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用建議(Universal Advice)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在一些投資節目、刊物、網路論壇中,我們常會看到一種萬用建議,一種無論是那種投資人,都可以用的建議。譬如,某某股票會漲,應該買進。某某股票會跌,可以放空。某支基金看好,可以買進抱半年等等。
為什麼這種建議可以人人適用呢?因為它隱含了一個暗示,那就是它會賺錢。不管投資人是老是少,是要投資一個月還是二十年,賺錢,總沒人反對吧?
這類建議往往內容詳細,買什麼標地,持有多久,都有說明。給人一種簡單明確,指出一條正確道路的感覺。有時候,這類訊息更要付出金錢才能取得。而投資人在付錢買這些消息後,似乎更相信這些建議,背後必然有些什麼。
我們來分析一下。
為什麼有人要提供保證賺錢的建議?
假如你,身為一個投資人,某天知道了一件全市場只有你知道,而且會讓某支股票上漲的消息。請問,你會如何利用這個消息?你會不會用盡所有的方法籌措資金,全力買進這支股票,然後等著消息公開後,坐收你的獲利?
假如你知道某個確定可以賺錢發財的機會,你會自己用,還是公開給大家知道?
假如上天讓你看見明天的報紙,你知道了未來的樂透數字組合,你會自己去買,還是以一個數字100萬的代價,出售這個訊息?
假如你是逃出生天的基督山伯爵,你會獨享寶藏,還是集資成立寶藏挖掘公司,與眾人分享財富?
假如你確切知道未來市場或個股的走勢,你會留給自己賺,還是公諸於市,讓大家一起賺?
你會怎樣選擇?什麼是人性?
公開一個會賺錢的秘方,本身就是一件毫無道理的事。在人人為己,追求自利的金融市場,居然有人會有慈善家的情操,公開賺錢秘方,那是最可笑,最不可信的事。
而常常,這些建議還要收費。這時,答案就出現了。販賣這些建議,比使用這些建議,可以賺更多的錢。這些股海名師,他們賺的是提供這些建議的費用,而不是遵從這些指引。為什麼?因為這些指引不一定賺錢。這些萬用建議不一定會對。萬用建議絕不可能永遠都對。那是不可能的事。
假如有人,他參與股市的分針與建議,是穩賺不賠的,或號稱賺得一定比賠得多,那等同是說,股市投資對他沒有風險。股市投資對某某人沒有風險?聽到這句話,你的反應應該像看到有人宣稱,他在地球上不用呼吸也可以存活一樣。這是可能的嗎?這是聰明人會說的話嗎?
這些萬用建議的提供者違反了兩個基本原則。一是人性。會賺錢的方法,人一定會留下來自己用。二是基本市場邏輯。沒有人,可以持續的提供正確進出方針,那是不可能的事。
那什麼時候會對,什麼時候會錯呢?這個問題只與相信股海名師的投資人有關。聰明的投資人,不應把無聊且無關的事攬在自己身上。
就投資人方面來看,為什麼有人要聽信這種萬用建議?
兩個原因。貪與懶。
貪,讓人相信很多不可能辦到的事。試圖擇時進出市場是一個。相信市場有名師、有正確指引的存在,是另一個。人心中的貪念,往往可以將理智蓋台,做出一些不很聰明的舉動。
懶,讓人吝於活動自己的大腦與思緒。這種投資人,往往懶得自己下功夫研究。他以為只要雜誌翻一翻,網路逛一逛,或是花點小錢,他就可以找到下個賺100萬的密技。他連運用基本邏輯的能力也放棄了,才會去相信有人可以持續提供賺錢的指引。(主動投資人假如以為自己下功夫研究,就應拿到超越市場的報酬,那是跌入另一個思考陷阱中。股市不是有付出就應有所得,是要比別人厲害,付出得比別人多,才可能有所得。可參考常見的投資謬思—輕鬆自在的參與市場一文。)
又貪又懶的一群人,不宰他們,還要宰誰?所以這些萬用建議更險惡的一面,便在此顯露。明明公司狀況不佳,但有人要出貨,叫誰買呢?那當然是又貪又懶,相信賺錢密方會像防空警報廣播給大家聽的投資人。
萬用建議的目的,是要讓愈多人參與,愈多人相信。所以它有一種不論是誰都可以使用的特質。這種特性,讓萬用建議成為操弄大批投資人行為的順手工具。
容易被操控的人,就是沒有主見的人。去聽從萬用建議,等於是讓別人操控自己的金錢。當人有機會操縱他人的資金時,他腦中所想的,往往是如何從這些錢中,為自己創造最大收益。基金業者的高額內扣費用讓我們看到一個例子,市場明牌背後的邪惡本質,則是另一個。很多萬用建議,其實是保證賠錢指引。
但就如同有人還是會試著適時進出市場一樣,這種萬用建議,也早已是全球各地股市的基本現象。不是每個遊戲都值得參與。這種萬用建議是否可信,是否值得注意,只要一點簡單的思考,你就知道答案。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分析師股票套利手法---追求名牌的陷阱(Fooled by Surefire Investments)
聰明的可能(The Desire for Impossibility)
金融詐騙的三種樣貌(Different Kinds of Financial Frauds)
要理由,不要只問答案(Reason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Answer)
常見的投資謬思---分不清的故事與通則(Tales and Principles)
昧於事實----看不見風險的投資人(Wishful Investing)
草莽出英雄(Investment Return without Verification)
常見的邏輯顛倒
很像聰明的愚蠢(Don’t Second Guess Yourself)
心理與金錢問題(Psychological or Financial Problem?)
