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再平衡----人類的心理偏差(Expectancy of Investors)

文章開頭,我們來看個實例。

以下這張圖,是1998年,美國道瓊工業指數走勢圖。


我們可以看到,當年的七月17日是一個高點,達9338點。之後一路下滑,到九月4日的7640點,下跌18%。(如圖中紅點)

同時期的華爾街日報有篇報導,調查投資人在1998第三季的市場展望,如下表:


我們可以看到,在該年的六月,從高點下滑之前,和九月,已經經歷了短期重挫之後,投資人對市場的看法。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很有意思的一點。不論是在下跌之前還是之後,投資人對自身投資的預期報酬皆高過對市場整體的預期。或許每個人都期望自己能贏過市場,但每個人都超過平均是Mathematical impossibility。這是一種典型的過度自信的表現。

不過過度自信和這篇文章的主題較沒關係,有關的是,在市場下跌之後,投資人對未來一年的預期報酬,不論對自己還是對市場,皆明顯下降。這是相當令人困惑的現象。

就像之前的文章中舉過的例子。今天你用每盎司1000美金的價格買了黃金,三個月後,你朋友用每盎司850美金的價格買進黃金,日後賣出,誰會賺得多?幾乎沒有人會答錯這題。當然是低價買進的人會多賺。就算日後賣出是賠錢好了,也是低價買進的人少賠。沒有人會搞錯。

但一進到股票市場,在下跌的市場中,當股票價格已經比前三個月便宜許多的時候,投資人對未來報酬的預期,居然變得更加悲觀。

這是股市投資人揮之不去的精神錯亂。當一切顯得美好,大家似乎都從市場拿到豐碩的報酬時,大家就會以為前景”看好”。當一切悲觀暗澹,問題一個接一個爆發的時候,大家就會以為未來都將如此悲慘。大多投資人,甚至是專家,都難以避免這種參考過去的投資行為。

當投資人以為前景看好時,就會投入資金。當投資人以為市場沒什麼好期待的時候,就會停止投入,甚至用保有獲利或是停止虧損這些理由,完全退出市場。

所以我們看到以下這些情形:

富國強民的投資之道,觀看2007年台灣境外基金投資資料有感(Avoid Timing and Selection Penalty)一文中,有國人投資境外基金的金錢流量數字。在股市下挫之際,就是投資人撤出市場的時候。

下面這張圖,則顯示Wilshire 5000 Index(一個美國股市全市場指數)走勢,與美國股票型基金整體資金流量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2000年市場達到最高的時候,就是投資人投入最多金錢的時候。在2002到2003年間,市場達到最低的時候,就是投資人撤出最多金錢的時刻。

(取材自2005 Investment Company Factbook)

以過去來預期未來,是個不論國家、不分年代,整體投資人表現出來的通病。這個觀念上的通病,讓投資人在市場上漲時買進,在下跌時賣出。

為什麼要再平衡----理論論述Dynamic Strategies for Asset Allocation讀後感一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在股市上漲時買進下跌時賣出,和上漲時賣出下跌時買進,是一個相反的策略,而且是採行的人愈少,就愈為有利的策略。

因為大多數投資人都使用上漲時買進下跌時賣出的進出場策略,在這種投資環境下,採行固定比例的再平衡策略,會是個有利的策略。


回到首頁:請按這裡

初來乍到:請看”如何使用本部落格

相關文章:
再平衡對報酬與風險的影響,2020最新長期成果(Rebalance to Control Risk)

為什麼要再平衡----理論論述Dynamic Strategies for Asset Allocation讀後感

資產配置初步(Asset Allocation in Essence)總目錄

什麼是買高賣低?

常見的投資謬思---停損(The Fallacy of Selling at a Loss)

空頭與週年慶(Those Lovely Bears)

空頭,回頭才看得到

4 comments:

匿名 提到...

覺得版主這兩篇"為什麼要再平衡"

寫的很好 讓我有更深入的思考


ps. 看到版面上有語言翻譯的功能(簡+日+英)

挺有趣的

匿名 提到...

对不起了。 我这就把您的文章转为私人阅读。

lovemagic 提到...

投入基金金額可以當成一個反指標嗎?那個圖跟金額在那裡可以找到現在的資料呢?

綠角 提到...

感謝匿名讀者的支持

Gold Finger 謝謝你的支持

liwu 請看投信投顧公會網站