical and Pragmatic Basis of Indexing)
Labels: 基金
2 comments:
Even the Economist considered that the low-cost structure has radically changed assets management, see below :-)
http://www.economist.com/news/finance-and-economics/21700401-vanguard-has-radically-changed-money-management-being-boring-and-cheap-index-we
謝謝分享~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