Labels: 投資概念
15 comments:
在投機世界 只有莊家能贏 不想輸 不想成為肥料 那就進入--> 投資世界
在波動投機市場中 就算有菩薩心腸 願意公開幾不可能存在的神奇有效秘訣 實際上也無法進行 因為在這類市場中任何一個有效方法(人稱交易系統) 一旦被多數人知悉 使用 此方法旋將失效 結果連自己都完蛋 一切化為烏有 這是波動投機世界的無奈特性與奧妙 (所以 陳進郎書再看十遍也不會致富 那是他已拋棄或根本不用的殘渣) 解決方法是好好守密 不斷提昇 好好賺錢 儘量作善事 幫助非因賭博而陷入生存危機的人
所以 投資吧
恩...
我週遭的朋友
很愛聽信內線
還是人為操作的台股
我說這樣你們還敢買
我都常跟他們說
投資台股 最好的工具就是台灣50
謝謝匿名先生的分享
深有同感
綠角大大:
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最近買了一支美國的股票,代號是FRP,昨天突然收到他破產的消息,交易代號順間變成FRCMQ的粉紅單市場,想請問綠角大哥,小弟有幾個疑問想請教您:
1.何謂粉紅單市場?
2.這股票還有救嗎?
3.如果是您遇到此情況您會如何處理?
謝謝綠角大哥的幫忙,小第實在找不到人問,麻煩您了!感激不盡!
Vincent
我的mail=>vincent@standard-global.us
再次感謝!
拜讀綠角這篇文章,我感同身受,同意您寫的,幾乎所有這類收錢報名牌的「服務」,都是藉著收費賺錢,至於所報的明確交易信號是否賺錢,以及收錢的人自己是否用自己的錢去驗證自己的預測,則很難說,我可以確定的是,大部份是賠錢的,這是我的親身經驗。
不過,我想說的是,也許世上的事物不是非黑即白那麼極端,我們也許可以想想,會不會有一些專業人士,的確有一兩把刷子,願意把他們的研發成果和一小群眾人分享,他們或許提供免費信號、或許收費,但是他們的訊號(多空兩邊都做)的確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內、平均而言為用戶賺錢,因此兩方兼得其利?我也有過這樣的好的經歷,目前也在跟從一兩個這樣的「系統」。
我的結論是,只要有心,是可以找到好的、可以跟從的系統的,但要時時警覺,防範系統失靈。
基本上98%同意綠角大意見。
但也不見得這些報名牌服務100%都是扯淡,都是碰運氣。
至於為何他們不自己投資要賣消息,我以為是他們所放的消息,基本上只是自己的判斷,也許準確率略超過50%而已。自己玩風險太高,不如賺無風險的會費收入來得實惠。
賺錢本來就沒有一定的路可循。市場有明牌需求,這些人能提供,無論正確與否,至少可滿足一些投資懶人的心理需求。
這些名嘴如能升級再升級,也許有朝一日就能變成像索羅斯,還有債券天王等等之流。因為他們能吸納天文數字的資金。
順便提出一點自己長期閱讀此網站的反向心得:基金不能打敗市場,是因為基金本身就幾乎等於市場,因此持有指數是好策略。但隨著指數型基金佔有率越來越高時,殘存的主動型基金就有機會變成具有呼風喚雨實力的市場主導者,因為絕大多數指數型基金都只是市場跟隨者而已。到時若主動型基金重壓某股票使之上漲,將逼使指數型基金調整持股比例來跟進。這豈不是讓主動型基金予取予求?令被動型基金成抬轎者?
