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該投資高股息ETF的理由(High Dividend Yield ETF is Not Cash Substitute)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近期台灣高股息ETF熱賣,新發行標的募集金額創下歷史記錄。

但是贊同買進高股息ETF的論述中,出了一種過去我沒看過,而且恐怕具相當危險性的說法。

過去投資高股息ETF的投資人,心中有個期望。就是他知道自己也是投資股市,但是希望穩定一點,同時整體報酬當中有比較高的比重來自現金股息。股息入袋有種”保證賺”的感覺。對這些很擔心股市風險的投資人,高股息ETF似乎是一種較能參與市場的方式。

這些論點背後的問題我之前有撰文討論。第一,台灣的高股息ETF,未必比較穩。再者,較高的現金配息率的代價往往是犧牲成長性,與較低的總報酬

投資股市,最好就大方的直接參與,同時擁抱它的風險與報酬。(註)

假如無法完全承受股市的高風險,比較好的做法是股債搭配,用高評等債券對股市進行調劑與中和。而不是在股市”退而求其次”,採用高股息ETF。這真的會”求到其次”。

這是過去高股息ETF的賣點。現在出現的高股息ETF,有兩個特點,月月配與每股10塊。

前者讓人以為每個月都可以賺到利息。於是有人開始說:”台幣不要放定存啊。定存利率很低。解定存,改買高股息ETF,可以多賺很多利息啊。”

後者造成一張只要一萬塊,小額就可以投資。於是有人說:”年輕大學生拿到家裡給的註冊費,兩個月後才要交。就先拿去買高股息ETF啊,還可以賺到兩個月的利息。”

這恐怕都是嚴重的錯誤應用。

首先,假如一個人的資產有部分是放在銀行的定存。那代表這是以”現金”持有的資產。這代表這部分的資產同時需要安全性與流動性。需要用的時候,可以馬上拿出來。通常就是一個人的緊急預備金或是近年內就要用到的錢。

譬如有個人計畫下半年要帶家人一起出國,需要十五萬。他把這個錢放在銀行做半年定存。結果現在看到高股息ETF有更誘人的”配息”,所以就解定存,改買高股息ETF。

結果買了之後剛好遇到台股下跌,半年跌掉15%。變成錢不夠,無法出國。

錢該放在那理,該以什麼形式存在,應以目的決定。就跟穿衣服一樣,合宜的穿著,以目的決定。

譬如你今天要出席盛大宴會,你會穿質地上乘,剪裁高雅的服裝。假如你今天要游泳,那就是貼身泳衣。

你不會穿緞面材質,有複雜線條的禮服跳入泳池。那是在自找麻煩。

穿衣服要看目的。這很多人知道。

錢放那裡也要看目的,不少人知道卻做不到。

因為他們奉行的是”錢放那裡要看預期報酬”。

但請注意”預期”兩字。在金融市場,凡有高預期報酬的資產就會有較高的風險。

不要只看報酬,忽略風險。風險就是你可能虧很多,虧很大,虧到自己受不了,認賠離開市場。

高股息ETF是股票資產,決非現金替代品。

而針對資產不多或甚至沒有很健全的投資概念的學子說,”可以把生活費或註冊費放在高股息ETF賺比定存多的利息”,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講法。

假如在使用之前,市場大跌造成這些年輕人學費繳不出來,生活費沒有下落,講這些話的人會出來為負責嗎?

不會。

不要發明會害人的投資言論,更不要推廣這些會害人的說法。

高股息ETF是股票型ETF,不僅有股市的風險,還具有高股息的特定風險。

不看風險,以為股市中比較高的現金配息,是一種沒有代價就可以取得的好處,是投資高股息ETF的根本錯誤想法。

註:我贊同的"大方直接"參與股市的方法,是低成本全市場指數化投資工具。可以確實的拿到該市場的報酬與風險屬性。不是買個股。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配息跟資本利得,何者比較重要(Dividends or Capital Gain?)

當高股息ETF,股息不再高的時候(High Dividend Yield ETFs Fail to Deliver)

台股基金與台股ETF 2024年績效回顧2(Analysis of Taiwan Equity Funds and ETF Performance in 2024)—高股息ETF嚴重落後

高配息率不等於較高的配息,高股息ETF如何讓你落入雙輸局面(High Distribution Rate is NOT High Income)

本多終勝的真正意涵,與沒有告訴你的另一半(Larger Capital, Greater Strength)

為何年輕人不該追求配息(Bias Towards Dividends)

高配息的代價(The Trade-Off of High Income)

得到複利的先決條件(Capital Gain vs. Dividends)

面對配息的思考方式(How to Think about Yields and Dividends)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