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位與理念(Positions and Ideals)續

在金融界,我們看到許多人,因為身居某種職位,所以有不得不然的言論。靠賣基金吃飯的理財規劃人員,豈敢說主動型基金幾乎是無從選擇。靠基金的佣金賺取龐大收益的金融業者,豈敢提到” 免佣基金”這四個字。靠經理費等基金內扣支出維生的主動型資產管理業者,豈敢明講,投資人付出經理費後大多會拿到遜於指數的報酬。

為了職位,為了龐大的利益,他們不得不如此。

但同樣在金融界,我們看到了另一群人,因為先有了理念,所以去從事可以實現理念的職位。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Vanguard 集團創辦人,柏格先生。

在Vanguard草創之際,柏格心中開始萌生指數型基金的構想。因為投資人必拿到扣取成本後的報酬,所以成本愈高,報酬就會愈差。而主動投資,這個最需要成本的投資方法,也就是最容易帶來低績效的投資方法。(但很特別的,大多投資人以為主動投資會帶來高報酬。)他決定提供小額投資人低成本的選擇,那就是採被動投資的指數型基金。

因為柏格有了這個理念,所以Vanguard公司從1976年開始推出指數化投資工具以來,一直在這條路上默默耕耘。Vanguard也因為這個理念,成為指數型基金的業界第一把交椅。柏格則成為指數化投資教父。當初這個人,這家公司,都不是以成為第一,教父為目標。他們的目標就是貫徹自己的理念。名聲與成就,其實都是副產品罷了。

相較之下,在1990年代開始的指數化投資大成長,許許多多資產管理公司看到原來有那麼多投資人想要進行指數化投資,所以便推出一支接一支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先是基金,後是ETF。這些”後起之秀”,與柏格先生當初因為想要提供投資人最接近市場平均的報酬,然後才推出指數型基金的想法,有多大的差距?後來這些公司,腦中所想的,大多只是”市佔率”三個字罷了。

Vanguard基金董事會會中,也有因為理念相同,而齊聚一堂的人。譬如漫步華爾街的作者Burton Malkiel教授,譬如Winning the Loser’s Game 的作者,Charles Ellis。這些人因為對投資有類似的見解,所以他們被Vanguard基金邀請成為董事,一同為有相同理念的投資人代言發聲。

當職位與理念可以相結合時,那必然將有最佳的表現。因為不再有虛情假意與言不由衷。這樣的人可將最大的熱忱與動機投入工作。

你以為主動型基金經理人都那麼相信主動投資嗎?你看過經理人演講說他相信選股的效用,晚上打開自已的帳戶看指數型基金的表現嗎?你以為理財規劃人員真相信自己說的話?鎮日試圖挑選主動型基金,毫無資產配置概念的理財規劃人員,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必然會受到客戶的質疑與反擊。這些客戶怎麼了?就是重演買進基金之後,績效一落千丈的老戲碼。

不是說主動投資或業績導向的”理財規畫”完全一無是處。但他們大多,只是沒有理念,想占個職位,討口飯吃的人罷了。(Oh,Sorry!這樣太看不起他們了。是討棟豪宅和幾輛進口車。)

有理念的主動投資做起來會像什麼樣子?讀者朋友或許可以參考主動型基金公司的典型一文。與國內三個月就可以發一支新基金的資產”管理”公司比較一下,你會知道誰有理念,誰在混職位。

不管你想託付那方面的專家,區分那些人是身在職位上不得不如此,那些人是因為真有理念所以從事這份工作,將讓你知道誰是真正值得信賴的專業人士。


點一下,推一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職位與理念(Positions and Ideals)

投資與投票(Investing and Voting)---Vanguard召開持股人大會

基金世界,大同世界

10 comments:

匿名 提到...

請問綠角如何開始學習投資? 由門外漢到出書。有方法可賜教嗎? 小的對投資一竅不通正在煩腦著呢!

VIC 提到...

