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基金

基金是最適合小額投資人使用的投資工具。它有兩個主要優點,專業管理與立即分散。基金也是綠角財經筆記著墨最多的投資工具。(還是覺得自行買進個別股票比較”行”?請見不買個股的理由---談Risk-Adjusted Return)

基金有三種,開放型基金(這就是一般所指稱的基金),ETF(Exchange-traded Funds)與封閉型基金(Closed-end Funds)。要瞭解它們的基本架構,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基金的結構

ETF

漫談封閉式基金

值得留意的是ETF這個投資工具。有許多初接觸ETF的投資朋友分不清ETF與開放型基金的分別。在投入ETF之前,一定要把這個關鍵弄清楚。投資沒什麼好急的。在沒弄清楚投資工具屬性前,不必冒然動作。

造成混淆的原因之一,就在於許多ETF的中文名稱中都有“基金”一詞。台灣證券交易所將ETF翻譯為”指數股票型基金”。香港交易所則稱ETF為”交易所買賣基金”。都有”基金”兩字。原本ETF的F就是Fund,就是基金。但為了避免混淆,在這個部落格,我儘可能以ETF指稱這項投資工具,避免提到基金兩字。

ETF許多人將它等同於指數化投資工具。其實,ETF可以是指數化投資工具,也可以是主動投資工具

ETF追蹤的指數,有的是衡量整體市場表現的指標指數(Benchmark Index),有的是反應某種選股策略的策略指數(Strategic Index)。前者譬如摩根史丹利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 Index),就是衡量整體新興市場股市表現的指標指數。後者譬如台灣高股息指數,它反應的是一個偏重股息發放的選股策略。策略指數已不是傳統指數化投資所指稱的被動選股、市值加權的指數。

美國更已經出現完全不追蹤任何指數,由經理人決定持股的主動型ETF,英文叫做Active ETF。

所以ETF可以是指數化投資工具,但不一定是指數化投工具。

(假如日後台灣也發行主動ETF,那麼台灣證券交易所的ETF中文翻譯”指數股票型基金”,恐怕就不很貼切了。)

與基金結構同等重要的是,投資人必需非常清楚的瞭解基金的黑暗面。有三大面向:資產管理公司與投資人的利益衝突、大多主動型基金將落後指數、沒有簡單的方法挑選出未來表現優異的主動型基金。

我們先看第一個:發行基金的業者,與我們投資人有很大的利益衝突。

利益衝突指的是,基金公司發行基金的主要目的是要賺錢。要賺錢,它就要提高收費。但是整體來說,基金收取的費用愈多,投資人的報酬就會愈差。這就是利益衝突。對基金公司好的狀況,對投資人是不利的狀況。(假如有人跟你說基金的內扣費用不重要,績效才重要。你把他歸類於不太懂基金投資人的人,大致不會有錯。)

你以為基金是投資人的理財工具嗎?基金也是資產管理公司的理財工具。基金低投入門檻、費用內扣的特點,讓基金成為可以搜括大小投資人資產,從中賺取收益的資產管理公司金雞母。

基金公司的經營重點(How Lucrative is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

費用內扣是一個很厲害的收費方式,許多投資人被收得不知不覺(這不是誇飾法,這是事實)。3%的手續費打幾折,投資人往往還知道要跟銀行斤斤計較,自己持有的基金,每年光內扣費用就已經是3%以上,很多人卻是渾然不覺。

想想看,假如你可以自己發行基金,跟鄰居親友募集。假如你可以收到2億的資產,然後每年收2%的經理費。光是這支基金,每年就可以為你帶來400萬的收入。想想看,四百萬耶!現在有那些工作可以讓你年收入400萬以上?而且,你不一定要打敗市場,你也不一定要幫這些投資人賺錢。不管市場漲跌,不管你領先或落後市場,這2%你都收定了。這時你就可以體會,發行基金和買基金,何者比較好賺了。

基金稅,你交了嗎?

