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高股息ETF迷思
高股息ETF就是以股票的現金股息率做為核心選股標準的ETF。
台灣最老牌的高股息ETF是在2007十二月發行的元大台灣高股息ETF (代號0056),0056就是完全以股息率為選股標準。其它高股息ETF可能會再加上其它條件,譬如ESG或低波動。實際的例子有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 (台股代號:00878)與元大台灣高息低波ETF(台股代號:00713)。
特定標的讓人覺得值得投入,一定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高股息ETF的首要特點就是配息。比較高的股息,可以帶來”現金流”。
對於年輕,還在資產累積階段的朋友,會覺得透過這類標的拿到的配息,可以帶來收入提升。收入增加,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不論是提高日常生活水準,或是每月可以繳更多房貸,可以負擔更大的房子。
但需要留意,資產累積階段應以工作所得做為現金流來源。假如動用金融資產來產生現金流,等於你在累積資產階段,是同步把錢拿出來使用,資產累積效果會大打折扣。這些用高股息ETF帶來的”多出的現金流”有其代價,代價就是更慢的資產累積速度。
這會造成要達到相同退休目標資產價值,需要更長的時間,可能要晚十年才能退休。或是在相同的歲數退休,手上只有較少的資產。
不要只看到當下的好處,忽略未來的代價。畢竟,投資就是為未來做準備。
可參考:靠高股息ETF多一份收入?背後有什麼代價?(The Cost of Using Distributions from High Dividend ETFs to Supplement Monthly Income)
另外,有些退休人士會想使用高股息ETF就是想用高股息ETF的配息做為退休現金流。
重點觀念是,現金流可以來自配息。但不是只有配息才能做為現金流。資本利得也是一個重要與值得利用的現金流來源。
當退休者懂得同時看資本利得與配息,他就知道,高的整體報酬,才能帶來夠高更穩健、更長久的現金流。
可參考:想要現金流?指數化投資工具是比高股息ETF更好的選擇(High Dividend ETFs are Not the Best Source of Retirement Income)
要求退休生活費完全來自配息的重大問題(Dividends and Distributions are NOT the Only Source of Cash Flow)
從資本利得取得現金流,需要賣出部分持股,實現利得換成現金。
這個做法會讓有些投資朋友產生”單位數愈賣愈少,之後一定賣到沒有”的想法。
這是一個迷思。退休資產的管理重點是你有多少錢,不是有多少股。
持有一萬股,總價值300萬的資產。跟持有一千股,總價1000萬的資產。何者是更穩固可靠的退休資產基礎?
答案明顯。
難道一萬股,就因為其股數多,就更安全嗎?不是吧。
正確想法是一元等於一股的話,你有多少股。夠份量的資產才是重點。
2025年0050進行分割。這個事件剛好可以進行一個思考實驗,破除這個迷思。可參考: 單位數迷思---元大台灣50ETF(0050)分割的啟示(Obsession with the Number of Shares)
而需要”賣出”才能取得部分生活費來源的想法,更讓一些投資朋友認為,在股市下跌後,再去賣出,那是賣在低點。
其實,以為使用高股息ETF就可以避開這個問題,是一種錯誤想法。
從高股息ETF取用生活費,在股市下跌後,一樣是從股市部位拿錢出來。可參考從高股息ETF取得退休現金流,就不需低點賣出的迷思(High Dividend Yield ETFs are NOT Silver Bullet that Prevents Retirees from Selling Low in Bear Markets)。
要避免在股市下跌之後,隔年從股市拿錢來出來使用,應對方法是使用股債或更多資產搭配的投資組合。相關概念與實務,在“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有完整說明。
假如退休現金流的來源全靠高股息ETF的配息,每年生活費是多是少,會受限於當年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與基金公司的配息政策。配得多,這一年可以寬鬆過日子。配得少,就要勒緊褲帶。
這種受制於人的退休生活,恐怕沒有想像中美好。可參考用高股息ETF帶來退休生活費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以0056為例(Cash Flow From High Dividend ETFs Is Highly Volatile)。
退休投資,透過一個股債搭配的投資組合,可以做到不論每一個年度金融市場表現如何,不論經濟是成長或衰退,都可以年復一年取出至少相同購買力的生活費。
可參考退休投資與提領恐怕不是你想的那樣(Investing in Retirement Can be Better than You Think)
持有高股息ETF除了報酬方面的理由,另外一個出發點就是波動比較小。
但是,高股息ETF沒有保證帶來比市場更小的波動。譬如在2024美國總統川普宣告要對全球各國課徵高關稅之後引起的全球市場動蕩,大多高股息ETF跌的比市場還要多。
可參考:2025四月關稅戰中的高股息ETF,真正有比較抗跌嗎?(High Dividend-Yield ETFs and Tariff Wars)
台灣最早發行的高股息ETF,0056。有從2008年以來,各年度的報酬資料。在2008金融海嘯,0056下跌48.08%。0050下跌43.1%。高股息反而跌更多。
2008到2024這17年是0050與0056兩者同時存在的期間,0050單年報酬率的標準差是27.3%。0056則是29.5%。0056波動更大。
(標準差是衡量報酬率變異性的數字。標準差大代表波動大)
所以,當你看到有人說:”高股息ETF波動比較小,讓人比較抱得住。”這是一種沉浸在自己想像的狀況,這也是與事實不符的陳述。
假如0050你覺得波動很大抱不住,波動更大的高股息ETF可能會讓你嚇破膽。
另外,以高股息為選股標準,其實就本質上來看,就是一種主動選股。而主動選股長期是很難勝過市場指數的。
譬如0056從2008年初到2024年底,17年累積總報酬是250.9%。同期間,0050則有450.6%的累積報酬。
主動選股長期很難勝過大盤這件事,是在投資高股息ETF前,一定要納入考慮的重點。
而且,長期投資下來,450%的累積報酬還是250%的累積報酬,比較容易讓人達成目標?