VIC:
綠角大 這已經不是豈止 豈敢的問題了 而是 你確定他們真的知道甚麼叫叫指數化投資 甚麼叫ETF嗎? 所謂的金融從業人員 多半都是能賣能賣叫好的業務員 話說之前在金控上班開業務員大會 我才發現原來該公司副總連巴菲特是誰都不知道 還當著台下無數業務員面前說巴菲特應該是基金經理人(你別懷疑千真萬確 妳以為金融從業人員真的都很專業嗎 NO 他們的專業是能賣 能想話術包裝 能不斷用提問準客戶無法招架變客戶 ) 最後 跟你分享一句好話:在金融業 錢是沒有良知的 但是也千萬別因為了這句話就喪失自己的良心
出自 john.bogle enough(夠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9383

匿名 提到...

有時候在那個職位真的有說不出的秘密!
明知道長期來看對客戶就是不好,可是他們也需要生存,對他們來說那些手續費就是他們的業績,如果沒達到他們就得走路!而客戶就是喜歡炒短線,你跟他講長期配置,客戶才不甩你,要教育客戶理財觀念,也要客戶認真地去學。所以金融業只好迎合客戶的味口。久了有良心也變成沒良心!

綠角 提到...

投資的東西太多
只能慢慢學了


再次感謝VIC精彩的分享

在這個印名片的紙常比名片上的頭銜還要貴的年代
沒想到有些金融業界的人
背景知識居然如此貧乏
大概可比擬為不會工數的人
要設計一棟住宅大樓吧
讓他們服務的人
真的需要一點好運


謝謝匿名先生的分享
迎合客戶口味 真的不應是專業人士該做的事

VIC 提到...

本人在壽險部 當初聽聞雷曼倒之前的時候五門這個單位一年賣連動債 投資型保單可以收快200000000的保費(妳沒聽錯 一個連處經理會把ETF講成EFT的單位可以收這種天文數字的保費 因為多半是連動債) 而且為了讓績效好看以COVER投資型保單的前置費用(沒錯 居然想用績效讓客戶賺取被扣走的前置費用) 叫客戶通通都連結股票型 因為它們以為那些標的會一直漲不停 漲到天荒地老 等到雷曼一倒 客訴 抱怨電話接不完 因為大家看一樣的月亮 它們就是死的比較難看 當然別說是那時要做業績了(好笑保險公司沒投資型就不能活了嗎? 它們真的知道保險的真諦是保障風險的嗎 還有他們難道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標的叫債券型嗎? 在空頭時胎的績效很少負的嗎?) 還有人打算去開85度C 結果到了現在當然是沒人敢賣 這就是盲從的群眾

Jack 提到...

哈哈,不知VIC講的是哪家公司,我所認識的壽險公司也是這樣!

綠角 提到...

看到VIC和Jack的分享
真是益發讓人覺得心寒啊!

匿名 提到...

連結股票型有比較高的費用收入,也有題材,利已而客戶又愛聽,怎麼會賣不好!
現在還有那一家賣投資型保險是真心在保險的? 其實他們都知道,只是視而不見。因為他們的薪水是和業績綁在一起,不是只看整個業績,而是對各類商品的業績都有一定的要求。
我記得曾經質問過這些話題,結果上面的老闆就回答說:真的要等客戶醒過來發現些事,那還有好長一段時間,現在先想辦法幫理專多賺點錢吧!
真心期望多數的客戶快快覺醒, 給金融業好好改革一番!

hmi729 提到...

綠角版大
想請問一下,,
因為,英文不會
所以,透過券商的海外股票交易ETF,是否會比較好,因為,券商最低要收美金39.9元
有時看到版大介紹的美國ETF都不知如何克服英文

綠角 提到...

謝謝匿名先生的分享
的確
投資人與消費者的覺醒
才是變革的捷徑


hmi先生
不論你透過什麼管道買賣
在美國發行與交易的基金和ETF
都會是用英文刊行年報和公開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