國民基金、貴族基金,傻傻分不清? (Camouflage for Expensive Funds)

基金公司與投資人的利益衝突

與狼共舞

誰在幫你賺錢?

付出愈少,拿得愈多

每月3000元的感嘆

(不只是基金業者與投資人間存有利益衝突,金融業者普遍都與投資人有利益衝突,請見專業、黑心,傻傻分不清楚。也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都與投資人有利益衝突。有家基金公司從根本結構上解決了這個問題,請見Vanguard, The Ship, The Company and The Experiment。在資產管理界,Vanguard這家公司的存在,就像現實世界中出現人咬狗的情況。恐怕是罕見的異數了。)

而資產管理公司在管理基金時,的確出現過許多不堪聞問的醜事。列舉數例:

資產管理公司的貪婪(The Greed of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The Citigroup Scandal)

2003基金醜聞(The 2003 Mutual Fund Scandal—Late Trading and Market Timing)

自罰謝罪的富達

他們怎樣用你的錢?(How is Your Money Managed?)

基金公司收回扣??!!

以職務之便,謀取私利(Corrupted Mutual Fund Business)

基金公司是否值得您信賴(Trustworthy or not?)

而有的基金公司從事的行為,雖非違法,但對投資人恐怕仍是相當不利:

軟軟的錢—談Soft Dollar Arrangements

台股基金過高的股票交易費用

橘越淮而為枳---一家基金公司的故事(Different Pricing Policies of BlackRock)

基金公司的廣告策略

(看到這裡,讀者朋友可能心中會有個疑問。為什麼很少在財經節目、報紙或是以基金為主題的財經雜誌上看到這些報導?答案很簡單。想想看,這些媒體的廣告金主是誰?你以為節目與文章是為我們投資人寫的嗎?No,那是為了賺錢,為金主寫的。)

第二個黑暗面是,大多主動型基金將落後指數。就像一般投資人可以選擇主動或被動投資,基金經理人也可以選擇主動或被動投資。大多基金公司選擇主動投資,因為這樣才可以向投資人多收取費用。請注意,是因為這樣可以多收費,不是因為他們有傑出的選股能力或分析人才。

誘因在那裡,他們就會怎麼做。開資產管理公司的最主要目的是賺錢,它們自然會採取可以收取較高費用的做法。做主動投資才能向投資人多收錢,所以他們就做主動投資,然後宣稱自己擁有主動投資所需的特質。

假如基金只模仿指數成份股,那資產管理公司如何能向投資人多收錢呢?它們當然要宣稱旗下有傑出的經理人、優秀的分析師,可以選出未來表現優異的股票,所以要採取主動投資,所以要向投資人收取較高的費用。這樣,他們才能達成開資產管理公司的目的-----賺錢。

實情恐怕與這些資產管理公司宣稱的完全相反。大多資產管理公司是為了收取較高的費用,所以採行主動投資。不相信。看看那些資產管理公司趕熱門的模樣。資源類股熱門,就推什麼水資源、綠能、石油相關基金。奇怪,它們之前有培養過相關產業人材嗎?說推出,就推得出。生出一支基金,比媽媽生小孩前懷孕九個月,還要簡單。

在準備不足的狀況下,匆促的推出基金,這種難看的吃相,反應的正是資產管理公司對金錢的貪婪。想看一下美國知名的主動型基金公司,是怎樣籌備一支基金的?請見主動型基金公司的典型---Dodge&Cox

暫且不論這些資產管理公司的主動型基金,到底準備足不足夠,我們就來看這些主動型基金整體的表現。

台股基金方面,請見:
台股基金2007年績效評比觀後感

台股基金2010年績效回顧續

台股基金2009年績效回顧續

境外基金方面,請見:
被指數打敗的新興市場基金

美國股市ETF(VTI)與美股基金績效比較

歐洲股市ETF(VGK)與歐股基金績效比較

新興市場股市ETF(VWO)與新興市場基金績效比較(Comparison of VWO and Emerging Markets Equity Mutual Funds in Taiwan,2016年更新)

