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Primates of Park Avenue)讀後感---有錢人的不快樂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的作者是Wednesday Martin。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假如直接翻譯的話,會是”公園大道的靈長類動物”。中文書名“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是書中一個章節的主題,被拿來當書名。看起來似乎比較生動有趣,也似乎較能搭上柏金包的流行潮流。

這本書描述具有人類學專長的作者,搬進紐約市上東區的第一手觀察與適應過程。

書中文字,將一個現代文明世界的習俗與組成,以描寫原始人類部落的方式陳述。相當有趣。譬如在曼哈頓找尋房子,是女人的責任。她們會找尋房屋巫師(也就是房仲)的協助。這裡的居民將”大草原”也就是中央公園,視為聖地。兩旁的住屋,是具有最高價值的房地產。

作者先從她的住家找尋過程談起。她要進入的地區是”上東區”。以我們的流行語言講,就是天龍國中的天龍國。

從跟房仲往來開始,她開始感到無法落於人後的壓力。在第一個物件的大廳,作者被住戶誤認為是房仲的助理,而不是房仲的委託人。她發現上東區房仲衣著華麗,畢竟她們代表著委託人。買方與賣方之間,甚至在心中暗自較勁,我的房仲穿衣、外表,是否比你的房仲更高貴、更高雅。

於是,作者開始學會穿上剪裁得宜的套裝,拿上高雅的包包,再開始她的看屋之行。

不是房仲會看人,你想買的公寓住戶也在打量你。

這就要提到Co-Op這種公寓型態。你買這種公寓,你不是取得地產或是房子所有權。你是取得一家公司的部分股份。這整棟公寓等於是被這家公司持有。

而且,不是你有錢就能買。必需是由目前住戶組成的管理委員會,同意才可以。

規矩,完全由目前住戶訂。太有錢,太有名的人,他們也不見得喜歡隨之而來的騷擾與暴光。包括前美國總統都曾被拒絕過。

申請表要將個人身家狀況幾乎全盤供出。教育、資產、收入。將個人狀況做如此多的揭露,相當令人不快。更令人不悅的是,你成功入住後,其它鄰居都知道你有多少”斤兩”。

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社區的自我篩選過程。一群住戶,可選出符合他們認為適合一起居住的人入住。

作者搬進去之後,開始幫小孩找幼稚園。起步太晚,好的幼稚園很難申請。各家長使足全力,為小孩找學校。

這些媽媽不再有自己的姓名,她們自稱”XXX幼稚園,史帝夫的媽媽”之類的名號。她們的成就,就在於能否全心的關注小孩,讓小孩從小就接受完美的教育。

當然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地方,媽媽們本身也需要完美。她們追求,產後看起來像產前的身材。在各種近於自虐的健身與飛輪課程中,努力雕塑身材。藉由各種健康蔬果與飲料,嚴格控制飲食。

配件方面,作者就提到自己對柏金包的追尋過程。這種包已經不是有錢就可以買了。你必需有錢,而且執著。這個包,就是上東區女人的基本鎧甲。你必需穿戴它出門,以免在路上,被其它有著閃亮鎧甲的女人耀武揚威。

小孩可以跟那些小孩玩,也受到家長社交圈的影響。”高等級”的小孩,不會跟”低等級”的玩。

很不幸,剛進入上東區時,作者跟她的小孩,就是”低等級”。

連在等小孩放學時,那些自以為”高級”的媽媽,都不會跟作者打招呼。這個社交困境,一直要要某次聚會時,一位Alpha male,超高等級男性,跟作者交談起來,才被打破。這個現象跟靈長類動物圈的習性非常類似。

這位男性家族經營銀行事業,喜歡在外捻花惹草。

看著作者書中的描寫,你會發現,這些美國紐約最高級社區,最有錢的一群人的生活,其實頗不愉快。

他們在自己這個圈子中自定的規則中,忙碌不堪。

他們所謂的高人一等,與優越感,就來自於”看不起他人”的權力。我的小孩比你的小孩好。我的身材比你好。我的老公比你會賺錢。我的包比你好。比比比,比不完。

你自以為很強了,其實還是會有人比你有錢,比你漂亮,小孩比你的小孩聰明。

這種比較的世界,不快樂的人總是多數。因為大多人會被頂端踩在底下。

比較,很難滿足。

另外也可以看到,環境的影響力。就算作者事前已經知道上東區有其獨特的規則,她還是必需要融入。她必需把自己的行為準則,與上東區看齊。花費方面,當然更是如此。

也就是說,假如你要生活在自己想要的花費等級,或說你要存下大筆收入,生活環境與往來族群的選擇,非常重要。

假如你住在一個高消費地區,身邊鄰居都是買一個十萬的包眼睛不眨一下的人,你很難節約度日。

這本書除了有趣的觀察之外,也可以讓讀者看到,有錢卻仍不快樂的有錢人困境。

當你羨慕他們的財富時,他們卻可以羨慕著你,輕鬆打扮就可以逛街購物的自在。

這本書對於紐約頂尖財富社群的第一手觀察,讓讀者看到這些金錢堆砌出的金壁輝煌,也讓讀者看到他們身處的黃金牢籠。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為什麼收入增加未必能存到更多錢?你沒想到的三個高收入陷阱(Higher Income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More Saving)

“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Love, Money, and Parenting)讀後感—父母如何選擇教養方式

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讀後感1---會花錢不等於很有錢

The White Coat Investor’s Financial Boot Camp讀後感2---享有你該有的財務成就

2 comments:

陳俞名醫師 提到...

吳曉樂寫的《上流兒童》跟這本書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綠角 提到...

因為有些人有錢了
卻沒有自己的價值觀系統
仍想要依存他人的眼光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