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讀後感1----心理偏差的全面解析
Thinking, Fast and Slow是行為心理大師,諾貝爾獎得主Daniel Kahneman所著。
過去不知道多少次在文件與書籍中看過Daniel Kahneman的名字還有各種非理性心理偏差的專有名詞解釋。但這本書看完之後仍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大師直接講解,果然有獨到之處。懂得多,又能清楚講解講的老師,真是人間至寶。
這本書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厚重。中文版近600頁。這樣的份量很可能會帶給讀者些許壓迫感。
我建議可以採取分段閱讀的方式。首先一開始的第一部開頭要先看一下,知道書中的系統一與系統二是什麼。因為這兩個名詞之後會被多次反覆提及。(直覺化的快思是系統一,理性分析的慢想是系統二)
之後你就可以到目錄,看你對那個主題有興趣,就翻到那頁開始看。這些章節都可以獨立閱讀。隨著時間經過,你就會發現這本厚重的書,已經慢慢被你看完了。
在”過度自信”這部,作者用了六個章節解釋為什麼人會過度自信。
第一個談到的,就是敘述的謬論(Narrative fallacy)。事情在發生過後,以一種敘事性的描述來回顧這件事,會讓這個歷史事件看來有跡可尋,脈絡明晰。而在當時,身處其中的人看向未來,從沒有人看得那麼清楚。
作者提到黑天鵝這本書。我記得黑天鵝的作者是在讀到一位記者在二次大戰前於柏林寫下的日記,體會到敘述的謬論。
當時在德國的人們,對於納粹黨未來的發展,沒有人說得清。我們現在看起來,納粹如何日漸興起,看起來有脈絡可尋的事,其實在當時面臨的是很大的不確定性。
就像我們現在討論一些成功公司的執行長。看起來他們就是果斷、英明、具有前瞻,才會創下如此卓越的成績。但這都是事後找出的理由。好像執行長決策品質可以100%決定公司的未來。但事實恐非如此。作者說,執行長的好壞與公司成功之間的相關性,假如大方的講,可能有0.3。
其它呢?
運氣。
這個概念很難為人們所接受。我們需要可以解釋的理由讓我們理解這個世界。即便是錯誤的推論也行。
不僅在商場,在投資界也是。一般看法就是,投資人決策品質100%決定其投資成果。所以拿到漂亮投資成績的人,大家替他鼓掌。事實上是這樣嗎?
恐怕我們又再次忽略機運的成份。
有些冒著愚蠢而過高風險的人,假如時機剛好對,風向對他們有利,他們看起來會機靈無比。在投資界,就是某些報酬率高超的投資人。在企管界,就是某些被稱贊說有前瞻與進取心的總裁。
這些人會持續看起來很聰明,直到運氣反轉的那一天。(這個狀況,在黑天鵝作者的另一本作品,隨機的致富陷阱一書的開頭,以兩位交易員的對比,有個很漂亮的說明)
同一位精明的總裁,在公司營收衰退後,就會開始收到一些”決策僵化、不知變通、守舊”的評語。事實上,同一個人在前陣子聲勢如日中天時,大家對他的描述是”有彈性、進取、創新”。
我們怎會說一個人又老又年輕。但我們常用這些矛盾的語彙形容同一位執行長或基金經理人。為什麼?因為這樣,才能說出可以解釋現象的故事。
故事總能打動人心。我們總以為對這些成功故事做了通盤瞭解後,我們將可以複製他們的成功。許多商業雜誌為此量身訂做。整天報導成功企業、成功投資人的故事。把他們為什麼會成功,講得一清二楚。讀者看了,莫不熱淚盈框,暗贊”有為者亦若是”。
有為者,應先拜一下Goddess Fortuna吧。(機運女神)
這種後見之明有時對決策者非常不利。作者在書中舉的是911事變的例子。因為有證據顯示美國情報單位事先知道有可能會有攻擊事件,但未特別提高層級進行注意。這在事後看來,是很明顯的錯誤。但在當時,手上有那麼多的潛在威脅資訊時,你如何知道那個是真正具有攻擊性的呢?