投資主動型基金有一個很重要,但卻有被太多人忽略的概念,那就是我們投資人交出每年1.5%或是2%的費用,買的是經理人的選股能力。付出這種費用的期待,是要取得勝過市場的報酬。假如某年,該基金投入的市場指數漲50%,那麼投入該市場的主動型基金就應該要有超過50%的報酬,譬如60%。或是在某單一年度輸給指數,但較長的一段期間,譬如三年、五年或十年的年化報酬是勝過對應市場指數的。這樣主動型基金的經理費才花得值得。

假如市場賺50%,主動型基金只賺45%,這樣花1.5%的經理費根本是浪費錢。何不用低廉的費用買指數化投資工具就好了呢?很糟糕的是,這就是大多投入主動型基金的狀況。千萬不要自己手上的主動型基金賺40%,對應市場指數賺50%,還說有賺就好,40%也不錯。有這種想法,你就是基金公司的肥羊,你就是投資世界的駝鳥。

所以基金投資人一定要會做基金績效檢視

所以,專業管理雖是基金的優點之一。但主動型基金大多無法達到勝出對應指數的目標。追求市場報酬的指數型基金或ETF,大多可以達成要求。投入指數化投資工具,有最大的機會買到貨真價實的專業管理。

基金投資的第三個黑暗面,就是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挑出未來表現良好的主動型基金。

假如能事先挑出未來表現良好的基金,那有多好啊!

是啊,所以就有人開始推動與實驗各種挑基金的方法。

有名的基金評比機構”晨星”的星級評等,就是最常被用來評估基金”好壞”的標準。但其實,晨星公司很清楚的為文表示過,這些星星是對基金過去表現的評量,不是買進指引。

晨星和你想的不一樣

台灣基金界則盛傳一種名叫4433的選基金方法。它的實效如何,請見以下文章:

4433選基金有用嗎?以台股基金為例(Fund Selection Criteria)

很有趣的是,在推行4433選基金法的書籍與文章中,從不曾看到對這個方法的實效驗證。在這個注重實證,連電視廣告都要實例見證的時代,這種選基金法的推行者,居然可以假裝這是個不必驗證,就一定會對的真理。

你以為過去的好基金,未來就會繼續表現好嗎?請見台股基金年度績效前十名排行榜的變化:
基金排名的變化,以台股基金為例(The Exception or The Rule?)

真理其實是那一行小字:”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

當所有的基金公司都按規定寫上這一句話時,它們又透過各種管道與陳述,或明說或暗示的要投資人相信,過去績效可以預測未來。

為什麼要這麼做?你以為這些選主動型基金的方法是為了我們投資人著想?不,這是為了業者的生存。假如基金投資人都已經能體會,大多主動型基金將落後市場指數的事實,而且沒有方法可以事先選出未來將有優異表現的主動型基金,在這樣的困境下,大多基金投資人將轉向指數型基金或ETF的懷抱。

為了穩定業績,讓投資人仍存有買主動型基金打敗市場的希望,所以基金業者與相關人士推行這些以過去績效選基金的法則。表面看起來是為了我們投資人,實情是,這些法則的盛行,讓投資人誤以為自己有挑選好基金的能力,也養活了龐大的主動型基金業界。

事實上,對基金未來績效最有預測能力的因子,就是基金的內扣費用。財經教授Burton Malkiel根據這點寫成了5050法則:

選基金請用5050,不要4433(Professor Malkiel’s 5050)

這可以在台股基金得到驗證:
台股基金績效與費用分析(Higher Cost, Lower Return---Evidence from Taiwan Equity Mutual Funds)

如何查詢基金的內扣費用,請參考
如何查詢基金的總開銷數字(How to Find the Expense Ratio of Mutual Funds)

