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e Upon a Number讀後感1---故事容易讓人相信


Once Upon A Number的作者是John Allen Paulos,我之前看過他寫的A Mathematician Plays the Stock Market

這本書首先提到故事與統計的分別。人喜歡聽故事,討厭統計數字。故事有繽紛色彩,統計只有冰冷數字。

但其實,統計的概念就深植在人類的一般日常用語中。譬如”這很常見”、”一般大小的蘋果”。這就是平均數的概念。譬如”這不太可能”、”被雷劈中”,就代表是統計中的Outlier,不常見的東西。

統計可以說是這些生活概念數學化與精緻化的成果。

但人們對於故事與統計有完全不同的態度。作者寫道:

In listening to stories we are inclined to suspend disbelief so as to be entertained, whereas in evaluating statistics we are inclined to suspend belief so as not to be beguiled.

在聽故事時,人們傾向放下不相信的心理,以得到娛樂的效果。在評估統計數字時,人們傾向於先存疑,以避免被騙。

這種基本心態,在投資界有很好的”應用”。那就是,很多成功投資法的描述,都是在講故事。

譬如雜誌上層出不窮的投資翻身案例、一本又一本以個人投資成功經驗為主軸的投資書籍。基本上,這些都是故事。

這些雜誌跟出版社利用人們喜歡聽故事心理。特別是在聽故事時,看到那麼多關於這個人的貼身描述、背景形容。生動活現的一個人躍然紙上,多麼真實啊。怎能不相信這是一個真的故事,怎會懷疑這是一個真的有用的投資方式。於是雜誌與書籍,一路暢銷。

而統計整體基金業表現的資料,譬如美國的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 ,還有台灣本地的,台大財金系教授定期整理的EXCEL表。很少人在看。

投資雖不是完全科學,但不代表可以用不科學的方式去做投資。

譬如你聽說了,鄰居先摸了自己養的貓三次,再去溜狗,然後買了大樂透中獎。你就想說,我也照這個順序做一次,就會中獎。這邏輯對嗎?

很多人在投資時在做一樣的事,只不過換成看起來比較有說服力的做法。譬如在看財報後,買到大漲的股票。在研究P/E後,成功躲過市場下跌。把巴菲特的相關書籍全部看過十遍後,成為下一個巴菲特。

但這些說詞裡全沒提到的是,那些看財報之後選到表現很差股票的人,終年研究P/E,卻從來沒有抓對轉折點的人,還有那些熟讀巴菲特主題書籍,然後投資失敗的人。

投資應該看整體。看看這些努力了半天,甚至是專業投資人,所交出的成果。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後,投資人才會選擇對自己有利、較為正確的投資之路。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Once Upon a Number讀後感2---少數必被罷凌

常見的投資謬思---分不清的故事與通則(Tales and Principles)

說故事的人(The Storyteller)

投資,該看什麼?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