在醫療界也是。做出一個正確決定,但帶來不好的結果,是所有醫師的夢魘。譬如某個急性症狀,正確判斷是當下應該要開刀。刀開了,但患者因併發症過世。出糾紛,走法律途徑,怎麼辦? (先假設不是因為任何應注意、能注意,而未留心的過失導致不良結果)
審理人員的重點,應放在,決策當時,醫師的這個決定有沒有錯。而不是討論”開刀後死人,醫師有沒有錯”。要去回想當時,還不知道開刀結果,面臨此一狀況時,正確的做法是什麼,來評斷這件事。
假如愈來愈多的判決與社會輿論偏向,”因為出了併發症,所以醫師或多或少都要負責任”的想法時。那麼,一定會有愈來愈多的醫師,選擇不要冒險。該開的刀不要開,請患者另請高明等等。這就是防衛性醫療的一種。對於患者,未必是好事。
書中描寫的心理偏差,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自身所處的職業或環境中的應用。讓這本書看起來更有趣也更貼切。
待續...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讀後感2---自己最行
Thinking, Fast and Slow讀後感1---極端證據,極端預測
The Little Book of Behavioral Investing讀後感1—用偏差心理做決定
“決斷2秒間”(Blink)讀後感—以簡馭繁
"忍耐力"(The Marshmallow Test)綠角推薦序
散戶流浪記(A Fool and His Money)讀後感續2---典型的投資心理
Your Money and Your Brain讀後感1---情緒驅動的投資決策
Irrational Exuberance讀後感續2---股市心理戰
為什麼要再平衡----人類的心理偏差(Expectancy of Investors)
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投資金律)再讀後感續1—行為偏差與投資歷史
“不當行為”(Misbehaving)讀後感1—消費時的不當行為
Labels: 財經類書籍讀後感
14 comments:
感謝綠角大一早對好書的無私分享~!!
我也是上禮拜剛看完, 正想說應該要介紹給綠角大, 果然綠角大也沒錯過這本鉅著, 書中舉了無數的心理學實驗, 每次跟著做, 八成以上機率都會被作者料中, 深深覺的人其實沒那麼了解自己, 但更遭的是對這個情況不自知, 而在生活中, 要將這個訊息傳遞給朋友也遭遇困難,這本書真的讓我學到很多, 絕對值得一看再看
這本書因為譯者的關係,中文翻譯應該很爛.我還沒看過此本書,不過看過很多介紹,據我以前看過其他書籍推測,這本就是講潛意識的書,所謂的系統一和系統二就是顯意識和潛意識,如果對這方面有興趣可從這類書籍延伸閱讀.潛意識和顯意識各有優缺點,如果能運用自如對人生可是一大幫助!
謝謝各位朋友的分享與討論
作者強調即使讀通這本書,知道人性的本質,亦不等於不犯錯。因為知道是一回事,執行是另一回事。他建議人應該多聽取批評,因為別人總是能夠在雞蛋裡挑骨頭。
書中亦有些關於錯誤投資行為,作者亦用其理論去解釋為何人要作錯誤的選擇。
值得一看,謝綠角推廣此書
翻譯的很差
我個人是先買了英文版的kindle來看
因為這本書去年在amazon實在太紅了
真的是值得一看的書
(不過我在誠品看完了台灣的翻譯版… 真的建義看英文的比較不用再花腦袋來接收資訊)
謝謝Stifen的分享
我覺得這麼重要與好看的一本書
不看原文實在可惜
所以我也決定將Thinking Fast and Slow
加入下一批Amazon買書清單中
我買了中文版,一路跌跌撞撞看到中間,覺得翻譯者與其加一堆譯注,不如把那些句子梳理一下...
我對洪蘭是很欽佩的,因為她實在引進了很多很棒的書,雖然很多人對她的翻譯有很多批評,但或許我對文字容忍度比較高,過去也沒有太多閱讀障礙,但這本書我終於受不了了...倒不是一般批評的文字流暢問題,而是一些實驗內容實在看不懂,一般內文還可以看上下文了解,實驗就不行了。
所以我也決定買原文了,好消息是博客來1/31日前平裝版只賣390,比中文版便宜,需要的朋友不妨參考一下。庫存只有5本,我買了一本就剩4本。
謝謝Rib的分享
這本書的中譯本真的是對不起原作
請問一下這本書若是看中譯版
會不會對原義有非常大的扭曲
我知道洪蘭翻得不好被批很慘
但個人英語能力實在無法看原著
若是整個中心思想大方向洪蘭還能抓住
只是一些小細節譯錯的話
對我這英文苦手而言是還能接受的選項
但若是整本書都荒腔走板
講的和原著幾乎不同變成洪小姐的自行創作
那就真的無法接受了
那些中文字
會讓你讀起來覺得很不舒服
會不自禁的想去猜說
原文到底是怎麼寫的
深有同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