瞭解了這三個黑暗面,如何投資基金的問題就已經得到解答。只要你知道如何處理這三個黑暗面,你就知道如何投資基金。

面對資產管理公司收費過高的問題,選擇低費用的基金(或ETF)。或選用為投資人共同擁有的資產管理公司,Vanguard,所發行的投資工具,就是解答。

面對主動型基金大多落後指數的困境,選擇指數化投資工具,成為一條清晰可辨的道路。而一旦你選擇了指數化投資工具,也就不必再為如何挑出未來表現優異的主動型基金而傷腦筋。指數化投資工具,將第二與第三個黑暗面一併解決。

利益衝突、主動型基金的落後與選主動型基金的困難,以上這三點,存在於全球任何國家的基金業界。台灣的基金投資人則多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惡劣的基金投資環境。

買基金付手續費叫做理所當然?假如你這麼覺得,那麼你一定不知道什麼是免佣基金(No-Load Funds)。

免佣基金的成長(The Dominance of No-Load Funds)

對於佣金的正確認識(Commission Works Against You)

買股票型基金付1.5%的經理費叫司空見慣? 2%的天價經理費叫可以接受?那你一定不知道美國基金業者的收費標準。

2011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剪貼簿

台灣基金投資人,正承受有佣基金與高額內扣費用的雙重剝削。尤其甚者,某些基金公司在美國國內發行費用較低的基金,在盧森堡成立投資方法相同,但收費較高的影子基金,然後”很恰巧的”,引進台灣的,都是收費較高的版本。這種做法,正是將台灣投資人當成投資界的次等公民

居然有台灣投資人被洗腦洗到會說出在台灣買基金很便宜這種話,或是說台灣買基金的收費比起某些國家已經算好的了。為什麼我們要跟差的比?我們的國民所得與生活條件比非洲饑民好很多,所以我們就不用再進步了嗎?金融界是用這種標準在衡量的嗎?

面對台灣基金業界非常不友善的投資環境,基金投資朋友可以有兩個選擇,一是留在台灣繼續等待,等台灣的業者發行更多像 0050的低費用工具,或是引進外國的免佣基金或低成本基金。

或者,投資朋友可以將資金開拔前往可以提供這樣服務的國家,使用當地的服務,獲取國際級高品質低費用的金融服務。

假如被動等待不符你的個性,你想要主動出擊,美國券商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後記:針對一些在台灣較有名氣的境外基金,綠角寫有綠角基金評論系列文章,共有六支基金的分析,連結如下:

聯博美國收益基金分析—Analysis of AllianceBernstein American Income Portfolio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分析—Analysis of AllianceBernstein Global High Yield Portfolio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分析---Analysis of BlackRock Global Funds-World Mining Fund

貝萊德環球資產配置基金分析---Analysis of BlackRock Global Allocation Fund

天達環球策略股票基金分析---Analysis of Investec GSF Global Strategic Equity Fund

富蘭克林坦伯頓全球債券基金分析—Analysis of Templeton Global Bond Fund

(引用文章總數:53)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ETF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投資觀念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指數化投資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利益衝突與負面事件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美國券商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基本金融知識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參考書籍與資料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保險

4 comments:

chienyu 提到...

關注您的文章已經超過一年了
沒想到您這篇文章又引用出一堆小弟未曾看過的文章
加油囉

綠角 提到...

感謝您的鼓勵

家榮余 提到...

綠角大~ 這篇閱讀指引 讓我讀到了 "主動型基金公司的典型---Dodge&Cox" 這篇文章 才知道 人家美國人要發一支新基金竟花了7年時間(1995~2001年) 對照台灣投信的 謹慎程度有如天壤之別呀!

剛接觸你的部落格僅幾個月 如果沒有這篇指引 不知我要爬文多久 才爬得到這篇2008年3月的文章呢 呵!

所以 這個閱讀指引 很實用哦! 讚啦! ^o^

綠角 提到...

家榮
謝謝你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