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出誰不懂ETF(How to Identify Nonsense about ETFs)
(本部落格文章,未經作者同意,禁止轉載)
追蹤大範圍指標指數、收費低廉、追蹤效果良好的ETF,是投資朋友進行指數化投資的好用工具(註1)。
但許多投資人不敢用。
為什麼?
因為有人說ETF有很大的問題。
陳述這些問題的”起手式”通常是這樣的:
“ETF持有一籃子的股票(或其它證券)。當投資人大舉賣出ETF時,ETF就必需同步賣出其持有的一籃子股票,造成嚴重賣壓與市場崩跌。” (註2)
當你看到有人”明智”的點出ETF造成這樣的系統性風險時,你就可以知道,這個人不太懂ETF運作原理,也不知道實際金融市場中ETF交易的狀況。
因為,任何評論,同時反應被評論的事與發表評論的人對該事的瞭解程度。
這種對於ETF的評論,大部分反應的是發表評論的人對ETF的瞭解不良。
說”當投資人大舉賣出ETF時,ETF就要賣出持有證券”,這反應的是,他不知道,大多ETF的買賣都是次級市場交易。
什麼是” 次級市場交易”?
就是說,假如某支ETF有100萬的成交量,其中大部分,譬如80到90萬,就是一個投資人將他持有的ETF,賣給其它投資人。投資人之間彼此買賣ETF。
這100萬的成交量,其中可能只有10-20萬,是真的買賣ETF的成份證券。(這叫初級市場交易)。
一支ETF在次級市場與初級市場交易量的比率,有個專有名詞,叫Secondary to Primary ratio,次級/初級市場比。
如下圖:
這是道富資產管理(SSgA)的統計資料,顯示從2018四月到2020三月,三大類別ETF,其次級/初級市場比的變化。
可以看到債券ETF這個比率約是4,也就是100萬的債券ETF交易中,約80萬是次級市場,20萬是初級市場交易。
美國股市ETF的次級/初級市場比在10上下起伏。也就是說每100萬的美國股市ETF交易中,約9.1萬是初級市場交易,90.9萬是次級市場。
而且請注意,在圖表的最右端。也就是2020二、三月,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動盪時,這個比率是往上升,然後隨著投資人心情比較冷靜一點,再掉回來。代表市場不安時,更高比率的ETF交易是發生在次級市場。
以為所有ETF交易量都會直接轉為成份證券交易,代表的是對ETF的不瞭解。
不瞭解,難免造成恐懼。就像不懂天文原理的原始人類,看到日蝕就以為即將厄運臨頭。
還有些比較”精緻”的看法。說ETF將上百、上千支證券包裹起來,一起買賣。其中流動性最差的證券,絕對無法承受ETF的大額買進與賣出。會造成價格的不合理波動。
表面看來很有道理。
但問題是,流動性差的證券,會占ETF多少百分比?
譬如在股票市場,一般是市值愈小的股票流動性就愈差。以台灣50為例,排名第49、第50的公司,占台灣50百分之多少呢?
以今年一月的資料,第49名的豐泰,占0.35%,第50名的南亞科,0.34%。
也就是說,某天台灣50有10億台幣的成交量好了。其中可能只有一億是初級市場交易。一億的0.35%,那就是35萬要買進豐泰。一億的0.34%,那就是34萬要買進南亞科
35萬跟34萬,是大到會讓這些股票大幅波動的金額嗎?
不會吧。
那持股3500支股票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美股代號:VTI),其中流動性不好的第3400名,跟第3499名的股票,會占VTI整體資產的百分之多少?
那都是非常小的數字。
一般來說,流動性不好,在ETF成份股中,就是低比重的證券。低比重,所以ETF初級市場買賣中,只有很低的交易量會傳達過去。
ETF實際狀況是這樣的。
ETF將股票或債券市場中的某些證券取出來,形成一個可交易單位。譬如將標普500指數的500家公司組成標普500ETF。這是替這個市場ETF滯洪池(ETF as Market Volatility Damper)帶來額外的流動性。不是威脅這個市場的流動性。
另外在債券市場特別明顯的作用是,將交易不如股票熱絡的債券組成ETF,讓市場參與者有個更直接的窗口可以看到目前債券市場的價格,帶來價格的透明度。
ETF是可以增進市場流動性、價格透明度,進行價格發現的輔助工具。不是傷害對應市場的東西。
但ETF有點複雜,要花點心力才能瞭解其運作原理與實際市場狀況。
有些台面上的人物,在自己其實不是那麼瞭解這個投資工具時,就用一些”自以為”的想法,發表文章與影片,講述”ET的結構性缺點、系統性問題”。其實他講的是自己ETF知識的結構性缺點與系統性問題。
不懂,會有代價。
不懂投資時高成本的傷害,投資人就會以為買高內扣費用基金也沒關係。面臨資產累積嚴重減損的問題。
不知道喝酒開車的嚴重性,後果可能是車禍後的嚴重傷害。
我們需要為自己的不懂付出代價。
但有時,讓人覺得更不堪的是,我們需要為別人的不懂付出代價。
你坐長途巴士,坐上一台不知道工作前充足休息重要性的司機的車,可能會在高速公路上出車禍。
投資時,你要為別人的不懂付出代價嗎?
