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選股,我才賺到錢》(From Zero to Millionaire)讀後感2—中年卻資產累積不多的正確解法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作者在《不選股,我才賺到錢》(From Zero to Millionaire)書中,提起自己跟一位友人的對話。當時這位朋友已經50歲了,沒有房產。工作以來,只存了3萬美金。他的投資目標是要達成財務獨立。

這位朋友說:”我知道指數化投資與長期持有的好處。但我的目標是高報酬。一年賺一千五,這怎麼行呢?我知道大多主動投資者會失敗,但我的目標就是成為那賺錢的少數。”

這個例子是一種投資上的困境。

第一就是已經到中年了,卻沒有累積什麼資產。想用投資,特別是主動投資,來獲取高報酬,把失去的時間彌補回來。

假如這是可以靠努力就達成的,大家是不是年輕時就盡情消費,把工作所得全都花掉也沒關係。到中年再”急起直追”就可以?

為何會工作了十幾、二十年卻還沒有什麼儲蓄?

兩個可能。

第一是沒有儲蓄習慣。收入都花掉。

第二是有儲蓄也有投資。但是方法不當,資產沒有成長,反而虧損到只剩一些錢。

也就是說,年輕的時候就不斷追逐各種看似可以短期賺大錢的機會,最不好的後果之一就是讓自己陷入這樣的中年困境。

不要妄想幾十年的不良習慣,可以靠短期的神操作逆轉回來。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接受現實,然後腳踏實地的開始投資。作者認同的,就是利用低成本指數化投資工具進行資產配置。

走回正確的路。看起來雖然慢,但穩紮穩打,才是真正快。

有些人,明明還很年輕,不像50歲還沒什麼儲蓄的人,有龐大的時間壓力。年輕人還有很多時間去累積資產,卻嫌指數化投資與資產配置”太慢”、”賺太少”。認為年輕時就很有錢,不是很好嗎?

所以也想要進行主動投資,獲取高報酬。

其實這樣去做,他很可能發現,那是一條更慢的路。狀況不好的話,就是為自己鋪設一條路,走向中年。終點場景是因投資失利,手上資產不多,真正面臨退休的時間壓力。

明明沒有時間壓力,卻要求自己短時間內快速放大資產。過度”積極”的操作,太熱切的去承擔風險,最後把一手好牌玩成爛局。這也是年輕投資人應避免的狀況。

另外一個投資的壞習慣,就是看太多”事後”報導。

某家公司股價下跌,整體市場重挫之後,新聞媒體總會有相關報導,跟投資人一一解釋原因。

這些報導看多了,人很自然會想,這些起伏都是有理由的啊。所以我只要事先看出這些理由,我就能預測市場了。

這是幻覺。其實股價與市場的波動不需要任何理由。而事後要找理由來解釋已知的走勢,是再簡單不過的事。

不要以為事後看理由覺得很明白,就以為現在看未來,可以一樣清晰明朗。

不斷的去預測短期市場走勢,然後據此操作。長時間之後,你很可能發現這是一個減分的舉動。

《不選股,我才賺到錢》Readmoo電子書連結

《不選股,我才賺到錢》博客來連結

此書英文原版是From Zero to Millionaire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不選股,我才賺到錢》(From Zero to Millionaire)讀後感1—比市場風險更大的危害

《不選股,我才賺到錢》(From Zero to Millionaire)綠角推薦序—讓自己成為更好的投資人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讀後感4—急躁對財富的傷害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Saving for Retirement”讀後感1---沒有耐心、沒有財富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