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ealth Ladder讀後感1—多大的花費,你才應該在意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Wealth Ladder直接翻譯成中文就是”財富階梯”。作者依照一個人的淨資產總值,分為六階。(以下計量單位為美元)
第一階: 小於一萬
第二階: 一萬到十萬
第三階: 十萬到一百萬
第四階: 一百萬到一千萬
第五階: 一千萬到一億
第六階: 一億以上
可以看到,每一階的設定是十倍的改變。位在第二階的人擁有第一階十倍的資產。第三階則是第二階的十倍。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定量的資產成長,對於不同資產層級的人,作用截然不同。
譬如送一萬美金給一個資產只有一千美金的人,對他來說那是天大的恩賜。
但假如送一萬美金給一個資產百萬美金的人呢?他會覺得差別不大。
另一個例子是這樣。
一個資產一千美金的人,他可以負擔的生活型態,跟一個資產總值十萬美金的人,會很不一樣。
但資產40萬與資產50萬美金的兩個人,他們可以支應的開銷層級,差別不大。
財富要有倍數上的差異,才會對一個人可以負擔的消費,如何邁向下一級的策略有明顯影響。
作者先討論財富等級對於支出的影響。他從美國知名歌手Jay-Z的一句歌詞想到0.01% Rule。
假如某項花費是這個人淨資產的0.01%,也就是萬分之一,那對他來說,這可以算是微不足道的小錢(原文:Trivial amount)。
譬如你的淨資產總值是一千萬,那麼花一千元,對你來說很可能是一個沒有必要顧慮太多,考慮再三的事情。
以此可以推算出,對於處在不同財富階梯的人,他們可以不太需要在意的”小錢”是多少。
第一階: 每一塊錢都要在意
第二階: 雜貨店自由
第三階: 餐廳自由
第四階: 旅行自由
第五階: 住宅自由
第六階: 影響自由
譬如第二階,雜貨店自由(Grocery Freedom),就是說你可以在雜貨店自由自在的買東西。
第四階,旅行自由。就是說你想要的話,就可以以你希望的方式,前往任何地方旅行。
第五階的住宅自由,就是你夢想中希望的房子,都可以買得起。
第六階的影響自由(Impact freedom),就是你只要給出個人資產的萬分之一,就可以對其它人的生活或是特定慈善機構產生重大影響。
個人財富等級會對消費決定產生影響。譬如超商裡面,一盒3.99的一般雞蛋跟一盒4.99的有機蛋,你該選那一個?
假如你的淨資產只有100。這個選擇很重要。
但假如你的淨資產是100萬,你不會覺得這是需要考慮太多的問題。
這個現象也可以說明,為何位在相同財富階梯的人,很可能會有類似的消費型態。
但這只是基本型態。有些人已有百萬美金資產,但仍非常節儉。有人沒什麼資產,但仍過著高花費的生活。
造成這些例外狀況的主要原因在於,有不少人是根據收入過生活。
譬如有一個人收入很高,年入一百萬(美金),但個人資產淨值是零。但他覺得自己有百萬收入,就可以每年花一百萬。
這其實相當危險。
這樣的高收入者在還沒以正的資產價值展現其金錢紀律前,就先建立了高花費的習慣。日後一旦生活有任何改變,譬如高收入無法持續,或是出現了其它大額支出,財務狀況會馬上落地墜毀。
儲蓄是對未來未知的緩衝。資產淨值為零,就是沒有緩衝。
而高資產者卻仍非常節約度日,除了本身天性使然之外,另外一個原因,也是靠收入過生活。
這樣的人可能在年輕有工作,收入不錯的時候,還比較敢花錢。到了退休,看到自己沒有每月持續的收入進來,就變得非常節約,不太敢花錢。
這種困境的處理方式,其實就是要知道如何從自身的金融資產,有系統的拿錢出來。
用股債搭配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利用其總報酬,可以打造出維持幾十年的現金流。
已經退休的高資產者,假如因為沒有收入反而變得太過節儉,瞭解這套退休後自行帶來現金流的方法,會有非常大的助益。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Just Keep Buying”(持續買進)讀後感1---累積財富,儲蓄重要還是投資重要?
你很可能會這樣花錢1(The Way You Spend)
有錢的缺點(Drawbacks of Being Rich)
為什麼收入增加未必能存到更多錢?你沒想到的三個高收入陷阱(Higher Income Doesn’t Necessarily Mean More Saving)
Your Money or Your Life讀後感3---節儉新定義
“How to Retire”讀後感7—退休需要的兩種準備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