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等候未必是錯誤選擇的解答---貝萊德世礦,到底要虧多少才夠?(In Investing, Patience Is Not Necessarily Rewarded)

2014我寫過一篇文章,討論金融海嘯之前的投資首選基金之一” 貝萊德世礦”,從2007到2013,造成投資人多大的損失。

這篇是後續追蹤。從2014到2018又過了五年,這支基金是否有起死回生呢?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我們選用的是美元計價的A2股別,從2007到2018,每一個單一年度的報酬如下:




年度

世礦

全球投資

2007

59.62%

15.85%

2008

-64.12%

-42.16%

2009

103.89%

33.62%

2010

29.17%

13.05%

2011

-28.69%

-7.71%

2012

-3.09%

17.33%

2013

-24.02%

22.98%

2014

-23.08%

3.97%

2015

-41.35%

-1.88%

2016

52.34%

8.77%

2017

30.81%

24.19%

2018

-17.05%

-9.67%

表格右方顯示的是,同期間全球投資的成果。2007、08這兩年,使用的是全球股市四大區塊代表標的VTI、VGK、VPL與VWO各1/4的投資成果。2009之後,則是直接使用全球股市指數化投資工具VT的成果。

從2007年初到2018年底這十二年期間,兩者的成果如下:




2007-2018

世礦

全球投資

總報酬

-40.94%

67.79%

年化報酬

-4.29%

4.41%

標準差

49.06%

20.48%

世礦基金的總報酬是-40.9%。也就是假如你在2007年初投資世礦100萬,到2018年底會剩59.1萬。

同期間投資全球股市,2007投資100萬,到2018年底,會成長到167.8萬。

59萬跟167萬,這就是選到當時的熱門產業,然後”有耐心”的等待下去的差別與後果。

世礦基金的標準差高達49.06%,同期間全球投資只有20.48%的標準差。波動風險不到一半。

高風險,真的一定有高報酬嗎?

假如有讀者朋友在2014年,決定放棄虧損的世礦,改做全球投資。跟從2014仍堅持下去,繼續持有世礦。這兩個做法的差別如下:



2014-2018

世礦

全球投資

總報酬

-25.43%

24.48%

年化報酬

-5.70%

4.48%

標準差

39.44%

12.71%

從2014到2018再堅持投資五年,會”多得到”-25%的虧損。同期間全球投資會拿到近25%的報酬。

一來一往,是50%的報酬差別。

這個例子顯示的是,假如當初投資做出錯誤的選擇、聽理專建議,自己沒想清楚、看大家都在買,就跟著買。

好了,經過多年的震盪後,你有一點知識跟經驗了,你知道自己當初選擇這種熱門的單一產業基金是個錯誤的選擇。

正確的做法,應是馬上修正之前的錯誤。換成正確的做法。譬如全市場,全產業投資。

而不是在原有的標的上繼續撐下去,希望由於自己展現了投資毅力,老天會憐憫你,讓你回到正報酬。

有時候,你會遇到上表的情形。虧損持續擴大。落後更加嚴重。

但這段文字的意思不是說,假如你現在放棄世礦這種單一產業基金,然後改全球投資。全球投資一定績效會比較好,比較可以將你的成績拉起來。

這不一定。

有可能狀況相反。你改做全球投資之後,世礦就開始表現很好。

重點是,我們採用一個投資方式,並不是因為預期它未來幾年表現會最好。不是。而是因為它邏輯上是一個正確的方法。

因為,有時在一個錯誤上堅持下去,未必是一種修正,只是讓這個錯誤的代價更加嚴重。

後記:根據2018年底的基金月報,世礦基金仍有48億美金,約當1440億台幣的規模。看來仍有許多投資朋友想在這支基金上堅持下去,等它起死回生的一天。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最荒謬與諷刺的基金獎—貝萊德世礦榮獲三年期基金獎?!(The Ridiculous Mutual Funds Award—BlackRock World Mining Fund)

貝萊德世界礦業基金分析---Analysis of BlackRock Global Funds-World Mining Fund

問題就是答案

投資熱門基金的不良後果—以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為例(Poor Return Following Good Past Performance)

《啟發》讀後感2—沉重到無法負擔的選擇

挑選區塊與擇時進出的不良後果(The Dismal Outcome of Trying to Time the Market)

基金,輕鬆換(Easy-to-Trade Funds)

4 comments:

Unknown 提到...

2009年開始買很多礦業基金,以為會漲到淨值100元,一直到2012年淨值還有50元,就覺得很奇怪,每次美股在漲,礦業股就不會漲,覺得越來越不是很安心,有崩盤的感覺,
2013年初淨值緩慢回到60元,大概是我買的成本,我就全部贖回,贖回後就開始一直跌好幾年,現在剩36元,要漲回到60元要漲65%,很困難,還會把資金一直卡在裡面,進退兩難,贖回有賠一部份的錢,保住大部份的錢,長痛不如段痛,贖回總共175萬,
後來覺得買有配息的股票,領幾年的息,可把礦業基金虧損的減少,買鴻海41張,可惜2017年鴻海115元贖回就快要4百餘萬,就得在等一次,但是現在有換股配置,保單也買一些存,

綠角 提到...

謝謝分享寶貴經驗~

Unknown 提到...

2009年開始都是單筆買, 第1次買10萬買在淨值44元, 買到淨值80元都還有再買, 會有錯覺, 覺得金融海嘯前漲到113元最高, 2011年淨值到89元時以為,還會再漲,總共買到快200萬,單位數快1千個, 天真的以為淨值漲到100元, 就會有300萬, 還好2013年的夢有早點清醒, 淨值開始又漲到60元時, 就慢慢賣, 後來淨值一路跌到2016年初最低有17.76元, 現在36元, 沒有贖回會損失慘重,
而且就算往後幾年, 可以漲回到60元, 也已經浪費了好幾年的時間 , 買穩定配息的股票, 就會差在這部分的機會成本,那時候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靈感, 覺得2013年初是可能最後贖回的機會, 因為單筆投資累積很多單位數 實在是太危險 也風險太大

綠角 提到...

的確
投入這支基金的虧損或機會成本損失
是無法再彌補回來的

錯誤的決定會有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