因為這些不懂ETF的人做出對ETF的錯誤批評,你就以為ETF好可怕;好危險。然後自己去做更危險的個股投資,或是積極參與高費用主動基金挑選大賽。
這才是真的適得其反。
ETF自1993發行以來,已經經過2000網路科技泡沫、911恐怖攻擊、2008金融海嘯、甚至是今年疫情的考驗。再三證明在市場極端狀況下,仍可以正常運作(註3)。
低成本,大範圍的核心資產ETF,是可長可久的投資工具。
不要再聽信關於ETF的無稽之談了。
註1:不是所有的ETF都是良好的投資工具。很多ETF是非常不好的工具,譬如槓桿、反向ETF,用特定主題包裝主動投資策略的高費用ETF。詳情可見:綠角不贊同的ETF(Not All ETFs Are Created Equal)。
註2:這種說法似乎很常見。美國晨星分析師Ben Johnson在ETFs Add Liquidity to the Bond Market, Not Risk一文就寫了以下這段文字:
They often conjecture that a mass exodus from these instruments (ETF) could put downward pressure on the price of the underlying holdings. As I see it, these fears are overblown and reflect a lack of understandings of ETFs.
“他們常想像當投資人大舉逃離ETF時,會對成份證券的價格形成下跌壓力。在我看來,這是過度膨脹的恐懼,也反應對ETF的缺乏瞭解。”
我只能說,”深有同感”。
註3:遇到危機,就面臨清算風險,運作爆掉的ETF,往往就是高度投機的槓桿與反向ETF。資產配置投資人,完全用不到這些東西。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綠角財經筆記閱讀指引---關於指數化投資的爭論
關於指數化投資的誤解與實證反駁(Critics and Rebuttal)
ETF造成市場過度波動?(ETF, the Culprit of Volatility?)
ETF的瘋狂(The Madness of ETFs)
自組ETF跟ETF的根本差別(Self-Made ETF is NOT ETF)
你該擔心指數化投資泡沫嗎?(The Oversold Bubble of Indexing)
2020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讀後感1—指數化投資持續成長,但非市場主力
ETF照妖鏡(ETF as Truth Mirror)
Labels: ETF基本知識
5 comments:
很多金融專家, 或是投資專家, 對ETF或指數基金的運作, 瞭解程度跟散戶沒有兩樣
更遑論ETF在投資市場上的功能, 很多評論是剛好與事實相反
當然也不能苛求那些專家, 因為術業有專攻, 但是如果不懂, 最好少講話
在ETF投資組合管理上, 也是有改進的
也有為指數或ETF服務的專業券商, 對市場的交投影響度, 其實遠比多數人想的要低
台灣近幾年, 出現另一批ETF投資人, 但是用很奇怪的觀念在交易
這類型, 對數投資法的危害, 可能更高了
謝謝Ian的分享~
今天看到連天下雜誌也在寫 【在台灣及美國,最大規模的ETF都是追蹤指數、按照股票市值,自動調整配置的被動投資。因此當市場利空,投資人主動拋售股票時,按照公式投資的ETF全都會跟著賣,可能讓市場跌得更兇。
如果單純從價格波動度來看,觀察3月份台灣大型股票基金類的表現,會發現在台灣發行的ETF及主動型基金中,ETF跌幅的確較深,波動較大。】天下雜誌697期 文 陳一姍 2020-05-05
綠角有沒有考慮投書指正一下? 畢竟天下雜誌不是那種爛大街的媒體...
忘了貼文章標題【0利率時代,你還在領死薪水?後疫情世界 投資理財3招抗波動】《天下雜誌》697期《後疫情投資理財:瞄準大國》
對抗這種錯誤論點的方法
就是讓愈來愈多人
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
等到愈來愈人懂了
講這些錯誤論點的人
就知道自己寫下不太正確的論述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