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十週年紀念版讀後感1—投資的矛盾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是John Bogle的代表性著作。

我看過這本書的1999年版,寫成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系列文章。

這本書在2009發行10th Anniversary Edition。我在去年購買這本書的英文版,在今年年初看完。

這本十年紀念版的編排相當特別,採用新舊併陳的方式。從前言、推薦序到書中的內容,都是如此。

譬如前言,就有作者為新版寫的前言,緊接在後的就是舊版前言。書中有全部的舊版內容,還有併陳的新版內容。

分界很清楚。新加入的段落、資料與圖表,全都以紅底表示,接在原有的資料的下方或旁邊。讀起來相當順暢,不會因為這些新加入的內容而變得不易閱讀。基本上,讀者只要買了這本,他就有了舊版的全部內容。

除了方便閱讀之外,這種方式也可以讓讀者很方便的比較作者十年前後的看法與數據。

十週年記念版的推薦序是耶魯大學校務基金投資長David Swensen所寫的。

他說柏格先生給了世人兩大禮物,一是Vanguard,另一就是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

也就是說,光是這一本書,就是一個可以跟創立Vanguard相匹敵的可觀成就。

我完全同意。假如一位投資人只能選一本基金相關書籍來看的話,這本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會是最佳選擇。

第一章,作者就談到這本書的初版發行年度1999年,與10週年紀念版的發行年度2009年,投資氣氛的差別。

或許是某種歷史的巧合,讓這兩個年份剛好也是股市的重要轉折點。

在1999當時,柏格感受到市場的樂觀氣氛。受到美國有史以來最強勁的多頭與網路科技前景的鼓舞,投資人無不信心滿滿,對未來充滿期待。

到了2009,經歷了2000-2002與2007-2008的下跌,股市產生了所謂”失落的十年”現象、經濟成長復甦緩慢,投資人悲觀看待後市。

當投資人對未來充滿信心時,股價相對較高。而當投資人對未來失去信心時,股價相對較低。

而投資,把錢投入金融市場,就是一個信心的表現。假如投資人不認為未來有獲利的可能,對未來沒有信心,沒有人會把錢投入。

換句話說,在整體投資人最沒有信心的時候,往往就是最值得買進的時候。

不過這說起來比較簡單。

當別人都對市場失去信心時,最有可能的狀況就是我們自己也毫無信心,根本不敢再把錢投入。
(或是敢投入,但因為想要買到更低點的心理作祟,遲遲沒有進場。反而錯過低點買進的機會。)

這就是投資的矛盾。

這也可以說是一種風險的矛盾。

當大多投資人對於損失的風險的毫無顧慮,大家擔心的都是沒進場,沒參與到上漲的風險時,這時最需要考慮的,反而就是損失的風險。
(譬如1999年末)

當大多人都很擔心投入後損失的風險,不敢進場時,這時候最需要考慮的反而是沒進場錯過上漲的風險。
(譬如2008年底)

但是,假如以為觀察整體市場氣氛,就可以很簡單的做出進出市場的決定的話,恐怕又是一個太天真的假設。


PS. 這本書的中譯本是共同基金必勝法則(上)共同基金必勝法則(下)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Common Sens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從投資基本策略談起

Bogle on Mutual Funds讀後感1—用基金投資的理由

那條較少人走的路(The Road Less Traveled)讀後感1—從歧途成為主流

John Bogle and the Vanguard Experiment讀後感1---柏格引狼入室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讀後感

The Clash of the Cultures讀後感1—投資與投機的衝突

“夠了”讀後感

2 comments:

匿名 提到...

這本翻的不是很好 錯字也不少
標題用必勝法則 真的太過誇大
也許直翻 共同基金的 一般常識 會不夠力吧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
還好我看的是英文版
不會有翻譯的問題

(這本翻譯的問題之前有跟出版社反應過
難道還是沒有改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