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ealth Ladder讀後感3—有錢人持有什麼資產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位在不同財富階梯的人,不僅需要在意的花費金額,值得採用的收入增進方法不同,他們持有的資產類型也很不一樣。
作者劃分的六層財富階梯:
第一階: 小於一萬
第二階: 一萬到十萬
第三階: 十萬到一百萬
第四階: 一百萬到一千萬
第五階: 一千萬到一億
第六階: 一億以上
(單位:美元)
作者根據2022針對美國家庭的調查,整理出不同階層的人持有財富類型的差異。
位在第一階的家庭與個人,其資產最大的特點是現金占比高。平均占整體資產價值近40%。所有其它更高梯級的人,現金平均占比都在10%以下。
除了現金之外,第一階人士持有的主力資產就是汽車。車子加現金,平均占資產總值的85%。也就是說這兩項之外,位在第一階的人,很少持有其它的財富類型,譬如房子、退休帳戶、共同基金、企業股份等。
也就是說第一階人士的資產大多是”可以幫助其當下生活”的東西,像馬上可以花用的現金,以及交通需要的汽車。
到了第二階,車子加現金,平均占比降到50%。第二階家庭持有最有價值的資產,往往就是自住的房子。
自住的房子是位在第一到第三階的人,持有的重要資產。
在有房子的第一到第三階家庭中,房子占資產總價值65%到75%。
第一到第三階家庭主要持有的財富價值,往往就在現金、車子與自住房這三樣東西上面。
第四階以上的家庭持有的資產,跟下方三階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們持有會帶來獲利的資產。像股票、債券,不動產或是企業所有權。
(書中原文是用”Income-producing assets”,”會產生收益的資產”。假如我在文章中使用”會產生收益的資產”這樣的文字,恐怕會讓一些讀者朋友以為這些較高階的家戶是投資一堆錢在高股息ETF或是收益成長基金這種東西上面。
不是。重點是會產生報酬的資產。報酬可以來自資本利得與配息。需要的話,資本利得與配息,都可以帶來Income。)
基本型態是,4-6階的家庭比起1-3階的家庭,持有更高價值的退休帳戶、更多自住以外的房地產、更多的股票。這些可能會帶來報酬的資產。
上市公司股票與共同基金,是第5階家庭占比最大的資產,是第6階家庭第二高比重的資產。
第6階家庭跟所有其它財富階級相比,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持有最高比率的企業股權(Business interests)。
這個企業可能是上市公司或是沒有上市的私有企業。這些第6階的人,往往與這個公司與企業有密切關係,譬如是創辦者,或是成立時的合夥人。
大多第6階人士靠成功經營企業,獲致可觀財富。
另外有些第6階的人是超高收入的娛樂界人士,或是繼承家族財富的人。
經營事業是致富之道,但不是保證。假如個人大多資產都在某個企業上面,當事業經營出問題,譬如出現強大競爭者、整個產業走下坡,也會帶來很糟的後果。
重點是,經營事業不保證成功。有風險存在。
同樣的,也不是說一個人去模仿高階人士的資產組成,就會自動向上爬升。
(類似的概念,我在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讀後感9—依樣畫葫蘆不會變有錢人這篇文章也有提到。)
假如把六階分成1-3與4-6兩個類別來看,持有會帶來獲利的資產比重。前者是20%以下,後者是50%以上。這是兩者持有資產類型最大的差別。
當一個人爬上愈高的財富位階,投資對個人的重要性才會同步爬升。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讀後感8---有錢人的樣貌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Primates of Park Avenue)讀後感---有錢人的不快樂
The Wealth Ladder讀後感1—多大的花費,你才應該在意
The Wealth Ladder讀後感2—財富翻身的有效方法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