當然這一日不易來臨,但凡事過猶不及,或許也值得思索。
to 匿名
股票換粉紅單市場只是換個市場交易而已
粉紅單市場是主管機關只做形式審查 不做實質審查 所以只要申請就可以掛牌 風險甚高
粉紅單市場可能無法用線上下單 但可以用電話下單
至於怎麼處理破產公司的股票 你可能要自己思考決定
to ranold
指數型基金幫個股抬轎的例子屢見不鮮
就是在指數變更計算方式時必須事先公告
但是指數型基金卻又要跟隨目前的指數
公告和執行的時間差 造成賺錢機會
最近的例子是比亞迪
如果某股在市塲上的價格單日上漲1倍,
那這支股票在市塲上佔的權重是否也加倍呢??
如果是,那指數基金所持有的該股在基金內部所佔的權重,不也一樣會加倍嗎?
若然,指數基金為什麼要跟著股價漲跌調整持股比呢?
還是我對指數基金與權重的認知有誤,請先進指點指點~~
分享一下我在國外網站觀看的心得
美國其實不少投資客在討論指數化的資產配置
國內這種資源卻很少見 = =
更有趣的是
美國指數化資產配置的網站
還把許多散戶的資產配置
拿來作競賽(包含報酬 虧損 等等眾合評比)
另外美國討論指數化的網站
將一些指數化頗有名氣的愛好者
包含:
威廉 伯恩斯坦
史雲生
法蘭克 阿姆斯壯
...
將他們的資產配置
做年度回歸報酬化
對照標準普爾500指數
結果證明:
他們的懶人型資產配置直到現在2009年
依然打敗了標準普爾500指數
也就是勝過了所謂的專業經理人
以下是我觀看他們資產配置的心得:
他們的資產配置普遍
股票:
美國股市約佔:40%~45%(vti)
非美股市約佔:40%~45%(veu)
美國房地產股票:10~20%
債券:
美債:50% ( bsv bnd ite )
美國抗通膨債券:50% (tip)
他們普遍捨棄了美國以外公債
我認為主因應該是:匯率風險
另外指數型基金美國以外的債券
成本往往都很高
不過柏格在最近的部落格中的文章指出
他覺得投資人
可以在債券的投資組合納入10%外國公債
(若是比照國內所販售的基金 pimco
它的全球債券的資產配置約有10%是非美國的債券)
以上心得 提供給各位網友作參考
Ronald
你可以看一下'寫程式的'回應
他的說法是對的
要陷害指數型基金沒那麼容易
寫程式的
你的理解很正確啊
這就是一個為什麼
指數型基金週轉率可以很低的原因
匿名先生
你給Ronald的回答不甚正確
你以為指數型基金經理人會坐以待斃
等著被別人利用嗎?
他們也是有對策的
市場不是你以為別人怎樣
他們就是怎樣
謝謝樓上匿名先生詳細分享
呵呵!被抓包了。我舉的例子不恰當。
但我的直覺是,當接近極限狀態時,原有的理解與運作法則會不適用。在物理學上,有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相對於牛頓力學)。在這裡我覺得也會出狀況,但我還舉不出例子。
想想看,如果股市99.99%的持有者都是指數型基金時,要不是股價是被極少數的交易所操縱,再不然就是股價難以波動(恕我不知股價怎麼決定的。但若台積電一天只有一張股票在收盤時成交,股價會是那個成交價格嗎?)
如果股價是由少數交易決定,則主動操盤者可用少量交易,搭配選擇權來獲利。但如果股價難以波動,市場豈不是變成一灘死水?
實際上應該不需要到極限狀態,效應才會發生。也許指數型基金占基金總市值過半時,效應就會出來。
拍勢,今天沒有認出你,因為不是很確定。我老婆確認過,才知道原來坐我旁邊就是綠角兄啊! 幸會!
真是失敬
原來你是口木兄!
幸會幸會
電視許多財經名嘴
許多背後都有金主操弄
這些金主先買進特定股票
再透過名嘴大肆宣傳
等炒高了在獲利脫手
這些行為在國外屬於內線交易
是相當重的罪
而台灣卻是每日上演
謝謝分享
他們沒被抓
我們投資人只好自己提防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