這就帶來另一個重點,有關高股息ETF常見的錯誤應用。就是在資產累積階段,就以累積某某張高股息ETF做為目標。
有這類想法的人,常想著”我累積某某張,價值一千萬台幣的高股息ETF,我每年就可以有多少配息。”
這是投資目標與達成方法的錯亂。這個人的目標是累積達到一千萬台幣。他要想什麼方式,什麼標的才能最有效的累積達到一千萬。
而不是因為腦中充滿”拿配息當現金流”的想法,於是就想持續買,一直買高股息ETF,藉由這個過程累積到千萬資產。
一個報酬較低的選擇,會讓你需要更久的時間,更多的投入,才能達到目標。
可參考:存某某張高股息ETF?小心,你可能在設定錯誤的財務目標(Are You Accumulating Certain Shares of High Dividend ETFs?)
為何年輕人不該追求配息(Bias Towards Dividends)
另外,配息金額=投資部位價值X配息率。不是有高的配息率就能保證長期高配息金額。假如另一個標的配息率沒有高股息ETF高但可以帶來顯著的長期資本成長。多年之後,反而會帶來比高股息ETF更高的配息金額。而這也是實際發生的狀況。
可參考:高配息率不等於較高的配息,高股息ETF如何讓你落入雙輸局面(High Distribution Rate is NOT High Income)。
另外,有些高股息ETF宣稱有月月配的特點。讓一些投資人以為,他可以將放在銀行的定存轉往這類標的,可以取得比銀行更高的”利息”。
重點是,股市跟現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資產類別。高股息ETF仍是股市資產,也不是現金的替代品。你用現金的角度去想它,並不會讓股票變成現金。而最初開始時的錯誤期待,往往未來很可能會遇到不如預期的事件。
可參考: 最不該投資高股息ETF的理由(High Dividend Yield ETF is Not Cash Substitute)。
投資股市就該得到該市場的報酬。假如某年報酬落後市場,少賺,其實就是一種虧損。有些投資人甘願拿到高股息ETF較低的報酬,然後說自己沒有損失。是一種嚴重的自我傷害。可參考投資,你應得到你該得到的(You Should Get Your Fair Share of Market Returns)。
總結來,資產累積階段的投資人其現金流來源是工作所得,他投資的目標是整體資產成長,而非配息。他沒必要投資高股息ETF。
退休提領階段的投資人,假如懂得利用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產生的總報酬來取得現金流,他很可能可以在長達幾十年的期間,不管市場表現,年復一年取得相同購買力的生活費。成果遠勝過單靠高股息ETF取得生活費。
台灣前十大ETF 有五支是高股息ETF,總計持有1.5兆台幣的資產。其中只有兩支是追蹤台灣50指數的指數化投資工具,資產總值8400億台幣。
指數化投資工具會將資金按市值比重投入成份股。高市值的公司,譬如台積電,鴻海,會得到比較多的資金。市值較低的公司,就會得到較少的資金。指數化投資工具帶來的資金,在這些公司會是類似的占比。
但台灣的高股息ETF都是依股息率進行加權,一家市值小的公司只要有高股息率,就會得到相對大量的資金浥注。而採用高股息策略的前五大ETF合計就有1.5兆的資金。
大量的資金追逐相同的主動投資策略時,會造成機會排擠。原本有高股息率的公司,因為被這些高股息ETF大舉買進,股價推升,高股息率不再。而一個更高的股價,難道代表日後會有更好的預期報酬嗎?
想想自己的投資目標。
你在資產累積階段,高股息ETF有好的成長性嗎?是否有其它更好的選擇?
你在退休提領階段,現金流全靠高股息ETF有什麼問題?是否有其它更好的做法?
想想高股息ETF的實際成果。更高的波動風險,更低的報酬。
想想目前擠了太多資金的高股息策略。
高股息ETF,真的是你該投資的標的嗎?
(引用文章總數:17)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投資觀念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基金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ETF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指數化投資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關於指數化投資的爭論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美國券商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基本金融知識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利益衝突與負面事件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參考書籍與資料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保險
Labels: 參考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