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ealth Ladder讀後感5—向上攀爬財富階梯的必要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第一階: 小於一萬
第二階: 一萬到十萬
第三階: 十萬到一百萬
第四階: 一百萬到一千萬
第五階: 一千萬到一億
第六階: 一億以上
(單位:美元)
到了第四階會進入不易爬出的中產困境。但假如你有能力,夠幸運,你是收入超高的職業運動員或影視明星,或者是成功的創業者,你會爬到第五階。
作者提到,到了這個階段,就需要考慮是否要要再往上爬。但其實到了第四階上半,也就是資產價值500萬到1000萬美金,也已經可以考慮。
因為到這個階段,可以說這個世界,98%-99%的物質享受與體驗,你都負擔的起。再往上爬,多得到的物質補償非常有限。
而且,爬到第五階以上的方法,帶來財富向下變動的可能性也變大。
因為集中的持有一個成功事業的股權,是達到第五階(與以上)的方法。但分散,才能幫助你留在這一個階層。
作者提到:
“The most common way those in Level 5 (and above) fall down the Wealth Ladder is through overly concentrated investments.”
“最常造成第五階與以上的人,滑落財富階梯的原因,是過度集中的投資”。
但藉由集中持有股權達到第五階的人,會很難接受分散的建議。因為在他們眼中,集中正是財富成功爬升的方法。
當我們站在相對較低的財富梯級往上看,總覺得錢當然是愈多愈好啊。我假如能再往上一、兩級,不知有多好。
但是,錢不是愈多愈好的東西。到了比較高的梯級,你會開始體會有錢的壞處。
所以作者說,他不認為超過第四階以上的爬升,一定都是一種升級。其實還可能造成某些生活面向明顯變差。
首先是人際關係。你會開始想,別人接近你,對你好,是因為你,還是因為你的錢。你會變得多疑。
別人對你的態度也會變。特別是當你的財務狀況為親友所知的時候。他們會開始把有錢的你,當成一個”物件”看待,與你來往的重點是,能取得多少金錢或物質上的好處。
這就是為什麼對有錢人來說,在有錢之前就有的老朋友,是異常珍貴的情誼。
有錢之後,的確會有人出於不當動機靠近你。但不要因此變成偏執狂。
有錢之後,的確可以幫助一些親友。但不要太過,更沒必要做到讓自己不開心。自己不是別人的提款機。
有錢人需要在些面向達到平衡。
另外,有錢人之所以有錢,也很可能付出了代價。譬如工作更久、壓力更大,承擔更大的風險,長期下來,會對心理與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接下來,親子關係。
有錢的成功人士,對自己,對事業,有高水準的要求。對自己的子女,通常也有不小的期待。子女會承擔較高的表現壓力。
而且為了金錢,這些父母往往花很多時間在工作上,陪伴子女的時間很少。
心理壓力加上太少的親子相處時間,造成有錢人的子女發生精神問題的比率較高。
有錢的父母另外一個可能犯下的錯誤,就是毫無節制的滿足小孩任何物質要求。買手機。買汽車等等。他們要,就給。反正也不是太大的花費。
這會讓小孩認為,我的爸媽有錢,而且會一直供應我。
這樣的孩子會有多少努力工作、賺錢的動機?
最糟的是讓小孩有一種”我要什麼,這個世界就要給我什麼”的態度。覺得別人都要迎合自己,覺得規則與法律對自己不適用。
當不夠有錢的人,整天想著如何變有錢時,已經有錢的人卻整天想著如何降低或避免太多錢帶來的嚴重副作用。
只能說,金錢是一種太有趣,但也蠻可怕的東西。
面對金錢,不是一直以為愈多愈好。而是懂得駕馭它。
當自己在財富底層,知道該做些什麼,賺取與累積更多財富,為自己帶來明顯生活品質的提升。
等到有了一定份量的財富之後,知道”夠了”的時間點,也能妥善控制金錢的負面作用。
面對金錢,需要學習的不只是賺錢的方法,更要瞭解的是面對它的態度。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有錢的缺點(Drawbacks of Being Rich)
The Wealth Ladder讀後感1—多大的花費,你才應該在意
The Wealth Ladder讀後感2—財富翻身的有效方法
The Wealth Ladder讀後感3—有錢人持有什麼資產
The Wealth Ladder讀後感4—中產困境
《人生的五種財富》(The Five Types of Wealth)讀後感1—除了金錢,你必需顧及的其它四種財富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Primates of Park Avenue)讀後感---有錢人的不快樂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