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本金的四種型態,你是那一種呢?(Four Scenarios of Retirement Nest Egg)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美國晨星專欄作家John Rekenthaler在近期一篇名為 With Investment Yield, Denominators Also Matter的文章,討論配息資產的”本金”狀態,對於配息金額的重要性。
我發現這個論點完全可以應用於退休時的本金。因為,退休階段就是利用本金來產生現金流。
(不過需要留意,是產生現金流,不是只產生配息)。
第一種退休資產的型態,是逐年遞減。
最簡單的狀況,就是退休資產全部以現鈔持有。譬如退休時,在保險庫內持有2000萬台幣的現鈔。每年就拿出一疊出來當今年的生活費。這樣做,錢一定是愈用愈少。
但許多投資朋友似乎很直覺的認為,退休期間即便有在投資,也會是這種資產價值遞減的狀況。其實未必如此。
這種預設自己資產會愈用愈少的直覺想法,讓許多人追求第二種退休資產型態,那就是名目本金穩定。
這可以用幾乎沒有信用風險的債券達成。譬如一位美國退休人士,就將一百萬的退休資產,放入20年期或是30年期美國公債上面。他每一年就靠債券配息來過生活。
但問題在於,這是名目本金穩定,不是實質購買力穩定。長年期債券幾十年後即便完全歸還本金,其實有嚴重的購買力打折。這也代表,退休期間領取固定金額的配息做生活費。每年生活費不是相同的購買力,恐怕是愈來愈差的購買力。
現在債券殖利率回升,會讓這種靠債券配息過退休生活的想法再次復甦。但在之前的低殖利率年代,這未必是可行的方法。
有些人則試圖去買一些高股息股票來達成這點。結果發現,就像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過去高股息也不代表未來有高配息。高股息股票可能帶來每年劇烈波動的生活費。也是相當不理想的狀況。
第三種情形,則是本金的實質購買力穩定。
這必需要在有發行抗通膨公債的國家才能達成。譬如一個美國人,他在退休當時,就將一百萬的資產,全部買進一支二十年期的美國抗通膨公債。
那麼,他可以確保,二十年結束,會拿回等同當初購買力的本金。每一年的債券配息,也會跟上通膨。
支持這個做法最有名者,當屬Zvi Bodie。他建議可以用抗通膨債的債券梯,來構成退休投資組合。
第四種狀況,則是退休時,本金實質購買力成長。
這是最理想的狀況。也就是說,退休時,僅管你在花錢,但長期,十年、二十年下來,你發現自己的錢是”愈花愈多”。資產總值還在成長。
這是有可能,也辦得到的。怎樣的資產配置,搭配怎樣初始提領率與提領策略,較能達成這點,這在“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有完整的論述。
假如可以做到這點,有兩大優勢。
第一,你不會擔心通膨對你退休生活費與本金的侵蝕。你會跟上,甚至超過通膨。第二,你看到退休期間資產還增加,你可以根本與徹底的,把”活太久錢不夠用”的問題,拋到九霄雲外。
許多人在進行退休投資時常出現的問題就是,瞄準太低的目標。就是以為退休資產一定是愈用愈少,所以只要能達成名目本金的穩定,就”很不錯”。
不對。退休投資應把目標拉高,放在追求本金實質購買力的成長。這是有可能達成的。
就算沒有達成,投資人可能也只是掉到下一級,就是退休資產實質購買力維持相同,或是長期稍微減損。
即便如此,這個成果還是比資產減值跟資產名目價值穩定但實質價值大減,要好很多。
退休投資,假如設定一個錯誤,太低的目標。恐怕是起頭錯,後面步步錯。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退休時,100%投資股市的重大缺點(100% Equity During Retirement?)
退休投資與提領恐怕不是你想的那樣(Investing in Retirement Can be Better than You Think)
退休現金流的新選擇---類年金險基金(LifeX Funds)
四種不同的動態退休提領策略(Flexible Withdrawal Strategies)
為何”穩定配息”不是良好的投資目標(Stable Dividends or Stable Cash Flow)
退休金要靠誰?(Where is Your Retirement Income?)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實際進行退休提領的成果(High Yields Do Not Bring Sustainable Retirement Income)
FIRE早退休族,你還在用4%提領率嗎?(4% Withdrawal Rate is Dangerous for Early Retirement)
Labels: 退休制度與計畫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