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投資的非財務所得(Non-Financial Gain of Active Investing)
很多指數化投資同好不約而同指出一個問題,就是當他們跟周遭親友詳細的解釋了指數化投資在原理與實務上的優勢,明白指出指數化投資的績效會比較好時,這些親戚跟朋友,仍然”執迷不悟”,堅持要自行選股,要擇時進出。
講都講不聽。
為什麼會這樣?
明明就有證據顯示,再繼續主動選股,再繼續在資產類別間轉換,在產業類別間轉換,在地區市場間轉換,往往就會帶來更差的成績。為什麼還要這樣呢?
我想,我們都忽略了一個重點。
那就是,投資可以得到的,不是只有績效所代表的金錢。
做一個主動選股的投資人,可以顯得自己似乎對公司營運,財報有深入的瞭解,是個精明的投資人。
做一個擇時進出的投資人,可以讓自己看起來似乎瞭解全球投資大趨勢,知道什麼時候該進場,什麼時候該出場。
這是投資的另一個重要面向,讓自己看起來似乎很厲害。
而就像所有的”行頭”,譬如進口車、高級珠寶等。”看起來很會投資”這項行頭,代價高昂。
看看那些買進單一產業基金之後,虧得一蹋糊塗的投資人,以及主動選股買到股價腰斬的投資人。他們的虧損,就是如此投資的代價。
不僅於此,投資還具有心靈療癒的功能。
一個薪水不多,似乎再怎麼存錢,一輩子也不會是富翁的人,如何滿足致富的美夢?
樂透之外,金融投資提供了另一個可能。
這些人最常說的是”不賭賭看怎麼有機會”。失敗了?沒關係,繼續努力。
指數化投資所贊同的,持有整個市場,試圖獲取長期下來每年個位數百分比實質報酬的做法,對他們來說,根本是連塞牙縫都不夠的低報酬。
所以,當我們不斷的以各種資料、原理佐證,整體而言,主動投資一定會帶來較差的績效時,主動投資人最常用於反擊的一句說詞就是”不要把主動投資說的一文不值”。彷彿這樣抨擊主動投資,已經傷害到主動投資人的人格尊嚴,是一種人身攻擊了。
當你看到這種狀況,應馬上體認到,投資對這個人來說,不是只有”錢”而已,那是他用來肯定自我,療癒自身的一個途徑。
指數化投資人是務實到骨子裡的人,不想要什麼看起來很會分析的”行頭”,也早已放棄投資賺大錢的美夢,就安安份份的拿市場報酬就好。
我們常覺得困惑,在商言商,講到投資,為什麼不用成果比較好的指數化投資呢?我們不需要行頭,也不需要美夢,就常常也以為其他人也不需要。事實是,很多人就卡在這兩個關卡。
所以,能否接受指數化投資,除了投資成績方面,另外一個很重要的面向就是,投資人是否需要投資帶來的非財務所得。
我認為指數化投資仍有很大的推廣空間。因為,有許多其實非常務實的投資人,因為身處在主動當道的環境中,也走上了主動投資之路。但當他發現,投資有一個不需要研究,就可以拿到很不錯成果的方式時,他會很樂意選用這個新的投資方法。
指數化投資同好也不需要在為自己的說服失敗感到懊惱,有時不是你解說的不夠透徹,而是這個人無法割捨投資帶來的其它效果。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為什麼你無法致富 (What Investors Really Want) 讀後感1----投資的非金錢所得
”Balance”《平衡心態》讀後感2------主動投資常被忽略的代價
不要用投資舒解負面情緒(Don’t Vent Negative Emotions on Investing)
什麼是投資專業?(Investment Professionalism)
灰色的事實
投資,不該是生活的重心(What You Should Focus On)
主動投資沙文主義(Chauvinism of Active Investors)
波動愈大,報酬愈高?續(The Myth of Higher Volatility, Higher Return)
Labels: 投資概念
3 comments:
這個狀況感覺可以類比到一個經典問題
假如你可以用50萬買一個機會去挑箱子
有兩個箱子 一個可以直接拿到100萬元
另一個有50%拿到500萬 50%拿到0
那麼該挑選哪一個
但是從小的教育會說挑期望值高的
選第一個會有少賺很多的負面感覺(甚至有人會覺得蠢)
再回來看投資市場
務實一點(被動)的就會選報酬率100%的第一個箱子
嘗試想主宰運氣(主動)的就選第二個 但是他們後來才會發現 就算打開箱子有錢也未必是500萬
結論就是價值觀使然 道不合不相為謀
就如綠角大所言 未必是自己說得不好
我們尊重別人的選擇就好
謝謝CH的分享
不過主動投資人面對的可不是50/50的機會
他們落後市場的機會高得多
但他們大多以為自己勝過市場的機會較高
這篇寫的真是好。
寫出了主動式投資的盲點
也道出被動式投資推廣的難點… 因為… 那是人身攻擊啊…哈哈…
Wolf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